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學生怎麼學習,如何規劃時間
1、學習的過程中,先給自己定定目標,然後梳理自身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容易丟分的知識點,然後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任務,一一的去落實。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Ⅱ 中學生如何利用時間
我幫你找到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呵呵。。。
一、記住:時間並不重要
說到學習時間緊張,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怎麼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閑娛樂的時間等等,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彷佛就是管理時間的終極目標。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伴隨著覺得時間不夠的苦惱。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但是,老師上課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裡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限。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書做題的時候,有些個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閑的樣子。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自己還有再改進的餘地嗎?
對於這些問題,我想用一句話解釋:「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
要明白效率和實踐的關系,我們來算一筆時間賬:一個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學生,除了上課一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大概有10個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可以保證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時間來休息。如果我們要拚命的擠時間,大概能多擠出來多少呢?假設你每天只睡六個小時——這已經很誇張了,偶爾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覺得沒什麼,而如果連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很多人都會受不了。然後三頓飯總共只用一個小時,用在走路上的時間(即使是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下,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個小時,用了洗臉漱口上廁所以及其它雜務也要一個小時。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這樣,我們比別人的學習時間增加了6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實際上,每天多60%的話累加起來確實相當驚人。一個人如果真的能這樣堅持下來,取得進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看同樣的內容,有人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記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後啥也記不住。一道普通的數學證明題,一個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只需要花五分鍾的時間就做出來了,而一個成績比較差一點的同學,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鍾,甚至更長的時間——被一道數學題難個半個小時其實很正常。我們這樣一算,學習好的同學一個小時可以解決12道這樣的題目,而差一點的同學一個小時只能解決6道這樣的題目。我們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時間,結果一算(10個小時×12):(16個小時×6)=120:96=5:4。人家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的效果反而比我們學習16個小時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60%的努力,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這可真夠冤的。
這筆賬算起來是比較嚇人的。盡管這個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結論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考慮到一天學習16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會讓人身心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度下降,那麼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只會更大。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而越是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越覺得時間多的用不完。我有時候到中學裡面講課,講完之後會讓老師們找一些各個成績段的同學來和我聊聊天,基本情況都是這樣:
排名靠後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除了做作業以外根本沒時間自己學習;而排名靠前的同學,則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實沒多少,每天放學之前就已經把家庭作業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找點題來做找點書來看,還可以小小的休閑娛樂一下。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改變現狀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於這種現象,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么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可以觀察到關於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有錢的人,因為可以獲得投資收入,更能夠把握掙錢的機會,所以會越來越有錢;而沒錢的人,所有的錢都用來吃穿住行了,沒有辦法積蓄,所以越來越窮。
通過我們前面算的高三學習的時間賬,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習中,也存在著類似於「馬太效應」的現象。學習好的人,因為看書做題很輕松,時間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而為學習苦惱的人,因為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布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學習,只能越來越痛苦。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單純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眼睛只看著時間,是無法逃脫「馬太效應」的陷阱的。在管理時間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記住: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果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麼樣去從哪裡摳多少時間出來,而是怎麼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三、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則:學會舍棄
