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哈市第十四中學高考一本進段率是多少
2019年哈市第十四中學高考一本進段率,
並沒有掛網公布。
可在春季開學後,
詢問哈市十四中辦公室和教務處。
② 哈爾濱市四十七中學和四十九中學那所中學教學質量比較好
當然是前者好了!師范附小很不錯的,不過47稍微差了點,建議擇校
③ 哈爾濱初中最近幾年中考重點升學率排名前幾名
松雷中學也很好,哈爾濱一般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好一些……私立管得嚴,松雷2013中考比工大好一點。
④ 哈爾濱122中學升學率
哈爾濱122中學升學率抄有大概60%的人都是在一本線以上的。
理科一批次重點率99%,理科18班平均分631.85分,理科16班平均分594.1分,理科15班平均分584.46分,理科14班平均分581.81%。
文科一批次重點率100%,其中600分以上6人,文科19班平均分582.25分,文科12班平均分561.72分;
國際班重點率100%,平均分高於重本線73.63分。
(4)2019年哈爾濱49中學升學率擴展閱讀
哈爾濱市第一二二中學創建於1976年,1993年被市教委認定為市級重點中學。多年來,經過全體教職工的團結奮斗,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為各級高校和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優良的辦學條件
2004年,累計投入逾6000餘萬元建成了一所面積達27000平方米,能容納學生2500人的新校區。
優秀的教師隊伍
該校一線教師174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3人,市、區級骨幹教師45人,學歷達標率100%,90%的一線請教師能夠自製多媒體課件,熟練運用網路資源,達到了優化教學全過程的目的。
⑤ 請問哈爾濱49中學與51中學,哪個會好一點
哈爾濱49中學與51中學
49中學好一點
49中是香坊區的重點中學
⑥ 2019年解放中學中考升學率,升學情況
2019年解放中學中考升學率挺高的
學習進步
天天開心
⑦ 哈爾濱2019年松北九中高考成績600分以上有多少人
松北校區來600分以上人數93人,理科最自高分670分,重點率96%,平均分500 62點45分,超一本重點線90點45分,文科最高分608分,重點率58十4.42%,平均分500 26點7分,超一本重點線36點7分,
⑧ 哈爾濱49中學教學質量怎麼樣
我是工農兵小學畢業的 那時候對口的35中學 不像現在這么好 !工農兵挺不錯的專 動力區 工農兵 王兆 風華 算是好屬的小學了~~ 49中出過兩個中考狀元 現在區里對49挺重視的 排名在動力算好的了 風華 秋實 49 現在中學看不出好壞 因為取消了原來的擇校考試 學生的等級差別不是很大~~!
⑨ 哈爾濱第49中學和47中哪個好一些
差不多,哈爾濱第49中學稍好一些,
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校是省級一類學校、省級示範初中。
哈爾濱市第四十七中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省軍警民共建共育先進集體等。
學校好壞沒關系,關鍵是我們在那個學校里的表現和排名。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⑩ 哈爾濱市第49中學的辦學理想
抓隊伍 重常規 求質量
努力實現師生共贏的辦學理想
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校
馮 華
我1977年畢業於哈師大中文系,從教三十多年,從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一步步成長為中學特級教師、校長。1997年,正是哈爾濱市四十九中學發展陷入低谷時,我來到了49中學。十多年來,我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帶領全校教職員工,經過辛勤的努力,實現了學校從低谷到高峰的跨越式發展:曾經被不屑一顧的四十九中學由的校舍地域狹小、破舊不堪發展到如今的具有相當規模、寬敞明亮的高規格學校;學生由703名增長到2300名,教師隊伍由的骨幹流失、人心渙散的一盤散沙凝聚成如今人才濟濟、追求上進、團結合作的團隊;教育教學成績由的全區城市中學倒數第二名躍居全區前列。
隨著學校聲望的日益提高,很多教育同行在問49中如此跨越式的發展,「真經」到底是什麼?
