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關於中學生吸毒的案例

關於中學生吸毒的案例

發布時間:2021-03-05 05:24:50

❶ 青少年吸毒案例

3位中學生吸毒,其中一人因吸食過量倒卧路旁,沒了呼吸。昨天上午,芷江西路數十位居民聯手搶救了該少年。市禁毒辦表示,將派禁毒志願者上門輔導吸毒孩子;團市委權益部呼籲:「家長和社會一起努力,讓孩子遠離毒品!」
昨天上午10點不到,記者在芷江西路看到,一位十五六歲模樣的男孩面色蒼白躺在上街沿,兩個差不多年齡的男孩焦急地蹲在旁邊。數十位附近居民將3人圍在中間,有人關切地詢問:「到底怎麼回事?旁邊就是地段醫院,趕快送到那裡吧。」
兩個男孩子愣著沒動,圍觀居民開始撥打「120」。「警察來了!」兩個孩子聽到有人喊,「噌」地站起來,抬起昏迷的男孩向地段醫院奔去。圍觀居民緊隨其後,有人小跑著在前邊開路,有人跑進30米外的醫院里叫醫生……
「120」救護車趕到時,昏迷男孩已經沒有了血壓,圍觀居民紛紛嘆息。據兩位男孩說,他們都是中學生,昨天上午一起吸毒,昏迷的男孩注射了過量杜冷丁。
昏迷男孩很快被送到閘北區中心醫院,兩個共同吸毒的男孩趁機溜走了。令人驚訝的是,救護車到達中心醫院不到5分鍾,昏迷男孩突然清醒過來,自己走出醫院。醫生解釋說,該男孩雖然注射了過量毒品,但沒有致死,毒性過去後,馬上就清醒。
截至記者發稿,男孩只說自己17歲,住在虹口區,卻始終沒有說明所在學校和家庭情況。從3個孩子的穿著看,他們的家庭並不拮據。
警方考慮不讓該男孩因此失學,決定對男孩採取「限制戒毒」,即在家裡設專人看護戒毒。昨天下午,警方已將男孩送回家。有禁毒社工得知此事後,表示將上門輔導。
團市委權益部的楊先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還沒有法律法規約束在校學生,只能用校紀校規處理他們。他說:「事實上,學生吸毒情況很難被學校發現,最容易體察的應該是他們的家長。孩子吸毒需要錢,家長一旦發覺孩子用錢等方面有異常,應該積極和街道、學校相互配合,教育、勸說學生遠離毒品,共同杜絕毒品侵蝕學生。」

