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從審美與表現 合作與交流 運動與健康 學習與創新 公民與道德 五方面寫
有法律意識,公德意識,本人誠實守信,環境意識,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有愛心、樂於幫助他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 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物、維護公共設施和公共衛生的情況。樂於參加集體活動,能夠為實現集體目標付出努力。 品德優良 善於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善於與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並理解他人。 品德優秀,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習目的明確,有理想,善於發現提出問題,努力嘗試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學習態度端正,能主動學習,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能有目的的收集與整理使用信息,有獨立學習與研究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虛心請教。 學習態度端正,認真完成作業,學習目的明確 學習目標明確,有理想,與同學能夠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方法恰當,會從失敗中找經驗
正確認識同伴的優缺點,了解同伴的客觀評價,能合理調控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行為。 有科學的保健意識方法,能夠尊重同伴觀點,理解同伴處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關系。 與同學老師關系融洽 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挑戰自我,對錯誤要虛心請教。 有團隊精神,善於與人交流
有適合自己的科學的鍛煉方法,有科學的保健意識,身體狀況,衛生習慣良好,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 每天堅持鍛煉,正確面對挫折坎坷。 熱愛運動,身體健康 有科學的鍛煉方法和一定的運動技能。 熱愛運動,身體健康,心態積極向上
儀表大方,舉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具有一定審美能力 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表現美 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N多 MD 這幾天我就幫老師做這個了· · 還需要後面的話就留個Q 可以發給你一份事例看看
㈡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晚上的輔導
中學生們處於一個從
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他們夢想一夜
之間長大成人
掌握人類所有的知識
適
應所有的社會規范。結果
迫切的期望與
實際的能力之間產生了巨大沖突
由此在
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了許多不適應。這些
沖突和不適應成了他們人生交響樂中優美
的小插曲。
中學時期是人一生當中生命力最旺盛
的時期
是最美好的時期
也是最重要的
時期。伴隨著個人成長、挑戰自我、追求
成功
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成長的
煩惱。
為解決學生的心理沖突問題
心理健
康教育開辟了新的途徑。
1
河北省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一批
年輕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學校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從現代
心理學理論出發
以精神分析理論、人本主義理論、行為主義
理論為基礎
著眼於當前中小學生的實際問題
理論聯系實
踐
從心理教育的角度來解決學生的問題。從石家莊市的幾所
實驗學校搞起
如今省屬心理教育實驗學校已近百所
市屬的
心理教育實驗學校已達數百所。河北省的心理教育走在了全國
的前列
受到了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
這一套《中學生心理輔導叢書》就是在心理教育實驗的基
礎上積累而成的。幾位作者近十年來深入中小學進行心理輔
導
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他們從學生角度出發
把中學生存在
的各種不適應問題歸類
進行歸因分析
提出解決問題的參考
意見。
《挑戰自我———中學生學習心理輔導》主要側重於中學生
學習策略的輔導
從學習方法、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效率入
手
它告訴同學們
面對無際的知識
要學會學習。
《展現自我———中學生交往心理輔導》主要側重於中學生
的人際交往
從交往知識、交往技巧和交往的心理體驗入手
它告訴同學們
人是社會的人
要學會合作。
《完善自我———中學生人格心理輔導》主要側重於中學生
個性形成中的問題。從中學生的能力、氣質、態度入手
它告
訴同學們
人的個性是區別於他人的標志
是生活的基礎
㈢ 中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和目標
落實語文新課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蔡 美 旋
( 福建 廈門 廈門育才中學 361100 )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應根據新時期初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這個標准為我們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准備工作和實施教學過程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努力方向。但是要對已經習以為常的教學模式進行揚棄,除了需要過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需要以科學的精神,求真務實的態度,深入探討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和發展方向,研究新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趨勢,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總結出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通過系統的教學過程,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的中學生是新世紀的建設者,他們要在中國的土地上實現現代化,要參與未來世界激烈的競爭。擁有最全面的綜合能力無疑應該是他們必須具備的至關重要的「看家本領」,如果他們離開了這些技能,就將無法適應國際形勢的發展,無法立足於高度發達的社會。為了使學生適應時代的進步,能夠持續、全面地發展,語文老師應盡快順應課改的趨勢,推進課改的步伐,把學生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來,真正成長為一代新人。
面對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重大改革,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語文教學呢?
