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年份 > 溫州中學成立時間

溫州中學成立時間

發布時間:2021-02-28 10:52:26

1. 溫州中學是初中還是高中

省重點,理科全市最強,這幾年的市理科狀元都是溫中的。
文科方面稍微弱版勢(因為理科太權強勢了),市狀元一般是省前十。清華北大隨便挑。

只有高中,初中還是實驗中學(原來的六中)最好
然後只要你是溫州地區的人都可以考的。其他地區未知。
不過其他縣市入取分數要比市區的要高。(高20分左右)

2. 溫州中學為什麼不是國家重點

主要是重點率還不夠格
溫州中學採取保護政策的,就是保護市區學生,下面的縣市能進1中的非常少
沒有匯集溫州市所有頂尖的學生

3. 浙江省溫州中學的歷史沿革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國學大師、教育家孫詒讓商請溫處道童兆蓉和溫州知府王琛,將溫州府屬中山書院改為溫州府學堂。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溫州地方當局決定以舊校士館為址創建溫州師范學堂。
1908年學堂建成。師范學堂後易名溫州師范學校、浙江第十師范學校。
1923年(民國十二年),教育部新學制(壬戌學制)要求將各地省立師范學校並入當地省立中學。於是十師和十中合並,校名仍是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校。 1933年學校改名浙江省立溫州中學。
1939-1945年間,溫州三次淪陷,學校數度遷址,先後在青田水南、村頭、南田和泰順江口等地辦學。
1946年,浙江省浙東第三臨時中學歸並浙江省立溫州中學。
1953年,學校被確定為全省14所重點中學之一。
1954年8月,校名改為浙江省溫州第一中學。學校由完全中學改為高級中學
1959年,浙江省調整重點中學,溫州一中為全省16所重點中學之一。
1963年,浙江省教育廳挑選基礎較好的17所中學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以與高一級學校形成「小寶塔」,該校名列其中。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給學校帶來災難性的破壞。 1978年,學校重新被確定為省、市重點中學。
1981年被定為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
1985年,學校復名「浙江省溫州中學」,並再次由完全中學改制為高級中學。
1995年,學校被批准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2002年秋,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學校整體遷移到佔地338畝、投資約2億元的梧埏新校舍。
2006年起,由中央撥款千萬元資助學校創建新疆班,籌建中的新疆班為溫州中學民族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選址在溫州中學現校址的南部。
2007年,溫州中學新疆部新校區建成投入使用。

4. 溫州師范學院前身(原溫州中學)創辦人及其辦學成就

創辦人,抄孫詒讓
辦學成就:專以辦學校、

開風氣為已任。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瑞安創建「算學書院」(後改稱學計館),傳授數

學、物理、化學等現代科學知識。次年力贊項崧等人創辦瑞安方言館,講授國文、英文及外國

史、地理等。同時與友人在溫州創辦蠶學館(後稱蠶桑學校),教授中外種桑養蠶之學。 光

緒二十七年(1901),將學計,方言兩館合並,更名為瑞安縣普通學堂9瑞瑞安中學前身)。

同時在城區四隅各設蒙學堂一所,是為瑞安有初等小學教育之始。二十八年,溫州中山書院改

為溫州府學堂(瑞溫州中學前身),公推孫詒讓為總理。孫另薦余朝紳任總理,並附設高、初

級小學。三十一年,成立溫處學務分處,推孫任總理。後相繼任學部咨議官、浙江省學務公所

議紳和浙江省 教育總會副會長。任內積極籌集教育資金,選派優秀學生出洋留學,創辦女

學,在溫處兩地十六個縣,倡辦府、縣中學堂、溫州師范學堂、處州初級師范學堂和一大批

5. 溫州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 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

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政府。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 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 。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 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 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 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並建立溫州市, 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 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

