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8年上半年公開招聘教師和特崗教師人數表
會增多的。從2015年到2017年每年特崗招聘人數都不斷增加,2017年全國計劃招聘特崗教師約8萬名,預計2018年特崗教師招聘需求量也將達到9萬人。具體各地區招聘名額見《2018年中央特崗計劃各省份設崗名額分配表》。
㈡ 2018諸城事業單位教師招聘總共要多少人
諸城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教師344人,普通高中學校教師招聘38名優秀畢業生,共計388人
此次招聘工作內,採取報名、資格審查容、面試、考察體檢、公示與聘用等步驟進行。
(一)報名
報名採取現場報名的方式進行。
1.報名時間:
2018年4月25日-4月28日
上午: 8:30-12:00
下午:13:00-17:00
2.報名地點:
諸城市東魯學校(諸城市東武北街236號)。
更多信息請關注》》》
2018濰坊諸城教師招聘筆試信息匯總
㈢ 三門教師編制招聘2018分數出來了嗎
出來了,三門縣2018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部分學科成績公布,在符合條件考生當中各崗位回按筆試成績從答高分到低分以實際招聘數1∶3的比例確定進入面試對象(其中,招考計劃3名以上15名以下的崗位,按1∶2的比例確定;招聘計劃15名以上的崗位按1:1.5比例確定,四捨五入),達不到該比例的,按筆試成績合格的實際人數確定進入面試對象。
面試時間暫定七月份,具體時間、地點、項目另行通知。
面試成績低於60分(滿分100分)的,不列為體檢、考察對象。
㈣ 2018年教師招聘和特崗教師招聘區別
2018年教師招聘和特崗教師招聘區別如下:
第一:考試形式不同:招教考試以縣或地級市內、區容進行,而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各省教育廳執行教育部的有關政策進行。1.招教考試各地時間不太固定,可以說貫穿一年始終,而特崗以省為單位統一進行;2.特崗大多是網上報名,而招教考試一般在教育局人事局現場報名較多。
第二:編制不同:招教考試在筆試和面試都過關的情況下,一般可以說編制就拿到手了,而特崗教師一般要3-5年後考核認定才可以。
第三:考試內容不同:特崗教師考試出題比較統一、固定,招教考試各地市、區、縣出題范圍和內容比較靈活、不太固定。
特崗教師政策是中央實施的一項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特殊政策,通過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縣、縣以下農村學校任教,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創新農村學校教師的補充機制,逐步解決農村學校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所以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不是每一個省份都會有的。
㈤ 2018年教師招聘在幾月份
2018年教師招聘的時間:筆試一般在每年3月和11月各舉行一次。面試一般在每年5月和12月各舉行一次。
筆試和面試考生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網站進行報名後,需攜帶省級教師資格考試機構規定的相關材料,到指定考點進行報名審核,並現場確認報考信息。
考生筆試各科成績合格並在有效期內的,方可報名參加面試。
(5)明德中學招聘教師2018擴展閱讀:
招聘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
(三)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工作,樂於奉獻,有志從事民族地區教育教學工作;
(四)身體健康,有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五)學歷要求:
1、中學教師: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取得初級中學及以上教師資格證。
2、小學教師: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取得小學及以上教師資格證。
(六)專業要求:所學專業和教師資格要與報考崗位對口。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於幫助學生成長;或者說,教師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人。
教師資格,是國家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是公民獲得教師職位、從事教師工作的前提條件。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實行的教師職業許可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凡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沒有相應教師資格的人員不能聘為教師。教師資格法定憑證為《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和教師資格證書, 在全國范圍內適用。
省考:教師資格考試主要考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凡已有或准備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的考生都可以報名參加考試。具體考試內容詳見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的有關規定。
國考: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主要考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
㈥ 四川2018年下半年教師公開招聘教師要求
參考2017四川教師招聘4000公告筆試科目:
《教育公共基礎筆試》和《專業知識筆試》。兩門筆試科目均不區分初中教師崗位和小學教師崗位。筆試一律使用規范漢字答卷。
教師招聘考試全國沒有統一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大綱,部分省份實行全省統一考試,但是大部分省份還是由當地區縣教育局根據當地區縣各學校招聘老師人員進行匯總,然後由區縣教育局和人事局統一組織招聘考試,考試形式一般分為筆試和面試,有些地區直接筆試,無需面試。
筆試時間:5月27日。上午《教育公共基礎筆試》;下午《專業知識筆試》。筆試地點:擬定在報考崗位所屬市(州)政府所在地。筆試具體時間、地點以《准考證》中明確的為准。
(6)明德中學招聘教師2018擴展閱讀:
教師招聘考試考查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組合方式逐漸成為各地教師招聘考試的命題范圍。它不但對教育學科所涉及的各門科目進行考查,同時也會考查考生對於所報專業學科的基礎能力和知識,以上兩部分會成為筆試出題測查的重點。
2、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考查類型是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的考查方式,筆試部分考查的重點是教育基礎理論,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法規等,面試通常採用說課或是試講的方式來測試考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即具體學科的講授,例如語文、數學等。
㈦ 2018瑞安的教師招聘公告什麼時候出來
瑞安市教育系統面向2018屆畢業生提前招聘公辦教師名
溫大專場會於11月25日(周六)至27日(周一)舉行。
