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學生內心煩躁怎麼辦
解壓很重要,找到合適自己減壓方式,釋放一下調整心態慢慢平靜就好
B. 【中學生】觸動心靈的句子
告別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晴日夏天
告別那場以悲劇收尾的鬧劇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殊途同歸的悲劇
C. 如何正確發現初中生內心的情緒教案
一、教師要應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情緒
師生的情緒與教學效果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調節好師生的情緒至關重要。教師在進教室前一定要有飽滿的熱情和愉快的激情,因為情緒的高低影響著知識傳授的質量,也影響著學生上課的情緒,這也能讓學生在緊張中得到鬆弛,產生滿足感、親切感、愉悅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才會感到思維活躍,記憶敏捷,學習效率高。教師要自我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情緒、情感等有利條件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每上一節課,教師應該首先觀察學生的情緒。只有通過情感控制和興趣培養,才能使學生上課具有良好的心境,讓健康向上情緒壓倒消極落後的情緒,從而達到正面影響學習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時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有的學生有時會出現害怕、緊張、激動等情況,教師要善於運用適當的語言來改變和控制這種不利的局面,教師可用微笑或嚴肅的表情來控制。分析問題時要力求准確、生動、形象;表達問題時講究藝術性,富有幽默感;評論學生網答的問題時要十分注意他們的心理背景,選擇恰當時機,尤其要多用激勵贊揚的語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開展互相鼓勵、互相評價等形式。教師教學的語言要恰當,既富有針對性,又富有藝術性和幽默性,使學生的情緒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如果發現學生在授課前情緒低落,可讓學生唱首歌,或者講個笑話,做做游戲等等。學生如果呈現出焦急和戰戰兢兢狀態時,應教他們慢慢吐氣使之緩和,讓孩子們的情緒達到教師希望的程度,並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
二、教師要教給學生怎樣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以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因此,要通過情感控制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能夠長期保持,在旺盛而持久的求知慾支持下,學習效率才能提高。學生上課時情緒的好壞影響著知識的接受,也影響著教師上課的激情。要讓學生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首先教師和學生都要掌握自己現有控制情緒的能力。只有了解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控制水平。我每帶一級學生,都要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測試,並把測試的結果記錄下來,進行分析研究:
把每位學生圈定的數字加起來,得分越高,說明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越強。對於分數低的學生,我通常更深層次地去尋找它產生的原因,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去思考,去研究。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後,我首先召開班幹部會議對他們進行正確的評析,共同擬定「愛心暗示」教育策略。用教師的真心、同學的關心,換取孩子的愛心,家長的放心。這時就有的放矢地教給他們自我控制的情感的方法。比如,如果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就用渲泄法,可以自己痛哭一場或者把心中的不平事向老師、家長、好朋友們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以減輕心理壓力;要麼用遺忘的辦法,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要麼就去打場球,下棋,唱歌,畫畫等。對於那些優等生,或者爭強好勝的學生,我引導他們不苛求自己,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要放寬心,想得開。同時教師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信,因為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責,要經常鼓勵,肯定他們。長期這樣,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就有所增強。
三、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己