我在《學習改變命運》裡面在談到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叫:「處好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把這句話的思想用在時間管理上,也可以說:「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談到時間計劃的時候,總是把它和一張排列整齊的時間計劃表聯系起來。其實,如果忘了這個原則,計劃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個擺設。人的時間有限,無論怎麼擠一天也不可能擠出25個小時出來。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無限的,即使僅僅是學習,要看的書是永遠看不完的,要做的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要背誦的東西是永遠背不完的。這節自習課做了一張數學試卷,就不能再做一張物理試卷。即使你的計劃完美無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發燒要去看醫生,那麼計劃就會被打亂。所以,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計劃完,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當有很多事情面臨選擇的時候,當有些任務實在無法完成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只有回答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經濟學上的基礎概念——「機會成本」,意指你放棄某種機會而造成的潛在損失。比如你投資十萬元去開一家雜貨店,每個月可以賺兩千元,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單純從帳面的「成本—受益」來看,每個月進貨需要一萬,賣出去一萬兩千元,收益大於成本,當然值得做。但是,你還有一個選擇,可以花十萬元開一家手機專賣店,每個月可以賺五千元。這個時候,你還會選擇去開雜貨店嗎?顯然不會,因為你只有十萬,選擇了開雜貨店,就等於放棄了開手機專賣店,也就是放棄了每個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開雜貨店的帳面成本是每月一萬的進貨,而實際上還有一個隱藏的「機會成本」——即放棄賺五千元的「機會」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萬五,大於雜貨店每月受益一萬二,成本大於收益。所以,一個明智的商人都不會去開雜貨店而去開手機專賣店。
同樣,我們的時間有限,你選擇了做某件事情,就隱含了你放棄做別的事情。「做別的事情」就是你的「機會成本」。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標准,不是「某件事有沒有意義」,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義」。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棄的人。中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前總放著一大堆書,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後,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後,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院住了一天院,那麼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四、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棄的東西,不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范圍的事。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後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因為它會給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題目坐起來都很困難,那麼,挑戰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果,還是讓你減分——因為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那些你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把做題的思想,用來制定時間計劃,也對我們大有啟發。有的人喜歡頭腦發熱的制定時間表,排的密密麻麻的,從計劃表上看,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原計劃用半小時背一篇英語課文,誰知用了40分鍾還沒有背完。這才發現時間不夠,連忙放下英語課本,拿起數學題做了起來,還沒有做幾道題,發現背政治的時間又到了……總之一天下來忙了半死,計劃的任務還是沒有完成。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挫折感,三來二去的就對自己沒了信心,老感覺計劃趕不上變化,於是越來越難以按照計劃學習,不久又過起了原來那種雜亂無章的生活。
所以,對於哪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人來將,計劃應該定得適度的低於而不是高於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預計自己復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你可以計劃用80分鍾。讓時間寬裕一些,但盡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的提高標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時間。
五、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則: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時間
「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言。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人能兩次度過同一個小時。」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裡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的把24個小時進行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用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
只有面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為什麼呢,因為看書和背書的時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眼睛盯著書本,腦子里卻不知想到哪裡去了,沒准還在想著昨天吃那頓火鍋呢。所以如果看書的時候精神比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書從翻開書本到進入狀態需要一個時間,大約五到十分鍾的樣子。你花了十來分鍾好不容易開始專心致志了,突然什麼事情打斷,比如接個電話之類,然後回到書桌前來看書,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鍾來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復被打斷,最後你感覺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實際上真正「看進去」的時間不足一個小時。所以看書的時間最好不要被隨便打擾。
所以,對於看書背誦的事情,最好選擇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擾的較長時間段來做。
