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2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1-03-09 07:15:59

⑴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

在數學教學中,既要傳授一定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具備數學基礎知識的素養;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知識的傳授,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應試教育轉軌於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能力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重要階段。因此,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科學地培養學生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俗話說:「知識無窮無盡」,尤其是數學,題海無涯,而且課堂教學又總是受時間與范圍等因素的限制。當下,學生學習知識不是圍著書本和教師轉,就是陷入題海之中,不能自拔,不能多思考和多方面去靈活解題;或滿足於一知半解,對概念不求甚解,做練習是依葫蘆畫瓢,不去領會解題方法的實質,或不善於把所學的內容歸納整理。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培養和發展,造成學生思維封閉、惰性、僵化、凌亂、保守。為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思維訓練是很重要的。
二、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它是求知慾的外在表現,它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麼學生學習的動力,就會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克服困難,積極的探索、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認知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認真組織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並不斷獲取新的知識。
三、要因材施教,對後進生重點進行輔導
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數學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對於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單單僅針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是應該包括全體學生在內。而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不同學生存在個體的差異性,對於數學思維的建立的難易程度不盡相同,而在培養過程中存在困難的學生,會產生一定的自卑感和畏難情緒。教師要充分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對於接受程度稍好和稍差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提升方案。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側重對基本知識的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應該在內容的深度加強訓練,提高思維的靈活性,通過差異化教學設計方法,提高全班學生整體的數學能力和水平。
四、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初中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練習一些拓展性習題,利用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解題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例如,一道數學題中,已經有一個已知變數x,同時給出了函數y=x2-2ax+2a+3,而且函數與X軸有交點,那麼如果想函數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而且交點位置位於正半軸,這需要a滿足哪些條件?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思考這道問題,給予學生一些相關提示,讓學生學會去分析問題,最終將答案得出,教師要對學生的解題過程和答案給予評價,指出學生解題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完善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夠有所啟發,這才是新課標理念提出的根本目的。
五、加強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就應該密切聯系生活,合理組織教材,充分挖掘潛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給學生創設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吸取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教學中,我利用課余的時間和學生聚在一起,找出班級中有些松動的桌椅,讓學生根據學過的數學知識想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興致勃勃,踴躍參與,特別是幾個平時有點調皮的男孩子,他們帶著問題觀察松動的桌椅,聯想著學過的數學知識,想著怎樣才能使桌椅穩定,學生三三兩兩,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然後豁然開朗。他們想到剛學過的三角形的特性――穩定性,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樣一個「學習、思考、應用、實踐」的過程,學生對「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數學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六、培養逆向思維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學中,如果只注重正向思維的培養,忽略逆向思維的訓練,就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形成固有的模式,遇到問題總是習慣於在已有的框框內找答案。久而久之,會產生思路狹窄,形成思維障礙,創造力產生嚴重束縛。因此,在學生能夠熟練地正用公式、法則和定理之後,我們還要培養學生逆用公式、法則和定理的能力,鼓勵他們用「別出心裁」而又合理的公式去解決問題,在「活」字上下工夫。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定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之受到逆向思維的熏陶。
總之,初中數學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和培訓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和探討的課題。當然,良好的思維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是只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手段,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必定會有所成效。

⑵ 求問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現實、最活潑的心理成份,是學習動力的重要源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現代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曾經說過:「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對於自己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興趣,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的希望發現我所要發現的東西」。丁教授正是由於這種對科學的興趣,才最終發現了「J」離子,為物理學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從偉人賢哲的思想可以看出,濃厚的興趣對學習的推動力是任何強制力量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法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一、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讓學生在對教師信服、崇拜下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協調一致的師生關系不但是有效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而且是對本學科的學習感興趣的關鍵。師生情感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而且是使學生對教學產生興趣的關鍵。教師是學生情感的主導者,熱愛學生是進行數學教學的前提,只有老師的情感傾於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條有效途徑。