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種樹

中學生種樹

發布時間:2021-03-05 00:17:32

中學生國旗下演講:植樹節演講

(1)可敬的綠色鬥士

春天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綠化祖國,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其主要內容就是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用綠色植被把我們的國土覆蓋起來。
說起植樹的好處,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我不是向大家介紹植樹造林的好處,而是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大力倡導植樹造林,並身體力行,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個執著植樹的綠色鬥士——馬塔伊女士。
她是中東非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30多年來,她領導的環保組織「綠帶運動」在非洲種下了3000多萬棵樹。為了留住非洲大陸已然不多的綠色,有「綠色鬥士」之稱的她蹲過監獄,挨過打,流過血,有人將她比作一棵樹———就像那些她在非洲各地種下的樹那樣,面對艱難險阻,她始終堅強不屈;她是自諾貝爾和平獎1901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非洲女性。
馬塔伊女士為了植樹造林不惜一切代價,這種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我們小朋友現在沒有很多機會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但是我們要把植樹造林的信念種在心裡,愛護校園、家鄉的一草一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綠色希望
自然是人類的搖籃,綠是自然的顏色,是寶貴的希望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動力,它是安慰,它是歡樂!
我給你送來粒粒種子,你讓它們花繁葉茂,我贈予你顆顆樹苗,你讓它們綠樹成蔭。只有熱愛祖國和人類的真正懂得愛護綠色,只有從愛護眼前一草一木做起的人,才會熱愛祖國的山河。我們青少年要愛每一片綠葉,愛每一棵小草,受每一朵鮮花。保護環境,綠化校園,讓綠色生命激活我們熱愛的生活,做祖國美好的建設者。
3月12日-植樹節,希望日日都是植樹節,讓口號落實行動,讓綠色染綠地球。在人類奔向21世紀的今天,地球已負擔深重,苦不堪言,人類對環境污染和破壞也越來越大,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主體,改善生態環境的最根本之法是種樹種草,增加綠色植被,綠色工程作不好,就不可能有個好的生態系統,因此植樹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標。
綠色植物其實是第一性有機物質的生產者,它們能利用太陽能和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製造有機物質,為比自身多10~30倍的異養生物提供必要的食物。樹本來具有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的能力,樹木通過光合作用,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木放出的氧氣足夠65個人呼吸使用。樹木不僅僅凈化空氣,還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不致水土流失,還是「粉塵殺手」一畝地的樹木一年可吸收各種20粉塵-60噸!減少噪音污染也是它們本能,九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污染10-15分貝。樹木的分泌物也有殺菌作用,森林裡每立方米空氣是含細菌三四百個,而空曠地帶每立方米空氣含細菌三四萬個,兩者相差100倍!
綠色植物保護了地球,保護了人類,讓我們共同植樹,綠化、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一同珍惜綠色,植樹造林,記住3月12日-植樹節。

