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徐州容德教育好不好我今年高三。英語很差,想在容德教育補習,但是不知道那裡老師怎麼樣啊
徐州容德教育夾河街教學點的教英語的趙老師是原來重點中學的高三回教師,又是心理學、答教育學研究生,教學經驗很豐富,還能對高考焦慮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我家的孩子原來在沛縣中學跟趙老師上課,英語成績從原來50幾分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提高到80幾分,可見老師的教學水平還是可以的。我代表孩子對你講:謝謝你了趙老師!
❷ 2012年徐州中考。。我考3中有點差距怕考不上。。有人說徐州高級中學好。他們那個學校咋樣啊。
你成績怎麼樣阿。模擬都能拿多少分?我們老師預測六中今年分數線640左右
三中嘛版 據說校風不怎權么好 宿舍也貌似只給六縣的人住阿。我們班報三中的老師都說還不如報一中。
六中是挺不錯的 好象說今年要是有成績特好的學生上 校長會請03屆創造輝煌的那些老師(03屆六中考出了清華北大的)
本人自認為 報六中比較好 但只是建議 具體的你再問問你的家長
❸ 徐州擷秀中學和一中有何區別
擷秀是一中倚仗自來己的師資優勢建自立的民辦初中,對於民眾來說,和以前的一中初中沒有區別。但對於一中來說,可以變相的收費了,而且學生要交的錢也比公立時代多很多~
一中現在沒有初中了,這是關鍵。所以想讓你的孩子上好的初中,只有任一中宰~
一中呢,是公立高中,也收擇校生,收費當然高點~
我就是從一中畢業的,已經三年了~雖然對它有看法,但那畢竟是全徐州最好的學校~
❹ 徐州一中和擷秀高中有什麼區別
您好,擷秀屬於民辦的,中考錄取分數比一中要低一些,學費相對貴點,但是一中老師教。一般一中沒考上,都會選擇上擷秀。
望採納~
❺ 徐州一中好嗎
徐州最好的中學
國家級示範高中
新校區在九里區
離市區很遠
周圍比較荒涼
但是校內設施還是比較齊全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看個人
一中也照樣有考不上大學的人
❻ 誰知道撫順新華一校和二校哪個比較好點
新華二校跟新華一校比指定新華一校好。對口初中一個附小一個15中,說心裡話,附中名氣大點,但是我覺得兩個初中不分伯仲。
❼ 長征的故事
賀龍、任弼時、肖克、關向應、王震等領導的第二、六軍團,於1935年11月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途經洞口縣境,北上抗日。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當年紅軍留下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動人事跡,深深地銘刻在老人們的心裡,流傳在廣大的群眾中,現在回憶起來,仍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我們的賀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時分,賀龍率領的第二軍團部分主力,從管竹進入岩石鄉。三個穿灰布軍衣、身背短槍的戰士來到三房院子,見一婦女抱著小孩慌慌張張走進自己家裡。戰士跟著走進她家堂屋,見她房門緊閉,便輕輕地敲門說:「嫂子,請你不要害怕,我們紅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請你開開門,我們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婦女叫歐陽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聽到敲門的聲音不是很急,喊話的聲音也很平和,就開了房門。戰士見她屋內還有一間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這間空房搭個鋪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歐陽香元雖沒有完全聽懂他們的話,但知道他們是要借房子住,於是臉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有位戰士領著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蘭布長衫、留有八字鬍子的人來到了歐陽香元的家門口,後面跟著二三十個穿灰布軍衣、背短槍的戰士,在禾坪里整整齊齊地站成兩排。那個八字鬍子對大家講:「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求解放的,我們有鐵的紀律,大家千萬要注意,不能進年輕婦女的卧室內;」接著又講,「我們紅軍無論走到那裡,都要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家裡的東西未經主人同意不能搬動,借東西一定要還,損壞和丟失東西一定要照價賠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團結群眾去打倒蔣介石賣國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歐陽香元從戰士們的表情上,看出八字鬍子是個大官。聽他講話句句為老百姓著想,認定紅軍是好人。她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個八字鬍子講的話告訴別人,直到天快黑時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門口見地上搭起了鋪,那個八字鬍子和另外兩個人在煤油燈下看地圖,一邊看一邊比比劃劃。她想知道那個大官是個什麼官,於是走到門外悄悄地問一個小戰士:「那個穿蘭布長衫、留著
鬍子的是你們的什麼人?」小戰士輕聲地告訴她:「是我們的軍團長,蘇維埃政府的賀主席,我們都喊他賀老總。」她聽後心裡嘀咕,原來他是個大官,難怪戰士們都規規矩矩聽他講話。
她走到房內,一位女戰士非常和氣地請她坐下,像親姐妹一樣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談中她問女戰士:「你是哪個的老婆?」女戰士很爽快地告訴她:「我是賀龍同志的愛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煩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裡的是紅軍的大官賀龍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說:「這房子不好,沒有好好收拾,真對不起你們,」女戰士說:「等打完仗以後,窮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隊要走了,有些戰士在收拾行裝,有些在打掃衛生,有個戰士走到歐陽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對門)再三詢問是否有損壞和丟失的東西,雷青菊講:「只有一個木臉盆沒看到。」那個戰士不一會拿了一個銅臉盆對她說:「如果找不到就用這個臉盆,找到了就留做紀念,紅軍的紀律都是賀主席規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賀主席和戰士們走時,群眾都含著熱淚相送,戰士們