俗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好惡,在很大程度上與他是否喜歡授課的那位老師有關,當學生喜歡一位老師,就很自然的會喜歡他所教的課,就會感到他講授的內容生動有趣,從而自覺主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記得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的喜歡學自己教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調控學生的情緒,使其自信地、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 師益友,建立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只有教師的教妙趣橫生,學生的學才可能生動活潑,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二、 巧設導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啟智之祖。」對學習有興趣,就會有學習的自覺性,進而轉化為內在的動力,就會有發現新事物的願望。愛因斯坦在其《論教育》一文中也曾指出:舊學校要求學生太多的「好奇心」,而我們希望學生具有「好奇心」。 利用一些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一種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處在最活躍的思維狀態,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從而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及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我這樣設計了問題情境:現有一顆不可攀登的旗桿,怎樣才能測出它的高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這種方式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種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講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兩個全等三角形中的一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對應的三邊的長度進行動畫演示,學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的結論,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演示了其對應角,學生又很輕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的結論,從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兩個性質。在講授同類二次根式概念時,我設計了 「找同類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戲。事先准備好配組的同類二次根式卡片,上課後,每人發一張,讓一個學生去找與自己卡片上同類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對的同類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個被「擠」出的學生站起來再找。學生在愉快專心的氣氛中迅速掌握了確定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合並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也在同座討論中得到順利解決。全班學生個個調動起來,也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的精神風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四、採用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性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灌輸—接受」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知識的輸入者,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弱,學習效率較低。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自己准備了一根木棒,用鋁線自製了一個圓,然後教師指導學生探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便很快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在學習活動中體現好奇與求知慾,並使情感、態度、興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五、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的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究其應用價值。」當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是有興趣的;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會富有生命力。巧妙設置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創設自主參與的條件,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投入到現實的探究性教學活動中去,同時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抽象、枯燥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與情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例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情節:我先將學生分為8組,給每組准備了足夠的一元和兩元的紙幣,看看共有幾種方法能湊夠十元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組同學各執己見,學習興趣空前高漲。此時老師再適時對題目進行點撥分析,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後來在單元測試時遇到此類題目,全班同學無一出錯。事實證明,當一個學生真正認識到這門課成為他實際需要的時候才會對它產生興趣,只有把所學的東西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才是真正掌握。六、合力創設余尾情境,或鞏固新知、或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余尾情境就是在一節課或一部分知識的學習結束之際,要恰當設計一個「尾巴」,使學生感到言而未盡,以引起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為下節課或新內容的學習埋下伏筆。例如,在講授完統計圖後,我提出讓學生回家自己測量身高,然後同學之間調查統計,並畫出條形統計圖,再結合條形統計圖提出一個問題並作出解答。這個作業既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又鞏固了所學新知,還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再如,在學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後我提出課下根據所學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探究「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雖然屬於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因,而課堂是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主陣地」,教師只有採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勵措施,採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⑶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請問選擇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教是為了不教」,「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是葉聖陶先生的名言。初中學生從初一開始接受數學自學教學,看書時遇到許多困難。首先是缺乏自學的習慣,不善於進行思考;其次,數學課特點是語句精練簡潔,推理嚴密邏輯性強,有的學生自學時不知「其味」;再次,對於數學的專用名詞術語,抽象的數學符號更是不明詞意,死記硬背。雖然許多地方沒有真正領會,但又提不出什麼問題,這就說明學生還不會自學數學。
