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學校歷史
1915年
「察哈爾區立中學校」 成立,校址在明德街路東(今校園教學區中部)。中學學制4年,每屆1個班,約三四十名學生。首任校長姓米,主要職員有教務主任、事務主任和學監。第二任校長崔毓珍(任期不詳)。
1921年
馬俊聲任校長,教務主任吳家象主持工作。實行嚴格管理,初步建立良好教學秩序。
1922年
寧恩承任校長。學生自治會成立,領導學生進行愛國宣傳活動。
1924年
鬍子恆由教務主任升任校長,主持學校工作直到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張家口。
1928年
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察哈爾特別區域改為省,學校改稱「察哈爾省立第一中學校」。張北縣南壕塹(今尚義縣城)的天主教養正學校組建初中部,命名「私立養正中學校」。歷任校長是:呂登岸、顏德斌、呂新吾、姬世民。
1931年
省立第一中學校設置高中班。根據《新學制》,中學教育6年,初中、高中各3年。1932年第一中學校有「學生初中4班,高中1班,共224人。全年經費23134元,校長以下設教務、訓育、事務主任各一人,其它教職員19人。」(《察哈爾省通志》卷24「執業編」)張家口「私立塞北中學校」成立,校址橋西長勝街(今十五中校院)。有初中一至三年級3個班,學生128人。校董會董事長喬嗜冰,校長張希賢,下設教務主任、訓育員、事務員、校醫、文書各1人,教員10人。第二任校長張國柱。
1933年
第一中學校長鬍子恆被任命為察哈爾省教育廳長,但仍兼校長。教務主任馬子宣、訓育主任吳鳴珂、事務主任劉步瀛。
1934年
第一中學校改稱「省立張家口中學校」。
1935年
張家口中學校愛國師生聲援北平學生「一·二九」運動,抗議反動政府鎮壓抗日活動的暴行。第二年初,學生會領袖肖毓黛等人遭到當局迫害,被迫離校。
1937年
「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師生以各種方式投入抗日斗爭。8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張家口,張家口中學校、私立塞北中學等被迫停辦,校舍被強占改為軍營和馬廄,教育教學設備和圖書完全被毀壞。張家口中學校直接財產損失,高達11.9萬元(按1937年市值計算)。不甘心為亡國奴的師生紛紛奔抗日前線,或流亡大後方。
1943年
晉察冀邊區「第二短期師范」在易縣龍村成立,簡稱邊二師。隸屬晉察冀邊區政府教育廳,日常工作由一專署領導,校長先後為:於六洲、江濤、王士元。第二年春遷易縣苑崗
。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邊二師遷入民主察哈爾省省會宣化市,更名「察哈爾中學。」校長王紹文,教師和工作人員60多人,學生擴展到500多人。
1946年
晉察冀邊區教育委員會利用張家口中學校舊址創辦「張家口市立中學」,郝人初任校長。教職工83人,學生519人。
全面內戰爆發,張家口市立中學與回民中學、女子中學師生奉命隨邊區黨政機關撤離。到建屏縣西黃泥村(今屬平山縣)合並為「晉察冀邊區聯合中學」。1948年遷石家莊,改名「華北育才中學」。1949年初進北平,與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合並,為附中二部。1951年9月在北京圓明園建新校舍。1955年,改為「北京101中學」。察哈爾中學從宣化撤回易縣。
國民政府察哈爾省恢復「省立張家口中學校」,趙之恆任校長。11月正式招生開學,學生曾達到600多人。利用聯合國援助款建設3排教室和1座小禮堂,購置部分圖書設備。為因日軍佔領而失學輟學的學生認定學歷資格並補發證書。私立塞北中學校復校,校長張國柱。
1947年
人民解放軍戰爭形勢好轉。察哈爾中學遷址淶源縣東郊的後泉坊村,合並「察哈爾師范」、「察哈爾幹校」和「五專師范」,組建「察哈爾聯合中學」。校長武樹藩,秘書李壽田、教導主任董遂平、總務主任劉銘、生產主任於右啟。學生約1000人。
1948年
1948年底,張家口第二次解放,察哈爾人民政府接收省立張家口中學。 1949年
年初,察哈爾聯合中學奉命進入張家口市。以察哈爾聯合中學為主,與察哈爾省立張家口中學、私立塞北中學、私立養正中學合並,建立人民政府領導下的「察哈爾省立張家口中學」。武樹藩為校長,幹部6人,教師56人,教職工總數137。在冊學生543名。
暑假後達到21個教學班,學生1349名。師范街原國民黨軍隊汽車隊院劃歸本校,稱為二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黨和國家的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指導下,省立張家口中學發生根本變化。
1950年
人民政府撥款興建20間教室,配備了教學需要的圖書、實驗儀器和其它教學設施。建立了衛生室和學生食堂。教師和學生生活學習條件有所改善。新任校長齊淑蓉。
教育部長馬敘倫為張家口中學校題寫校牌,被廣大師生引為光榮。
1951年
實施《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確定學制為初中、高中各3年。
1952年
董遂平接任校長。
年底,國家省區調整,察哈爾省撤銷,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學校改名「河北省張家口中學」。
1953年
貫徹執行國家「整頓鞏固、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文教工作方針,學校建立正常教學秩序,教學逐步成為學校的工作中心。有組織地學習推廣蘇聯凱洛夫教學法。