(2)綠色希望
自然是人類的搖籃,綠是自然的顏色,是寶貴的希望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動力,它是安慰,它是歡樂!
我給你送來粒粒種子,你讓它們花繁葉茂,我贈予你顆顆樹苗,你讓它們綠樹成蔭。只有熱愛祖國和人類的真正懂得愛護綠色,只有從愛護眼前一草一木做起的人,才會熱愛祖國的山河。我們青少年要愛每一片綠葉,愛每一棵小草,受每一朵鮮花。保護環境,綠化校園,讓綠色生命激活我們熱愛的生活,做祖國美好的建設者。
3月12日-植樹節,希望日日都是植樹節,讓口號落實行動,讓綠色染綠地球。在人類奔向21世紀的今天,地球已負擔深重,苦不堪言,人類對環境污染和破壞也越來越大,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主體,改善生態環境的最根本之法是種樹種草,增加綠色植被,綠色工程作不好,就不可能有個好的生態系統,因此植樹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標。
綠色植物其實是第一性有機物質的生產者,它們能利用太陽能和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製造有機物質,為比自身多10~30倍的異養生物提供必要的食物。樹本來具有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的能力,樹木通過光合作用,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木放出的氧氣足夠65個人呼吸使用。樹木不僅僅凈化空氣,還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不致水土流失,還是「粉塵殺手」一畝地的樹木一年可吸收各種20粉塵-60噸!減少噪音污染也是它們本能,九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污染10-15分貝。樹木的分泌物也有殺菌作用,森林裡每立方米空氣是含細菌三四百個,而空曠地帶每立方米空氣含細菌三四萬個,兩者相差100倍!
綠色植物保護了地球,保護了人類,讓我們共同植樹,綠化、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一同珍惜綠色,植樹造林,記住3月12日-植樹節。
隨著一股強冷空氣的入侵,3月11日,十堰下了一場壯麗的三月雪。本是植樹節前夕,這種天氣似乎會使人有些惋惜。然而,突降的大雪並沒有擋住熱愛環境的人們上山植樹的熱情。
綠色森林是人類生命的搖籃。因此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越來越重視植樹造林,並有了法定的植樹節。但世界上最早的植樹節,是美國內部拉斯加州制定的。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樹木稀少,土地乾旱,風沙很大。為了改善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狀況,莫頓先生在1872年4月10日倡議全民植樹100萬棵。其後,每年的這一天此州全民動員義務植樹。就這樣十幾年間,此州1000公里的荒山野嶺變成了森林,1885年,內部拉斯加州議會為表彰莫頓先生的功勞。以它的生日4月22日作為當地的植樹節,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植樹節。
我國也是開展植樹節較早的國家之一,1915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後,1979年,國務院正式決定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為了綠色和環境所設定的節日。如今,仍然有很多愛護環境的人們保持著植樹節植樹的習慣。但是,也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植樹節這個重要的節日到底在哪一天。這是不是對環境的一種不尊重?是的。先不說植樹罷,為什麼還有那麼那麼多的人們隨意伐樹,破壞水源,浪費石油,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受到嚴重的威脅?如果環境不是重要的,那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設定了植樹節?希望所有破壞過環境的人用心的去想一想。人類的家園不是你一個人的,而是屬於一切生物的!難道人們都是冷淡的嗎?難道一定要剝奪動植物們生存的權利嗎?答案是否定的。保護環境靠大家,如果人們多付出寫,相信大自然也會給予我們熱情的報答。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事例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
我想,假如中國所有的人,每人用一雙一次性筷子。那麼,中國13億人口,要浪費多少木材? 我想,假如中國所有的人,每人用一隻塑料袋。那麼,中國13億人口,要有多少白色污染? 我想,假如中國所有的人,每人寄一張賀卡。那麼,中國13億人口,要耗費多大的資源?
擁有了好的環境,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❷ 求一篇中學生「植樹」科學論文!

1·植物學方面

在19個世紀對我國植物作過比較多研究工作的是俄、英、法三國。俄國對我國植物的研究受地緣政治的影響,主要在與其接壤的我國北方廣大地區。他們在1804年就編出了西伯利亞地區的植物志。又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編寫了《阿爾泰植物志》(Flora Altaica 1829-1834)。在我國的北京和內蒙的一些地方收集過植物標本的賓奇(A.Bunge),則對北京及周圍地區的植物作過一些研討。當然,對我國植物研究得更多的沙俄植物學家是馬克西姆維茲(C.Maximowicz)。他是上個世紀西方研究我國植物的數個最有代表性的學者之一。也是曾親自到我國採集過生物標本的少數幾個著名的植物學家之一。

馬克西姆維茲是彼得堡植物園的首席植物學家,俄帝國科學院院士和植物博物館主任。在我國的東北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作了長期而廣泛的植物學採集。此外,對那周邊的日本和朝鮮的植物也作過很多的採集。對我國東北和朝鮮日本的植物頗為熟悉。不僅如此,許多俄國考察隊和東正教使團人員採回的植物標本也是經他鑒定發表的。著名的如普熱澤瓦爾斯基(N.M.Przewalski)、普塔寧(G.N.Potanin)、皮爾塞卿斯基 (P.J.Piasetski)等人在我國西北和西南廣大地區採得的植物標本大多由他整理發表。由於他還頗有見地地與英、法等西歐大的植物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標本交換關系,所以英、法等國的採集者在我國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收集的標本也有不少由他定名發表。

馬克西姆維茲前後用近四十年的時間研究我國的植物,在此基礎上撰寫和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和專著。包括《阿穆爾 [4] 植物志初編》(Primitiae Florae Amurensis 1859),書中共記述985種植物,包括57種苔蘚。其中有新屬4個,新種112個。書末還附有「北京植物索引」和「蒙古植物索引」。完成這項工作後,他曾試圖全面記述東亞各國植物,後來意識到這非他力所能及,轉而描述新種和訂正原來記述過的屬種。

