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的廣益中學校訓
據廣益中學校長章顯林介紹,廣益中學由英國倫敦基督教公誼會於年2月創辦。1894年,經清川東道台批准為廣益書院,1898年改稱廣益學堂。1904年,更名為廣益中學。1928年,學校與英國倫敦基督教公誼會脫離關系,由國人楊芳齡接辦任校長,改稱重慶市私立廣益中學校。
1934年,楊芳齡校長總結辦學42年的經驗,為勉勵師生業精於勤,努力進取,進一步推動廣益發展,特取《禮記·中庸》中的「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作為校訓。「邇」即近,「卑」即低。喻義從基礎開始,由近及遠,由低到高。事業上,「行遠」是積累、「登高」是成就,「行遠」與「登高」體現了「積累」與「成就」的辨證關系;在做人上,「行遠」即樹立遠大理想,「自邇」則要求腳踏實地;在做事上,「登高」即應有攀登事業和科學高峰的抱負,「自卑」即指必須具有萬丈高樓從地起的務實精神。
雖然經歷了教會辦學、私立中學、公辦中學和文革後恢復和百年校慶後的振興發展等不同歷史階段,但廣益中學重視基礎教育在人生發展中重要地位的指導思想始終未變。「行遠自邇、登高自卑」校訓一直傳承至今,經由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討論,並徵求部分教育專家意見後,形成共識,將校訓上升為辦學理念。
學校還強化了「一訓三風」,即校訓:行遠自邇、登高自卑;校風:文明、進取、求實、創新;教風:守德、樹人、學高、嚴謹;學風:勤學、求真、多思、重行;確立了「師德高尚、愛崗敬業、業務精良、教書育人、團結協作」的教師發展目標和「做真人,志趣高遠;求真知,學業精深;尚踐行,成才報國」的學生培養目標。明確了「秉承傳統、注重創新、突出特色、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和「愛國愛校、治學嚴謹、尊師勤學、文明活潑」的辦學傳統,建立起廣益中學理念文化的核心體系。
而今,從校門到教學樓到辦公樓,師生們隨處可見「一訓三風」。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傳統、優雅的環境與「知校、愛校、興校」的系列活動,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相結合,構成了廣益中學人文教育的豐富內涵。
⑵ 楊芳齡的廣益中學校訓
據廣益中學校長章顯林介紹,廣益中學由英國倫敦基督教公誼會於1892年2月創辦。1894年,經清川東道台批准為廣益書院,1898年改稱廣益學堂。1904年,更名為廣益中學。1928年,學校與英國倫敦基督教公誼會脫離關系,由國人楊芳齡接辦任校長,改稱重慶市私立廣益中學校。1934年,楊芳齡校長總結辦學42年的經驗,為勉勵師生業精於勤,努力進取,進一步推動廣益發展,特取《禮記·中庸》中的「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作為校訓。「邇」即近,「卑」即低。喻義從基礎開始,由近及遠,由低到高。事業上,「行遠」是積累、「登高」是成就,「行遠」與「登高」體現了「積累」與「成就」的辨證關系;在做人上,「行遠」即樹立遠大理想,「自邇」則要求腳踏實地;在做事上,「登高」即應有攀登事業和科學高峰的抱負,「自卑」即指必須具有萬丈高樓從地起的務實精神。雖然經歷了教會辦學、私立中學、公辦中學和文革後恢復和百年校慶後的振興發展等不同歷史階段,但廣益中學重視基礎教育在人生發展中重要地位的指導思想始終未變。「行遠自邇,登高自卑」校訓一直傳承至今,經由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討論,並徵求部分教育專家意見後,形成共識,將校訓上升為辦學理念。學校還強化了「一訓三風」,即校訓:行遠自邇、登高自卑;校風:文明、進取、求實、創新;教風:守德、樹人、學高、嚴謹;學風:勤學、求真、多思、重行;確立了「師德高尚、愛崗敬業、業務精良、教書育人、團結協作」的教師發展目標和「做真人,志趣高遠;求真知,學業精深;尚踐行,成才報國」的學生培養目標。明確了「秉承傳統、注重創新、突出特色、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和「愛國愛校、治學嚴謹、尊師勤學、文明活潑」的辦學傳統,建立起廣益中學理念文化的核心體系。而今,從校門到教學樓到辦公樓,師生們隨處可見「一訓三風」。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傳統、優雅的環境與「知校、愛校、興校」的系列活動,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相結合,構成了廣益中學人文教育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