以上情況,我為學生布置自學提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看書時能抓住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思考問題,使學生明確,通過自學,要了解什麼,弄清什麼。最初的提要是以簡單的問題形式出現的,它要切合所學的內容,並且適合學生的水平。我在自學方法上給予明確的指導:要求學生自學時做到「粗、細」結合。「粗」就是按課文內容順利自學,對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用記號標出來,不懂的地方要記下來。「細」就是把課文中各個問題弄明白,難看懂的要反復看、多思考、同學之間多討論本節新的概念、公式等,要細看多想,並與舊的知識聯系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⑷ 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人類一種很重要的思維能力,可以讓我們順利地獲取所需要的知識。在數學學習與教學中,學生的反思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數學的學習思維。如何提高學生對於學習數學的反思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初中階段形成反思的習慣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也有利於學生在未來的進一步發展。
一、反思能力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
反思能力對於數學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在難度、廣度以及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區別,初中數學的知識深度使得學生在接觸新的知識時有些不太適應,而反思能夠讓學生反復接觸新學到的數學知識,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在反思過程中,能夠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具體化,從而對於數學問題的思考更加全面。反思能力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能夠幫助學生從本質上分析並解答數學問題,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反思動力
教學的趣味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過程中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以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對數學知識進行反思的動力。例如:在講述有理數和無理數以及根號等相關知識時,可以給同學們講解太空梭上天時飛行軌道和速度計算的重要性,在人類航天史上就曾經因為小數點的錯誤而造成嚴重的航天慘劇,對人類的科技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等。具體方案可以先通過提問「有理數和無理數的區別在什麼地方?」然後又提出「既然無理數的小數點後的數位無窮,那麼如何進行取捨?」最後進一步提出「小數點位數的取捨重要嗎?」利用這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通過講述這種類型的情境可以激起學生進行數學反思的動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反思的習慣。此外,在數學課堂上老師還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相互來評判各自的數學分析能力,這種游戲會讓學生不知不覺形成獨立判斷的能力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自主探索體驗增強反思效果
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也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由之路。運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掌握數學學習的實質。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和多邊形相關的內容時,可以讓同學們對實際的土地面積進行測量和計算,讓他們自己設計測量方案,並比較不同測量方案得出的結果,分析測量結果存在差別的原因,找出最精確的測量方案。然後,指導他們總結在實際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所需要掌握的要點以及遇到的困難,通過總結,對數學知識的運用進行反思。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反思的方法與具體過程,形成獨立的數學思維並更加深刻地體會反思能力的作用。
3.通過解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解題是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學生數學水平的直接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經常會被一些問題困擾:為什麼同樣的錯誤學生會經常犯?為什麼學生平時做過的題目在考試中稍微變化一下就不會做了?其實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老師對學生解題的反思能力培養不夠。許多同學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習題訓練,但如果不經常進行反思,解題能力無法顯著提高。老師在通過解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時,應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思考:該題考察的是哪個知識點,有沒有其他解法,該種方法是不是最簡單的,解題時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哪些,通過這道題能否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4.通過師生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師生交流互動是現代課堂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這樣可以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可以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相關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在與老師的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和接納老師,老師所傳達的教學思想也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數學教師應在每節課的最後留出一定的時間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與回顧,如在講述統計分析時,可以形象的講述一些諸如考試水平發揮失常等玩笑性的事例來表達這個知識點的用途。總結環節應盡可能地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他們形成反思的習慣。
三、結語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絕大多數初中數學老師十分重視反思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數學反思能力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在新課改推行後,新課標對學生的反思能力作出了明確要求。雖然數學教學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教師仍然是課堂的核心,是數學教學的主要推動者,在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需要研究與設計各種方法來鍛煉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

⑸ 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養成仔細、認真地審查題意的習慣,提高審題能力
1、了解題目的文字敘述,清楚地理解全部條件和目標,並能准確地復述問題、畫出必要的准確圖形或示意圖。
2、挖掘題設條件的內涵、溝通聯系、審清問題的結構特徵。並發現比較隱蔽的條件。
3、判明題型,預見解題的策略原則。
二、培養學生熟練技巧,提高靈活運用知識能力
1、鞏固和復習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⑹ 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新課程教育理念就是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新課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思維特別嚴謹的科學,根據數學本身固有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培養學生嚴密思考、充分論證、精確計算的科學態度和頑強拼搏、堅忍不拔的探索精神。
課程改革的精神就是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學習過程。徹底改變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的「灌」滿了整個課堂,教師在台上繪聲繪色地講解,學生卻如聽催眠曲一般。在「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中,課程改革的重點改變「灌輸式」教學為「引探式」教學,即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協作交流,質疑問題,自主建構,實踐創新」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教育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是我們教者首先應具備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運用,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自學數學呢?
