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年份 > 2018年中學生辯論會辯題

2018年中學生辯論會辯題

發布時間:2021-01-21 09:05:39

A. 辯論:中學生應全面發展vs中學生應學有所長 辯題如下 正方:中學生應全面發展 反方:中學生應學有所長

我就不復制網上的答案給你了,其實作為辯論,首先你要緊緊圍專繞你方辯論的中心點去說屬,千萬不能跑題或者說著說著站到對方的論點上,其次,對於中學生應全面發展,你可以多舉些例子,畢竟要以理服人嘛,你可以說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造就了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由單一技術性人才到全面發展的復合型、綜合性人才發展等等,最好是事例多說一些,會更加具有說服力,其實這個辯論有個模式可循, 提出觀點(論點:中學生應全面發展)——論據(從社會、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綜合闡述)——得出論證(中學生全面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人類發展的需要) 希望你能多想想,組織好語言,祝你成功。呵呵

B. 中學生辯論賽辯題

網友推薦答案用夯土和青石壘砌的世界建築奇觀,歷經歲月風霜依舊巍然屹立的文化遺產,正面臨荒漠化的威脅和人為破壞——

旅遊區城牆上刻字固然難以修復,更讓長城專家憂心的是,在長城沿線其他許多地區,保護工作基本沒人做

痛心於「到此一游」等遊人刻字給長城留下的累累傷痕,11月初中國長城學會與八達嶺長城管理委員會聯合發起了去除長城牆體字跡方案徵集活動,消息公布後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界紛紛為長城保護獻計獻策。

長城專家喜憂參半地表示,遊人留言刻傷長城反映了長期以來長城乃至文物保護上共同的管理困境,而全社會澎湃的關切之情,卻令人看到了希望。他們呼籲,在當前長城沿線到處在搞旅遊開發的形勢下,立法保護長城已迫在眉睫。

整面城牆被刻成了一張大報紙

今年10月的一天,中國長城學會《萬里長城》雜志編輯部主任鄭嚴一大早趕到八達嶺長城上拍攝日出。太陽剛出來,斜斜地照著城牆,在側光下,一時間牆上遊人留下的刻字凹凸分明,異常扎眼,鄭嚴猛然感到,整面城牆就像一張大報紙。

記者近日從八達嶺瓮城西門「北門鎖鑰」登上長城,分別沿南北兩側依山而上的長城邊走邊觀察,看到這段3000多米的長城上,不論瓮城四周城牆、長城外側垛口、內側女牆以及十幾座敵樓,凡遊人伸手能及之處,每塊青磚上都被刻上了各種各樣的文字,其中以制高點北八樓附近為最多。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鮮文,以及難以辨認的字詞,刻得密密麻麻。這些字不僅破壞了長城的歷史面貌,有的字深達半厘米,已傷及牆體。

幾位重慶遊客對此見怪不怪,他們說,豈止長城,各個景區不都有嗎?除非是樂山大佛那樣夠不著的。而第一次登上長城的江蘇遊客方義峰看到一處女牆上沿被刻下手指粗細的「江蘇省」3個大字時顯得十分難堪,他對記者說:「在青磚上留下自己的一筆,就能與長城同在嗎?我替這位老鄉汗顏。」

中國長城學會學術研究部主任黃永仁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長城旅遊剛剛興起時,各個長城景區普遍遭遇了一次「毀容」高峰。近十多年來,隨著遊客素質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強,刻字破壞行為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

據了解,北京、河北境內的長城多為磚石砌築,是明長城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精華地段,隨著旅遊開發的地段越來越多,遭人為破壞的情形也日益嚴重。據中國長城學會2002年組織的長城萬里行考察結果,不算整修不久的丹東虎山長城,從傳統上的明長城起點山海關老龍頭長城到金山嶺長城、司馬台長城、慕田峪長城、八達嶺長城、居庸關長城,人為破壞不同程度地存在。

