⑴ 關於探索的寫作素材
名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事例:愛迪生發明電燈,最後成功。這就是勇於探索的結果。
這是一篇議論文吧!我們補習班上次剛寫過的!^_^富蘭克林的故事
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管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富蘭克林懷著極大的興趣觀看了他的表演,並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地吸引住了。隨後富蘭克林開始了電學的研究。富蘭克林在家裡做了大量實驗,研究了兩種電荷的性能,說明了電的來源和在物質中存在的現象。在十八世紀以前,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雷電到底是什麼。當時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識之士曾試圖解釋雷電的起因,但都未獲成功,學術界比較流行的是認為雷電是「氣體爆炸」的觀點。
在一次試驗中,富蘭克林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到了萊頓瓶,一團電火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足足在家躺了一個星期才恢復健康。這雖然是試驗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維敏捷的富蘭克林卻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電。他經過反復思考,斷定雷電也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於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並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但富蘭克林的偉大設想竟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狂人」。
富蘭克林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於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避雷針相繼傳到英國、德國、法國,最後普及世界各地。
富蘭克林對科學的貢獻不僅在靜電學方面,他的研究范圍極其廣泛。在數學方面,他創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這兩種幻方性質特殊,變化復雜,至今尚為學者稱道;在熱學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爐子,可以節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稱為「富蘭克林爐」;在光學方面,他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戴上這種眼鏡既可以看清近處的東西,也可看清遠處的東西。他和劍橋大學的哈特萊共同利用醚的蒸發得到負二十五度(攝氏)的低溫,創造了蒸發致冷的理論。此外,他對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並取得了不少成就。
⑵ 以「探索」為話題的中學生作文
探索
我喜歡在迷迷糊糊中探索未來,我喜歡在逐漸長大中尋找目標。總是問自己,我長大了嗎?事實上,我自己是這樣認為,可別人總說我還是個孩子。我迫切的想向他人證明我長大了,可是在某些事情上,我仍擁有幼稚的想法。所以我總在迷迷糊糊中不斷問自己我長大了嗎?在我逐漸明白人間的美醜善惡,我有了自己的思想與看法,總喜歡在某些事情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以證明我長大了我不是小孩了。我有自己遠大的理想,我深刻的明白理想是要靠實現,實現是要靠行動,行動是要靠付出,付出才會有回報。長大中,我讀了許多書,也慢慢明白什麼是重中,什麼是見義勇為-----在每天的生活中,我時時刻刻在經歷這些,考慮該不該做,總在抉擇的左右徘徊。在明白這些人間常情後,我跟家認為自己長大了,自己應該擁有一些私人物品,我的想法開始獨特,開始與父母發生爭執,可是我會很好地解決,應為我長大了。
尊嚴,一個人應該擁有起碼的尊嚴,還要盡力去維護自己的尊嚴。見義勇為,也人在他人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長大,不僅僅是對詞語的理解,而是根多事務的細致觀察與獨特思想。當自己不再幼稚的時候,同時意味著要承擔的根多,包容的根多,理解得更多。不是只會撒嬌,只會依賴父母,而是在一絲一毫體會。手中拿著碗,站在水池邊洗碗,這是在為母親分擔家務;閑暇時間為父親捶捶背,何時給心湖一天的人一絲欣慰。我長大了,可他人依舊說:「你還是個孩子。」我大聲反駁,可人家笑著指指我說:「看,還帶著孩子氣呢,還說自己長大了。」我沉默下來,靜靜的思考。
我迷迷糊糊得想,迷迷糊糊的尋,迷迷糊糊的看。我長大了。
⑶ 以勇於探索為話題的作文素材
蘋果落地,本是世人平常見慣的事情,卻引起了牛頓深深的思索、忘我的推論,最終他發現了震驚中外的「萬有引力」定律。生老病死是司空見慣的人生現象,釋迦牟尼卻偏偏要尋根問底,求個解答。為此,他默默無聞,潛修靜思,終於創立了佛教。一代名醫李時珍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雙腳踏遍崇山峻嶺,訪名醫,嘗百草,不畏嚴寒酷暑,冒著生命危險,走遍神州大地,歷時二十七載,寫成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司馬遷游淮陽,追蹤韓信足跡;訪齊魯,瞻仰孔廟,觀察儒風習俗;經鼓城,聆聽劉邦的傳說,行萬里路,奮筆疾書15個春秋,「終成史家之絕唱」——《史記》。
還有發明大王愛迪生,成功的秘訣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蒸汽機之父瓦特,成功的啟示是「一次不行了再來一次」;鐳的「母親」居里夫人崇尚蠶的精神「與他們異物而同類,要不懈不怠……」徐俠客踏遍青山大道;蘇軾夜訪石鍾山;《紅樓夢》「字字看來是血」……誅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人類從茹毛飲血到學會用火,從草棲穴居到住進高樓,從馬車到汽車、輪船、飛機……這一次次探索,讓我們告別愚昧落後,走進新時代。
在探索中,我們把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在網上聊天,天涯猶在咫尺;去海底觀光,夢寐變成現實;機器人成了我們的奴隸,「天氣陛下」俯首稱巨。在探索中,我們破譯DNA的成分與排列,解讀多種遺傳密碼,攻克困擾人類的頑疾——老年痴呆症;克隆牛、羊的誕生,宣告人類返老還童不再是幻想。在探索中,我們發現約4500萬年人猿的化石,找到了失落在挨及的港口城市,知曉埋葬136年的沉船之迷;塔里木河科考,發現小河墓地遺址,解讀上個世紀80年代的「大耳朵」之迷,一百年之久的「游移湖」之惑……探索永無止境,探索將使人類社會更加文明,更加進步。
當然,鮮花與荊棘同在,失敗與成功為伴,探索的征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巴爾扎克說:「失敗是人生的老師。」拿破崙說:「人生之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屢仆屢起。」對有志者來說,失敗只是一筆財富。在探索中,孔聖人周遊列國四處碰壁,屈原遭重傷被楚懷王放逐,左丘明雙目失明……作家嚴文井高考六次落榜並不氣餒,華羅庚交不起學費並未失志,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爆炸也未阻止人類對宇宙探索的腳步……探索中的困難和失敗只會使我們的腳步更堅實更沉穩。
探索沒有停止,人類社會也不會停止.記得曾經有位偉人說過:「人的一生應該具備三個頭腦。一個是天生的頭腦,一個是從書本中得到的頭腦,還有一個,就是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進取、不斷探索得到的頭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探索中人類將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探索吧,年輕人!新世紀的鍾聲已敲響,讓奮斗的足跡匯成創造的交響曲,讓幸福的汗水描繪成時代的錦綉。戰爭與繁榮召喚新的飛躍,機遇與挑戰激發新的追求。讓我們把耕耘的鏵犁插入共和國遼闊的土壤,建設一個文明吉祥、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吧!