一、課前預習--提高聽課效率的先決條件
預習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條很重要途徑。預習是學習新知識的起始環節,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效的預習,可以保證聽課的質量,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長期堅持就能更快地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一般地說,預習的步驟可分為:
1、感知教材。預習數學時,主要是由「粗」到「細」,先將內容粗看一遍,對這節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後細看文中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等,細看這些內容時,就要理解數學關鍵詞語的意義和作用;分析限制性條件,指出條件必要性;弄懂公式推導、定理、推論、的證明過程。
2、溫習舊知。新舊知識間有必然的聯系,學習新知必須以舊知為基礎。預習時應有針對性地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的舊知識,並自覺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系統掌握,提高預習的質量。
3、挖掘疑點。預習的目的之一是帶著問題上課,提高聽課的針對性、積極性。因此預習時要善於找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進而初步把握握重點。自覺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作一番思考,應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之舉。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有一道數學題「已知實數a滿足|2011-a |+ a-2012 = a,求a-20112的值,其中就包括了一個數的絕對值的求法,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等知識內容,如果一看就無法解答便不假思索放手,而留待教師去解答(這一點在不少學生身上都存在),這樣的「疑點」並沒有去挖掘,只是找出而已,而應根據已有的知識先去分析,經過思索一番之後的仍然無結果便留下來……
4、嘗試練習。預習了新知後,應主動選擇一些習題練,練習驗證預習效果和對新知領會掌握的程度的檢驗。應該注意的是不做有難度的習題,以書本上課後練習為重點。嘗試練習題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我檢測,一方面鞏固預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它能增強我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有利於培養自學能力,促進成績的提高。通過練習,可以及時發現疑難以疑引思,不斷提高學習效果,如有的習題做不出來,可再預習或留待上課解決。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應強調的是應發揚勤學苦練的精神,消除「怕」字當頭的思想。只有學中有練,練中有學,才能運用所學。
二、課堂先學――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時機
所謂課堂先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對課本進行自學。
2、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讓學生知道怎麼學。例如,自學公式、定義、定理時,要求學生閱讀,然後先默一默,看看丟掉了什麼或什麼地方不準確,再把錯了的劃下來,著重記憶;自學公式時,從字母、符號、項數等方面去認清公式的特點;自學內容跟舊知識類似時,指導學生用對照、類比的方法;自學幾何定理時,指導弄懂定理的實際背景、來龍去脈、意義作用,使知識系統化。
三、課後練習――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
課後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必要補充,它對於鞏固知識、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很有益處。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
1、做好練習。使學生明白,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是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學好數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形成技能和把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保證。所以一定要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在做練習前,應充分復習新課內容,還要復習與新課內容有關的舊知識。在正式動手做題時,要先仔細讀題,遇到復雜一些的問題,要充分運用逆向思維的分析法與正向思維的綜合法,結合起來尋求解題思路。指導學生在做題時要符合一定的格式,解題過程要言必有據。解完習題後,會正確運用檢驗方法,檢查結果是否合理或合乎實際。發揮發散思維的作用,多想想有沒有別的解法,哪種解法最優,通過一題多解使創造思維得到提高。
2、及時復習。學習的知識,如不及時復習,加以鞏固,就會遺忘。對理解不太深或模糊的地方,也能通過復習,加深理解,同時也能更有效,更准確地記憶數學內容。學過一個單元後,及時通過復習、整理課堂筆記,歸納知識體系,最後對知識進行簡化,用壓縮的語言把知識體系納入自己的記憶系統,這就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的讀書要做到的「薄-厚-薄」。
在自主學習之前,必須使學生明確自學的任務、要求和方法,自學才會有目標,勁頭才會更高,效果才會更好。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為了使學生會求知,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而這個好習慣更需要教師精心培育,嚴格訓練才能養成。一旦養成,將會使學生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⑺ 怎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程改革的精神就是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學習過程。徹底改變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的「灌」滿了整個課堂,教師在台上繪聲繪色地講解,學生卻如聽催眠曲一般。在「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中,課程改革的重點改變「灌輸式」教學為「引探式」教學,即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協作交流,質疑問題,自主建構,實踐創新」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教育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是我們教者首先應具備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運用,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自學數學呢?