黃永仁分析,遊客登臨長城總想留下一點痕跡,是文物保護意識普遍低下而形成的一種陋習。

在不破壞牆體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當困難

11月4日,中國長城學會公布了徵集去除長城牆體字跡方案熱線電話,到16日共接到信件、電話及電子郵件300多個,收到各類建議220多件,其中個人較多,也有建築、科研單位和社會團體。

徵集來的建議,比較集中的是建議用舊長城磚磨成粉末,調和後在刻字處抹平。有的建議用歷史上修築長城的辦法,用傳統建築材料混合糯米汁修補。還有一些具有古代壁畫修補經驗的文物科研單位表示將就長城去除字跡課題開展相關實驗。

但據介紹,以往的長城修繕中,遇到磚石殘缺的地方是採用剔補的方法,即把殘缺處的碎磚石剔掉,用傳統工料填補,然而對城磚表面刻痕這種細致的修復是否適用,還從未嘗試過。中國長城學會專家表示,從現有的建議看,在不破壞牆體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當困難。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徵集活動將延續到今年12月31日,屆時將把方案分類匯總,邀請文物、古建專家來論證,希望從中能產生修復長城磚表面刻痕的好方法。

一部全國性的長城保護專門法律正在論證之中

長城「整容」在社會上激起了新一波長城保護熱潮,也通過一種破壞形式再次凸現了長城保護管理上法律法規不健全、保護責任得不到落實的突出矛盾。

以刻字行為為例,八達嶺長城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說,《文物保護法》雖然規定,「刻劃、塗污或者損壞文物尚不嚴重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文物所在單位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可是發現了刻字者,除了制止、警告,至於怎麼罰款,《文物保護法》和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都沒有明確規定,很難實行。

遊人刻字管不住還只是保護長城眾多難處中的一個,董耀會就曾經對記者說:「我們對長城這個特殊文物的保護甚至還不如對一座小廟的保護。」明長城綿延8個省市自治區,目前沿線許多地方文保人員、經費短缺,普遍沒有專門的保護隊伍,保護宣傳工作沒人做,時至今日仍有農民指著長城問:「這東西有啥用?」。據中國長城學會2002年考察,明長城雖仍號稱萬里,實際上有明顯遺址可見部分還不到30%,牆體和遺址總量已不超過2500公里。

保護長城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絕不能只寄希望於人們的自覺。據了解,在專家和全社會多年關注下,繼北京市制定長城沿線第一部地方性保護法規後,一部全國性的長城保護專門法律目前也在論證之中。中國長城學會得到國家文物部門的支持,也將設「明萬里長城保護標志碑」以分段明確保護責任、利用遙感技術全面普

C. 適合中學生辯論的辯題

您好,中學生一般才入門,或者新手初級,我先給您一些簡單的辯題

  1. 中國的崛起是否有利於美國

  2. 聯合國應不應該將扶助貧困置於環境保護之前

  3. 中國應不應該廢除互聯網審查制度

  4. 新高考制度能不能緩解中學生學習壓力

  5. 學術辯論在中國是否有長遠發展

D. 適合初二的辯論賽辯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VS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發展利大於弊VS弊大於利
春晚植入廣告利大於弊VS弊大於利
一所學校的社會地位由管理者決定VS一所學校的社會地位由學生決定