❷ 青少年吸毒誘發犯罪的案例

今年15歲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強制戒毒所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別看他個子矮小,但雙眼卻滴溜溜轉個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個「老江湖」。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於生計無暇照管他,自7歲起,阿兵模仿大人們抽煙,並以之為榮。他說,每天放學後燃起一根香煙吞雲吐霧,走在同學們中間感覺特有面子。14歲那年,勉勉強強讀至初一的阿兵乾脆輟學了,終日跟在鄉里幾位「大哥」身前身後當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結識了鄉里一做餐飲生意的「大哥」,幾番來往後,阿兵很得大哥喜歡。慢慢地,阿兵也發現了大哥原來是「白葯仔」,但他也不以之為忤,相反還認為這是「酷」的表現。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點「白粉」終於「開禁」嘗了新,並從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葯後,因無錢買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當起了「魚蝦蟹」莊家,以賭錢為營生。據稱,那些「魚蝦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鐵做了手腳,因此聚賭時基本都是贏錢,有時一天純收入達三四百元。小兵稱其每天下午常在陳厝合、辛厝寮一帶「開局」,賺了「工資」後便買「葯」過癮。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獲,在審訊時因葯癮發作口吐白沫,結果被送強制戒毒。 尋求解脫墜入深淵 容貌秀麗的阿珍是市區人,誰也想不到,今年17歲的她「毒齡」竟已有兩年多了。據阿珍稱,是她那個畸形的家將她逼上了這條路,是為了尋求解脫,她才借「葯」消愁,結果愁沒消去卻把自己「吸」進了戒毒所。 據阿珍介紹,其父母在她13個月大時便離異了,她被判隨生母,後母親再嫁時後父嫌她累贅,便把她送給了市區一對結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婦(也就是她現在的父母)。阿珍承認,起初養父母對她很好,吃的、穿的無不關愛有加。但當她7歲時,養母生下了弟弟後,她又成了「累贅」,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弟弟等什麼雜務都「承包」了。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裡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溫暖和關愛,阿珍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小學畢業後,她即跟著在歌舞廳認識的朋友們離開了家。有一天她見幾個朋友躲在一個隱蔽角落裡抽煙,仔細一看,發現他們的抽法很奇特,於是她湊了上去,學著他們的樣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稱,那一刻她感覺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上癮後,因無經濟來源,她便再也離不開那些娛樂場里的「朋友們」了,因為只有和他們在一起,她才能獲得毒品來應付她日益強烈的毒癮。 愚昧無知自投火坑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青少年染上毒癮還源於無知。來自粵東某偏僻山區19歲的女孩小敏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對毒品毫無了解,她認為自己意志力堅強不會上癮,不料卻在嘗試中成了毒品的俘虜。 小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15歲的她便來汕頭打工,並認識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後,小敏發現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賺的錢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勸小李「改邪歸正」,但不管怎麼勸說,小李卻始終無法戒除毒癮。為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勸說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後戒」的辦法來證明毒癮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說服男友徹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敗了,她非但沒有幫著男友戒去毒癮,自己也陷了進去。此時,她方悔不該當初,但「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後進了戒毒所……

❸ 中學生販賣毒品 案例

【案例一】
一名17歲的紐西蘭奧克蘭學生Chun Lee(昵稱Larry Lee),在今年四月份因進口市價高達$250,000的毒品,2007年12月17日,被奧克蘭高等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事件發生在2007年四月份,大約有272克的脫氧麻黃鹼被藏於吹風機里,據罪犯所供,這些毒品是來自於中國的廣州市。

毒品被巧妙地藏於吹風機里,吹風機原有的電子部分被拆除,將毒品藏於圓形的金屬罐中。

此案的原判為九年,但法官Hugh Williams最終將其減為四年。而原因包括Chun的年齡,以及Chun服罪的態度。

【案例二】
香港嶺南中學4名中學生被控販賣及藏有毒品「K仔」,在學校和游戲機中心交易,2001年8月2日被起訴至香港地方法院。

案中共有5名被告,首被告為提供「K仔」者,其餘4人為嶺南中學學生。由首被告提供貨源,4名中學生分別在嶺南中學、嶺南遊戲機中心等地進行交易。2001年3月底,該校訓導主任聽到傳聞,得知校內有學生吸食「K仔」,追查下發現本校4名學生涉嫌販賣及藏有「K仔」,於是主動報警。後經香港警方立案介入,不到半個月就宣告破案。

辯方律師稱,被告們並無案底,毒品交易也非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牽涉的數量也很少,故希望獲準保釋。法官卻表示,案件顯示毒品已滲入學校,屬十分嚴重的問題,須嚴加打壓。最後,被控販毒的首被告等3名被還押監管,另外兩名被控藏毒的則獲准以500元擔保外出。

【案例三】
2007年6月11日早上8時,香港粉嶺17歲的男學生楊治偉在學校收取了鄧姓女同學200元人民幣,在兩小時後拿出一袋「K仔」(氯胺酮),並將一些放在一張面額為500元的港幣上,讓鄧與另外3名女同學輪流吸食。四名女同學在吸食「K仔」後,感到身體不舒服,被送到醫院。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有男學生在學校內公開販賣毒品。警方後在學校抓捕楊治偉,指控其「危險葯物販運罪」。

事後,粉嶺官立中學校長余瑞堯表示,吸食的4名女生平日並無嚴重的問題,也未有過曠課,當時學校方面僅以為女生身體不適,未有想到吸食毒品,學校一向十分關注學生的健康,不會容許學生接觸毒品。

