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愛國教育

中學生愛國教育

發布時間:2020-11-26 05:50:24

① 作為中學生,我們如何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遵紀守法,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

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於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於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繫到我國科學的興衰。

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有自信心;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於合作,有團隊精神。

四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是人才成功的關鍵。只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從事緊張的、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攀登事業的高峰。健康的體魄在人才成長與成功的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每一個立志成才者,對這一因素決不可忽視。不僅要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還要積極參加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

愛國主義精神,指的是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

(1)中學生愛國教育擴展閱讀: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它同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

中華民族的歷史之所以悠久和偉大,是因為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愛國主義是一種深厚的感情,一種對於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的依戀之情.這種感情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千百年的凝聚,無數次的激發,最終被整個民族的社會心理所認同,升華為愛國意識,因而它又是一種道德力量,它對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獻身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美德之一。

在古代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強暴的晏嬰,英勇抗擊匈奴的衛青、霍去病,精忠報國的岳飛,「男兒到死心如鐵」的辛棄疾,保衛北京的於謙,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橫戈戍邊抗清的袁崇煥,少年英雄夏完淳。

「也留正氣在乾坤」的張煌言,收復台灣的鄭成功、畢生致力革命創導新學的何子淵等,他們的愛國獻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

特別是在近現代的歷史上,當中國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侵略,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時,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越加激發而不可動搖,越發顯示出它的戰斗鋒芒和精神力量。

從孫中山、黃興、何子淵、鄒容、秋瑾等資產階級革命家到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董必武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都繼承了中華民族「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將振興中華的責任置於肩上。

② 關於初中生以愛國教育的作文有那些

1.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脊骨,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融會。我認為當代的民族精神是一種開放包容的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包含自強精神、仁愛精神、勤奮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愛國精神、氣節精神、斗爭精神、改革精神和開放精神十個主要方面。進一步建設和弘揚民族精神,是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融會
民族精神融會古今,是民族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整合。如上所述,一部中華民族從遠古至今的發展史證明了它的強大生命力。自強精神是一種具有強勢張力的進取精神和斗爭精神。中國古代哲人通過觀測宇宙的變動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思想。自強,包含民族的自強和個人的自強兩個層面。不畏艱難困苦,不屈服於任何壓迫者,是中華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地與生存環境抗爭,與內外邪惡勢力抗爭的歷史。自強不息,不僅是指在常境和順境中的奮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奮斗。歷代俊彥豪傑追尋"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懷激情,力行"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堅忍精神。自古以來,身處逆境而奮發有為的範例不勝枚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司馬遷受腐刑之辱,仍發憤作《史記》,開紀傳體史書之先河。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成大業。其精神皆垂範後世。
仁愛精神源遠流長,是我們的人民親和共處所依憑的准則。千百年來,經過世代哲人先賢的琢磨錘煉,激濁揚清,仁愛思想升華凝聚,成為中華民族構建倫理道德大廈的基準和標尺,並廣為人民所認同。仁愛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易經中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強調一種"仁"的精神。《尚書》中說"有容,德乃大",也體現了仁愛寬容的精神。什麼是"仁"?"仁"就是愛人,與人友好相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諸問之,曰:"恭、寬、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墨子所提倡的仁愛精神則達到了極致。墨家主張"兼愛",推崇一種"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和諧境界,此即"強不執弱,眾不卻寡,富不欺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孟子以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是對仁愛精神更具深義的闡發。概而言之,仁愛精神涵蓋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個方面。這樣的仁愛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華夏兒女,並不斷得到發揚光大。
勤奮精神是我們的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創造財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勤奮,是我們民族歷來推重的美德之一。我們民族的傳統認為,勤奮包括勤於學習,勤於思考,勤於探索和勤於勞作。手不釋卷,孜孜不倦,謂之勤學;霄衣旰食,勵精圖治,謂之勤政;胼手胝足,持業不輟,謂之勤勞。勤奮,包含勤勉與奮發有為兩個相互依存的因素。有志於奮發有為方能勤勉,非勤勉不能有所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業精於勤,荒於嬉"。"書山有路勤為俓,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許多廣為流傳的古訓俗諺,體現了我們民族所崇尚的勤奮精神。自古以來,以勤奮精神立學、立言、立德和立業者恆河沙數。懸梁刺股,葦編三絕,愚公移山,等等,都是人們所熟知的佳話傳說。正是這樣的勤奮精神,激勵著我們的民族世世代代奮斗不息。