E. 高中生辯論賽,求至少50個辯題。謝謝

1、學生是否「上帝」2、教師是「權利者」「義務者」3、高中生暑假打工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4、高中生談戀愛利和弊5、職業教育對中國社會人才的發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6、:"貧困是否是阻礙人才發展的關鍵因素"7、發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試8、逆境和順境哪個更利於人才的培養」9、文才和人才哪個重要10、青少年的素質提高主要靠家庭養成還是靠學校教育11、學生是知識重要還是能力重要。12、知識積累重要還是知識創新重要13、知識積累重要還是人格塑造更重要14、自律好還是他律好15、對於人的成長家庭和社會哪個影響大16、人的偉大在與思想/行動17、男人和女人相比誰更需要誰的關心18、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搬家19、個人命運由個人/社會決定.20、中國社會更需要德治/法治21、暑假打工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22、有錢就有幸福嗎23、個人的成功是取決於機會還是能力24、文憑和能力哪個更重要25、學習壓力是否有利於學習26、3. 正:現代社會更需要通才 反:現代社會更需要專才27、 正:誠信主要靠自律 反:誠信主要靠他律 28、 正:當今社會,合作比競爭更重要 反:當今社會,競爭比合作更重要 29、正:知識扶貧比經濟扶貧更重要 反:經濟扶貧比知識扶貧更重要30、正:網路使人更親近 反:網路使人更疏遠31、正:現代社會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反:現代社會中,智商比情商更重要 32、正:愛情是自私的 反:愛情是無私的 33、正:人類社會最終不可能毀於高科技 反:人類社會最終可能毀於高科技 34、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並行的 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不可以並行的 35、正:網路語言有存在的合理性 反:網路語言沒有存在的合理性 36、正:商業炒作是現代社會文化現象之必然 反:商業炒作是現代社會文化現象之或然37、正:治愚比治貧更重要 反:治貧比治愚更重要38、正:網路的實用性比娛樂性大 反:網路的娛樂性比實用性大
39、正:錢是萬惡之源 反:錢不是萬惡之源
40、正:美麗是福不是禍 反:美麗是禍不是福
41、正:.功可以補過 反:功不可以補過42、正:.愛的教育比體罰更有效 反:體罰比愛的教育更有效43、正:人的自我實現過程重於結果 反:人的自我實現結果重於過程44、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嗎?45、構建和諧主要依靠道德還是法律?46、美是主觀感受還是客觀存在?47、當學生幹部對學習有利還是有害?48、自信產生美麗還是美麗產生自信 49、中學生需不需要閱讀經典名著。50、正:理想人才以仁為主 反:理想人才以智為主

F. 求辯論高手: 辯題:中學生應不應該有人情消費 我們是正方,求在攻辯階段提問反方的犀利問題 跪求啊!!

對方:中學生的人情消費都是用父母的錢。用父母的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去供自己的人情消費,幼稚而自私,不是新世紀的中學生應該有的行為。
我方:就像父母為中學生的學習購買文具、報補習班一樣,支持中學生人情消費也是一種對中學生的未來的投資。人情消費表面只是同學間的消費游戲,其實卻能為中學生們以後建立相當的人脈,這對他們今後的發展的幫助不可估量,所以無論對中學生自己,還是對家長來說,人情消費都是值得且必要的。
(對方如果幼稚園式地質疑人脈的作用的話就跟他胡扯一番,他必然就懵了~~因為這一大堆他沒怎麼聽懂啊~我來給你個格式:再當今社會XXXX的背景下,怎麼怎麼怎麼)

對方: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消費觀以及對事物的判斷還不成熟,人情消費的尺度不好把握。
我方:我們討論的問題是中學生人情消費的存在問題而不是尺度問題,按照對方辯友的說法,是不是只要掌控好尺度,那麼中學生的人情消費問題就可以存在甚至應該鼓勵呢?
對方:請對方辯友不要偷換概念,我們的意思是中學生的人情消費不好控制,存在大量不確定的因素,難免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我方:雖然不好控制,但並不是不能控制,如果可以合理的控制的話豈不是就應該有咯?
(對方如果幼稚園式地問如何控制人情消費,那麼就可以利用剛才第一段的攻辯((因為第一段的攻辯最為有力所以我估計對方一定會很早就亮出來)):既然中學生人情消費的經濟來源是家長,那麼只要家長對中學生的經濟支出嚴格控制不久好辦了嗎?)

