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甘肅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學的復習資料。。。
甘肅省二○一○年四月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育學(中學組)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並將其代碼填入題干後的括弧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第一次提出「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的國家法律文件是 ( )
A、 《教師資格條例》
B、 《教師資格認定的過渡辦法》
C、 《〈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2.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專著是( )
A、 《大教學論》
B、 《理想國》
C、 《學記》
D、 《論語》
3.「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的創立者是( )
A、 馬卡連柯
B、 巴班斯基
C、 贊可夫
D、 凱洛夫
4.校園文化的核心是( )
A、 物質文化
B、 學生文化
C、 教師文化
D、 精神文化
5.兒童身心發展的進程不總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線發展的,而是時而猛長、時而緩慢,這表明了兒童身心發展過程具有( )
A、 不平衡性
B、 階段性
C、 靈活性
D、 差異性
6.國家或政黨根據一定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的要求,規定的教育工作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是( )
A、 教育目標
B、 教育目的
C、 教育方針
D、 教育策略
7.「青少年兒童是社會未來,人類的希望,有著獨立的社會地位,是行使權利的主體」,這是( )
A、 《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
B、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核心精神
C、 《義務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核心精神
8.指導課程編制過程最為關鍵的依據是 ( )
A、 課程內容
B、 課程方案
C、 課程目標
D、 課程設計
9.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課程目標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的教學活動的基本范型稱為( )
A、 教學方法
B、 教學模式
C、 教學策略
D、 教學方式
10.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的教學方法是( )
A、 講述法
B、 講授法
C、 講讀法
D、 講解法
11.中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 )
A、 傳授知識技能
B、 發展學生智力
C、 培養學生品德
D、 關注個性發展
12.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 )
A、 根本途徑
B、 基本途徑
C、 唯一途徑
D、 全部途徑
13.課的類型(即課的分類)的劃分根據是該節課的( )
A、 教學目的
B、 教學結構
C、 教學任務
D、 教學種類
14.探究訓練中,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學生探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 )
A、 收集信息資料
B、 選擇問題情景
C、 分析解釋問題
D、 解釋形成概念
15.教案也叫( )
A、 單元計劃
B、 課題計劃
C、 課時計劃
D、 學期計劃
16.中學實施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
A、 教學活動
B、 課外活動
C、 共青團活動
D、 勞動活動
17.文藝復興時期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著名教育家是( )
A、 誇美紐斯
B、 裴斯泰洛奇
C、 赫爾巴特
D、 埃拉斯莫斯
18.在教育評價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的是( )
A、 教師評價
B、 學生評價
C、 課程評價
D、 教學評價
19.以評價對象群體中的平均狀況為基準,然後把評價對象與基準進行比較,得出這個被評對象相對於基準的位置,或者用某種方法將被評對象排列出等級順序的評價屬於( )
A、 相對評價
B、 絕對評價
C、 達標評價
D、 形成評價
20.心理學家加涅根據學習的結果,把學習分為 ( )
A、 認知學習、動作技能學習、態度學習
B、 認知學習、動作技能學習、情感學習
C、 動作技能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學習
D、 認知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學習
二、填空題 (每小題1分,共20分)
1.近代__________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徵。
2.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_________的科學。
3._________________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它決定著教育的政治思想和為誰服務的問題。
4.影響兒童身心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遺傳素質、成熟、環境、學校教育和______________活動的影響。
5.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主要包括: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教育________能力。
6.依據課程任務,課程類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________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
7.課程______是指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
8.中學直觀教具的種類是多樣的,一般分為兩種,一是_______教具,二是模像。
9.教師備課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1)鑽研所教學科的______________; (2)熟悉和鑽研本門學科的教材;(3)了解學生;(4)准備教法。
10.外部分組主要有兩種形式:_________能力分組和跨學科能力分組。
11.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__________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所構成。
12.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_______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准則、要求。
13.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___________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
14.品德評價是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和技術,系統地收集有關的資料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諸因素做出事實分析和___________,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並為德育決策提供依據。
15.教育活動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學習者和___________ 。
16.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對一定年齡范圍內的兒童免費實施的某種程度的學校教育稱為 ___________。
17.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 ___________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與文明素養。
18.從職業性質的層面來說,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 ___________。
19.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教學原則是 ___________原則
20.發展性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 。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現代教育學的發展主要有哪些特徵?