楊治偉的辯護律師曾於法庭上向法官求情說,被告楊治偉父母離異,他於2005年從內地來香港讀中一(相當於初中一年級),成績中等,並非經常在校內販賣毒品。學校的女學生知道楊有門路買到毒品後,多次央求楊幫忙去買毒品。楊不堪其擾,才買來毒品交給女同學。楊在事件中並沒有獲得利益,學校方面在案發後,已暫停了他的學位,楊只好做義工,並非游手好閑,希望法官能給予他一次機會。

法官問楊治偉母親是否知道兒子販毒時,楊母掩面痛哭,表示兒子在家很乖,不知道他販毒。

❹ 青少年因為他人哄騙吸毒的事例

這個不太好舉例,多在網上搜索一下吧。

❺ 有關吸毒少年的實例

「吸食毒品猶如玩火。」上海市自願戒毒中心門口張貼著這樣一句宣傳語。在這里,我們見到了一個「玩火自焚」的青年,前一天剛剛入院,20出頭的他已顯出40多歲才有的蒼老。「我是看見別人吸,出於好奇才沾上了海洛因。一開始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後來我發現離了這玩意,就渾身不舒服,上班也打不起精神。」因為頻繁地吸摻有「白粉」的煙,他的手指變得蠟黃,「最近半年,每隔一個小時,我就忍不住要吸,否則沒辦法工作。」
戒毒中心的負責人趙敏醫生告訴我們,小夥子剛入院的時候,眼淚鼻涕的,沒個人模樣。這樣的年輕人,趙醫生已經見得太多。中心歷年來收治的戒毒者中,年輕人佔了近八成,其中20%——30%的人第一次吸毒在18歲之前,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杜冷丁、搖頭丸,毒癮短的幾個月,長的達十幾年。趙醫生也親眼目睹了許多家庭悲劇——這是一個「奇怪」的家庭,4年來,一家人都被「白粉」所支配,各奔東西,連過年也難在一起吃頓團圓飯,而他們的最終團聚卻是在勞教所里。 這原本是一個富裕的三口之家,父母經營一家工廠,錢越掙越多,精神上卻日漸空虛,5年前,為了追求「刺激」,一家之主找到了通往「極樂世界」的途徑——「白粉」,後來,妻子也初嘗「白粉」的「樂趣」,於是他們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漸漸的,他們連錢都懶得去掙,所有的積蓄不到2年便揮霍一空,連女兒的學費都繳不出。16歲的女兒被迫輟學,失意至極,女兒投奔了自己的男友,哪想到男友也是個「癮君子」,善良無知的她也慢慢被「白粉」吞噬了。為了享受毒品帶來的感官刺激,她不惜出賣肉體、靈魂……最後就有了一家三口勞教所「重逢」的一幕。

❻ 青少年吸毒誘發的違法犯罪案例

記者近日從有關資料上獲悉,在我國吸毒人群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達77%,而且他們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16歲以下的吸毒人數更是數以萬計。吸毒人群的低齡化正在成為一個令人憂慮的社會問題。在「6·26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特地來到汕頭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進行采訪,希望通過眼前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幫助青少年朋友們在戒毒者悔恨的聲音中築起防範毒品的堅固防線。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青少年由於其意志的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強,加之文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現象和行為當成時髦追求或認為是「酷」的表現,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癮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15歲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強制戒毒所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別看他個子矮小,但雙眼卻滴溜溜轉個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個「老江湖」。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於生計無暇照管他,自7歲起,阿兵模仿大人們抽煙,並以之為榮。他說,每天放學後燃起一根香煙吞雲吐霧,走在同學們中間感覺特有面子。14歲那年,勉勉強強讀至初一的阿兵乾脆輟學了,終日跟在鄉里幾位「大哥」身前身後當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結識了鄉里一做餐飲生意的「大哥」,幾番來往後,阿兵很得大哥喜歡。慢慢地,阿兵也發現了大哥原來是「白葯仔」,但他也不以之為忤,相反還認為這是「酷」的表現。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點「白粉」終於「開禁」嘗了新,並從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葯後,因無錢買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當起了「魚蝦蟹」莊家,以賭錢為營生。據稱,那些「魚蝦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鐵做了手腳,因此聚賭時基本都是贏錢,有時一天純收入達三四百元。小兵稱其每天下午常在陳厝合、辛厝寮一帶「開局」,賺了「工資」後便買「葯」過癮。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獲,在審訊時因葯癮發作口吐白沫,結果被送強制戒毒。

