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參觀楊開慧故居了解人生平和事跡,並以相關內容做一張手抄報
6月22日我參觀了烈士楊開慧紀念館和楊開慧陵園,她的故居離我的家鄉不過30公里,青山綠水,田園無際,樓房各異,有古土房屋,有新式樣樓房,下面是商鋪,上面住家人,雖然看上去不是像我們河南地方哪裡那樣,村村一排排樓房,要顯得大氣。可以這里有藍天白雲,空氣清晰,依山環水,景色迷戀,就是來到世外桃源,這里雖然很普通的屋舍,涌現出了她這樣一位令人可敬偉大卻又平凡的女人,我這次親身參觀楊開慧故居和紀念館,讀到她留下片段文字,深深為之感動。紀念館內展出了她為數不多的手跡文字,語言質朴,純然內心獨白,沒有一點畏懼語言;最為敬佩一句誓言;【頭可斷,血可流·············願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之類豪言壯語。
楊開慧的故居,座落在長沙縣福臨區開慧鄉開慧村的板倉,這里距長沙市65公里,有長沙至湘陰的公路經過。故居坐西朝東,前臨公路,其餘三面青山環繞。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牆防護,佔地面積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棟和東西兩廂,中辟天井,植有桂樹和女貞樹。開慧一家住左廂,其叔父一家住右廂。1966年 11月,故居維修開放,供人參觀學習。以後又經過多次維修和整理,現復原陳列了毛澤東住的房間、楊開慧烈士的住房。楊昌濟夫婦的住房橫堂屋,廚房等。毛澤東住房中的四隻瓷茶碗和楊開慧住房中的藤椅是當年用過的珍貴文物。故居內設了楊開慧生平事跡陳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畫照和文抄,四個低平櫃里還展出了部分文物,較為全面的反映了楊開慧烈士光輝的一生。
開慧烈士陵園位於開慧故居右側的棉花坡,三面環山,東臨公路,佔在面積20多畝。新建陵墓為混凝土墓壁,面貼大理石,墓的兩側,各豎漢白玉碑一塊。右側碑文刻著「楊開慧烈士墓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開慧,生於1901年,長沙板倉人,早年在毛澤東,蔡和森等先進知識分子的影響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對封建禮教。與丁玲等同考入岳雲中學(當時是所男校),是「開放女禁」的急先鋒。在讀書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1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與毛澤東結為伴侶,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隨毛澤東在上海、韶山、廣州、武漢等從事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婦女運動。大幹革命失敗後,她回到板倉同地下黨的同志們一道堅持了三年多艱苦的地下工作。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楊開慧被敵人密探發現,80餘名敵兵將板倉下屋團團圍住,楊開慧從容處理文件後被捕,僅有8歲的小岸英也被敵人押送到長沙。審訊中,敵人妄圖強迫她交出地下黨組織的名單和毛澤東的具體地址,並要她登報聲名,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楊開慧嚴詞拒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大義凜然,表現出了一個革命者的崇高氣節。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釘害於長沙瀏陽外識字嶺,年僅29 歲。<br>解放後,家鄉的人民為了紀念楊開慧烈士,將她的故居所在地清泰鄉改為開慧鄉,將她讀過書的楊公廟中學改為開慧學校。<br><br> 毛澤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楊開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說她懂得多少馬列主義的理論,有多高的共產主義覺悟,怕很難說。但是她卻有一個樸素而堅定的信仰,相信她自己,她的夫君,她的許多同志都是在做救國救民的事情。作為女人,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她一樣有著嬌柔浪漫,有著溫情脈脈,有著牽腸掛肚的種種情懷。這在紀念館內展出的她的一些為數不多的手跡的敘述中可以看到。這些文字語言質朴,純然就是一個普通女性的內心獨白,絲毫也沒有一句像『頭可斷,血可流,… 』,『願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 』 之類的豪言壯語。可就在她被捕之後,她卻顯示出了無比的堅強。酷刑之下沒有低頭,利誘之下沒有動搖。當被告知,只要她公開聲明從此與毛澤東脫離關系,就可以讓她恢復自由,她也不為所動,從容就義。我看這與其說是出於她懷抱著誓為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意志,毋寧說是出於一種『匹夫不可奪志』的中國人傳統的道德觀,不願意用放棄自己人格尊嚴做代價而乞求活命,所展示的是道德上的忠貞,人格上的魅力。