也不時地回頭,依依惜別。
幾十年過去了,歐陽香元沒有忘記當年的「賀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的掛像時,一眼就認出了當年住在自己家裡的賀主席,高興地說:「你們看,我們的賀主席又回岩山來了,又到我們家裡來了。」
可敬的先烈
第二、六軍團自從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後,國民黨的軍隊始終跟蹤他們、搜索他們,妄圖把他們消滅在長征途中。12月21日中午,從高沙開往花園的第六軍團,有的在李家渡一帶休整,有的在行進途中。戰士們雖然頭上都用樹枝、綠葉作了偽裝,但國民黨飛機還是發現了目標,喪心病狂的投下了6顆炸彈,20位戰士當場光榮犧牲,數十名戰士受傷。
當時年僅12歲的王康元正趕著牛回家,一位紅軍戰士見狀,急忙跑過去,屍把將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他。王康元安然無恙,而那位戰士卻血流如注。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後,深為紅軍戰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動,為了報答紅軍戰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險同李明生、劉大炳等20多個貧苦農民一道,將烈士的遺體安葬在蛇形山一塊空地上。但紅軍走後不久,一些土豪劣紳心懷鬼胎煽動說,「紅軍葬的地方是『風水寶地』,是李家渡的『龍脈』所在。現在『龍脈』挖斷了,『龍神』不安,只有把紅軍的屍體挖出來,丟到河裡去,才能保住『龍脈』,恢復『風水』。」為了粉碎土豪劣紳的陰謀詭計,貧苦農民鄧成竹等人連夜將紅軍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濤滾滾的長嶺界,周圍栽上蒼松翠柏。被紅軍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節去烈士墓前祭掃。1972年他擔任西中大隊黨支部書記後,積極倡議並在公社黨委的領導下,帶領本大隊和李家渡的幹部群眾,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豎起一塊烈士紀念碑,刻上「長征烈士之墓」六個大宇,兩側刻有兩副對聯,一副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另一副是「繼承先烈志,永作革命人」。洞口縣委和縣政府已將烈士墓做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幾十年來,幹部、工人、農民、學生經常去墓前瞻仰、憑吊學習先烈精神,繼承先烈遺志,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討還血淚債
舊社會的廣大農民,飽受土豪劣紳的壓迫和剝削,掙扎在死亡線上。紅軍打擊土豪劣紳,為貧苦農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們的真誠擁護。
岩山鄉沙坊院子有個土豪叫付升庭,長有一臉麻子,為人專橫殘忍,欺壓窮人,群眾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個兒子個個兇殘如虎,群眾稱他們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准備修新屋,找來新化方師傅給他燒磚瓦。可憐方師傅辛辛苦苦一場,不但未得分文工錢,還要倒貼伙食。一氣之下他推倒磚瓦垛子,滿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參加了紅軍。12月19日,部隊在岩山宿營,他
把當年在付家的遭遇和當地農民受付家欺壓的情況,向部隊首長做了匯報,首長同意他帶三名戰士去找升麻子算帳。他們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備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眾聽說紅軍抓住了作惡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紛紛向紅軍首長揭發升麻於的罪惡。首長派出一位戰士領著貧苦農民到升麻子家裡,打開了付家的糧倉,把糧食分給了群眾。第二天紅軍離開岩山時,把升麻子押到綏寧縣李熙橋處決。
紅軍第六軍團在石江處決了一貫包攬訴訟、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鎮壓了高沙鎮街上被稱為「三王五霸」之一的大惡霸、土匪袁寬:將石背鄉的土豪財主尹成哉、花園鄉罪大惡極的鄧星芳、拒絕給紅軍派糧的反動保長鄧陳卓三人,押到綏寧縣武陽處決。廣大群眾拍手稱快,感謝紅軍為自己伸了冤,討還了血淚債。
軍民魚水情
紅軍到洞口之前,國民黨反動派與地方反動勢力製造了很多謠言,不少農民躲進山裡。紅軍以遵紀愛民的實際行動,解除了群眾的顧慮,很快,大家都回來為紅軍戰士解決吃住問題,十分親熱。
開始岩山街上很多店門都關得緊緊的,後聽到紅軍戰士親切地喊:「老鄉們不要怕,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不會拿你們的東西,如果你們有什麼吃的就賣給我們一點,我們照價付錢。」有些人從門縫中看到紅軍戰士規規矩矩,蹲在街上,誰也不去敲店門。於是有的就拿出煮熱的紅薯放門口賣,戰士們不講價,說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傳開後,店門都開了,能吃的東西都擺出來了,附近群眾家裡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賣。有幾位戰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輕聲說:「大娘,天氣太冷,今晚上我們想到你家裡避避風寒。」大娘滿臉笑容表示歡迎,戰士們放下背包,就動手打掃衛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見幾個戰士在燈下擺著白布比劃,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腳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婦喊來一起幫忙,母女倆人熬了一整夜,共做好10雙布襪子,正好每人一雙。第二天戰士們臨走時再三向林大娘道謝,送給他一些白布、一床印花被面和兩個圓瓷缸作為紀念。
