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薩本棟的個人履歷
薩本棟,字亞棟,蒙古族,1902年7月24日出生於福建省連江縣。其先祖系色目人。元代四大詩人之一薩都拉,曾官至南台侍御史,泰定帝鐵木兒欽賜其姓薩。此為薩氏家族立姓之始。其孫薩仲禮是癸酉年(1333)進士,官至福建行中書省檢校,舉家由雁門遷福州,子孫繁衍漸成望族。薩本棟是薩仲禮的第十七代孫。
薩本棟少年時代在福州求學。192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清華學校。1922年,薩本棟赴美入斯坦福(Stanford)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924年獲工學士學位。1924年入麻省伍斯特(Worcester)工學院,翌年獲電機工程學士。旋即轉習物理,於1927年獲理學博士學位,為中國留美學生中之佼佼者。1927—1928年,薩本棟應聘為伍斯特工學院研究助理及西屋電機製造公司工程師。在這期間,薩本棟先後在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學報(Trans.AIEE)上發表了《關於空氣中的火花的研究》及《三相系統的非平衡因素》兩篇論文,二十五六歲就已經蜚聲學術界了。
1928年,薩本棟應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葉企孫之聘請回國任物理學教授,講授普通物理學、電磁學、無線電物理,及研究院課程向量與電路論,並從事電路和無線電方面的科研工作。他認真教學、自編教材,數年間編寫了《普通物理學》及《普通物理學實驗》,先後於1933年和1936年出版。這兩部書是首次用中文正式出版的大學物理教材。此書一問世便被各大學選用,獲得中國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贊賞。1940年該書被教育部正式頒定為大學教材,在國內流行使用10多年。我國當代科學技術專家中不少人在年輕時都學習過此套教科書,至今談起來猶感受益匪淺,可見其對我國大學物理教學影響之深。
薩本棟在清華大學任教的9年中,在研究電路、電機工程以及真空管性能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創造性地將並矢方法和數學中的復矢量應用於解決三相電路問題,先後撰寫了10多篇論文,深得物理學界前輩的推崇,並由此被清華大學教授會推選為評議員。
1935年9月,薩本棟應邀為美國俄亥俄(Ohio)大學電機工程系客座教授。在當時我國科技教育落後倍受西方歧視的情況下,薩本棟被聘為美國大學理工科客座教授,實為難得。1936年8月,他將講授的應用並矢方法解決電路的計算和分析加以總結,在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學報上發表了論文《應用於三相電路的並矢代數》,引起國際電工理論界的強烈反響,被認為是開拓了電機工程的一個新研究領域。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AIEE)隨即將這篇論文列為當年冬季會議(1937年1月25日至27日)的討論課題。會後,經評選,該文獲得美國的「1937年度理論和研究最佳文章榮譽獎」。在此基礎上,他又匯進了同類問題的其他研究心得,並加以系統整理,用英文寫成一本專著《並矢電路分析》。這是一本新理論傑作,是「數學、物理、電機三角地帶」的新著,其理論在電機工程研究中屬於新開拓的前沿。因此,該書一出版,立即被選入國際電工叢書,並獲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一次榮譽獎章。由於薩本棟在電機工程學上的突出成就,他被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接納為外籍會員。
嘔心瀝血在閩西山區建設廈門大學
1937年3月,薩本棟從美國講學載譽歸來,回清華大學任教。其時,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因經營橡膠失敗,資財虧蝕殆盡,遂將其所創辦的廈門大學獻給國家。1937年7月1日廈門大學由私立改為國立。1937年7月6日薩本棟被任命為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 在電機工程上造詣高深、成就卓越且在國內外電機工程界中頗負盛名的薩本棟,於接到赴廈門大學當校長的任命時,曾考慮再三。他從事教學科研多年,原准備繼續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就。但為了發揚陳嘉庚先生毀家興學的偉大精神,為了把廈門大學辦成著名的具有特色的高等學府,為了家鄉福建培育精英人才,他不惜做出犧牲,毅然就任。
薩本棟接受任命的第二天,盧溝橋事變發生了。他在全面抗戰的炮火聲中抵達廈門,於7月26日正式上任。不久,戰火就燃燒到了祖國東南沿海。8月24日,旅廈日僑開始撤退;9月3日,日本侵略軍的炮彈和炸彈就落到了廈門市。地處廈門前沿的廈門大學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師生的安全起見,翌日學校暫遷到當時的公共租界鼓浪嶼,借用英華中學及閩南職業學校的部分校舍上課。重要的圖書、儀器、標本等也盡量先移到鼓浪嶼。10月間,薩本棟經與有關方面研究後,認為祖國東南半壁的高等教育仍需維持,便決定將廈門大學內遷到閩粵贛交界的山城長汀,12月初開始搬遷。是時,福建交通極為不便,從廈門到長汀又關山阻隔。薩本棟周密籌劃,妥善安排,抓緊時機,指揮若定,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便將師生員工全部安全送達,於1938年1月17日在長汀復課。所有圖書、儀器設備也趕在1938年廈門淪陷之前移出。大部運抵長汀,其餘暫存鼓浪嶼、漳州、龍岩等處,充分顯示了他的組織領導才能。
從樓舍設備一應俱全的廈門校址遷到一無所有的偏僻山城長汀,教學與生活都遇到極大的困難。薩本棟迎難而上。他先租用長汀飯店和附近民房為教職員宿舍;借用專員公署,修整文廟祠堂為圖書館、實驗室;然後在北山之麓等處建造新校舍,挖修防空洞。他辦事極端認真負責,常說「現在不是一個推諉責任的時代,所以事無大小,我都要親為或與聞」。邊遠山區,沒有電力。改造的和新建的校舍,白天光線還可以,一到夜晚便漆黑一片,只有青油燈閃著如豆的黃光。這給師生的生活、工作、學習都帶來了很多不便。薩本棟是電機工程專家,立即想辦法動手解決。他帶領幾位理工科助教和儀器管理員,把學校分配給他乘坐的專用小汽車的發動機拆下來,改裝成照明發電機,並親自指揮安裝電路、電燈,奮戰幾晝夜,終於使全校大放光明。同學們莫不歡欣雀躍。
當時薩本棟兼任數理系主任。1938年,數理系只有教授、副教授、專任講師各1人,助教3人。為增強教師隊伍,原燕京大學物理系主任謝玉銘教授於1939年應聘來校。後來謝玉銘擔任數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和教務長,協助薩本棟辦好廈門大學。
由於廈門大學內遷成功,物理實驗儀器十有八九運到長汀,物理實驗自始至終正常開設。開始時實驗室比較擁擠,僅有普通物理和無線電實驗室一、光學實驗用暗室一。1940年初,擴展成普通物理實驗室、光學實驗室、暗室、儀器室、高等物理實驗室及工房(儀器修理室)各一。
圖書在內遷中也無甚損失,以後又訂購大量中外圖書供師生閱覽。當時校內學術空氣濃厚,數理學會常舉辦學術報告會,薩本棟曾作過「方(矩)陣在電路上之應用」的報告。校內出版的刊物有10種之多,包括謝玉銘主編的《科學》和《廈大學報》。以後又出版西文版《理工論叢》。
當時國家十分需要大量的土木建築、機械、電機、航空等方面的人才,而福建省卻沒有一個工學院,即使廈門大學也缺乏開辦工科各系的必要設備和師資力量。為適應抗戰需要,薩本棟披荊斬棘、艱苦創業。他四面奔波、各方籌措,於1937年,創辦了土木工程系(歸屬於理學院)並暫兼系主任。到1938年,土木工程系學生數達45人,是理學院中學生數最多的系(數理15人,化學28人,生物19人)。1940年,薩本棟又增辦了機電工程系,且把理學院擴充成理工學院。1944年,他又籌備航空工程系,為廈門大學於1948年創設工學院立下了汗馬功勞。自1941年至1949年,廈門大學工科各系畢業生數達452人,分布在全國各地。抗戰勝利後,不少畢業生應聘到台灣省工作,為剛從日本佔領下回歸祖國的台灣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閩西山區時,師資奇缺。特別是1940年機電系成立時,許多重要課程如電工原理、交流電路、交流電機、無線電工程等,均由薩本棟親自講授。他治學嚴謹,備課認真,在講授復雜而枯燥的交流電路時,旁徵博引,條理分明,把它講得生動有趣、深入淺出。他以種種物理及電磁現象為例剖析,務求大家融會貫通,讓學生們思想跟他打成一片,步步深入向前探索,漸漸進入問題核心,使學生們覺得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充實而有收獲。在內遷長汀期間,薩本棟患了嚴重的胃病,有時卧床不起。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功課,他就讓機電系學生到他的床前聽講。胃病發作時,稍微停頓一下,然後又繼續講下去。他還患有風濕症,發作時非常嚴重,曾經撐著拐杖上課堂講課,乃至拐杖掉落在地而不能俯身拾起。他的這種自我犧牲、忠於事業的精神,使許多學生感動得流下熱淚。
薩本棟十分重視基礎學科的教育,特別是語文科。他認為要搞學術研究,除掌握專業知識及本領外,還必須有廣泛的基礎知識。他要求學生除能熟練地掌握本國語言外,還要較熟練地掌握一國以上的外語。在薩本棟的倡議下,對學生舉行了語文特殊試驗(即今考試),分國文及英語兩科,不及格者不能畢業。他要求文科學生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理科學生也不能沒有社會科學知識;他提倡名教授要教基礎理論課,並身體力行親自講授大學一年級的微積分。他為教好理工科基礎課而編寫的《實用微積分》,受到本校師生的普遍歡迎和各校的採用。在薩本棟的帶頭示範下,有一大批名教授走上一年級基礎課講台,對提高廈門大學的教學質量起到很好的作用。
薩本棟博學多才而且苦幹實干。抗戰期間,某些課程師資不足時,他都不辭辛苦地親臨第一線「救急」。他代教過的課程有普通物理學、普通制圖學、機械制圖等等。在那艱苦歲月里,他由此又被譽為一個「O型」代課者,每周上課時數曾經達20課時左右,超過專任教授的任課時數。一位校務極其繁忙的大學校長兼任如此之多的課時,簡直難以令人置信。