Ⅱ 楊開慧畢業於哪所學校
楊開慧1901年出來生於湖南省長沙縣自板倉。其父楊昌濟是聞名三湘的學者,他思想先進,開慧雖為女兒身,但父親也為她取了名、字、號。1904年,楊昌濟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遠涉重洋去留學,楊開慧在母親向振熙的撫養下度過了童年。1908年,破例進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小學,其後,進入教會學校福湘女中讀書,1920年9月,楊開慧進入岳雲男子中學,成為全省男子中學中第一批女學生。
Ⅲ 參觀楊開慧故居有感
楊開慧的故居,座落在長沙縣福臨區開慧鄉開慧村的板倉,這里距長沙市65公里,有長沙至湘陰的公路經過。故居坐西朝東,前臨公路,其餘三面青山環繞。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牆防護,佔地面積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棟和東西兩廂,中辟天井,植有桂樹和女貞樹。開慧一家住左廂,其叔父一家住右廂。1966年 11月,故居維修開放,供人參觀學習。以後又經過多次維修和整理,現復原陳列了毛澤東住的房間、楊開慧烈士的住房。楊昌濟夫婦的住房橫堂屋,廚房等。毛澤東住房中的四隻瓷茶碗和楊開慧住房中的藤椅是當年用過的珍貴文物。故居內設了楊開慧生平事跡陳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畫照和文抄,四個低平櫃里還展出了部分文物,較為全面的反映了楊開慧烈士光輝的一生。
開慧烈士陵園位於開慧故居右側的棉花坡,三面環山,東臨公路,佔在面積20多畝。新建陵墓為混凝土墓壁,面貼大理石,墓的兩側,各豎漢白玉碑一塊。右側碑文刻著「楊開慧烈士墓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開慧,生於1901年,長沙板倉人,早年在毛澤東,蔡和森等先進知識分子的影響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對封建禮教。與丁玲等同考入岳雲中學(當時是所男校),是「開放女禁」的急先鋒。在讀書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1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與毛澤東結為伴侶,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隨毛澤東在上海、韶山、廣州、武漢等從事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婦女運動。大幹革命失敗後,她回到板倉同地下黨的同志們一道堅持了三年多艱苦的地下工作。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楊開慧被敵人密探發現,80餘名敵兵將板倉下屋團團圍住,楊開慧從容處理文件後被捕,僅有8歲的小岸英也被敵人押送到長沙。審訊中,敵人妄圖強迫她交出地下黨組織的名單和毛澤東的具體地址,並要她登報聲名,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楊開慧嚴詞拒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大義凜然,表現出了一個革命者的崇高氣節。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釘害於長沙瀏陽外識字嶺,年僅29 歲。<br>解放後,家鄉的人民為了紀念楊開慧烈士,將她的故居所在地清泰鄉改為開慧鄉,將她讀過書的楊公廟中學改為開慧學校。<br><br> 毛澤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楊開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說她懂得多少馬列主義的理論,有多高的共產主義覺悟,怕很難說。但是她卻有一個樸素而堅定的信仰,相信她自己,她的夫君,她的許多同志都是在做救國救民的事情。作為女人,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她一樣有著嬌柔浪漫,有著溫情脈脈,有著牽腸掛肚的種種情懷。