紅軍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感動了群眾,廣大農民群眾從各個方面關心、愛護紅軍。石江縫紉師傅邱國才與其他11位師傅一起,連夜趕制軍帽120頂。紅軍給他們每人一塊銀元,他們心情非常激動,你一言我一語,湊成一首詩:「紅軍來到石江鎮,痛打土豪和劣紳,財主心怕膽又驚,窮人精神大振奮,軍民連夜作軍帽,同心協力殺敵人。」花園馬家院子鄧大媽同兒媳曾冬娥在山邊土裡鋤草,聽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聲,鄧大媽立即放下鋤頭去山中尋找。果然發現一個約20歲年紀、頭帶八角帽的紅軍戰士(瀏陽人)躺在地上,她用手一摸額頭,好燙手,又見他右腳傷口已開始流膿。她心想不能讓親人在野外活活凍死、痛死、餓死,一定要想辦法救他。她喊來兒媳一起扶著傷員回到家裡,讓他躺在兒媳床上,兒媳拿出丈夫的藍布舊衣服給他換上。大媽告訴傷員安心養傷,如發現有外人來就裝啞巴,要兒媳認他是自己的丈夫(兒媳的丈夫在貴州做挑夫)。安排好後,大媽每天上山采葯,精心護理,一周後戰士的傷基本治好,他告訴大媽要去趕部隊。臨走那天,天剛亮大媽就起床為他准備好路上吃的東西。戰士對大媽說:「大媽,你就是我的親娘,我一定永遠記住你的恩情,革命勝利了,我一定來看望你老人家。」戀戀不舍,揮手告別。
跟著紅軍走
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是自己翻身求解放的靠山,紅軍的道路就是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於是,不少貧苦農民紛紛送子弟當紅軍,中青年更是積極踴躍,要求跟著紅軍走。李家渡的貧苦農民,看到20個紅軍戰士在敵機轟炸下光榮犧牲,滿懷為烈士報仇的憤怒心情和為自己求解放的強烈願望,積極報名參加了紅軍。西中村的鄧星怡、鄧正仁、吳老曬,盲田村的鄧星開,新興
村的劉老細,木井村的陳松青,圳上的羅玉等都跟著紅軍走了。洞口街上鄒玉和、王順生兩位縫紉師傅,被請到花園給紅軍製作軍服,他們深為紅軍的精神所感動,毅然跟著紅軍走上了長征路。
據解放後全縣初步統計,當年跟著紅軍走的有20多人。他們為革命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壯志未酬而犧牲在長征途中的革命烈士,有在抗日前線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民族英雄,有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畢生精力的人民功臣,如石江鎮的王振貴,當年30歲,參加紅軍後編入第六軍團保衛局,在17年的戎馬生涯中南征北戰,榮獲「人民功臣」、「解放華北」、「解放西北」的紀念勛章各一枚,1952年轉業到新疆工作,1965年離休,1966年元月回洞口老家定居,撰寫了「夜渡金沙江」、「翻過大雪山」、「六十年春秋話往日」等革命回憶錄。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
聽老紅軍講長征的故事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里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
7月23日20:00,記者見到了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談起過去的崢嶸歲月,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
15歲少年 率171人加入紅軍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到達川北,川東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開始在達縣一帶活動。當時,因貧困輟學的任老正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
「黨的隊伍給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為什麼窮人辛勞一生後代還要繼續受窮」,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給窮人指出一條活路,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瀾。紅軍隊伍為貧苦農民作主,任老明白了,這是一支窮人的隊伍。
紅色家庭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擊隊,但不久便在一次戰役中英勇犧牲,父親積極響應革命隊伍的號召,擔任村蘇維埃主席。這位老人在紅軍離開根據地的歲月里,被反動軍隊關進監獄,活活折磨致死,父親死後不久,母親也含恨離去,這一切,更堅定了任老參加革命的決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關鍵年份。6月,任老參加了游擊小組,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老思想活躍,積極探討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為游擊隊的中堅力量。紅軍主力佔領達縣後,他被選為區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5歲的少年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全隊172人集體加入了紅軍。
打「扇子隊」 少年軍人名聲大振
從游擊隊員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但四川強橫的反動軍閥勢力還是逼迫部隊流動開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時任四川省少先指揮部政教科長兼幹部連指導員。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區開展工作。一天,當任老等人在一座3層小樓上開會時,反動軍閥的武裝突然沖到了樓里,與負責放哨的同志在樓梯上展開了激烈的槍戰。腳步聲密集急促,逐漸近了,留下來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當場摔死,任老右臂支撐著地,上臂骨折後戳斷肋骨插進了胸腔,他忍痛與同伴鑽入夜幕迅速轉移。