薩本棟不但在工作、教學上「身先士卒」,在廉潔奉公方面更堪稱楷模。1937年廈門大學剛改為國立時,「國、省庫經費迄未領到」,教職員工資無法照發。為克服困難,薩本棟發出布告,規定預支標准:「(一)校長薪俸按三成五支領;(二)教授及高級職員薪俸在200元以上者按六成支領;(三)副教授、專任講師、助教及其他職員薪俸在101元至200元者按七成五支領;在51元至100元者按九成支領;在50元以下者按全數支領。」其克己奉公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全體教職員工。薩本棟的夫人黃淑慎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昔稱體育健將標槍名手。雖然當時廈門大學很需要女生的體育指導員,但由於校部規定領導人員或教授不能搞裙帶關系,不能安插自己的親屬到學校里工作,黃淑慎只能當義務指導而不能當正式教師,沒有領取薪俸及任何津貼。盡管如此,她上體育課依然非常認真,且十分關心女生的健康和生活,幾年如一日。薩本棟的堂弟薩師煊曾寫道:「他在廈門大學當了7年校長,除初去時帶了一個親戚當秘書外,沒有再引用我們家裡一個親人。在招生上,他也是堅持原則,不徇私情。我們家中有幾個堂弟、妹多次投考廈門大學,因分數不夠,照樣未被錄取。」薩本棟日常生活則飲食簡易、衣著儉朴,經常身穿布質中山裝,腳著雙錢牌球鞋在校內奔忙,新來的同學往往以為他是校內工友。由於薩本棟嚴於律己,為政清廉,他才敢也才能堅持原則,剛正不阿。當時駐長汀的國民黨某軍軍長親自登門找他,要求讓其兒子免試入學。薩本棟嚴詞拒絕,表示歡迎他的兒子通過考試錄取後來廈門大學學習。國民黨海軍某部司令也曾寫信給他,以其兒子能錄取入學為條件,願將所屬造船廠的機械設備送給廈門大學。薩本棟指著這位「慷慨」將軍的信對學校其他領導和教師們說,絕不能拿學校的規章制度做交易。
經薩本棟言傳身教,慘淡經營,廈門大學在長汀時期形成了勤奮、朴實、嚴謹、和睦的好風氣,校務蒸蒸日上,學生的學業成績顯著提高。廈門大學不僅成為祖國東南區唯一最高學府,且為國內最完備大學之一。外賓來校參觀者日益增多。例如,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中英科學合作館主任J.李約瑟也曾蒞臨長汀廈門大學校舍;美國一位地質地理專家參觀之後,稱贊不止。這些成績,與校長薩本棟的嘔心瀝血、竭誠奉獻是分不開的。他剛到廈門大學時,還是一個青年學者、網球健將,容光煥發,精力充沛。僅過了7年,到1944年,才滿42歲的薩本棟卻因操勞過度而彎腰駝背,顯得異常衰老。為紀念薩本棟擔任校長8年的巨大功績,廈門大學於他剛調離後的1946年就設立了「本棟獎學金」,以鼓勵學生學習前校長的獻身精神,努力鑽研、掌握過硬本領以報效祖國。1944年5月,由於薩本棟辦學治校成績顯赫,同國內3名著名學者羅家倫、竺可楨、嚴濟慈一起,被國民政府授予三等景星勛章。
科技成就享譽海外
1944年6月,薩本棟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再度赴美講學,同時應邀的還有北京大學教授楊振聲、南開大學教授陳序經、金陵大學教授陳裕光、嶺南大學教授容啟東、中央研究院汪敬熙。在這一年期間,薩本棟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密西根(Michigan)大學、哈佛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等處做了多場報告,其中關於交流電機學問題的講授最具特色。他首先提出了用標么值系統來分析交流電機,引起工程學界的強烈反響;然後他根據在廈門大學講授電機學所積累的資料,再加上在斯坦福大學授課的新材料,用英文撰寫成專著《交流電機基礎》(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r Cur-rent Machines),提出了許多新的論點和論據,「言前人之所未言」。該書於1946年在美國出版,受到英、美各國科學界的極高評價,被譽為物理學、電機學巨著。用薩本棟自己謙虛的說法是「本書書名雖與多數大學教本相似,但寫的方法與同名的教科書則頗有不同。其中不少的章節如單獨分出,也可自成多篇短論文,因為這些章節所用方法多啟發前人所未道的地方。這一點也許就是本書出版後能受到英、美同行人贊許的原因吧!」「採用的學校也不少,如加州大學、卡內基理工學院等十幾所院校都採用它做教本。」這種情況,開創了中國科學家編寫的自然科學專著被外國人採用為教材的先例。
薩本棟在電機工程學上的成就及他在美國講學的特色,不僅獲得了美國科技界的贊賞,也吸引了英國的科技界。當他在美國的講學還在進行時,英國的學術界就曾三次電邀他前往英國。1945年5月,薩本棟完成在美國講學任務後,轉道趕赴英國,進行短期講學,受到英國科技界的高度贊譽。
但是,薩本棟在美、英講學時的心情並不愉快。他身患重病,仍然勉力工作。當時國內戰局危急,湘、桂相繼失守,國際輿論輕視中國。薩本棟處處感到「在那樣環境里,精神的不愉快,遠超身體不好所造成的痛苦」。因此,他放棄在美國療養治病的好機會,抓緊時間,咬緊牙關,克服重重困難,在做好講學工作的同時,寫成了那本為國爭光的好教材,表現出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由於身體健康等原因,薩本棟在美國講學期間,曾三次電函請辭廈門大學校長之職。雖經廈門大學及教育部多方挽留,最後仍以堅辭而獲准。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他由倫敦回到重慶,應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之聘擔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他領導了中央研究院遷回南京的各項工作;接著,又為在南京建立一個數理中心而四方奔波,到處籌款。他還為物理研究所和新籌建的數學研究所在南京九華山附近各建造了一幢房屋。從1940年到1948年,他還兼任著多重職務。例如,中央研究院當然評議員(1940—1948)、評議會人事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1940—1948)、物理研究所所長(1945—1948)。由於他出色的工作及成就,1943年12月,他被選為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董事。1948年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薩本棟是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也是一個傑出的電機工程專家和教育家。他不僅以他的非凡學識、才智為世人所景仰,他的優秀品質、高尚修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服務精神更使人難忘。他在科學技術上的最大成就是率先把並矢方法應用到電機工程中去;在教育上的最大貢獻是在抗戰的艱苦時期發展壯大了廈門大學,發揚光大了陳嘉庚的愛國辦學精神。
對於中國物理學會,薩本棟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是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學會一成立就擔任學會的會計和秘書(1932—1937)。1932年出版了他編的《物理學名詞彙》,為1932年以後的物理學名詞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1942年後,他又擔任學報委員會委員,學會副理事長(1945—1947)。1947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物理學會第14次年會,就由薩本棟主持會議。
薩本棟在抗戰的艱苦歲月,為了廈門大學「超負荷運轉」,嚴重地影響了他的身體健康,並延誤了他的疾病的診治時機。1948年底,由於病情惡化,趕赴美國治療,就醫於舊金山加州大學醫院癌症病房。他在彌留之際還對醫生述說他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設想,其報效祖國的心情感人至深。他還立下遺囑:「死後將屍體檢驗,為研究胃癌、關節炎及其他所有症狀,可將身體上的器官及組織,盡照所需分量取出。」其獻身精神確實可敬可佩。1949年1月31日,薩本棟逝世於美國加州醫院。是時,他還不滿47歲。遺下的兩個兒子薩支汗、薩支唐後來分別成為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對於他的骨灰的處理,在薩本棟的遺囑中指出,希望獻給北京清華大學、國立廈門大學,或送給南京中央研究院。後來,廈門大學表達了強烈願望,請求全部接受薩本棟骨灰。經夫人黃淑慎同意,將薩本棟骨灰全部安葬在廈門大學校園內。鄭朝宗撰寫了墓碑文,將薩本棟抗戰時期治校8年的成績歸納為5項:1.「率全校師生急遷閩西山區長汀,途遙路險,而開學必需之圖書、儀器、文件、標本,均得安全轉移,迅速復課」。2.「親自擘劃、監督營造新校,舊房、衙署、文廟、廢園廣加改造,學校范圍賴以擴充,學生人數較前倍增」。3.「不辭辛苦力肩教學重擔,所授課程門數之多、分量之重甚於一般教授,又為適應國家需要,因陋就簡增設土木、機電、航空三系,延聘國內知名學者以造就人才,苦心經營,促其成長」。4.「注意學生品德教育,確保校內安定秩序。……校園內絕不許設立同鄉會,對各地來者一視同仁」。5.「既悉心治校,而又嚴於律己,勤政之餘,繼以力學……,抗戰時期,人民生活艱苦異常,公亦自奉如常人,食少事繁,積勞成疾」。刻在墓碑上,以垂永久紀念。
❷ 畢業贈言
願你是航船,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
願你是水晶,永遠保持一顆純潔善良的心;
願你是雄鷹,經得起生活中狂風暴雨的考驗 .
今日同窗分手,說一聲:珍重!明朝校友相逢,賀一句:成功!
天空吸引你展翅飛翔,海洋召喚你揚帆啟航,高山激勵你奮勇攀登,平原等待你信馬由韁 …… 出發吧,願你前程無量!
老師:親愛的老師,三年(因情況而定)來是您帶領我在知識的海洋了遨遊, 是您引領我放飛理想.我想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老師:是您教育了咿呀學語的我,使得我懂得了人生的許多道理,在這臨別之際,千言萬語都說不盡我對您的感激之情,惟有在此向您承諾:不久,我將以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你!!