對方:人情消費對中學生心智成長不利,會使中學生染上愛慕虛榮、交友看重金錢和物質等不好的品質。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不得不要說:什麼東西沾上了金錢都要變味啊!
我方:我方並不這樣認為,恰恰相反,我方認為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成功之路越來越寬廣、豐富,人情消費可以培養中學生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技巧,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更深刻的了解與理解,對今後的發展大有益處啊。此外,對方辯友說的拜金、愛慕虛榮等,我並不認為人情消費會發生這些問題:首先,中學生的人情消費絕大多數都是同學之間的,以聯絡感情為目的的,它注重的是同學們之間的友誼,並不是金錢和利益,故並不會有對方辯友說的那些不好的品質。而至於所謂「君子之交,小人之交」不過是在於他們交往的內在含義,君子摯誠相交,小人相互利用,同學們之間的人情消費是赤誠的友誼,當時君子之交,日後同學們身不在一起而心在一起,豈不是淡如水了嗎?

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就來找我吧!祝你辯論成功

G. 求中學生辯論賽辯題~

德才兼備、社會是應該以德為先還是以才..... 如果隨便一點可以有應不應該找女朋友啦、穿絲襪的女孩子一定寂寞嗎?、應不應該歧視同性戀什麼的

H. 找或作一篇辯論(正方主辯)的稿 (辯題是 常用電腦對中學生利多害少)

在當今社會,電腦的發展突飛猛進,在城市幾乎家家都擁有電腦,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腦,被譽為「新生代」的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便是電腦。
目前中學生使用電腦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電腦容易被我們中學生接受,我方觀點是「常用電腦對中學生利多害少」,主要表現為:
一、電腦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更加大量的知識.
二、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理念,學習和查找資料離不開電腦.
三、未來社會是一個電腦的世界.
四、從中學時打好計算機基礎,可以為將來更好朝計算機方面發展.
五、世界經濟巨頭就是計算機世人。
六、我們國家的計算機技術還很落後。
七、成功都是從喜愛和玩開始的。
八、實踐證明,網際網路對教育或學習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常用電腦是快速掌握多方面知識的重要途徑
電腦已經成為一種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全世界各大圖書館的資料大多可以通過電腦上網獲得,它不僅查閱快捷而且也省去了大量的額外的花銷。還有新聞、資料、娛樂、文學等各種信息。通過電腦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最新、最快、最權威的新聞,可以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了解到更廣泛的未知信息,也使更多的中學生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使我們更加地熱愛科學,崇尚科學。
其次、常用電腦是接受教育的有效方式
目前的學習軟體琳琅滿目,與書本相比要有趣靈活得多,就像看動畫片一樣,容易吸引我們的眼球。大布列顛網路全書厚厚的幾大本,一張小小的光碟就能搞定。還有「網校」這種新式的教學方式,「網校」里老師單個教你,「同學」們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完全沒有在教室里與老師面對面的那種拘束,也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對我們中學生的自由發揮有很大的幫助。
再次、電腦是加強交流的有益工具。
目前的中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除了在學校我們一般獨處的時間較多,而通過電腦上網我們可以在聊天室或OICQ等其它的交流網站聊天,在這虛擬的世界裡,各自談論著自己喜歡的話題,網友不論老少,不論職業,只要認為興趣相投就可以盡吐心聲。這對渴望朋友,渴求友誼,渴求傾訴的我們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我們在網路中愉快地暢談,得到心靈上的放鬆和解脫。
最後、電腦是購物的幫手
現在,電腦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我們中學生再不用去擠公交車,在網上,輕輕敲擊滑鼠,把你要買的東西直接送到家,不但節省時間,而且又便宜,一舉兩得的辦法不亦樂乎。
終上所述,我方觀點「常用電腦對中學生利多害少」有著雄厚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