朋友,別忘記——有付出就有回報,有探索就有成功。
⑷ 探索後得到經驗作文素材
我們在階段性分層評價過程中,變統一標准為可塑性標准,評價力求做到因人而異、回因文而異。對一些答怕寫作文、作文水平不高的學生,適當降低評分要求,
多用激勵性的評語。同時,以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的學習,盡可能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對學生習作中寫得較好的一段話、一句話乃至一個詞語用得好,均用
特殊符號圈出,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許多學生在不斷看到自己作文中的閃光點後,從而樹立了信心,習作興趣也高漲起來。
階段性分層評價比起終結性評價來,它更具有導向、診斷、調控和判斷功能,因為它更能經常化、系統化地對教學作出評價,更能及時反饋信息幫助師生調節教與學的行為方式。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調控功能,發現問題,及時調節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二、善用模糊評價,保護創作慾望。
⑸ 求我探索,我發現作文素材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每一次的發現都讓我快樂;每一次的探索都讓我心醉,這就是其中的一次,令我記憶猶新。
在一次家庭聯歡晚會上,爺爺表演的魔術「雷電牆報」吸引了我。材料很簡單:一支鉛筆,一張報紙,材料就這么點兒。只見爺爺用鉛筆在報紙上摩擦了數十下,然後把它貼到牆上。我心想:報紙一定不會吸上去的。可事實偏偏和想法相反,那張報紙像著了魔一樣,緊緊地吸在了牆上。爺爺掀起報紙的一角,沒想到爺爺剛鬆手,那個角又反彈了回去,還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這張報紙有靈性,或者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吸引著它。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了,我可以試試啊!我學著爺爺的樣子,逐步地完成了一系列的動作。果然,報紙像上次一樣緊緊地貼在了牆上。我不厭其煩地做了一遍又一遍,可原來的那些思緒卻被攪得越來越糊塗了,沒辦法,我只好走出了房間,正好遇到迎面走來的爺爺,我大聲問爺爺:「爺爺,上次您表演的那個魔術,到底是什麼力量在作怪呢?」沒想到爺爺苦笑著回答說:「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搞懂,我還在想呢?」唉,原本可以從爺爺身上找到答案,現在計劃1失敗了。對了,我的腦子里閃過一個詞:書。我立刻跑進書房,找到《十萬個為什麼》並打開,可查了半天也沒有找到結果。計劃2也失敗了。我走出門去散步,一陣涼風吹過,我的腦子似乎清醒了許多。「唉,我怎麼就沒想到「智多星」電腦呢?」我自言自語道。我立刻沖上了樓,打開電腦,找到網路,開始了搜索。不一會兒的功夫,我探索到了,原來是摩擦產生了靜電,靜電使報紙吸在了牆上。
知道了答案,我跑去告訴爺爺。爺爺聽了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向我豎起大拇指。祖孫倆哈哈地笑成一團……
一天晚上,夜風敲起時間的門,我獨自坐在書桌前打哈欠。「啊!」我尖叫道。因為我在書桌前發現一隻黑色的大蜘蛛,正在向我「示威」。大家知道敝人最怕昆蟲,什麼毛毛蟲,蟈蟈,小蜻蜓……我都怕!這會兒猛然間發現一隻蜘蛛還不知它有毒還是沒毒,萬一爬到我身上怎麼辦?這下,我可嚇得七魂丟了三魂半。雖然害怕,但我發現了有關蜘蛛的奧秘。親愛的朋友,你也許會說:「蜘蛛有什麼奧秘,不就是一種普通的小蟲子嗎,有
當我看見這只蜘蛛時,我發現在這只大蜘蛛背上背著一個泡沫兒球似的小東西。我想:這是什麼呢?蜘蛛背上背著泡沫兒球干什麼?這有什麼用呢?一連串的問題在我的腦子里浮現。好奇心激發了我的勇氣。於是。我定了定神,睜大眼睛,壯著膽子,開始了我的探索。一開始,我並沒有看出有什麼異樣。接著我拿起一根棉花棒,去掉上面的棉花球,又拿了一張餐巾紙一折四,放在左手掌上,右手把蜘蛛身上的小球挑在餐巾紙上。我像捧著寶貝似的飛快地跑到客廳,用兩個小木夾,小心翼翼地把小球夾起來,放入小盤中,仔細地觀察著。可是這個球太小了,我怎麼也看不清。這時,我無意中看到電視里正在播放放大鏡的廣告。這可啟發了我:何不用放大鏡來觀察它呢?我便從玻璃框里拿出放大鏡,又把小球放到了明亮的地方,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哈!原來這個小球里密密麻麻地包著一粒粒黃色的小粒兒,就像一粒粒小米。這些小粒兒是什麼呢?我想到了去請教《兒童網路全書》。「哈!」我終於明白了,這小粒兒是蜘蛛卵。
這次的探索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知道了不少關於蜘蛛的奧秘。聽了我的介紹,你對這只蜘蛛感興趣了嗎?
大家一定有過探索的經歷!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我的「奇妙之旅吧!
記得在前不久(大約一兩個星期前),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無意間發現了一條蚯蚓,正在緩慢地挪動著他自個兒的身子,這讓我感到了好奇,心想:我決定好好地研究一下這個小傢伙兒!心裡想著嘴裡就說了出來,媽媽發現了我的想法後,告訴了我:蚯蚓是一個怎麼切也切不斷的動物哦!我不信,第二天便開始了自己的探索!