給同學:前世的緣分才使得我們今生相聚,三年來我們同在一間教室里學習.三年來,我們歡樂過,我們開心過,我們也有過摩擦的時候.就讓我們把這些珍貴的記憶珍藏在那心底的深處.永遠的友誼。
人生就向一條船隻有謹慎的抓住帆才能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前進。讓我們向未來努力吧!
我會記得與大家一起留堂背書的日子
歲月帶得走時間 卻帶不走我對你的思念
畢業帶得走思念 卻帶不走你我同窗的情誼
時間飛的越遠 思念就越深 思念越深 情誼就越濃
喝一盞茶 飲一杯酒 輕輕的道一聲:朋友 珍重
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星辰醉心其間揮一揮手又怎能抹去這不絕如縷的眷戀哪怕今後的風景更美更好我都無法輕拋過去一展笑顏盡管人生告別尋常事真告別時卻又難說再見
❸ 突然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沒有富裕的家庭,沒有年輕的父母,沒有共患難的兄弟姐妹,沒有相愛忠誠可靠的愛人
那就去交朋友自己去改變不要讓你後代也這么想
❹ 泉州奧林匹克委員主任是誰
福建省泉州市火炬手完全名單及簡介
選拔主體 傳遞城市 中文姓 中文名 性別 出生日期 工作單位 個人簡介 火炬手事跡
福建
泉州市
李
屹明
M
19731018
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華豐中學
94年畢業於福建寧德師專體育系;94年8月至99年8月於華安五中任教;99年9月至今於華安縣華豐中學任教;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05年元月評為中學一級教師;07年元月取得漳州師院體育本科函授畢業證書。
2006年被漳州市評為2001-2005年度體育工作先進個人。
福建
泉州市
阮
成博
M
19340815
福建省龍海市文體局少體校
1952-1957年省軍區體工大隊運動員兼教練員;1957-1964福建省體工大隊隊長兼運動員;1964-1994任龍海市少體校校長;1994退休,現龍海老體協副主席,漳州市田徑協會名譽主席。
1952-54年在福建省首屆運動會;華東軍區運動會上獲1500米,5000米冠軍;1958年在全國馬拉松運動會上打破全國紀錄;1985年被國家體委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及榮譽證書。
福建
泉州市
龔
時榮
M
19731207
武警8710部隊
龔時榮,男,漢族,1973年12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1992年9月入黨,10多年來,始終確立先進性標准,強化先進性意識,保持先進本色,堅持愛崗敬業,犧牲奉獻,在本職崗位上履行了自己應盡的職責。
龔時榮同志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4次被評為優秀黨員、3次被評為優秀警官;99年5月、2005年3月,兩次赴廣東海關執行一線監管任務。2000年被武警部隊評為第三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05年作為武警部隊特邀英模代表出席了「五.一」勞模大會、06年3月被海關總署和武警總部聯合表彰為「執勤先進個人」、今年6月,出席武警部隊開展爭做黨和人民忠誠衛士活動十周年紀念,受到胡主席、溫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福建
泉州市
潘
東明
M
19640518
永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1987年畢業於福建體育學院體育系曾擔任五年體育教師,現就職於永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經銷部,任品牌經理一職,雖然已放下執教鞭多年,但從未放棄對體育的熱愛,體育精神的魅力依然吸引著我,同時是我人生道路前進的巨大動力,在工作、生活當中不斷鞭策讓自己、讓團隊向著更高境界不懈追求。
本人於1987年畢業於福建體育學院,曾任教五年。92年始就職於永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福州經銷部,任品牌經理一職,雖然已從商多年,但從未放棄對體育的熱愛,用體育的精神激勵著平凡的工作。多年來不斷的努力和追求,為公司和政府的稅收立下了汗馬功勞,使集團公司在06年為政府創稅1億元。
福建
泉州市
李
石光
M
19581216
永安市文體局
現任永安市文體出版局副局長,中共黨員,擔任省門球協會副秘書長兼裁判委員會主任,永安市老體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1998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年被授予國家級門球裁判員,多次擔任國際、亞洲、全國和全省的門球競賽裁判員和裁判長。
福建
泉州市
姚
志榮
M
19660331
沙縣第一中學
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縣政協委員,1986年畢業於福建體育學院,現為沙縣一中體育教師,兼市男籃教練
在教學工作中,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健康發展,根據學生特點,精心開展教學,所任教班級的體育合格率達96%
福建
泉州市
張
剛銓
M
19591118
尤溪縣文化體育局
很自豪能將自己寶貴的青春獻給國家的體育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一代代體育運動的接班人和後備軍,先後擔任尤溪縣體委主任、文體局主抓體育工作的副局長共19年
本人於1996—1997年度被福建省體委,教委評為《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先進工作者,98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1996—200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福建
泉州市
葉
建和
M
19571225
政和縣政龍礦業有限公司
熱愛體育,崇尚奧林匹克運動,積極組建當地籃球隊,出資組織三縣(市)多項體育競賽,推動當地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成績.
熱愛體育,崇尚奧林匹克運動,積極組建當地籃球隊,出資組織三縣(市)多項體育競賽,推動當地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成績.
福建
泉州市
賴
枝成
M
19670216
順昌縣水南中心小學
水南小學教師,兼傳統校舉重教練,84年以來先後向上一級優秀運動單位輸送多名舉重人才。包括奧運冠軍張國政。2005年被評為「全國農村優秀體育教師」「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個人」
水南小學教師,兼傳統校舉重教練,84年以來先後向上一級優秀運動單位輸送多名舉重人才。包括奧運冠軍張國政。2005年被評為「全國農村優秀體育教師」「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個人」
福建
泉州市
林
慧玲
F
19910319
廈門市體育競技管理中心
本人2002年入選寧德市少體校,2005年入選廈門市體育運動學校,2006年獲得省運會女子丙組48公斤冠軍,現入選省體工隊集訓。
林慧玲同志在訓練中刻苦努力、上進心強,2006年獲得省運會女子丙組48公斤冠軍,
福建
泉州市
薛
彤雲
F
19720101
福安市工夫茶葉有限公司
本人系福安市工夫茶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我發明了藝術茶,為社會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一直以來我熱愛體育事業,多次支持市裡的體育活動,因此公司被評為「關心支持體育事業先進單位」。
發明藝術茶,並獲得6項國家專利,帶動全國數十家茶葉企業從事藝術茶生產,年產值已超4億元,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被評為「新世紀巾幗發明家」、「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等稱號,並擔任「寧德市政協委員」。
福建
泉州市
陳
若平
M
19650924
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畢業於福建農學院農學系,分配在寧德市農科所從事水稻育種工作,2000年任糧油室主任,2001年評聘副研究員,2002年被評為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06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主持研究成果於2000年榮獲寧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06年榮獲寧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均為第一完成人。主持選育了特優627等五個品種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和省、市科技評審均達國內先進水平。
福建
泉州市
梁
方
F
19680314
中共松溪縣委宣傳部
畢業於福建農學院園藝和茶學專業,06年獲得農業推廣碩士學位,03年擔任松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長,06年兼任統戰部長和教育工委書記。
籌劃組織成立縣游泳協會、籃球協會、羽毛球俱樂部,突出宣傳奧運精神,今年先後籌劃了「稅務杯」籃球賽、「文明杯」羽毛球賽、「迎奧運」知識競賽和老年人健步走活動等。還長期資助貧困學生。
福建
泉州市
黃
亨奮
M
19780623
華僑大學
2006年獲華僑大學優秀工作者稱號;2007年帶隊參加第十四屆全國定向越野錦標賽暨福建省第二屆定向越野錦標取得三金三銀三銅的好成績,本人在此次比賽中獲優秀教練員稱號
福建
泉州市
林
忠
M
19850103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上街大學城福州大學新校區學生公寓6#511
現任福州大學學生委員會主席,思維敏捷,個人覺悟高,具備較強的管理與組織協調能力,適應能力較強.在學習上,刻苦認真,成績優良;在生活上,勤儉節約,誠信為人;在工作上,認真負責,注重創新。
2004-2005年任機制三班班長,2005-2006年任機械學院團委學生會辦公室主任兼05級班主任;2006-2007年任機械學院學生會主席、校學生會副主席、機械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副書記;2007-2008年任校學生會主席;先後兩次獲二等獎學金、一次獲三等獎學金,先後獲「院先進個人」、 「院優秀團員」、 「校優秀學生幹部」、「省優秀學生幹部」稱號。
福建
泉州市
張
偉詩
M
19820417
福建師范大學教科院2007級心理學研究生
曾赴甘肅支教,期間被選為電影《志願者》形象宣傳大使。曾在支教任務結束後從甘肅漳縣騎單車回福建,一路宣傳奧運精神與西部支教。曾有幸成為福州市首名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的大學生。本科階段獲各級別榮譽近50項。
曾赴甘肅支教,期間被選為電影《志願者》形象宣傳大使。曾在支教任務結束後從甘肅漳縣騎單車回福建,一路宣傳奧運精神與西部支教。曾有幸成為福州市首名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的大學生。本科階段獲各級別榮譽近50項。
福建
泉州市
林
坤煌
M
19861205
福建農林大學
我是來自福建農林大學的一個在校本科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去,從小熱愛體育,一直關心中國及國際體育,關注奧運,各種體育賽事,是個忠實的體育迷,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文體成績突出,具有強烈民族自豪感的人.
從小參與各種體育活動,響應全民運動的號召,積極投身體育運動,尤其在第十屆華東六省高等農林院校田徑運動會奪的110米欄冠軍,及兩枚銅牌,以自己的行動為中國的全民體育事業作出貢獻.