6. 溫州61中學什麼時候創辦的

溫州第六十一來中學是甌海源中學的附屬中學
以前都辦在甌海中學裡面的,去年搬出來了,搬到梧田中學裡面了,早上下午的課都在那裡上,晚上要回甌海中學,上晚自修和就寢,有點麻煩的。不過老師都是甌海中學的老師來上,不過是借梧田中學做為校舍,以前高1和甌海中學是分開來上的,到了高2就合並到一起上了,不知道今年政策會不會變。

7. 陳小魯的創辦溫州中學

1946年,他打算創辦一所「溫州藝術學校」,希望能藉此廣泛培養溫州的藝術人才,為此,他賣掉家中僅有的3畝水田作為辦學經費。此舉得到溫州許多士紳的贊助,楊雨農、劉景晨、方又圓、翁來科等都曾慷慨解囊;溫州藝術界人士謝印心、許達初、徐堇侯等都表示願意來學校無償兼課。同年9 月,溫州藝術學校申報浙江省政府,獲准成立。陳小魯在市區城西飛鵬巷選擇了一處民房作為臨時校址,並在靠城西街的飛鵬巷口豎起了一座木製牌樓,上面是溫州著名書法家楊樹猷所書的「溫州藝術學校」6個大字。
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張寶琛阻撓陳小魯創辦溫州藝術學校,乃是公報私仇,事出有因。1945年,上海京劇名伶海碧霞剛剛出道,首次來溫州演出,傾倒了溫州戲迷。海碧霞之母與陳小魯在上海時就相識,故人相見,倍感親切,為了給海碧霞捧場,陳小魯連續兩個晚上到南市大戲院(即後來公園路的東南劇院)為海碧霞操琴。張寶琛雖身為專員,卻是個色中餓鬼,他也會哼幾句京戲,自稱「鐵桿票友」,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後台與海碧霞糾纏。海碧霞之母看在眼裡,卻是敢怒而不敢言,因張寶琛畢竟不比一般人,手中握有生殺大權,奈何他不得,於是就把此事告訴了陳小魯。陳小魯激於義憤,到後台當眾對張寶琛進行嚴厲指責。在場的人都為陳小魯捏著一把汗,得罪了這個「要人」,以後絕對沒有好果子吃。而張寶琛面對陳小魯的指責,居然面不改色,依舊談笑風生,顧左右而言他。最後卻在陳小魯創辦「溫州藝術學校」這個關鍵問題上設置重重障礙,讓陳小魯吃不了兜著走。

8. 溫州中學的歷史

溫中百年簡史

--------------------------------------------------------------------------------

作者:《百年溫中》 來源:admin 時間:2003年12月5日 瀏覽:8508 字型大小選擇〖 大 中 小 〗

--------------------------------------------------------------------------------

一、發展過程
溫州中學創辦於清廷推行「新政」時的晚清。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國學大師、教育家孫詒讓(1848-1908)商請溫處道童兆蓉和溫州知府王琛,將溫州府屬中山書院改為溫州府學堂。府學堂後改名溫州府中學堂、浙江第十中學堂、浙江第十中學校、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校。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溫州地方當局決定以舊校士館為址創建溫州師范學堂。時任溫處學務分處總理的孫詒讓親操籌辦。1908年學堂建成。師范學堂後易名溫州師范學校、浙江第十師范學校。

1923年(民國十二年),教育部新學制(壬戌學制)要求將各地省立師范學校並入當地省立中學。於是十師和十中合並,校名仍是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校。1933年學校改名浙江省立溫州中學。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1945年間,溫州三次淪陷,學校數度遷址,先後在青田水南、村頭、南田和泰順江口等地辦學。抗戰勝利後,1946年省浙東第三臨時中學歸並溫中。

1949年5月溫州解放,學校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開始全面的改造和建設。

解放初期,學校按照「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針,改造舊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體系,教師進行思想改造,學生實施智、德、體、美全面發展教育。1953年,學校被確定為全省14所重點中學之一。

1954年,學校基本完成向新民主主義教育的轉變,著手按社會主義原則實行進一步改造,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8月,校名改為浙江省溫州第一中學。學校由完全中學改為高級中學。

