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25心理健康節搞些什麼活動好點
心理情景劇,自編自演,不錯,以前我們班搞過,不錯!
2. 525心理健康節的歷屆活動
2000年首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圍繞主題,提出了自己的口號:「我愛我,給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第二屆活動的主題確定為改善人際溝通能力,口號是:「我愛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空間。」
2002年的第三屆活動主題圍繞「自我」方面展開,口號是:「我愛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的第四屆活動針對「非典」,以危機干預為主題,口號是:「我愛我,危機、理性、成長。」
2004年的活動主題為大學生的社會化、和人際關系問題,口號是:「我愛我,走出心靈孤島。」這一年的5.25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團中央和教育部將這一天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
2005年第六屆525心理健康節圍繞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問題,主題是:「我愛我,放飛理想、規劃人生。」
2006年的主題是:「我愛我,快樂自在我心,健康、自信的心理。」讓我們盡情體驗快樂的感覺。
2007年的主題是「人際交往與師生互助」,口號為:我愛我,用心交往,構建和諧。
2008年的主題是:「和諧心靈 綠色奧運。」
2009年第十屆大學生心理健康節主題是:「直面壓力,放飛理想。」
2010年的主題是:「和諧心靈,健康成才 。」
2011年的主題是:「共建幸福校園,共享快樂生活。」
2012年的主題是:「尋找我·擁抱我。」
2013年的主題是:「中國夢·校園情·快樂心。」
3. 有沒有關於心理健康的(下個星期一用啊!!!!!)要回答的快啊!急用!!!拜託了!!
什 么 叫 心 理 健 康 ?
心理健康又稱心理衛生,包括兩方面含義:(1)指心理健康狀態,個體處於這種狀態時,不僅自我情況良好,而且與社會契合和諧;(2)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心理健康還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於預防心理障礙或行為問題;廣義的心理健康,則是以促進人們心理調節、發展更大的效能為目標,使人們在環境中健康生活,保持並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更有效地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
心理健康這一術語是人們在認識和處理心理障礙的過程中提出來的。早期,在有些國家,凡行為古怪者均被視作異人,遭到非人的待遇,有的被鐵鏈鎖起來,有的作為展品在周末展出,尤其當社會主義發生變革或天災人禍時,對異人的懷疑、蔑視、憎恨和迫害就會加劇。隨著心理科學的出現和發展,人們對異人的看法逐步改變了,發現這些行為古怪者是可以醫治的,於是各種專門收容異人的機構也應運而生,治療代替了懲罰。但當時的治療機構大多設在修道院中,其方法也只是在為這些人提供陽光、空氣、自由和生物性需要的基礎上進行醫療。正是在這種醫療過程中,人們發現這些行為古怪者的心理活動是導致精神不適和行為異端的一個主要原因,而且這些招致了障礙的心理活動有時在正常人、甚至醫生身上也會出現,如焦慮、緊張、抑鬱等。這說明每個人對自己進行正確認識和評價的重要性。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個等級。正常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情緒穩定與愉快
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如果一個人經常愁眉苦臉,灰心絕望,喜怒無常,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行為協調統一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治療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適應能力
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樣的變化,都將能夠適應,這也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徵,但是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 ,通過施教使學生在身體、精神兩個方面得到健康發展。近年來, 職業學校生源受到社會環境因素,職業教育前文化素質、不良行為習慣、智力水平的制約以及心因性的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礙的的影響,使得他們在智力、感情、意志、行為以及非智力等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學校黨委應根據教育部《職業學校德育大綱》和《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修定了校本《德育實施規劃》,加大教育力度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並達到行之有效。
我們假設:通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發展具有價值。
一.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
第一,學校應貫徹大德育的教育理論,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建設中。
第二 ,是關於學校教育的基礎理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學校教育進行援助、咨詢的活動 ,當然不能脫離學校教育的實際。其中包括教育學、教育管理學、教育哲學、特殊教育學、各科教材教法等等。