從1866至1876年,他發表了20篇專文,按屬別描述日本和我國東北的植物。爾後又於1876至1888年,同樣按屬排列發表了8個分冊的《亞洲植物新種匯要》(Diagnoses Plantarnm Novarum Asiaticarum) [5] 。他曾研究普熱澤瓦爾斯基數次率人在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收集的大量植物標本,發現新種300多個,新屬9個。1889年,他著手系統整理普熱澤瓦爾斯基在我國採的植物,但只完成兩個分冊,分別為《唐古特 [6] 植物》(Flora Tangutica 1889)第一卷第一分冊(具花托花和盤花植物 [7] ),及《蒙古及其鄰近的中國突厥斯坦 [8] 部分地區植物名錄》(Enumeratio Plantarum Hucusque in Mongolia nec non Adjacente Parte Turkestaniae Sinensis lectarum 1889)第一卷第一分冊。《唐古特植物》共描述植物203種,其中有30個種是首次描述。連同以前在科學院期刊發表過的,總計有兩個新屬60個新種。絕大部分植物附有插圖。《蒙古及其鄰近的中國突厥斯坦部分地區植物名錄》第一分冊記植物330種,其中記有蒺藜科的一個新屬和22個新種。同年,他還出版《普塔寧和皮埃塞澤欽所採的中國植物》(Plantae Chinenses Potanianae et Piasezkianae 1889 )的第一分冊(從毛茛科到馬桑科)。

馬克西姆維茲先後記述我國植物數千種,其中有新種數百個。還描述新屬十多個。很明顯,他對我國東北數省、內蒙、新疆、甘肅、青海、陝西、山西等與俄國毗鄰地區植物的區系作了廣泛的研究工作。

與馬克西姆維茲同時,還有不少俄國植物學家研究過我國植物。曾任彼得堡植物園園長的雷格爾(E.Regel)是一位很有造詣的植物學家,1835 年即出版過《俄國植物志》。他和賀德(Fr.v.Herder)分別研究了雷德(G.Radde)在我國東北採的植物,前者研究離瓣花雙子葉植物(從毛茛科到石竹科),後者研究合瓣花植物、無花被植物和單子葉植物。並於1864—1892年以《雷德所采植物》(Plantae Raddeanae)的名稱發表。

當然,在馬克西姆維茲之後以研究我國植物著名的俄國人最早的要數柯馬洛夫(V.L.Komarov),這位植物分類學家於19世紀末曾在我國東北和朝鮮採集,得標本6000餘號。此後,他分別於1901—1902,1903—1904,1905—1907刊行了他編寫的三冊《滿州植物志》(Flora Manchuriae)。他還研究了不少帶有典型中國特色的植物屬種。另外,巴里賓(J.W.Palibin)等其他一些俄國植物學家也曾對我國的植物有過不少研究。

英國人對我國植物的研究與該國在其他殖民地的做法有相同之處,即很注意做類似普查性質的工作。早期英國的著名植物學家如胡克 (W.J.Hooker),班克斯(J.Banks),林德賴(J.Lindley)乃至在華為領事官的漢斯(H.F.Hance)都曾對中國的植物作了大量的研究,論文見於有關的植物學期刊中。

胡克研究過許多我國的蕨類植物。後來,另一英國蕨類植物學家貝克爾(J.G.Baker)家也研究過大量的中國蕨類植物,他完成了胡克的《蕨類綱要》(Synopsis filicum)並添了許多新種。1873年,《蕨類綱要》出第二版時,貝克又把不少新種作為附錄加上。此人對我國的百合科植物也有過研究。林德賴對我國的蘭花作過不少研究。J·D·胡克(J.D.Hooker)在喜馬拉雅山的一些地方考察過,發表過那裡的一些杜鵑,有些還經他引進英國。他還與當時英屬印度加爾格達植物園的主任桑姆生(T.Thomson)合著了《印度植物志》(Flora Indica)。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數位英國植物學家都很熟悉中國的園林花卉和經濟植物。其原因很顯而易見,就來自英國的四位最著名的植物採集者福群 (R.Fortune)和韓爾禮(A.Henry)、威爾遜(E.H.Wilson)和福雷斯特(G.Forrest)而言,他們分別是園林協會,東印度公司,英國把持的中國海關和一些著名花卉種苗公司的雇員,與商業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久的1861年,英國植物學家邊沁(G.Bentham)即出版了《香港植物志》(Flora Hongkongensis )。書中共記述香港植物1065種。在那以後的19世紀下半葉,研究中國植物最著名的英國植物學家是丘園的赫姆斯萊(W.B.Hemsly)。眾所周知,丘園是世界上研究植物學的中心,而赫姆斯萊與俄國的馬克西姆維茲類似,也曾一生致力於中國植物的研究。是上個世紀下半葉至本世紀初研究我國植物最引人注目的學者之一。

