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南開中學歷任校長
天津市南開中學是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1904年10月17日,由著專名愛國教育家屬嚴范孫和張伯苓創辦,是南開系列學校(現有一所大學、三所中學)的發源地。197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為國家級重點中學。
截至2012年9月,全校共有學生2576人。其中高中部40個教學班,1869人;初中部17個教學班,637人;國際部6個教學班,外籍學生70人。
『貳』 南開中學
天津市南開中學是中國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南開四馬路22號,197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為國家級重點中學。現任校長為馬躍美,理事長為孫海麟。目前,天津南開中學擬於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興建分校。
『叄』 南開第十五中學歷屆校長名錄
天津市第十五中學即天津市南開中學。
首任校長:張伯苓
第二任校長:楊專堅白屬
第三任校長:楊志行(調到市教委期間,焦驪珍曾代理校長工作)
第四任校長:王淑玲
第五任校長:紀文郁
第六任校長:康岫岩
第七任校長:楊靜武
第八任校長:馬躍美
第九任校長:暫無,由副校長馬健主持學校工作。
『肆』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北大招生
6月24日,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發布了2011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該方案指出,2011年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自方案公布之日起,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學均可報名申請。
此次公布的實施方案中對於獲得「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的高中生提出了明確要求:「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展潛能、社會責任感強」。
北京大學招辦負責人表示,2010年的試點工作效果良好。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各界人士提供了許多富於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對不斷完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起到了積極作用。北大招辦負責人稱,「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和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北京大學將堅持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則,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歡迎社會各界對此繼續參與和監督。
北大公告
依照北京大學招辦10月31日晚23時對外發布的公告,北京地區共有13所中學獲得了2011年度「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格,這些中學共有13-21個推薦名額。如果按21個推薦名額計算,北京地區的推薦名額佔全國最多推薦210名的10%。
31日北京大學招辦對外宣布稱,共有161所中學及校長獲得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質,較之於2010年度的39所中學,2011年擴充了122所中學。這161所中學共最多擁有210個推薦名額。其中江蘇共有16所中學獲得該資質,延續了獲得資質的中學數全國排名第一的情況。
申請數量
申請中學數量減少一半
北大招生辦31日晚發布消息稱,在規定的期限內,北大招辦共收到來自全國31個省份近200所中學遞交的申請,申請學校數較2010年減少一半。經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認真評議」,最終確定161所中學(含2010年首批試點的39所中學)獲得2011年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質,推薦學生總額為210名。
受到照顧
農村地區中學受「照顧」
和2010年度相比,雖然2011年度獲得資質的中學在地理分布上有較多學校分布在非省會城市,但這仍未改變省會城市獲得資質數量占明顯優勢的現狀。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在2011年評議過程中,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對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的中學和學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獲得推薦資格的中學中,不僅有北京牛欄山一中、河北冀州市中學等一批縣級及農村中學,也有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西藏拉薩中學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優秀中學。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2010年試點「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出發點正是要克服傳統教育的「一考定終生」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北大希望沿著這條道路繼續積極探索」。 