一大早,我就去小區里捉了兩條蚯蚓放在小盒子里,然後拿回家裡。「開始做實驗嘍!」我興奮地叫了起來。拿來砧板,把小蚯蚓放在砧板上,用刀狠狠地切了一刀,一下子,一種黃色的液體流了出來。我想,都流「血」了。1個小時後:呀!怎麼不流「血」了?我仔細一瞧,傷口居然癒合了,只不過還是可以看出被切割過的痕跡。我想,不會復活了吧!便去找適合的花盆,把它埋了。2個小時後:蚯蚓的兩個腦袋成了四個腦袋,傷口也找不到了。我十分驚訝,想,傷口怎麼沒了,難道蚯蚓真的會再生嗎?媽媽笑著對我說:「看看,我說得沒錯吧!」我半信半疑,做了第二個小實驗,還是像剛才一樣,把它切成了兩段,只是位置有了不同,想不到它竟然流「血」過多,死了!我非常驚奇,都弄不清是怎麼回事了!
後來,經過我的調查研究,得到的結論是:蚯蚓的內部結構是重復再重復的。就要看你怎麼切了,正好切到它的心臟,那就兩段都不能活了。如果正好切到隔開重復的部分,就會變成一對「雙胞胎」!明白了吧!這個道理可是連我媽媽都不知道的哦!
這次的實驗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受益非淺吶!怎麼樣,這就是我的個人小探索,你的呢?大自然有數不勝數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2.
我探索,故我成功
(1)
上帝總是愛和人們開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當你克服重重困難、躊躇滿志地准備擁抱勝利的時候,卻猛然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起點。此刻倘能坦然面對,必定心懷一個信念——「下一個蘋果正等待著我!」
科學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與荊棘,探索的過程也就無比艱辛,唯有具備堅強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懷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中不斷完善,最終走向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例。他為了尋找做燈絲的最佳材料,曾經做了無數次實驗,他用過普通的金屬絲線,還用過其他許多材料,可結果都歸於失敗。有些人因此而嘲笑愛迪生,認為他做了這么多實驗,一點價值也沒有。而他卻坦然地笑笑說:「這些實驗的價值就在於告訴後人,這些材料都不適合做燈絲,可以使後人避免重復失敗,這離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嗎?」的確,生活中任何一次探索,從本質上講,都是成功。
不僅科學的探索如此,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還記得1993年一個叫蒙特卡洛的地方嗎?還記得薩馬蘭奇向世人宣布結果的情景嗎?還記得澳洲人喜極而泣,緊緊擁抱的情景嗎?還記得12億中國人當時的極度失望嗎?一個即將到手的蘋果就這樣突然墜落了。自從1993年北京申奧敗給悉尼後,國人便刻骨銘心地記住了上面的每一個細節,我們不得不承受這失敗的打擊。但是,失敗沒能冷卻中國人的申奧熱情,挫折沒能阻止龍的子孫探索的步伐。正視失敗,勇於探索,不屈不撓,正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中國人在知道2000年奧運會主辦權的「蘋果」不屬於自己後,便移動梯子,目標指向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這只「蘋果」。我們卧薪嘗膽,完善自己,扛起「新北京、新奧運」的大旗,終於在2001年圓了申奧夢。回顧昨天,在1993年的「世紀申奧」活動中,悉尼、北京還有那屬於全人類的奧林匹克,其實都是贏家!
失敗後的不斷反省,不斷探索,使我們摒棄了浮躁和對形式的過於專注,走向了成熟。最終我們不僅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而且還使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漲,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強。
綜上所述,在追求與奮斗的旅途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遭遇挫折、失敗,但挫折有挫折的價值,失敗有失敗的意義,成功最終屬於不懈探索的人。我探索,故我成功!
探索與勇敢
(2)
我們每個人對知識掌握得越多,對未知世界的接觸也越多,對知識的渴求就越強烈。這就好像圓內是我們掌握了的知識,而圓外的部分則是我們的未知部分。我們的知識掌握得越多,圓就越大,與外界的未知部分接觸的圓內部分也就越多。
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而知識的本身是無限的。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未知世界,我們的知識圓圈才能不斷擴大,才能認識到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必須繼續探索。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在首次發現放射性現象之後,對這些在當時的科學界還是個未知數的放射性物質不斷地探索研究,反復的試驗,終於發現了釙、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但是,放射性元素對人體是否有害,如何加以利用等問題也隨之提了出來,這就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索。
哥白尼首次提出「日心說」之後,人們對「宇宙」這一個概念的認識擴大到了太陽系,隨之又帶來我們對太陽系的探索。於是我們發現了九大行星及其運行軌道,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太陽系外邊又是什麼?」於是人們又發現了銀河系,接下來我們還發現了許多像銀河系一樣的河外星系。那麼在其他星系是否有像我們一樣的智慧生物?我們正在探索。
人類對科學領域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每當我們有了重大發現,隨之而來的是新的研究課題,是更高的挑戰。
人類探索真理的歷史告訴我們,滿足是進步的敵人,自大是無知的表現,科學上的探索永遠沒有止境。而且,人類知識越發展,我們就發現自己的未知領域越廣闊。
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年學子,才剛剛涉入知識之海的淺灘,前面是無限的深海。如果我們以為大海僅僅是腳下的淺灘,我們就永遠不能領略大海的風光;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大海之邊,我們永遠不會認識大海的奧秘。
人類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在不斷地探索未知世界,人類的歷史也在不斷地探索之中創造出來。今天,人類對世界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而所有這些只是人類用幾百萬年畫出的一個知識圓圈中的一部分。圓外的未知世界遠遠不止這些。那麼,就讓我們不斷努力學習,去摸索無限的未知世界吧!