赫姆斯萊1860年就曾在丘園工作,最初是作為邊沁的助手。後來曾因健康等原因離開丘園,但在1883年又重新回到丘園工作。1884年,英國皇家學會決定,從它的政府科學撥款中拿一筆錢編寫已知中國植物的目錄,他參加了這項工作。後來熱心了解中國植物的美國商人福勃士(F.B.Forbes)也積極投身此項工作。於是,他們一起合作發表了《中國植物名錄》(Indix Florae Sinensis 1886--1905)。這套著作的植物包括朝鮮、琉球所產,內容述及分布和同物異名的辨別等等。1896年,他研究了西藏的植物區系,發表「西藏植物 」(The Flora of Tibet),這項研究被我國植物學家視為這一地區的先驅工作。他還與他人合作撰寫了「西藏或亞洲高原植物」(The flora of Tibet or high Asia 1902)等。當然這只是他比較著名的一些研究工作。他的工作遠不止於此,上個世紀下半葉和本世紀初許多英國人採集的植物主要由他進行鑒定發表的。他發表有關中國植物的描述文章數以百計。

從1909年至1956年,在我國西南高地、緬甸和印度的阿薩姆及喜馬拉雅山區作了長達近五十年地學和植物學考察和收集的瓦德,對該地區的植物分布及具體區域種類的多寡可謂見多識廣。他一生寫過不少關於我國西南地區植物學區系和植被方面的文章。包括《綠絨蒿的故鄉》(Land of Blue Poppy)、「中國喜馬拉雅的植物」(The Sino-Himalayan flora 1927)、「西藏的森林」(The forests of Tibet 1935)、「西藏的地理學和植物學概論」(A sketch of the geography and botany of Tibet, being 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the country 1935)等等,對那裡的植物區系特點,及地理環境對植物區系的影響等做了很有價值的探討,提出了「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等有見地的概念 [9] 。

本世紀前期,支持福雷斯特來華採集的愛丁堡皇家植物園負責人鮑爾佛(B.Balfour),也是一位與我國植物研究有密切關系的學者。他是愛丁堡大學植物學教授,曾研究和定名了大量由福雷斯特自中國西南滇川等地引進的植物花卉和標本。其中包括首次引入愛丁堡植物園的大量報春和杜鵑花屬植物。 1922年,鮑爾佛死後,繼任該園園長和愛丁堡大學植物學教授的斯密思(W.W.Smith)繼續與福雷斯特合作,也研究了大量後者在華採集的植物,有關成果大多發表在愛丁堡植物園的期刊中。他熟諧我國喜馬拉雅山一帶的植物,也是報春花和杜鵑花屬植物的專家。由於福雷斯特來華採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採集杜鵑花。他們合作的結果之一是使愛丁堡成為研究我國杜鵑花屬植物的中心。

法國近代地理學發達較早,在17世紀中期,法國人就在北美的考察方面有出色的業績;此外在18世紀中葉以前法國一直擁有北美加拿大等大片的殖民地。因此一些法國人很早就注意到兩地間生物的重要關系。如傳教士杜德美和在我國海關任職的福威勒等。他們可能是最早注意東亞和北美生物區系間聯系的人。鴉片戰爭後,法國人研究中國的植物以鄰近法屬殖民地越南、寮國等國的西南地區出色,這與他們的傳教士在這一帶的活動活躍密不可分。法國植物學家研究中國植物有較長的歷史和出色的成就。

