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高中生研究性學習論文
我們的「90後」世界 前言: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充斥著們的眼球,一個新的名詞——「90後」出現了。人們對「90後」有了許許多多的評論和看法,作為「90後」的一份子,對於這些輿論,「90後」的我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90後含義及背景 90後特點 學生和成年人眼中的90後 對90後的建議一、「90後」的含義及背景 所謂的「90後」,就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有時泛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90後與80後相同,均出生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但不同的是,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 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時有著不同於前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二、「90後」的具體表現(一)消費表現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個角度說,雖然90後還沒有真正登上社會的舞台,還處在被呵護、被教育的階段,但這一代孩子,由於整個變革中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普遍地早熟,他們從一開始,就樂意成為消費社會、技術時代的寵兒。評論家說得沒錯,在當今這個物質社會,90後的孩子們從小就接受這些物質交換。也形成了一些他們的消費現象。1. 隨著經濟的發展,孩子們手頭兒更有錢了 在擁有零花錢和存款額方面,90後的孩子和以往相比均有顯著增加。孩子們隨身攜帶的零花錢,在10元以上的有較大增長。並且,孩子們的壓歲錢越來越多。200元~500元、500元~1000元、1000元以上都有大幅度增加。這說明,孩子們擁有的零花錢更多了。2. 存款和零花錢多用於學習 網路調查發現,有存款的孩子大多將存款用來理性消費。對於自己掌握的錢,他們大多用來購買文具、課外書等,其次是捐助給需要幫助的人、給長輩買東西、存入銀行、給同學買禮物等。從消費取向上來看,他們的消費行為比較理性,大多數用在學習之處,其次是幫助他人,孝敬長輩、存款等。 調查還發現,有52.3%的孩子有自己的存款。對存款的使用意向也說明少年兒童在消費行為方面的變化。統計得知,更多的孩子希望將存款用來買學慣用品或交學費。3、名牌意識明顯增強了 90後孩子的品牌意識趨於理性化。他們對品牌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認可度較高。認為牌子並不能證明什麼,重要的是產品本身的比例為69.5%。表示自己喜歡嘗試新的品牌、喜歡明星代言的品牌、喜歡購買國外品牌的比例分別為40.4%、33.2%和23.7%。這表明未成年人的品牌行為更加合理,他們更加註重消費的實用性,不是一味追求品牌。(二)文學現象90後文學指出生於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公民所創作的文學,這個概念從近期年起開始被學術界接受。在詩壇上90後代表人物原筱菲,劉雨桐,蘇笑嫣等仍然延續了老一代80後詩壇一哥申寶峰,一姐鄭曉瓊的詩風和脈絡,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論實力和才氣90後詩人確實能夠勝任和接替80一代的班,在小說方面也許多人物,如吳子尤《誰的青春比我狂》張牧笛:詩集《看不見的風在吹》長篇小說《走走停停》李軍洋長篇小說《一路向北》《繁華落盡》損欲寒詩集《曉曉》楊七詩:長篇小說《我們的,他們的愛》 09年新作《此岸花開彼岸無人》張悉妮:《假如我是海倫》陽陽《時光魔琴》弘志:《浪漫七月花》,後博寒:長篇小說《寂寞鋼琴》陳勵子:《月亮船》許豪傑:長篇小說《一段一段流浪憂傷》高璨:長篇小說《陽光的腳步很輕》等。雖然他們年紀還小,卻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可見,未來中國文學也會因他們而大放異彩。三、調查研究方法 綜合全組的意見,設計並向三明二中高一、高二年段發放30份調查問卷,共收回25張問卷;向大人分發了20份調查問卷,共回收15張問卷。四、調查分析 (一)調查問卷統計「90後」思想道德情況調查問卷(學生) 1、對「90後」的描述(多選題)A、生活條件優越(60%)B、易於接受新鮮事物(56%)C、追求物質享受(40%)D、對網路依賴性大(52%)E、樂觀,積極向上,思維活躍,創造能力強(52%)F其他(23%) 2、面對父母沖突的反應A直接介入(32%)B、事後介入(20%)C、不介入(28%)D、其他(20%) 3、90後最崇拜的對象A、體育和影視明星(40%)B、科學家(2%)C、企業家(3%)D、自己(16%)E、其他(15%) 4、對戀愛所持的態度A、兩情相悅,可以促進學習(52%)B、給予理解,但不提倡(32%)C、來日方長,何必著急(16%) 5、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選擇向誰訴說A、要好的朋友(76%)B、心裡資訊站(4%)C、團隊幹部(4%)D、誰都不說,自己解決(16) 「90後」思想道德情況調查問卷(大人) 1、對「90後」的描述(多選題)A、生活條件優越(73.3%)B、缺乏社會責任感(33.3%)C、自主意識差(80%)D、抗挫折能力弱(53.3%)E、易於接受新鮮事物(80%)F、消費慾望強(33.3%)G、對網路依賴性大(46.7%)H、追求標新立異(40%)I、樂觀、積極上進、思維活躍、創造能力強(40%) 2、對「90後」成長重要的是(多選題)A、出身背景及家庭社會關系(46.7%)B、學校好壞(60%)C、自身努力(93.3%)D、父母、師長的影響(86.7%)E、社會大環境(73.3%) 3、「90後」最崇拜的人A、體育和影視明星(40%)B、家長(20%)C、歷史傑出人物(13%)D、企業家(20%)E、自己(17%) 4、「90後」學習最大的動力A、未來職業的需要(47%)B、老師和父母的期望(13%)C、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20%)D、將來做更大的事業(13%)E、人生成才的巨大願望(7%) 5、面對父母的沖突的反應A、直接介入(13%)B、逗父母快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27%)C、事後介入(27%)D、不介入(33%)6、「90後」每個月的零花錢除吃飯外,主要用在A、服飾、化妝品(20%)B、吃零食(7%)C、購買書籍、文具等學慣用品(60%)D、同學、朋友交往(7%)E、沒有零花錢(6%)7、對戀愛所持的態度A、青澀的果實,最好別嘗(7%)B、是一件難為情的事(13%)C、兩情相悅,可以促進學習(13%)D、給予理解,但不提倡(33%)E、來日方長,何必著急(34%)8、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向誰訴說A、老師(7%)B、要好的朋友(67%)C、心理資訊站(13%)D、誰都不說,自己解決(13%)(二)分析經過問卷調查分析,我們得出了一些「90後」的特點:1. 很多孩子受到就業的影響 2. 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3. 有強烈的反叛意識4. 對網路十分依賴5. 極力表現與眾不同從網路上,我們還查到一些關於90後的一些典型特點:
1. 平均智商超過了以前的同齡人,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
2. 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
3. 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 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
5. 內心世界:從童年就開始變「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
6. 比較了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且價值觀更加現實;
7. 市場消費觀念強烈,但名利作用被過分強化;
8. 張揚自我個性,相對比較缺乏團隊忠誠感;