~~希望對你有幫助。~~

I. 初中生辯論賽辯題

人人網使大復學生的生活更制充實/更空虛
司法比媒體更能監督政府/媒體比司法更能監督政府
高校教育應該是精英化/普及化
學生成長更應依靠外部激勵/內部激勵
山寨文化有利於文化發展/不利於文化發展
大學應該易進難出/不應該易進難出
大學寬松教育利大於弊/弊大於利
一流大學教師質量重於生源質量/生源質量重於教師質量
知識積累比知識創新更重要/知識創新比知識積累更重要
90後更需要注重自我意識/90後更需要注重集體意識
機會需要把握/機會需要創造
自主型學習更有利於大學生的學習/引導型學習更有利於大學生的學習
新聞價值比新聞道德重要/新聞道德比新聞價值重要
文才比口才更重要/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評價行為善惡的標準是效果,不是動機/評價行為善惡的標準是動機,不是效果
人為自己活著快樂/人為別人活著快樂
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應當復雜化/不應當復雜化
大學生要做勇者/還是要做智者.
大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內/在課外
沉默是金/不是金
拿得起比放得下更難/放得下比拿得起更難

J. 給幾個好點的初中生辯論賽題目,要新穎

初中生追星好嗎?
回答:
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沒有盲從性,能正確分析偶像的優點和不足,追星是為了追求明星的亮點,學習明星好的東西,並以此為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積極奮進的精神,這種人都能健康成長。我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很喜歡邁克爾·喬丹,常常對喬丹在球場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本領贊不絕口。但更使他佩服的是喬丹的優良品質,有一次喬丹已發高燒近40度,躺在床上打點滴起不來,但他的球隊在球場上連連失利,在最後3分鍾時,他不顧痛苦毅然投入戰場,不過幾分鍾他就頻頻得手投了幾個3分球反敗為勝。他的這種英雄氣概使這孩子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習喬丹堅忍不拔的毅力,做一個堅強有為的人。

追星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

追星是青少年從孩童向成人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心理過程的反映。青少年處於由孩子向成人的發展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樹立遠大理想的時期,他們的理想、願望正處於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實現和完善,他們既想擺脫兒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樣體現成熟。明星的出現使他們眼前一亮,從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實現的希望,追隨他們、崇拜他們,已成為心中的渴求。

追星是青少年寄託希望和理想的一種表現。大多數明星都有一技之長,或在體育競技上,或在藝術上。加上其外觀或是英俊瀟灑,或風姿綽約,體現了美的風采,年輕人常常被他們吸引,從思想、行為和外表等去模仿學習。

追星也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洩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轉型時期,性的發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識仍是朦朦朧朧,對異性產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異性的影子。在年輕人的眼裡,明星是快樂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範。他們都嚮往夢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虛擬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成為了明星,成為頂尖人物,並以此成為生活中的目標。

另外,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升學的壓力,學生相互競爭的壓力,課後家長安排的各種輔導等,壓得很多學生喘不過氣來。當明星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展現於大眾,進入他們生活後,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去崇拜,與明星一起瘋狂,一起宣洩,以滿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熱還是社會誘導的結果。有的商家和「星」們的經紀人利用各種手段,對「星」們大肆包裝,以追求最大的利益。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來,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經受不住誘惑,出現了種種偏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當前的追星也是這樣。因此,對追星現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對,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現問題,而要積極引導,使之理性化。

上網對初中生有益嗎??
回答:第一,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據統計,到2000年7月為止,我國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學校進行了域名注冊,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學校站點。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的網上學校的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第二,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第三,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第四,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由於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於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路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路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潛質和潛能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記者:以上4點都是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那麼,互聯網對青少年有沒有負面影響呢?

負責人:互聯網也是雙刃劍,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逐漸接觸和深入網路空間,負面影響日趨凸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於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二,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佔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三,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網路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路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總之:這是一個很有待探討的問題啦!!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中學生應該讀的怎樣的書
回答:
學生買書挑流行

在中關村圖書大廈,學生讀者明顯增多。工作人員說,最近與學生有關的圖書銷售開始抬頭,主要是比較流行的圖書。

在北京圖書大廈上個月的文學書排行榜中,前五名有兩本是流行的青春讀物,韓國寫手可愛淘的新作《致我的男友》和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其中,《致我的男友》在學生放假前一周賣出158本,寒假第一周賣出509本。