回顧十幾年的辦學生涯,我最有感觸的是:校長辦學不能追求轟轟烈烈而要做到踏踏實實,那就是回歸教育本色:抓隊伍、重常規、關注過程和細節,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把隊伍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增強信心 明確發展方向
抓隊伍建設是校長辦學的永恆主題。1997年我剛到四十九中時,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困難是人心渙散、骨幹教師流失,優秀學生紛紛轉出,教育教學成績陷入四十九中建校以來的最低谷,教師對學校發展失去信心(舉例:老師們說…...),因此,增強信心、帶領四十九中人走出低谷,讓全校師生抬起頭來走路,就成為我們必須馬上解決的大問題。那麼,怎樣增強信心呢?一方面,我們通過抓四十九中學發展史上的閃光點來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如:四十九中1997年前不僅培養過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獎得主羅偉、培養出國際英語水平測試金牌得主葉森、這兩項國際金獎都是黑龍江省的唯一獲獎者,而且在過去的辦學歷史上,四十九中學教育教學成績一直位居全區前列。這說明四十九中學有非常好的辦學基礎。於是,我在全校大會上向全體教師歷數該校過去曾經取得的各項教育教學成績,分析取得成績的原因,大力渲染該校教師隊伍的優勢;通過開展全校性的座談、討論、演講等方式大力弘揚該校名優教師、王菲、孫淑蘭等人的先進事跡,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調動教師積極向上的情緒,在感受過去榮譽的同時振奮精神、找回自信、追求上進、克服困難,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另一方面,在增強信心的同時,我們引導每一位教師確定一個適合他們自身發展的方向和為之奮斗的目標,這樣他們才有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教師本職工作做好了,教育教學質量才會提高。1999年該校制定了四十九中學三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發展」這一發展思路,和「在三年內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躋身全市名優學校的行列」這一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領導班子率先垂範,在確定領導班子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班子成員每個人給自定發展目標(三年內所達到的水平和發展方向),同時我們分層次(國家、省、市、區、校骨乾和普通教師)為每位教師建立一個「成長冊」。在《成長冊》中裝有個人三年發展規劃,(規劃中每位教師都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足的成因,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自己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並寫出自己的提高措施,包括學習方式、內容、希望那位教師做自己的指導教師等),成長冊中還有每學期工作計劃、總結、學習心得、課例、教育案例、反思材料等各種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性材料,教育教學獲獎情況等。教育教學紀實等,還包括每學期的學生評價匯總表、家長評價匯總表。每學期開學前,學校要展示教師《成長冊》,優、良、中、差一目瞭然。可以說,教師《成長冊》是體現教師成長過程的綜合材料袋,是教師成長的佐證,同時更是激勵教師自主發展的有效載體。因為有了《成長冊》,教師在直面自己與別人的成長的過程中能相互取長補短,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在教師中很快就形成了比、學、趕、幫的氛圍(舉教師間互幫互學的實例),增強自主學習意識、自主發展的意識。
教師的工作熱情促使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不斷加強自身學習,除堅持自學教育教學理論 參加聽評課活動,做到靠前指揮外,我曾兩次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教育部校長高研班培訓,參加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校長培訓、省級骨幹校長培訓、不放棄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通過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宏觀思維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提升現代校長的經營意識、品牌意識和課程領導力,並且每次學習回來都要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把課改最前沿的理念、兄弟學校的實踐經驗以及自己的學習感悟及時傳達給教師,在教師中形成一種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探索教學規律的良好局面(舉例:網上論壇:一堂好課的標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為教師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二)整章建制 搭建實踐平台
為了盡快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我們在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和教師個人發展目標的基礎上, 1999年,我們根據該校教師隊伍年輕,(平均35歲)教學能力不強教學經驗不足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系列方案》和一系列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有制度匯編),在《方案》中明確提出「用三年的時間建立一支觀念新、有活力、教學中勇於探索、遵循規律、懂理論、具有寬廣厚實的知識,掌握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會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上具有自己的特色、模式、個性的新型教師隊伍」。這一教師發展目標。為了實現教師發展,本方案分三期,一期:《教學能力認定活動方案》時間,1999年9月——2000年1月。