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初審通過中學名單 省份 中學名稱 校長姓名 推薦名額 安徽 合肥市第一中學 陳棟 1 安徽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汪正貴 1 安徽 合肥市第八中學 王建明 1 安徽 蕪湖市第一中學 龐定亞 1 安徽 安慶市第一中學 沈波 1 安徽 合肥一六八中學 阮厚廣 1 安徽 合肥市第六中學 范廣偉 1 北京 北京人大附中 劉彭芝 3 北京 北京四中 劉長銘 3 北京 北京師大二附中 曹保義 3 北京 北京北大附中 生玉海 3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蔡曉東 2 北京 北京市十一學校 李希貴 1 北京 北京市第八中學 王俊成 1 北京 北京市第二中學 鈕小樺 1 北京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王殿軍 1 北京 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第一中學 劉克祥 1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沈傑 1 北京 北京市一0一中學 郭涵 1 北京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李有毅 1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劉滬 1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田琳 1 北京 北京匯文中學 陳維嘉 1 福建 廈門外國語學校 趙繼容 1 福建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李迅 1 福建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陳文強 1 福建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周君力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劉殊芳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 盧清山 1 福建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 連思標 1 福建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 蔡輝森 1 甘肅 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劉信生 1 甘肅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 化得福 1 廣東 廣東華南師大附中 吳穎民 3 廣東 廣東深圳中學 王占寶 3 廣東 廣東實驗中學 鄭熾欽 2 廣東 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 張復昌 2 廣東 珠海市第一中學 韓廷輝 2 廣東 中山紀念中學 賀優琳 1 廣東 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 季德華 1 廣西 南寧市第三中學 方潔玲 2 廣西 南寧市第二中學 農光學 1 廣西 柳州鐵一中學 胡冬梅 1 貴州 貴陽市第一中學 趙福菓 1 貴州 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 冉貴生 1 貴州 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王麗萍 1 貴州 遵義航天高級中學 楊亞斌 1 海南 海南中學 馬向陽 1 河北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邵喜珍 1 河北 邯鄲市第一中學 高玉峰 1 河北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 張國光 1 河北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學 劉長鎖 1 河北 河北冀州市中學 馬學偉 1 河北 河北省定州中學 凌波 1 河北 滄州市第一中學 劉月廷 1 河南 河南鄭州一中 朱丹 2 河南 鄭州外國語學校 毛傑 2 河南 河南省實驗中學 王學進 1 河南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河南分校 任艷丹 1 河南 信陽高級中學 畢樂武 1 河南 開封高級中學 常躍進 1 河南 林州市第一中學 王志強 1 河南 河南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陳運道 1 河南 安陽市第一中學 付宏 1 河南 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陳雲昌 1 河南 內黃縣第一中學 劉富強 1 河南 夏邑縣高級中學 韓好典 1 黑龍江 黑龍江哈爾濱三中 趙文祥 6 黑龍江 大慶鐵人中學 寧德忠 3 黑龍江 佳木斯市第一中學 付曉秋 1 黑龍江 齊齊哈爾實驗中學 田忱 1 黑龍江 大慶第一中學 楊文傑 1 黑龍江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卜祥林 1 湖北 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 張真 2 湖北 湖北武漢二中 董漢利 1 湖北 湖北武漢外國語學校 李鴻朗 1 湖北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 曹榮葆 1 湖北 鍾祥市第一中學 杜傳家 1 湖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 周雲久 1 湖北 湖北省黃岡中學 劉祥 1 湖北 湖北省襄陽市第四中學 程敬榮 1 湖北 湖北省荊州中學 彭繼平 1 湖北 湖北省巴東縣一中 宋發剛 1 湖北 荊門市龍泉中學 馬德明 1 湖南 長沙市雅禮中學 劉維朝 1 湖南 湖南長沙長郡中學 盧鴻鳴 1 湖南 湖南師大附中 常力源 1 湖南 湖南長沙市一中 趙雅茜 1 湖南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學 王斌 1 湖南 長沙市南雅中學 孫傳貴 1 湖南 湘潭縣第一中學 趙羅海 1 湖南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李素潔 1 湖南 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 