1958年,學校在「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指引下,探索社會主義辦學新路,學校工作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59年,全省調整重點中學,本校為全省16所重點中學之一。

1961年,學校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2年試行《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1963年,省教育廳挑選基礎較好的17所中學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以與高一級學校形成「小寶塔」,本校名列其中。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給學校帶來災難性的破壞。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學校進行撥亂反正,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規。1978年,學校重新被確定為省、市重點中學。1981年被定為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有關部門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學校辦學水平。

1985年,學校復名「浙江省溫州中學」,並再次由完全中學改制為高級中學。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校舍、設備進行系統配套建設,教學手段現代化進程加速進行。1992年,學校被評為省先進學校,1993年,學校評為省文明單位(以後仍保留文明單位稱號)。1995年,學校被批准為省一級重點中學。

2002年秋,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學校整體遷移到佔地338畝、投資約2億元的梧埏新校舍。全體師生將在這所現代化的寄宿制的新校里,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二、優良傳統
學校富有民主愛國的革命傳統。解放前,溫中是浙南地區傳播民主思想和革命火種的重要基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勝利後,師生首起響應,策動獨立運動。五四運動時,學生踴躍組織進步會社,宣傳新思想和新文化。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土地革命中,本校校友和學生均曾作出出色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溫中是浙南學運的中心。解放戰爭中,進步師生始終站在反內戰、爭民主、迎解放的前列。解放後,廣大師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革命和建設,為振興社會主義祖國而勤奮學習和工作,發揚光大了學校光榮革命傳統。
學校教學一貫嚴謹求實。解放前,教師除個別外均畢業於高師或大學,學有專長,許多全國知名的學者、專家都曾來校任教過。解放後,省教育廳6次確定或調整省重點中學,本校均名列其中。學校一直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辦好重點中學的關鍵,調配和培訓工作抓得很緊,師資整體水平較高。八十年代以後,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廣大教師敬業愛生、教書育人,治學嚴謹,作風扎實。教學不僅重視傳授知識,而且注意發展培養良好學風。近二十年來,學校大量增加新教師,中、青年教師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他們繼承優良傳統,學習研究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學手段,茁壯成長,呈現了「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可喜局面。

學生富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傳統。廣大學生以「英奇匡國,作聖啟蒙」為訓,嚴格要求自己。解放前,大多數學生刻苦讀書,力求上進。即使在抗日戰爭艱難困苦環境中,學校仍能弦歌不輟。解放後,學生更胸懷大志,努力學習,課業成績,一直居地區各校前茅;課外學習,學術探討,第二課堂,體育文藝和社會活動,也都播譽全省。早年學生出版的《中國文學》曾被中科院列為學術期刊論文索引篇目;近期的《籀園春草》又多次評為全國中學生優秀社刊。學校致力於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創造性、靈活性進一步增強,優良學風得到進一步發展。

治校富有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建校之初,孫詒讓對課程進行大膽革新,開創了改革先風;立校不久,劉紹寬大力整理學務,制定全面的管理規章,奠定了嚴謹治校的基礎;五四運動時期,黃式蘇、姜琦等帶頭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培育了校園民主愛國風氣;洪彥遠、朱章寶等提倡學術研究,注重培養學生能力,推動了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學風的形成;金嶸軒主校時間最長,他廣聘人才,嚴謹治校,尊師重教,愛護學生,以身作則,無私奉獻,德高望重,為校長之楷模。解放後歷任領導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校管理改革。「文革」前的17年,著重改造舊學校,確立新的辦學原則,探索新的辦學路子,開展教材教法改革。八十年代以來,學校加大了改革和創新的力度,逐步建立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課程體系;優化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環境;健全保證教育質量的評估體系,完善實施高效管理的校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教工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