9. 網路時代的廣闊事業,信息和知識豐富,但內心有時較為空虛。從這些特點里,我們不難看出,90後在人們眼裡,就是一群高智商、有一技之長、成熟、個性、知識豐富但又自私敏感、囂張、驕縱、現實、喜歡攀比的小孩子。許多成年人很不理解90後,總認為這個群體有著太多太多他們所不能接受的東西,無論是從愛好,性格,還是思想觀念。都與前人有著太多太多的不同。其實,成年人的這些對於90後的看法是可以被我們所理解的。從社會背景上來看,90後所生活的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社會,他們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沒有經歷過歷史和政治上的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除父母外,親情觀相對淡薄,在這樣的生長環境里,有相當一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隨著中國越來越發達,同時由於「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各國交流日益廣泛,而90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在教育方面,由於從1997年以來的一系列改革已經讓中國教育體系慢慢脫離死記硬背,邁向注重獨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後也與前一代中國人的學習方法大為不同。這些不同就讓90後與前人的思想大為不同,也因為這些不同,讓前人對90後的行為越來越不理解。而且,90後大多都還是孩子,最大的也不過19歲。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難免叛逆,正是因為這樣,網路上對於90後的評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激烈。甚至有些人直接否定了90後這整個群體。我也承認,90後的孩子們是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引起這些的原因難道只是因為他們自己嗎?不!絕對不單單只是因為他們自己,還因為社會,因為家庭……從社會的家度來說,社會的迅速發展,讓他們過早的成熟;社會上的激烈競爭,讓年幼的他們過早的感覺到了壓力,分數,成績,考試,排名,都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再加上父母所寄予的厚望,同學之間的競爭,更讓他們把壓力加大,讓他們幼小的身軀被徹底地壓在這些大山之下。再從家庭的角度來看,隨著婚姻的脆弱,離婚像是家常便飯一樣,或許許多大人認為「大人的事關你孩子什麼事,你小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就好,大人的事別管那麼多。」但是,你們想過嗎?當孩子在房間里認真地做作業時,屋外的吵罵聲,摔打物品的聲音透過禁閉的房門傳到孩子的耳里,作為孩子,無論心理有多麼的成熟,孩子都會害怕的。他會害怕,會不會因為這次爭吵,家裡就會少了一個人的身影呢?或許許多孩子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和你爸爸(媽媽)離婚了,你會跟誰?」或許這是一句玩笑,又或許是認真。這時的孩子是無助的,他不可能去問爸爸或者媽媽。他也知道,當他做出這個選擇時,他就會失去爸爸或者媽媽。所以,家庭問題,更是影響90後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四、建議針對「90後」一代人的個性特點和現象。通過研究我們給出幾點自己對「90後」成長的建議:(1)「90後」應更多關注社會中的焦點問題,注重實踐,有句話這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我們應用實踐去證明它的真假。我們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去縣城或鄉村體驗生活,鍛煉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實現自我完善。(2)「90後」需注重培養社會責任感:遵紀守法,恪守公民道德;培養恆心及毅力,勇於吃苦耐勞,承受挫折,敢於承擔責任;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保護家園事不可缺失的社會責任(3)一起學會接受與拒絕。讓我們拒絕虛誇,接受本分。 讓我們拒絕盲從,接受自我。 讓我們拒絕對於教育現狀的反抗,接受我們正在接受的教育。 讓我們拒絕不理智地沖動,接受理性的感悟。讓我們拒絕任何垃圾文化,接受並傳承優秀傳統 文化與先進的現代文化。 參考資料:1、 網路 2、 網路知道 3、 中國教育新聞網vwww.jyb.com.cn4、 新浪網vwww.sina.com.cn5、 MSN中國-在線讀報 http://msn.idoican.com.cn
B. 一篇中學生研究性學習論文(500字)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一、學習問題自我評價
l.時間安排問題
學習不良者應該反省下列幾個問題: (1)是否很少在學習前確定明確的目標,比如要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內容。(2)學習是否常常沒有固定的時間安排。(3)是否常拖延時間以至於作業都無法按時完成。(4)學習計劃是否是從來都只能在開頭的幾天有效。(5)是否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了。
2.注意力問題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鍾。(2)學習時,身旁是否常有小說、雜志等使我分心的東西。(3)學習時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體驗。(4)是否常與人邊聊天邊學習。
3.學習興趣問題
(1)是否一見書本頭就發脹。(2)是否只喜歡文科,而不喜歡理科。(3)是否常需要強迫自己學習。(4)是否從未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4.學習方法問題
(1)是否經常採用題海戰來提高解題能力。(2)是否經常採用機械記憶法。(3)是否從未向學習好的同學討教過學習方法。(4)是否從不向老師請教問題。(5)是否很少主動鑽研課外輔助讀物。
二、自我改進法
1.SQ3R法
羅賓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幾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成的。
(1)概覽(Survey):即概要性地閱讀。當你要讀一本書或一段文章時,你必須藉助標題和副標題知道大概內容,還要抓住開頭,結尾及段落問承上啟下的句子。
(2)問題(Question):即在學習時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學習課文,預習中的提問可增加你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要是研究一個課題時你能帶著問題去讀有關資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閱讀(Read)
(4)背誦(Recite):讀了幾段後,合上書想想究竟前面講了些什麼,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做一些簡單的讀書摘要,從中找出關鍵的表達詞語,採用精煉的語言把思想歸納成幾點,這樣做既有助於記憶、背誦或復述,又有助於提高表達能力,且使思維更有邏輯性。這種嘗試背誦的方法比單純重復多遍的閱讀方法效果更好。
(5)復習(Review):復習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遺忘。一般來說,及時復習是最有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復習可逐漸減少,但經常性地復習有助於使學習效果更鞏固,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即是此意。
2.自我塑造法
(1)選擇一個適當的目標。某些學生在接受長輩一頓訓斥後,立即制定一個宏大的學習計劃,其實這種計劃十有八九是執行不下去的。我在學英語時,有一天忽然下決心要從閱讀原版小說入手,結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馬丁.伊登》,並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個月時間啃下此書。結果呢,我連第一頁都沒能讀完,因為裡面的生詞查不勝查。後來我選擇了比較適中的學習目標,先從世界名著簡寫本入手,結果越讀興趣越濃,不再視英語為畏途了。
( 2)對症下葯。如果你注意力不集中,那麼你應分析不集中的原因。在寢室讀書不集中,則應責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讀。如果讀半小時後不集中,則應略為休息一下,或改變一下學習內容。如果原因是對讀書不感興趣,則首先努力去讀自己有興趣的書或改變單調枯燥的讀書方法,將讀書與工作、娛樂、陶冶性情結合起來,或給自己的學習以一定的獎勵。堅持一段時間後,隨著良好習慣的形成,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濃厚。