本文從已知與未知的關系入手,論述了知識是無限的,對知識的追求應該是沒有止境的道理。文中以人類科學史中的幾個例子作為論據,論述充分,很有說服力。
⑹ 關於勇於實踐,不斷探索的作文素材
6歲的百萬富翁
(孩子的創新)
在美國,竟有一個6歲的小女孩成了百萬富翁。她已作為最年輕的百萬富翁和最年輕的商人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瑪麗亞出生在薩爾瓦多一個貧窮的印第安人家庭。6歲時,有一天她隨父親到著名玩具商唐納德斯帕克特的家裡擦洗玻璃窗,正好碰見了手裡拿著玩具的斯帕克特。斯帕克特問她:「你喜歡這些玩具嗎?」她回答道:「你手裡的這些玩具我都不喜歡。」然後逐一地數落起這些玩具的缺點來。斯帕克特感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於是把她帶到屋裡,將各種玩具擺在她的面前,徵求她的意見。
瑪麗亞的意見說得那麼准確、那麼切中要害,斯帕克特十分高興地聘請她做公司的設計顧問,並簽訂了一項長期合同。斯帕克特在談到為什麼聘請6歲的瑪麗亞做公司的顧問時說了這么一番話:「所有的玩具設計師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我們早已成為成年人,失去直接反應的能力,眼光陳舊,缺乏激情。」此後,經小瑪麗亞鑒別過的玩具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變廢為寶
(創新需要逆向思維)
2002年初,一艘滿載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廢舊鋼材的貨輪抵達上海,買家正是上海寶鋼集團。寶鋼以每噸低於120美元的低價購得了5萬噸廢鋼。工作人員稱,世貿大樓的鋼材質量遠高於普通廢鋼。據悉,「寶鋼」除了按計劃將大部分世貿廢鋼回爐煉鋼以外,還准備將一部分保留製作成紀念品。
據了解,在「9·11」事件中倒塌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大廈產生了大量廢鋼,估計總數高達40萬噸。大廈殘骸中有厚達數尺的鋼鐵骨架,大樓內部還有被燒毀的大量鋼制辦公桌以及檔案櫃等辦公傢具。美國紐約某鋼鐵管理公司已經開始向全球出售這些廢舊鋼材。
上海寶鋼集團是國內惟一參加收購世貿大樓廢鋼的企業,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的收購者。「寶鋼」進口廢鋼組的徐先生告訴記者,「世貿大樓用的鋼材是日本生產的精鋼,這是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最好的」。考慮到世貿廢鋼特殊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寶鋼」的領導層已經考慮除了將廢鋼用於煉鋼以外,還有可能將一部分廢鋼製作成工藝品或紀念品,「比如做成世貿大樓的模型或者小型的紀念品等」。
高檔紅酒的教訓
(創新要謹慎從事)
一個獵物被捕到了,獅子還沒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慮考慮:獅子為什麼不吃,是肚子不餓、不合胃口、獵物太小不屑一吃,還是這個獵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獅子嫌獵物太小不屑一吃,才可以上去飽食一頓,否則,後果只能是被毒或反被獅子吃掉。
新疆有一個生產葡萄酒的企業,這家企業的老總也深知自己的實力遠遠不能與張裕、王朝、長城等行業巨頭相抗衡,但他們通過市場調查發現,高價位的紅酒這幾個行業巨頭都沒有涉及,心中一陣竊喜,這不是人無我有的突破點嗎?在一陣緊鑼密鼓的籌備後,重點推出了高價位的紅酒,但進入市場後周轉很快就不靈了,企業陷入困境。
後來,經過調查發現此價位的紅酒完全是洋酒的天下,雖然這些洋酒在國內沒有什麼知名度,但洋酒比國酒好的觀念根深蒂固,高品位、高價位的紅酒完全是洋酒的天下,連國產紅酒的行業巨頭們都不敢貿然介入,而這家企業卻認為這是一個行業機會,一頭就闖了進去,吃下了獅子都不敢吃的有毒獵物。
陳東升的創新觀
(創新並不拒絕模仿)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全國性壽險公司的帶頭人,現任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關於創新有著他自己的理解:創新就是率先模仿。
陳東升說:「很多人把違背規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標榜為創新,結果是頭破血流,這種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覺得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照葫蘆畫瓢,找最好的葫蘆畫瓢。」
盡懷揣著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的文憑,盡管嘉德拍賣三年的創業歷程,已經使他從一個學者成功地轉型為了一個商人。但1996年當他站在保險業的大門口,陳東升還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學生。陳東升找到的一條捷徑是,把國外保險巨頭數百年積累的先進做法先照搬過來。
幾年時間里,陳東升先後走訪了21個世界頂級的跨國保險金融集團。大到公司架構、營銷模式、高級管理人才,小到公司的裝修風格、服務設施等等,都被陳東升從國外帶了回來。
率先模仿讓泰康站在了高的起點上,也讓陳東升站在了中國保險業的制點高。
索尼成功的奧秘
(企業創新就要不斷開發新產品)
「索尼:研究使它與眾不同」,這句被公司奉為座右銘的格言,正是索尼成功的最大奧秘所在。從20世紀40年代末公司一開張就提出「做別人所沒有做的事,研製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新產品」。工作中,研究新情況,發展新技術,開辟新領域,佔領新市場,先人一步,以期勝人一籌。
一天,在日本廣播協會的國內新聞與教育部辦公室里,井深大見到一台美國產的音質優美的磁帶錄音機。這個在日本當時還鮮為人知的東西,使井深大立刻意識到了它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惜重金,他買下了它的生產專利。多次實驗後終於產出了自己的磁帶錄音機,並幾經創新後大獲成功。
1954年1月,索尼又買下生產晶體管的專利。因為他們意識到電子技術領域更新換代的浪潮即將來臨,於是他們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晶體管收音機。創新讓他們比國內同行整整早了兩年。
索尼公司最樂於起用那些具有不同經歷、喜歡標新立異的實幹家。在這樣的環境中,索尼人特別樂於承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人人積極進取,個個奮勇爭先,整個企業始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鷹金錢」翻身的故事
(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
廣州鷹金錢企業集團公司是一家有40多年歷史融生產、經營、科研為一體並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大型食品加工企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鷹金錢」逐漸失去市場活力:研發資金沒有著落,新產品無力開發,即使開發出來也無力形成生產規模;開拓市場的資金匱乏,眼睜睜看著市場被別人蠶食……2000年春節前夕,連續第7年虧損、財政捉襟見肘的該公司,連員工的過節錢也要發愁。
為了生存,「鷹金錢」在大刀闊斧改革管理方式的同時,狠下工夫開發新產品。他們聞聽中國香港地區某集團有一種「減肥茶」產品風靡海外市場,便積極與其洽談合作。短短一個月,該集團便對港方提交的減肥配方完成了技術攻關,將一種名為「秀身爽」的純天然中葯保健飲料推向了市場。
也是「買一贈一」
(創新不是「荒唐的想法」)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時,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每次看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