在上個世紀下半葉,巴黎自然博物館所屬植物園栽種了大量由法國傳教士送回的中國植物,該園的主要園丁卡約瑞(E.A.Carrière),發表了一些中國植物的新種,還引種了不少由西蒙和譚微道送回的植物,並在有關刊物中發表了大量栽培於該苗圃的中國觀賞植物。曾任這個植物園主任的迪賽森 (J.Decaisne)也曾描述和發表過大量來自日本和中國的植物新種。瑞士植物學家德堪多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時,在探討中國栽培植物的時候曾經用了貝勒和他的研究成果。另外兩個植物學家普蘭瓊(J.E.Planchon)和拜倫(H.Baillon)也研究過一些中國植物,其中一些為譚微道 (A.David)所采。

當然,在上個世紀下半葉研究中國植物的法國學者以弗朗謝(A.Franchet)最為著名。他和同時的馬克西姆維茲、赫姆斯萊等人一樣,堪稱是那個時期研究中國植物的最傑出人物。此人在研究我國的植物之前,曾對日本的植物作過不少研究。從1878年開始潛心於中國植物的研究。1881年他還著手整理巴黎自然博物館的植物標本並進行相關的描述。他還鼓勵在華的傳教士積極為該博物館收集標本。著名的傳教士譚微道,賴神甫(G.M.Delavay)、法蓋斯(P.Farges)、蘇里(J.A.Soulié)等採集的標本主要是由他研究定名的。在此基礎上他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和著作。共記載中國植物 5000餘種,新種1000多個,新屬約20個。其中相當部分是賴神甫采自雲南的植物。

弗朗謝的主要著作有《譚微道植物志》(Plantae Davidianae)。此書分兩卷,第一卷的副標題是「蒙古和華北及華中的植物」於1884年出版,記載北京河北和內蒙等地的植物1175種,計新種 84個。書後附標本圖27張。第二卷的副標題是「藏東植物」於1888年出版,記載川西寶興植物402種,其中163種為新種。書後附有17張標本圖,包括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寶興杜鵑(Rhododendron mupinense)、腺果杜鵑(Rh. David)和一張珙桐的彩圖。譚微道所採的植物涵蓋面很廣,對於西方了認識中國的植物區系意義很大。

弗朗謝曾試圖系統整理賴神甫從我國雲南送回的20萬號植物標本,但終究力不從心,不得不放棄這一念頭,轉而描述其中新種。但即使這個任務,他也未能完成。通過長期對我國西南植物的研究,弗朗謝認為我國西南的川西、藏東和滇北是杜鵑花科、百合、報春、梨、懸鉤子、葡萄、忍冬和槭屬植物分布的中心。 [10] 他的上述看法大體是正確的,也為後來英、美和德國的植物學家繼續這一地區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啟示和打下了基礎。

弗朗謝之後,列維爾(H.Leveille)長期研究東亞植物,從19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二十餘年中,發表了大量的研究論文,涉及我國的不少。20世紀上半葉長期研究亞洲植物的巴黎博物館植物學家蓋根湃(F.Gagnepain),也研究過不少中國植物。

德國柏林植物園和博物館負責人、柏林大學教授代爾斯(L.Diels)曾長期研究瑞典人柏固(C.A.Bock)和奧地利人洛色恩 (A.E.Rosthorn)在我國四川大巴山等地採集的中國植物,著有《中國中部植物》(Die Flora von Zentral-China 1901),記述了我國中部秦嶺地區一帶的植物數千種。他還在此基礎上發表了中國近代植物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東亞高山植物區系》(Die Hochalpine Flora Ost-Asiens 1904)。其後,他又鑒定描述過英國採集者福雷斯特在華的首批標本。1913年,他又發表「中國西部植物地理學調查」(Untosuchungen zur Pflanzegeographie von West-China)。對我國西部的植物地理進行了研究,並嘗試進行分區。