三. 發現最佳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人分為「貓頭鷹」與「白靈鳥」型。如巴爾扎克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莫扎特的創作時間是在晚上,他的著名歌劇《唐璜》就是在一個夜裡寫成的。門捷列夫等科學家也都是在晚上工作的。與此相反,拿破崙則是從早晨3一4點就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最佳的記憶時間: 早晨和晚上臨睡前是記憶效果最好的時間。因為早晨,大腦沒有睡前學習材料的干擾臨睡,不再受新學習的干擾。每天臨睡前,把一天內學習的主要內容,象過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這對記憶的鞏固很好。晚上記的材料,第二天早晨再記一遍,效果會更好。
合理用腦: 合理用腦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和抑制,有助於增強記憶力,使人保持不疲勞的狀態。長時間啃一門課不如不同課程交替學習的效果好。內容相似的課程不要挨著復習。平時我們在較多地復習文科內容後,應該用復習理科內容來調劑。(科學家做過實驗,一個人右手疲勞的時候,一種辦法是讓兩手都休息,另一種辦法是在右手休息情況下,讓左手適宜地活動,結果用第二種方法,右手握力恢復得較快。馬克思喜歡在緊張閱讀、寫作的間隙,用解高等數學習題作為一種調劑)學習時用的是右半腦,聽音樂、歌曲是用左半腦。左半腦興奮幾分鍾、右腦就可休息一下。用音樂來調節,作到合理用腦,在世界各大學里已被廣泛重視。
【黃磊】
我認為,要提高學習效率,首先便是提高上課的效率。記住,老師上課的細節千萬不要漏掉,許多考試都在這些細節上會難倒你的,而這些細節往往是老師興致所致,上課處於極好狀態時,將大腦中的那些知識點下意識地說出來,且常常不書寫在黑板上的。捕捉這些細節,往往會提高你上課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識面。利用好了課堂上45分鍾,下去後無需過多時間就能熟練掌握,事半功倍,做題復習效率也極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時間,還容易丟三落四,知識掌握不完全,不熟練,對做題和今後復習造成隱患。當然,我不是說整個聽課和學習時間,神經都要綳得緊緊的,而是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抓住知識要點。不管是聽課還是自習,都要一心一意。對於注意力極易分散的人,學習效率的提高就比較困難了。而且必須注意知識的前後承接,一旦前面掌握不好,容易造成惡性循環,所以學習效率高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之上的。
高中階段,過多的自學往往會使自己失去更多的東西,所以我不贊成高中過多的自學。當然更重要的是抓緊時間了。在學習時,如果能夠只想到學習,並且比如做數學題只想到數學,而不想到物理、化學等就一定會對學習有幫助。但我更認為,學習效率是培養出來的,是後天的一種習慣。學習上的高效率是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有充分自信心的結果。
我從小就有這種習慣:在復習功課時,喜歡多看參考書,廣納各家思想,尤其象《中學生數理化》這樣教做題思路、方法的雜志,我都是十分注重的。因此,很長時間的積累之後,我的學習視野開闊了,思路多樣了,思維敏捷了,於是對學習起了個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習效率自然提高,學習時興趣增加,專心程度自然也增加,學習效率自然又更進一步提高。這樣的良性循環對自己來說,當然越來越有利了,學習當然不再成為負擔,而是興趣和樂趣了。
評:黃磊同學實際上強調的是"專心"和"興趣"對學習效率的主導作用。大家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對"專心學習"想必都會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李渝】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這是我特別需要強調說明的一個問題,它也是能不能學好知識的關鍵。效率指對時間的利用率,學習效率高的人不會讓每一分鍾閑過,不會總猶猶豫豫:這道題該不該做?這個難點該不該問?這個知識講過沒有?講了就看,沒講又怎麼辦?由此學習效率的高低是顯而易見的。
大家同在一個屋檐下學習,都坐在書桌前,可是有的同學專心致志、全神貫注、筆耕不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攻破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點。還有的同學坐著、東找一本書做做,碰了釘子又換另一本書做,再咬著筆頭發發愣,看看錶還有多久下課。或許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可是仔細想想,難道不曾發生過嗎?這樣的學習效率只會受到時間的嘲諷。顯然,只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才會有更多的思考去認識和理解問題。怎麼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我想至少應該做到這樣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精神高度集中,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條件,學習的時候就應該全神貫注、心無雜念,不要一邊看書,一邊想著球賽的戰況,想著午飯吃什麼,想著筆尖是不是歪的。時間飛逝而過,發會兒愣、看會兒書是很容易騙過自己的,可當下課後翻翻書、看看本子,反而納悶了:怎麼看了半天一無所獲呢?所以要把精力集中在本上、書上、筆上,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第二、就是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利用時間,更大地提高學習效率。怎樣才是好的學習習慣呢?這是因人而異的。總之,所有對學習有利的習慣,就是好習慣。
這里我有一些學習習慣可以參考給大家:
1、 英語每天必練、必讀,而且一定要讀出聲來,多讀才能有好的語感。
2、 對物理化學的常規題要做出速度來,不妨經常試試一個小時能做出多少題來。
3、 數學的計算是難免出錯的,刻意地找一些煩瑣的計算來鍛煉耐心與能力。
4、 對整套的題不要舍這去那的,拿出表來,兩個小時內完成。認真對待之,如考試一般核對計分總結,會有很大的收獲的。
5、 習慣於請教老師,與同學砌磋,這是提高水平的好方法,但一定要三思之後。
三思是有含義的,一個問題琢磨不透,可暫時放一段時間,學習其它內容,也許回過頭來便迎刃而解了。這就是"觸類旁通"的道理。如再不明白,就去請教,這樣印象才會深刻。諸如此類的學習方法還有很多,同學們可自己探索。提高學習效率是每個好學生都應時刻銘記的。
評:踏實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有的同學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條理,只會愈加浮躁。在自我的學習中,建立一種"秩序",是很有必要的。
【盧樹】
怎樣提高學習效率呢?
要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搞清自己的生理規律和有關外因,合理地安排學習的時間、地點和內容。拿我來說,早晨適合記憶,背誦,下午適合理解疑難問題,晚上適合鞏固知識和進行聯想式復習。一天之中,有三個睡眠高峰:一、上午九點,正是課間操時間,我有來閉目養神;二、下午一點,正好睡;三、晚上十點多,上床休息。我平時不在家復習功課,家中太吵,家裡人有他們說話做事的自由,不能為你一個人的學習限制別人的自由。教室里學習氣氛好,我可以迅速進入角色。有時,我去學校附近幽靜的山林,大聲朗讀英語或者詩詞,或者拉一個同伴互相問有關內容。既不被人干擾也不幹擾別人。
要提高學習效率,要切記"張弛結合","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學習",一定要保證睡眠充足,也別忘了體育運動。高三時也許抽不出整天的時間來鍛煉,那就抓緊零碎的時間。比如,跑步上學或回家;課間跳繩、踢毽子;體育課上打乒乓……這樣鍛煉了體魄,不至於因為感冒、發燒等小病耽誤學習,同時放鬆了神經,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要提高學習效率,可以在獨自鑽研之餘請教師友,共同探討。"只學不問,不是學問。"在闡述自己見解的過程中,你可進一步理清思路,修補漏洞;在傾聽別人的過程中,不僅可學到"死"的方法,還可啟發"活"的思路,想出更高明的招兒。回憶高三,和同學、老師之間的探討,曾給孤軍奮進的學習生活帶來多少情趣!