這在紀念館內展出的她的一些為數不多的手跡的敘述中可以看到。這些文字語言質朴,純然就是一個普通女性的內心獨白,絲毫也沒有一句像『頭可斷,血可流,… 』,『願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 』 之類的豪言壯語。可就在她被捕之後,她卻顯示出了無比的堅強。酷刑之下沒有低頭,利誘之下沒有動搖。當被告知,只要她公開聲明從此與毛澤東脫離關系,就可以讓她恢復自由,她也不為所動,從容就義。我看這與其說是出於她懷抱著誓為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意志,毋寧說是出於一種『匹夫不可奪志』的中國人傳統的道德觀,不願意用放棄自己人格尊嚴做代價而乞求活命,所展示的是道德上的忠貞,人格上的魅力
Ⅳ 記念楊開慧的詩有哪些
紀念楊開慧的詩有三首:
1、《虞美人·枕上》
作者:毛澤東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2、《賀新郎·別友》
作者:毛澤東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3、《臨江仙·給丁玲同志》
作者:毛澤東
壁上紅旗翻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任務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Ⅳ 毛澤東寫的關於賀子珍的詩
毛澤東寫給女性的詩只有六首,沒有關於賀子珍的詩。
毛澤東寫給女性的六首詩詞
天縱詩才的毛澤東一生當中寫過大量的浪漫主義詩篇,其中有六首詩詞是寫給女性的。
第一首是《虞美人·枕上》,是1921年寫給夫人楊開慧的。楊開慧1901年生,湖南長沙人,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1930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1921年夏,毛澤東告別新婚不久的夫人楊開慧,與何叔衡悄然登船,東下上海,去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途中,夜間無法入睡,思念遠方的愛人,寫下了這首詞。詞曰: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
第二首是《賀新郎·別友》,寫於1923年,也是寫給夫人楊開慧的。1923年冬,在中共三大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的毛澤東受黨委派,離長沙赴滬轉穗,去參加國民黨一大。辭別夫人兼戰友楊開慧時,他寫下了這首詞。詞曰: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78年9月9日《人民日報》。
第三首是《臨江仙·給丁玲同志》,是1936年12月寫給女作家丁玲的。曾與楊開慧在岳雲中學是同學的丁玲,1936年11月輾轉到達陝西保安(當時黨中央所在地)。那時,紅軍經過長征,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缺乏人才,尤其缺乏知識分子。國統區著名女作家丁玲此時到來,便成為一件重要事情。中央宣傳部在一孔窯洞里召開了歡迎會,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中央領導都出席了。丁玲感到意外,更感到溫暖,後來她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榮的時刻。毛澤東說,你是從國統區來到蘇區的第一個作家,現在這里的條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來了好,可以把蘇區的文化工作開展起來。你在上海領導過左聯工作,多想些辦法,多發揮一點作用。丁玲建議:先要成立組織,比如文藝俱樂部之類,把文藝愛好者聚集起來,開展活動。
11月22日,在保安,我黨在革命根據地成立了第一個文藝協會組織,開始叫「中國文藝工作者協會」,毛澤東建議改為「中國文藝協會」。丁玲被推選為中國文協主任。毛澤東問丁玲,還想做什麼?丁玲說:「我想當紅軍,上前線去,看看打仗。」毛澤東思索了一下說:「還來得及,還趕得上最後一個仗。明天有隊伍上前線去,你就跟著楊尚昆主任他們走吧!」就這樣,丁玲跟著工農紅軍前方總政治部出發上了前線。
這一年的年底,丁玲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就是毛澤東的《臨江仙》詞,用軍隊電報拍發給前方的丁玲。詞中表達了對於丁玲的高度贊許。詞曰: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劉繼興考證,在毛澤東詩詞中,題贈現代作家的只此一首。1937年初,丁玲來到延安,又當面請毛主席親筆抄錄了這首詞,寫在兩張16開大小的淺黃色毛邊紙上。抗日戰爭開始後,丁玲為防丟失,於1939年初夏把毛主席的手書寄給遠在大後方重慶的胡風,請他代為保管。胡風雖然歷盡滄桑,幾度風雨飄搖,但始終妥善保存著這件珍貴文物。1982年,胡風從四川回到北京後,終於將它歸還給了丁玲。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新觀察》1980年第七期。