福建
泉州市
徐
上斐
F
19870312
集美大學
本人性格開朗、善於言表。任集美大學體育學院學生會主席,多次獲得校醫等獎學金,在大型體育比賽及活動中成績突出,曾獲得第一屆嘉庚龍舟賽男子組第二名。我相信自己能勝任火炬手的光榮任務。
福建
泉州市
張
偉勇
M
19750613
泉州市公安局
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由公安部派遣赴東帝汶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由公安部派遣赴蘇丹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由公安部派遣赴東帝汶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由公安部派遣赴蘇丹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福建
泉州市
潘
忠
M
19681126
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潘忠,1968年11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本科畢業,中共黨員,身高1.84米,現為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副教授,
歷年被省交通廳和學院多次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年度考核優秀等等.個人多次代表省交通廳參加省,市各種體育比賽均獲好成績,有好的體育素養和體育道德
福建
泉州市
江
凡
M
19820728
福建省交通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江凡, 1982年7月出生,江西九江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在福建省交通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從事交通工程質量檢測工作,並兼任福建省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團支部書記。
本人努力學習,積極上進,工作責任心強,2004年獲福建省交通廳直機關優秀團干:2005年獲福建省交通廳農村公路網先進個人;2007年獲福建省直機關十佳共青團員;
福建
泉州市
田
磊
M
19801120
福建省京劇院
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在職研究生。
曾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獎」、獲中國京劇藝術節武戲擂台賽一等獎、獲省中青年演員比賽一等獎,
福建
泉州市
劉
欽賜
M
19520314
漳浦縣廣播電視事業局
現任漳浦縣廣電局局長。曾在漳浦縣廣播電視公司任經理9年。從小熱愛體育活動,組織舉辦並參與員工體育項目比賽。熱愛奧林匹克運動,關注北京奧運,崇尚奧運理念。願為奧運精神火種的傳遞貢獻力量。
該同志是漳浦縣廣電局局長。能認真履職,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受到大家一致好評。該同志熱愛體育,關注奧林匹克運動,崇尚奧運理念和奧運精神,是單位文體活動積極分子,並多次組織舉辦員工體育項目比賽。
福建
泉州市
馬
海波
M
19760816
福建省防雷中心
本人熱愛祖國、熱愛體育事業、熱愛奧林匹克運動,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曾積極響應省委號召,委派到貧困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在三年任職工作中,大力加強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多次被市、區委表彰!
該同志熱愛祖國、熱愛體育事業、熱愛奧林匹克運動!曾積極響應省委號召,委派到貧困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在三年任職工作中,克服了吃、住、行等方面的困難,大力加強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福建
泉州市
林
美蓮
F
19651218
泉州市豐澤區委區直機關工作委員會
現任豐澤區委區直機關工作委員會委員,1989年畢業於福建體育學院體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國家田徑2級裁判員,2級運動員。在校期間多次參加省、市重大體育比賽。愛崗敬業,多次組織並參與全區性群眾性體育活動。
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機關黨建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在工作中能率先垂範,帶領同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機關黨建工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努力為基層辦實事辦好事,深受基層幹部群眾的好評。
福建
泉州市
林
冷媚
F
19820129
泉州市房產交易與房屋權屬登記發證處
本人出生於閩西,98年成為福建省體育工作大隊專業短跑運動員,同時就讀福建師大,100米、400米兩項獲國家健將水平。退役後到泉州市房產交易與房屋權屬登記發證處工作。熱切希望參與奧運火炬接力活動。
曾獲得亞洲青年賽4×100m第二名、100m第三名,參加兩屆全運會都進入前八名。獲得全國六屆大運會200m第一名,保持200m省紀錄5年。
福建
泉州市
吳
僑燕
F
19751004
泉州市房地產檔案館
1984年入選福建省體校羽毛球隊,1990年入選解放軍八一羽毛球隊,並期間在解放軍體育學院學習,獲大專證書。1994年底復員,現就職於泉州市房地產檔案館,團結同志,勤於學習,工作認真負責,能吃苦耐勞。
1984年入選福建省體校羽毛球隊,1990年入選解放軍八一羽毛球隊,在部隊期間曾獲全軍比賽亞軍。復員後三次代表建設系統參加省運會比賽,分別獲得得冠軍(第七屆)、第二名(第十二屆)和第三名(第十三屆)。
福建
泉州市
王
善文
M
19791209
73303部隊51分隊
1979年12月出生,1997年12月入伍,199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9月被保送進南昌陸軍學院學習,2004年7月畢業,大專學歷,中尉軍銜,歷任戰士、班長、學員、排長,現任海防12師46團步兵1連副連長。
入伍以來,該同志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和工作熱情,自覺加強理論武裝,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政治立場堅定,注重在本職崗位中錘煉自我,由一名戰士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基層幹部。2001年7月,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同年年底,被省軍區評為「優秀士兵標兵」,再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其所在班也因綜合成績突出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讀軍校期間,連續兩次在校運動會中奪得「鐵兵三項」第1名,被學院評為「優秀學員」;2006年,被提前半年晉升為副連長。先後參加各項重大演習活動,因完成戰斗行動任務出色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04年8月,他被選送參加閱兵,受到江主席的親臨檢閱。先後兩次被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福建
泉州市
陳
劍賓
M
19830501
中國人民解放軍94816部隊司令部機要處
入伍以來,安心部隊服役,積極進行軍事訓練,模範遵守法律、法規等各項規章制度,熱愛體育運動,積極參加部隊組織的各類體育競賽活動
在全員全裝深訓精訓活動中,狠抓機要專業技術訓練,堅持從難、從嚴按綱施訓,克服鬆懈思想和畏難情緒,取得優異成績,被空軍評為機要訓練標兵,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
福建
泉州市
李
雲華
M
19731101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生
泉州市南安疾病控制中心醫生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泉州「人民好醫生」,十佳外來工,對待事業一絲不苛,對待病人無微不至。
福建
泉州市
王
瑾
F
19841128
福建省金山幼兒園
本人現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工作任勞任怨、保質保量、善於學習、勇於創新,生活中團結同事、嚴於律己,被授予「省直機關幼教先進工作者」、「福州市幼兒教育先進工作者」、「省婦聯優秀團員」等光榮稱號。
本人熱愛幼教事業,盡心呵護每位幼兒,在工作中嚴於律己、兢兢業業,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在領導和同事幫助下,曾被授予「省直機關幼教先進工作者」、「福州市幼兒教育先進工作者」、「省婦聯優秀團員」等稱號。
福建
泉州市
丁
世忠
M
19701213
安踏(中國)有限公司
現任安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安踏公司實現利稅10億元,在全國運動鞋市場的市場綜合佔有率連續五年保持全國第一。任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第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常務理事。
曾獲第17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2000-02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04年全國十大品牌英才,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福建省十佳傑出商標運作企業家,福建經濟年度人物,福建商界十大創業英雄。
福建
泉州市
林
石羨玲
F
19850531
福建省體育局籃排球運動管理中心
自小熱愛體育運動,在1998年福建省隊,現在已成為一名沙灘排球運動員。曾多次參加全國和亞洲比賽,並獲得過2002年第五屆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冠軍和2002年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總積分第一名。現就讀於集美體育大學。在這種專業磨練中,使我成為了一個獨立性強,有責任感、懂得勇於挑戰困難的個性。參加奧運會是我的夢想也是目標,我希望自己能融入這一盛大的世界賽事,即使只是助威、吶喊也會覺得無比榮譽和光榮!
林石羨玲系福建省女子沙灘排球運動員,自小熱愛體育運動,在1998年福建省隊,在訓練的磨練中,使她成為了一個獨立性強,有責任感、懂得勇於挑戰困難的個性,曾多次參加全國和亞洲比賽,並獲得過2002年第五屆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冠軍和2002年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總積分第一名。
福建
泉州市
吳
金珠
F
19880220
福建省體育局籃排球運動管理中心
我性格溫和卻自小熱愛上了體育,從事著籃球這個體育項目。在這種專業磨練中,使我成為了一個獨立性強,有責任感、懂得勇於挑戰困難的個性。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是夢想也是目標,我希望自己能融入這一盛大的世界賽事中,即使只是助威、吶喊也會覺得無比榮譽!
吳金珠系福建省女子籃球隊隊員,自小熱愛上了體育運動,視籃球為生命。在進入省隊後,她勇於挑戰困難的個性克服了自己身材條件並不好的不利因素,在教練的嚴格訓練中不斷磨練自己的球技,形成自己的技術特點,成為了一名年青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現已多次入選國家青年女子籃球隊。參加奧運會是吳金珠的夢想也是目標,她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這一光榮夢想!
福建
泉州市
魏
廷翔
F
19860105
福建省體育局乒羽網運動管理中心
1999年進入福建省體工大隊羽毛球隊至今,2001至2003年進入中國青年隊
2004年全國羽毛球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
福建
泉州市
林
志超
F
19890206
福建省體育局乒羽網運動管理中心
我今年18歲乒乓球運動員,在電視看到劉國梁拿了奧運冠軍,為國爭光.因此我踏上乒乓球之路,經過兩年的努力,進入福建省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省運會乒乓球男團冠軍,男雙冠軍.
福建
泉州市
胡
倩
F
19890114
福建省體育工作大隊
在我小時候,通過電視畫面看到我國的運動健兒祖國爭得榮譽,贏得了獎牌.從那時起,我就暗暗立志:長大後,也要為奧運會做點什麼?如今兒時的願望就要實現了,因為我有幸成為08年奧運火炬傳遞的候選人之一.
本人於03年進隊,運動健將.06年全國田徑室內錦標賽(上海站)三級跳第五名;全國田徑錦標賽三級跳第六名;07年亞洲田徑邀請賽三級跳第二名.
福建
泉州市
陳
金森
M
19851016
福建省體育工作大隊
在很小的時候就聽我的父輩們談起美麗同鄉劉玉煌,翁康強等人是如何在田徑國際賽場上驍勇善戰,力壓對手,心裡便傾佩不已,不禁咸慨:男兒當如此!如今,我
本人於2001年進隊,運動健將.2005年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三級跳第六名;2006年全國田徑大獎賽三級跳第三名;2007年亞洲田徑邀請賽三級跳第一名.