有一天,哈利的腦瓜里誕生了一個想法:向每一個買票的人贈送一包花生,藉以吸引觀眾。但老闆不同意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作擔保,懇求老闆讓他試一試,並承諾說,如果賠錢就從工資里扣,如果盈利自己只拿一半。於是,以後的馬戲團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義務宣傳員的聲音:「來看馬戲,買一張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不停的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
觀眾們進場後,小哈利就開始叫賣起檸檬冰等飲料。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後覺得口乾時都會買上一杯,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以往增加了十幾倍。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創新需要極大的勇氣)
創新是險峻高山上的無限風光,攀登創新的高峰,首先要有無限的勇氣。魯迅先生曾經贊揚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螃蟹那醜陋、凶橫的樣子,別說是吃它,恐怕見了它都要退避三舍。創新也需要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17世紀的時候,西歐的一個青年也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的航海家把美洲的西紅柿帶到了英國。從未見過這紅的像血一樣的果實的英國人對西紅柿敬而遠之。他們以為西紅柿含有劇毒,就冠之以「狼桃」的惡名。幾十年裡,沒有一個人敢咬上一口。後來,一個勇敢的青年冒險嘗了一個,覺得美味無比。於是,我們今天的餐桌上才有了西紅柿的容身之地。
無論是吃螃蟹還是西紅柿,這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其實,一切創新的開始都是一次不知道結果的冒險。但是,如果你不去創新的話,你永遠都無法知道結果是什麼。
齊白石晚年變畫法
(創新就要勇於突破自己)
190年,年近花甲的齊白石在藝術上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是他沒有滿於現狀,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顯示新意。
一天,繪畫大師陳師曾登門拜訪,齊先生拿出自己的繪畫作品請大師指正。陳師曾看後,對齊白石的高超技藝大加稱贊;同時,他還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齊白石能在此基礎上另闢蹊徑,形成自己的風格。從此,齊白石閉門謝客,苦苦鑽研琢磨,刻意求新。經過十年的艱苦探索,他終於走出了一條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藝術新路!
此時的齊白石,擺脫了民間藝術中粗糙繁瑣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畫簡練雋永的筆墨,並創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筆入畫,終於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備的特色和剛勁清新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畫壇自創了「紅花墨葉」派,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全新的藝術境界。
打破常規的廣告
(創新要轉換思維方式)
給化妝品做廣告,按「常規思路」就該請玉女作模特;但南京某化妝品廠卻請了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太太現場試用,然後大唱該廠產品的贊歌。結果購者如潮。按常理,應該「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可某手錶廠卻偏要說自己的「瓜苦」,鄭重向消費者宣布「我廠手錶走得不準確,二十四小時會慢二十四秒,請君購買時三思」。「上帝」們深感其誠,紛紛掏腰包戴上了「慢24秒」的表。
世上萬事,似乎都有常規,但若打破一下常規呢?不妨開拓一下思路,往往能柳暗花明。
摩根是美國的大富豪,在他年輕時攜妻子闖美國之際,還是一個窮光蛋。為了生計,他開了一家雜貨鋪賣雞蛋。摩根賣雞蛋時發現顧客常常抱怨他賣的雞蛋小。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總結之後,他讓妻子來賣雞蛋,結果顧客不嫌雞蛋小了,原因是摩根的手又粗又大,同是一個雞蛋,放在一個女人的纖手裡和放在一個男人粗壯的手上,在購買者的視覺上,雞蛋就不是同一個雞蛋了。把雞蛋放在纖細女人手上賣,「粗」與「細」一更換,便顧客盈門,財源滾滾了。
當瓦匠還是培訓瓦匠
(思路創新才能生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建築業大發展,磚瓦工的價碼看漲,許多報刊刊登「招聘磚瓦工」的廣告,這對失業者是天賜良機。
一貧如洗的邁克為了生計,由明尼波利來到芝加哥。他看到廣告後,真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先去學磚瓦工,否則就不會為找工作東奔西跑了。
有朋友拉他去濫竽充數,混在磚瓦工中當當下手,雖然報酬差點,但總比失業要強點。
邁克沒有這樣想,他冷靜下來後,一個獨特的主意冒了出來:「既然到處都招收磚瓦工,那磚瓦工從何而來?我為什麼不辦個培訓班,向建築主提供技工呢?」
想到這里,邁克不禁啞然失笑。他自己根本不懂磚瓦技術,怎麼培訓別人呢?不過,邁克畢竟不是墨守成規的人,他通過朋友,打聽到一位技術嫻熟且帶過不少徒弟的瓦工師傅,並說服他同自己一起開辦培訓班。
不久,「邁克瓦工速成培訓中心」掛牌,許多想當磚瓦工而又不夠格的工人蜂擁而至,他們願出高價接受技術培訓。後來,邁克又與建築業聯手,使他的「中心」不僅有培訓的功能,而且還能幫參加培訓者安排就業。不懂磚瓦技術的邁克卻在磚瓦業中大賺其財。
任何人都不可能樣樣都行,從而有可能在多變的人生中遭遇阻力。變通思維,曲徑通幽,不懂磚瓦技術的人能在磚瓦業中大賺其錢,正是受益於創造性思維的能量。
壘高自己
(創新需要毅力與堅持才會成功)
一個皮革商喜歡釣魚,他經常去的地方是紐芬蘭漁場。有一年冬天的一個早晨,皮革商又來到了這個漁場。也許是因為頭天晚上下過大雪,那天天氣很冷,颼颼的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皮革商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在結冰的海上鑿了個洞,然後開始釣魚。他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釣的魚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凍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魚過個三五天也不變味。難道食物結了冰就可以保鮮?皮革商這樣問自己。他開始了試驗。經過多次探索,他發現不僅魚類在冰凍條件下可以保鮮,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這樣做。他決定製造出一台能讓食品快速冰凍的機器。摸索的路是艱難的,在研製速凍機的過程中,皮革商吃盡了苦頭。但他從不氣餒。通過反復地試驗、不斷地總結經驗,皮革商終於成功了。他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專利,並且以300萬美元的天價把這項技術賣給了美國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發明者——美國人巴爾卡。
兩位書法家
(創新是藝術的生命)
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著名的書法家——劉石庵和翁方綱。翁方綱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筆每一畫都酷似前代的某某,例如這一橫要像蘇東坡的,這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劉石庵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畫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有一天,這兩位風格不同的書法家碰到了一起。翁方綱有些嘲諷地對劉石庵說:「請問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劉石庵卻並不生氣,相反還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翁方綱聽了,頓時張口結舌。