發布專場招聘會信息,預報名。在溫州大學就業信息網、溫州人才網和溫州教育網上公布招聘信息,11月23日8時起報考者可通過溫州教育人才招聘網進行預報名,預報名時須上傳身份證原件照及帶條形碼的空白就業協議書原件照,「211」、「雙一流」高校本科生報考者還須上傳師范類2018屆畢業生證明(畢業院校蓋章有效),省內高校「精英班」報考者、獲國家獎學金或全國、省高等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的報考者還須上傳相應獲獎證書、證明(畢業院校蓋章有效)等信息。每位報考者限報一個崗位,溫州教育人才招聘網即時顯示崗位預報名情況,預報名期間報考者可修改預報名崗位。
現場報名、資格初審、面談、確定考核建議人選。分學校接受現場報名。現場報名不受預報名崗位意向限制,報考者可與多所學校進行溝通、面談。與學校達成意向的報考者須完成網路信息填報。學校按每個崗位1:3(體育崗位和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溫州市中等幼兒師范學校、溫州護士學校崗位根據報名情況可酌情降低比例至1:2)確定考核建議人選,並通知考核建議人選填寫紙質報名表(附件2),招聘學校負責人簽署意見並蓋章。
11月25日9:00在溫大體育館二樓羽毛球場進行現場網路報名、接收簡歷、證書、證明、資格初審、面談(14:00報名截止);14:00-16:00各招聘學校確定考核建議人選。
後續面向社會招聘的公告,可留意當地教育局及人社局公告通知
㈧ 2018上海普陀教師招聘
可以參照一下教師資格考試初中數學說課教案:正數和負數
一、 我對課標要求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准》安排在小學的第二學段初步認識負數,這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新增加的內容。很久以來,負數的教學一直安排在中學教學的起始階段,現在考慮到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了一些負數,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生活基礎。因此《標准》將這一內容提前到小學階段教學。認識負數,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他們以往認識的整數、分數和小數都是算術范圍內的數,建立負數的概念則使學生認數的范圍從算術的數拓展到有理數,從而豐富了小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這樣,有利於中小學數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根據這一目標,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材四年級第八冊出現了這嶄新的一課《正數和負數》。從《課標》中可以發現,本課的學習,意在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感受學習的內容就在我們的身邊,拓展對數概念的認識。並沒有復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我認為,如何充分地展現負數的產生以及負數的魅力,激起學生學習負數的興趣,是教師在設計本課時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 研讀教材的結果
1、以前認識的數
教材在1、2冊安排完成對10以內、20以內和百以內數的認識以後在第4冊安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在第二學段四年級上冊完成多位數的認識,至此,完成了對正整數的認識。在第6冊和第8冊教材中分兩次安排了分數與小數的初步認識。。
2、以後將要認識的數
以後逐步又在第8冊和第10冊分別又對小數和分數進一步認識,在11冊一次完成對百分數的認識。
3、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以上的這些數在第二學段即四年級第二學期第8冊中出現了負數的認識,負數在數軸上顯示都是「0」左邊的數,這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學生認數的范圍從算術的數拓展的有理數,這是小學生學習有理數的開始。
4、下面就是單元教材分析和課時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礎上的有效整合。
現實世界中存在著許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種量的增大和減小,也可用這種量的某一狀態為標准,把它們看作是向兩個方向變化的量。要確切地表示這種具有相反方向的量,僅僅運用原有數(自然數和分數)就不夠了,還需須把這兩個互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來,於是產生了正數和負數。數從表示數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數量的多少,還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數的發展的一個飛躍,正數和負數的學習過去安排在中學有理數中學習,本課教材所處位置,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並且是以後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
京版教材這部分內容呈現的順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題圖引入負數、利用溫度統計圖加深對負數的認識、通過溫度計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順序了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利用海拔知識的介紹進一步了解正數和負數是具有相反關系的量,通過知識窗的介紹讓學生負數的發展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通過負數的認識,使學生明白「數」不僅包括正的,還有負的,從而使學生對數的概念形成一個完善、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後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基於這樣的學習起點,本節課需須在學生認知沖突產生矛盾的前提下讓學生體會「負數」產生的需要性,並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體會負數的意義,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難點則是體會正、負數的意義,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數和負數的基礎上,將這種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通過描述性定義認識正數、負數和「0」,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關鍵就是通過學生已有知識的轉化,來認識新知識,使知識網路得以完善。
三、 通過研讀教材,我在設計本課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體現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感的培養。
數感是負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核心概念。《課標》對數感的闡述是: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依據《課標》的要求,在本節課中,我力圖通過一些有效的環節,來著力培養學生的數感。
如: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列數量。