那麼,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
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比如下課的十分鍾,你規定自己做十道英語選擇題,你剛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學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斷了,聊了一會兒有提起筆做第六道,到上課的時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獲了八道題目的知識。如果你用來看書,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則恐怕還沒有看清書上寫的什麼就上課了。
六、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則:注意適當的休息
前面我們在算一筆高三學習的時間賬的時候,雖然說拚命的擠時間能多擠出來60%的時間。但是這個60%的時間實際上是由水分的,因為一個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強行多擠出來的6個小時,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個小時的學習效率相提並論的。所以,如果你記住了「效率比時間更重要」,那麼,你也就可以理解:在高三階段要想把時間利用好,除了要擠時間學習外,還要學習擠時間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學習階段,我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晚上也會在12點之前睡覺。在高三階段每天都要睡這么多的時間,可能跟我個人比較貪睡有關。但在制定時間計劃的時候,保證必要的休息還是應該的。有很多同學在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的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實高中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堅持不住。
七、學會執行: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
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復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我每天制定的計劃,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來檢查檢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沒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後統計統計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剛開始的時候大概能完成60%,時間久了,基本上能維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過一個故事,具體忘了是誰。總之是有一位古人,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會做一些錯事,為了少犯錯誤,他就想了一個主意:拿出一個碗、一包黃豆、一包綠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黃豆放進碗里,做了一件錯事就把綠豆放進碗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他就數一數裡面有多少顆黃豆多少顆綠豆,然後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壞事。就這樣日復一日,黃豆逐漸增多而綠豆日漸減少。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監督自己的好處。無論做了什麼事情,每天睡覺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該怎樣改進。這樣才能不停的進步,而不至於停滯不前。我們制定了計劃,就需要每天都檢查自己的完成情況,這樣才能督促自己不斷改進,真正做到制定好計劃、執行好計劃。
總之,我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實際上,這可能是在時間計劃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但裡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
我們都知道,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麼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Ⅲ 中學生合理規劃時間學習
瞌睡來了就睡覺,睡覺最重要。對於學習來說,應該有的放矢。例如,我版認為歷史和權政治是非常簡單的,沒有必要各科都那麼狠抓。語文隨便學學就行了,英語必須狠抓,可以拉下很多分。努力培養語感,抓住基礎,對於物理來說,可以做題鞏固。那個化學跟著老師就行了。數學可以適當強化一些。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信心。
Ⅳ 中學生研究學習方案
研究性學習
http://www.wxstwzx.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3
初中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
浙江省蒼南縣靈溪第一中學 謝炳傑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 ,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 ,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 ,作為必修課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 (試驗修訂稿 )》 ,並於2 0 02年 9月 1日開始在全國各省市高中實施。作為初級中學 ,應考慮學生與高中階段學習的銜接 ,結合本校實際逐步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本人根據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和初中教育教學的特點 ,談談在初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必須要明確幾個要點 ,要注意的幾個重要環節。供初中學校參考 ,請行家批評指正。
一、要有明確切實的指導思想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播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 ,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 ,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 ,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 ,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不過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 教學方式的局限 ,初中學校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 ,我們可以先將研究性學習作為選修課 ,當作學校課程改革嘗試的一項內容 ,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了解要達到的基本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 ,獲得親身體驗 ,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 ,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 發現和提出問題 ,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資料 ,調查研究 ,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 ,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 ,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 ,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 ,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 ,學會判斷識別信息的價值 ,並恰當地利用信息 ,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 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 ,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 ,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通過認真、踏實地探究 ,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 ,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 ,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 ,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 ,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 ,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實施要點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 ,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
(一 )研究性學習實施類型的選擇
1.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可以分為兩大類 :課題研究類和項目 (活動 )設計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 ,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項目 (活動 )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 ,一般包括①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策劃。②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如某一設備、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此種類型在初中實施有一定難度。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可以屬於一種類型 ,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 ,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 ,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 ,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分工協作。
2.研究性學習根據組織形式分為三種類型 :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這三種類型均可在初中學校由班級、學生選擇實施。小組合作研究由 3~ 6名學生組成課題組 ,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 (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 )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 ,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各展所長 ,協作互補。個人獨立研究採用「開放式長作業」形式 ,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 ,提供切實可行的研究專題集 (題目由學校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擬定 ) ,由每個學生選定題目 ,並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 ,用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
採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 ,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 ,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 ;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 ,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 ,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 ,之後或進入第二輪研討 ,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二 )研究性學習實施步驟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 ,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本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 ,一般可以開設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於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 ,調動學生原 有的知識和經驗 ,然後經過討論 ,提出核心問題 ,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同時 ,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 ,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 ,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問題 ,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 ,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 ,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 ,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 ;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准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 ;可能採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 ,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 ,是否需要改變問題。
2.實踐體驗階段。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以後 ,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 ,通過實踐、體驗 ,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 ,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①搜集和分析信息。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 ,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 ,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 ;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 ,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