二期:《教學能力培訓活動方案》時間,2000年3月——2000年12月。
三期:《教學能力成果鑒定活動方案》時間2002年3月——2002年12月。
其中教師《教學能力認定活動方案》中規定對教師教學能力認定,主要從以下六方面進行(強調教師六種能力)
1、大綱、教材、教參
2、解題
(1)對每個題目要做到,除了有規范的解題過程和正確答案外,還要用文字在解題處,註明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解題思路和注意事項。
(2)進度:每天解5題,解題與授課內容同步。
(3)難易度:易:中:難2:2:1「
(註:重點說解題意圖——該校教師解題已堅持十年,當年確定教師解題的目的,一是通過解題提高教師解題能力,促進教師把握解題思路、重點、難點及解題技巧;二是引導教師研究教材,提高教學針對性和課堂教學效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通過解題可以從教師的角度了解學生解題的困難,實現減負的目的,該校教師解題已發展為分層次解題:新教師每天解5題;區級骨幹教師解中考題(全國)並分析學科中考命題依據和意圖;市級以上骨幹教師改編題。分層次解題的目的主要是開闊教師的知識視野,讓教師通過解題感受新課程背景下全國各地的教育走向和最前沿的信息,在提高能力的同時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3 、科研
4、說課
(1)知道說什麼:(集體備課研究說客內容)
(2)學會怎樣說(全校說課大賽)
5教學設計—備課、教案
6、現代化教學技術運用 。(有效使用媒體)
一期方案運行的時間是一個學期,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同時學生成績明顯提高,於是開始實二期方案《教學能力培訓活動方案》時間:二年。
本期方案是繼續教育的一種培訓形式。是整個「系統方案」中的重點子方案,是核心,在這個子方案中,要採用多種不同的活動形式去開發、鍛煉、提高教師教育能力,要加大力度推進教師的培訓工作。在一期方案完成後,一線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能力都有了初步認定,二期方案——教學能力培訓,每位教師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在培訓中有所側重,充分發揮「功在課前,效在課上」的作用。
本期工程的運作,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和十個環節上下功夫:
1.轉變觀念。破除舊的「一次性教育」觀念,樹立新終身學習的理念。
2.更新知識。對知識的更新,不要單純追求「數量」還要注重知識結構和參考原有知識的加工、處理、包裝與重新組合。
3.提高創新能力。減少課堂上不是重復自己就是重復別人現象,能在教學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注意從創新激情、想像能力和科學精神三個方面下功夫,來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4.教學實踐與科研結合。教學研究的能力,已成為現代教師的必備素質,課堂教學與教學科研同步,利於教師繼續教育的成果及時地轉換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
在十五個教學環節上下功夫,重點說三個環節:
1.運用「教學案例學習法」培訓教師。(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訓教師的方法,我們分學科組進行教學案例研究:一是,學習分析成功的教學案例,二是選出代表進行嘗試,解剖一至兩個教學案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活動方式、問題的選擇、設問技巧等多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並且對教師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理念、知識、方法等避免教師走彎路。)
2.了解學生和指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讓學生「會學」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學習方法指導、教學活動設計、動手能力的培養等,例如語文學科的古詩詞賞析的方法指導、閱讀方法指導、理化生學科組織學生參加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等)
3.能掌握引入新課和課堂小結技巧。(導言設計:懸念導言、問題導言、情境導言、小結設計:總結成績、梳理知識、設計疑問等等開展「微格」教學競賽)
三期:《教學能力成果鑒定活動方案》時間:一年。這一年主要是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檢驗教師對一期方案、二期方案所提出的要求的落實情況,同時對教師進行評價。
(三)加強管理 及時評價 促進教師成長
每學期結束,教師要根據自定的發展規劃和學校系列培訓方案的要求進行自我評價,在評價方式上:1、教師自我反思評價,2、教務處指導性評價;3、領導抽查評價;4學生家長評價;5同行評價;
骨幹教師的評選和鑒定:採取校內教學四級定位動態運行制,即:合格——骨幹——學科帶頭人—省市名優教師,這四級均可升、可降、可連任、可跳級,但不能終身,任職一定期限後,按每班的標准進行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再重新改聘或任用。這種關注過程的評價對教師成長是激勵,也是鞭策(很多過去不愛學習的教師開始主動學習、聽課,教學不認真開始認真備課,師生關系緊張的開始轉變教育方式等——舉例)。
《成長冊》和《方案》的實施促進了教師成長也促進了該校教育教學成績的迅速提高。2002年中考,該校教學成績大幅度提高 , 全市前三名該校佔了兩名,其中隋宇玢同學奪得中考狀元,教育教學成績的提高不僅為該校帶來全市的轟動效應,更為該校教師自主發展增添了動力,也實現了該校躋身全市名優學校的行列的發展目標。
二、把常規管理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1、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更新常規管理內容