2.紅薯的自述

③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用自己的行動,來實踐愛國主義的精神

一、作為一個中學生制,用自己的行動,來實踐愛國主義的精神:

1、努力學習,掌握本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2、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榮譽和利益;

3、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堅決同破壞祖國利益的行為作斗爭等。

二、中學生要弘揚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對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成長壯大,起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

2、只有弘揚民族精神,才能煥發我們的進取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百倍的勇氣和熱情迎接未來的挑戰;

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任務。

三、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弘揚民族精神:

1、在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捨生忘死、前赴後繼;

2、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難的關鍵時刻,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

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總之,青少年要以實際行動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實踐者。

④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愛國

1、要通俗形象地講清愛國主義的含義與內容。

小學、初中學生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還是感性認識。教學中,如果教師對抽象的概念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會乏味和厭學。只有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將枯燥內容生動化,將高深道理淺顯化,將精彩情節形象化,才有利於學生掌握。

具體做法是要從講述古今英雄報效祖國,甚至捐軀的壯烈歷史故事入手,使之產生同感共鳴。如講述「兩彈」之勛鄧稼先懷看滿腔愛國熱情,沖破帝國主義重重阻撓於1950年四國,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議,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祖國核彈的研製工作,為祖國國防事業立下了卓越不朽的功勛的業跡。這既可使學生從身心上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又能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即如列寧所說:「愛國主義就是千萬年來固定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再從理論上分析其含義,使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到愛國感情表現為對祖國壯麗山河、燦爛文化、悠久歷史和一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熱愛,對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關心。「知之深、愛之切」,從而能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還可組織學生召開「尋偉人足跡,學愛國精神」的主題班會和「愛國、立志、成才」演講比賽會等,講英雄故事,找自身差距,以「知」導「行」,達到明白做人道理的教育目的。

2、要運用歷史和現實的典型事例,幫助學生提高對祖國的認識。

①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教育,奠定愛國思想基矗即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地理、歷史書籍,對學生進行國史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凝聚力;引導學生重溫中國近代史,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我國國情。如組織學生參觀抗日戰爭遺址、抗戰展覽館,觀看《南京大屠殺》等影片、請見證人作報告等,使學生真正懂得祖國的生存和發展是個人生存發展的基礎,真正理解「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②寓教於鄉土教材之中,使學生的愛鄉之情升華為愛國之情。鄉土教材對學生說能耳聞目睹,有具體感受,易於理解,應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和地理狀況,了解家鄉的特產及名勝古跡,知道家鄉今昔變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⑤ 中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哪些活動

「愛國「「愛黨「「價值觀」「政治」這四個詞,在現實中應該哪一個排在最前面,現在我來分析一下,我認為應該是愛國排在最前面,因為愛國沒有立場性,必須要是純潔的,不管你是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國民黨,民進黨。。。。等都要無私的愛國,熱愛祖國,這里的愛國包括有色人種,也就是拿了中國的綠卡就是一個中國公民,享受國家的待遇,熱愛自己的祖國,這是無條件的熱愛,也就是熱愛自己生活的家,這個永遠沒有錯,沒有矛盾,而且是絕對純潔的。如果大家都把愛黨排在前面問題在哪裡呢,比如:國民黨黨員無條件愛國民黨,民進黨黨員無條件愛民進黨,共產黨黨員無條件的愛共產黨,。。。。。等,這會造成什麼現象啊?就是大家認知的分裂。那要怎麼說呢可以說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啊。如果把政治排在前面,所有的一切認知就變形了,對錯就變形了,大家都爾虞我詐,都在搞黑厚,最後大家都沒有底線了,沒有準則了。如果把價值觀排在最前面,那麼問題也來了,因為價值觀是一個抽象的東西,隨著認知和教育。。。。等的各種偏差,或者由某種禁錮改變價值觀等,如果沒有愛國的統領會全社會出問題,不好改變。所以愛國高於一切,必須是無私的,必須是純潔的,一切都要給她繞道。

⑥ 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中學生的確要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要有愛國主義意識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一個中學生更應該有這種意識