記者在圖書大廈假裝給親戚買書,向幾位女同學「請教」什麼書比較適合初二學生。她們回答說:「買小說的話當然就買流行的青春讀物,像郭敬明、韓寒的都比較受歡迎。」

批評

流行書都有水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陳曉明是一名中學生家長,他深知在應試教育下孩子課外閱讀時間的寶貴。「我給學生寒假閱讀的建議就是別看流行的圖書。現在一些青春讀物非常流行,拋開這些書的文學價值不談,我覺得那些書是有水分的,如果孩子們模仿學習其中的很多人生觀或者生活態度,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作家、書評人止庵認為,現在很多中學生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容易受到彼此的影響,因此當同學推薦書時他們會跟著買,至於這本書是不是真好他們就不去考慮了。

建議

選同類中最好的

止庵認為,即使在寒假裡,學生的閱讀時間也很有限,能看兩三本就已經很不錯了。「既然有這樣一個數量的限制,閱讀前就一定要挑選,要有所准備。好多專家談到中學生的閱讀總喜歡讓人家改口味,但我認為讀書的口味誰也改不了。但別忘了,口味也有高低之分,所以中學生應盡可能地在有限的時間里閱讀自己喜歡的那類書里最好的。」

他表示,現在很多中學生選擇的書都是同一口味里層次偏低的書。「男同學喜歡玄幻的,就愛看流行的《誅仙》,其實你可以看《魔戒》或者《哈利·波特》;女同學喜歡愛情小說,但別看流行的青春文學,世界上有一大批好的愛情小說,比如庫普林的、茨威格的;如果喜歡看勵志的,可以看看《魯濱遜漂流記》。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書離他們的生活太遠,其實一點不遠,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知名出版社推薦中學生寒假書目

為了便於中學生選擇,記者還特意采訪了幾家知名出版社,請他們推薦自己出版的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圖書,標准只有一個——像給你自己的孩子推薦一樣認真負責。

《千江有水千江月》

蕭麗紅/著

推薦單位:人民文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這本書是風行台灣25年的愛情文學經典,是目前為止由台灣本土作家創作的最暢銷的長篇小說。希望大家了解什麼是真誠的情感,希望你們認認真真對待情感。它的很多讀者是台灣高中生,這些年它被不少台灣學校指定為假期必讀書。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德米切爾·恩德/著

推薦單位: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曾獲德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3項優秀圖書獎,被譯作43種語言,全球銷量達到2000萬冊。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社會批判意識,而且有深刻的哲學內涵,被稱為現代青少年啟示錄。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加拿大揚·馬特爾/著

推薦單位:譯林出版社

推薦理由:Pi是一個16歲的印度少年,在父親帶著全家和他經營的動物園從印度搭船駛向加拿大的船沉入大海後,Pi和一群小動物在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最後只有他活下來。這本被公認最好讀的布克獎獲獎小說就講了這么一個有靈魂的故事。

《伊拉龍》

美克里斯托弗·鮑里尼/著

推薦單位:接力出版社

推薦理由:主人公伊拉龍和現實世界中大多數男孩相似,時而莽撞時而軟弱,常常看不透世事人心,對輕松舒適的日子充滿嚮往。故事中的少年英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是男孩在磨難和挫折中長大成人的過程。

《中國文化導讀》

葉朗、費振剛、王天有/主編

推薦單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5年前,香港城市大學為提高青年學子的人文素養,創設了中國文化科目,規劃修習中國文化的專題。更邀北大及港台專家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專章,論述中國文化的各個側面,以此作為青年人自修中國文化課程的基本讀物。

《希臘羅馬神話之旅》

韓李潤基/著

推薦單位:作家出版社

推薦理由:該書用東方式的情感和想像力來解讀古希臘羅馬神話。12條獨特的線索將古希臘羅馬神話重新整理,猶如12把鑰匙打開想像力的大門,嘗試著穿越神話的迷宮。故事引人思考,但沒有說教的嫌疑。

《E·B·懷特隨筆》

閱讀全文

與2018年中學生辯論會辯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