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 ,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 ;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 ,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 ,是否有必要採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 結論。②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 ,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 ,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或實驗觀察 ,獲取調查研究結果。在這一過程中 ,要求學生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 ,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製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 ,同時要讓學生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 ,並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 ,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③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 ,學會認識客觀事物 ,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 ,正確地認識自我 ,並逐步豐富個
人的研究成果。
3.表達和交流階段。在這一階段 ,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 ,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和交流方式要提倡多樣化 ,採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牆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 )等方式 ,同時 ,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 ,或通過指導教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 ,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 ,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 ,學會理解和寬容 ,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 ,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
四、評價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 ,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重視交流與合作 ,重視動手實踐。
(一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 ,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 ,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 ,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 ,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 ,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同時 ,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 ,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
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二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 ,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 ,可以是家長 ,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參加評獎或在報刊上公開發 表 ,則意味著專業工作者和媒體也扮演了評價的角色。
2.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加研究性學習的態度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 ;三是學習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況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 ,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
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准。
3.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 ,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的個人的評價相結合 ,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三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要點
1.對學生
態度 :主動性、創意、協作、完成任務情況和採納他人意見等。資料研究能力 :查閱資料數量和質量、使用新技術、向周圍人請教、對資料的研究和利用等。科學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的清晰 ,研究方案的可行 ,研究手段的選擇 ,對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種現象的解釋 ,對研究結果的表述和發揮 ,科學術語的使用 ,各種軟體的使用等。書面文字材料 :原始資料的保存和整理 ,研究問題的表述 ,總結等書面材料的質量等。口頭報告或答辯 :報告的結構、主要觀點的突出、對內容的理解、論據的質量、儀態和表達能力等。
2.對教師
態度 :主動性 ,與其他老師協作 ,指導的到位與及時 ,與學生的平等民主關系 ,事先認真准備等。指導能力 :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和困難 ,善於點撥學生的創造火花和慾望 ,能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 ,能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材料 ,了解校內外教育資源 ,能指導學生規范地開展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 ,能認真備課撰寫教案等。繼續學習 :主動學習本學科前沿知識、關心相關學科知識內容 ,會使用各種新技術學習 ,能開設有關科研方法和本學科前沿知識的講座。
五、研究性學習實施的支撐條件
研究性學習作為主要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有許多新的特點 ,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對實踐的研究和指導 ,各所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從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學習評定和統籌等方面著手 ,加強研究性學習管理 ,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順利實施。