基於當時的研究成果,代爾斯對我國的植物地理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並嘗試進行分區,同時指出我國植物區系的性質和成分。他認為中國中西部高山地區不但植物種類繁多,而且存在大量原始類型和由原始類型向進化類型過渡的中間類型,是大量植物種屬的發祥地和分化中心。另外,這里的地質學證據也表明這里地層古老;同時,這里的動物分布情況也顯示了這一點。因此,在系統發生學上很值得詳細研究。後來,他在赫姆斯萊、沙堅德等人有關工作的基礎上,對東亞的植物地理作了進一步的總結。他認為,東亞,尤其是中國內部,長富有北半球的普通植物。與北美植物的親緣關系很近。有些屬很發達,如黃精屬、百合屬、飛燕草屬、淫羊霍屬、小檗屬、虎爾草屬、杜鵑花屬、報春花屬、龍膽屬、馬仙蒿屬及望江南屬等等。他還指出,由於地層古老,且氣候和地理條件優越,又未受地質變遷的大傷害,所以我國多有特產植物,如水青樹屬(Tetracentron )、杜仲屬(Eucommia)和珙桐屬(Davidia)等。這反應在他1929年出版的《植物地理學》等著作中。他還寫有《秦嶺及中國中部植物論文集》(Beiträge zur Flora des Tsing-Ling-shan und undere Zusatze zur Flora von Centrachina)。順便提一下,20世紀30年代末,在洪堡大學學習的我國植物學家郝景盛,曾在代爾斯教授的指導下寫了「青海植物地理研究」和「 柳屬植物志要」兩篇論文。

此外,另一德國植物學家和樹木學家柯恩(B.A.E.Koehne)也曾為威爾遜採集的一些植物新種定名,主要是花楸屬(Soubus )和山梅花屬(Philadelphus)植物。

本世紀上半葉,美國的哈佛大學堪稱是研究中國木本植物的中心。該校的植物學家沙堅德(C.S.Sargent)曾到日本等亞洲國家採集植物標本, 熟悉東亞的植物。對我國的木本植物(主要由威爾遜等人收集)尤其有研究。從1913年起,沙堅德教授主編了《威爾遜植物志》(Plantae Wilsonianae),計三冊,於1917年全部出版。該書記載了1907,1908,1910間,阿諾德樹木園通過威爾遜等收集得的中國中西部木本植物。在該書第一卷,描述了威爾遜採集植物種類的一半左右,其中包含兩個新屬,225個新種,162個樹木新變種。全書總共描述植物3356個種和變種,是當時研究中國木本植物最廣博的參考著作。至今猶為研究我國木本植物及湖北、四川植被的重要參考書。

沙堅德還根據自己長期對北美和東亞植物的研究,發表了兩篇頗富創建性關於東亞和北美植物區系的論文。其一為「東亞和北美東部木本植物比較」(A Comparison of Eastern Asiatic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n Woody Plants,1913),另一為「中國和美國木本植物種的比較」(A Comparison of Woody Species of China and America 1920)。在前一篇論文中,他就東亞北緯22.3度以北地區與美國得克薩斯格蘭河以北地區的木本植物進行了比較。他逐科地指明兩地的有無及屬種的多寡和特有屬種。在植物區系學上有重要意義。

1898年從德國赴美的瑞德(A.Rehder)也是對我國植物,尤其耐寒木本植物作過很多研究的樹木學家。他長期在阿諾德樹木園工作,後來成為哈佛大學的樹木學教授。研究、描述過威爾遜和洛克(J.Rock)和其他一些人收集的許多植物。並發表了不少文章。他出版過一些重要的樹木學著作,包括《北半球寒溫帶地區栽培的耐寒樹木索引》(Bibliography of Cultivated Trees and Shrubs Hardy in the Cooler Temperate Region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1949) [11] 。另一位曾與韓馬迪在我國雲南和四川收集大量植物標本的德國植物學家施耐德(C.K.Schneider),後來也去了阿諾德樹物園,在那裡作了四年的研究,分類描述了大量威爾遜在我國西部採集的植物。他後來成為以我國為分布中心的小檗屬(Berberis)和丁香屬(Syringa)的專家。

本世紀上半葉,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農學院院長、植物學家梅里爾(E.D.Merrill1876—1956)是國際上研究我國植物最著名的學者之一。梅里爾博士1902年以植物學家的身份到美屬菲律賓馬尼拉服務,先在農林部,後來在國家實驗局任職,最後任科學局局長。1924年回到美國,先後任加里福尼亞大學農學院院長兼農業實驗場場長,紐約植物園園長,哈佛大學植物學教授兼阿諾德樹木園園長和哈佛大學植物標本總監 [12] 。1920年他到浙江、安徽採集過標本。他很熟悉東亞植物。20世紀上半葉,我國不少學者採集的標本是由他鑒定命名的。象我國前輩植物學家鍾觀光先生采著的一馬鞭草科新屬種,就是經他鑒定命名為鍾木(Tsoongia axillariflora)的。這屬後來即成為紀念鍾觀光的鍾木屬。他鑒定我國學者送去的植物標本通常比較快速准確,為我國植物學家稱道。他發表過不少關於我國華南、廣東、海南島植物的文章。1920年他路經南京時,與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相識,後來建立了終身的友誼。他們合作研究廣東和海南植物,先後一起發表了「廣東植物志資料」,「海南植物志資料補充」等許多研究文章。在紐約植物園工作期間,他曾指導我國植物學家裴鑒做博士論文。梅里爾先後研究東亞植物數十年。他和沃克(E.H.Walker)合作編寫的《東亞植物文獻目錄》(A Bibliography of eastern Asiatic Botany 1938)及由沃克作的《東亞植物文獻目錄·補編I》(Supplement I, 1960),收集東亞的植物文獻相當充分,至今仍是研究我國和東亞植物的一部重要參考書。