第三 , 是關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學校心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的認知、情緒和自我理解的發展 ,解決他們成長中的發展問題。這就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的心理輔導 ,還要為學校中的教師、學生的家長提供教育咨詢和建議。作為職業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把掌握教育心理的理論與技能作為繼續教育的必修內容。使每一個從事學校教育的工作者都切實掌握心理輔導和咨詢的基本原理與簡單方法。
二.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我校針對學生當前的實際問題,總結出一套相應的對策,幾年來取得了一些經驗,可表述為:探討「一結合」理念;激活「兩個積極性」;借鑒「三層次介入」理論,採用「四環節滲透」的方法。通過這一研究和實踐,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始終在學校「大德育」環境下正常運行,初步解決了一些問題。
「一結合」的探討,主要指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心理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用心理學的專業方法如:行為矯正、診斷性評價、咨詢、指導等,對學生進行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青春期心理衛生、友誼觀、戀愛觀、家庭觀、事業觀的教育和行為指導,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堅毅勇敢的品質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樂觀豁達、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的優良品質。過去,由於多種原因,往往將思想品德教育部分地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忽略了心理教育的作用。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為教育者日益感到:教育觀念必須更新,德育工作是立體化、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由於學生課業容量增加、新科技因素對學生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社會競爭、父母的期望值和多元文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產生出各種心理不適。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勞動力結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人際關系的變化,又使社會更多的人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思想或心理問題,由此更多的影響著學生全面發展。心理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全的人格。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在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如:學校黨委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制,成立了學校德育工作委員會,形成了由學校、科室分級管理,教師、班主任、全體教職工為一體的德育工作隊伍。學校及科室定期分析研究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際問題,提出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體思路和辦法。學校還制定了《學校德育工程實施規劃》,將思想品德、心理教育、職業指導等工作納入德育工作范疇。學校加大對政治課改革的力度,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實行課堂45分鍾責任制,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舉辦業余黨校,定期對學生進行黨的基礎理論、共產主義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開辦「法律學校」(學員為受處分或嚴重違紀的學生),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特別是對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視參加教育的情況及現實表現最終決定對違紀學生的處理意見;通過舉辦講座、報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黨的大政方針、國情教育,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職業理想與青春健康教育,遵紀守法打擊校園暴力活動,校園優良傳統教育等。通過共青團工作、第二課堂、德育主題班會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思想品德、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