教育改革中,學校努力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建設豐富多采、昂揚向上的校園文化,嘗試研究性學習和探究式教學,新的教學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經過長期的努力,幾代人的奮斗,學校早已成為浙江的名校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加強了對重點學校的支持,加大了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現在,學校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較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較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較科學的管理規章,較合理的組織機構,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為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三、辦學條件
近幾年,市政府對教育的投資大幅度增長,溫中新校舍建設被列為市重點工程,學校現代化建設列為全市基礎教育十大工程之首。學校除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外,還開辟群眾投資教育的渠道,1984年起,學校開始招收部分自費生,其收益主要用於改善辦學條件。許多校友和其他社會人士也熱心捐資助學。

現在,新校園佔地338畝(其中水域約佔30%,綠化佔地面的40%)。校舍建築面積共7.67萬m 2,其中有13738m2的教學樓,5699m 2的科學館(內有天文氣象台),4319m2 的實驗樓,5936m2的圖書館(含學生電子閱覽室),7884m2的體育館,2901m 2的藝術樓(內含校史館),400米塑膠8跑道的田徑運動場和1158m 2的看台,19078m2的學生宿舍,3940m 2的教師休息樓,7732m2的食堂,4319m 2的行政辦公樓。

學校電教、實驗、勞技設備,體育器材和衛生器械、葯品配備,均按省一級重點中學的Ⅰ類標准配置。圖書館有藏書99713冊,本年雜志225種,報紙55種。

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有教育信息中心、校園網路系統、CATV系統、校園公共廣播系統和多媒體教學系統等。

四、教育成果
辦學百年來,據現有名冊統計,學校畢業、肄業共40193人。其中:解放前的舊制中學1316人,師范學校655人,初中4079人,高中2070人;解放後初中13324人,高中18749人(見附三)。先後在學校工作過的教工約2000人。

校友分布全國各地和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大多數校友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骨幹力量。

解放前,許多校友投身革命救國,據現有材料統計,至少有260名校友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其中在校時即參加共產黨的70多人(見附四)。在革命和建設中,有40多人成為革命烈士(見附五)。學生參加革命隊伍、在校入黨及成為革命烈士人數之多,均居浙南各校之首。

校友中文化科學人才如林,科技界、教育界、文藝界、醫務界、新聞界、法學界、史學界……,工農商學兵各條戰線上都有一批傑出人物。其中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的有9人,評為教授、研究員等正高級職稱的約500人。數學家中擔任過國內外知名大學數學系主任或數學研究所所長的不下30位,因而溫中被稱為「數學家的搖藍」。

年青的校友人才輩出,其成就更是喜人。許多人成為各條戰線上的精英和新秀,不少人在新興學科前沿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據已收到的校友登記卡統計,八十年代以後畢業的校友中,具高級職稱的上百人。

廣大校友情系母校。許多校友經常回訪母校,向師生作專題講座,不少校友為改善母校辦學條件出資出力,還有的校友為在校師生設立各種獎學金,幫助母校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見附六)。百年校慶籌備期間到目前為止,已有兩千多名校友共送贊助款近二百萬元,支持慶典活動(校友贊助名單另行刊印)。

9. 浙江省溫州中學的介紹

浙江省溫州中學(Zhejiang Wenzhou High School)在1953年被確定為浙江省14所重點中學之一,1981年被批准為回浙江省首批辦好的答18所重點中學之一,1995年被確認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2014年又被評為首批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浙江省溫州中學創辦於1902年,初名「溫州府學堂」,後歷經「溫州府中學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浙江省立溫州中學」、「浙江省溫州市第一中學」等時期,1985年更名為「浙江省溫州中學」。截至2010年,浙江省溫州中學共有48個班級,學生近2400名,在職教職工227人。

10. 溫州綉山中學錦江分校什麼時候創辦

綉山中學比較注重數學,每年競賽得獎挺多,英語也可以,有加拿大的外教,教的是牛津版英語.

面試有考數學的權,去年我兒子考的時候是4張撲克牌變動給你出題,我兒子說很簡單的,還有給你看一些錄像,你要記住錄像中的數據,去年我兒子考的是環保綠化方面的,老師會問你錄像中森林的覆蓋面積達到多少等等.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閱讀全文

與溫州中學成立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