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調節中學生的不良情緒
穩定的抄情緒;能夠適當的表達情緒襲;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清醒的理智等等
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去做別的事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當然了,每個人都不是機器,總會有那麼幾天情緒會很低落,那麼,你就當給自己放幾天假好了,好好的休息,調整。
2. 如何解決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
科學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個商數。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古爾曼認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可見情商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緒
中學生的情緒和感情不夠穩定,處於過渡時期。一些學生不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有時為一點小事而傷心或大發脾氣,有時為某次考試不理想而沮喪。有的學生時常被悲觀、憂郁、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學習沒興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甚至有的學生因考試不理想或學習上的壓力,居然從高高的樓頂上跳下來。由此可見自身情緒控制尤其重要,實踐也證明,一個人的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體現在自身情緒控制的成敗上。那麼怎樣才能有效控制情緒呢?
控制情緒,並不是簡單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導、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北京大學心理系孟邵蘭教授在人類情緒中指出:情緒情感是認識自我的鏡子。她還強調人對自己要有自我的認識,特別是要認識自己的精神狀態,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動機、個性習慣等。每當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時,我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具體分為三步。第一步,正視現實。要求學生接受並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為每個人並非時時刻刻是積極樂觀的,偶然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緒處於什麼狀態,即是什麼心情或心境,並讓學生認識自己產生不良情緒時的一些身體表現(姿勢、言語、面部表情和體態等方面)。如:悲傷時痛哭流淚,痛恨時咬牙切齒,恐懼時手足無措。訓練學生通過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人什麼事產生的不良情緒,著重分析自己主觀方面的原因,並回憶自己曾有哪些類似的不良情緒及被不良情緒纏繞的體驗和危害性。第三步,解決方法。引導學生認識任何不良情緒都是可以控制、轉換的,如化悲痛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求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如通過語言與他人溝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轉移精力(聽音樂、散步等)便情緒得以緩解。實踐表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開展自我批評,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對控制不良情緒,收效良好。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總是一帆風順,挫折對每個人來說也是難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能打擊或經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經不住挫折考驗,面對挫折恐懼而消極悲觀、承憂郁,自然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重者則導致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特別是高科技時代的今天,強競爭、快節奏、多變化給人帶來更加強烈的情緒沖擊,使矛盾、沖突更普遍更尖銳。因此班主任要認真地給學生補上挫折教育這一課。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質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而獲得提高。在常教育工作中,經常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明白許多飽經風霜、遭遇過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為。在我班上設立心理信箱,在每個假期布置一份特殊的作業--讓學生給我寫一封信,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承受能力。然後把學生反映的心理問題認真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組織開展了挫折教育系列活動,如十六歲的花季、偉人年輕的時候、』二十一世紀的我主題班會,愛我中華、愛我鄂高、愛我班級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同時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於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組織一些難度較大的活動(爬山、義務勞動),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在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認識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家庭貧困的學生,注重引導他們自強、自立;對女生,注重引導他們自信、自強、自尊、自愛。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班有個學生,家庭條件優裕,從小嬌生慣養,各方各能力不及一般同學。後來他父親不幸因病去逝,他承受不住這個沉重打擊,日益消極悲觀,不再願意與同學交往,成績一落千丈。我針對這相現象,在班上開展了愛心教育系列活動,讓他感覺到班集體的溫暖,同時我多次找他談心,幫他排除心中的煩悶,還讓他擔任班幹部,從各方面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使他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漸漸地從父親去逝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他在班級挫折教育系列活動中表現突出,工作出色,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
三、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
樂觀就是以寬容、接納、愉悅和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現實世界,它能很好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美國心理學教授馬丁認為:樂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養學生請商,還要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
如何使自己樂觀起來?美國兩位心理學家米勒和戴爾納通過認真調查研究認為:樂觀的人多數是自愛、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強,且性格外向易與他人交往。鑒此,我通過目標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幽默感,以輕松的心情對待環境壓力,以微笑對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自然、自信積極,樂觀向上。
以上述三點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靈活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情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3. 如何控制中學生情緒
如何控制中學生的情緒?我覺得中學生的話還是要好好學習,不要想太多的其他的
4. 如何幫助中學生克服「浮躁」情緒
七下馬上新課學完了,很多同學靜不下心來,顯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績,又不願踏踏實實地學習,還有的甚至不知從何下手。現推薦下文,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從中獲益。 在學習中,一部分中學生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恆心和毅力、見異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孩子有高的理想但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學生興趣愛好轉換太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一事無成。這種心理情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浮躁」。浮躁心理是當前中學生較易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某些學習階段,甚至成為一些中學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時糾正,則具有較大的危害性。本文擬就中學生浮躁心理的表現、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淺探討與。 一、浮躁心理的表現與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現形式因人而異。經常性的表現為「想不到」 「坐不住」 「聽不進」「忙不停」 「寫不完」 「長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時間內,不知道該做什麼,什麼先做、什麼後做,甚至手足無措,一會兒看看這本書,一會兒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課上找各種借口下位子,或是東張西望,交頭接耳; 「聽不進」:覺得課上老師講的東西太「簡單」,不值一聽,或是在哈欠連天,根本不管老師講什麼; 「忙不停」:興頭上來時,馬上動手去做,亂忙一氣,希望「快刀斬亂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卻常常忙中出亂,甚至殃及他人;「寫不完」:跟老同學筆友交往過密,整天沉迷在信件往來中,樂此不疲; 「長不了」:在老師批評和考試後,短時間內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幾天之後,依然故我,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對同學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心氣浮躁會影響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睡眠障礙、神經紊亂;急功近利會導致心理緊張、煩惱、易怒,減低注意能力、思維能力;浮而不實使學習無法深入,僅局限於表面,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內部原因 (1)神經類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類型的人,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氣,做事易沖動,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徵。