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寫初中教育教學調查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回了「兩基」(基本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
Ⅱ 求中學生素質教育調查報告的範文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在現代社會里越來越需要教育為培養個人的判斷力和責任感做出貢獻。」為此,我們選取了這一課題,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新路子,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作一點努力。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課題調查的具體目標是:
(1)了解學生責任感狀況;
(2)探索當前學生責任感狀況的特點;
(3)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責任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根據以上目標,我們採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方法與訪談法。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責任感現狀。
問卷設計內容的考慮,從責任感的表現(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及責任感個性品質構成的四因素:責知、責情、責意、責行等方面設問,共設選擇題15題。同一時間向我校初三、高三兩個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共發問卷750份左右,回收有效問卷達93%以上。
二、調查結果分析——學生責任感狀況及特點
1、從對自己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的自我責任是在人的自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愛指愛惜自己的身體、人格、名譽。作為社會性行為責任的自愛,它廣泛地包含了自我作為行為主體對作為客體的自我的身與心的愛護。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認識到,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讓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並獲得發展。即使當自己碰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也應當不斷地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堅持到底。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學生中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33.75%;不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66.25%;從這組數字看,讓人擔憂,學生中不少人運動與保健意識方面的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2>、學生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的佔33.3%;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的佔66.7%;認為自己是可靠的人的佔44.93%。認為自己不可靠的佔有15.36%;學生中因為缺乏自信,沒有辦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
<3>學生中學習遇到挫折時,毫不猶豫放棄的佔2.3%;想放棄又不甘心的佔61.37%;迎難而上的佔26.33%。做作業時,隨便完成的佔14.42%;自己專心完成的佔19.12%;需要參考別人答案完成的佔63.32%。回答「想當學生幹部的主要原因」時,為大家服務的佔9.93%;可管同學接近老師的佔8.15%;鍛煉自己的能力的佔84.22%。從這三項來看,學生要求自我發展的責任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2、從對他人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於世,不能老想著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他人負責。每個人都存在於一張社會關系網中,與他人發生著或近或遠的關系。作為朋友,忠誠、互助、互諒、解危濟困對於我們義不容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做錯事或對不起別人時的態度,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的佔8.99%;覺得慚愧的佔24.24%;主動認錯道歉的佔63.43%。當朋友委託做事時,會拖拉著辦甚至不辦的佔4.06%;虎頭蛇尾的佔11.8%,很認真親自完成的佔82.97%。當朋友甲抵毀朋友乙時的做法,把甲的話告訴乙的佔3.34%,把甲的話告訴乙以外的人,希望別人提供是非論斷的佔9.93%,把自己對乙的看法告訴甲,為乙說幾句公道話的佔86.1%。從這三組數字看,絕大多數學生對朋友是非常真誠的。
<2>若你的同學或親戚吸毒,你會:認為這是別人的事,不過問,至好奇,有機會也想嘗試的佔9.61%;勸說他不聽的話也就隨他去的佔25.7%;立即制止,若無效則送去戒毒所的佔65.2%。對異性朋友或異性同學]的交往,你的態度是:只和同性朋友交往的佔8.68%;