一、從傳授知識入手,切實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韓愈在《師說》里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以往這的確是一個好老師的標准。但在今天,如果老師還僅僅局限在傳道授業解惑,則這是一個食古不化的老師,也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傳授知識確實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老師怎樣傳授這些知識,學生真正學到了多少?有沒有完全接受?接受完這些知識後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有什麼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學生的實際能力是不是得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是否更加完善。圍繞這個問題,我們才能找到突破口。那就是要從傳授知識入手,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從中小學生的實際特點分析,語文老師可以採取有效措施,重點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其次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是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過程,要有「釣勝於漁」的思想。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時切記:教師不是在教知識,而是教怎樣運用知識。學生切實有效的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從另一個側面也體現出他們能力上的提升。
二、變革傳統教學模式,重新定位主客體關系
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關繫到語文教學的成敗得失,所以,語文教學設計當然要把教師當作一個重要的參數。然而,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地位卻不容忽略。教會學生學習,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教好學生學?古人雲:「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些良好的教學方法從何而來?何時需要引導,如何進行啟發?這就需要了解學生、熟悉學生,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商人公開宣稱:「用戶至上」。「顧客是上帝」。語文教師是否也可以拍拍胸脯,明確表示「學生至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教好學生,首先需要研究學生,學生當然應當成為教師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
根據課程標准要求,必須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此相適應,我們必須轉變教學方式,採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由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傳統教學中的管理者轉為引導者,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溝通和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不局限於解答問題,更多的是交流各自解決問題的想法、學習的體驗、學習的興趣等。把它運用在語文教學中,要求語文教師要由課程知識體系的灌輸者變為教育學意義上的對話者;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變為新課程的塑造者;由課程成績的裁判者變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在實際教學中,老師不能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老師要創造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給他們充分的空間,他們的才華才得以展現,個性才得以張揚。正所謂給了他們「陽光」,他們就可以「燦爛」起來,此其一。其二,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總認為學生無知,學生不如老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學生是有很大的潛力的。只要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地去合作、去探究,他們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三,放下教師的「架子」,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創造一種最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抓好健康情感的培養,引導樹立科學、崇高的價值觀
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語文教師不能僅僅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要引導他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地成長。具體而言,就是指導他們不斷為自己設置奮斗目標,要助他們勇敢地克服學習和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激勵他們樹立學習和生活的信心,不斷地促進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在實際運做過程中,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但"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培養,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熱情。其次,語文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健康的情感。語文學科的特點就在於以形象思維和情感思維為先導,發散性和可塑性性強,學生個人的態度、情緒、心境、審美情趣甚至人生觀、價值觀與情感有關的人格因素等,無不影響語文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師必須堅持"文道統一"的原則,既做"經師",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又要為"人師",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以促進語文學習。要在教學及生活中,教育學生時刻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審美情趣,高漲的情緒,穩定的心境,面對生活和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世界觀,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正確認識社會、人生和自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把骨肉情、友誼情、人道情等基礎情感上升為利他情、愛國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情感,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總之,我們必須始終在語文新課標的指導下,圍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樣一個目標,深入探索最科學的教育教學規律,為培養越來越多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書目
《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錦主編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暨南大學出版社 陳建偉主編
㈣ 法律對我們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意義
如果要的是政治課的答案:
1讓中學生們能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2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
3有助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有利於履行自己的義務
之後後面的自己加,有的是東西可以說的……
㈤ 如何對中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價
數學新課程標准中對數學教育活動評價的目的與功能做了明確的界定,那就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態度和所取得的進展的判斷,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獲得真實的成就感。在評價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教師把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排隊,然後得出學生學習的結論,未免過於簡單。因為教育的功能不在於區分、甄別學生的優劣,而是在於讓在不同層面上的學生、學習能力程度不同的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知識的生長。