一、課前預習--提高聽課效率的先決條件
預習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條很重要途徑。預習是學習新知識的起始環節,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效的預習,可以保證聽課的質量,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長期堅持就能更快地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一般地說,預習的步驟可分為:
1、感知教材。預習數學時,主要是由「粗」到「細」,先將內容粗看一遍,對這節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後細看文中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等,細看這些內容時,就要理解數學關鍵詞語的意義和作用;分析限制性條件,指出條件必要性;弄懂公式推導、定理、推論、的證明過程。
2、溫習舊知。新舊知識間有必然的聯系,學習新知必須以舊知為基礎。預習時應有針對性地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的舊知識,並自覺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系統掌握,提高預習的質量。
3、挖掘疑點。預習的目的之一是帶著問題上課,提高聽課的針對性、積極性。因此預習時要善於找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進而初步把握握重點。自覺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作一番思考,應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之舉。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有一道數學題「已知實數a滿足|2011-a |+ a-2012 = a,求a-20112的值,其中就包括了一個數的絕對值的求法,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等知識內容,如果一看就無法解答便不假思索放手,而留待教師去解答(這一點在不少學生身上都存在),這樣的「疑點」並沒有去挖掘,只是找出而已,而應根據已有的知識先去分析,經過思索一番之後的仍然無結果便留下來……
4、嘗試練習。預習了新知後,應主動選擇一些習題練,練習驗證預習效果和對新知領會掌握的程度的檢驗。應該注意的是不做有難度的習題,以書本上課後練習為重點。嘗試練習題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我檢測,一方面鞏固預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它能增強我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有利於培養自學能力,促進成績的提高。通過練習,可以及時發現疑難以疑引思,不斷提高學習效果,如有的習題做不出來,可再預習或留待上課解決。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應強調的是應發揚勤學苦練的精神,消除「怕」字當頭的思想。只有學中有練,練中有學,才能運用所學。
二、課堂先學――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時機
所謂課堂先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對課本進行自學。
2、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讓學生知道怎麼學。例如,自學公式、定義、定理時,要求學生閱讀,然後先默一默,看看丟掉了什麼或什麼地方不準確,再把錯了的劃下來,著重記憶;自學公式時,從字母、符號、項數等方面去認清公式的特點;自學內容跟舊知識類似時,指導學生用對照、類比的方法;自學幾何定理時,指導弄懂定理的實際背景、來龍去脈、意義作用,使知識系統化。
三、課後練習――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
課後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必要補充,它對於鞏固知識、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很有益處。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
1、做好練習。使學生明白,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是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學好數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形成技能和把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保證。所以一定要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在做練習前,應充分復習新課內容,還要復習與新課內容有關的舊知識。在正式動手做題時,要先仔細讀題,遇到復雜一些的問題,要充分運用逆向思維的分析法與正向思維的綜合法,結合起來尋求解題思路。指導學生在做題時要符合一定的格式,解題過程要言必有據。解完習題後,會正確運用檢驗方法,檢查結果是否合理或合乎實際。發揮發散思維的作用,多想想有沒有別的解法,哪種解法最優,通過一題多解使創造思維得到提高。
2、及時復習。學習的知識,如不及時復習,加以鞏固,就會遺忘。對理解不太深或模糊的地方,也能通過復習,加深理解,同時也能更有效,更准確地記憶數學內容。學過一個單元後,及時通過復習、整理課堂筆記,歸納知識體系,最後對知識進行簡化,用壓縮的語言把知識體系納入自己的記憶系統,這就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的讀書要做到的「薄-厚-薄」。

⑻ 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主動的學習,它要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只要具有了這種能力學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學習方法運用科學,自己的學習活動安排合理。能夠積極進行思考,勇於質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進取的精神和探索的精神。在自主學習中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初中數學自主學習可以按照下列幾個步驟進行:
1、創設問題,學生自學生疑。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可見教學的關鍵在於「疑」,它是教學思維的動力,是思維的方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同樣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此步驟是整個自主學習訓練的第一步。為了更深入地為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學思維活動能夠不斷的向前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有新的問題向學生提出。利用現有的環境條件,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及關鍵,從不同的新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巧妙地設疑。(1)提出有明確的目的或意識的問題問題,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趨向於設立的三維教學目標。(2)提出問題的「疑點」難度要大,一開始就讓學生陷入暫時的困惑狀態。(3)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激發出來。
2、勇於質疑,敢於探索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學,有很多自己能力范圍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浮出水面,這稱之為質疑。在充滿著觀察、猜想、操作、模擬、實驗、交流、反思等探索與挑戰性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改變以前講解例題、仿做例題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使學生積極地學習活動中進行探索交流。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勇於質疑,勇於探索解決。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如果遇到學生提不出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應該鼓勵學生,打消學生畏懼提問題的顧慮,激發他們勇於質疑的熱情。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每個學生都能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