魯哲接任校長,主持學校工作至1958年。
1954年
整頓學校編制,校長以下設副校長1人。設教導處和總務處正副主任共4人,教導員4人。為改進教學管理,全校設立9個教學研究小組和4個班主任小組。
教學條件初步改善。校園佔地面積擴展至74300 平方米,摺合11.4畝。政府撥款18萬元,重建禮堂。校舍總建築面積1307.6平方米。圖書館藏書達到24802冊。
1955年
貫徹執行教育部制定的「中學生守則」和「中學教學計劃」。本校適當壓縮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課業負擔有所減輕,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參加社會實踐和體育、文娛活動。
1956年
正式使用「河北張家口第一中學」新校名。年中,被確定為河北省重點中學。
為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設置專職書記,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劉伶。
1957年
工資制度改革。建國初期是以小米為單位的「米薪制」,1953年改為按商品數額折算的「工資分」。本次改革按照學歷、教齡、工作量和工作質量評定工資級別,本校有1人評為「中學二級」。
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王岩波等6名教師被劃為右派份子。
1958年
張騰飛接替魯哲任張家口第一中學校長。
在總路線大躍進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形勢下,學校制訂《社會主義大躍進計劃》,規定教工每人全年支持農業建設25個勞動日。學生參加體力勞動,全年高中生70天,初中生50天。陸續建起白土廠、機械廠、玻璃纖維廠等工廠。在校外建起幾十座小高爐大煉鋼鐵。
1959年
開展「反右傾和社會主義大辯論」,有思想敢講真話的領導和教師遭受錯誤批判。一些也學生遭受批判和打擊,甚至受處分,被迫停止學業。
制訂《三年工作規劃草案》,提出向全國名校看齊的發展方向。奮斗目標為:「學福建、趕京津,在教學質量上苦戰三年,趕上北京四中。」具體辦法有:政治掛帥、教育教學對口賽,師傅帶徒弟、大搞群眾運動等措施。
1960年
國家嚴重經濟困難,教師和學生處於半飢餓狀態。調整教學作息為:上午9點至下午3點上課,其餘時間自由安排。要求後勤全力改善生活供應辦,好食堂,對患病師生及時救治。
根據省政府,學校制定《培養師資、提高幹部的計劃》,提出「教師應在一年內提高調整為高標準的合格教師」。
學校出席「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體育、新聞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即教育「群英會」。
1961年
國家對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張家口市委派以宋恩普為組長工作隊進入學校,指導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整頓。
編印了《一中教師手冊》,對師德、教學、以及個人行為提出較高要求。
上級撥給學校農田550畝,在市郊的上營屯。校內學習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在操場、教室和辦公室的房前屋後開墾小片荒,種植糧食和蔬菜,養豬、羊、兔、雞等。當年學校的食堂飯菜數量和質量都有提高,生活供應和營養狀況初步改善。
學校領導班子調整,工作組組長宋恩普留任校長,王茨伯任黨支部書記。副校長張舜華、安啟堂任、李增林。全校上下同心,全力整頓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把教學工作放在中心地位來抓。教育教學水平逐步恢復到大躍進以前的水平。
1962年
在教學研究和改革基礎上,確立了語文、數學、外語的工具學科基礎地位,集中精力保證。對其他學科,則強調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校領導深入各教研組,採取以點帶面的工作方針。廣泛開展教學觀摩活動,以重點人、重點課帶動全組,以重點組帶動全校。
經過調整學校確定為高中6軌、初中4軌的完全中學,當年年底在校學生總數1310人。
民辦「長城中學」創立,借佔二部校舍上課。
1963年
貫徹《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中學五十條),學校出現干群團結,教學正規,風氣淳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好局面。高考升學率達80%,處於省內重點中學前列。
重新明確校長負責制,黨組織負責監督和保證。校長宋恩普、黨支部書記郎永生。
響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號召,展學習雷鋒做好事活動。
被確定為省教育廳所屬五所教學改革實驗學校之一。學校制定《教學改革試驗方案》(草案)。
1964年
根據毛澤東「學制、課程、教學方法都要改」的指示,在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確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根據中央國務院「組織師生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通知,暑假後部分教師被抽調到工作隊參加農村和廠礦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清」運動)。校內則依靠團組織在學生中進行毛澤東思想和革命傳統教育,開展「兩憶、五查」活動。