(1)贏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麼虧損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東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麼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隊勝利4場,用+4場表示;那麼失敗3場用( )場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麼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過正數和負數的對比,感受負數的意義,初步感知負數和正數是相反的量,負數可能比正數小。
2、體現數學知識形成的邏輯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舊知的遷移或是與舊知產生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課前我准備了一個小游戲,叫做《對對子》。小游戲,作用未需小。它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到「相反」的意義中,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信息感悟。我特別提供了一組信息,讓學生在橫線上填上意義相反的詞。這樣的設計讓兩個數量的相反意義凸顯在學生面前,然後讓學生把這種事件轉化為片語,使之表達更加簡潔。接著啟發學生設計新的記錄方法,並展示出來,這些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思考,直到產生「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的內需。這時,負數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我預設會有部分學生用正負號的方式記錄。
請一位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並及時表揚這位學生——「你用到的符號跟數學家現在用的一摸一樣。」 學生感悟正、負數的意義時,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數學化過程,認識也逐漸從模糊到清晰。這樣的過程更讓學生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這樣的知識形成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數學知識和思維的邏輯性。
3、體現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的緊密性。
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見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有多密切。本節課在學生認識了正、負數,會讀寫正負數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舉一舉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負數,喚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然後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負數的意義。而「理解負數的意義「是本課難點之一。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充分利用了學生常見的溫度計,在學生認識了溫度計上刻度的之後,設計如下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指名學生讀出溫度計上指示的溫度,然後結合多媒體動態演示溫度下降,學生回應「越來越冷」的感覺。通過溫度計上不同溫度水銀柱的高低讓學生了解正數和負數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正數比負數所表示的溫度高。新穎有趣的活動教學效果顯著,既深入體會溫度計表示溫度的特點,同時暗伏了負數大小比較的後繼知識。同時通過溫度計的展示使「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學生腦海中。
4、體現數學知識結構形成的嚴整性。
本節課我是將「認識負數」與「負數的意義」兩節教材有效進行整合,在一節課內使學生對正負數的知識結構有了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完善。我認為既然本節課讓學生認識了負數,就應該盡可能地在一節課內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升華,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將它放在下節課再進行完善。因此我把負數大小的比較、絕對值等後續知識很好地滲透進來,溫度計教具突顯出優勢。在上面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廣泛舉例,初步明確正、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這時,學生對正、負數集合的認識是淺顯的、體驗是感性的。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討論:用圓圈把所有的負數或正數都圈起來,要不要把省略號也圈進去呢?簡單而又巧妙的設問給學生創造了體驗的機會。通過小小的省略號充分體現了無限的觀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認識數軸另本課另一難點,我用課件巧妙的演示溫度計順時針轉90º後把它與直尺建立起聯系,又把直尺進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數軸尺,然後讓學生齊讀數軸上的正.負數。利用小人左右運動使學生感悟到數軸越往右邊數越大,反之越往左邊數就越小,而「0」是它們的分界點。在讀數、觀察、體會等一系列活動中,不僅區分了正、負數,滲透了「無限」的思想,也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集合圈、數軸、無限等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數的認識這一知識網路得到了擴展。
5、體現數學知識中滲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數學知識中如果能有效結合教材實際對學生進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體現數學教學的人文性了。本節課我就結合了負數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負數的淵源歷史,有效地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
數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從教學的角度看,這一課內容屬於「概念教學」的范圍,但是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覺得正負數的概念不便下定義,因此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環節:孩子眼中的正負數。這一內容不僅是對本課所學負數的一個回顧和總結,也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正負數之間的關系、學生樂於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 結束語
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真境界應是「朴實無華、真實有效」的。它是真實、真效、真智慧的生動過程,是師生智慧共生的樂園!
㈨ 2018教師招聘筆試入圍成績
濰坊地區事業單位教育類考試在2018年6月2號舉行,現在考試沒有開始,還需要耐心等待
相關閱讀》》》
2018濰坊教師招聘招考簡章職位表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