要提高學習效率,有時也需要一點"好讀書,不求甚解"的觀念,不去鑽牛角尖,死胡同。特別是英語、語文,有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更忌生搬硬套,死糾不放,浪費時間和精力。
要提高學習效率、在平時做作業時也要自己規定一定的時間限制,尤其是考試時感覺時間緊張、不夠用的同學,平常就要訓練自己,加快做題速度。
評:盧樹同學的"不求甚解"觀點,是有關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學習中,我們千萬不要死鑽"牛角尖"。有的同學為了弄懂一個定理的來龍去脈,廣泛查閱各種資料,有的同學則非要對某一原理提出質疑,甚至想方設法力求推翻它。切記:這種探求精神是對的,但對於面臨高考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不知輕重緩急"的做法,白白耽誤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做人必須"務實"一些。
【王瑜】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夏 宇】
學習效率這東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談起過。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同學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十分著急的,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評:夏宇同學對於聽課和做題的建議,實際上反應了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把勁兒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時間,聽課、記筆記應抓住重點,做習題應抓住典型,這就是學習中的"事半功倍"。
【肖麗】
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成績的關鍵。前面說到安排復習計劃,其實就是提高學習效率很重要的一點。合理地安排好時間,大腦可以隨時得以調整,最大限度地調動起積極性,比如說一個上午的時間全用來做英語的話,大腦最後勢必會疲憊不堪。這時若是很及時地改為做數學的話,對大腦是一種新的刺激,不但可以保持同樣高的效率,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經常的體育鍛煉同樣為保持充沛的精力,這對提高學習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高三一年,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每個人都有著很大的潛力,關鍵是要戰勝自己惰性。比如老師發下來一份很難的試卷,不要求當堂上交的話,這時一定有同學已做好了思想准備,白天做不完,晚上就熬一會兒夜。反正題目很難自然要多花一點時間,疏不知一旦產生了這種念頭大腦就在不自覺中懈怠下來了,結果這份題果真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而若是在一次意義很大的考試中來做這份題的話,我想大多數人是能按時完成的。因為這時的大腦是處在高度興奮中,答題時調動了自己最大限度的能力,我想,這其中的對比就體現了惰性這個問題。一些同學學習很辛苦,卻收效並不顯著,或許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吧。
評:克服惰性是挖掘個人潛力的關鍵。正如肖麗同學的建議,在主觀上為自己限制時間,把每一份練習試卷都當作高考,是很有必要的做法。建議做題一向比較慢的同學,在答卷時保持這種帶有高考現場感的"滿負荷"狀態,你會對自己的潛能有新的認識,而且會發現自己的學習時間在"增多"。
【閆子波】
我認為學習應該看重於學習效率,而不在於時間,這一點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
人的大腦就象一台機器,如果讓一台機器長時間地工作,它的工作效率就會越來越低。同樣,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使用大腦而不讓它休息,它的效率也會降低。最後,你用兩個小時學的東西,不如大腦興奮時半小時所學的東西多。
講到這里,大家也許會問如何提高效率,其實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很多,它是需要各個方面共同作用,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讓大腦有充分的時間休息,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前提,大腦如沒有充分的休息,它的內部細胞往往部分地處於半睡眠狀態,而不能活躍起來,為了使大腦充分活躍起來,達到興奮狀態,必需要有充分休息的時間,否則,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只是一句空話。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工作於一件事上,往往易於疲勞,而當換上一件新事物時,他馬上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quot;喜新厭舊"的壞習慣。人的大腦有同樣的壞毛病。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到這一點。在長時間學習某科目後,要適當換一下課程,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對提高學習效率是大有益處的。例如,在你做了很長時間的數學題後,何不學習一下英語,背些單詞,變抽象的數學思維為記憶思維,這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這里所說的"科目更換"不是那種頻繁地交換,頻繁地交換學習科目,實際上是浪費時間,根本學不到東西。有時也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在你更換科目後,仍然感覺自己的大腦達不到興奮狀態,這時我認為你的大腦確實累了,應該讓它臨時地休息一下。
【張帆】
高中三年轉瞬即逝,升學競爭激烈,學習壓力很大,許多同學會感到時間不夠用。"抓緊時間"成了教師、父母督促我們學習的口頭禪。時間確實必須抓緊,其中的道理無庸贅述,但我覺得更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如何發揮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要提高學習效率,首先一條,就是要學會管制自己的意志。無論是聽課還是閱讀,都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讓各種雜念來擾亂自己的思想感情,認真進行思考。我家對門就是歌舞廳,一到夜晚,管弦之聲不絕於耳,父母很擔心這會影響到我的學習。但我只要往書桌前一坐,對各種喧囂之聲就可充耳不聞。有的同學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余花了幾倍的時間來理解、消化;有的同學自習時心猿意馬,幾小時過去了,卻不知究竟有什麼收獲,對於這些同學來說,要把學習搞好,首先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時一定要專心致志,要全身心投入,專心致志地學習兩個小時,比有時漫不經心地學習四小時的效果還顯著。
其次,要特別注意提高做題的速度,鍛煉思維的敏捷性。這既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也是高考實踐的需要。要分秒必爭,能夠兩個小時做完的題目決不拖到三個小時,寧可把節餘下來的一個小時用於休息、娛樂,也不要養成拖拉、疲沓的壞習慣,我在高中准備參加數學競賽時,自己找了大量的習題做,每次做完,都在練習本上記下花費的時間,其目的是為了檢驗自己的熟練程度,訓練自己以適應正式競賽的時間要求,我參加全國數學冬令營第一天的競賽,4個半小時的題量,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完成了,這就是平時練習時特別注意培養思維敏捷性的結果。我們知道,每次高考時,總有考生感到時間不夠用,因此,加強解題速度方面的訓練就顯得很有必要。
還有,學習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由表及裡,由淺入深,不要搞簡單的重復、不要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做簡單的習題上,不要搞所謂的"題海戰術",而應抓住重點、難點、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正確認識記憶與遺忘的規律,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高中階段,英語單詞、古代漢語、數理化公式、定理等等,很多東西都需要熟記。有些同學老喊"記不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懂得記憶的規律與方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識記(記憶)分無意識記與有意識記兩種,對於系統的知識,特別是系統的科學知識,決不是單憑"無意識記"就能掌握的。在事前有明確的目的,並在進行中作出積極的努力,才是"有意識記"。也就是說,集中注意地、自覺地和積極思考著閱讀兩遍課文,比漫不經心地讀十遍課文還記得多。識記不能一勞永逸,鞏固識記的基本條件是復習。需要懂得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在識記之後,遺忘一開始是很快的,後來速度就放慢了。經驗表明,熟記一種材料之後,在前五天忘的量比後五天必定要大。根據這一規律,我們完全可以與遺忘作斗爭。即復習次數應先多後少,這樣,事半功倍。好比面對一個堤壩,我們應該在它發生滲漏時,及時加固,而不要等它崩塌之後再來重建。要預防遺忘,只要粗略地復習就夠了,但要恢復已經遺忘的記憶,就需要花很多的工夫。
在學習上,還要注意避免記憶上的干涉作用。如剛學完歷史,不休息又去學語文,語文對剛剛學的歷史,會產生記憶上的干涉作用。因此,針對這種情況,第一是最好在時間上把兩種內容近似的學科錯開,第二是不能錯開時,最好在中間安排一小段休息時間,往往有十分鍾也就夠了。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大腦疲勞。
【張煜】
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呢?