2.教材可以概括為哪些主要的表現形式?
3.何謂教學,中學教學有哪幾項一般任務?
4.何謂德育目標,制定德育目標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5.何謂班級管理,其功能是什麼?
6.青年期的心理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四、論述題(10分)
從個體活動的角度看,學校中的個體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區別在於學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使學校在影響學生的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功能。請你就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D 2.C 3. B 4. D 5.A 6.C 7.A 8.C 9.B 10.D
11.A 12.B 13.C 14.B 15.C 16.A 17.D 18.B 19.A 20.A
二、填空題 (每空1分,共20分)
1.學制;2.教育規律;3.政治經濟制度;4.個體實踐 ;5.研究;6.拓展;7.目標;8.實物;9. 課程標准;10. 學科;11.評價;12.規律;13.規章制度;14.價值判斷;15.教育影響;16.義務教育;17.鑒賞美與創造美;18.專業人員;19.直觀性;20.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①教育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
②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
③教育學發生了細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學科體系;
④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
2.①教科書教材;②圖書教材;③視聽教材;④現實教材;⑤電子教材。
3.教學是在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
教學一般任務有:①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②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③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④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4.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標的主要依據有:①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②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徵。
5.班級管理是班級管理者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遵循班級教育和管理的規律,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班級管理的功能是:①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②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③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
6. ①認識能力有了深入的發展;②情緒、情感不僅豐富而且復雜,意志趨於成熟;③自我意識發展逐漸趨於成熟;④對異性好感與愛慕;⑤熱烈追求理想,開始探索人生意義。
四、論述題(10分)
①學校教育可以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做出社會性規范。學校有意識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標的形式去規范學校的其他工作,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促使學生達到規范的目標。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按照一定的目的,選擇適當的內容,利用集中的時間,專人指導並進行專門組織的、有計劃地、系統地向學生進行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動。
③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學校教育的內容對人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具有長遠的價值。此外,學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具長遠的意義。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學校教育內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學生集體中學生間表現出的差異性,有助於個體特殊才能的表現與發現。學校尊重和注意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Ⅱ 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怎麼復習
全面透徹的了解考情是順利通過考試的一個必要前提,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也不例外。只有弄清楚考試的具體方式、題型、考試范圍,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復習,從而通過考試。就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這門課來說,主要包括兩大模塊。模塊一包含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四部分內容,而模塊一在整個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大,達到68%,包括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模塊二同樣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在該門考試中佔32%。模塊二亦包含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而該門課的考試從總體上來說,單選題的分數大致佔到30%,非單選的比例約為70%。從題型分數的分布可以看出,對於考生的記憶能力和組織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了解考情之後,就要有計劃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抓住最後的時間好好復習。
首先,對課本知識的通讀和大致了解是必須的。可拿出兩天時間來,先把書本過一遍,對該門課有個整體感知。