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減負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核、評價等過程性的工作是否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直接影響課程改革的效果。在實踐中,一方面該校提出向常規要質量、向過程要質量、向細節要質量的口號,另一方面積極調整傳統教學常規管理中的一些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內容;比如備課環節,過去我們一直強調 「三定」、「四統一」,這種備課模式體現了傳統教學等齊劃一的備課要求但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所以,我們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增添了備課中的「五議論」:
議論教學環節的設計、問題的設計或活動的設計是否符合學情;
議論學生活動的方式,重點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議論在課堂上教師、學生可能會生成的問題,如何解決。
議論可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議論相關的科研題目。
在備課環節中,著重強調備學生,強調上課後的反思和二次備課,並且做到資源共享。
該校的「上課」必須體現校內四級特色 ――展示目標――全體參與――使用媒體――科研課題(問題意識),同時,在教學反思欄中必須寫出本節課最體現教育智慧的地方;我們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體現「五有」即:有吸引學生參與的教學情境;有學生活動的時間保證;有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師生平等自由討論的氣氛;有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於教學中的實效。強調上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在作業批改方面要求教師有批、有改、有評價,同時也讓學生作出自我評價、自我改錯、找出錯因。邀請家長參與評價,通過這種方式架起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系。
2、課例引領 優化課堂 突出「有效」
基於該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該校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他們通過骨幹教師引領課、青年教師匯報課 、同行互助課、新課程研討課、一課多講課、領導隨機抽簽課、新教師問題診斷課等七種課例引領的形式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智慧、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種理念的悄然轉變還體現在「同行互助課」中,教師由以往的單兵作戰向緊密合作過渡;由畫地為牢向資源共享過渡;由囿於教材向開發課程資源過渡。「青年教師匯報課」上的年輕教師,在知識背景和學科結構上也敢於大膽跨越學科的專業界線,做到理念素養、實踐技能和教學技術三個層面的貫通。
通過課例引領的方式,教師們的教育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方式不斷改進,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再現者,而且在教育過程中善於傳遞知識並創造性的生產知識。教師角色的改變必然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在課堂上學生們開始體驗基於問題研究的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式學習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探究式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的介入,與接受式學習交相呼應、相輔相成。如:該校理化生學科以「四小活動」為依託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提升教師的課程執行力。該校的七種課例要求教師帶著課改中遇到的問題上課:如何處理教學方式改革與中考應試的關系、減負與夯實基礎訓練的關系、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與教師傳統技能的關系、活躍的課堂氛圍與課堂實效的關系等,這種問題來自教師教育實踐,又通過有針對性地研討,回歸到教學實踐中加以解決,這種方式激發了教師團隊研究的積極性,教學設計中既體現教學設計、教法運用、課堂應變的智慧又提高了教學效益,呈現課堂的生命力。學校還通過「一課多講」的形式有意識引導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反思、評價來比較、認識同一素材、同一目標條件下的教學,
在不同課例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科技發展的聯系,倡導個性化學習方式,教學評價注重運用發展的眼光,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課堂上學生們感覺到學習內容有親近感,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學生們可以從自己的視角出發,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老師的激勵性評價中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學生們的學習是發自內心的,是自己的需要,學生的體驗是幸福的,其樂融融的,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成為學生的一種歡快的、愉悅的、有效的活動。
3、構建課型 夯實常規 關注質量
2007年,該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研究構建了「新課程五種課型框架」我們認為這是在課例教學基礎上形成的更加規范、更有助於實現有效教學、更便於教師在每天的常態化教學中應用的抓手
新授課:創設情境,探求新知,拓展應用,反思提升。
復習課:辨析建構,質疑解惑,加工重組,反思提升。
試卷講評課:試題分析,評重講難,變式演繹,整理升華。
綜合課:方案說明,方案展示,合作交流,總結評價。