第一點,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提高學習效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學會用心。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用腦筋聯想的作用。可見,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另一個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緒。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鄭翔龍】
對於每一位考生來說,時間都是每天24小時,每年365天。而要在對大家都公平的時間里,榨取出更多的分數來,則要看朋友你是否會合理地利用時間了。
合理利用時間,首先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課堂上的時間。課堂45分鍾,是老師灌輸知識的時候,應該說是我們學習知識最容易、最高效的時候。古語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個道理。這時候,應該做到分秒必爭,寸時不讓。成績最好的同學,往往是上課最會聽講的同學。那種認為課內損失課外補,課上稀里糊塗,課後加班加點的做法,其實是最不名智的。具體地講,合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到盡量多的知識。因此,一般的做法是課前預習,勾劃出難點、疑點,做到心中有數;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善於思考,適當做筆記;課後適時作復習,溫故知新。關於筆記,要依個人習慣而定,對基礎較好的同學,完全可以不作筆記或只記難點。另外每天下課後,用2,3分鍾回想一下這堂課到底學了些什麼。長期堅持下去,必將收益無窮。
C. 高中研究性課題的論文怎麼寫
對於高中生來說,議論文寫作較其它文體缺乏寫作經驗,寫出來的議論文存在較多的弊病。其中最為典型的有下列三種錯誤:一是三要素不鮮明,下筆神侃,離題萬里,與中心論點南轅北轍;二是有論點,但論證只能圍繞論點轉圈圈,不能條分縷析,深入淺出,論證缺乏邏輯性;三是論點加論據,以敘代議,論據沒能起到論證的作用。針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錯誤,我選擇高中生怎樣寫好議論文作為研究論題。在教學中我首先對學生進行寫作入格引導,先入格,然後逐步達到合格。寫議論文的確是個難點。他們盡管容易弄懂什麼是論點、論據、論證,但真正在寫作實際中,仍很難寫出一篇象樣的議論文來。 一、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目的 學生之所以寫不出高質量的議論文,就是因為他們接觸和寫作最多的是記敘和說明兩種文體,不明白議論文的寫作目的究竟是什麼。於是,我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反復讓學生明白這一點:不管什麼議論文它始終是服務於生活的。不管是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張,還是反駁某些錯誤看法和作法,都是針對實際問題而發。目的就是使自己的看法和主張為他人或社會所了解,並使之不得不信服和承認,從而發揮積極的影響。當然,在教學中還要對每一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所在作反復的提示和強調,反復將這種寫作目的的突出作用與他們的寫作實際相結合。這樣舉一反三,寫作議論文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二、幫助學生尋找寫作源泉,幫助學生建設信息倉庫 在明確了寫作目的之後,學生的又一難題是找不到寫的東西。即使老師出一個命題作文,他們仍然是空談幾句,無法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我認為:就中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言,不管是家庭生活,學校生活還是社會生活之中,值得議論的問題都很多,就叫他們重點議論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這就是很好的寫作源泉。第一,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和積累自己感受最直接、最深的寫作素材。其實,這個觀察與寫記敘文和說明文的觀察沒有根本的區別,只是對這個觀察所得重在議論罷了。不是重點觀察某件事的起始和經過情況,而是重點著眼於對它的看法,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主張上進行觀察。第二、為了幫助學生盡快找到寫作的源泉,老師要切實地作好引導,深入實際與學生共同尋找。然後將尋找所得,利用放學前後很短的時間,在黑板上公布出來,啟發大家尋找,或幫助找不到寫作契機的同學指點迷津。如本期開學幾周以來,我和同學們共同選取了《中學生打工利弊談》、《淺談中學生上網》、《作業完不成加倍懲罰有沒有好處》、談男女生的交往》等議題,由於這些都是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所以絕大多數學生都寫出了水平。再在班上宣讀一些代表作,大家都覺得並不是找不到寫作內容,而是許許多多的議論話題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自己的眼前。他們打開了自己生活的閘門和生產的窗戶,這些豐富的素材便源源不斷地流向筆端,他們再也不會說議論文找不到寫頭了。 幫助學生建設信息倉庫,以解除他們「無米之炊」的苦惱。秦牧說,寫文章「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間接材料的倉庫裝從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作起來比較容易」。我們這里所說的信息倉庫,主要指前兩個倉庫,即直接材料的倉庫和間接材料的倉庫。有了信息倉庫,寫起議論文提取材料如囊中取物,自然會順手得多。然而,建設信息倉庫卻是一項看似平常實則非凡而艱巨的工程,只有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積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我選擇了這么幾種方法指導學生收集材料:在課內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信息(含語文課本中可供寫作的材料);要求學生在課外積累寫作素材;並且堅持定時檢查,然後互相交流,發揮最大的信息效應。課外的信息固然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但作為一個人,他的接觸面總是有限的。如果教師能夠讓全班幾十個學生把各自採集到的信息拿出來交流,那麼每個學生所獲得的信息量無疑將大大增多。肖伯納曾經說過: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交流是獲得信息的有效方法。全班幾十種「思想」互相交流,那每個人將擁有多少種「思想」啊!它無疑將大大加快了信息倉庫的建設。為了激發學生建設信息倉庫的興趣,可以把收集信息跟議論文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嘗到甜頭,從而更自覺地收集信息。這里捎帶提及一點,教會學生多角度地使用材料做論據,盡一材多用之妙,無形中會大大增加信息倉庫的儲量,對開拓學生的思路也不無好處。 三、指導寫作 有了寫作素材,不等於就有了作文,這好比有了磚頭、水泥和鋼筋等建築材料,不等於有了房子。建築材料要變成房子,還要經過設計與加工。同樣,寫作素材要變成作文,還得進行提煉加工,恰當採用表達方式。記敘文是以形象生動的事實和感情來打動人、感染人,它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記敘,而議論文則是以議論為主,其中的記敘只是為了引出議論,使議論更有針對性,它是為議論服務的。議論文是通過議論表明作者的態度、看法、提示出道理來。所以除了採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外,更重要的就是論據要有力,論證要有方,要使三要素達到和諧統一,能被人接受。論據有力,就是說選用的論據,無論是事實還是理論,都要有強大的說服力,別人讀了你的文章,會從內心折服,舉雙手贊同你的觀點。論證有方,就是說證明論點的方法要有嚴密的邏輯性,要合情合理,能恰到好處地幫助論據證明論點。要做到論據有力,具體論證時,所選論據必須具有普遍意義,必須為大多數人所理解並樂於接受。還必須具有代表性,能集中地證明論點的實質。使用的論證方法必須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為大家所喜聞樂見。必須能將論據同論點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架在兩者之間的「橋梁」。 但高中生的議論文大多停留在「三段論」式的套路上:開頭指出論點+中間羅列事例+結尾重復論點。老師們作了種種努力,但收效甚微。如果在規范化的要求下,以漸進的序列訓練,就可以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激發學生「攀登」的慾望,可以「更上一層樓」了。這種訓練在形式上是要求建立起議論文漸進的各層面的框架,其實卻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因為分析能力在議論文中是最見功底的能力。 到高一下學期或高二上學期,應進一步要求建立起議論文的內部整體框架。前階段的「三段論」式文章,不管羅列的材料怎麼多,文章怎麼長,其實只有一個層次。現在則要求分二三個層次,即提煉二三個分論點來闡述或證明中心論點。
要使學生懂得,作文不是頭腦里固有的,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現實生活在頭腦中的反映。如老師說:「你們說學生的校服很好,為什麼好?」學生很快 會說:「一是色彩鮮艷,表現青年朝氣蓬勃的風貌;二是款式簡潔、寬松,適合青年好動的特點;三是質地牢 固,穿三年不會磨損。」那如果寫成議論文,「我們的校服好」就是中心論點,三點理由就是證明中心論點的分論點。這使學生懂得:提煉分論點並不神秘,是對現實生活分析的結果,證明性的議論文是一個以果(中心 論點)推因(分論點)的思維過程。