一、重視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大家都知道,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要完成實驗幾何到邏輯推理嚴格證明幾何的過渡,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幾何結論都是通過學生通過動手驗證得到的。我在上「三角形全等的證明」和「在同圓中弦、弦心距、弧、圓心角的關系」時,需要學生通過圖形的運動,如翻折、旋轉,來驗證兩個圖形是否重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能夠利用手頭的工具自製三角形紙片和圓形紙片,然後根據要求在圖片上作出符合條件的圖形。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分小組協作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對這一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教師要積極地給予肯定,對能與他人進行良好合作的行為要給予表揚。同時,對於本來基礎並不是很好的同學所取得的成就要及時發現,並給予充分肯定。如我班有一位同學A,在幾次數學課的實驗操作中都受到了我的表揚,於是他變得越來越喜歡數學、越來越喜歡動手,雖然數學考試成績沒有大的進步,卻在勞技課上充分展現了他的動手天賦,並在學校的「巧巧手「比賽上得到了火箭比賽一等獎。後來他在提到自己取得的成就時說,其實他以前是一個很內向的人,由於成績不是很理想,所以經常感到自卑,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從數學上的幾次製作圖形來驗證幾何結論時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增強了他對自己動手能力的信心。
二、及時肯定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閃光點
數學學習對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知識的連續性要求較高。如果一位同學能背出一首唐詩,其他唐詩他不一定知曉;但如果一位學生會解一個方程,他就有可能會解這一類的方程。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某位同學學習數學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成績不是很理想,甚至經常考試分數接近零分,但是我們教師在接受他反饋回來的信息時發現他某一道題會做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應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這說明他對這一類型的題目可能全都會解了。因為數學的特點就是這樣的,它可以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初一年級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我帶的班級中的B同學是一位數學基礎極差的學生,在小學時早已被數學的應用題、圓的知識弄得焦頭爛額,而且在過去的考試中分數都是個位數。在一堂數學課上,在學生練習的環節,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B同學居然會解一道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這不由得讓我心中一喜。我又給了他幾道簡單的方程,他又做了出來,於是,我以此為契機,在班級中大力表揚了B同學,在表揚的過程中,B的臉明顯紅了。如果以考試成績做為表揚的依據的話,B也許輪不到表揚的份,但從這次表揚後,他解方程的興趣明顯增加了,雖然幾何和應用題進步很慢,但是對於解方程和計算題,他有了心理的優勢,即使到了初二年級以後的分式方程解得也很准確。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活動中要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火花,表揚其閃光點,特別應關注後進生,哪怕是他的一個靈光閃現,有可能就讓你挖到了金礦。
三、採用靈活可變的評價方式
我帶的第一屆的兩個班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較為靠後的,對學習基本上沒有興趣可言。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為首要任務。而要讓他們有興趣,就必須讓他們體驗和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根據他們的基礎,要在短時間取得學習成績的突飛猛進,無異痴人說夢,所以我根據這兩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想辦法讓他們能感受到真實的成就感。學生是很聰明的,他能准確地判斷出老師的表揚是真實的還是空穴來風。在交作業方面,兩個班的作業一向是殘缺不全的,我採用對班級每一位同學的作業進行反饋的方式,對作業上交情況有好轉的同學在數學課的課前兩分鍾予以表揚。這樣讓他們感覺到在這一方面找到了自尊,所以他們交作業的熱情空前高漲,到後來幾乎不存在不交作業的。在作業批改的評價上,對於做得很好的同學我會在作業結束的地方給予「優秀」、「A+」或「100分」等評價;對於做得不是很好的同學,暫時不給予其等級評價,而是讓其在訂正錯題以後,同樣給予其「優秀」、「A+」或「100分」等字樣。這樣,他們在體驗了成功的愉悅後上交作業的積極性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在平時的單元測試中,對於成績的界定方式上我也動了不少腦筋,對於沒有達到合格或者優秀的同學,再給予其機會,讓其充分思考,只要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搞懂未知的題目,一樣可以達到合格或達到優秀。這一舉措實施下來,深受學生歡迎,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積極參與學習數學的過程,就一定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總之,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環節。教師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評價不只是一種權力的表現,更重要的應是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責任。採用適合的評價方法,可以充分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反之,不合適的評價方法卻可以傷害學生的自尊,使其喪失學習的自信。所以評價的方法不僅要能體現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和達到的水平,更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那麼,作為教師必須根據自己所帶班級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展開評價活動。
㈥ 《歷史課程標准》根據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將歷史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分為識記、理解和運用三個層次。
高中。是認識中國史。和如何將古今的文化相結合。推進當今社會發展。
㈦ 求問如何對中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價
加樂中學 王上興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起了很大的變化,數學新課程標准中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下面談談我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的想法與做法。
一、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評價
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應該觀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較強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此時我們就要更新教育觀念,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重視過程評價,以定性描述為主,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使評價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他們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促進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對教學實施的評價應當採取過程評價的模式,而不只是針對目標的評價。
二、對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數學課程標准總體目標中對知識與技能目標是這樣說的: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我們經常會存在著這樣的誤區,把概念、法則、定理等歸為基礎知識,而知識的運用是一種技能。其實這樣的理解忽略了學生在探究數學實際的過程,所取得的經驗和方法對學生來說是研究新知的基礎。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結合實際背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多地關注對知識本身意義的理解和在解基礎上的應用並作出及時恰當地評價。
三、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體驗的評價