尋求解脫墜入深淵

容貌秀麗的阿珍是市區人,誰也想不到,今年17歲的她「毒齡」竟已有兩年多了。據阿珍稱,是她那個畸形的家將她逼上了這條路,是為了尋求解脫,她才借「葯」消愁,結果愁沒消去卻把自己「吸」進了戒毒所。

據阿珍介紹,其父母在她13個月大時便離異了,她被判隨生母,後母親再嫁時後父嫌她累贅,便把她送給了市區一對結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婦(也就是她現在的父母)。阿珍承認,起初養父母對她很好,吃的、穿的無不關愛有加。但當她7歲時,養母生下了弟弟後,她又成了「累贅」,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弟弟等什麼雜務都「承包」了。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裡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溫暖和關愛,阿珍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小學畢業後,她即跟著在歌舞廳認識的朋友們離開了家。有一天她見幾個朋友躲在一個隱蔽角落裡抽煙,仔細一看,發現他們的抽法很奇特,於是她湊了上去,學著他們的樣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稱,那一刻她感覺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上癮後,因無經濟來源,她便再也離不開那些娛樂場里的「朋友們」了,因為只有和他們在一起,她才能獲得毒品來應付她日益強烈的毒癮。

愚昧無知自投火坑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青少年染上毒癮還源於無知。來自粵東某偏僻山區19歲的女孩小敏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對毒品毫無了解,她認為自己意志力堅強不會上癮,不料卻在嘗試中成了毒品的俘虜。

小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15歲的她便來汕頭打工,並認識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後,小敏發現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賺的錢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勸小李「改邪歸正」,但不管怎麼勸說,小李卻始終無法戒除毒癮。為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勸說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後戒」的辦法來證明毒癮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說服男友徹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敗了,她非但沒有幫著男友戒去毒癮,自己也陷了進去。此時,她方悔不該當初,但「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後進了戒毒所……

抵禦病魔需要親情

據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所長鄭順德介紹,近年來戒毒人員的情況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如現住所的戒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人群佔90%以上,另外本地人員和女性所佔比例增大,且年齡偏低,文化層次普遍為初中、小學水平,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他說,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旦吸毒成癮,家中錢財花盡後,就會編出各種理由向親朋好友借錢,最後甚至走上了騙錢、偷竊、搶劫、賣淫、殺人等道路,禍及家庭,危害社會。鄭順德認為,禁毒是一項艱巨的社會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單獨承擔的,像戒毒者回歸社會後常會遇到經濟、家庭、就業、歧視等問題,不少人因頂不住壓力而復吸,所以對吸毒者特別是青少年吸毒者,社會、家庭都應擔負起責任來,「作為學校,禁毒教育應當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不容忽視;作為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或過於溺愛都是要不得的,一旦發現孩子吸毒成癮,千萬不能怕家醜外揚而延誤挽救的時機;作為社會,正確對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見也很重要,要認識到那些青少年『癮君子』既是違法者,更是受害者。我們應當把青少年吸毒者當作病人一樣,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早日擺脫毒魔的糾纏」。

對於青少年應如何防範毒品,他認為應做到「十個不要」:不要吸煙;不要因好奇而吸毒;不要盲目追星、趕時髦、貪圖享受去吸毒;不要結交有吸、販毒行為的人;不要為尋刺激、冒險去吸毒;不要相信毒品能治病(胃病、肝病)的謊言;不要為了擺脫煩惱而吸毒;不要聽信吸毒者的話;不隨便接受他人遞送的香煙、水果、葯物、飲料等物品;不要在吸毒場所內停留。