但分論點畢竟是對生活材料進行分析、綜合後抽象出來的,它用以揭示論據和中心論點的內在邏輯聯系,是個需要正確使用概念、恰當運用判斷、合理進行推理的復雜的思維過程。 作為高中生,宜化難為易,刪繁就簡。下面介紹一下議論文寫作中的論點分解與結構安排。
(一)論點分解
本論是議論文的主體,議論文的結構布局主要是本論部分的結構安排。本論部分的結構安排,一種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論點,然後用幾個分論點(實際已作了中心論點的論據)依次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或闡述,下面對中心論點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紹,以供同學們在具體的作文中,針對作文的特點選擇而用。
1、 對論點修飾語作分析。如:
論點:學生應在德、智、體在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A. 德育對學生非常重要,它關繫到為哪個階級培養接班人的問題。
B. 衡量學生將來有沒有為社會服務的本領的重要標志是智育。
C. 體育是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標志。
D. 德、智、體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2、分析提出論點的意義。
論點: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叫好。
A.「勝於藍」是學生努力的結果,標志著他們的發奮取得了成績。
B.「勝於藍」是老師的期望。教師不但希望學生有真才實學,更重要的還希望學生能打破前人(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學術,有所創新。
C.「勝於藍」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要發展,時代要前進,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強。
3、按意義上由淺入深的順序對論點進行分析。
論點:在困難面前不能退縮。
A. 首先要承認困難。
B. 其次是不怕困難。
C. 再次是千方百計戰勝困難。
(二)整體布局
文無定法,但有常規。中學生寫議論文,先要掌握基本常規,由一而始,舉一反三,然後再千變萬化。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如下圖所示:
①材料(由頭)
引論—→方法 ②過渡
③論點
①立(分論點)
第一層→方法 ②擺(論據)
③講(道理)
本論 ①立(分論點)
第二層→方法 ②擺(論據)
③講(道理)
①總結上文
結論-→方法
②發出號召 (說明:本論部分通常在兩至三個論證段,如果有第三個論證段,寫法同上。) 又如高考議論文「雄鷹四步走」式:
一立、引述點題(立意要新巧)。
二析、論據分析(分析古今中外的理論或事實論據,論據要真實典型)。
三聯、聯系實際(聯系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與事件及自身現實等)。
四結、結論點題。 還如六步層進式論證結構。
1,點:點明中心論點(字數約占文章的1/10)
2,正:正面舉例論述 。
3,反:反面舉例論述(2,3字數約占文章的2/10)。
4,深:深入開掘 (字數約占文章的3/10)。
5,聯:聯系現實 (字數約占文章的3/10)。
6,總:總收全文 (字數約占文章的1/10)。
(三)實例分析
論點:學會寬容。 按「什麼是——為什麼——怎麼樣」,從三個層次對「學會寬容」進行設問。
A. 寬容不是懦弱和退讓,是大度的表現。
B1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B2寬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B3寬容既給別人以鼓勵,同時也使自己有所收獲(融洽了人際關系,你會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C1學會寬容,就是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C2學會寬容,需要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
三、分析材料——嚴密論證 如果只會提煉分論點,不會對所引述的材料進行分析,很可能只從整篇文章的材料堆砌到文章各層次內的材料堆砌,還沒有揭示層次內材料與分論點的內在邏輯關系,因而也不能揭示分論點與中心論點的內在關系。這就進而需要建立內部層段的框架,即對材料進行評析,嚴密論證。這是寫議論文要攻破的又一個難點。
以上只是初學者在寫作前應起碼明確的幾點。其實,要真正寫好議論文,還必須加強寫作訓練,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D. 高中研究性學習論文
《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
這個表述包含了以下幾層含義。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表明了學習活動中的師生關系。⑴研究性學習是在學校教育和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它有別於個人在自學過程中自發的、個體的探究活動。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不僅僅是傳授或教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一種有利於研究性學習的情景和途徑。
「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學習的基本形式。科學研究的本質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究,在這種探究活動中,人們通過假設、想像、實證、邏輯等方式方法來認識世界、追求真理。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將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如通過討論、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模擬體驗、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各種形式,探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現象和問題。中小學生的研究從研究過程說,大多並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從研究結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學研究成果的「再發現」。因此,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通過這樣一種基本形式和手段,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表明了學習的基本內容。這包括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研究過程中與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成果等等。
研究性的知識來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即除了學習教科書中的間接知識以外,學習者還要廣泛地獲取未經加工的第一手資料—直接知識。獲取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學會實際動手操作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與一般的知識學習的基本區別。
E. 高中關於研究性學習的論文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走進了百姓家庭,在滿足人們對影視、音樂、網路需求的同時,電腦游戲也在不斷滿足著廣大電腦用戶的娛樂需求,而成千上萬的中學生更是被游戲獨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為什麼電腦游戲對中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呢?
我們就此對一部分中學生進行了采訪和問卷調查, 其結果顯示:25.3%的中學生玩游戲是為了緩解學習中的壓力;64.7%的中學生只是把游戲當作一種消遣,就像愛好籃球的同學,一有時間就去打籃球;其它佔10%。 一位18歲的高中生說:「我認為小玩可怡情,若生活中只是學習,而不去調整一下身心,學習便顯得枯燥。
同樣,家長對游戲也會有自己的看法:85%的家長反對子女玩電腦游戲機;對於玩游戲,55%的人認為易導致厭學;影響學習,30%的人認為易引發打架斗毆,賭博,造成治安不穩定因素;27%的認為易誘發偷盜搶劫等犯罪;29%的人認為會導致道德品質下降造成不良風氣。這份數據可以說明,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對游戲的看法都是片面的。
其實游戲與其它娛樂方式一樣,目的是為了幫助人放鬆身心,只是它的魅力巨大——它使那些平凡的人通過手柄、搖桿、鍵盤或滑鼠在游戲中來完成那些本「不平凡」的事:你可以在NBA中一展高手,可以在《三國志》中統一天下,在二戰中改變歷史……恐怕這些便是世界上產生數以億計的游戲迷的原因了。
不同的游戲對人有不同的作用,三國志大航海時代等歷史地理相關類的游戲可以豐富人們的知識,競技對戰類的游戲可以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其它休閑類的小游戲則可以使人們身心放鬆網路游戲可以讓人擺脫現實中的煩惱,投入到另一世界。我們站在客觀立場上正視電腦游戲的諸多益處:它對於喜歡它的人來說可以有緩解壓力,增加生活樂趣的功效,對於喜歡它的青少年來講可以使他們增加反應力,幫助提高智商系數,還能使他們對與電腦游戲相關的電腦技術產生莫大的興趣,起極大的啟蒙作用。如浙江省某市第一中學的高三學生尹科,因玩電腦游戲而成為軟體高手,被多家企業聘為總經理顧問。這便是在玩中學, 可見游戲對學習有積極的影響。