但沒過多久,綳帶吊起傷臂的任老再次活躍於山間的村莊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惡勢力的瘋狂反撲,在新塘壩地區,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裝,他們瘋狂襲擊革命者的工作隊,屠殺革命群眾,打仗時人人拿著一把扇子,妄稱是刀槍不入的神兵,當地群眾稱之為「扇子隊」。一天深夜,任老帶領幹部連在地方赤衛隊的配合下夜襲「扇子隊」。戰斗中,他被敵人刺刀捅傷,仍堅持參加戰斗。是役,扇子隊被全殲,少年軍為川陝根據地人民除了害,一戰成名。
一過草地 竹簽穿透他的腳掌
「年輕人,用語言表達不出長征真實場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當時有多麼艱苦」。任老對記者說。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
任老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在長征時留下的。說起長征開始後的第一次受傷,任老脫下鞋子,右腳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塊大約三厘米見方的凹陷。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路最長,三過草地,第一次過草地時,我的右腳便被反動軍隊布下的竹簽陣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間急行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任老帶著一支十幾人的隊伍迅速向阿壩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過反動軍隊布下的鐵絲網,突然腳心一陣劇痛,落在地上再也邁不動步子。戰友提來馬燈一看,一根近0.1米長的竹簽穿過了他的右腳腳掌,腳背上還露出長長一截。
受傷只是一瞬間,此後幾個月任老被傷腳折騰苦了。隊伍連續行軍,根本沒有機會停下來養傷。傷口化膿了,戰友便將紗布裁成窄長的細條,蘸了水穿過傷洞,來回扯動,清除裡面的膿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隨了鑽心的疼痛,但有什麼辦法,那是缺醫少葯環境中遏制進一步感染的惟一辦法。
「和平年代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講到這里,任老喃喃地說。
二過草地 鬼門關口揀回性命
第二次過草地更險,任老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
1935年下半年,任老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佔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幹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名。接下來就是一次令南岸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佔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地搭起了便橋。
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葯,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後,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時間休克,戰友們都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綏靖灘石崖下的山洞裡。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蘇醒過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發現後將他救回了家。
郝老漢對待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漢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便想收他為兒子。但任老卻一心想要回到隊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兩個月後,任老的病基本痊癒了,他揮淚告別了郝老漢老兩口,找到了在該地區活動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隊伍。
經歷這一次起死回生時,任老還不滿18歲。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時,隊伍又從綏靖出師北上。任老帶著七八名比他還年輕的戰士在草原上行軍。一天夜裡,一位小戰士問任老,「科長,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實現嗎?」「肯定能」。
說起榮譽 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了蓋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
戰爭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戰的驍將,他重視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戰術,常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抗日戰爭勝利之初,任老率領隊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運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後,在攻打天津、廣西剿匪、援朝金城反擊戰等眾多戰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榮譽章。但說起榮譽,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個幸運者」,「我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家人介紹,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邊倒下的戰友,便非常難過。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鄉的那次經歷。當時,戰友的親人聽說他要回來了,站在路兩旁等待詢問親人的下落,任老騎馬走了30多公里山路,當久候鄉親們紛紛上前詢問時,老人的眼淚奪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找到了戰友的名字。
❽ 徐州擷秀中學,急!!!