由此看來,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學校大德育的組成部分,思想教育是確立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培養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錘煉道德意志、規范道德行為,使學生形成堅持真理、樹立價值觀,體現將社會主體意識內化的教育機制。實踐證明,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樹立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樣,只有在崇高的、遠大的理想下,才能具備健全的心理品質,才有可能形成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方向、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品德高尚、遵紀守法、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現代人。但是在工作的內涵、方式方法上又有區別。二者互相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要根據各自的特點,遵從各自的工作規律,過細的做工作,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同時,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要有機的結合,在大方向一致的情況下,採取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個積極性」的發揮,主要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作與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於實現學校的教育功能和責任,但實際操作中,學生家庭教育的與的學校教育配合,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為此,我們積極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家長進行溝通,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由心理教師對形式家長進行講座或座談、問卷調查,為學校的教育決策和實現教育的「家校結合」提供依據。根據每年生源的家庭背景與入學前教育的不同,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家庭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三層次介入」的理論,是指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心理、人格、適應和社會性發展等進行指導和援助。這種指導和援助主要是以心理輔導或咨詢的方式來介入 ,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這里所用的「介入」(interven- tion),意思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援助 ,或者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積極地干預,使他們在學校教育的正常軌道上發展。
第一層次 ,發展性心理輔導。對學生開展心理保健工作 ,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主要包括教育性開發、心理輔導 ,比如學校生活指導、適應指導、學習方法的指導、班級中的人際關系處理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職業學校學生等方面。
第二層次 ,預防性心理輔導。面對的是部分在學習、心理及生活上有潛在的或可能發生不適應問題或剛冒出問題苗頭的學生。輔導的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習的興趣 ,進行角色扮演、游戲療法、運動療法、音樂療法、鬆弛療法等。
第三層次 ,治療性心理輔導。面對的是在心理、學習、社會適應方面產生重大問題或不正常狀態或性格出現偏差 ,因而非常需要心理指導的特定學生。他們的表現多種多樣 ,如學校恐怖症、強迫症、焦慮、抑鬱以及逃學、自殘、輕生傾向等,嚴重的須轉介到醫療部門進行治療。
針對三層次介入的理論,我們所採取的「四環節滲透」。
第一環節,德育課主渠道。教育部職成司已計劃將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課教學,我校在2003年採用由我校策劃、北京師范大學、遼寧、廣西柳州職教中心共同編寫的試用教材,正式把職業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新生德育課和其他年級的選修課中,確實對學生心理教育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學校正在使用校本《德育課程標准》,首先,我們將從課堂教學目標轉向職業需求目標;從教師教法開發轉向學生學法開發;從專注學科知識系統轉向專注學生發展系統;從傳授知識本位轉向激發能力本位;將能力標准細化到技能標准。其次,我們要將教學資源從原有意義的教師、教室、教材三元素,拓展到學生、企業、社會;把原有教學環節進行優化,把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提升。第三,將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職業指導、法律法規、政治經濟、哲學觀點、社會生活、國情教育時事教育、學校文化等內容,按照不同年級漸進地梯次地納入教學,突破原有按年級與特定教材內容匹配的做法,實現了對學生進行全程、全面、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第四,堅持德育與學校智育、美育、體育相協調和滲透;與學校德育主題班會和校園文化建設保持一致,開辟選修課程;開發完善評價體系與管理,立足於學生自主學會做人做事。課標整體形成一個完整開放的操作系統,供教育管理與實施者控制。
第二環節,其他教育主體。學校制定出《心理教育實施規劃》確定了在不同專業與年級的心理教育工作重點和內容。早在1996年學校就引進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師,經過對部分教職工的嚴格培訓,由校醫室主治醫師、團委書記、工會主席、心理輔導專兼職老師等人員組成了學校心理咨詢室,為學生進行心理知識的普及、心理咨詢和輔導,對心理咨詢專業人員研究生班培訓;建立「青春教育課堂」,男女生分別學習觀看學校自編的教育光碟,為全校班主任配備教育專用書籍。提出了我校男女生《性別角色的參考標准》、《心理健康標准》與正確宣洩方法。
《性別角色的參考標准》選登
目標:學會正確處有男子漢風度才會讓家庭社會接納(男生性角色)
剛強而不執拗 勇敢而不粗魯 熱情而不輕狂 堅定而不任性
嚴謹而不拘謹 豪放而不失禮 敏捷而不多疑 隨和而不盲從
帥氣而不輕浮 求異而不求怪 平常而不平庸 敢為而不沖動