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還有部分是單親家庭,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動。因此教師應做學生的知己,善待孩子的缺點,常設機會,讓孩子找到進步的動力。教師要經常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情緒變化。李建緒同學是我所帶學生中情緒往往過於激動的一名,他上課的行為往往是:上課基本能聽講,但自控力差,注意力分散,心情好時能積極舉手發言,心情不好時,不但不聽講,還打擾旁邊同學,經常因小事大發雷霆,要求別人百依百順,有時以打人發泄自己的情感。根據這一情況,我首先了解了他們家庭情況,李建緒同學是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從小沒有母愛,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沒有過多的重視,而當奶奶發現孩子錯誤時,看到孩子落淚或大發脾氣時就心軟,就此罷休,不再追究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以「我」為中心嚴重,通常使用耍賴、狡辯等方法使家長不得不中止教育。根據這一情況,我把他看作既是自己的學生又是自己的孩子。而且是一個正生著病,急需人們去關心的孩子,我變「老師」為「慈母」、「醫生」、「知己」,主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蹲下身子與他平等地交流談心,傾聽他的心裡話,還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無論是情感上還是生活上關心他,照顧他,一點一滴地開導他。我告訴他,只有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打開心扉,多寬容理解別人,接受別人,不與同學因為小事計較,才能讓別人親近,讓別人尊重,千萬不可因為自己的願望得不到實現,就隨意地發脾氣,甚至因為自己不開心,就去欺負別人,這樣不僅沒有一點用處,而且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既傷了自己,又傷了別人。通過這樣耐心的教育,一年後李建緒同學放假時拿上了優秀學生獎狀,他高興地跑來向我報喜。我深深感到,只有幫助孩子們化解心理壓力,讓他們建立自尊,樹立自信,才能有一定的心理優勢投人到學習中去,消除心理障礙,健康成長。
總之,關注和培養學生控制情緒的能力,教師是關鍵,教師不僅要重視理智因素,曉之以理,更要看重情緒對理智的激發作用,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生以很好的心理狀態,滿懷熱情地投身學習,使他們的整體素質協調發展。實施情緒輔導,是民主教育的體現,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手段。
D. 誰知我心作文寫一篇關於初中生內心成長煩
童年是那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童年是那樣五彩繽紛,如詩如畫.記得我剛跨進小學時,下課鈴一響,便像小燕子一樣飛出教室,在操場上奔跑,玩耍. 那銀鈴般的笑聲,在操場上空回盪.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童年的時光悄悄離去了.我長大了,成長帶給我莫大的快樂,但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這個學期是我小學生涯里的最後一個學期了,我們要作最後的沖刺.所以一跨進學校的校門,也彷彿踏上了永無盡頭的征途.考試,作業,作業,考試,學校成了我們日夜拼搏的「戰場」,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像我們這些初中生,又誰有閑功夫在外面玩耍呢?
體育課,甭想上;信息課,甭想上;美術課,甭想上.隨之而來的便是語文課,數學課,英語課.語文3節,數學2節,英語1節,這些令人頭痛的課把課程表排得滿滿的.
好不容易放學了,終於回到家裡.放下沉重的書包,多想像童年一樣,把書一拋,把筆一扔,翹起雙手看電視呀!可眼下沒時間,得先對付一個個「保壘」.瞧!書包已咧開大嘴,又吐出一大堆作業.
童年的星期天原本是快樂和放鬆的,而現在連星期六,日的時間都被排得滿滿的,除去睡覺的時間,剩下在家裡的時間還不到一天,這一天,就要面對那些「源源不斷」的作業.
作為一名優秀學生,我感到幸運,父母為我感到自豪,同學們對我投來羨慕的目光,但沉重的學習擔子壓在我的身上,有時簡直使我喘不過氣來.我一天天長大,漸漸成熟,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但我也時常感到苦惱,因為我似乎失去了什麼……
E. 中學生心理狀況與特點
目前我國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驅體化、強迫症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性意識、學業壓力、性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症狀表現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愛操心、缺乏觀察力、過於擔心將來的事、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決斷能力等。又從我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討論來看,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合調查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恆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註:本材料來自本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
(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徵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於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視,富於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後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於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於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於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F. 我就是我的人生的主角是小說主人翁內心的真實感受,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怎樣做
我就是我的人生的主角,是小說主人翁,內心真是感受
G. 為什麼初中生心理如此「脆弱」