在華西南的雲南、四川和西藏等地進行過重要植物學考察,並採集過大量植物標本的奧地利植物學家韓馬迪(H.Handel-Mazzetti),是本世紀上半葉研究我國植物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從中國回到奧地利維也納後,潛心於中國植物的研究。並因對分布中心在我國西南的報春花屬和珍珠菜屬植物有精深的研究,而被當時的學術界目為專家。他還約請了其他一些植物學家研究他收集的植物標本。在此基礎上,又查閱了當時西方各大植物研究機構收藏的中國植物標本。編寫了《中國植物志要》(Symbolae Sinicae),1937年在維也納全部出版。

韓馬迪的著作共分7卷,分別為藻類、真菌、地衣、蘚類、苔類、蕨類和種子植物。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對許多分類群都有頗深入而有見地的探討,是當時國際上研究我國植物的一部帶有總結性重要著作。他也因此植物學界譽為中國敘述植物學的權威。這部著作至今對於我國植物學者仍有重要參考價值。他還發表過《中國植物地理結構及其親緣》(The Phytogeographic Structure and Affinities of China)等有關我國植物地理學的文獻。並曾根據他在我國西南等地的調查資料,進行了全中國的地理分區工作。

❸ 初中生社會實踐活動植樹範文

眼中浮現的是綠色、是希望、是春意盎然、是生機勃勃。種一棵小樹,播一片綠色;撒一地花籽,賞一片花海,這是我加入太原晚報義工群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植樹活動。從出發我便開始了分分秒秒的期盼,心情也越來越激動。
囑咐大家一些植樹時的注意事項,並按組分給工具和樹苗。山上幾乎沒樹,只有一些看著灰濛蒙的灌木,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為自然增添一抹綠色的信念。我們顧不上挽起袖子,顧不上帶上手套,直接奔向馬道一側的小山坡上,在小道邊上揮鍬鏟土。心裡想的容易,可真正動起手來才發覺並不是那麼簡單。由於氣候乾旱,山中綠色植被少,嚴重缺水,土壤表面覆蓋著淺黃的浮土,底下全是硬結的石塊,鐵鍬在土壤中簡直是寸步難行,不一會兒大家便揮汗如雨。你累了換換我,我困了換換你,有經驗的幫著沒經驗的,男士幫著女士,縱然土中埋無數堅硬的石塊,也阻擋不了大家植樹的熱情。十分鍾過去,樹坑才比碗口大,大家不禁有些挫敗感。這時我們隊的隊長拿來一把神器——鋤頭,陽光下的小高掄起鋤頭刨向樹坑,頓時顯得威風凜凜,樹坑中的石塊也瞬時瓦解。土壤被刨得疏鬆,用鐵鍬鏟起來就輕松的多。轉眼小高便不知去向,人群中一找,才看到小高已然掄著鋤頭幫別的小組鋤土刨坑,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這位職業義工的無私精神也深深的打動了我們。

❹ 植樹活動對中學生的意義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生紙,則至少有重為100克的衛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濕度明顯上升。據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地夏季的氣溫可降低0.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范圍內效果最好,可降低風速50%.
在農田林網內通常可減緩風速30%——40%,提高相對濕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據測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沖擊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就可以把地表徑流量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減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餘萬元。
有專家預測,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就會上億……