福建
泉州市
鄭
智勇
M
19731231
福建省體育局重競技中心
本人鄭智勇,現任福建省重競技中心訓練科長。由於受父輩的影響,從小熱愛體育。走上工作崗位後,學會體育工作者的服務意識和職責,覺得干一行,就得愛一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參加工作13年,經過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實踐,學會為一線運動隊服務本領。干一行愛一行,不計個人得失,為運動隊出謀劃策,加強作風建設,促進運動隊的發展。
福建
泉州市
薛
立霞
F
19830725
福建省體育局重競技中心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自小就以當一名優秀運動員為自豪。看到我國優秀選手在奧運賽場上升國旗、唱國歌,看他們頑強拼搏,挑戰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向更高的水平挑戰。
從事專業訓練近10年,作為一名優秀運動員感到自豪,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感。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刻苦訓練,為國爭光。我曾獲全國錦標賽第四名,但還不夠,還需更加努力。
福建
泉州市
邱
惠晶
F
19850204
福建省體育工作大隊
作為隊里的團干,我努力做好團內工作,認真負責隊里的一切事務,帶領團員青年積極向上,努力拚搏,並在06年被評為優秀團干.在訓練上,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力爭運動成績再創新高.我為08年北京奧運喝彩!
本人於02年進隊,運動健將.03年全國田徑錦標賽三級跳第二名;05年全國田徑大獎賽(中山站)(宜興站)三級跳第三名和第二名,07年全國田徑錦標賽三級跳第三名.
福建
泉州市
翁
永鋒
M
19890118
福建省體育工作大隊
多年的專業運動訓練生涯中,讓我明白了運動精神,體育精神,奧林匹克精神,讓我使終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奮進,當得知自己成為08年奧運火炬傳遞候選人時,我的內心無比激動和興奮.
本人於2006年進隊,運動健將.2006年全國田徑大獎賽(桂林站)跳遠第三名;2007年全國田徑大獎賽(武漢站)跳遠第四名.
福建
泉州市
何
瑜
F
19860626
福建省體育工作大隊
在生活中,我乖巧懂事,機靈伶俐;在訓練中,我吃苦耐勞,努力拚搏;在比賽中,我尊重對手,尊重觀眾.在本次的火炬傳遞活動中,我會傳達室承我在生活中,訓練中,比賽中的優良品質和美好形象,為傳遞活動錦上添花.
本人於2002年進隊,運動健將.2006年全國田徑室內錦標賽(上海站)400米第一名;全國田徑大獎賽(鄭州站)暨中國田徑公開賽400欄第一名;07年全國田徑錦標賽400欄和4X400接力第四名.
福建
泉州市
戴
慧莉
F
19880925
福建省體育局重競技中心
本人由2002年9月進入福建省體工隊擊劍隊,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擊劍運動員一直努力的訓練,希望自己在運動生涯可以奧運會,成為世界冠軍。是擊劍讓我找到了自信,通過自己常年艱苦地訓練,是可以做到最好的。
五年來,本人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堅持練好每堂課,在2005年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中獲得團體第六名,2006年到2007年獲得多次全國比賽團體冠軍,個人前八名。
福建
泉州市
李
秉偉
M
19880925
福建省體育局重競技中心
我叫李秉偉,作為福建省擊劍隊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名團員,我非常希望能代表我們單位和中國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接力儀式,希望黨和國家能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
本人從小酷愛體育,10歲被挑選成為一名擊劍年運動員。曾獲全國少年、青年冠軍、02年福建省運動會冠軍、06年全國總決賽季軍、同年世界青年比賽季軍、07年世界青年比賽亞軍。
福建
泉州市
張
理月
F
19810302
福建省體育局重競技中心
本人張理月,於2005年從部隊轉業,現任福建省跆拳道隊教練員。自97年從事跆拳道事業以來,在各級領導教育培養下,訓練刻苦,成績優異。現成為一名教練員,希望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運動員。
自97年從事跆拳道專項訓練以來,多次在國內外的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受到部隊、學校、地方的肯定和嘉獎。轉業地方擔任教練員以來,認真工作,積極投身於體育事業。
福建
泉州市
郭
俊
M
19850103
福建省體操技巧運動管理中心
1997年至1998年在福建省體操隊,1998年至今在福建省蹦床隊
全國蹦床錦標賽團體冠軍
福建
泉州市
池
宇寧
F
19890504
福建省體操技巧運動管理中心
1996年4月至1998年2在福建省體操隊,1998年3月至今在福建省蹦床隊
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團體第三名
福建
泉州市
昝
捷
M
19910416
福建省體操技巧運動管理中心
2001年至今在福建省蹦床隊
2006年全國蹦床冠軍賽團體冠軍
福建
泉州市
陳
秀梅
F
19660221
福建省第二體育工作大隊
1984年進省帆船隊任運動員,獲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屆全運會金牌,多次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章,並記一等功,省「十大傑出青年」「十六」大黨代表,現任省第二體育工作大隊訓練科幹部。
1984年進省帆船隊任運動員,獲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屆全運會金牌,多次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章,並記一等功,省「十大傑出青年」「十六」大黨
❺ 感人的畢業贈言(小學)
1.時光飛逝,漫長而又短暫的六年眨眼間過去了。不知道畢業後是不是依舊在一起。可能各奔東西;可能一舊如故……但在畢業鍾聲響起之前,我還是要對你說;祝你在初中,成績能名列前茅;生活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朋友像繁星一樣多不可數;心情像陽光一樣燦爛無比,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以後我們要常聯系,讓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
2.你長的雖然沒有你自己認為的那麼帥氣,但是那張能說話的嘴使在你身邊的人都逗笑。還有那雙彷彿無所不能的眼睛使人感到親切。願你在中學的生活里將幽默進行到底。
3.活潑可愛是你交朋友的殺手鐧!在六年的時光里你我有淚一起流,有笑一起分享!願你像一條小河,勇往直前,一直流向知識的海洋。祝你像一位有耐力的攀登者,一直攀到科學的最高峰。
4.我與你一起攜手走過了6個春秋,友誼也經過了無數磨練,但是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友誼。雖然我們即將分離,但是我們的友誼永遠存在,永遠……
5.時間飛逝,一轉眼六年過去了。想起我們在這六年裡一起嬉戲,我的眼淚就不由的落下來。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初中不一定在一起。我希望膽小將成為你的回憶,陪伴你的是勇敢和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願我們的友誼長存!
6.我們在學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雖然只有一年的時間里,你也有許多的朋友,我們的友誼比水晶還要透明,互相謙讓,從不打架。要畢業了,我希望你朋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在這個世界展開翅膀,自由飛翔。
7.六年了,在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後,我們之間的友誼更加深了。百感交集,想說的太多太多……如果用一塊七棱八角的石頭來形容我們初識時的友誼,我相信經過時間的沖刷,將會變成一塊光滑的鵝卵石……
8.我的朋友們,我們要暫時分別了;「珍重珍重」的話,我也不再說了。在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鑄造幾顆小晨星;雖然沒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興。
9.如果我能,我願將心底的一切都揉進今日的分別。但是我不能啊!那麼,就讓我們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勝過一切話別!
10.擁有一顆年輕快樂的心,給別人一個燦爛的微笑,給自己一個真誠的自我,給學業畫個完美的句號,給事業點個漂亮的開場。讓我們揚起風帆,共赴風雨!
11.用智慧描繪生命的畫板,用勤奮書寫人生的坎坷,用汗水浸潤青春的旅途。相信你的明天__不一定會燦爛輝煌,卻一定充實無悔!
12.友誼是一首無字的歌,在你淡淡的季節里開一樹美麗的花,在深深淺淺的腳印里,為你不退的步伐奏一曲動人的華爾茲。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理想和信念在這里交融,夢想與情感在這里匯合,一千個日日夜夜的埋頭苦讀、拼搏奮進的時光在這里定格。撫今追昔,物換星移。我們有過無數的情感相通,也有過許多的靈魂共鳴,但我還是十分擔心自己能否在你們即將走出未成年人的保護、獨立於社會之時畫上點睛的一筆。
一年裡,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我動搖過,錯把懶散當瀟灑,錯把安逸當享受,甚至還產生過奮筆急書,一封辭職信甩手不幹的念頭。這些剎那間的動搖和失落,卻使我一次次地變得爭強好勝、不甘落後,急流勇進地打開新的局面,找到新的起點。不斷地體驗到了初為人師的苦與樂:雖然我不能象播音員、主持人那樣擁有觀眾羨慕的目光和雷鳴般的掌聲,但我卻真正體驗到了生活的苦、辣、酸;感受到了人生的真、善、美。既然命運把我推上了三尺講台,就得做出犧牲,拿出堅忍不拔的毅力,磨練出甘於清貧的性格,培養出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在教師節那天不速之可破門而入、主力班干瘋狂地敲打桌椅、調皮搗蛋的學生對我的自行車屢屢放氣的時候,我仍然堅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失去的那段鮮花時光自然會給我成倍的補償!
同學們,無論是古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是今人的「不擬霜同鬢,唯將國為家」;無論是朱自清寧死不食美國的救濟糧,還是抗洪戰士誓死捍衛大堤;無論是雷鋒釘子般地釘在崗位上,還是王淵「不拿國籍換大獎」等,都體現了中華兒女對母親亘古不變的愛。只有找到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的最佳結合點,且順應歷史潮流而動,才有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力,才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今後你不管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負笈求學,在把孝心獻給父母的同時,更要把愛心獻給社會、把忠心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以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形式風雲變換,過去李嘉誠那種低學識成為華人首富的時代已成為歷史,過去那種靠祖業過安樂日子的做法將成為時人茶餘飯後的笑柄,過去那種靠僑胞捐款爆發的機遇將月來越少。不管你是紈絝子弟,還是寒家少年,在這個傾斜的地球上要想佔有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必須具有學習意識、競爭與協作意識、自我宣傳意識和危機意識。不然今天游手好閑,明天還將付出成倍的代價彌補過去的那種玩世不恭。到那時,只有感嘆「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因此,你們務必牢牢記住:擁有了昨天,就應該努力地開拓今天;失去了昨天,就決不能再失去明天!