重視前人,繼承前人的成果,固然無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門學問和技藝又總是要向前發展的,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會使這門學問失去生命力,直至滅亡。
齊白石先生說:「學我者生,似我者。」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會有自己的天地。
鬼穀子的創新思維
(創新就不要拘泥於常理)
相傳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穀子在教學中極善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方法別具一格。有一天,鬼穀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餘」,並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孫臏則經過認真考慮後,選擇一些榆木放到一個大肚子小門的窯洞里,燒成木炭,然後用一根柏樹枝做成的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擔回鬼谷洞。意為百(柏)擔有餘(榆)。10天後,鬼穀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勢雖旺,但濃煙滾滾。接著鬼穀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這正是鬼穀子所期望的。
果然,孫臏和龐涓學成出師後,孫臏用兵出神入化,不拘於常理。而龐涓就稍遜一籌了。
團團轉的毛毛蟲
法國科學家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的試驗。
法伯把若干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接,圍成一圈,並在花盆周圍不到15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最愛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在不停地走呀,走呀。就這樣,毛毛蟲們走了七天七夜,終於飢餓和疲憊讓它們精疲力竭地去了。
試驗結束後,法伯在筆記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在這么多的毛毛蟲中,其實只要有一隻稍稍與眾不同,立刻便會避開亡的命運。
毛毛蟲的行為是一種「從眾」,美國社會學家所羅門阿希認為:人類的許多不幸,在於有33%的錯誤來自「從眾」。而從眾就是創新的大敵,要創新就得破除從眾的心理。有時候,創新才能生存下來。
金礦就在眼前
一次,一家電台邀請了一位商業奇才作嘉賓主持。人們都非常希望能聽他談談他的成功之道。不料,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還是出道題考考大家吧。」
「某地發現了金礦,人們一窩蜂地擁去,然而一條大河擋住了必經之路,是你,你會怎麼辦?」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人說繞道走,也有人說游過去。但是,這位商業奇才只是含笑不語,過了很久,他說:「為什麼非得去淘金,為什麼不可以買一條船來做航運生意?」人們愕然。他接著說:「在那樣的情況下,渡客哪怕被宰得只剩下一條短褲,也會心甘情願的,因為前面有金礦啊!」 人們為了淘金而來,卻沒有想到金礦就在自己面前。其實,任何事情是一樣的,只要自己稍微轉換一下思維,創新一下,財富就會滾滾而來。
換個角度切蘋果
子驕傲地告訴父親:他在切開蘋果時發現蘋果里有一個五角星。疑惑不解的父親想,他怎麼從來沒有見過蘋果里的五角星?當兒子把自己切開的蘋果拿給父親看時,父親驚嘆:真沒想到還能把蘋果橫著切。
切蘋果一般總是以果柄為切入點豎著落刀,一分為二。如果把它橫著放在桌上,然後攔腰切斷,就會發現蘋果里會有一個清晰的五角星圖案。這讓人不免感嘆,吃了這么多年蘋果,我們卻從來沒發現過蘋果里竟然有五角星圖案。而僅僅換一種切法,就發現了鮮為人知的秘密。
創新的源泉,實際上就是突破自我,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式,不僅生活中如此,管理上也應該換個角度。
植物園的告示
美國有個著名的植物園,裡面種滿了各種珍奇名貴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遊客前來觀賞,但時有花卉不翼而飛。為此,管理人員在植物園門前豎起了一塊告示牌:「凡檢舉偷竊花卉者獎200美元」。從這之後,植物園再未出現過丟失花卉的現象。
有好奇的遊客問植物園管理人員,為何不寫成「凡偷竊花卉者罰款200美元」。管理人員回答說,如果那樣的話,只能靠我們有限的幾個人去看管;而這樣,則可調動所有的遊客來參與我們的管理,而且還會讓動機不純的人產生一種「四處都有目光」的畏懼心理,花卉自然就更不容易丟失了。這種「變罰為獎」,「變管住人人為人人參與管理」的做法確實很妙
應用與創新
創新並不是萬能的
我們提倡創新,呼籲創新精神。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創新不是萬能的,並非一切都適合創新。
被譽為「清涼飲料之王」的可口可樂在全世界最為流行,每天銷售量為3億瓶,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飲料公司。可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次創新,差一點使這一切毀之一旦。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為迎合新一代年輕人的需求,拋開日益逼近的百事可樂,佔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決定改變原有配方。新配方的可口可樂上市了,但是可口可樂公司收到了幾萬份可口可樂老顧客的抗議信件、不計其數的抗議電話,他們強烈抗議可口可樂改變原有配方、原有文化,此舉嚴重傷害了他們對可口可樂的信賴,使他們萬分痛心,強烈要求換回原來的配方。在休斯敦、亞特蘭大,消費者甚至舉行了示威遊行……
幾個月後,可口可樂迫於市場和公眾的壓力,不得不撤回全部新可口可樂。可口可樂新配方以失敗落下帷幕。從那以後,可口可樂口味再也不曾有大改變。3個月後,公司又推出了老配方的可樂,並通過大量推廣活動及時挽救了這場危機。到1986年底,新可樂從市場上消失。
而今,彷彿「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時之間,人人談創新,事事要創新。確實,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不能拘泥於固有的陳腐的東西。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把那些優秀的傳統拋到九霄雲外去,畢竟創新不是萬能的。
創新要從「踏實」中來
而今,「變化」、「創新」彷彿成了一種時尚,彷彿全世界都在談論這些時髦的概念。中國有句古語說「變則通,通則久」,每個人以至整個社會都需要創新才能不斷向前發展,就像許多偉大的發明,許多成功人士的奮斗史。
但是,創新的根基是什麼?我們不要忘了創新是從日常「踏實」的苦幹實干中來的,沒有苦幹實干,創新不會憑空而來。
創新的根基就是做每個人都會做卻又不屑於做的動作和事情。這些事貫穿於整個日常生活,甚至是你完成了的自己都不記得的一個動作。創新的那一刻確實是質的飛躍,但是,之前不斷的量的積累則需要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有時候,我們只能看到創新帶來的成就與輝煌,卻看不見背後的辛酸與努力,但是這一切是取得創新成果所不可避免的。