1.建立起以校長為組長的管理小組 ,下轄幾個專職指導小組 (如下圖 ) ,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設備利用、過程落實、實施檢查等工作的統籌安排 ,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
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小組
科技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
教育中心
文學社
2.結合本校實際情況 ,制定實施研究性學習近期和遠期計劃。制訂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制度、課程建設檔案制度、校內設施設備使用制度、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制度 ,教師指導經驗的交流制度等 ,並建立家長和社會有效參與的機制 ,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管理走向規范化的軌道。
3.注意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聯系與合作 ,發揮年級組在組織、協調方面的作用 ,強調班主任在學習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
4.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 ,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學校內部資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特長、愛好的教師和職工 ,包括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等設施、設備和場地 ,也包括學校文化的各種有形、無形的資源。創造條件盡量利用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的人才資源 ,利用電子信息資源 ,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還要逐步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 ,構建起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人才資源庫。
Ⅳ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個人小結 關於中學生作息時間研究的
由於現行的早練時間是6:50,而90%以上的中學生晚上都在11:30以後才睡,這樣長時間早起晚睡,使學生容易產生疲憊厭煩心理,使贊成6:50早練的同學只佔總人數的6%,而大多數同數則希望早練時間調到課間。這一結果反映了同學們普遍睡眠不足,希望得到足夠的睡眠時間。最近一些城市對中小學生早晨上課時間作了規定,其中有中學生上課不得早於7:20的規定,這一規定也體現了中學生的睡眠需求。
據新華通訊社報道:和日本男子各年齡組相比,中國人身高出現低於日本人的趨勢;在青年中,我國女子身高也開始出現低於日本女子的趨勢。據有關資料顯示,長時間的睡眠缺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生長發育。現在的科學證明,青少年長個子是在夜間,人在熟睡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人體長高的關鍵,而這種激素在人熟睡時才會分泌旺盛。而長期的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身體發育,並且這種影響已經出現。
早起會對人的食慾產生影響,加上時間緊,有的學生會選擇不吃早餐,部分學生在路邊攤上隨便吃點,還有的就趁課間時間吃或在路上邊走邊吃。這對身體危害十分嚴重,長期下去會造成記憶力下降,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
對於現行的一節課40分鍾的制度,大多數同學表示可以接受,有80%左右的同學可以在一節課上消化大部分的學習內容。而適當的課程強度對於同學們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一天8節課的支持率很高。在晚自習問題上,有超過70%的同學不願上,反映出了同學們在經過一天的課程後有些疲勞,晚自習的兩個半小時使同學們產生厭煩情緒。而在願意上晚自習的同學中,絕大多數同學更加願意自習,而不是聽老師講課。
鄭州市政協常委的機關單位曾提出中學生作息「朝九晚五」的方案 ,即讓學生早上9點上課,下午5點放學。這一方案確實給了中學足夠的睡眠時間,但對於學生任務重的高中生來說,課堂學習時間減少了,學習成績也會受影響。
根據調查結果和我校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將早練時間調到課間,該課間時間可以延長至25分鍾,中午放學時間順延15分鍾。
二、晚自習時間由現在70分鍾一節適當地縮短,晚自習下課早些,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睡眠需求選擇睡覺時間。
小組成員見解:
王政: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 保持足夠的睡眠,對自身的健康十分有利,學習效果自然也會隨著提高。學校不應為了提高升學率,一味地壓縮學生的休息時間以換取多的上課時間。
王傳儀:學習刻苦的學生的學習時間往往會很長,甚至一天睡不上幾個小時,晚上學到凌晨而第二天又要堅持上課,不午睡。 這樣不但使自己身體協調不當,然而成績又提高不上,心情煩躁。所以中學生合理的作息時間是學習的基礎。
李志陽:合理作息時間是影響中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學校所面對的重要問題,從當中的數據中值得我們去深思。這關系著中學生的學習、健康,我們因採取有效的措施,徵求寶貴的意見,從而解決這些問題。
蔣豐旭:睡眠不足,影響著中學的身體發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而影響學校風氣,部分學生出現了在課堂上睡覺得嚴重情況,影響了教學程序地正常進行,因正確面對這些問題。
楊國強:無論是學習還是勞動,只有飽滿的精神才能提供充足的體力,而這些最好的保障就是足夠的睡眠,部分同學為了提 高學習成績,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這樣做只會把成績搞得更糟。
指導老師評價:
從學生選定的課題:「關於中學生作息時間調查報告」,可以看出這幾位學生善於觀察和關注平時的校園學習生活,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採用調查問卷形式開展這次社會實踐調查,細心設計調查問卷內容,盡量擴大調查學生的范圍,利用科學根據精心對所調查的結果做出適當的分析。的確現在高中生的科目多,負擔重。但學生每每天的睡眠一定要得到保證,希望學校能夠注重學生的建議。
Ⅵ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時間觀念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時間觀念
中學生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以下是專家給出的幾點建議:
建議一:制定嚴格的時間表
做作業時,家長不妨與孩子商量好做作業的時間和休息的時間,比如早晨6點到8點,頭腦清醒,體力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間;晚上6點到10點,不利於記憶,可安排完成復雜計算的作業。一旦定下來就嚴格執行。這樣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緊迫感,加強了注意力,最終使其學習效果得以提高。
建議二:保持良好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盡量不放平日他最感興趣的非學慣用品以免分心。既然有了規定,家長就不必陪讀或監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過多的雜訊,如搓麻將、看肥皂劇等。一定要在家裡給孩子提供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
建議三:做到獎懲分明
當孩子按規定去做取得初步成效時,家長必須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這種獎勵應以精神獎勵為主,也可輔之以必要的物質獎勵;反之則必須給予應有的懲罰。
建議四:讓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讓他做喜歡做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更多時間玩了。