除了少數實驗班的抄老師以外襲,九里校區和夾河街校區的老師是可以互換的。擷秀的高考成績顯然不如九里分校,期末考試總分的平均分會比後者地30至50分,但仍會高出三中10分左右,教學質量還是可以保證市區第二的。擷秀的好學生可以考到擷秀和一中總排名100名左右,最好的一次是年級前十,不過總是來自擷秀的理化班。遮陽擋成績可以沖擊如東南大學這樣的一本名校。聽現在在擷秀的初中同學講,擷秀的一本上線有20%到30%,二本60%。
❾ 徐州初中哪個比較好
一中(擷秀):江蘇省徐州市夾河前街26號。
三中(樹人):江蘇省徐州市民主北路47號。
十三中:江蘇省徐州市永安街56號。
四中(昕昕):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214號。
雖然很多人都說一中(擷秀)最好,然後是三中(樹人),而且說一中松,三中嚴。樹人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擷秀真的不想傳聞那麼好。
除了作業比較少(只是相對其他中學而言)部分老師很不錯之外,管理很嚴!而且有的地方很沒必要;設備也很垃圾,比如物理實驗室里的某些設備……;而且課余活動根本就等於沒有!好容易有個藝術節,還是各個班輪流到操場上走一遍。
那些傳聞「一中」怎麼怎麼好的其實都在說高中部,初中部(擷秀)實在是不敢恭維。
所以,如果你是那種一心想著學習不要娛樂而且想念一中高中的,推薦去擷秀;想被作業山試卷海淹沒且常常補課的,去樹人;想出國的或者喜歡學校比較亂但活動很多的,去十三中;至於四中我不了解,但比起前三個都要相對低了一級。
❿ 趙平的人物生平
趙平,原名趙培富,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出生在江蘇省阜寧縣六區三截鄉第六保的北洋七層庄(今濱海縣陳濤鄉七層村)的一個中農家庭。
趙平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孩提時代,一直跟隨父母在家種地。父親看他機靈聰明,性格溫順,遂萌生了「趙家也要爭個出頭之日」的念頭。於是,全家倍加辛勤勞作,節衣縮食,在趙平十三歲那年,被送到離家六十餘里的夾河小學讀書。懂事的趙平,住在蕭庄的姑母家裡走讀,從蕭庄到夾河,每天上學往返,要跑二十里地,從不叫一聲苦。他讀書刻苦,勤於鑽研,成績良好,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受到老師和學友們的一致好評。
六個春秋,轉眼即逝。一九三七年夏,趙平小學畢業後,家庭經濟到了十分拮據的地步,無力再給他進中學求讀。趙平萬分無奈,只好同一家人在土地上播種希望。
三截、條洋、七層一帶的幾家大地主, 勾結官府,狼狽為奸,沆瀣一氣,把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無休止地攤派到老實巴交、無權無勢的農民身上。趙平一家同樣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幾乎陷入絕境。血氣方剛的趙平,打內心憎恨這人吃人的社會現實,希冀一個人人平等的世道出現在人間。
一九四O年十月,紅旗熠熠,八路軍五縱隊揮戈南下,鹽阜大地獲得新生。家住辛盪的嚴成元,是趙平在夾河小學的同班學友,他倆感情深厚, 親密無間。八路軍解放東坎後,嚴成元就參加了革命,一九四二年春調五汛區任區長,同趙平經常往來。在嚴成元的誘導下,他毅然走出家庭,開始為當地政府做些工作。一九四二年五月,經嚴成元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接著,就任條洋鄉財糧員、鄉長。
七層、條洋一帶,地勢低窪,水患頻仍,群眾生活非常艱難。趙平胸有大局,憂國憂民,積極動員和組織群眾搶種補種,解央吃飯問題。同時,挨門逐戶地宣傳群眾,盡一切可能完成征交公糧公草任務。為了軍需民食,他把徵集起來的公糧,分頭安排給群眾碾磨加工,成品糧徑送部隊。碎糧、糠麩分給嚴重缺糧的困難戶, 「我們能度過災荒,全都虧的趙鄉長啊!」條洋鄉的廣大群眾稱謝不迭。
趙平對廣大群眾關心備至,對危害黎民百姓的壞人深惡痛絕。北洋七層一帶有個惡霸地主豢養的土匪李德科,搶劫財物,敲詐勒索,魚肉鄉里,群眾恨之入骨。趙平請示區委後,決定嚴懲,為民除害。一天晚間,李德科抱著地主家的一個小孩去看戲。四下埋伏的模範班同志,嚴密地監視著他,待將要散場的時