⑦ 初中怎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題,歷來都非常 重視在青少年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 強的精神,抵禦資產階級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樹立正 確的理想。

⑧ 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一、從實踐出發
課堂教育是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作為教育者,必須在課堂教育實踐中,充分發掘分散在課文中的祖國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中深厚的愛國因素,喚醒受教育者深沉的愛國思想和濃烈的愛國情愫,對學生進行民族的優越感、憂患感和使命感等多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
1、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卓越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諸如被馬克思高度評價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發明",為世界文化界所推崇為人類文化源頭和思想源泉之一的老莊哲學、孔孟儒學等等,從中學生可以強烈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物質文明史上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美,油然而生自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優越感受。
2、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諸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艱"(屈原)式的仰天長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的熱烈呼號,都表達了先賢諸哲對罹難祖國及其命運刻骨銘心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這種蒼涼的憂患意識,貫穿於整個中國文化傳統之中。以憂國憂民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和內容,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3、培養學生為了祖國的新生和發展而舍棄個人一切的使命意識與犧牲精神。"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這種充滿悲劇美的千古絕唱,頗能激沸青少年一代骨髓深入的愛國熱血。應當說, 在面臨民族生死存亡、"小我"與"大我"兩者之間必擇其一的關鍵時刻往往最能迸發出愛國主義激情。
這樣旨在蓄養愛國主義激情的課堂教育,就能使學生對祖國燦爛文明、壯麗山川在生活動潑、富於創造的內心體驗中獲得巨大的滿足、幸福和陶醉,並油然升華成作為中華民族之一分子的崇高感和驕傲感受,樂意為這個多民族的團結而犧牲私利,奉獻所有。 久之,這種"犧牲"、這種"奉獻"也成為個體生命人格完善的最高精神需求,成為實踐人生最終價值的理想境界,愛國主義教育就步入了一處終極的大化之境。
二、 從生活出發
提起愛國主義教育,有人認為是不切實際空洞的大道理。其實不然,"經微之處見精神",在我們的生活處處都不乏愛國主義的高尚之舉。當我們隨手關緊水平考試籠頭,拉熄了"長明燈";當我們向處於困境的同學院伸出援助之手;當我們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錢,為貧困山區的人們獻出一件寒;當我們畢業後回到家鄉破舊的三尺講台; 當我們學成回國,報效祖國之時……當我們默默地,很自然地做著這一切的時候,不下體現了我們對社會也是以國家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受嗎?只要我們時刻記住自己是中國人,那麼愛國主義就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心中。
因此,教師要善於將愛國主義這一大概念具體分解成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細節,使學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體現愛國行為。自己也能做一些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如針對部分學生扔饃倒飯現嚴重,學校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訪問敬老院老人們。老人們講到了自己童年時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飢挨餓,不少人活活必死的血淚史和新中國人民所過的幸福生活,並希望同學們為國家的富強,要珍惜每粒糧食,教師在最後總結:"我們國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地著比較貧困的生活,如果我們全國每人節約一分錢,一粒糧,就可以為國家節約一千餘萬元錢和幾十二月噸糧食。"這樣學生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認識。

⑨ 中學生愛國主義文章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的基礎工程。我

省在全面貫徹《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精神,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的過程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落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取得了較好

的效果。自中共中央頒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後,進一步推動了我省中小學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向著普及縱深方向發展。

一、明確教育任務,開展調查研究,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中小學德育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

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為了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廣泛地

進行了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現狀調查。1949年上半年,由省教委組織調查組先後到大悟

縣、應城市、武漢市武昌區,聽取了縣市區教育部門的匯報,除請政府負責人及宣傳、

團委、婦聯、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的同志進行了座談外,還同時19所學校(小學

5所,初中4所,高中6所,其它4所)的校長、主任和教師舉行了座談。各地反映,近

幾年來,我省中小學教育工作,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不

少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據一所小學抽樣調查,不知道「十一」國慶

節的學生佔有15%,不知道國歌叫《義勇軍進行曲》的佔58%,不知道我國是「四大

發明」的文明古國的佔16%,認為外國比中國好,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的佔有16%,

不知道為什麼要升國旗的佔60%,長大了出國賺大錢的佔領23%,不了解帝國主義侵

華史實的更是佔大多數。通過調查,我們感到震驚,不僅增強了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