燕立國 1 湖南 湖南省岳陽縣第一中學 郭光前 1 湖南 懷化市鐵路第一中學 羅霞 1 吉林 吉林東北師大附中 李楨 3 吉林 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 朱傑 1 吉林 松原市實驗高級中學 陳東軍 1 吉林 吉林省實驗中學 潘永興 1 吉林 吉林油田高級中學 遲振國 1 江蘇 江蘇南京師大附中 陳履偉 1 江蘇 江蘇海門中學 石鑫 1 江蘇 江蘇淮陰中學 張元貴 1 江蘇 江蘇南京外國語學校 董正璟 1 江蘇 江蘇啟東中學 王生 1 江蘇 江蘇省姜堰中學 高志雄 1 江蘇 江蘇省天一中學 沈茂德 1 江蘇 江蘇常州高級中學 張耀奇 1 江蘇 江蘇海安高級中學 呂建 1 江蘇 江蘇南通中學 姚天勇 1 江蘇 江蘇鹽城中學 李志成 1 江蘇 如皋中學 左伯華 1 江蘇 徐州市第一中學 王志勇 1 江蘇 江蘇省泰州中學 蔣建華 1 江蘇 江蘇省蘇州中學 張昕 1 江蘇 鹽城景山中學 殷廣平 1 江蘇 江蘇揚州中學 衛剛 1 江蘇 南京市金陵中學 鄒正 1 江西 江西省臨川第一中學 饒祥明 2 江西 新余市第一中學 黃余平 1 江西 江西省臨川第二中學 華小明 1 江西 新余市第四中學 陳曉紅 1 江西 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 黃福康 1 江西 玉山縣第一中學 李雲生 1 江西 江西省豐城中學 熊才衛 1 江西 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 胡金金 1 遼寧 大連育明高級中學 劉春普 1 遼寧 本溪市高級中學 龐鳴嶸 1 遼寧 東北育才中學 高琛 1 遼寧 遼寧省實驗中學 關俊奇 1 遼寧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黃啟成 1 遼寧 鞍山市第一中學 周興國 1 遼寧 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 何紹純 1 遼寧 盤錦市高級中學 王海斌 1 遼寧 沈陽市第二中學 劉輝 1 遼寧 阜新市實驗中學 王洪奎 1 內蒙古 呼和浩特第二中學 郭炳勝 1 內蒙古 包頭市第九中學 陳超峰 1 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一中 王力爭 1 寧夏 寧夏銀川市第二中學 孫武平 1 青海 青海湟川中學 張建國 1 山東 山東省實驗中學 王品木 2 山東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孫先亮 1 山東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李玉明 1 山東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劉志春 1 山東 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 李世良 1 山東 山東省煙台第二中學 王德清 1 山東 山東省萊州市第一中學 蔡潤圃 1 山東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王玉璋 1 山東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許崇文 1 山東 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 於允鋒 1 山東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張景和 1 山東 高密市第一中學 侯宗凱 1 山東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桑愛民 1 山東 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高欣華 1 山東 淄博實驗中學 程德權 1 山西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 楊素珍 1 山西 山西省實驗中學 蘇建庭 1 山西 太原市第五中學 王一瑛 1 山西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校 劉平 1 山西 山西省運城市康傑中學 路勝利 1 山西 山西省長治市第二中學校 焦建中 1 陝西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王永智 6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王佩東 1 陝西 西安市鐵一中學 王加奇 1 陝西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邊團結 1 陝西 陝西省安康中學 徐新人 1 陝西 陝西漢中市勉縣一中 何柏康 1 上海 上海市上海中學 唐盛昌 1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何曉文 1 上海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鄭方賢 1 上海 上海市七寶中學 仇忠海 1 四川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溫瑞徵 2 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 劉國偉 1 四川 綿陽東辰國際學校 祝啟程 1 四川 成都市樹德中學 陳東永 1 四川 四川省江油中學 梁玉幫 1 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 田間 1 四川 四川省閬中中學校 趙書遠 1 天津 天津南開中學 馬躍美 3 天津 天津耀華中學 任奕奕 3 天津 天津市第一中學 李新 1 天津 天津市實驗中學 張紅 1 天津 天津市新華中學 於異 1 天津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 劉學安 1 西藏 西藏自治區拉薩中學 唐澤輝 1 新疆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閆立晉 1 新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中學 楊學東 1 雲南 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關磊 1 雲南 雲南省玉溪第一中學 張煒 1 雲南 