❼ 關於青少年吸毒的例子50字

2010年7月5日,廣西灌陽縣的一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吸食毒品而死亡。死亡的學生名叫陳橋,14歲,在桂林市灌陽縣民族中學讀初中一年級,事發當天中午,陳橋從學校回到家中,當時他坐在客廳沙發上,陳橋的母親在廚房裡忙乎著午飯。

陳橋媽媽回憶:「突然聽到噗通的一聲,孩子從沙發上面掉在了地上,看到他腳手都抽筋了,我馬上跑出來把他扶在沙發上。」當時陳橋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家人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醫生診斷:「吸毒過量。」

經過幾個小時的搶救,也沒能留住陳橋的生命。同時灌陽縣公安局民警也來到醫院為陳橋做了尿檢,證明他曾吸食毒品k粉,醫院也認定陳橋是過量吸食k粉而導致呼吸循環衰竭,最終死亡的。這是灌陽縣第一例未成年人的一個吸毒死亡的案例。

(7)關於中學生吸毒的案例擴展閱讀:

關於青少年吸毒的事例還可參考以下:

小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15歲的她便來汕頭打工,並認識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後,小敏發現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賺的錢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勸小李「改邪歸正」,但不管怎麼勸說,小李卻始終無法戒除毒癮。

為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勸說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後戒」的辦法來證明毒癮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說服男友徹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敗了,她非但沒有幫著男友戒去毒癮,自己也陷了進去。此時,她方悔不該當初,但「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後進了戒毒所……

❽ 18歲以下的少年吸毒案例

陳某現年17歲,初中文化,吸毒史一年,是萬寧市萬城鎮東山村人。2002年7月,陳某初中畢業版後一直在權家務農。由於終日無所事事,陳某很快就結交了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2003年2月,陳某同5、6個朋友在一家露天歌舞廳喝完啤酒後,經一名有吸毒史的朋友慫恿,陳某開始染上毒品,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陳某對記者說,他第一次吸毒完全是因為好奇,聽信身邊的朋友說吸粉根本就不會上癮,同時也擔心朋友說自己不講「義氣」。於是,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把粉放在香煙里吸了一口。第二次,那個朋友就讓我再找一找上次的感覺,他聽從了。到第三次就什麼都不想了,成天腦子里空盪盪的,總是回味那種飄飄然的感覺。為了湊齊毒資,他想盡了辦法,先是拿家裡值錢的東西去變賣。隨著毒癮的一天天加大,他就發展到經常小偷小摸或是「順手牽羊」,周圍的鄉鄰都十分痛恨他。直到今年2月份,他在一家小賣部購買毒品時被警方抓獲。

❾ 跪求關於青少年吸毒的案例~拜託~十萬火急~~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15歲吸毒者敲響警鍾
記者近日從有關資料上獲悉,在我國吸毒人群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達77%,而且他們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16歲以下的吸毒人數更是數以萬計。吸毒人群的低齡化正在成為一個令人憂慮的社會問題。在「6·26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特地來到汕頭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進行采訪,希望通過眼前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幫助青少年朋友們在戒毒者悔恨的聲音中築起防範毒品的堅固防線。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青少年由於其意志的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強,加之文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現象和行為當成時髦追求或認為是「酷」的表現,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癮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15歲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強制戒毒所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別看他個子矮小,但雙眼卻滴溜溜轉個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個「老江湖」。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於生計無暇照管他,自7歲起,阿兵模仿大人們抽煙,並以之為榮。他說,每天放學後燃起一根香煙吞雲吐霧,走在同學們中間感覺特有面子。14歲那年,勉勉強強讀至初一的阿兵乾脆輟學了,終日跟在鄉里幾位「大哥」身前身後當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結識了鄉里一做餐飲生意的「大哥」,幾番來往後,阿兵很得大哥喜歡。慢慢地,阿兵也發現了大哥原來是「白葯仔」,但他也不以之為忤,相反還認為這是「酷」的表現。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點「白粉」終於「開禁」嘗了新,並從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葯後,因無錢買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當起了「魚蝦蟹」莊家,以賭錢為營生。據稱,那些「魚蝦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鐵做了手腳,因此聚賭時基本都是贏錢,有時一天純收入達三四百元。小兵稱其每天下午常在陳厝合、辛厝寮一帶「開局」,賺了「工資」後便買「葯」過癮。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獲,在審訊時因葯癮發作口吐白沫,結果被送強制戒毒。