其次,就要對重點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根據以往的考情,重點知識還是比較明確的,包括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幾大流派及其理論,德育的內容,德育過程規律、德育原則及德育方法,新課程改革,新課改的具體目標及教育觀,區分幾種常見的中學生心理障礙及調節方法,班主任工作及教師的素養等知識點。對於二次復習可以拿出四天時間進行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第三,對真題的把握。真題反映了命題特點和方向,對以往真題的練習,分析和總結對於順利通過考試幫助很大。因此,在復習完理論知識並且時間不是十分充裕的情況下,掌握真題是一大備考資料。對於真題的學習,可在知識點學完以後,進行自測,區分出已經掌握的點和有問題的地方。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必再糾結,重點是去突破做錯的地方。可對照參考答案分析或是藉助教材進行理解,保證錯誤的題目弄懂弄透。真題全部做完並且分析完後不代表大功告成了,還要反復把真題多做幾遍,訓練考試的思維,保證真題都會做了,再去適當的做一些模擬題。
由此,從知識的學習到真題的練習,可以幫助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收獲頗豐,從而順利通過考試。
Ⅲ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短期(還有20天)突破復習方法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復習是一個學習、整理、歸納、記憶、強化的過程。首先規劃一下自己的時間,把每天、每周、每月的時間階段性、有條不紊的細化,高效的利用。規劃好時間之後就是整理考點(平時要多注意做筆記,有了筆記、重點,整理、復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哪些是可以大致瀏覽一遍的;哪些是重點,需要強化記憶的;哪些是難點,需要花部分時間分析探究的;以及易錯點等等,都細化出來,方便階段性的復習。
無論是文字類的、公式 或者 英語等,都需要先記住,只有記住了,才能靈活的變通、運用。所以一定要強化一下自己的記憶力。如果記憶力不好的話,可以去專門的記憶力訓練網練習一下,像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在閱讀理解、記憶、注意力等方面的幫助都不錯。如果是要復習准備考試,最後幾天可以給自己准備一套或幾套模擬題,按照正常考試的流程做幾遍,培養一下考場做題、時間、心態等觀念。
想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Ⅳ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簡答題:課程的類型有哪些
課程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1)學科課程。是分別地從各門科學中選版擇部分的內容,組權成各種不同的學科,並從課程體系出發,整體安排它們的順序、授課時數及期限。
(2)活動課程。是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經驗為基礎,以各種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動組成的課程。
(3)綜合課程與核心課程。是與分科課程相對應的一類課程,它打破傳統的從一門科學中選取特定內容構成課程的做法,根據一定的目的,從相鄰相近的幾門科學中選取內容並將這些內容相互融合,構成課程。
(4)潛在課程。也稱隱性課程,是相對於顯性課程(學校課程表內列入的有組織的教學活動)而言的。
Ⅳ 求中學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考教師資格證用,謝謝
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學校教育條件下,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品質和道德行為的規律.
2.把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標志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做了許多實驗研究,積累了大量關於動物和人的學習材料,提出了一些學習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4.心理發展的概念:心理發展主要是個體從出生到成年期間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是個體在成長期間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活動不斷擴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過程。
5.心理發展的動力:①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已有的心理狀態與外界環境和教育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不斷產生和解決推動了個體的心理發展②在這一矛盾中,環境和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
6.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發展速度、各種心理機能的優勢表現、情緒的穩定性、個性特徵及其傾向性等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個別差異。
7.皮亞傑:是當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
8.皮亞傑把智力的本質看作是一種適應:即在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產生並通過主體不斷自我調節而建構,或再建心理結構的機制。適應是通過兩種形式來實現的—同化和適應。
9.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①感覺運動階段0~2歲(客體永久性記憶)②前運算階段2~7歲(自我中心性)③具體運算階段7~12歲(運算思維的基本特點就是守恆)④形式運算階段(能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10.道德觀:道德觀是人與人之間所發生的道德活動、道德關系的看法和態度。它是在道德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體系,發展較晚。
11.皮亞傑把兒童道德認知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①第一階段(五六歲)是前道德判斷時期②第二階段(七八歲)是他律道德發展時期③第三階段(九歲以後)是自律道德發展時期。
12.美國柯爾伯格的道德認識發展階段理論:把道德觀念的發展分為前習俗、習俗、後習俗三種水平。
13.准備狀態:是指兒童身心發展達到適宜於學習某種事物的狀態。
14.學習的概念:①廣義,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實踐或訓練而獲得由經驗引起的相對持久的適應性的心理變化,即有機體以經驗方式引起的對環境相對持久的適應性的心理變化。②狹義,學生的學習屬於狹義的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其本身的特點。