自強而不自傲 自謙而不自卑 自尊而不自戀 依靠而不依賴
粗礦而不粗心 善辯而不糾纏 重情而不自擾 失戀而不失志
目標:角色認同,嘗試行為體驗。
結一張健康的網(人際關系)
與師長關系:父母、老師、師傅、地位高者,應該尊敬、有保留的服從、恰當的交流。
與同學(同性):友善不嫉妒,求大同存小異,不搞哥們兒義氣或小團體,在集體中保持自己的人格,不欺負他人,善於化解矛盾。知道朋友是有條件的,是非特異性的(不具有排他性)的關系。(異性):正常的友誼,在校內保持關系不過密,不能出現感情表達方面的身體接觸(拉手 擁抱 親吻 撫摩);對女同學不做超出同學關系限度的關心照顧,盡量避免單獨接觸女同學,特別在晚間;提倡文明的異性交往,不隨意亂結交異性,學會拒絕的方法,學生時期堅決不發生性關系;熱情應適度,避免造成對方誤會;在經濟方面不依賴他人,不將女孩當依賴或以交女朋友趕「時髦」;發展多種興趣愛好,合理調節情緒方面的需要。
與陌生人:講究必要的禮貌,但要學會保護自己,要自重(裝素、表情、語言等),學會拒絕、報警、脫身、取證。不要貪小便宜,輕信他人;注意選擇信息和網路道德,不做學生還不能做的事情。
理人際關系的原則與技巧,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知道作為學生在學習期間的行為禁區。它是法律、道德與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
做一個讓人喜歡的好男孩(討論)
雖然還不夠英俊,但我很可親;
雖然還不夠聰明,但我很勤奮;
雖然還不夠健壯,但我很健康;
雖然還不夠完善,但我很努力。
英俊、聰明、健壯主要依賴於父母遺傳,而可親、勤奮、健康、努力是你能抓住的,擁有了它,你就擁有了男子漢的魅力。
有女人味道才會讓家庭社會青睞和接納(女生性角色)
溫柔而不懦弱 文靜而不造作 熱情而不輕浮 賢惠而不膽怯
謹慎而不畏縮 細致而不小器 機敏而不多疑 隨和而不盲從
靚麗而不妖艷 求異而不求怪 平常而不俗氣 勇敢而不粗魯
自強而不自傲 自謙而不自卑 自愛而不自戀 依靠而不依賴
能言而不多事 善辯而不計較 重情而不自擾 失戀而不失志
目標:角色認同,嘗試著行為體驗,以上角色特徵可以逐漸體驗。
結一張美麗的網(人際關系)
與師長關系:父母、老師、師傅、地位高者,應該尊敬、有保留的服從、恰當的交流。
與同學(同性):友善不嫉妒,求大同存小異,不搞一團和氣或小團體。知道朋友是有條件的,是非特異性的(不具有排他性)的關系。(異性):正常的友誼,在校內保持關系不過密,不能出現感情表達方面的身體接觸(拉手 擁抱 親吻 撫摩),一般盡量避免與男同學單獨接觸,特別在晚間;學校規定無管理人員允許,不要隨意進入男生宿舍;提倡文明的貞潔觀,不挑逗、不隨意亂結交異性,學會拒絕,不發生性關系;熱情應適度,避免造成對方誤會;在經濟方面不依賴他人,不將男孩當靠山或以交男朋友趕「時髦」;發展多種興趣愛好,合理調節情緒方面的需要。與陌生人:講究必要的禮貌,但要學會保護自己,要自重(打扮、表情、語言等),學會拒絕、拖延、報警、脫身、取證等保護自己的方法。不要貪小便宜,輕信他人;注意選擇信息和網路道德,不做學生還不能做的事情。
目標: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與技巧,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知道作為學生在學習期間的行為禁區。它是法律、道德與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女同學得到社會保護的外在因素和自我需要的保證。
心情不愉快就發泄出來(合理宣洩) 男女生適用
1).談話法:找朋友、老師、家長或其他可以信賴的人,「發發牢騷」,通過交談「倒出郁悶」。當然,盡量注意場合與方式。
2).書寫法:通過記日記或隨意在紙上書寫文字發泄不愉快情緒,然後將其保留或撕掉。
3).運動法:打球、跑步、踩氣球、撕紙、摔枕頭或被子、捶牆、逛街、唱歌、朗誦及叫喊。運動要有強度,達到消耗能量的目的,同時盡量不要影響他人。
4).哭泣法:可泣(無聲流淚)、可哭、可嚎啕。注意選擇環境。
5).代償法:想像自己美好的事情或長處,尋找心理平衡。此法較優。
6).升華法:背書、記數、畫畫、書法、養小動物或提出一項任務來完成。此法最優。
酗酒、抽煙、自虐、動武、出走、逃學、自我封閉、破壞紀律、尋求刺激、怪異打扮都是不正當的宣洩方法,即使暫時得到安慰卻可能加重不愉快的情緒,造成不良後果,不可取。
目標:掌握技能,方法練習。
做一個讓人喜歡的好女孩(討論)
雖然還不夠漂亮,但我很可愛;
雖然還不夠聰明,但我很勤奮;
雖然還不夠健美,但我很健康;
雖然還不夠完善,但我很努力。
漂亮、聰明、健美主要依賴於父母,可愛、勤奮、健康、努力是你能抓住的,擁有了它,你就擁有了女孩的魅力。
建立心理援助網路
同伴咨詢師——父母、班主任、心理咨詢教師——社會正規的心理援助機構。不要等問題嚴重時才想到宣洩,心理垃圾要及時清除。
為了發揮社會各種資源為學校健康教育服務,我們聘請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學生定期來校參與心理咨詢,通過編排心理劇、個別指導干預、專題輔導等形式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並開設「四月天心理援助熱線」;邀請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的專家為學校教師進行定期講座;與清華大學附中心理咨詢室建立合作關系,利用「21 JK網」進行聯網的心理咨詢與教育。學校制定「每月一主題」班會活動,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教師指導專業科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各類心理輔導;每月進行一次的兩課時的職業心理、專業知識講座,為學生進行定期的與專業有關的相關教育;學校心理咨詢機構「陸寧聊天室」形成品牌,使心理教育更為專業化和系統化並提高了教育實效性。我校心理咨詢室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咨詢指導工作:
第一、學習問題的咨詢。幫助學生尋找產生學習困難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由於學生能力差、身體疲勞、記憶力衰退 , 或是由於沒有興趣、恐學症、學習習慣不好方法不當;智力問題、學習基礎問題以及非智力因素也成為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問題成因,心理輔導教師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例如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符合個人條件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筆記方法,考試答題方式,對知識的記憶術,利用學習參考書等等,並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
