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溫州實驗中學南浦校區的電話號碼
校區地址:溫州市南浦住宅區一區
垂詢電話內:88399841,88399840
學校容網址:http://www.wzszf.com
『貳』 溫州實驗中學好考么
那些東西有是最好的,沒有就算了。就算你之前先進了,之後還要搖號,這要看運氣的額。。。最主要的是你的臨場發揮,接著你會考到語文(應該是必考,是些作文)、數學、科學、英語其中一個(我當時考的是科學,拿4張認得圖片出來叫你說這是誰,我一個也沒說對,竟然奇跡般的上了。。。哈哈)大概的流程就是這樣的了。貌似先要去網上報名,給你一個報名號,接著,這個報名號一定要記著的。有用的。
額。這個問題,實驗有2個校區,南浦和廣場路,廣場路的是總校區。其次還有一個是秀山中學,以前是算在實驗中學的名下的,現在分了,不過這三個學校的教材都是一樣的。但是綉山是要集資費的。。。好貴的額。。。綉山有住宿,每個學期400元,只不過住宿條件不是很理想,其他校區沒有住宿。我認為還是廣場路的比較好(我是綉山的額),最好不要考綉山,因為綉山比較窮,食堂才只能容納半個年級的學生,7年級和9年級進去要吃訂餐,而且超難吃。8年級要輪著去食堂吃,其實還是廣場路的最好,每個年級都去食堂吃的。
只能幫你這么多了,還有一點,初中作業超多,每天不寫到9點多不幹的。。。。。
『叄』 溫州實驗中學的校址沿革
1956年1月建華中學改為公辦,校名為「浙江省溫州第二初級中學」。
1958年7月,改校名為「溫州市第六中學」後,溫州民辦新華中學並入,並招收高中新生。
1960年,校址由道後遷至東公廨現址(原溫一中分部)。
1987年6月,增掛「溫州實驗中學」校牌;暫停招收高一新生。
1989年7月,正式定名為「溫州實驗中學」。
1994年下學期,結束高中,專辦初中。
1997年7月,溫州市政府決定:溫州實驗中學和溫州第十中學實行聯合辦學。同時,在南浦興建校區。
2002年7月,在原溫州中學校址設立九山校區。
2003年7月,九山校區遷至橫瀆原溫州衛生學校校址,設立綉山校區。
2007年9月,綉山校區更名為綉山中學,實行集團化辦學。
2012年,綉山中學、第二外國語學校正式獨立。南浦校區正式改為南浦分校。四個學校相對獨立。
該校以嚴謹的教風、勤勉的學風、營造和諧精緻的校園環境,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堅韌品格。學校先後獲得「中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促進銀牌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學校」、「浙江省文明單位」、「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省綠色學校」、「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省科研興校200強」、「溫州市示範初中」等榮譽稱號.
2000年後,學校正按《溫州實驗中學「現代化學校」建設規劃》,把學校辦成名符其實的、在全國有影響、全省知名的「實驗性」和「特色性」兼備的現代新型集團化學校。
『肆』 溫州市實驗中學 南浦校區 綉山校區 哪個好一些
應該是綉山校區好一些。
因為綉山校區都是面試進去的,整體可能好一些,而南浦校區有轄區班。
『伍』 溫州實驗中學的社會評價
建華中學辦學伊始,雖是私立,但從陳紀方校長接手視事後,即重組校董事會,調整機構,另聘教員,視教師為學校之本。他延請當時溫州較有名望的專家學者及優秀青年任教、任職。如夏野士(劇作家)、沈煉之(後為名教授)、曾耕西(著名書法家)、潘澄濂(名中醫)等人,都曾在溫州實驗中學留下辛勤耕耘的足跡。
解放後,市領導對該校也特別關注,師資力量不斷加強,教學質量日益提高。在五十年代初國家提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時,溫州實驗中學不少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教科研方面的成績,一些教師還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了文章。在職教師形成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注重學術鑽研、追求進步的教研風氣,如董昭壽(楚平)、黃世中、葉長海等教師先後成為專家名教授。學校對於調配教師進校,師資培訓工作都抓得極為嚴格,廣大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也日臻優異。即使在1958、1959年大煉鋼鐵、勤工儉學運動熱潮中,學校對教學工作仍是沒有放鬆。為此五十年代末學校黨支部應市教育局之命總結經驗,向全市各校介紹了《我們抓教學工作的幾點體會》,給當時的教育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十年代逐漸強調學校「以教學為主」原則,學校領導積極轉移工作重點,進行調整,並在市委召開的文衛系統標兵單位黨支部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溫州日報》也刊登《政治掛帥,思想、教學、勞動三豐收》文章,介紹溫州實驗中學的先進經驗。1963年,《人民日報》發表《努力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社論,中央下達《關於當前中學教育的幾點意見》,學校即組織教工認真學習,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加強「雙基」,並在學生中開展比、學、趕、幫活動,學生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刻苦用功蔚然成風。經過長期的努力,1977年學校被市教育局確定為十所重點中小學之一。