但是也不是任何人都能靠游戲取得成功的,這需要付出一定的辛勞,而且不是把游戲當成消遣來玩,是要對其有專業性的研究和發現的。
當然玩電腦游戲確實有一些反面效果,其焦點在於「沉迷」二字。據調查分析發現:電腦游戲是事先設計好的控製程序,是一種固定模式的大腦定型訓練,這種重復刺激會使大腦活動趨於條件反射,其靈活性下降,而且玩電子游戲只能刺激腦部主管視覺與行動兩塊的發展,但不能代替所有的東西而使人腦得到全面的發展。長期沉迷於游戲,必定對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忽略基礎數學,閱讀寫作而讓孩子沉迷於電腦游戲里。
應當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電子、電腦游戲也不例外,由於它對多數國人來講還算是個新生事物,相比於其他娛樂方式又有其特殊性,因此,負面影響是難免的,我們只能盡量減少游戲的消極作用,而關鍵還是看玩家控制自我的能力的強弱,能否控制自己不沉迷其中,而是從游戲的積極作用中獲益,我們認為,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態度。還是那句話:很多事情都是兩面性的,游戲對中學生學習的影響既有積極的, 又有消極的, 問題是在於如何利用, 如何把握。莊子曾經說過「至樂無樂」,過度放縱便無法得到歡樂。所以我們要倡導同學們在平時的娛樂中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注意娛樂的分寸, 注意平衡游戲與其他方面的關系,掌握分寸,好好利用電子游戲的益處,而不是讓游戲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
F.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論文
撒打算打算
G. 求一篇高中研究性論文
我們的「90後」世界
前言: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充斥著們的眼球,一個新的名詞——「90後」出現了。人們對「90後」有了許許多多的評論和看法,作為「90後」的一份子,對於這些輿論,「90後」的我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90後含義及背景 90後特點 學生和成年人眼中的90後 對90後的建議
一、「90後」的含義及背景
所謂的「90後」,就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有時泛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90後與80後相同,均出生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但不同的是,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
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時有著不同於前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二、「90後」的具體表現
(一)消費表現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個角度說,雖然90後還沒有真正登上社會的舞台,還處在被呵護、被教育的階段,但這一代孩子,由於整個變革中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普遍地早熟,他們從一開始,就樂意成為消費社會、技術時代的寵兒。
評論家說得沒錯,在當今這個物質社會,90後的孩子們從小就接受這些物質交換。也形成了一些他們的消費現象。
1. 隨著經濟的發展,孩子們手頭兒更有錢了
在擁有零花錢和存款額方面,90後的孩子和以往相比均有顯著增加。孩子們隨身攜帶的零花錢,在10元以上的有較大增長。並且,孩子們的壓歲錢越來越多。200元~500元、500元~1000元、1000元以上都有大幅度增加。這說明,孩子們擁有的零花錢更多了。
2. 存款和零花錢多用於學習
網路調查發現,有存款的孩子大多將存款用來理性消費。對於自己掌握的錢,他們大多用來購買文具、課外書等,其次是捐助給需要幫助的人、給長輩買東西、存入銀行、給同學買禮物等。從消費取向上來看,他們的消費行為比較理性,大多數用在學習之處,其次是幫助他人,孝敬長輩、存款等。 調查還發現,有52.3%的孩子有自己的存款。對存款的使用意向也說明少年兒童在消費行為方面的變化。統計得知,更多的孩子希望將存款用來買學慣用品或交學費。
3、名牌意識明顯增強了
90後孩子的品牌意識趨於理性化。他們對品牌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認可度較高。認為牌子並不能證明什麼,重要的是產品本身的比例為69.5%。表示自己喜歡嘗試新的品牌、喜歡明星代言的品牌、喜歡購買國外品牌的比例分別為40.4%、33.2%和23.7%。這表明未成年人的品牌行為更加合理,他們更加註重消費的實用性,不是一味追求品牌。
(二)文學現象
90後文學指出生於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公民所創作的文學,這個概念從近期年起開始被學術界接受。
在詩壇上90後代表人物原筱菲,劉雨桐,蘇笑嫣等仍然延續了老一代80後詩壇一哥申寶峰,一姐鄭曉瓊的詩風和脈絡,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論實力和才氣90後詩人確實能夠勝任和接替80一代的班,在小說方面也許多人物,如吳子尤《誰的青春比我狂》張牧笛:詩集《看不見的風在吹》長篇小說《走走停停》李軍洋長篇小說《一路向北》《繁華落盡》損欲寒詩集《曉曉》楊七詩:長篇小說《我們的,他們的愛》 09年新作《此岸花開彼岸無人》張悉妮:《假如我是海倫》陽陽《時光魔琴》弘志:《浪漫七月花》,後博寒:長篇小說《寂寞鋼琴》陳勵子:《月亮船》許豪傑:長篇小說《一段一段流浪憂傷》高璨:長篇小說《陽光的腳步很輕》等。雖然他們年紀還小,卻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可見,未來中國文學也會因他們而大放異彩。
三、調查研究方法
綜合全組的意見,設計並向三明二中高一、高二年段發放30份調查問卷,共收回25張問卷;向大人分發了20份調查問卷,共回收15張問卷。
四、調查分析
(一)調查問卷統計
「90後」思想道德情況調查問卷(學生)
1、對「90後」的描述(多選題)
A、生活條件優越(60%)B、易於接受新鮮事物(56%)
C、追求物質享受(40%)D、對網路依賴性大(52%)
E、樂觀,積極向上,思維活躍,創造能力強(52%)
F其他(23%)
2、面對父母沖突的反應
A直接介入(32%)B、事後介入(20%)
C、不介入(28%)D、其他(20%)
3、90後最崇拜的對象
A、體育和影視明星(40%)B、科學家(2%)
C、企業家(3%)D、自己(16%)
E、其他(15%)
4、對戀愛所持的態度
A、兩情相悅,可以促進學習(52%)
B、給予理解,但不提倡(32%)
C、來日方長,何必著急(16%)
5、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選擇向誰訴說
A、要好的朋友(76%)B、心裡資訊站(4%)
C、團隊幹部(4%)D、誰都不說,自己解決(16)
「90後」思想道德情況調查問卷(大人)
1、對「90後」的描述(多選題)
A、生活條件優越(73.3%)B、缺乏社會責任感(33.3%)C、自主意識差(80%)
D、抗挫折能力弱(53.3%)E、易於接受新鮮事物(80%)F、消費慾望強(33.3%)
G、對網路依賴性大(46.7%)H、追求標新立異(40%)I、樂觀、積極上進、思維活躍、創造能力強(40%)
2、對「90後」成長重要的是(多選題)
A、出身背景及家庭社會關系(46.7%)
B、學校好壞(60%)C、自身努力(93.3%)
D、父母、師長的影響(86.7%)E、社會大環境(73.3%)
3、「90後」最崇拜的人
A、體育和影視明星(40%)B、家長(20%)
C、歷史傑出人物(13%)D、企業家(20%)
E、自己(17%)
4、「90後」學習最大的動力
A、未來職業的需要(47%)B、老師和父母的期望(13%)C、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20%)D、將來做更大的事業(13%)E、人生成才的巨大願望(7%)
5、面對父母的沖突的反應
A、直接介入(13%)B、逗父母快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27%)C、事後介入(27%)D、不介入(33%)
6、「90後」每個月的零花錢除吃飯外,主要用在
A、服飾、化妝品(20%)B、吃零食(7%)C、購買書籍、文具等學慣用品(60%)D、同學、朋友交往(7%)E、沒有零花錢(6%)
7、對戀愛所持的態度
A、青澀的果實,最好別嘗(7%)B、是一件難為情的事(13%)C、兩情相悅,可以促進學習(13%)D、給予理解,但不提倡(33%)E、來日方長,何必著急(34%)
8、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向誰訴說
A、老師(7%)B、要好的朋友(67%)C、心理資訊站(13%)D、誰都不說,自己解決(13%)
(二)分析
經過問卷調查分析,我們得出了一些「90後」的特點:
1. 很多孩子受到就業的影響
2. 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
3. 有強烈的反叛意識
4. 對網路十分依賴
5. 極力表現與眾不同
從網路上,我們還查到一些關於90後的一些典型特點:
1. 平均智商超過了以前的同齡人,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
2. 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
3. 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 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
5. 內心世界:從童年就開始變「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