3、分析問題,釋疑解答。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心中一旦有了「疑難」就會想方設法去解決。首先,在設疑時,教師要把教材中的知識點設為疑點,讓學生有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慾望,從而激發出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能夠主動地去探索。其次,設計教學過程要有科學性,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自主性,學習知識點的過程變成他們主動探索的過程。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的去觀察、探究、合作、交流、答疑。改變以前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變成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培養學生合作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任務,並以小組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小組合作制是我們經常採用的方式。每班將近五十人,一般情況下,每班都安排7-8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與交流自學情況。在小組中,學生為了完成每節課的共同任務,進行明確的分工,並按照基礎的好與差,進行了編號,組長是每組的1號,稍差一些是2號其他依此類推,進行小組活動時,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不留死角。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成員的優勢,對各自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學習,或討論,或交流,或演示,很好的完成了自學內容,優點顯而易見。
優點1:在互動互助的學習過程中,每個成員的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做到集思廣益,發揮每個成員的思維優勢來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既能使基礎好的小組成員在合作交往中能夠得到充分發展,又能使基礎差的成員分享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逐步養成了積極思考,善於表達的好習慣,形成了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精神。
優點2:在合作交流中,每個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沒有心理壓力。在這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想像力豐富而且大膽,發言踴躍,各抒己見經常為一個小小的見解爭論不休,這時教師的引導能夠充分發揮,知識點也記得比較牢固。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教師不應該重視學生得出的答案是否全面與否是,應該關注的是營造出的這種自由和諧的討論熱烈的學習氛圍,每個成員都能暢所欲言地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從而擴展自己的思維想像空間,使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敢於表達,勇於表達。
三、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
所謂探究性學習即「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猜想質疑、相互

⑼ 如何培養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學生不懂就問的現象,但是這種現象大多數發生在學生遇到數學疑惑的時候首先不通過自己看書來尋找答案,而是直接尋求同學或者教師來解決問題,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自學意識,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養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因此,我們首先要不斷激發和強化學生的自學意識。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備課,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設計,通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慾望,希望通過自學看書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和自己不懂的問題,或者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表揚學生敢問的精神,同時要鼓勵學生先通過自己的自學看書來解決問題,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在長時間的應試教育中,大部分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重作業輕自學、重做題輕讀書和反思的習慣,這些習慣嚴重製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習習慣是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行為定型,對於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形成自學習慣的基礎,良好的自學習慣對於提高學生個人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例如,一般學生都知道二次方程ax2+qx+c=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但就不一定清楚要使ax2+qx+c=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時,需加a≠0這一限定條件。其原因就是教師講課中未體現出這里a、q、c也是變數,當a=0時,方程就不是二次的。使得學生只習慣於把x、y看成變數,把系數a、q、c看成常量。這種思維方式反映了學生自我思考能力不足,過於依賴教師的講解,並沒有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能力和自學習慣的培養。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校要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學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要制定出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計劃,並且有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實施方案,為指導學生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引導學生學會讀書