八十年代以後,改革的春風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廣大教師業務學習意識增強,教師隊伍優化,教科研活動質量逐步提高。期間,許多教師在全國或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呂作昕老師的《我國指南針的問世在唐朝》的研究成果,把我國指南針的發明年代推前了三百年。特別是到80年代後期,學校引進競爭機制,實行教職員工聘任上崗,建立教研室,教師鑽研業務抓教學質量蔚然成風,班級間實行「千分制」競賽你追我趕,中考成績逐年提
高並名列全市前茅,一大批敬業勤勉的教師被社會所認同。在鹿城區組織的中老年教師課堂教學評選活動中,溫州實驗中學王祥麟、程增輝、胡楚平、葉冠春、潘淑錦五人被評為優勝者;張淑琴、池澈老師先後被授予「溫州市勞動模範」稱號,池澈老師還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同時學校進行「非同步教學法」、「英語三L教材」、「數學自學法」等教學課題實驗,取得良好效果。
九十年代開始,特別是1997年兩校聯合辦學以後,學校重視師德建設,大力弘揚「敬業、愛生、奉獻」精神,禁止有失師德師范行為,對表現不好或不適應本職工作的教職工予以試聘、待聘或辭退,師風更趨純朴。同時,強化教師業務培訓,重視學科帶頭人培養,制訂《青年教師培養條例》,實施師徒結對、專項培訓、參與課題實驗等,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期間,溫州市開展的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優質課評比等活動,溫州實驗中學參賽教師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青年教師胡珏、朱俐、譚修平、黃慧、陳姬姜、李君、戴小紅代表溫州市參加國家和省業務比賽均獲一等獎;胡珏、朱俐兩人被評為省教壇新秀,王五一、陳鋒被評為省特級教師;5位老師考取教育碩士研究生,在校教師大學本科率達70%。學校推動以多媒體教學為手段的教學改革,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革教育教學模式,為順利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奠定了扎實基礎。廣大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撰寫論文獲獎數居全市前茅,每年立項的市級以上課題在10個以上。王朝曙、胡珏、虞緩緩老師的《初中思想政治課「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的實踐和研究》和王五一老師的《新世紀美術創造性教學模式的實踐和研究》分別獲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省「九五」期間教科規劃重大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2年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溫州實驗中學聘請外籍教師(證書號3303043)的資格,友好學校英國雷丁派克學校女教師Miss Ann Munday來校進行短期教學交流,此後每年都有外籍教師擔任學生口語及外語教師培訓工作。同時學校也選派幹部和教師到英國、澳大利亞等進行短期培訓和教育交流,組織學生到國外參加英語夏令營。同年,溫州實驗中學獲准在全國范圍內招聘骨幹教師,第一批引進金戈、王崴然等教師23名。骨幹教師的不斷加盟為學校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5年前,學校有市名師、名校長7人,省、市教壇新秀25人,教師基本功比武獲市級一等獎以上50多人,市級以上勞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80多人。享有盛譽的名師群體,以其高尚的師德、豐富的經驗、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創建了洋溢著智慧與活力的校園,構築了充滿人文與科學精神的課堂。
學校建校的前三十多年,風雲變幻,事變迭起。從建校伊始,歷抗日戰爭的艱難環境,民國末年百業凋敝,乃至解放之後文革之前各種政治運動,斗爭風潮此起彼伏交相更迭,而廣大學生既能關心國家、關注社會,熱情地投身於時代熱潮,也始終能把刻苦認真的讀書學習放在主要位置。
『陸』 溫州實驗中學 南浦校區 劃區 南浦三區
我也住三區,我就讀實驗的,劃的到
『柒』 溫州實驗中學有幾個分校
目前好像只有兩個 分別是廣場路校區 南浦校區 (綉山變私立了)
其實競爭都挺大的 校區的話應該你到哪報就是哪了 不是分配的
選擇校區還要看你住哪裡 戶口如果在那個校區范圍 你就直接可以進了
『捌』 溫州實驗中學南浦校區平面圖
我是從三維地圖上截的,你就當平面圖看吧
比例:圖上距離2.3厘米等於實際距離60米
這是你點擊圖片後看到的原圖的比例尺,下面這個被網路壓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