建議五:從生活習慣訓練
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Ⅶ 中學生時間管理的策略就是有哪些
1、
明確目抄標 目標能最大限度的聚集你的資源,包括時間。因此,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
2、
制定計劃,寫成清單 相信筆記,不要相信記憶。養成「凡事預則立」的習慣。不要只打進度表,要列學習表;任務要明確具體,比較大或長期的任務要拆散開來,分成幾個小事項。
3、
制定計劃,寫成清單 相信筆記,不要相信記憶。養成「凡事預則立」的習慣。不要只打進度表,要列學習表;任務要明確具體,比較大或長期的任務要拆散開來,分成幾個小事項。
4、
珍惜今天,今日是今日畢 制定每日的學習時間進度表,天天都有目 標,有結果,日清日新。
Ⅷ 有關"中學生的時間觀念"的信息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內涵極為廣泛,它不僅包含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也包含良好的心理習慣、思維習慣等方面。在所有的行為習慣中,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在生活習慣中是極其重要的。本文僅此談談自己粗陋的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
一、理念依據
關於時間的短暫與珍貴,古今中外,無數古聖先賢都有精闢的闡述。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莎士比亞說:「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高爾基說:「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一個人珍惜時間,就是愛護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來,大凡取得成就的人,無一不惜時如金。
大發明家愛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項發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時間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單是尋找用什麼材料來作電燈絲就做了一千多個實驗。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有句格言,「哪裡是天才,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他為我們留下了六百多萬字的精神財富,正是由於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的緣故。
數學家陳景潤,夜以繼日,潛心於研究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幾麻袋,終於證明了這道難題,摘下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臨死前還爭分奪秒地寫《資本論》。
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
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
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這些事例都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人要想在有生之年作點貢獻,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時間觀念,並且去用好所有的時間。
中學生正處在各種習慣的養成階段,因此抓好這一契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惜時習慣,對於學生的未來乃至人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人從2003年擔任班主任起,一直在做對於學生養成良好時間觀念方面的嘗試和探索。
我們都知道,高中學生完整的學習時間是三年。因此,對學生作息習慣的養成也必須著眼於三年的時間來進行,才能有所成效。我將這三年分為三個階段,即強化約束力度,培養惜時理念;制定紀律與制度,培養時間觀念;加強督促檢查,鞏固養成效果。
二、 具體做法
(一)加強入學教育,培養惜時觀念
在高一的第一學期,尤其是前兩個月,主要強化對學生的入學教育,讓學生初步具備珍惜時間的意識。從進校的第一天,我就告訴學生讀書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時間對於我們是相當地重要。學校的相關規定,我們必須有嚴格的時間觀念,並要求學生努力做到。在學生進行軍訓活動中,為了強化對學生時間觀念的教育,本人與軍訓教官密切配合,以軍隊的時間紀律來要求學生准時、守時,因為軍訓是學生進校前的第一課,學生的可塑性較大,這一做法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整個軍訓期間,沒有學生遲到,即便有學生因為氣溫高而感到不適也能堅持訓練。
當然,僅靠幾天的軍訓要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那是不切實際的,還需要我們用較長的時間,付出更多的心血。
為了鞏固學生在軍訓中已初步養成的良好時間觀念,從軍訓之後上課的第一天,就要求學生要嚴格遵守學校及班級的作息時間。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當學生出現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等情況時,我會立即找來該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指出其錯誤所在,並且要求學生寫出較為深刻的反思,利用班會或別的恰當時間,讓學生當著全班同學做出認識以起到警示其他同學的作用。如果有多次類似情況而無改進的學生,我會打電話給學生家長到學校協助教育。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學生家長因此被請到學校。
(二)加強常規管理,培養守時行為
內在的觀念只有轉化為外在的行為,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學生的惜時觀念也只有轉化為具體實在的行為,才能體現教育的價值和作用。為此,在完成第一階段「入學教育」任務和目的之後,我更多地把精力和時間用來培養學生的守時行為,使學生的行為與學生之前所形成的時間觀念相一致。
對於當代中學生,他們有一個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大多數學生不具備自律能力,雖然他們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但他們幾乎不會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做,尤其是在珍惜時間上,他們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於是,我就結合學校關於學生考勤的相關規定,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了班級在作息時間上的要求。有了這一「要求」,我又讓班委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全班同學討論相關的違紀處理。這樣,班級在時間的管理上就有了明確的指向標,學生也有了「守時」的具體「行為准則」,不至於出現學生違紀,老師都不知如何處理的情況。再加上所有準則都是由學生自己制定的,在執行的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就會少了很多。「行為准則」一旦制定,在今後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作為班主任就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所有班級成員必須嚴格遵守、認真執行,不能使全班同學的良好願望成為掛在牆上的空話。
經過自己所帶的兩屆學生情況來看,個人認為這種做法是可行的,是有實際效果的。即便是多數老師所認為的難帶的文科班,其效果也是明顯的。
(三)利用集體活動,嚴格「時間」知行