❺ 有100名中學生去植樹

80人

❻ 中學生植樹活動心得體會

植樹活動心得體會陽光燦爛的我們9點集合完畢後,就浩浩盪盪的來到了植樹場地,由社會實踐委員聯系好的一處場地,正好在我們的寢室下面,這樣選擇主要是方便男生同學的同時也希望我們能將親手種下的樹照顧好。盡管人很多,但組長們做的周到細心,他們分好組,井然有序地把樹苗分發給每個小組,並囑咐大家要小心行事。安排妥當後,大家都干勁十足的忙活起來。此時的我們心裡滿是快樂與輕松,很快一棵棵樹苗聳立與春土中,以昂揚的姿態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此後,它們會吸天地之靈氣,大地之精華來使自己更加茁壯的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這不正象徵著我們這新一代的國家未來接班人嗎?我們就是在社會的愛護與培養中茁壯的成長中。 此時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吸取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養,爭取作個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春和日麗,萬里無雲,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有一個地方一群有著美好希望與夢想,心懷感恩的陽光燦爛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正在快樂的忙活著。此時的他們是最可愛的,說笑著,忙活著,著不得不讓人承認是一道別有風味的風景線!看啊!阿姨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同學臉上顯露欣慰與自豪的表情。三點多完工大家排隊打道回府。一路沐浴在陽光的愛河裡,樹兒也友好的向我們招手示意。大家對這次活動都感觸頗深,皆感慨萬千,可以說這次活動不僅拉進了大家的心,使我們的大家庭體會到了團結的重要。更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凈化。「飲水思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心存感恩將永遠美好,心向陽光就永遠不會有陰影。讓我們親近自然,親近社會,樹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帶著自己的使命與信念更加堅定地前進!這就是我們此次活動的感想,謹共享! 稍作修改

❼ 植樹造林的好處中學生說明文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植樹造林,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綠化祖國好處很多。綠化,顧名思義就是在全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運動,用綠色植被把我們的國土妝扮起來。

森林是人類的朋友。森林不僅可以綠化環境,還能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減輕環境污染。人們譽它為「大自然的美容師」、「特種醫生」、「木材製造廠」、「綠態黃金」……地球上若沒有森林,人類將難以生存。森林是人類休養和娛樂的最佳場所。林中沒有惱人的喧嘩和噪音,卻充滿了大自然的無限和諧、無限美妙的音樂,那樹葉簌簌、山泉汨汨、鳥語花香和林海的陣陣音濤樂浪,對於人類來說,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首先,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要控制水土的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因為樹木有像樹冠那麼大的根系。這些根伸向四面八方,像巨手牢牢地抓住了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中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積。據查資料,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這樣就可以把水土保持下來了。
其次,植樹造林能消除空氣污染,美化環境。據查統計資料,一畝森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0—60噸;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49千克氧氣,足可以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一畝樹林每天可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碳4千克。一畝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出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白喉、痢疾等疾病的病菌,這樣就能凈化空氣,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提供人類理想的學習、工作、娛樂和生活的場所。

我們澄江美嗎?當然美。有「高原明珠」的美譽。如果澄江面山上能全被森林植被覆蓋,那不是更美嗎?雲南騰沖,西雙版納和四川九寨溝等旅遊勝地如果不是森林覆蓋率高,又怎會有今天的知名度。

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好處是說不完的。我們一定要積極投身到綠化行動中去,用汗水澆綠祖國的山河。

❽ 植樹節活動中學生組織80名師生栽80棵樹老師每人栽三棵樹學生三個人栽一棵樹老師有幾個人學生有幾個人

結果為學生60人,教師20人。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四則運算的應用,根據題意可以先假版設80人都是老權師代入題目計算驗證,求出結果。

解題過程如下:

解:假設80人全是老師

80x3=240(棵)

240-80=160(棵)

學生是3人栽1棵,那麼老師3人則栽

3×3=9(棵)

9-1=8(棵)

3人為一組

160÷8=20(組)

20×3=60(人)

80-60=20(人)

答:學生60人,老師20人。

(8)中學生種樹擴展閱讀:

運演算法則

一、加減法的運演算法則

整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加法中滿幾十就向高一位進幾;減法中不夠減時,就從高一位退1當10和本數位相加後再減。

二、乘法的運演算法則

整數

1、從個位乘起,依次用第二個因數每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

2、用第二個因數那一位上的數去乘,得數的末位就和第二個因數的那一位對齊;

3、再把幾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除法的運演算法則

整數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

2、除數是幾位數,就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如果不夠除,就要多看一位;

3、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

4、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5、求出商的最高位後如果被除數的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在哪一位上寫0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種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