15.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其本身的特點:①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這種認識活動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即間接的知識,它和科學家探索尚未發現的客觀真理的認識活動是不同的。②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統的科學知識為任務的。③學生的學習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的知識經驗,用前人的知識經驗武裝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從頭實踐,重復原有的研究路線去掌握前人積累的間接經驗。學生的實踐活動是服從於學習目的的。④學生的學習不僅同人類發展中歷史經驗的形成過程和科學家探索客觀真理過程有區別,而且和一般條件下人們進行學習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學習的聯結理論:他的觀點被稱為「嘗試錯誤說」,簡稱「試誤說」。他認為學習就是在情境與反應之間形成了一定的聯結。
17.桑代克的情境與反應相聯結的三大定律:准備律、練習律、效果律。其中練習律和效果律是「學習的主律」。
18.准備律的含義:當某一情境與某一反應准備聯結時,給予聯結就引起學習者的滿意;反之,當某情境與某反應不準備聯結時,要求聯結就引起煩惱。
19.如何看待和評價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從事動物學習實驗研究的心理學家,並提出一系列學習定律,成為西方最早的、最系統的學習理論。這對後來學習聯結理論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學術上的歷史功績是應當給予充分肯定的。
20.學習的條件反射學說(經典性條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應的實驗中發現了條件反射現象。
21.學習的操作條件反射學說:20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創立了行為主義學派的心理學理論體系。
22.經典性條件反射:由條件刺激引起反應的過程,寫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條件反射:先作某種操作反應,再得到強化的過程。寫成公式是R→S
24.斯金納提出:人和動物有機體有兩種習得性行為①應答性行為,通過建立經典式條件反射的方式習得②操作性行為,通過操作式條件反射獲得。
25.格式塔心理學的學習頓悟說:格式塔心理學是1912年創立於德國柏林大學的一個心理學派別,其創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狀」和「形式」的同義詞,可以理解為一種心理的模式。當客觀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現在我們的感官面前時,內心就有一個格式塔與之對應。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所謂學習過程就是面對當前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一個格式塔過程。
26.怎樣解釋頓悟學習:所謂頓悟就是對問題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學習頓悟說與學習聯結說相比有兩個優點:①注意學習的認知特性,強調學習內部認識過程的重要性,即觀察、理解、頓悟等認識功能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這無疑是正確的。②強調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積極主動和有目的的過程。
28.怎樣科學對待格式塔心理學的學習頓悟說:強調學習的認知過程研究,並重視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目的性,反對機械的、盲目的學習觀點。
29.學習頓悟說與啟發式教學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魯納:布魯納是美國研究認知學習和認知發展的著名心理學家。
31.布魯納的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思想:人們通過認知過程把獲得的信息和以前構成的心理框架聯系起來,積極的構成它的知識框架,這種框架是一種「表象系統」或稱為「內在模式」。人類具有三種表象模式,即動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徵性模式。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體系組成。
32.布魯納的觀點:所謂知識的學習就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結構。知識結構具有一定的層次,它可以通過一個人所發展的編碼體系從三種表象模式的每一種模式中表現出來。人的編碼系統是在學習過程中構成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的概念化或類型化的活動,才使人們弄懂了所覺察到的一大堆雜亂的事實。人們通過概念化或類型化的思維活動過程,從幾乎數量無限的可區別的物體和事件中,去選擇那些具有某種共同之處的事物,並把這些事物或看作一個單獨的種類,或看作容易處理的若干類型。可以說學習過程就是認知活動,尤其是思維活動的概念化或類型化過程,經過多次所形成的編碼系統是有層次的,它在眾多同類事物的基礎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33.布魯納提倡:在教學中運用發現學習,這種學習不僅有利於學好知識,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和創造精神。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組織或處理教學內容。學校的任務就是把知識轉化成各種年齡的學習者都能理解的結構,並以所學材料的最佳順序去安排這些結構。
34.布魯納學習理論的貢獻:它對於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是值得重視的一種學習理論。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習的認知過程,重視認知結構、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並把學習理論研究的重點轉移到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課堂教學方面來。
35.托爾曼:托爾曼是美國心理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自稱為「目的性」行為主義者。雖自稱為行為主義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學的認知觀點和麥獨孤的目的心理學觀點。
36.托爾曼的觀點:學習就是對行為的目標、取得目標的手段、達到目標的途徑和獲得目標的結果的認知,就是期待或認知觀念的獲得。因此,有的心理學家稱他的學習理論為「期待說」。他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目的性和認知性,所以又有人稱之為「認知—目的說」。
37.潛伏學習:潛伏學習是托爾曼和杭齊克在1930年的白鼠迷津的試驗中發現的一種無強化學習現象。潛伏學習的事實說明,動物在無強化條件下也在進行學習。
38.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所謂觀察學習理論就是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獲得示範行為的象徵性表象,並引導學習者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行為的過程。