候,出其不意地逮捕了李匪。李德科生性狡猾,於當夜押送區政府途中,脫掉繩扣,趁黑奪路逃跑。為緝捕李德科,趙平與鄉中隊長李元成等人,連續伏擊,終於在第三天夜間,於李匪家裡,將其擊斃。有人害怕李德科的同夥會來報仇,趙平在群眾中義正詞嚴地宣傳: 「為民除害,不怕風險,誰敢妄動,就一起收拾干凈!2
一九四三年春,日本侵略軍對我鹽阜抗日根據地施行犬規模的「掃盪」。黨組織調趙平任在阜東縣境內的沿射陽河邊的稅務所所長。他深知這是事關我黨我軍財政收入,事關抗戰勝敗的重要崗位,一到任,就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巡視在沿河渡口,按章徵收稅金,查緝走私、販私活動。趙平辛勤的工作,沉重地打擊了不法分子破壞抗日稅收的行為,保障了抗日根據地的財政收入,有力地支援了戰爭。
一九四六年六月,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又稱「雙十協定」),發動了向解放區的全面進攻。縣、區、鄉、村幹部和得田翻身的貧雇農,熱烈響應縣委提出的「保衛家鄉,保衛勝利果實」的號召,紛紛報名參軍,拿起武器上前線。是年十月,趙平離開稅務所,從戎報國,被分配在阜東縣總隊三連任副指導員、黨支部副書記。
怎樣才能戰勝國民黨反動軍隊?這是趙平一到部隊就悉心思考的首要課題。他從同幹部、戰士多次深入的交談中認識到: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人民軍隊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柱,沒有政治原動力,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因此,他十分關心全連同志的政治理論學習,是幹部、戰士政治學習的啟蒙老師。一九四七年一月,部隊路過東坎,趙平特地到新華書店購買了《共產黨宣言》、《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以及其它一些政治書籍,除自留一部分外,其餘都分送給全連排以上幹部,在戰斗間隙,組織他們學習。學習中,他深入淺出地講述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心得,使同志們受到深刻教育,政治水平不斷提高。
在連隊生活中,趙平帶頭教唱、講解、實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每當新兵集中,他教唱的第一首歌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上的第一堂政治課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講課時,理論聯系實際,事例具體生動,戰士們非常喜歡聽趙平的講解。他首先講,這首歌詞體現了毛主席根據人民軍隊的實踐,多次總結、反復修改寫成的關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精神,是我軍的傳家寶;然後要求大家學唱這首歌,不但會唱,而且要條條做到,這才算真正學好了。一次,這個連隊在接敵區活動了二十餘已到磚橋,先頭隊伍佔領了前三灶。正說間,戰鬥打響,趙平立即命令連隊搶佔有利地形。敵軍憑借優勢的兵力,先以一個排沖向我二排陣地,被打退後,又以兩個排的兵力猛沖過來。三連充分發揮了一挺捷克式輕機槍的火力威勢,死死壓住了敵軍。趙平抓住戰機,宣傳敵人貌似強大的虛弱本質,鼓動戰士上好刺刀,准備拼殺。在這節骨眼上,我機槍手中彈犧牲。敵軍嚎叫著,欲來奪我機槍。為保住機槍,擊退來犯之敵,趙平一躍而起,帶頭沖鋒。不幸,一顆罪惡的子彈飛來,擊中了他的頭部,當即壯烈殉國。衛生員單金高沖了上去,想把副指導員屍體背下來,也罹難陣亡。
阜東總隊增援部隊迅疾趕來, 「為副指導員報仇!為戰友們報仇!」指戰員們高呼復仇的口號,端著爍亮的刺刀,憤怒地沖向敵群,展開白刃格鬥,逼得敵軍拖著十多具屍體,狼狽地向西南方向逃遁。
國民黨軍的「掃盪」陰謀破產了,邊區人民的生命財產保住了。可是,人民的好兒子、黨的好乾部趙平,卻無私地獻出了丹心碧血,時年二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