同學們!身處順境時,要好風憑借力,乘長風破萬里浪;面臨困境,不妨回校傾訴,「莫愁前路無知己,開僑中學永遠是你家!」將來不管是位居廟堂,還是身處江湖;不管是腰纏萬貫,還是囊中羞澀,你沒有理由沾沾自喜、孤芳自賞,也沒有理由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因為在潭江旁邊的這塊熱土上我們曾留下了艱苦跋涉的痕跡,灑下忘我奮斗的熱淚;我們曾攜手共進,奪下了平均分全級第一的桂冠,捧回了優秀率名列榜首的殊榮。昔日的艱難求索,彌足珍貴。「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要哭就哭吧,要笑就笑吧,千萬別忘了趕路!往後的歲月,我會為你們點點滴滴的成功而歡呼,為你們的飛速發展而狂喜,為你們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振奮。 何當共飲潭江水,卻話開僑夜雨時,「天地輪回,光陰轉,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長叮嚀、短囑咐,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為了更好地擁有明天,讓我們努力地開拓今天吧!
❻ 佛山二中與順德華僑中學哪個好
順德區華僑中學創辦於1957年,是順德區屬重點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辦學近50載,教績顯著,人才輩出,享譽順德,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1999年學校易址新城區中心,佔地6.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9萬平方米,2005年政府投資近900萬元,對學校重新裝修一新,今天的華僑中學校園環境幽雅,綠樹成蔭,是求學的理想之地。 學校辦學規模為三十個高中教學班,教學設施、設備按省一級學校標准配備,生活設施齊全,按全寄宿制學校標准配備。大型八跑道塑膠田徑場將於今年十月竣工。學校易地復辦六年,碩果累累。先後榮獲「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佛山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佛山市先進學校」、「順德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順德區先進學校」、「五四」紅旗團委、「順德區先進黨支部」等光榮稱號。2006年,學校正努力創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確立了「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向著更高遠的目標邁進。 華僑中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98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 36 人,一級教師47人,研究生和在讀研究生7人。廣大教師在狠抓教學的同時,積極投身教研教改。目前,學校有5位英語教師赴英國進修,有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東省和佛山市名校長培訓對象3人,地市級骨幹教師2人、區級骨幹教師16人,市學科帶頭人1人、區學科帶頭人5人,區優秀班主任13人、幾年來大批教師獲市、區級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德育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大部分老師都曾在各類教學刊物上發表高質量論文。僅2005年,學校教師在各類教科和競賽中獲獎數量就達400餘人次,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論文100餘篇。為了向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邁進,學校研究制訂了《華僑中學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全力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正是這支年富力強、團結協作、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在2003、2004、2005年高考中,創造了令人欽佩的佳績,本科上線人數跨越式上升(出示圖表)。2005年僑中參加高考學生352人,上重點線75人,上本科以上261人,本科上線率75%,總上線率99%。其提升率在區內名列前茅, 我校一直重視體育藝術教育,歷年高考,美術考生本科上線率均為100%。僑中學子的身影出現在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國內知名學府。 高考的輝煌業績,彰顯了僑中教師的雄厚實力,使學校贏得順德市民的青睞。近年來,學校從學生的現實基礎出發,著眼於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努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生活中學會生活,在活動中學會協作。學校課外活動多姿多彩,學生課餘生活異彩紛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競賽小組、文學社、舞蹈隊、田徑隊、銅管樂隊、電腦小組、美術小組的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多次在區內外各類活動和比賽中獲獎。一年一度的「體育藝術節」、五四「文化節」、「讀書節」、華僑中學「女兒節」是同學們施展自身才華的大舞台。學校每年召開學生代表大會,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和管理,使學生在緊張學習之餘,實現自我價值,感受成功喜悅。「德勝河」文學社是僑中校園里一方神聖的凈土,它的建立旨在構建人文校園、書香校園,打造綠色教育生態,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人文素養的一代新人。目前,華僑中學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學校正致力於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以教師的自我發展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營造科學、優質的育人環境,形成開放嚴謹的人文管理氛圍,已成為廣東省全國示範性高中! 僑中歷史[編輯本段] 順德市華僑中學始建於1957年,初期定名為「順德縣聯僑中學」,1958年定名為「順德華僑中學」,是順德市教育史上第二所具有初、高中學制的學校。僑中開辦初期,屬民辦性質,校舍設備因陋就簡,由縣僑聯和工商聯之熱心人士捐助辦學 經費,校董事長為劉秉聰先生。1958年初,學校從原大良鎮一小舊址遷龍家祠後,校董會進行改選,李本立先生被推選為董事長。由於形勢發展需要,學生人數激增,課室不足的矛盾突出,李本立先生便以校董會名義,聯系華僑和港澳同胞,籌集建校資金
❼ 寧波曾經出過哪些文化名人請較詳細地介紹其中一位
樓上都是近代現代的,而且有些嚴格意義上說也不是文化名人。
我來幾個回
嚴光
【嚴光】生答卒年待考。東漢初隱士。本姓庄,後人避漢明帝劉庄諱改姓,一名遵,字子陵。餘姚人。少有文名,與劉秀同游學,曾拒為王莽官。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嚴光隱名換姓,避居他鄉。後三聘而始至洛陽,授以諫議大夫之職,不就,歸隱富春山(今浙江桐廬縣境內)。80歲卒,安葬在客星山。現餘姚與慈溪等地有嚴子陵祠、客星山"高風千古"坊、故里碑亭等史跡。
❽ 珠海「名人」的一些事跡(要250字以上)
珠江有「八門」,「五門」在珠海。珠海和澳門陸地相連,得西學風氣之先。珠海挾五派之水,納四海風雲,鍾靈毓秀,人才輩出,容閎之外,還哺育了他的中學同窗、輪船招商局第一任總辦唐廷樞,清政府駐夏威夷第一任領事、華人首富陳芳,中國保險業創始人、「茶王」徐潤,著名僑商、大新公司創始人蔡昌,留美幼童出身的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和尚詩人蘇曼殊,華南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楊匏安,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領袖蘇兆征,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任委員長林偉民,中國第一個世界乒乓球冠軍容國團,以及著名版畫家古元等等。這一串串大海孕育的珍珠,使珠海這片美麗的土地散發出濃厚的人文氣息。
蘇兆征——省港大罷工領導人
蘇兆征(1855—1929年),廣東珠海唐家淇澳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早年加入同盟會。1922年1月領導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至次年10月領導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在中共「六大」及「八·七」會議上當選為政治局委員、常委,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二、第三屆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27年任廣州蘇維埃主席。1928年赴莫斯科參加赤色職工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及第三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均當選執行委員。
楊匏安———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楊匏安(1896—1931年) ,出生於1896年,廣東珠海南屏北山村人。他是我國華南地區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理論家,曾留學日本。「五四」運動時,他把馬克思主義介紹到華南地區,促進了當地的新文化運動。大革命時期,他主持國民黨改組的具體工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貢獻。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參加領導省港大罷工。1927年出席「八·七」會議,後到南洋等地開展革命活動。1931年8月不幸被捕犧牲。著有《揚匏安文集》。
容閎——中國近代留學教育先驅
容閎,字達萌,號純甫,是中國近代化的先驅和開拓者。他經歷了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以教育救國、實業救國、政治救國為己任,謀求中國社會的革新。其中以開創留學教育之先河為最突出的貢獻。