39.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的貢獻:又稱為社會學習理論,它揭示了人類和動物的一種極為普遍的學習形式。尤其在解釋學生在學校學習間接經驗方面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告訴我們,榜樣在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上的重要作用。
40.啟示: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的優點是應該肯定的,但必須指出,觀察學習只是學習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習過程是極為復雜的,在重視觀察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他方面的學習方式或模式,不然又會出現的片面發展,對於學習理論的研究是不利的。
41.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的一種心理學理論。
42.羅傑斯的學習觀反映在幾個方面:①學習是有意義的心理過程②學習是學習者內在潛能的發揮③學習應該是對學習者有用的、有價值的經驗的學習④最有用的學習是學會如何進行學習。
43.心理學在傳統上把學習的劃分為:技能學習、記憶學習、思維學習、態度學習。
44.意義學習的實質: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識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性的聯系。
45.意義學習分為三種類型:代表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46.概念學習: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徵。
47.命題學習分三種:類屬學習、總括學習、並列學習。
48.總括學習: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49.語言意義的獲得:對個體來說,語言有本民族語言和外語,兩者都有句法學習問題。因此,語言意義的獲得,包括學習句法、學習閱讀和學習外語三個方面的問題。
50.機械學習的性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建立非實質性和人為性的聯系。
51.如何避免機械學習:①組織好材料(使清晰、穩定、明確的意義得以呈現)②聯系已知學習新知③學習以認知發展水平為依據④以理解為學習評定的重點
52.接受學習的特點:①從學習內容上說,事物的意義是由語言和符號來表達的 ②從學習內容呈現的方式說,一般是用定義的方式,或通過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生 ③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接受事物的意義,即反映事物的符號、概念和命題的意義 ④從發生上說,它較發現學習為晚
53.發現學習的特點:①發現較早②學習內容不是現成的結論③教師呈現學習材料,採取間接提供方式④學習過程較為復雜⑤它適合學前兒童和低年級學生的初級概念的學習,適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
54.知識的同化:用認知心理學的同化論來解釋,意義學習的結果是獲得心理意義,而意義的獲得就是知識同化的過程。
55.認知同化論的歷史淵源:認知同化論來源於格式塔心理學,他們強調心理活動的內部組織作用,這是腦的動力學的基本原則,學習是通過「頓悟」來實現的,是在發現了事物間的關系後產生的。
56.認知同化論的基本觀點:①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是學習新知識的關鍵 ②新的意義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產物,同化論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論 ③有意義的保持和遺忘是認知同化的繼續
57.奧蘇伯爾提出三個主要的認知結構變數:①可利用性。在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是影響意義學習和保持的第一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數 ②可辨別性。新的學習內容與同化它的原有觀念的分化程度是影響意義學習和保持的第二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數 ③穩定性。是影響意義學習和長久保持的第三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數
58.什麼是概念:①在哲學上,把概念界說為人腦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高級形式 ②在心理學上,一般把概念界說為由符號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關鍵特徵的一類事物
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學生獲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60.概念形式:所謂概念形式,是指從大量的具體例證出發,在兒童實際經驗過的概念的肯定例證中,通過歸納的方法抽取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從而獲得初級概念的過程。
61.概念類型的心理過程:①在知覺水平上辨別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個刺激模式的共同屬性,並提出共同的關鍵特徵的種種假設 ③在穩定的情境中去檢驗這些假設 ④在這些假設中選擇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類目名稱或范疇,使之適合於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這一普遍性的范疇與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聯系起來 ⑥使新觀念與原先學過的有關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關鍵特徵推廣到一切同類事物中 ⑧用符合習慣用法的言語、符號去表達這個新概念或類目的內容
6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課堂學習的條件下,用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揭示概念的關鍵特徵,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來同化新知識概念,從而獲得科學概念的過程。
63.在掌握概念發展趨勢上的特點:①概念的具體性和含糊性減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確性增加 ②概念形式減少,概念同化增加 ③概念的自發性降低,概念的自覺性提高
64.變式:變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證在無關特徵方面的變化。一切包含概念的關鍵特徵的事物是概念的肯定例證。所以變式是指關鍵特徵不變而無關特徵有變化的肯定例證。