第二、適應環境問題的咨詢。適應問題可分為行為問題和人格問題兩大類。重大的行為問題如偷竊、暴力、不良性行為、傷害、恐嚇、欺辱、自殘、自殺未遂等,輕度的行為問題如厭食、失眠、夜驚、異常性好奇、舔指、口吃、神經質、說謊等,對這類問題要從發展的角度看,有些是一時性的問題 ,在適當的教育環境中會逐步消失。有些是人格問題 ,其中嚴重的如神經症,學校則建議家長帶學生到神經科醫療專家聯系治療,但幾個病例效果目前尚不理想。輕度情緒情感問題如:自我概念不清而產生的自卑感、缺乏自信、自我中心、嫉妒、不安感和怠惰、怯懦、偏執等 ,則在學生本人同意下,由心理輔導教師帶領同伴咨詢師,並協助學生家長共同給予矯治。
第三、人際關系咨詢。學生正處於第二反抗期,反抗對象主要是父母,也涉及到學校教師、師傅。與同性同學、異性同學的各種關系
是影響學生社會適應性成長、完成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內容,反映在其它方面的許多不良行為往往也由此引起,其中包括戀師、戀親情結、同性戀傾向等。我們主要採取家庭咨詢、角色扮演、以及簡單的行為療法特殊情況進行轉介治療。
第四、成長與發展問題咨詢。主要是關於學生如何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問題,其中包括人生觀、生活價值觀的確立,自我優勢潛能的激發與消極潛能的控制;對自己各種能力和學習特點的理解和把握;自我社會性的發展和將來人生的設計,;進入青春期後的性心理、身體發育等問題的引導。此外,交友健康、網路心理等,特別是對畢業升學、擇業求職等人生發展問題的咨詢,也是發展性咨詢的任務。
分析列出《二十四種學生常見問題心因分析與對策》、出版《德育案例集》幫助教師進行教育。
第三環節,學生自我教育。學生「同伴咨詢師」隊伍於2002年3月組建,屬於學生社團性質,在校生每班配備一至二名。「同伴咨詢師」以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助手的身份,協助進行班級心理教育工作,主要採取本班的心理知識宣傳,傾聽學生的傾訴,實現學生與班主任、心理教師進行溝通的媒介,為校園心理教育網路的形成提供了條件,並取得了一定效果;以課外活動形式調節學生情緒的「心馨小屋」、「藍精靈———小法官」是由學生在學校心理教育部們指導的另類學生心理社團,為使同學們有了自己的心理調節空間,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輕松的文娛活動中宣洩不良情緒,使心境得以升華,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他們通過組織自愉自樂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宣洩放鬆的環境,在這里,沒有說教和規范的咨詢,而更具有行為療法的特點作用。學校還組織了聲樂、器樂、舞蹈、剪紙、繪畫、編織、音樂欣賞、塗鴉、電腦游戲、體運動、維修、專業技能比賽以及社會公益服務和志願者等學生社團或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校有學生的自己刊物《足跡》、《風采》及《校刊》,不同題材的由自己設計封皮(徵稿選優)、自己撰寫文章、學生參與評比選登的其它刊物(上學期內容為「我愛我的專業」)。
第四環節,校園環境影響。環境育人的作用已共所周知,為了營造一個和諧、溫馨、健康的校園環境,心理咨詢室每周組織進行兩次職業心理健康知識的晨廣播,稿件主要選自學生的好作品、學生喜歡的具有合法出版社健康內容的各種書籍、心理生理健康知識方面的書籍。每月一期心理知識櫥窗展示,刊登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職業選擇,創業、升學方面的文章,健康知識選登。每月在校園內用掛橫幅、標語、板報等形式明確心理教育主題、強化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在不同功能的樓區,擺放不同專業的學生作品和名言警句,渲染氣氛實現環境育人的作用;校園網及時發布心理健康信息;樓內專業科櫥窗內,貼有各班學生自己制定和設計的《德育目標 (學生成長目標)》在實現自我教育的同時,也達到了對學生及時強化的目的。
4. 2010年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周主題
2000年,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社、心理健康者協會倡議,十多所高校響應,並經北京市團委、學聯批准,確定每年的5月25日為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525」與「我愛我」諧音,表明了心理健康節珍愛自我的主題,也充分體現了該活動的宗旨和目的。
2000年首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圍繞主題,提出了自己的口號:「我愛我,給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第二屆活動的主題確定為改善人際溝通能力,口號是:「我愛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空間。」
2002年的第三屆活動主題圍繞「自我」方面展開,口號是:「我愛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的第四屆活動針對「非典」,以危機干預為主題,口號是:「我愛我,危機、理性、成長。」
2004年的活動主題為大學生的社會化、和人際關系問題,口號是:「我愛我,走出心靈孤島。」這意念的5.25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團中央和教育部將這一天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
2005年第六屆525心理健康節圍繞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問題,主題是:「我愛我,放飛理想、規劃人生。」
2006年的主題是:「我愛我,快樂自在我心,健康、自信的心理。」讓我們盡情體驗快樂的感覺!