實驗課:創設情景,實驗探究,探索提升,反饋評估。
第一、五種課型體現教學的規范。
1、研讀試卷(考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時批改,並做好試卷分析是上好講評課的基礎。教師命題的依據是教材、教參和《課程標准》,所以,教師應吃透教材,研究教參,熟悉課程標准。吃透試卷內容,了解命題特點,考查范圍,試題難易度、信度、效度、區分度等)
2、統計、分析學生答題情況(找出共性的典型錯誤。首先要廣泛地收集錯誤,並進行歸類整理,如審題不清出錯、復習不足出錯等。分析錯誤生成原因,積極尋找對策,對症下葯。發現學生思維的亮點,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3、布置學生自行改錯。(改正:因馬虎、考慮不周、瞬間思維停滯而造成的錯誤;對那些確實因知識結構殘缺而造成的錯誤要做上標記,課堂上質疑問難)
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教師規范的教學行為有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過去我們也有關於教學常規的具體要求,但缺少可操作性,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屬於跟著感覺走。將五種課型的基本標准明確化,明細化,這是有效教學的需要。《中國教師報》在報道該校五種課型構建時曾這樣寫道:很多新教師工作熱情很高,但畢竟是新手,不熟悉課堂教學,以前沒有這樣一套規范,即使有老教師的指點,他們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經過自己的摸索慢慢入門。有這樣一套詳細的教學指南,新教師等於直接踏上了教學的正軌,不用什麼都是自己從頭開始摸索,少做了很多無用功。新教師能夠盡快掌握教學規范,以少走彎路。
第二、五種課型體現教學的個性
五種課型的授課流程和要點絕不是束縛教師教學創新,相反更鼓勵教師在實踐中生成新的亮點來補充完善所構建的教學框架,體現學科特點,展示教師風采,從而促進教師研究氣氛的形成。
無論是「七種課例」還是「五種課型」,它的核心理念是提高質量,自行設計了四十九中學教師教案本、聽課本、解題本、學生作業本和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單等
五年間學校共有200多人次參加全國、省、市、區的新課程引領課、研討課。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該校承擔了黑龍江省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學科省級骨幹教師新課程研討活動,哈爾濱市語文學科「名師專場」,數學學科、物理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等省、市級研討活動十餘次,都是緊緊圍繞有效教學進行的。該校學生的學習成績逐年攀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越來越高,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張揚,中央台教育頻道專題錄制了該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實況,中國教師報專題報道該校課改的做法。
三、全力打造校園文化,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曾經說過「好的校長要有兩個境界:一是帶出一所好學校所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二是構建好學校文化可以做到『一個好校長走了還是一所好學校』」。我想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校長應該努力追求並實現這兩個境界;在這種認識與長期實踐的磨合中,該校形成了「夯實常規顯特色,細微之處求精彩,師生和諧共發展」的辦學風格。在師生共同成長中,展現該校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主動爭取上級領導支持為校園文化建設奠定基礎
十幾年來,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同時,也加快了學校硬體建設的步伐,為校園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1997年的49中,校舍面積只有4400平方米、佔地5200平方米,校舍年久失修、破舊不堪,全校沒有一台可作課件的電腦。當時我們全體班子成員的共同想法是,學校要發展就必須經過自身的努力,在教學質量逐步提高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爭取上級領導的支持,逐步改善辦學條件。2002年11月市教育局第五批行業規劃的項目開始啟動,我得到這個信息後,主動找到市財政局主管行業規劃的領導說明學校的困難,最終破例爭取到行業規劃的項目。2003年,行業規劃後的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該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正在直線上升,隨著全市中考狀元在該校的勝出,學校的辦學知名度不斷擴大、生源劇增,校舍空間明顯制約學校的發展。2005年初,在區政府領導的直接關懷下,經多方努力,學校爭取到市教育局投資1700萬,省教育廳投資60萬,擴建、翻建校舍8800米,新建了藝體樓、實驗室圖書館、教室等。2006年擴建後的四十九中學學校校舍面積達到14900平方米,各種活動場館齊備、各種教學設施優良,為師生的和諧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為學校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校的特色文化建設,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初中教育階段是基礎教育改革最為艱難的階段。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還要面對競爭異常激烈的中考選拔。所以在辦學中如何正確處理好學生全面發展與升學考試的關系,如何讓教師適應這種教育現狀的需要,「讓教育充滿智慧」就成為校長辦學必然思考的嚴峻的課題。所以,該校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工作緊密結合,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在工作中,該校始終堅持「德育為首,人文為先,全面發展」的原則,積極構建生活化德育體系。