65.規則學習:實質上就是理解各種概念之間的某種關系,並以此能使人用一類動作對一類刺激情境作出反應,它是可以被觀察到的,是能夠被證實的。
66.規則學習的教學步驟:①將人們期望學習者在學習結束時獲得的動作的形式告訴他 ②用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習者重新陳述或回憶已經學會的組成該規則的那些概念 ③用言語提示的方式,引導學習者將組成規則的那些概念,以適當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個新的規則 ④提出一個問題來要求學習者說明這個規則的一個或幾個具體實例,並在他每次作出正確回答時提供反饋 ⑤通過一個合適的問題,要求學習者對這個規則作一個言語的陳述 ⑥在學過規則一天或幾天後,提供一個「間隔復習」的機會,呈現一些新的實例,加以回憶並說明這個規則,使剛學的規則得以保持
67.問題教學的實質:是置學生於一定問題情境之中,引導學生圍繞著問題,重新組織已知的規則,以形式相應的高級規則,並用它來解決當前的問題。所以說,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是一種高級的學習。
68.問題教學的步驟:①提出問題 ②解決問題
69.問題教學的趨向:根據學習者尋求解答的趨向,分為兩種方式。①嘗試錯誤式。嘗試錯誤式解決問題是由無定向的嘗試、重復無效動作、糾正暫時性錯誤、出現獲得成功的動作等一系列反應所組成的方式。②認知頓悟式。頓悟,常體現在學習者運用已知規則來解決同類問題的變式中,遷移能力是頓悟式解決問題的重要准則。
70.華萊士的四個階段模式: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四個階段①准備階段 ②孕育階段 ③明朗階段 ④驗證階段
71.蔡燊安等的四階段論:①定向階段 ②逼近階段 ③成型階段 ④引深階段
72.創造力是單一能力還是綜合能力:多因素論是符合實際的,單因素論是沒有根據的。創造不可能是由單一能力來完成的。創造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創造的心理結構是復雜的。創造活動是創造性思維活動,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
73.創造力是少數人獨有還是多數人具有:大多數人都有創造潛能,它是以個人的獨特性為標志的。小學生和科學家都有創造性,只是在創造層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
74.創造性與知識、技能:研究與實踐都表明,知識、技能是創造性的基礎,但有了知識、技能並不一定有創造性。
75.創造性與智力:創造力本身是智力發展的結果。它必須以知識、技能為基礎,以一定的智力水平為前提。
76.創造性與人格:創造,在內容上有賴於知識,在程度上有賴於智力。
77.創造性的培養:鼓勵在實踐中解放思想。托蘭斯提出的五條建議①尊重兒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誕無稽的問題 ②尊重兒童具有想像與創造性的觀念 ③誇獎兒童提出的觀念是有價值的 ④避免對兒童的行為作完全肯定的評判 ⑤對兒童的見解有所批評時應解釋理由
78.培養創造性的教學方法:①局部改變法 ②棋盤法 ③清單法 ④比擬法
79.學習的遷移:人們通常把學習的遷移定義為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這個定義既包括前一種學習對後一種學習的影響,又包括後一種學習對前一種學習的影響。
80.傳統的學習遷移理論
一形式訓練說:根據該學說的觀點,遷移是通過官能訓練,以提高各種能力實現的。但該學說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這就引起學習遷移研究家們的極大懷疑。
二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首先採用試驗來探討記憶訓練的遷移問題。
三共同要素說:只有當兩種心理機能具有共同成分作為因素時,一種心理機能的改進才能引起另一種心理機能的改進。
四概括原理說: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
五關系轉換說:學習的遷移是學習者突然地發現了兩個學習經驗之間存在的關系的結果。
六學習定勢說:學習定勢說考慮的是學習方法的遷移問題。人們很早就發現,人們可以學會如何進行學習。
81.學習遷移的一些具體研究:①認知結構與學習的遷移。組織者分為陳述性組織者和比較性組織者兩類 ②學習的程度與遷移量的關系。遷移量有賴於初次學習的程度,在初次學習任務中實踐次數的增加,會使遷移量增加。充分的學習是產生有效遷移的一個有利條件。但學習應該按照預定的計劃和步驟進行,學習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那種急促的、不深刻的或表面化的學習都不利於遷移。③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與遷移 ④萊文的遷移假設理論
82.促進學習遷移的方法:①理解基本原理,促進原理或法則的遷移 ②總結學習經驗,運用學習方法 ③創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情境 ④牢固掌握基本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相結合
83.學習動機的作用:①學習動機決定著學習方向 ②學習動機決定著學習進程 ③學習動機影響著學習效果
84.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體驗聯系著的。
85.產生學習興趣的因素:①事物本身的特性 ②人的已有的知識經驗 ③人對事物的愉快情感體驗
86.增強學習興趣的三種辦法:①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多樣性 ②善於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 ③教學難度水平要適中,使學生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87.增強課堂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①明確課堂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②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風趣化 ③加強課堂內容的新穎性、形象性和具體性 ④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 ⑤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
88.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對學習及在學習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
89.改變學習態度的途徑:①利用權威改變態度 ②通過角色扮演改變態度 ③通過認知失調來改變態度 ④通過認同和模仿來改變態度
90.競爭和合作:競爭和合作是進行班集體或小組學習活動的兩個主要手段。
91.競爭的消極和積極作用:一積極作用,建立在適當引導和適當學習活動基礎上的競爭會使學生的學習充滿興趣和激發性。二消極作用①在競爭活動中雖然能涌現出勝利者,但他們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學生會產生失敗感 ②在人與人的競爭活動中,某些學生們為了取得成功不得不妨礙或防備其他學生 ③經常不斷的競爭活動會降低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力量。 競爭對集體學習活動雖然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但我們並不能就此完全取消競爭活動。