1965年
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活動高潮。全校師生共建立學習毛主席著作小組158個。
為進一步減輕學生負擔,制訂專題「整改方案」,提倡「改進課堂教學,向45分鍾要質量。」
1966年
6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市委派工作組進入學校。根據上級指示不進行畢業與升學考試。1966、1967、1968屆初高、中學生約1400名滯留學校,參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學校停課鬧革命,紅衛兵造反派大串聯。學生「造反組織」中影響較大的有「一中紅衛兵」、「毛澤東主義紅衛兵」等。學校財產遭到嚴重破壞,部分捨命教工保護圖書和實驗設備,減少了損失程度。一些教師被打成「牛鬼蛇神」,遭批判、揪斗和監禁。教師張雨青不堪折磨自殺身亡。
1967年
1月,受上海「一月風暴」影響,學生組織沖擊辦公室,搶奪公章,宣布「造反派」奪權。4月以後,兩派斗爭白熱化,演變為大規模武鬥,該校兩派學生組織均有參加。
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軍「支左」小組進駐學校,介入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勸說學生返校學習,實現「革命大聯合」,並實施軍訓。
10月,在「革命大聯合」的基礎上,建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多數學生返回學校,以原教學班為基礎按照連、排、班為單位組織「復課」,接受軍訓活動。
1968年
3月,新生1500多人入學。系1966、1967年小學畢業生,分區劃片,就近入學,不進行考試。
6月,1966、1967屆初、高中學生開始離校。兩批學生上山下鄉去張北、沽源等地。其他同學被分配到工廠、商店和其他部門。
7 月,張家口煤礦機械廠工宣隊進駐學校。成立學校革命委員會,下設政工、教務等辦公室。
開展「清理階級隊伍」,打擊 「叛徒、特務、牛鬼蛇神」的進一步升級。一些教師無端遭受毒打、迫害和非法監禁教。教師王儒元被迫害致死,郭裕生自殺。
1969年
春節前後,1968屆初、高中學生全部離校上山下鄉。當年,招收初中生約1000人。
7月,開展整黨建黨運動,部分黨員教師逐步恢復組織生活,少數幹部恢復工作。
1970年
「備戰備荒」,開展「一打三反」運動。教師王岩波被誣陷為「現行反革命」逮捕入獄,判決死刑立即執行,這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重大冤案之一。
籌建學校農場,地址在宣化區片地(沙嶺子東)附近。本校有校辦企業有機械廠、大車隊、農場、飼養場、縫紉廠和920工廠等,全年生產收入2萬多元。
年底在校學生共計42個班,2495 人。其中初一18個班1069人,初二12 個班741人,初三12個班685人。1970年初中畢業15個班,793人。
1971年
6月,市中師班「抗大戰校」30名畢業生分配到學校任教,教師嚴重缺乏現象稍有緩解。
1972年
張家口市革命委員會重新調整學校命名,學校定名「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恢復高中招生,學制2年。當年招生293人,入學前有簡單的考試。
「三支兩軍」人員撤離學校。恢復黨支部,重建革命委員會,邸小和任主任,王進壁任黨支部書記。
1973年
在校學生2727人。全國再度掀起「上山下鄉」運動高潮,出現大批學生退學現象。
1975年
制定《張家口市一中教育革命規劃(草案)》,確定開門辦學的道路,以校辦工廠、校辦農場、市電機廠和永豐堡、宋家莊、樣台等3個農村生產大隊建成教學、生產和科研基地。
1976年
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
貫徹市教育局「保證17歲以下學生全部升入高中」的通知,一次招生多達到千人。高中師資不足,教室緊缺,暫時實行二部制,即半日學習,其他時間自己安排。
1977年
學校開始撥亂反正,各方面工作出現轉機。
年底,工宣隊撤離。
恢復統一高考。
1978年
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校要大力加強革命秩序和革命紀律,造就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一代新人。尊重教師的勞動,提高教師的質量。
撤消革命委員會,恢復原來的管理體制。任命鍾潤寰為校長,王進壁任黨支部書記。
為遭受林彪、「四人幫」打擊迫害的幹部教師平反昭雪。為15人平反,恢復名譽。對26人的政治歷史問題進行全面調查,予以正確結論。
1979年
教育系統撥亂反正,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學校教育支出中第一次出現「獎金」項目。
1980年
4月學校召開表彰大會,對有25年以上教齡的66名老教師、老教工予以表彰和獎勵,頒發了獎品和獎狀。
根據1979年國務院《關於職工升級的幾項具體規定》,給教師調整工資,升級面為40.29%,晉升工資時間從1979年7月份計算,10月起補發。
1979年12月8日,該校被確定為河北省田徑、體操、足球、籃球訓練點。
1981年