尋求解脫墜入深淵

容貌秀麗的阿珍是市區人,誰也想不到,今年17歲的她「毒齡」竟已有兩年多了。據阿珍稱,是她那個畸形的家將她逼上了這條路,是為了尋求解脫,她才借「葯」消愁,結果愁沒消去卻把自己「吸」進了戒毒所。

據阿珍介紹,其父母在她13個月大時便離異了,她被判隨生母,後母親再嫁時後父嫌她累贅,便把她送給了市區一對結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婦(也就是她現在的父母)。阿珍承認,起初養父母對她很好,吃的、穿的無不關愛有加。但當她7歲時,養母生下了弟弟後,她又成了「累贅」,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弟弟等什麼雜務都「承包」了。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裡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溫暖和關愛,阿珍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小學畢業後,她即跟著在歌舞廳認識的朋友們離開了家。有一天她見幾個朋友躲在一個隱蔽角落裡抽煙,仔細一看,發現他們的抽法很奇特,於是她湊了上去,學著他們的樣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稱,那一刻她感覺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上癮後,因無經濟來源,她便再也離不開那些娛樂場里的「朋友們」了,因為只有和他們在一起,她才能獲得毒品來應付她日益強烈的毒癮。

愚昧無知自投火坑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青少年染上毒癮還源於無知。來自粵東某偏僻山區19歲的女孩小敏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對毒品毫無了解,她認為自己意志力堅強不會上癮,不料卻在嘗試中成了毒品的俘虜。

小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15歲的她便來汕頭打工,並認識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後,小敏發現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賺的錢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勸小李「改邪歸正」,但不管怎麼勸說,小李卻始終無法戒除毒癮。為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勸說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後戒」的辦法來證明毒癮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說服男友徹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敗了,她非但沒有幫著男友戒去毒癮,自己也陷了進去。此時,她方悔不該當初,但「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後進了戒毒所……

抵禦病魔需要親情

據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所長鄭順德介紹,近年來戒毒人員的情況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如現住所的戒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人群佔90%以上,另外本地人員和女性所佔比例增大,且年齡偏低,文化層次普遍為初中、小學水平,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他說,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旦吸毒成癮,家中錢財花盡後,就會編出各種理由向親朋好友借錢,最後甚至走上了騙錢、偷竊、搶劫、賣淫、殺人等道路,禍及家庭,危害社會。鄭順德認為,禁毒是一項艱巨的社會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單獨承擔的,像戒毒者回歸社會後常會遇到經濟、家庭、就業、歧視等問題,不少人因頂不住壓力而復吸,所以對吸毒者特別是青少年吸毒者,社會、家庭都應擔負起責任來,「作為學校,禁毒教育應當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不容忽視;作為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或過於溺愛都是要不得的,一旦發現孩子吸毒成癮,千萬不能怕家醜外揚而延誤挽救的時機;作為社會,正確對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見也很重要,要認識到那些青少年『癮君子』既是違法者,更是受害者。我們應當把青少年吸毒者當作病人一樣,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早日擺脫毒魔的糾纏」。

對於青少年應如何防範毒品,他認為應做到「十個不要」:不要吸煙;不要因好奇而吸毒;不要盲目追星、趕時髦、貪圖享受去吸毒;不要結交有吸、販毒行為的人;不要為尋刺激、冒險去吸毒;不要相信毒品能治病(胃病、肝病)的謊言;不要為了擺脫煩惱而吸毒;不要聽信吸毒者的話;不隨便接受他人遞送的香煙、水果、葯物、飲料等物品;不要在吸毒場所內停留。

本報記者林子海林鵬報道

閱讀全文

與關於中學生吸毒的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