92.對競爭的積極作用的研究:約翰遜於1974年的研究表明,競爭活動能增強或促進簡單的操作和記憶背誦練習活動或與速度有關的操作活動,如拼寫、詞彙、體育運動技能活動。此外,對那些產生較低焦慮水平的學習任務,如黑板上的學習游戲活動,學生們可以通過競爭活動獲得樂趣並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
93.品德的概念:品德,道德品質的簡稱,在我國又稱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94.品德的基本心理結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技能與習慣這四種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心理成分。
95.矯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學依據:①消除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恢復正常的人際關系 ②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恢復與培養 ③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是非感 ④增強與誘因作斗爭的力量,鞏固新的行為習慣 ⑤正確把握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與個別差異 ⑥獎勵與懲罰的運用
Ⅵ 各位學長學姐,求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的體系及重點!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一.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培養人的活動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二. 教育的構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社會影響
三. 中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觀察法:觀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一定的自然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研究方法。
2. 調查法: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調查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經常與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3. 歷史法:歷史法是指研究者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教育科學研究的歷史法是以歷史研究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學,主要適用於研究人類社會過去的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思想。
4. 實驗法:實驗法是實驗者按照實驗目的合理的控制或者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的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5. 行動研究法: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第二章 中學課程
一. 分科課程:
又稱為學科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
二. 綜合課程:
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他強調多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英國教育家懷特海最先提出。
三. 活動課程:
又稱兒童中心課程,經驗課程,從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出發,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以活動為中心組質的課程。代表:杜威
四. 必修課程:
按照國家地方或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公課程,是為了保證所有學生的基礎學習而開發的課程。
五. 選修課程
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展方向,容許個人選擇的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的課程。
六. 國家課程
根據所有公民基本素質發展的一般要求設計的,反映了國家教育的基本標准體現了國家對各個地方,社區的中小學教育的共同要求。
七. 地方課程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准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文化等實際情況而設計的課程。是不同地方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反映了地方社會發展狀況對學生素質發展的基本要求。
八. 校本課程
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民主決策過程。
九. 顯性課程
公開課程。在學校情境中,以直接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主要特徵:計劃性。
十. 隱形課程
潛在課程。自發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地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如師生關系,校風,學風等。
第三章 中學教學
一. 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規律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1) 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 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3) 貫徹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時應注意的問題
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
只強調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去發現,積累知識。
2.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
1) 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2) 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4) 應注意的問題