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其自學能力的關鍵。引導學生讀書,首先,要能夠正確的閱讀和理解數學中的定理、概念表述,只有提高了閱讀能力才能深刻懂得這些內涵。我們可以引領學生精讀、分析定義、公理或者公式的內涵和外延。例如,關於圓心角、頂點在圓內的角、圓周角、弦切角(特殊的圓周角)及頂點在圓外的角的度數定理,學生一般都知道它們的定義,但對於它們之間的關系卻並不清楚,這時教師要去引導學生,進而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其次,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具體的讀書方法指導,擬定導讀提綱,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例如,採用「讀、思、練」方法閱讀數學課外讀物,利用「比較、猜想、驗證」探索式讀書方法學習平行四邊形,或者利用「類比」讀書法指導學生學立方根、分式等。最後,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同時還要進行思考並做好筆記,在閱讀的時候對數學課本進行研究,而不是走馬觀花。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今很多初中生都不喜歡進行課外閱讀,尤其是和數學有關的課外閱讀,這樣就導致了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缺少了自覺性,對數學的基礎知識無法理解或者掌握的不夠深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老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採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時代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教學,向同學們展示有關教學內容的精美圖片,這樣就能吸引學生認真學習數學知識,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各種活動加強課堂的活力,提高教學氛圍,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建構學生自學的平台
為了更好的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讀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自學創造良好的平台,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並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這樣就有利於學生積極探索,獲得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自身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
五、提高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要進行自我思考,思考是是認知的原動力,是通過學習主體的思維加工轉化為認知者的認知結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實踐,抓住知識間相同、相近、相異、互通、互逆的聯系,選擇合理的思維方法,去理解所學知識。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才能使學生進行自我思考,才能深刻理解數學知識,體味到思維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維水平,認清了數學學習的實質。例如,在數學課堂結束以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習題進行分析,同時進行思考、分析與總結。由於數學題目一般都是一題多解,當同學養成認真分析的思維習慣後,就會形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習慣,進而就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要進行經常性的反思,即對所學知識的再思考,對所學知識起到再現、整理、深化和提煉,教師可以採用「示範——練習——矯正」三步走方法指導學生反思,經過反思能提高學生的靈活性、發散性、創造性,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六、讓學生有效掌握學習方法
教方法就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解決會不會學的問題。強化數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根本途徑。學習方法是完成學習的有力工具,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選擇、助動、調節功能。數學學習方法包括閱讀課本知識、進行知識練習、歸納與總結知識點等,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成了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提高自學能力。
1.進行課前預習
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預習,這是培養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預習時,應該明白這節課程的重難點,以及其與之前所學內容的聯系。在進行預習的時候要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大膽質疑課本知識,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知識進行多方面的探究,提高自我提出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引導
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心理素質還不夠成熟,因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指導學生不斷反復地琢磨和思考,運用相關理解的知識對題目進行解析;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中的符號和語言,點醒學生在自我學習時標出數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理解數學知識的寓意;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數學練習,幫助學生提高思維方法、突破數學難點 。如果不通過教師的引導就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失去學習方向和學習目的,學生也會因此而無心學習,而通過教師的引導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的態度、動機與意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引導學生,幫助他們處理好學習與成才、學習與成功的關系,促進學生提高自學的意識和能力。
3.建立學習小組
由於大部分初中學生自學能力偏低,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初中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往往存在對數學知識理解不夠深刻的現象。在教師講解完畢的時候能夠理解,但是當自己來講解其內在原理的時候卻說不出來,為了解決學生對知識理解不深刻的問題,教師可以建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的檢查與驗收,並給予量化評估,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集體榮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學生就能自覺學習來提高水平,而且通過學生之間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學會了自我約束,因而,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的方法對於提高初中生的自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七、聯系實際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存在很多數學現象,而數學課本知識的較於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更有邏輯性,但初中生理解起來往往顯得比較空洞。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例如,把課本中的「鋼產量」與「糧食產量」聯系起來,把「配製燒鹼溶液」與「配製農葯」聯系起來。這樣將名詞進行變化,不僅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內容,而且讓生活走進了數學課堂,使得數學課堂更加實踐化,加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後,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各種與數學相關的情況就會不自覺的將其與所學的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在聯想的過程中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發學生的潛力,進而在不斷的自主學習中強化數學能力。

閱讀全文

與2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