有些學生意志品質薄弱,缺乏自我剋制能力,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恆心。 (3)認知水平。部分同學把成績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准,急於取得優異成績,而又不從塌實學習入手,希望通過一些「捷徑」,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會環境。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和結構正進行著大調整,社會氛圍充塞著「喧囂」「浮躁」之氣。中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社會、時尚、風氣、文化氛圍都會對中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抱負水平、態度發生作用,從而影響其學習心理。2)家庭教育。在改革帶來的社會變化面前,不少家長的心理處於矛盾狀態,既對改革的成果表示贊成和滿意,又擔心和憂慮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沖擊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於脫貧或改變生活的現狀,表現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態(如對工作挑三揀四,頻頻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學生的浮躁心理已成為他們提高成績的重大障礙,理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怎樣改變浮躁心理應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借鑒有關研究成果,我們可從以下幾法入手。1、 立志教育。 學生要立長志,而不是長立志。這點對於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立志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切實可行。有的學生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過高地要求自己。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 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才會有成功的希望。二是立志要專一。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 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要防止「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2、習慣教育。 重視行為習慣。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學習、生活中放鬆對自己的剋制,而逐漸形成的。要矯正這種性格缺陷,就必須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逐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針鋒相對地矯正。因此,一是要培養自己行為的計劃性,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做這個嗎?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兒一點兒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到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磨練教育。 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浮躁心理。培養學生的耐心和韌性。此外,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4、榜樣教育。 身教重於言教。首先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其次,用榜樣,如科學家、發明家、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不拔的優良品質。
5. 如何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中學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學校開設一個關於心理的課程,來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6. 中學生常見心裡問題及解決
如果是早戀問題的話,盡可能的去跟他交談,溝通,然後不要強迫他去做什麼。但如果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問題的話,應該給他報一些輔導班,或者是看他最近是因為什麼狀態,然後導致學習上面有興趣。
7.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一,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
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
三,抑鬱型的心理問題;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
一,學習適應不良型 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獃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准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 這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迴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一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鬱型 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
(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一般無雜念而是一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 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徵,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一般1~20分鍾,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乾、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 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迴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迴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迴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以上對五種常見心理問題類型的介紹,目的是使大家對它們有一個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階段出現上述的心理問題是比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於面對它,正確解決它。
8. 如何處理中學生情緒問題 教師資格證
一、情緒
1.情緒一般指個體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情景中直接產生的心理體驗和相應的反應。
2.情緒狀態分類
情緒狀態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響下,一段時間內各種情緒體驗的一般特徵表現。根據情緒狀態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可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和持久的情緒狀態。
心境具有彌散性和長期性。心境的彌散性是指當人具有了某種心境時,這種心境表現出的態度體驗會朝向周圍的一切事物。
心境的長期性是指心境產生後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主導人的情緒表現。
(2)激情
激情是一種爆發強烈而持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人們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異常的恐懼等都是激情的表現。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強度上更大,但維持的時間一般較短暫。
激情具有爆發性和沖動性,同時伴隨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和行為表現。當激情到來的時候,大量心理能量在短時間內積聚而出,如疾風驟雨,使得當事人失去了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力。
(3)應激
應激是出乎意料的緊張和危急情況引起的情緒狀態。
人在應激狀態下常伴隨明顯的生理變化,這是因為個體在意外刺激作用下必須調動體內全部的能量以應付緊急事件和重大變故。
二、中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
1.憂郁
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悲觀,鬱郁寡歡,悶悶不樂,思維遲緩,反應遲鈍等。憂郁情緒是學生群體中一種比較普遍的消極情緒表現。長期的憂郁會使人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使人無法有效地學習、工作、生活。
2.恐懼
中學生常見的恐懼情緒有社交恐懼和學校恐懼。社交恐懼表現在怕與人打交道,遇生人特別是異性時面紅耳赤、神經緊張,嚴重時拒絕與任何人接觸,把自己孤立起來,對日常生活、學習造成很大的妨礙;學校恐懼表現為對環境不適應,緊張、焦慮,害怕去學校。這種緊張情緒有時會導致一些諸如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出汗發抖、腹痛瀉等症狀,個別嚴重者會演變成情緒障礙。
3.孤獨
孤獨感是青春期中一種常見的情緒感受,是自然正常的,它標志著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的發展。但是,長期孤獨會使人變得消沉、脆弱、萎靡不振、痛苦,進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
4.憤怒
中學生由於思維片面、偏激,控制沖動能力較差,容易產生憤怒情緒。憤怒會使人的神經系統出現紊亂,容易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神經衰弱等症狀。暴怒會使人喪失理智,甚至導致違法犯罪。
這四大情緒問題,對有的中學生來說,是極容易出現的,一旦出現,要及時地進行調控,避免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