育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也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

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知道和認識祖國的過去,今天和未來的基

上,產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學生確立正確的理想、信仰和人

生觀立志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要達到上述目的,必須

緊密聯系實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我們針對學生對國旗、國歌、國慶的基本

常識。進一步又針對學生不了解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缺乏足夠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甚至認為外國比中國好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在全省普遍開展了『兩史一情』、香

港回歸祖國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方面的教育,激發他們崇敬和學習民族

英雄「興我中華,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為維護國家獨立、自

主、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思想觀念。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徵。黨的基本路線

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主題。我們針對學生對『社會主義好』缺乏足夠認識的問

題,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實際,廣泛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本路線教育

活動。很多地方和學校組織了「在祖國懷抱里成長」、「改革開放使祖國欣欣向榮」

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訪問,進行「五看」的社會調查:看個人變化,看家

庭變化,看學校變化,看學校附近一條街的變化,看本地區的變化。「看變化,頌祖

國」、「看變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還有不少地方和學校,不僅開展了十

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縱向對比教育,還結合開展了橫向對比的路線教育,同同等發達

程度的國家比成就,同發達國家比發展速度,激發了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

二、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

愛國主義教育任務的落實,關鍵在於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把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豐富,涵蓋較廣。我們在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時,主要考慮了如下四點:一

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確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據教育內容的整體內涵,確

定教育內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結合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針

對性;四是,在教育內容的漸進和深化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連續性。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有針對性地安排合適的教育內容,選擇恰當的教育

活動方式。小學生心底純潔,活潑好動,熱情高,但知識面窄,缺乏理性認識能力。

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選擇方面,重點是激發他們的主義情感,憎惡帝國主義的侵

略,了解祖國的偉大,從行動上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積極向英雄人物學習,

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長大了報效祖國。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各小學在開展「祖國

在我心中」、「我是祖國的花朵」、「我要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等專題教育活動時,

形成了「九字活動系列」。即:唱(歌頌祖國、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繪(描繪

祖國錦綉河山);看(革命遺跡,歷史名勝,建設成果);讀(英雄故事、歷史故事);

講(祖國變化、英雄事跡);寫(贊美祖國、贊美英雄、抒發情懷);做(學英雄做

好事、努力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行為規范);展(活動成果、報國之志)。這

些活動深深地扣動了兒童的心弦,省實驗小學的「武漢是三好學生」王燕在去杭州參

加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考試前,深情地要求再當一次「升旗手」,立志將來當音樂家

為國爭光。

對於進入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課堂滲透教育為主,輔以有廣度和深度的課外活動。挖掘各學科中蘊

藏的愛國主義因素,把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和學科愛國主義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

外活動方面,主要是用講座、報告會、讀書會、知識競賽、參觀等形式,有計劃、有

目的的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熟悉國情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導

學生進行比較和思考,堅定黨的基本路線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觀點。

(二)、根據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內涵,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愛

國主義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統和整體內涵。在實施教育時,各學校分層次,精心設計專

題;在序列內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階段性和連續性。在小學低年級一般設計了「偉大

中華十知道」、「祖國山河多壯麗」等專題;在小學中年級安排了「偉大祖國名人多」、

「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等專題;在小學高年級安排了「屈辱的歷史、奮斗的歷史」、

「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等專題。在活動安排上,由參加嚴肅、隆重升旗儀式,搶答

祖國基本知識,聽講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參觀祖國名勝和革命史跡,到較系統搜

集、編出《英雄譜》、《名人名言集》、《中華集錦》等。武昌曇華林小學精心設計

了「三個了不起」的專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該校學生在回答記者采訪是說:「參

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動後,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有一種要大聲疾呼的激情:

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我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中學階段按照學生思維日臻理性化特點,分別安排了「知我中華」、「只有社會

主義能夠救中國」、「騰飛的中華」等專題。很多學校還結合湖北的特點,編寫了系

列教材和製作了系列幻燈片:《錦綉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設成就講話》、《鐵

血豐碑——湖北革命斗爭史講話》、《楚天英傑——湖北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講話》,