集體活動需要發揮集體成員的智慧,共同積極參與,才有可能完成得更好。所以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集體意識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利用好一切集體活動,貫徹養成良好時間觀念的教育,使學生把已有的良好時間觀念轉化為具體的實際行為,可以更好地把平時的時間教育落到實處。
在學生的三年學習生活中,這樣的大型集體活動在我校至少有十次:高一的廣播體操比賽、每學期的開學典禮以及三年中每年一次的秋季田徑運動會。廣播體操比賽過程中的練操、比賽,運動會過程中的參賽、觀賽,都應讓學生有嚴格的時間觀念。我的做法是讓班委成員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提出統一的要求,指定一至二名班委成員負責各時間段的考勤,發現問題,班委或老師每天及時地處理。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基本的時間需要,而且能讓學生明白遵時守時並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人生中處處都存在的生活。
(四)鼓勵與鞭策相結合,達到知行和諧統一
有了正確的內在認知和主動的外在行為,應該說養成教育只能算是進行了一半,因為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鞏固過程。而為了使學生已有的認知和行為能成為一種習慣,我們必須對學生已具備的良好表現及時進行表揚;對表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應多鼓勵,樹立他們的信心;而對於多次出現遲到、曠課、早退等現象的學生,則應及時了解真實情況,進行教育鞭策,使他們努力去改正不好的時間習慣;否則,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就只能是落不到實處的一句空話。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我在班級管理中一直要求自己和班委所有成員必須先做到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多年來我一直堅持「三到」:一是早晚自習准時到;二是上課不遲到;三是說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這樣不僅可以清楚地知道班上學生的到校情況,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的發生,同時還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守時的形象,起到言教所起不到的教育作用。這比單純的說教更易於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發揮教育的作用。
所以,我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意識行為,弱化其學習結果,更多地肯定和表揚那些在利用時間上做得好的學生,同時也教育和鞭策那些成天瘋玩甚至不知道為何學習的學生。通過自己在學生當中樹立榜樣的方式,讓學生有具體真實的學習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和作息習慣。
我們都知道要養成良好的時間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而是需要我們做出長期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當然,這也是需要來自各方面的共同關心和團結協作才能順利完成的。
總之,未來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高效的社會,對人們的時間觀念的要求會更高。然而作為教育戰線的普通一兵,我相信,只要我們對於時間的可貴都有了清醒的認識,並且把這種認識明白清楚地讓我們的學生接受並理解,從而成為一個能自覺遵守時間、主動利用好時間的新時代的社會的人,那麼,我們將改變我們現有的看法,即「現在的年輕人懶散、頹廢、不思進取」,我們會從他們的身上看到希望。而學生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時間觀念,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才有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和精彩的人生。著眼於學生的未來和終身發展,這將是我們教育立足的根本所在。
希望對你有用~~~
Ⅸ 中學生課外時間分配調查社會實踐報告要實踐內容,目的,並總結體會
電視早已走進千家萬戶,電視是認識世界的窗口,小學生看電視,可以及時了解國內外的大事,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再說,我們在學校學習很緊張,回家後,放鬆一下是非常必要的。而看電視就是一種很好的放鬆。電視其實不但是一種娛樂,亦是一種良好的教學工具,看一些含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時,既有趣味性,又可增廣見聞和增加知識。電視給小學生給予豐富的刺激,促進腦細胞的生長發育,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大腦功能。看電視廣告也是有好處的,它不僅充分調動和訓練了孩子的感覺器官,還能讓孩子認識外部世界。
在現代社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禁止孩子看電視。
但是要引導他們選擇有益的節目,時間有節制的看, 甚至可以同他們一起看適合的節目,看完後可以平等地和他們一起討論交流溝通,將娛樂變成可以啟迪孩子心靈,豐富孩子情感,增強分析能力,溝通父母和孩子心靈的渠道。
二、數據整理
調查人數: 20人
喜歡看武打片的: 9人
喜歡看電視連續劇的: 3人
喜歡看少兒節目的: 18人
喜歡看知識競賽類的: 1人
喜歡看動畫片的: 20人
三:措施與策略
1、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摸清他們的喜好,教學生看什麼。
開關電視人人都會,可是看什麼就大有學問了。知道學生的喜好籍此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加強與小學生的深度交流,正是獲取教育素材的良機。小學生喜愛的節目,例如武俠、槍戰片中有血腥、恐怖的情節,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我要求學生少看或不看;小學生不愛看的節目,比如《走進科學》、《新聞聯播》、知識競賽等對於開闊視野、積累知識十分有益,教師要多加誘導,並經常表揚那些愛看此類節目、知曉天文地理的學生,藉此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動畫片、卡通片是小學生的最愛,這其中的人物和情節最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共鳴,那麼我們藉助《哪吒》一片的主人公來培養學生真誠善良、堅強勇敢的品質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連學生在看什麼都不了解,空談教育恐怕連自己都說服不了。
2、教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觀看習慣,教學生怎麼看。
雷雨天不要收看電視,濕手不要開關電源等日常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不要近距離長時間觀看,以免眼睛近視,觀看時距離電視機至少2.5米以上,每次看電視不要超過2個小時,觀看時不要趴卧在沙發或睡在床上,以免姿勢不正確引起頸、肩、腰椎發育不良等行為習慣教育也要經常進行;看電視前要首先完成家庭作業和家務勞動,看電視要兼顧其他人的感受,不要把音量開得過大,不要大聲喧笑以免影響他人的工作或休息,不要一人獨霸遙控器,要學會與他人共享快樂等引導又包含了思想品質教育。
3、看而致用,教學生反思和運用,延伸電視的教育功能。
很多小學生看電視只圖一時開心,看而不思、觀而不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生活頻道教我們在洗衣時巧去污漬,我會要求學生在洗衣時試一試;新聞聯播節目的主持人普通話說得標准流利,我要學生每天跟著說10-20分鍾;《焦點訪談》報道一位優秀的學生迷戀上網、沉溺於虛幻的網路空間,荒廢了學業,最後絕望自殺,我要求學生觀看後寫出自己的感受;新聞報道一女生離家出走,被人販子拐賣,我與學生一起分析這種輕率舉動給家庭帶來的巨大痛苦,給自己帶來的深深傷害……電視在這里不再是讓家長頭疼教師擔心的東西,反而成為教師的助手,成為我的「第二課堂」。
希望每一位教師教會你的學生正確收看電視,希望每一位家長教會你的孩子正確收看電視,不讓電視成為家庭中去之有憾用之有患的包袱,而讓它成為促進和諧的媒介,帶來歡笑的使者,學習知識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