6. 比較了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且價值觀更加現實;
7. 市場消費觀念強烈,但名利作用被過分強化;
8. 張揚自我個性,相對比較缺乏團隊忠誠感;
9. 網路時代的廣闊事業,信息和知識豐富,但內心有時較為空虛。
從這些特點里,我們不難看出,90後在人們眼裡,就是一群高智商、有一技之長、成熟、個性、知識豐富但又自私敏感、囂張、驕縱、現實、喜歡攀比的小孩子。
許多成年人很不理解90後,總認為這個群體有著太多太多他們所不能接受的東西,無論是從愛好,性格,還是思想觀念。都與前人有著太多太多的不同。其實,成年人的這些對於90後的看法是可以被我們所理解的。從社會背景上來看,90後所生活的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社會,他們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沒有經歷過歷史和政治上的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除父母外,親情觀相對淡薄,在這樣的生長環境里,有相當一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隨著中國越來越發達,同時由於「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各國交流日益廣泛,而90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在教育方面,由於從1997年以來的一系列改革已經讓中國教育體系慢慢脫離死記硬背,邁向注重獨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後也與前一代中國人的學習方法大為不同。
這些不同就讓90後與前人的思想大為不同,也因為這些不同,讓前人對90後的行為越來越不理解。而且,90後大多都還是孩子,最大的也不過19歲。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難免叛逆,正是因為這樣,網路上對於90後的評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激烈。甚至有些人直接否定了90後這整個群體。
我也承認,90後的孩子們是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引起這些的原因難道只是因為他們自己嗎?不!絕對不單單只是因為他們自己,還因為社會,因為家庭……從社會的家度來說,社會的迅速發展,讓他們過早的成熟;社會上的激烈競爭,讓年幼的他們過早的感覺到了壓力,分數,成績,考試,排名,都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再加上父母所寄予的厚望,同學之間的競爭,更讓他們把壓力加大,讓他們幼小的身軀被徹底地壓在這些大山之下。再從家庭的角度來看,隨著婚姻的脆弱,離婚像是家常便飯一樣,或許許多大人認為「大人的事關你孩子什麼事,你小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就好,大人的事別管那麼多。」但是,你們想過嗎?當孩子在房間里認真地做作業時,屋外的吵罵聲,摔打物品的聲音透過禁閉的房門傳到孩子的耳里,作為孩子,無論心理有多麼的成熟,孩子都會害怕的。他會害怕,會不會因為這次爭吵,家裡就會少了一個人的身影呢?或許許多孩子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和你爸爸(媽媽)離婚了,你會跟誰?」或許這是一句玩笑,又或許是認真。這時的孩子是無助的,他不可能去問爸爸或者媽媽。他也知道,當他做出這個選擇時,他就會失去爸爸或者媽媽。所以,家庭問題,更是影響90後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
四、建議
針對「90後」一代人的個性特點和現象。通過研究我們給出幾點自己對「90後」成長的建議:
(1)「90後」應更多關注社會中的焦點問題,注重實踐,有句話這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我們應用實踐去證明它的真假。我們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去縣城或鄉村體驗生活,鍛煉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實現自我完善。
(2)「90後」需注重培養社會責任感:遵紀守法,恪守公民道德;培養恆心及毅力,勇於吃苦耐勞,承受挫折,敢於承擔責任;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保護家園事不可缺失的社會責任
(3)一起學會接受與拒絕。
讓我們拒絕虛誇,接受本分。
讓我們拒絕盲從,接受自我。
讓我們拒絕對於教育現狀的反抗,接受我們正在接受的教育。
讓我們拒絕不理智地沖動,接受理性的感悟。
讓我們拒絕任何垃圾文化,接受並傳承優秀傳統 文化與先進的現代文化。
參考資料:
1、 網路
2、 網路知道
3、 中國教育新聞網vwww.jyb.com.cn
4、 新浪網vwww.sina.com.cn
5、 MSN中國-在線讀報 http://msn.idoican.com.cn
H. 高中研究性學習論文範文
心理障礙的表現紛繁復雜,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出於生理心理急劇發展時期的青少年學生,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由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涉及遺傳基因、生理條件、身體狀況方面的原因,這里不準備討論,只簡單的分析以下四種因素,供研究參考。 ①家庭因素。一個人從小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對其心理發展關系甚大,這是第一影響源。家庭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文化教養、成員間的關系乃至家庭氛圍對孩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國內外離異家庭子女心靈受到創傷的大量報告都說明了這一點。諸多事實也論證了家教的觀點、態度、方法上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畸形,甚至成為青少年犯罪的溫床之一。孩子在家庭中長期扮演小太陽、小皇帝或無足輕重、默不作聲的角色,都可能造成日後他們的心理障礙,因為在他們心中過早地埋下不良的種子。 ②實踐因素。一指個人經歷、突發事故可能造成的心理挫折,譬如犯了錯誤受到批評,親人去世受到刺激等,尤其粘液質、抑鬱質的人往往經受不住過於強烈的意外打擊;另一指社會生活、文化生活、人際關系、習俗風尚等對人的影響。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青少年學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當今時代動盪,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量劇增,商品經濟發達,中外交往頻繁,大眾傳播媒介深入到各個角落,這些無一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發展,一旦發生嚴重的不適應,就會造成心理不平衡。有些學生善於思考,提出一些應予心理咨詢的問題,這里僅舉一例:「是不是有這樣一個過程——人在年紀很輕的時候,性格激動多變,並且自己往往把這種廉價的沖動看成真正的熱情,一旦冷靜下來,而又沒有什麼可以支持的力量加以補充,比方說信仰,便會逐漸消沉?」如果我們對這類問題置若罔聞,設想會有什麼後果呢? ③學校因素。中小學十一、二年是人一生發展的奠基時期,他們在學校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將影響他們一輩子。中小學生向師性很強,教師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師的德才學識、情感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的有益於發展的陽光和雨露。課堂教學、校園活動、整個學校環境風氣無不對學生心理發展產生巨大作用。可惜的是,由於我們的辦學水平不高,沒能創造出有助於他們健康發展的心理環境,甚至因為幹部教師教育思想不夠正確,教育素養不高,教育方法不當,而傷害了學生,如講課乏味、負擔過重、突然襲擊、疲勞轟炸、處事不公、待人不平、甚至打擊報復、變相體罰等,這些無疑都可能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公正的說相當多的孩子的厭學症是我們造成的。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揮棒摧殘了不少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校變成毫無生氣的書院。誠如郭沫若先生指出的:「活讀書可以把書讀活,死讀書可以把人讀死。」尤其畢業班學生死讀書者不在少數,那裡還談得上身心健康發展呢? ④心理因素。處於青春期前後的中小學生,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沖突加劇,心理學家稱之為「思春期」、「風暴期」、「心理斷乳期」、「第二反抗期」、「自我覺醒期」、「精神飢餓期」等等,雖然名目不一,但都尖銳地指出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是心裡矛盾激烈,集社會性、封閉型、動盪性、過渡性於一身。尤其性覺醒、同一性與角色混同的沖突(即自我認識與社會評價是否統一)這兩個問題常常困擾著他們,想當「大人」而實際還是個「孩子」,有獨立要求而缺少獨立能力。因此若不及時加以疏導、引導、指導, 聽憑自由發展,他們的心理能量就得不到正確釋放成為前進的動力,他們往往會吸收東方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中的不良成分,或接受西方現代派資產階級思潮的影響,而不能自製,產生過度興奮或過度抑制或盲目沖動,造成本不該發生或本可避免的心理障礙。(作者:吳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