系統地對學生開展了愛國主義序列教育,有的學生在演講中說道:「我們腳下是中華

的熱土,身後是祖國的錦綉河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能

忘記祖國的興衰大業。」

三、探索教育規律,優化教育方法。

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內容需要,貼切地

選擇教育方法,一般都採用了調查研究、比較、典型導引和情感體驗等方法,通過調

查、訪問、參觀、讀書等方式,增長學生的愛國主義知識。為了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

教育,我們在總結各地活動經驗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定點開展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探

索愛國主義教育規律。

(一)、滲透教育法:學校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科教學是實施愛

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學生在校大量活動和受教育是學科課堂學習,對於中學生尤

為如此。因此,研究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

從學科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了滲透的「六有」原則。即:有「意」

有意識地發掘學科中顯性或隱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針對

性地確定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有「機」——有機結合學科教學,融溶於載體,做到淡

化痕跡、「潤物細無聲」;有「度」——適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不沖淡學科教

學本色,學生易於接受;有「序」——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滲透;有「效」——講求

實效,克服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在上述原則指導下,根據不同學科和較學內容,探

索出了「程序法」、「四環節法——知事、明理、動情、養成」,「聯系比較法」等。

如有的數學教師講利用正切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時,引用中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稈子影

長確定季節和時令的歷法作例證,利用「四環節法」學生學了知識、激發了民族自豪

感。對於歷史、地理等具有很強的顯性愛國主義因素的知識,又採用「聯系比較法」,

擴大和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

(二)、環境教育法:充分利用校園的愛國主義文化環境的布置和創造濃郁的愛

國主義教育氛圍,讓學生在環境中熏陶,潛移默化,內化愛國主義教育情感,增長愛

國主義見識。如一走進武昌實驗小學校園,綠樹成蔭、甬道繁花縈繞,大紅色巨幅校

訓:「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立刻印入眼簾。學校還充分利用校內《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舊址》和惲代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工作過的史實,給最優秀少先隊命名為「惲代

英中隊」,開展「革命紅旗代代傳」的活動。很多學校都注意建立了具有愛國主義教

育意義的長廊和甬道。用中國歷史名人、名言錄掛幅裝點室內環境氛圍,是一種很具

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的隱性教育課堂。

四、加強領導,重在建設,形成教育常規。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常規教育。要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常規,首

先,要加強領導。中共湖北省委貫徹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精神,制定、印

發了《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細則》,文件明確指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

全省人民整體素質的一項基礎性的社會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

對這項工作的領導,並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支持;還對教育的內容、對象、建

設、實施等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和部署。為了加強領導,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宣傳部牽

頭的愛國主義教育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十分重視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對愛國

主義教育意義的認識,加強理論建設,組織專門班子,撰寫了一批有理論深度的文章,

加大宣傳力度,造成輿論氛圍。為了指導面上工作,省教委等五單位聯合在武漢市武

昌區辦點,批轉了中共武漢市武昌區委員會《關於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細

則》的文件;第二,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四為主」的指導思想,即:愛國主義教育是

全民教育,其重點是青少年;學校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課

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師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力軍。第三,愛國

主義教育必須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除上述理論建設外,各地都結合本地實際加強了

對教材、基地和制度的建設,多年來,大多數學校都編寫了愛國主義教育序列教材,

同革命紀念館、所、部隊等開展共建活動,創建了一批基地,全省由省政府行文,正

式命名了4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地也充分開發教育資源,相繼建設了一批本

地的教育基地,為了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文件還明確規定: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

基地對中小學生有組織的參觀活動要優先安排,實行收費參觀的單位,在節假日及雙

休日對中小學師生有組織的參觀應實行免費開放。同時,省教委還組織編寫了《中小

學生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觀賞指南》以及序列教材。武昌區教委頒布的《武昌區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常規十條》規定每個學生都要知道武昌農講所、辛亥首義舊址、

鐵軍、起義門、九女墩、六一亭等革命史跡…。要求各校在『五.四』、『七.一』、

『十.一』等節日組織相應的愛國常規教育活動。全省還定期開展「黃鶴美育節」大

型活動,多種形式匯演愛國主義節目,對全省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

用。各地和學校還相繼制訂了愛國主義教育常規制度,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中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重點加強了訓練,形成常規。大部分地區和學校都明確規

定一年級新生入學和每學年,必須對學生進行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及祖國版圖的

教育。通過上述安排,基本上達到了使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常抓不懈,充分發揮其時代

主旋律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愛國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