眾所周知,電燈是大科學家愛迪生的偉大發明。愛迪生能夠發明電燈,不是他的一時心血來潮,不僅僅靠的是他的智慧,還有他踏實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點一滴的前進。最終,燈亮了起來,愛迪生的創新也成功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創新都是用踏實的努力換來的。創新,確實是我們社會進步的動力,但是踏踏實實的行動卻是我們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條件。總之,創新刺激我們前進,這之後則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朝前走。
⑺ 探索的作文素材
我探索,我發現
童年似一顆流光異彩的珍珠,散發出五彩斑斕的光芒。在那一顆最耀眼的星星中,我發現了雞蛋的秘密。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我與小夥伴一起在房間里玩耍。只見媽媽提著一袋圓滾滾,黃澄澄的東西回來,並鄭重地對我說:「你一定不能玩那些雞蛋哦。」說完就走進廚房了。嘿嘿,那是雞蛋啊!我倒要看看它有多大的能耐。我一定要讓它嘗嘗我的厲害!我暗暗自喜,靈機一動,便想出一個對付它的好辦法。我躐手躐腳地搬來一盆水,把雞蛋放進水裡,雞蛋馬上就滾進了我的「區域」。它在裡面滾來滾去的,一點也不能保持平衡。它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看著它那焦急樣兒,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這時,媽媽大喊:「開飯拉!」我與小夥伴立即跑到廚房,吃飯去羅!飽餐一頓後,我回到房間看電視。隨著電視的精彩節目,我早已把雞蛋的事情拋到九霄雲外了。第二天吃飯時,媽媽自言自語道:「怎麼這雞蛋這么快變質的呢?昨天還好好的!」我大吃一驚,急忙問:「是從水盆里那的嗎?」「恩恩。不知道是誰吧它放到水裡去了。」我總覺得是有蹺蹊。經過我連續幾天做的實驗,我終於發現了:雞蛋本身有一種物質是不能遇水的。一旦遇水了,即使是剛買來的新鮮雞蛋,也會即刻變質。哈哈!我如此戲弄它,當然會變質拉!
這一次偶然的發現,讓我成長了很多。我會更加努力,發現更多的東西。
⑻ 作文創新從探索中來 的作文素材
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生活上都是大人在幫助我們,我們是版不是也可以幫權助到別人呢?這樣的一次機會以終於來了。
那是一次我坐公共汽車回家的路上發生的事。公共汽車來了,車還沒停穩,一夥人就挨挨擠擠的爭著上車。我不想這樣,我就在一旁等,大家都上去了,我才上車。我一上車,還好,還有座位。我剛想坐下來的時候,後面上來一個老奶奶,她環顧了四周,我也隨著她的目光向四周掃視了一遍,原來已經沒座位了。我決定給她讓個座。於是我對老奶奶說:「奶奶,來,坐這兒吧」。說完我站起,走到了一旁。老奶奶說:「孩子啊,還是你坐吧。」我連忙說:「還是您坐吧,我站著就可以了,我的腳有力著呢」。就這樣老奶奶坐到了我的座位上。當時我覺得很是快樂,一顆心也終於放下,因為我當時心裡還壞壞的想過難道我想做一次好事的願望都實現不了嗎?這時突然聽見後面一個小女孩的媽媽好象在對她的孩子說:「你看小姐姐多懂事,要向姐姐學習啊!」我聽了,彷彿自己真的長大了
⑼ 中學作文常用的素材(名人的事例)
人生信念
金兵未滅,何以為家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飛,在金人入侵的動亂年代裡,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他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後已。當岳飛率領軍隊屢敗金兵,建有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女以示慰勞,岳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安樂的時候嗎?」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獎他的赫赫戰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何以為家?」岳飛一生矢志不渝,終於留下千古美名。
分析:人生短暫,什麼最重要?有的人選擇及時行樂,有的人選擇舒適安逸,岳飛選擇的卻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放棄小我。
話題:「生命的價值」「享樂與追求」
童第周新婚別愛妻
1930年,童第周剛結婚,為了深造,他毅然告別了妻子,到比利時留學。他們堅信:「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一去,就是4年。妻子在家養育著孩子,還把菲薄的工資省下一些寄給國外幾乎一貧如洗的童第周,他不禁熱淚盈眶。4年後童回國,二人從此並肩在實驗室探索著生物學的奧秘。
分析:求知者,有時近於無情者;看似無情,卻是至情。
話題:「有情與無情」「追求」
李寧帶傷比賽奪金牌
在奧運會上連奪3塊金牌的李寧是帶傷參加比賽的。1984年5月,嚴重的傷痛使他放棄了在南昌舉行的全國體操賽。奧運會臨近,傷痛稍有好轉,他就參加訓練,去洛杉磯後,有一天做雙杠後滾翻直倒立拉臂時,一使勁,胸肌拉傷了,肩背也受傷,痛得他痙攣抽搐,攥緊拳頭。可他瞞著教練,暗暗發誓:「拼吧,就是比賽後肩膀斷了,我也認了!」就這樣,李寧不僅靠他的體力、技術,還靠他的堅強意志奪得了3塊金牌。
分析:金牌是重要的,比金牌更重要的是精神。體育場上最感動人們的,就是這種拼搏精神。
話題:「最重的金牌」「精神無價」
不達目的不罷休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侯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恆。
話題:「笑聲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炙肘練筆
當代畫家潘覲jìn繢huì於上海藝專畢業後,回到家鄉賣畫為生。他在惡劣的環境下刻苦練畫,常十幾個小時不停地練。晚上他就在煤油燈下練畫,還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辦法。每當夜間作畫困意纏繞,難以自製時,他就把臂膀伸到燈罩上,滾燙的煤油燈玻璃罩發出「嗤」的一聲。劇痛驅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繼續作畫。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幾塊黑色瘢痕。他刻苦學畫作畫,終獲成功。他的魚類畫,風格特異,獨樹一幟,蜚聲中外。
分析:學習既要講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機取巧的人都不可能獲得成功。
話題:「刻苦」「成功的法則」
王國維之死
王國維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奧的一筆是他的死。
關於他的死,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有如下記載:「五月初二日夜,閱試卷畢,草遺書懷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飲食,赴研究院視事亦如常。忽於友人處假銀餅五枚,獨行出校門,雇車至頤和園。步行至排雲軒西魚藻軒前,臨流獨立,盡紙煙一支,園丁曾見之,忽聞有落水聲,爭往援起,不及二分鍾已氣絕矣,時正巳正也。」
由此大體可以推測,王國維的死,不僅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且平靜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約會,沒有絲毫激昂的成分。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平靜,為王國維在文化史的坐標繫上圈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他並非死於具體的時事,而極可能是死於對他身處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對於中國文化中某些無法補救的缺失的絕望。從大的歷史觀來看,他的死,不僅不拘泥於一些具體時務,更超越了個體生命;他以死來將自己同淪落的文化分割開來——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只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當時恐怕只有少數有同感者看穿了這一點。
分析:寧靜無悔的選擇,似乎在追求著什麼,也許是中國知識分子那內心深處的一種恬然吧!