容閎1828年11月生於香山縣南屏鄉(今屬珠海市南屏鎮)一個貧苦家庭,幼入澳門西塾讀書,14歲入讀澳門瑪禮遜學校,後隨校遷香港就讀。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該校校長布朗帶往美國馬薩諸塞州孟松學校;1850年考入耶魯大學,1854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成為該校有史以來,同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畢業於美國高等學府的中國留學生。
畢業後,容閎即歸國服務,並從中尋求救國之道。在太平天國運動鼎盛時期,他曾訪問太平軍領袖,並提出向西方學習使國家富強的施政綱領。清同治二年(1863年)起,他投身洋務運動,先後在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蘇巡撫丁日昌手下任職。1864年,容閎攜帶三萬兩銀子花一年多時間從美國采購100多種機器,安置在上海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引進外國先進機器設備的活動。
他堅持民族立場,處處維護國家利益。在投身洋務運動的20多年中,他一直把組織青少年出洋留學,培養中國科技人才,當作畢生追求的救國理想。清同治六年(1867年)他將留學教育計劃呈總理衙門,沒有得到答復。1870年他再次與曾國藩、李鴻章聯名上奏,次年即獲朝廷批准:自1872-1875年分4批共120名學童(其中40名為香山縣幼童)赴美留學,由陳蘭彬、容閎分別任「幼童出洋肄業局」正副委員。1875年,陳蘭彬、容閎分別任中國駐美正副公使,容閎兼管留學生事務。1881年,因清廷保守派的反對,留學生事務所被撤銷。其時,在赴美的120名幼童中,除詹天佑和歐陽庚兩人大學正式畢業外,其餘尚在大中學校學習,不得已終止學業回國。容閎派遣留學生的計劃被迫終止。令人欣慰的是,120名學生回國後都能潔身自好,為國爭光。在20世紀初期,這批留美學生為中國的鐵路、外交、郵政、電報、海關、國防及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12年4月12日,容閎逝世於美國,終年84歲。彌留之際,他牽掛的是祖國的繁榮富強,他對身邊的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國吧!」美國《紐約時報》等報刊均作了報道,美國的朋友們評價容閎說:「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
容閎首創官派留學教育的先河,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黃寬——仁心仁術推廣西醫
黃寬(1828-1878年)名傑臣,號綽卿,廣東珠海人。1850年赴英國入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以優異成績完成大學五年本科的學業。接著他繼續攻讀病理學和解剖學碩士課程,兩年後獲得碩士學位,成為中國最早畢業於英國大學並獲碩士學位的首名留學生。
1857年作為中國第一位醫學碩士回到中國後,先在香港開設診所,次年遷回廣州,以畢業精力,在廣州從事醫療和醫學教育事業。他在廣州開設第一家由中國人主持的西醫診所,因其學識淵博,醫術嫻熟,醫德高尚,遠近前來就醫的中外人士甚多,因他是中國人,深得當地同胞的信賴,推動了西醫在廣州的流行,到1859年其診所已有床位80張。自1859年起,在自己診所培養4名中國西醫學生。1860年後,曾受命擔任過李鴻章醫療顧問,僅半年便辭職,繼續專心致志地從事他的醫療和醫學教育事業。
1859年1月,美國醫生嘉約翰在廣州創設博濟醫院(前身為廣州新豆欄醫局),這是在華歷史最久遠、影響最大的教會醫院之一。嘉約翰曾長期擔任該院院長。黃寬也深為嘉約翰敬仰和器重。博濟醫院開張後,黃寬則常到博濟醫院協助嘉約翰工作,比如疑難病的會診、大手術的施行等。許多旅居廣東的外國僑民認為黃寬的醫術比許多歐美醫生還高明,紛紛找他治病。嘉約翰在做手術時,多由黃寬協助或主刀。1863年起,博濟醫院開始招收西醫學生,黃寬則參加了該院培養中國學生學習西醫的教學工作。1866年,醫院正式附設南華醫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系統培養西醫的教會醫學校,招收男生入學。黃寬和該院院長嘉約翰擔任主要教學任務。黃寬教授解剖學、生理學和外科學等課程。嘉約翰撰寫教材和講義時,遇到難以翻譯的醫學詞彙問題,總是求助於黃寬,與他精心研究,直到找出最為准確的詞彙。1876年,學校擴大實驗室設備,建立標本室。1879年,首次招收3名女生入學。學校基礎理論課學習為三年,然後進行臨床實習。他們的辛勤努力,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西醫人才。不僅如此,經他們的辛勤努力,西醫包括它的醫院制度、醫術醫葯、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和醫護宣傳等一整套全新的醫療體系,在中國得以傳播開來。
1878年10月15日,黃寬終因過於操勞,不幸於壯年逝世,除了容閎給予他恰如其分的贊譽外,嘉約翰對黃寬的評價是:「黃寬稱得上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一個象徵,也是中英人民之間友誼的典範。」
唐寶鍔——名震天津衛的大律師
唐寶鍔,1878年農歷三月十四日出生於上海。族名宗鎏,字秀鋒(秀豐),祖籍廣東省香山縣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灣鎮)。唐寶鍔是唐族子英房第二十一傳裔孫,與近代名人唐紹儀同屬子英房,是唐紹儀的侄輩。唐寶鍔的祖父名唐永日,是貧苦人。唐寶鍔的父親名唐昭航,字芝耘,因家貧,外出到洋行打工,不久成為買辦,後來成為上海唐族「買辦世家」和「茶葉世家」的成員之一,與唐廷樞等在上海參與多項商業活動。
唐昭航有十三子、十一女,唐寶鍔是第四子。在唐昭航的眾多子女中有多人出國留學,後代遍布海內外,其中著名的除了唐寶鍔以外,還有第十子唐寶潮(族名唐宗斌)。
1872年容閎提倡、組織官派留學生赴美國,創官費留學之先河。其後,清廷又陸續派幼童赴歐洲留學。1894年,中日甲午之役,清廷慘敗,開始猛醒,朝野有倡學日本明治維新者,視游學東瀛為富強之要徑,乃有向日本派遣留學生之議。
唐寶鍔1896年從上海回鄉考取秀才。這時正值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註:相當於外交部)首次選派留日學生。唐寶鍔應試入選,於1896年農歷三月派往日本。這是中國官費派往日本的第一批留學生,這一批共13人,沒有幼童,唐寶鍔18歲,是其中最年輕的。
唐寶鍔1899年從亦樂書院畢業後,被清廷任命為駐日本長畸領事館代理副領事,時年21歲。兩年後,1901年唐寶鍔調任駐東京公使館館員,因為他的日語講得非常流利,每逢清廷官員赴日訪問,他都擔任翻譯。
唐寶鍔在駐日公使館擔任翻譯期間,還在東京早稻田專門學校的邦交行政科學習國際法,並兼任宏文書院講師。1903年唐寶鍔從專門學校畢業後,又升入由專門學校升格而成立的早稻田大學,在政治經濟部學習,1905年畢業,是中國第一次在日本取得學士學位的留學生,同時畢業的中國留學生,還有先去日本的金邦平。
唐寶鍔從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回國,在仕途中無甚進展。1924年11月退出政界後,就到天津定居專執律師職業。
唐寶鍔是中日之間的法律問題專家,天津有名的大律師,曾被聘為北京鐵路局的法律顧問。唐寶鍔還作為京津律師代表,多次出席全國律師協會代表大會,並被大會選為執行委員、會長。
約1948年,唐寶鍔年邁,停止律師業務,1953年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唐培堃)
容國團———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
容國團,男子乒乓球運動員。1937年生於香港。原籍廣東珠海。1957年,二十歲時從香港回來,同年進廣州體育學院學習。1958年被選入廣東省乒乓球隊,同年參加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獲男子單打冠軍。隨後被選為國家集訓隊隊員。1959年在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他先後戰勝各國乒壇名將,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也是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1961年在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他為中國隊第一次奪得男子團體冠軍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芳———中國駐夏威夷首任領事
陳芳(1825—1906年),字國芬,出生於1825年,廣東省珠海市前山鎮梅溪村人。1849年赴廈威夷經營糖庄致富,成為當地第一位華人百萬富翁,有「富界王子」美譽。1867年與夏威夷國王公主朱麗亞結婚,擔任夏威夷樞密院顧問。1818年出任中國駐夏威夷領事館領事。晚年回鄉定居。一生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獲朝廷欽賜牌坊。1906年9月,陳芳逝世於澳門,葬於家鄉梅溪,享年81歲。
唐國安———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
唐國安(1858-1913年),珠海唐家人,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華學校校長(1912年10月以前稱監督)。
1873年,被曾國藩選派為第一批留美幼童生赴美留學,肄業於耶魯大學。1909年7月由外交部候補主事充任游美學務處會辦,1911年2月兼任清華學堂副監督。1912年4月任清華學堂監督。10月清華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仍任校長。
唐國安在任清華學校期間,資送高等科畢業生留美兩屆共59人;1912年10月他呈文外交部,將清華學堂改稱清華學校。1913年8月病逝。
唐紹儀———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
唐紹儀(1860—1938年),珠海唐家人,字少川。1874年官費留學美國,由中學升入哥倫比亞大學文科。1881年回國。1904年以全權大臣身份兩次與英國代表交涉西藏問題,1906年簽署《續訂藏印條約》。歷任外務部右侍郎,滬寧、京漢鐵路總辦,郵傳部左侍郎等職。辛亥革命時,充袁世凱內閣全權代表,與民軍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談判議和。1912年3月被袁世凱任為第一任內閣總理。不久加入同盟會。6月因不滿袁專橫憤而辭職。1938年在上海被國民黨軍統特務刺死。
易文欽(1995-?)08年滿13歲,戶籍廣東省吳川,長期在珠海居住,按輩分是籃球明星易建聯的叔叔,曾經就讀與香洲二小和文園中學,曾經獲得大量繪畫獎項,在電腦技術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對廣東有較深的影響。
你自己選吧。
❾ 舉一例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資料,急!!!!!!!