將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的傳授相結合。
3.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題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1)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3) 建立合作友愛平等的師生關系
4. 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歸規律
1) 知識是思想形成的基礎
2) 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
3) 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
二. 遵循教學基本規律,分析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的問題
1. 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
2.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 加強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
4. 重視學生的情感生活。
Ⅶ 中學教育心理學和中學教育學的提綱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教育學的發展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發展〖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
第二節 教育與生產力
第三節 教育與科學技術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第三章 教育與個人的發展〖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二節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第三節 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
第四節 普通中等教育促進青少年發展的特色任務
第四章 教育目的〖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層次結構
第二節 指定教育目的的幾本依據
第三節 我國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學生與教師〖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生
第二節 教師
第三節 學生與教師的關系
第六章 課程〖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課程概述
第二節 課程目標
第三節 課程設計
第四節 課程實施
第五節 課程評價
第七章 教學(上)〖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學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第二節 教學過程
第三節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第八章 教學(下)〖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二節 教學組織形式
第三節 教學策略
第九章 德育〖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德育的意義,目標和內容
第二節 德育過程
第三節 德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第四節 德育模式
第十章 班級管理〖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班級管理的意義
第二節 班級管理的幾種模式
第三節 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班集體的形成
第五節 班主任與班級管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第二節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章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概述
第二節 中學生認知發展與教育
第三節 中學生的人格的發展
第四節 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的實質與類型
第二節 聯結學習理論
第三節 認知學習理論
第四章 學習動機〖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動機概述
第二節 學習動機的理論
第三節 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
第五章 學習的遷移〖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遷移概述
第二節 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遷移與教學
第六章 知識的學習〖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遷移概述
第二節 知識的獲取
第三節 知識的保持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節 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節 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八章 學習策略
第一節 學習策略概述
第二節 典型的學習策略
第三節 學習策略的訓練
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第一節 問題解決概述
第二節 創造性及其培養
第十章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第一節 態度與品德的實質及關系
第二節 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
第四節 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 心理評估
第三節 心理輔導
第十二章 教學設計
第一節 設置教學目標
第二節 組織教學過程
第三節 選擇教學策略
第十三章 課堂管理
第一節 課堂管理概述
第二節 課堂群體的管理
第三節 課堂紀律的管理
第十四章 教育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第一節 教師的心理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第二節 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第三節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Ⅷ 初高中學生教育學習的重要點和難點是那些
重點是指考試會考到的,是教學大綱范圍內的,難點就是做起來比較困難的,有助於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