「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爸爸媽媽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為了孩子自己什麼都願意付出,盡可能不讓孩子受委屈,家裡的事情也很少讓孩子動手,沒有想到的是隨著的孩子的年齡變化,居然對家長指手畫腳,如果有個什麼不合適,還抱怨爸爸媽媽,嫌棄爸爸媽媽礙手礙腳,真的不明白今天的孩子怎麼,真的有很多人說的孩子青春期如此的可怕,一定會與家長搞僵叛逆?」
更有甚者,就像前段時間很多中學生大學生因為情感的糾結或點滴的瑣事想不開而選擇跳樓自殺或是做出諸多異常的舉動,在慘劇發生後也引發大眾的反思,今天的孩子的怎麼了,生活條件還有各方面都很優越,為什麼心理狀態變得如此脆弱難以經風雨,是獨生子女的現狀制約還是教育方式的束縛還是今天環境的包容還是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平時的心理咨詢接觸中,很多父母會哭訴自己的無助和對孩子的失望
,但最終呢,因為與孩子的意見不同還有對孩子的方式,在多次沖突後被孩子趕出家門,當媽媽想方設法不能解開心中的疙瘩走進我們心理咨詢室,又通過系列老師接觸到孩子,本來爸爸媽媽擔心孩子吃不好又不會洗衣服照顧不好自己,沒有想到在見到孩子時,孩子活得很滋潤,用孩子的話說:什麼事情讓爸爸媽媽都包攬了,自己想做也沒有,他們平時除了嘮叨學習成績就是再三囑咐如何的與外面朋友交往,真的很討厭,就像他們做得很不錯,為什麼不能想想,他們自己一直在說要感恩,要孝敬父母老人,記得爸爸媽媽也只有過節才象徵性看看爺爺奶奶
內心的那份脆弱和善良需要家長用心來呵護和引導,在這份脆弱的背後,我們爸爸媽媽就會了孩子什麼?不是爸爸媽媽推脫工作生意忙就是在說全身心為了孩子如何,但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想渴求的誰來給予,誰又真正懂得孩子內心的需求和快樂?當孩子出現問題很多家長會把責任推給社會和學校和老師,沒錯的社會,老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這份責任背後,在這個大環境制約下,很多人也在倡導教育改革,很多人也在呼籲教育方式,但真正能夠做出改變的又是誰?即使把問題推給社會和學校,最終又是誰來承擔這份心痛和折磨,在推脫責任的同時,作為家長是否想過,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在生活細節中我們又是如何引導和陪伴孩子,換句話說,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是否想過在自己孩子周圍同樣擁有很多懂事惹人喜歡的孩子,就像咨詢中一個孩子對爸爸媽媽喊:你們一直在說我如何的叛逆不聽話,你們為什麼不去我同學家長那裡看看,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在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就知道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為什麼不能拿自己與別人比呢——也許這句話才是問題的核心,也真正能夠戳痛很多當事爸爸媽媽糾結的心,很多時候把自身的壓抑和未了心願一味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難以承受而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學會對孩子放手
,發自內心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不要總是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其實陪伴孩子一起享受開心與快樂也是一門很深的課程,需要爸爸媽媽用心來研讀,在抱怨和指責孩子如何時,在訴說孩子心理脆弱難以承受責任時,是否想過自身又對孩子做出怎樣的影響和束縛,孩子是父母外在的一面鏡子,在訴說指責孩子的同時作為爸爸媽媽是否有時間沉下心重新梳理和認識自己才是值得反思的話題,不要一味把責任推給孩子,回頭想想,自己在愛孩子嗎?怎樣的愛才是自己喜歡又是孩子樂意接受的呢?
H. 感覺生活很煩悶,我是個中學生,幾乎每天都過著一樣的生活,感覺沒意思,內心空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實在看不下去書就幫媽媽幹家務累了你就什麼都不想了
I. 我是一個中學生,可是總是覺得生活沒意思,世界上的人都很假,內心極度空虛,學習沒興趣,做什麼都沒激情
你現在是高幾啊?如果是高三的話!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為高三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壓力很大,導致你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感覺,但是中學你就覺得你周圍的人際關系很不好的,你就要找找你自己的原因了,是不自己不合群呢?還是因為什麼呢?在有多和別人打交道。比如和別人討論些你們都感興趣的話題什麼的。這樣可以增加你的人際的交往。在有你感覺生活無趣也是要不得的哦!因為你的人生觀大部分的時間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所以你要以一個非常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你的生活。你可以每天早上起來是對自己微笑一下,對自己說往往可以!我能行!這樣慢慢的來增加對生活的嚮往。再有你平時在學習很累的情況下可以多聽聽音樂放鬆一下~也可以到戶外去散散步什麼的~以此來減少對學習的壓力,希望我的建議能給你一些微小的幫助吧!
J. 如何了解一個初中生的內心世界,有效的引導他去學習。
這個時期是個很叛逆的時期
開始接觸到社會上的一些東西
作為父母
應當給予一定的自由空間
去引導他們
對於他們好奇的一些東西
當然不可避免的還有中國人最為羞澀的 性
作為父母
不可對其進行一位的躲閃,不予明確的指引
這樣只有讓孩子更好奇
致使其可能作出一些更過激的行為
作為老師
應當對問題學生定期進行一下談心工作
把學生當成你的小友
季羨林老先生80多歲了
不還是拿他的學生當朋友么
學生沒有好壞
只有老師你自己的偏見而已
對於其在心裡和生理上的一些問題
合理的進行引導
學校也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對於一些諸如像「感動中國」的節目等的素材
應當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初中階段盡量讓學生有健康的對社會
對國家
對自己
的認識
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孝」
這樣對其教育有很大幫助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