在《數學課程標准》中情感和態度包括: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時,要注意考察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在合作中是否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改變評價方式---使評價多樣化
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的,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如今新課程要實現以人為本,教學過程就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旋律,那麼我們就不能忽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學生感覺是最真實的等等。從時間上看,應有學習前的准備性評價、學習中的形成性評價和學習後的總結性評價。從空間上看,在學校應該包括課堂上的評價、活動課的評價;在校外,應有家庭評價的評價。
評價時應結合評價的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地選擇,下面介紹幾種我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用到的評價方法:
1、藉助巧妙型評價批改作業。
對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於用70或85等分數。此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比較學生的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此法枯燥乏味,且評價結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潛力。這樣一來,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在作業批改中巧妙地運用等級評語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如,用A、B、C等給每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這樣就比較清楚的給學生稱心的評價,既讓學生心理平衡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又能彌補一般評分的不足。為學生主探究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2、個人、小組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例如,在復習階段讓學生仔細審查老師給自己批好的作業,有錯誤的地方請學生想好錯誤的原因,或把原因寫在錯題的旁邊,然後讓學生互相說一說錯誤的原因。最後教師對本次作業作一個總結性的評價。這樣做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並自覺地訂正錯誤;同時鍛煉了學生相互學習的能力;而教師的總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更有一種導向、教育的作用。雖然這樣做可能比較浪費時間,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卻比由教師總評好多了,而且經常進行這樣的評價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能力的提高。
3、口試、面試、筆試相結合。口試的主要內容是說理,即說算理、說解題思路、講公式的推導過程等。自我實驗以來成績較好的班級容易操作,成績差的班級就比較困難,但能這樣堅持下去也會逐步養成習慣的。面試的主要內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接學具推導公式,測量,製作等。筆試的主要內容是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和解題能力,包括平時的作業、單元測試、期末考察等等。但筆試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在筆試中,學生有些想法、有些創意無法用書面表達,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不到體現,教師也無法從試卷中看出學生的思考過程。所以我們要加強口試與面試,有利於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利於教師及時對學生提供幫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臨場心理素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口試、面試、筆試有機的結合起來對學生作出全面的評價。
4、建立每位學生的數學評價檔案。在每個學期一開始,我都對每位同學建立起數學評價的檔案。那就是把學生的姓名按學號分頁排好,然後把每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成績或其他成長事情進行記錄。如每一次的單元測試或期考成績,作業特別優秀,或者也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缺點,一些挫折。建立數學評價檔案的目的還是為了教育學生,我可以根據評價檔案適時地找學生談心,鼓勵、激勵他們的學習;根據評價檔案我可以分析出學生最近的發展趨勢,並根據情況來改進教學方法。這樣堅持下去能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了老師的重視,從而對數學更加感興趣了。
以上是我對數學學習評價的一些思考與體會。我們學校是農村中學學生的基礎較差,思想較保守,再加信息相對封閉,學習評價面臨重重困難,各方面的工作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㈧ 請運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觀點與埃里克森心理觀點來分析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表現並闡述有針對性的措施 急
皮亞傑把認知發展視為認知結構的發展過程,以認知結構為依據區分心理發展階段。他把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 (0-2歲左右)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一些低級的行為圖式。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逐步獲得了客體永恆性,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恆性。
2.前運算階段 :(2-6、7歲) 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其特點:(1)泛靈論。又稱「萬物有靈論」,兒童無法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識動機、意向推廣到無生命的事物上。例如幼兒園的草坪上樹上標著「別踩我,我會疼」小孩就會主動不踩小草。(2)自我中心主義。兒童缺乏觀點采擇能力,只從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難以認識他人的觀點。(3)刻板性。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例如幼兒園的小孩認為男孩就是穿短褲短頭發的,女孩就是長頭發穿裙子的。(4)思維的不可逆性。思維的可逆性是指在頭腦中進行的思維運算活動,能夠由前推後,但是卻不能由後推前。例如小明的哥哥是小亮,問小亮的弟弟是誰?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不知道的。(5)缺乏守恆。守恆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質特徵,所掌握的概念並不因某些非本質特徵的改變而改變。前運算階段的兒童認識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徵發生某些改變時,其本質特徵並不發生變化。皮亞傑藉助「質量守恆定律」測試小孩,發現不能守恆是前運算階段兒童的重要特徵。
3.具體運算階段:(6、7歲一1 1、12歲) 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他們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此皮亞傑認為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應多做事實性或技能性的訓練。而且這一階段的孩子理解規則和原則但是只能刻板的遵守規則,不敢改變。其中這一時期去集中化是這一階段兒童成熟的最大特徵。
4.形式運算階段 :(1 1、12歲及以後) 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思維特點如下:(l)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的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作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映。(2)進行假設一演繹推理。假設一演繹推理是先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再系統地評價和判斷正確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設一演繹的方法分為兩步,首先提出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然後進行演繹,尋求可能性中的現實性,尋找正確答案。皮亞傑藉助「鍾擺問題」發現這一階段的兒童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思維具有了互補性和靈活性,也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