河北省調整中學教育,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被確定為24所首批要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
學校在政府的幫助下採取合理措施檢查和修繕多年失修的教學房舍,並對部分危險房屋加固或者翻修,解決了教學的實際困難。
根據國家政策,恢復發放班主任津貼。
1982年
恢復因「文化大革命」而多年中斷的評選三好學生活動,把「學習好」作為基本條件之一。解放思想,發展教育。學校領導幹部提出克服官僚主義,深入教學基層,分工包組以解決實際問題,密切了干群關系。在教學上恢復「五認真」,教師們開展教學競賽,互相學習和提高。各學科教師舉辦的第二課堂講座,深受學生歡迎。
1978年以來的5年間共有51名教師經分配或調動進入該校,其中7名是恢復高考以後經考試入學的大學生。
1983年
教學中推行有針對性教學和 「設計課堂45分鍾」等教學改革措施,對學生「分類推檔」。
貫徹《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定》,積極推行新的體育鍛煉標准,學生體育達標率達到90%,優秀率為47%;在市運動會中,高中男子組團體第一名,高中女子組團體第二名。
文化大革命」以來的二年制高中學生全部離校。完全恢復高中三年學制。
鍾潤寰校長、王進壁書記先後調離。張舜華任代校長主持工作。
1984年
喬潤生任支部書記,李家育任校長,張舜華改任顧問。
在工作中實施崗位責任制,制定了「教學常規」,提出「教學十項要求」並大力開辟第二課堂。規定領導聽課一學期不少於60節。
實行人員定編定量和建立崗位責任制制度,調整在職教師調出和調入各有21人。
教師李惠芳被《文匯報》評選為全國優秀班主任,市財政局批准晉升一極工資。
學校女排第三次蟬聯市冠軍,男子高中組第四次蟬聯運動會團體冠軍,初、高中女籃分獲冠軍。女子乒乓球隊獲團體冠軍和女子單打第一。體育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當年應屆高中畢業生167人,100人被高校錄取,佔60.2%。補習生77人,其中70人被高校錄取,為91%。創恢復高考以來高考錄取率新高。
校實驗樓開工建設,次年投入使用,2001年後改為辦公樓。
1985年
7月29日,舉辦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隆重的紀念大會,有張家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領導同志和各地校友代表。會後舉行了大規模文藝聯歡活動。設置「校慶展覽室」。提出「振興一中,從我做起」和「我為一中作貢獻」的口號。900多名外地校友回母校,市內數千名各屆畢業生參加活動。慶典前後,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校友組織籌備成立。
9月10日,第一個教師節。學校在教師節舉行紀念活動,表彰優秀教師。
1986年
根據市調整計劃,該校撤消初中,確定為8軌制純高中。
實行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將原來的教務、總務兩處改為一室三處,即教育教學研究室、教育處、政教處、總務處。後來教學研究室撤消,政教處改稱為德育處。
在高三試驗的基礎上,改進管理體制組建年級組。原教研組與年級組並存,年級組依靠班主任展開工作並協調學科教學,教研組負責教學的研究與改進。
根據國家規定,地方的教育費附加專用於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本1986年開始實行教師教齡津貼。
1987年
暑假後開展職稱評定工作,第一批批准高級教師有27人,一級教師39人。
1988年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規定周六下午4:30起校長接待學生、家長和教師們的訪問和咨詢。
對教職員實行聘任制,工人實行合同管理。加強勞動紀律,重申全體教職工實行坐班制。
後勤工作提出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經濟創收、增收節支、改善辦學條件,改善師生生活的要求。年度創收30974.19元。學生宿舍樓竣工並投入使用。
學生鄒麟祥取得高考全省理科狀元,這是多年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突破。
1989年
2月,學校建立學生德育工作指導小組,提出德育內容系列化,德育方法科學化,德育管理制度化的要求。開展教師教學評價活動。
暑假期間,省教委安效珍副主任來校視察。全國政協在京部分委員來校視察。
5月,召開第一次教工代表大會。
學校代表市出席省藝術節演出,被評為河北省1989年藝術節先進單位。
1990年
元旦,《張家口市報》報道了該校德育工作的經驗《把握辦學宗旨,增強管理意識》。
充實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黨總支書記鄒春鳳直接擔任組長。提出全體教職工全體抓德育的思路。指出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全面提上日程,對學歷不達標教師、教齡20年以上教師、30歲以下青年教師和近3年內畢業分配的新教師,分別提出培訓要求和考核目標。
正式開辦興華高考補習班。為復讀生繼續學習創造條件,同時改善學校財政。
1991年