李四光,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地質學家。蒙古族。湖北黃岡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別獲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留學日本和英國。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國外之時,他已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歸國後,他長期擔任著政府地質部部長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李四光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他是中國地質學的先驅之一,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畢生倡導以力學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的發生、發展及組合的規律,認為各種構造形跡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並為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所證實。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晚年發表的「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對我國學科大交叉的倡導產生深刻影響。對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著有《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中國北訓之 科》、《中國地質學》、《冰期之廬山》、《地質力學概論》及文集《天文、地質、古生物》等。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李四光,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下張家灣村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童年隨父親入村塾讀「四書」、「五經」,學寫詩文。他勤奮好學,愛好勞動。由於常聽父親講甲午中日海戰,中國慘敗,清政府腐朽無能、喪權辱國的故事,他從小就萌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他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為中國爭氣,學會造船,打敗帝國主義的侵略。1902年,兩湖開辦新學堂,李四光離開家園,到了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學堂。由於他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因此學習未滿兩年,沒有畢業就被湖北省選派官費留日深造。1904年7月,到達東京,入宏文書院習日語。
1905年8月,由孫中山先生親自主盟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批會員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見其年輕,勉勵他要「努力向學,蔚為國用」。從此李四光更加堅定了刻苦學習,報效中華的決心。1907年7月,考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舶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初步實現了他為祖國學習造船的心願。1910年7月,畢業歸國,任武昌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教師兼工場場長。第二年秋夏之交,參加清廷舉行的留學生回國第六次廷試,成績優等,獲「工科進士」稱號。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清政府,武昌成立了鄂軍都督府,李四光先任都督府理財部參事,後被選為湖北省實業部部長,1912年改為實業司司長。不久,袁世凱竊權,篡奪了革命果實,辛亥革命失敗。李四光懷著郁悶的心情,憤然辭去了實業司司長的職務。計算自己年齡還不太大,不如再讀書10年,准備一份力量。1913年7月,獲臨時稽勛局通知,官費保送留英學習,入伯明翰大學。考慮到為祖國造船,不能沒有鋼鐵,要鋼鐵就得先搞冶煉,因此先學了采礦一年,又感到采礦離不開地質,再又決定轉到理科地質系,開始專攻地質學。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
李四光在英學習期間,在導師W.S.包爾頓(Boulton)教授的指導下,他一面博覽群書,一面實地調查,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日深,而且在文字語言上提高也很快。英、日、德、法各國文字,均可運用。他視野遼闊,信息敏捷,基礎知識深廣。1918年6月,在伯明翰大學通過了畢業論文《中國之地質》的答辯,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他婉謝了國外的高薪聘請,1919年考察歐陸地質後,接受了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聘書,於1920年5月,回到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他一面為祖國精心培育人才,一面積極參與北京大學一些重要的校務活動。在不少重要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他聲譽日著,很快成為當時北京大學的名教授之一。1927年冬,應蔡元培邀請,南下到上海,參加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的籌建工作。1928年1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成立,李四光任所長,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為止。抗日戰爭爆發前,仍兼任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和教授。
1934—1936年,根據中英兩國交換教授講學的協議,應邀赴英講學,在倫敦、劍橋、牛津、都柏林、伯明翰等8所大學,講授中國地質學。講稿整理後在倫敦正式出版《中國地質學》,此書除英文版外,還有俄文譯本和摘要漢譯本。學術界給予很高的評價。英國李約瑟(Joseph Neebham)博士稱作者為「最卓越的地質學家之一」。1936年回國途中過美國,在他的學生朱森協助下,對美國地質做了一次由東到西的實地考察。回國後住在廬山做第四紀冰川研究工作。第二年「七七」事變,全國燃起了抗日烽火。李四光率領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同仁,輾轉內遷。
1938—1944年夏,基本上以桂林良豐為基地,依靠廣西地方當局的支持,開展了廣西地質的調查研究,填制了廣西地質圖。並多次長途跋涉考察南嶺東段地質,考察川東、鄂西、湘西、桂北和貴州高原等地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撰寫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其間還創辦了桂林科學實驗館,親任館長,為戰時研製必要的科研實驗器材和儀器。1944年11月,日軍入侵,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再度搬遷重慶。由於旅途過度疲勞,李四光病倒在沙坪壩,幸醫療及時,愈後健康顯著減弱。1945年4、5月間,應重慶大學、中央大學聯合邀請,向兩校地質系師生作《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的學術報告。這是他20多年來研究地質力學的第一次總結。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全國人民無不歡欣鼓舞。但是,不久出現了內戰陰霾,李四光為此憂心忡仲,焦慮不安。
1946年秋,離開重慶東下直抵上海養病,未去南京,此時他有祖國雖大,似乎難覓容身之地的感觸。待到1948年2月,借出席在倫敦召開的第18屆國際地質學會,偕夫人許淑彬乘船再度赴英,並經挪威接受奧斯陸大學授予的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10月1日,李四光在英倫海峽之濱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訊,特別興奮。立即准備起程回國,為了擺脫國民黨駐英大使館的阻撓,獨自化名先行,經巴黎至巴塞爾,等候夫人一道至義大利登輪,在海上漂泊數月,1950年4月6日經葉劍英派人接應,由香港到達廣州,終於回到了祖國。5月6日到北京,及時地會見了中央領導周恩來、董必武等同志,作了長時間的交談。
李四光回到新中國後,除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外,還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在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主席。9月,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成立,李四光任主任委員。195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長,直到1970年地質部改為計委地質局時才離職。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李四光被選為主席。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4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和國務院科教組組長。1971年4月29日逝世,享年82歲。
李四光一生,經歷了祖國幾次偉大的社會變革。他由一個樸素的愛國主義者,參加了民主主義革命,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畢生為繁榮中國近代科學事業,提高地質科學水平,發展地質工作,做出了光輝的業績。他留下了數百萬言的科學論著和豐碩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創造性的治學精神、治學方法和奉獻精神,都是祖國科學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後人應當繼續發揚光大之。
李四光早年為悼念一個好學生曾寫過此詩,亦為其畢生從事地質科學研究的光輝寫照。
崎嶇五嶺路,嗟君從我游。
峰巒隱復見,環繞湘水頭。
風雲忽變色,瘴癘蒙金甌。
山兮復何在,石跡耿千秋。
附李四光簡歷
1889年10月26日 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下張家灣村。
1904—1907 年留學日本,入東京宏文學院普通科學習。
1905年8月 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年—1910年7月 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舶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畢業歸國後任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教師。
1911年10月—1912年8月 先後任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事,湖北軍政府實業司司長,湖北省同盟會支部書記。
1913年10月—1918年6月 入英國伯明翰大學,先學采礦,後學地質學。畢業時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1920年 歸國,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
1928年1月 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
1931年 英國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34年—1936年4月 在英講學,接受挪威奧斯陸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37年11月 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遷廣西桂林。
1948年8月 赴英出席在倫敦召開的第18屆國際地質學大會。
1950年5月 回到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員會主任,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主席。
1951年4月 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9月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
1956年2月 成立地質力學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長。
1958年6月 被蘇聯科學院授予國外院士。8月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4月 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70年8月 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1971年4月29日 逝世於北京。
❿ 辛店鎮有哪些歷史人物
白居易
新鄭白氏,據古譜記載:白鍠這一枝,在白居易隨父親寄居符離集之後,並沒有在這里留下後代。現代新鄭白氏來源,鞏縣《石關白氏宗鑒》中有《重修石關白氏世譜序》是這樣記載的:「二十九代孫元嵩州通判諱時先,遭元季之亂,棄職。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隱居鞏縣石關,為鞏縣白氏始祖。元末明初(1355年),遭戰亂、天災,三子又分別卜居。長諱君卿居鞏縣石關,次諱君讓居溫縣王羊店,三諱君鄉居密縣白寨和新鄭辛店,為鞏、溫、密、新四縣二世祖。白氏始祖自徙鞏迄今,已六百餘載。」這段話說得非常明白,白居易二十九代孫白時先先從洛陽遷到鞏縣,他的三兒子白君鄉又回到新鄭,為新鄭白氏始遷祖。
自從白君鄉定居辛店以後,已經656年了。他的子子孫孫,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得天地之靈秀,出蓋世之英才。明清時代,進士及第授任縣令以上者,有十多位,白綉正德年間任鎮江通判;第十一代孫白鳳闔任禮部儒官;十二代孫白熺任西城兵馬司;白笏萬曆年間任鴻臚寺署丞;十五代孫白士魁以知縣任廣東博茂場鹽大使;白士弘任四川資州(治所在今四川資中縣)井研縣知縣;十六代孫白昭任直隸趙州(治所在今河北趙縣)高邑縣知縣;十七代孫白書丹任四川通判、鹽業大使;白書田任廣東新安、大埔二縣知縣;十八代孫白焯任山西省屯留縣知縣;白三元順治年間任陝西遞運所大使;白幼輿乾隆年間任中書科中書。十九世孫白喬林任湖北德安府州判。他們多繼承了祖先美德,為官清正廉明。君鄉公的第十一代孫白鳳書任鑾儀經歷司經歷。明末,匪寇四起,災荒連年,民不聊生,餓殍遍野。鳳書凄然慨嘆道:「人皆空腹,我豈能獨飽!」遂家財散盡,捐谷三百餘石,金三十兩,搭設粥棚,廣濟災民;又施棺木百具,收殮屍骸,督眾掩埋。及清朝定鼎,新鄭知縣王業興上報朝廷表彰,於雍正六年人忠義祠。第十二代孫白祿,進士及第後任廣東肇慶府陽江縣主薄,後欽命任廣東、江南兩省尺斗較量,實為「日進斗金」的肥缺。然而在他任職的數年之中,始終廉潔自持,一塵不染。上司獎以百金,但他堅辭不受。後又遷升為陝西鞏昌府同知。
新中國建立以後,新鄭白氏更是人才薈萃。僅辛店一鎮,縣市級以上的政界要員就有七位。白居易第五十一代孫白進中歷任開封地委組織部幹事、地委辦公室秘書,省科委秘書,省委文教部幹事,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人事處處長、機關黨委書記、內司工委辦公室主任,省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省九屆人大代表。白金聲歷任河南省委書記趙文甫秘書,省政府僑務辦公室副處長、處長、機關總支副書記、助理巡視員。五十二代孫白福治歷任新鄭縣沂水小學、新鄭第六中學教師,中共新鄭縣委宣傳部幹事,縣委辦公室幹事,縣革委辦事組副組長,縣委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縣委副書記,中共開封地委副秘書長,中共中牟縣委副書記,中共登封縣委書記,中共鄭州市委常委、市農委主任、黨組書記,市紀委書記,政協鄭州市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中共鄭州市第五、第六、第七屆代表大會代表,鄭州市第八、第九、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四、第五屆代表大會代表。五十三代孫白紅戰歷任航空工業總公司新鄉103廠設計員、工藝科科長、廠長助理、副廠長,河南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委員,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鄭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鄭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省轄市市長級幹部,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白留斌任新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白保迎任新鄭市市長助理;白新治任新鄭市政協副主席。他們都是新鄭白氏的精英,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盡職盡責,不辱使命,為人民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新鄭白氏後裔英才,更是瓜瓞綿綿,生生不息。白居易的五十二代孫白現軍,辛店許窯人,攻讀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研究生。在國家核心期刊《行政與法》等發表論文多篇,獲得碩士學位;五十三代孫白艷鋒,辛店人,攻讀河南大學物理系「光學傳輸」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他們都將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從白君鄉定居新鄭辛店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下傳三十餘代,又因為居官、經商、避亂、過災等原因,一部分族人遷徙到中牟、尉氏、密縣、長葛、寶豐、魯山、方城、社旗、襄縣、葉縣等地,目前新鄭白氏後裔已達十萬之眾。無論他們徙居何處,他們都認定新鄭辛店是他們的發祥地。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日,遷居各地的白氏後裔都會返回辛店祭奠先祖,以懷念先祖,懷念故鄉,聯絡宗親,共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