5. 525心理健康日歷屆主題
歷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周主題
2000年首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圍繞主題,提出了自己的口號:「我愛我,給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第二屆活動的主題確定為改善人際溝通能力,口號是:「我愛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空間。」
2002年的第三屆活動主題圍繞「自我」方面展開,口號是:「我愛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的第四屆活動針對「非典」,以危機干預為主題,口號是:「我愛我,危機、理性、成長。」
2004年的活動主題為大學生的社會化、和人際關系問題,口號是:「我愛我,走出心靈孤島。」這意念的2.25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團中央和教育部將這一天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
2005年第六屆525心理健康節圍繞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問題,主題是:「我愛我,放飛理想、規劃人生。」
2006年的主題是:「我愛我,快樂自在我心,健康、自信的心理。」讓我們盡情體驗快樂的感覺!
2007年的主題是「人際交往與師生互助」,口號為:我愛我,用心交往,構建和諧。
2008年的主題是:「和諧心靈 綠色奧運。」
2009年「5.25」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題是:「認同 關愛 超越」。
2010年「5.25」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題是:「和諧心靈、健康成才。
6. 求心理文化節主題
調試心理壓力、擁有快樂心情 崇尚健康心理 、倡導和諧心態 實現心理健康、獲得幸福陽光 擁有健康心理、方享美好時光 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 放飛心靈、快樂自我
7. 急求以陽光心理(心理健康)為主題的詩朗誦稿,最好有詩意,有深度。謝謝~~我很急~~~
陽光心理(詳細請看http://..com/question/149780259.html?an=0&si=2)
1.
心裡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懷才能開闊;腹中有良策,處事才能利落;眼睛有炯神,目光才能敏銳;臂膀有力量,出手才有重拳;腳步有節奏,步履才能輕盈。
2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著人生的節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條路,延伸著人生的足跡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飽含著人生的清醇與憂愁;生活是一團麻,交織著人生的煩惱與快樂;生活是一幅畫,描繪著人生經歷的紅綠藍;生活是一團火,燃燒著人生的憧憬和夢想。
3.
生活中要學會享受:享受工作的歡快,享受朋友的笑聲,享受家人的溫馨,享受創造的快慰,享受果實的甜美。
4.
人生四大樂:青春活力,創業有成,家庭和順,鄰里和諧。人生四大悲:病魔纏身,患得患失,重蹈覆轍,一事無成。
5.
生活加減法:知識要遞增,煩惱要遞減;友情要遞增,怨恨要遞減;善心要遞增,灰心要遞減;自信要遞增,失信要遞減;肚量要遞增,妒量要遞減。腳步要遞增,煙酒要遞減。
6.
如果你想快點成名,那麼就得慢點睡覺;如果你想快點長智,那麼就得慢點驕傲。如果你想慢點老化,那麼你就得快點學習;如果你想慢點淘汰,那麼就得快點邁步。
8.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有哪些
在面對學習壓力的時候,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緩解叛逆的態度,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增強自信心,加強和進取精神,避免早戀問題,謹防心理變態。
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心理素質,例如,誠實、自信、堅強和獨立。
學習的主題,關系;情緒調節和表達。
青少年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在高等教育中的主體。
9. 中學生家長會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哪裡有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鄭雪 主編
出 版 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