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充分體現了個性化、人文化、科學化、生活化的特色。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出發,確定了 「學」、「思」、「悟」、「勤」、「靜」、「志」、「恆」七字育人方針,並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了每層樓的主題文化。原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全面發展」。學校圍繞著主題文化對學生的作業、字、文、畫、攝影、小實驗、小製作等作品進行多種形式的展示,凸顯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而看似平常的開關貼、十字綉、臉譜畫、電腦報、機器人、小製作更蘊含著學生突發奇想的藝術追求和互不服輸、你追我趕的拔尖精神。這些看似稚嫩的作品一經展示,給每個孩子心靈帶來了由衷的震撼,更樹立了「我能行」的自信。此外,該校還在大廳里設置了「群星爭輝」光榮榜,與古今中外的名人爭輝、與同伴爭輝,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該校體優生陳建龍是運會200米第一名籃球隊每年有四人上升重點省月宮彩炎、周炳南是聲樂比賽一等獎、冰雕比賽一等獎,)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動力。在此基礎上,學校對校園文化積淀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挖掘,將一些學生喜愛的、樂於參與的活動定格為傳統活動。如該校每年都以「哈爾濱的冬天」為題進行攝影比賽,組織學生到同一地點進行攝影,在培養興趣和提高學生攝影水平的同時感受家鄉的變化,這種實踐感悟,促進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再比如學校的合唱、棋類、球類等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了學生競爭進取的拼搏精神。也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聯合國同聲翻譯葉森、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節目主持人劉棟棟、電視劇《闖關東》中仙兒的扮演者宋嘉)更可喜的是一些學習習慣不好或是偏科的學生通過這些活動,能夠正視自我、揚長補短,迎頭趕上。
此外,校園的凈化、美化和綠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一年四季,四十九中學教學樓里都是綠色盎然。在大廳、窗檯等顯著位置擺設各種珍奇綠色植物,使春的氣息溢滿校園。優雅舒適的環境,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吸引了國內外同行的注意力。2005年省委宣傳部召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場會」四十九中學作為全省初中唯一的參觀現場在全市進行展示,原省委宣傳部長李延芝親自到會,對該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高度贊揚。2006年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在四十九中學召開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又一次展示四十九中學校的辦學特色,到四十九中學參觀的不僅有本省市的教育界同行,更有北京、深圳、廣州、珠海等地,甚至國外的教育同仁來校參觀。其中,美國著名課程專家簡.弗麗娜教授在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領導的陪同下,專程參觀了四十九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親臨校本課程開發的課堂,對該校的課程開發和學生表現大加褒獎,並決定與該校建立長期的工作聯系,以促進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在哈爾濱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韓國富川市已與該校結成學生家庭體驗友好交流定點學校。
學校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更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為學校的品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首四十九中學的發展變化,我深切的體會到校長要想經營好一所學校,要想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完成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由低谷到高峰的跨越,實現師生和諧發展教育理想。就要做到:
一、要努力成為一個好校長,將生活融入事業,敬業和無私奉獻。
二、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並且能夠把它轉化成自己和教師的教育行為。
三、要把對教育研究的那種執著、鍾情、投入和追求,以一個學者型、思考型、研究型的教師形象去感染,去影響廣大教師。
四、要用教育的愛心去賞識教師和學生。
可以說學校已接近發展的高峰期,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得到同行們的認可,但是,我們必須思考下一步工作的切入點,尋找學校發展的第二生命曲線,如此,才能夠使49中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在今後的學校發展中,我們要繼續回歸教育本色:雕琢過硬的教師隊伍,打造有序優質的生活化的教學場,讓學生「學會」「會學」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常對教師們說的一句話是「教育是神聖的也是平凡的,把平凡的事作實、做細、做好是事業發展之根」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並為之做出不平凡的堅持。這也許是學校發展的真諦和我們四十九中學發展的「真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