雲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 何紅斌 1 雲南 雲南省騰沖第一中學 羅仁幸 1 雲南 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 黨穎 1 浙江 浙江鎮海中學 吳國平 3 浙江 浙江杭州二中 葉翠微 2 浙江 杭州學軍中學 馬里松 2 浙江 浙江省舟山中學 唐華 2 浙江 浙江省溫州中學 胡海帆 1 浙江 浙江省慈溪中學 鮑旭明 1 浙江 浙江金華第一中學 高亞軍 1 浙江 浙江省諸暨中學 潘國權 1 浙江 餘姚中學 王勝戰 1 浙江 衢州第二中學 潘志強 1 浙江 浙江省新昌中學 王偉勇 1 浙江 紹興縣魯迅中學 許吉安 1 重慶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 王國華 2 重慶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魯善坤 2 重慶 重慶市南開中學校 田祥平 2 重慶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曹勇 1 重慶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馬培高 1 重慶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 莫裕全 1 2012年程序
一、招生對象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展潛能、社會責任感強的高中畢業生。
二、推薦人數
獲得北京大學實名推薦制資質的中學校長可按分配名額推薦優秀學生。
三、實施程序
1、實行年度申請審核制。中學校長須以中學和本人名義向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提交《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中學申請表》。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根據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或以往推薦學生在北大表現情況等因素,對遞交申請的中學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的中學,將獲得參加北京大學實名推薦的資質。未能通過評審的中學,當年所推薦的學生不具有實名推薦的性質,不享有實名推薦學生所享有的優惠條件。
2、獲得北京大學實名推薦資質的中學校長,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認真履行職責,由校長以實名形式向北京大學推薦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展潛能、社會責任感強的高中畢業生。具有資質的中學,如當年沒有符合推薦條件的學生,可以不推薦。
3、當年提出申請未獲通過的中學,可在下一年度向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再次提出書面申請。
4、獲得推薦資質的中學,須在本校校園網或公告欄顯著位置對校長實名推薦的實施方案、推薦名額、校內報名辦法、遴選程序等內容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告知全校師生和社會。
5、中學須在本校校園網或公告欄顯著位置對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信息以及推薦理由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告知全校師生和社會,接受各方監督。
6、具有推薦資質的中學,如存在弄虛作假等情形,一經發現,立即取消中學及校長的推薦資質。
7、獲推薦的學生須按照規定的時間在北大招生網填寫並列印《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報名表》,並附相關報名材料,經中學校長實名簽字蓋章同意後,及時提交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
8、獲推薦的學生,如存在弄虛作假等情形,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學生的資格。
9、北京大學根據中學校長所推薦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相關學科的專家組對中學推薦情況、學生報名資料進行審核。合格者將免於參加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筆試而直接進入面試,面試合格者在高考錄取時將享受降至當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數線錄取的優惠政策。
10、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將在中學資格審核、學生考核等環節中加大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中學的傾斜力度,推動農村教育發展,促進社會教育公平。
11、北京大學在北大招生網上對獲得實名推薦資質的中學、校長及推薦學生、推薦理由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
四、附則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享有相關條款的解釋權。 2013年1月4日,就部分2012年有「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中學2013年未繼續推薦考生一事,北大招生辦負責人表示,此因部分中學並未申請2013年的資質,部分中學則是北大基於往年的推薦生源表現未審核通過,也有部分中學曾提前通報北大招辦稱,2013年無合適人選,暫不推薦。
有些中學之前有資質後再申請而未被北大審核通過2013年的資質。另外,由於公示名單是「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候選人,這並不是說有些中學並未參與推薦,而是未能通過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評審和面試。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根據北大對在校學生的追蹤調研,「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學生的學業成績積點比其他學生平均高出0.18(積點最高值為4),在社會服務和獲獎方面高出近20個百分點,在本科生科研方面高出8個百分點。該負責人稱,學業成績積點是一個綜合評價,每差0.1就需要在學科成績上高出很多。