第四首是《蝶戀花·答李淑一》,是1957年5月11日寫給李淑一的。李淑一當時是湖南長沙第十中學語文教師,楊開慧的好友。一九五七年春節,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談她讀了毛詩的感想,並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聽到丈夫柳直荀(曾任中共鄂西特委書記)犧牲時寫的《菩薩蠻·驚夢》。毛澤東五月十一日回信,並賦此詞。詞曰: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詞中的「楊柳」指的是楊開慧和柳直荀。毛澤東在此詞中以浪漫主義手法歌頌了為國赴死的先烈,與李淑一共同緬懷了自己的革命伴侶。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58年1月1日湖南師范學院院刊《湖南師院》。
第五首是《七絕·為女民兵題照》,是1961年2月寫給已參加民兵的女機要員小李的。
1960年的一天,毛澤東的女機要員小李送文件到菊香書屋。這時,正站在窗前沉思的毛澤東忽然問她:「小李,你參加民兵了嗎?」「參加啦。」小李回答。「你為什麼要參加民兵?」毛澤東又問。「這……」小李想了想答:「響應主席的號召,全民皆兵唄。」
六十年代初,我黨與國際上一些政黨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比如,在怎樣對待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在怎樣對待民兵組織的建設上,我黨與蘇共就存在著不同看法。蘇共領導人認為,在現代化武器面前,「常規部隊無足輕重,民兵只不過是一堆肉」。與此相反,毛澤東則以為,在帝國主義依然存在的今天,在現代化武器面前,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
女機要員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參加過民兵,從筆記本里拿出一張訓練餘暇時拍的照片給毛澤東看。照片上,小李剪著短發,白襯衣束進藍色長褲里,右手扶著步槍,昂首站在一棵樹旁,背景是明凈的藍天和遠山。「好英武的模樣喲!」毛澤東稱贊道。
一會兒,毛澤東把手裡的煙灰彈了一彈,對小李說:「給我拿支筆來。」他接過鉛筆,順手拿過一本看過的地質常識書,翻到有半頁空白的地方,便在書上龍飛鳳舞地寫下了《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毛澤東放下筆,笑著對小李說:「小鬼,我把這首詩送給你,好不好?」小李又驚又喜:「主席,您太誇獎我了,我哪配得上……」「哎,你們年輕人就是要有志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說完,爽朗地笑起來。
這首詩最早發表於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詩詞》。
第六首是《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是1961年9月9日寫給夫人江青的。毛澤東所寫的「李進」,是江青1951年底去湖北武漢附近深入土改時用的化名。那張照片則是江青1959年上廬山時拍攝的。詩曰: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20世紀60年代初是中國復雜而嚴峻的年代。國際上,中蘇兩黨分歧擴大到兩國關系,蘇聯單方面撤走全部專家,撕毀了幾百個協議和合同,並挑起中蘇邊境糾紛。而在國內,經濟正處於三年困難時期,東南沿海一帶面對著所謂「新月形包圍圈」,西部北部邊境也存在安全威脅。在嚴峻形勢下,作為共和國主席的毛澤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依然鎮定自若、信心百倍,「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詩句,與其說毛澤東是觸景生情,倒不如說他是借景抒情,把自己在特定歷史年代的情懷,寄寓在題照詩中。
這首詩最早發表於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詩詞》。
Ⅵ 湖南嶽雲中學的坐落地址
學校坐落復於南嶽衡山南麓 ,占制地160餘畝,前臨南嶽古鎮 ,背倚紫雲雄峰,其址為宋明時期文定、白沙、紫雲三大書院故址,屬湖湘學派發祥地之一,人文傳統源遠流長。