進一步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方針,提出「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質量為重心」和「正正規規辦學,切切實實育人」。在加強和改進教學管理上,學校採取了制定高考目標管理和獎勵方案、修訂完善教學評價制、青年教師培訓制度、獎懲制度等。強化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開展 「五個一」教學能力培訓競賽活動,並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予以考核。
1991年開始會考,是對普通高中課程教材和考試制度的兩項重大改革。
1992年
健全校長負責制,調整教學指導思路。明確提出:「校長全面負責,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證作用,教代會參與民主管理」的三位一體的學校工作領導體制。對各職能處室的職責也重新劃分與整合。
開展「兩史一情」教育,開辦學生業余黨校。
9月,新教學樓投入使用。
1993年
開始,對高一、高二年級持有該校學籍的統招生和自費生執行升留級制度,規定凡學年總評成績主科兩門不及格或其餘學科三門不及格者實行留級。留級一年後仍不能升學者,勸其退學或轉到非重點學校去讀。
學校籌建「一中商店」為師生解決生活學習需要。
1994年
3月15日,河北省首批重點中學聯誼會理事會在石家莊召開,會議選舉該校校長鄒春鳳為94年聯誼會秘書長。9月25日,河北省首批重點中學聯誼會在該校圖書館召開,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學校展示了教育教學各方面的新進展,虛心學習其他學校的寶貴經驗,奠定了學校發展的新基礎。
9月,開學以後,該校學習錦州中學經驗,開始實行勞動值周制度。
學校經費開始實行包干制。學校有計劃地美化校園,圖書館前修建勝蘭亭和學子廊,呈現園林化新美境。
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1995年
7月29日,該校隆重召開「張家口市第一中學80周年」紀念大會,於振華、田震田、袁中、高啟明、王金玉、蘇振三等市領導出席。參加大會的各屆校友有2000多人。其它活動有出版《校慶紀念冊》和《校友通訊錄》,舉辦「校慶展覽」和「校友聯歡會」等。
校慶的重要收獲是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辦學經驗,提出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校訓:孜孜以求,鍥而不舍,慎獨自礪,興國利民。校風:文明、質朴、堅毅、向上。教風:重德、敬業、樂道。學風:惜時、樂學、專一。
12月初,省教委普教處賈全慶處長率領重點中學評估驗收檢查團蒞臨該校。檢查團分組檢查學校現代化建設、辦學理念和素質教育、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管理及規章制度建設等,予以充分肯定。教學設施和學校管理均被評為優秀成績,列全省同類中學前茅。
校長兼黨總支書記鄒春鳳調保定。市委任命劉鐵成為校長、黨總支副書記。
1996年
3月,加強班級管理,制訂班主任工作新舉措。(1)班主任工作「六到位」,建立實施德育、教務、年級組等部門聯查制度,檢查結果記入《班級量化管理檔案》。(2)建立《班主任手冊》。(3)加強班會的作用。(4)開辦班主任講座,邀請有經驗的班主任傳授經驗。
3月25日,是我國第一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該校不斷加強安全教育、完善校園管理,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2001年被河北省教育廳和公安廳授予「安全文明校園」稱號。
9月,市委書記和市長慰問教師節。
貫徹市教委精神,開展「全員達標工程」。該校尤立增等23名教師為市內或學校的立標人。12月,命名為「張家口市計算機實驗學校」。1996年學校被授予市教育系統「財務管理先進單位」。
1997年
4月,校長劉鐵成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作《以人為本,強化管理,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主題發言,介紹改革思路。5月,黨總支副書記於成東以《從師德教育入手,大力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為題講黨課,明確提出要把一中建設成為張家口市精神文明窗口學校。該校有特色的辦學理念初步形成。
4月,省建委授予該校「河北省園林式單位」榮譽稱號。
該校高考實現新跨越,上省專科線人數達432人,比上年凈增155人,各批次的平均增長率為34%,高考綜合指標躋身全省首批24所重點中學前列。其中蔣昌芸同學以663分的高分獲得河北省理科第一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9月,慶祝教師節,隆重命名表彰於思鑫等12名高級教師為「一中名師」。
12月,該校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河北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
召開1997年教育教學年會,交流教育教學工作經驗。舉辦有實效的教育教學年會、出版教育教學論文集是該校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發展的重要舉措。
1998年