『伍』 天津市南開中學的學校文化
南開精神 南開精神倡導並培養愛國、愛群之公德,服務社會之能力;不斷奮斗,不斷發展。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敬業、科學、創新」是南開精神的精髓。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也是天津南開中學不竭的動力。天津南開中學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南開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將繼續深入實施整體高素養教育,向世界著名的一流學校前進! 學校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公乃為愛國愛群之公德,能乃為社會服務之能力,其含義是要培養自己為社會服務的公德和能力,每天都有所創新。
校訓釋義
南開校訓是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范孫)先生和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於本世紀20年代前後共同制定的。按照他們的教育思想,辦新學校的宗旨不同於辦舊學,他們認為辦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養人才,為社會謀進步,為公眾謀福利。張伯苓在1944年總結他辦學四十年的回顧文章中寫到「……苓追隨嚴范孫先生,倡導教育救國。創辦南開學校,其消極目的在矯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貧、散、私,作者注);其積極目的,為培養建國人才,以雪國恥,以圖自強」。所以嚴張辦學思想總之是以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福利為宗旨。校訓就是從此出發而制定的南開學校教育方針。
「允」字是承諾的意思,對受教育者來說也可理解為「要求」。這里的」公」,從嚴張的教育思想出發,與之相對應的集體當然是國家、人民大眾和與之相聯系的事業。另外「公」又是對矯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應解釋為要求受教育者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具體到教育事業,即要求南開學子熱愛母校,維護校風校譽,作者注)、大公無私、—心為公,在學習和工作中強調無私奉獻精神。
「日新月異」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強烈之進取精神。就是受教育者的時代使命,是不斷改革、不斷前進、自強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奮勇走在世界發展大潮的前沿,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奮進。 校歌歌詞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純,以鑄以陶,文質彬彬。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校歌由來
為鞏固團體精神,南開在五四運動前就創制了校歌,編校歌的動議,是1917年5月16日在東京南開同學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老校長和南開運動員茶話會上,由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出的。1918年末,張伯苓老校長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校後,即請音樂教員孫潤生審定一歌,為「於聚會之時,千人合唱,以期神會而鑄就南開真精神」,曲子採用的是德國民間的聖誕之歌——《Oh Christmas Tree》。
校歌釋義
南開校歌的歌詞雖簡短,卻具有深邃的內涵。首段「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直接唱出南開校歌的主題——南開精神。南開中學創辦以後,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相繼創辦,形成完整的南開教育體系之後,更加印證了歌詞創作者的真知灼見。應該說,偉大的南開精神發源於渤海之濱和海河之津。南開校歌實際上就是「南開精神」的頌歌,曲調庄嚴肅穆,引人奮發向上。申泮文先生曾經指出,歷史使命鍛煉了南開人,愛祖國、愛人民、仇恨侵略者,頑強不懈地參加抗日斗爭,直到勝利。愛國主義教育自始至終是舊南開教育的核心。1986年4月5日,張伯苓校長被黨和國家稱譽為著名的愛國教育家,絕非偶然。所以在南開校歌中自始至終引亢高歌的南開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任何級別學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內容,教育人者切切不可忽略。申泮文先生還強調,南開精神的全部實質內容是內涵豐富和深刻的,它代表了一整套有哲理基礎的思想體系,是中國人民優秀思想傳統的集中與升華,它又是南開學校歷屆師生經過多年艱苦奮斗,通過繼承和發展而形成的。每位南開人都以「南開精神」激勵自己,奮發有為,為國家、為人民作出光輝無限的無私奉獻,力爭成就非凡。就是這種無形的精神,形成為全體南開人奮發有為的原動力。這就是南開教育的精髓所在。 校徽校色校花 校徽是八角中有「南開」二字,寓意南開中學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校色為「青蓮紫」色,喻意品格高潔,出污泥而不染。
校花為菊花,取凌霜而不凋之意。 容止格言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 勿暴 勿怠
顏色:宜和 宜靜 宜庄 職務姓名第一任校長(創始人)張伯苓第二任校長楊堅白第三任校長楊志行第四任校長王淑玲第五任校長紀文郁第六任校長康岫岩第七任校長楊靜武第八任校長馬躍美(上表所有資料來源於天津市南開中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