校內蒼松翠柏掩映如畫,碑亭樓閣錯落有致,人文傳統與自然靈秀融為一體,為青少年求學修身之佳境。近百年來,學校共培養高初中 、專修科畢業生4萬餘人 ,可謂英才輩出 ,如革命先驅楊開慧、李啟漢、何孟雄、潘心源,軍事將領鄧華、成普,文學家丁玲、葉紫,音樂家賀綠汀,兩院院士李薰、孟少農、曹建猷、鍾訓正等 。
Ⅶ 湖南嶽雲中學2016單招學生錄取名單
湖南嶽雲中學2016單招學生錄取名單一般都是考試結束後半個月到1個月這樣就公布了,你要自己多關注,別錯過時間了。
Ⅷ 找毛澤東的詩
天縱詩才的毛澤東一生當中寫過大量的浪漫主義詩篇,其中有六首詩詞是寫給女性的。
第一首是《虞美人·枕上》,是1921年寫給夫人楊開慧的。楊開慧1901年生,湖南長沙人,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1930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1921年夏,毛澤東告別新婚不久的夫人楊開慧,與何叔衡悄然登船,東下上海,去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途中,夜間無法入睡,思念遠方的愛人,寫下了這首詞。詞曰: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中華網:熱烈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
老照片見證變遷:中南海的歷史與今天(圖)電視劇版《建國大業》:《解放》劇照(圖)圖說歷史:蘇聯各時期的邊防軍人特寫(圖)1942年偽滿洲國的10周年「國慶」大典(圖)記憶:1978年人民公社勞作的最後影像(圖) 淑女變女王的魔法書[花小錢過優越生活]女金融師的次貸愛情走尋常路讀非常書非常趣味民俗知識選登周公解夢具體應用中國為什麼不高興《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
一鉤殘月 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
第二首是《賀新郎·別友》,寫於1923年,也是寫給夫人楊開慧的。1923年冬,在中共三大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的毛澤東受黨委派,離長沙赴滬轉穗,去參加國民黨一大。辭別夫人兼戰友楊開慧時,他寫下了這首詞。詞曰: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78年9月9日《人民日報》。
第三首是《臨江仙·給丁玲同志》,是1936年12月寫給女作家丁玲的。曾與楊開慧在岳雲中學是同學的丁玲,1936年11月輾轉到達陝西保安(當時黨中央所在地)。那時,紅軍經過長征,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缺乏人才,尤其缺乏知識分子。國統區著名女作家丁玲此時到來,便成為一件重要事情。中央宣傳部在一個窯洞里召開了歡迎會,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中央領導都出席了。丁玲感到意外,更感到溫暖,後來她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榮的時刻。毛澤東說,你是從國統區來到蘇區的第一個作家,現在這里的條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來了好,可以把蘇區的文化工作開展起來。你在上海領導過左聯工作,多想些辦法,多發揮一點作用。丁玲建議:先要成立組織,比如文藝俱樂部之類,把文藝愛好者聚集起來,開展活動。
11月22日,在保安,我黨在革命根據地成立了第一個文藝協會組織,開始叫「中國文藝工作者協會」,毛澤東建議改為「中國文藝協會」。丁玲被推選為中國文協主任。毛澤東問丁玲,還想做什麼?丁玲說:「我想當紅軍,上前線去,看看打仗。」毛澤東思索了一下說:「還來得及,還趕得上最後一個仗。明天有隊伍上前線去,你就跟著楊尚昆主任他們走吧!」就這樣,丁玲跟著工農紅軍前方總政治部出發上了前線。
這一年的年底,丁玲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就是毛澤東的《臨江仙》詞,用軍隊電報拍發給前方的丁玲。詞中表達了對於丁玲的高度贊許。詞曰: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據考證,在毛澤東詩詞中,題贈現代作家的只此一首。1937年初,丁玲來到延安,又當面請毛主席親筆抄錄了這首詞,寫在兩張16開大小的淺黃色毛邊紙上。抗日戰爭開始後,丁玲為防丟失,於1939年初夏把毛主席的手書寄給遠在大後方重慶的胡風,請他代為保管。胡風雖然歷盡滄桑,幾度風雨飄搖,但始終妥善保存著這件珍貴文物。1982年,胡風從四川回到北京後,終於將它歸還給了丁玲。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新觀察》1980年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