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該校代表隊打破市紀錄一項,獲得男女團體雙冠軍,取得近年來最好成績。該校是受過國家、河北省表彰的「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在田徑、足球、女排和健美操等項目上有優勢。在眾多的體育獎牌中,「河北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和「河北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耀眼奪目。
成立教育教學專家組,任務是:結合學校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為校領導的有關決策提供盡量可靠的論證依據,為有關職能部門提供可能的咨詢。
本年度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該校「文明單位」稱號。
9月,張家口一中黨總支換屆,選舉於成東為黨總支書記。張家口一中黨政配合,工作成績顯著,1997-2002年連續6年考評為「市實績突出的領導班子」。連續多年獲張家口市文明單位。1998-2003年連續6年獲省「文明單位」稱號。
1999年
3月,改進勞動值周制度。強化明確值周工作主題、做好值周動員和落實工作細節等三環節,增強了值周活動的教育功能。
學校提出「科研興校」的口號。當年在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立項工作中,經評審有2項省級課題和15項市級課題被批准,學習、研究和發展成為教師工作新追求。
制訂《關於校務公開的實施意見》,開辟校務公開欄,擴大民主監督。
12月,有23名教師被評為張家口市「骨幹教師」。26人為張家口一中青年教育教學標兵能手。
2. 想知道張家口一中的電話。
地區:河北省
聯系人: 劉鐵成
傳真:0313-8025521
公司
聯系電話 :0313-8025521
移動
聯系電話 :0313-8025521
聯系地址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中學街1號
3.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郵編是多少謝謝啦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學校地址:河北張家口長青路中學街1號郵編:075000
4.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介紹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15年,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和濃厚文化底蘊的國版辦高中,全國權百強中學之一,1956年成為河北省首批重點高中,2001年被確定為河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張家口一中是張家口市的窗口學校和最重要的基礎教育基地,坐落在市區中心,分南北兩個校區,總共佔地406畝。學校以「正正規規辦學,標准從高從嚴;切切實實育人,工作求精求真」為辦學宗旨,實施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開放式辦學,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生動、活潑、健康地發展,在升學率、體育競賽、文藝匯演、學科競賽等方面成績斐然。
5. 張家口第一中學新校區具體地址
張家口市高新區沈家屯鎮 張家口一中 就可以
郵編:075000
6. 誰能告訴我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校規有哪些
有很多,大致幾個方面:
1.著裝得體,不許穿奇裝異服,尤其女生專不可衣著暴漏,其實屬在學校大部分時間都是穿校服,規定的,沒辦法。
2.禁止吸煙,這個是命令禁止的,校規上有記錄,我同學有一次讓主任在廁所逮著抽煙,直接勸退,不過他已經很壞了,學校巴不得讓他走。
3.發型顏色得體,男生就是基本上就是小平頭,寸頭,不能留長發,鬢角也不許,也不能太短,總之比「三毫」長就行;女生梳辮子,不能有留海,也可以梳BOBO短發,絕對不可染發燙發。
4.禁止配搭首飾,什麼耳環,戒指,項鏈,手鏈,觀音菩薩等通通不讓帶,手錶可以。
5.不可化妝,當然了,男生這個不用說了,女生多注意,別讓人看出來。
希望能夠幫助你。
7.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校訓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校訓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年代太久遠了。
可詢問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辦公室、教務處。
以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說法為准。
8.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新校區的具體地址是什麼寄信到那裡地址要怎麼填寫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新校區
張家口市高新區沈家屯鎮,郵編: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