話題:「選擇和追求」「死亡與永生」
絕不氣餒的賈平凹
賈平凹在大學中文系讀書時,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他連連在校報上發表詩作,並逐步將作品投向社會上的大小報刊,盡管那時他收到的退稿單比稿費單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氣餒,一如既往地看書、寫作、投稿,終於獲得成功。20年來,他以一枝靈秀之筆,寫下了七八百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數十次獲得國內外各種文學獎。
分析:毅力是一種閃爍著勇敢者光芒的品質。失敗了,不可怕,做一個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話題:「寫作之路」「堅持就是勝利」
敢問路在何方
唐玄奘25歲離開長安西遊。進入沙漠後不幸迷了路,隨身攜帶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過來就繼續前進,終於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嶺,經碎葉城,登帕米爾高原,闖鐵門關天險,經歷了近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到達天竺國,成為第一個周遊古印度的中國旅行家。
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證了東坡居士的這一論斷。
話題:「路在腳下」「開拓者」
第七次努力
英國有個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六次被入侵之敵打敗,失去了信心。在一個雨天,他躺在茅屋裡,看見一隻蜘蛛在織網。蜘蛛想把一根絲纏到對面牆上去,六次都沒有成功,但經過第七次努力,終於達到目的。羅伯特興奮地跳了起來,叫道:「我也要來第七次!」他組織部隊,反擊入侵者,終於把敵人趕出了蘇格蘭。
分析:不經意間的一次發現改變了羅伯特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為給了他啟示,堅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終取勝。
話題:「堅持才能勝利」「信念」
無腿飛行將軍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最後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後,他經過鍛煉,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劃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後每天早晨拚命鍛煉,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分析:對於一個雙腿截肢後又重回駕駛室的人來說,那絕對是一個奇跡。奇跡的發生需要一個支撐點,那就是毅力。
話題:「真正的殘廢」「殘而不廢」「精神的力量」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遛達遛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剃去了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羞於見人,他只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一連數月足不出室,演講水平突飛猛進。經過一番頑強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與此相似,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簽訂合約,半年內交出一部作品。為了確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櫃子里,把鑰匙丟進了小湖。就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一頭鑽進寫作里,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品提前兩周脫稿。這部僅用了5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文學巨著《巴黎聖母院》。
分析:兩則事例都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斷掉退路來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智者的共同選擇。
話題:「我們沒有退路」「退路是借口」
「提燈女郎」南丁格爾
19世紀中葉,護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門的南丁格爾決心以身作則,改變這一現狀,自願當了一名護士。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亞開戰,南丁格爾親自奔赴前線。她替傷員清洗、消毒、包紮、按時換葯、改善伙食,還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滌帶血的衣褲。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盞燈,在4公里的巡診線上,挨個查看病情,給傷員唱歌,送去安撫和愛心,從無間斷。為此,她經常工作20小時以上,累得頭發掉光仍然堅持不懈。由於她的努力,傷員的死亡率從60%降為0.3%。後來,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才回到家園。回國後,她又把英國人民為獎勵她而募捐的5萬英鎊悉數拿出,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她還著書立說,為現代護理學的創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鑒於此,國際紅十字會在她逝世後,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英國人民為她立起了手持油燈的巨型銅像,「提燈女郎」南丁格爾被稱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人」。
分析:南丁格爾奉獻出了自己的時間與愛心,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由此可見,個人的力量並不微小,關鍵看你願意付出多少。
話題:「犧牲與奉獻」「如何正視自己的工作」
悲情英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從小就顯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獨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組織能力,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斗爭中,年僅17歲的阿拉法特自告奮勇,從沙漠部落中購買武器,偷運到巴勒斯坦,一時成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法特毅然投身於抗擊以色列的戰爭中。在戰火硝煙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慘命運,認識到革命是惟一的出路。此後十幾年的時間,他一直為保家衛國的理想捨身奮斗。
自由,比任何東西都來得更寶貴。阿拉法特朝著理想國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第二年,他結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闊別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連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對「不自由,勿寧死」的最好詮釋。
話題:「禁錮與自由」「為理想艱苦奮斗」
愛拼才會贏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少年時就立志要在數學上有所作為,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進行演算,光計算過的稿紙,就整整裝了幾麻袋,終於初步論證了這一猜想,創造了歐洲人用計算機都沒能做到的奇跡。
分析:對事業的追求通常來源於理想以及對事業的信念和拼搏。
話題:「理想與成才」「奇跡的誕生」
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tì,晉朝人,胸襟開闊,不怎麼講究儀表,但卻胸有大志。一天半夜裡他忽然聽到雞叫,祖逖說:「這是吉祥的聲音呀!」邊說邊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劍來。晉元帝時,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際,他叩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誓不為人!」渡江以後,他率領部下與後趙石勒的軍隊相持,收復了不少失地,恢復了東晉黃河以南的許多領地。
分析:苦心孤詣,壯心不已,勤學苦練,必將有所成就。
話題:「成功與追求」「聽其言,觀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