只需和他們中談的來的個別人交往的23.09%;尊重他們,他們有困難主動幫助的佔65.52%。若遇到別人不慎溺水,你會:認為不關我的事,走開的佔3.66%;立即下水救人的佔32.5%;找警察來救人的佔48.9%;圍觀,找機會救人的佔15.8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是樂於助人的,對朋友有較強的責任心。
<3>假如你發現你最好的朋友考試舞弊且沒有被老師發現,事後你會: 為他慶幸的佔46.5%; 不理睬他羞於與他為友,並告訴老師來批評他的佔5.95%;勸告他今後不能這樣做的佔46.81%。從這組數字看,不少學生不懂得幫助的意義涉及到批評,作忠誠的諍友,即使措辭激烈一些,也是對朋友負責的表現。
<4>你認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最起碼應具有:
出眾的才華佔19.96%;較高的社會地位佔4.81%;擁有大量的財富佔3.66%;較強的責任感佔60.08%。從這一組數字看,多數學生對人應具有較強的責任感的基本素質是認同的。
3、從對家庭的責任感表現看:
作為家庭的一位成員,不應單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保護,而必須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使家庭美滿幸福、父母愉快健康。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的所謂「齊家」,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求人人必須具有對家庭的責任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父母及家人因病卧床不起時,你會: 因學習緊張幾乎不管的佔4.08%;心裡難受,經常看望一下,但不知如何做好的佔40.96%;照料他們的生活的佔54.65%。當家庭氣氛不太和協時,你的態度或想法: 心裡害怕,想說又不知怎麼說,盡量避開的佔46.18%; 找其他親戚或朋友來勸說,解決家庭矛盾的佔5.64%;自己盡力勸說讓大家開心、和好的佔47.34%。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對自己的家人有愛心,但解決家庭問題能力不強的人數不少。
<2>下雨了家裡的衣物還在外面露天晾曬,這時你有空,會怎做: 裝著沒看見的佔1.57%;
要大人提醒才收進來或叫別人收進來的佔9.51%;自己主動收進來88.92%。你正要出門,發現家裡沒人但電視機還開著,你見到了:心想不是我開的,讓它繼續開著的佔1.88%; 很不情願地把它關了的佔4.7%;心想太浪費電了,主動關掉電視機的佔89.55% 。假期你在家,父母上班或出外辦事中午才回家,你會:等父母回來煮飯炒菜或去餐館一個人吃的佔38.04%;煮好飯等父母回來炒菜的佔28.21%;做好飯菜等父母回家吃的佔31.77%。假期你在家裡幫助家長做了什麼:也不幫做,只做自己的事的佔25.91%; 照看弟妹老人或外出打工補貼家用的佔20.9%;其它雜事的佔48.17%。對做家務,你認為:理所當然應該父母做的佔6.69%;是幫父母做的,父母應該付錢1.57%,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應盡的義務77.8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對家庭事務負責的意識較強,但責任能力有待提高。
<3>每次外出是否跟家人說明去哪裡:沒有說明的習慣,也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的去向的佔12.33%;有時說,有時不說的佔36.57%; 每次都說明的佔47.13%。出門在外,臨時決定不回家吃飯,你會怎麼做:不告訴家人的佔10.97%;等到吃完飯回到家後再告訴家人的佔10.24%;馬上打電話告訴家人的佔78.27。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出門在外有相當一部分人心中沒有想到家人在牽掛他,不懂得讓家人減少一些牽掛也是他應有的責任。
<4>在商場你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價錢不便宜,你的想法是:一定要家長買或想辦法借錢買的佔6.79%;考慮家裡的經濟承受力後再向家長提出要買的佔32.92%;不是急需的就不要求買的佔60.81%。每年所得的壓歲錢,你:拿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父母干涉的佔24.45%;徵得父母同意後買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的佔13.58%;交給父母處理或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銀行58.62%。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大多能對家庭經濟抱負責任的態度。
4、從對學校、班集體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們立身的集體,需要每個成員去過問、關心,為其良好發展出謀出力,作為學生應在班級體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以自己為集體的努力與犧牲而自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代表學校參加全市學科競賽,你會: 認為我是被選出來的代表,成績好不好是我個人的事,不關任何人的事的佔5.44%; 感到十分榮幸,有點飄飄然,十分自傲的佔10.14%;有壓力,感到自己代表了學校的榮譽的佔83.07%。參加集體合唱團時,你會:動口但沒聲音的佔5.64%;怕喉嚨痛或怕唱得不好勉強唱出聲音的佔21.22;按要求歌唱的佔73.15%。周六班上組織一次郊遊,剛好你與朋友約好周六齣去玩,此時:心裡明白參加集體活動是大家的義務,但還是跟朋友一起出去了24.97%;帶朋友一起參加班集體活動的佔30.3%;對朋友說明情況,放棄與朋友的約會,參加班上的郊遊活動的佔33.44%。你班與鄰班舉行球賽,當班幹部號召同學們前去為本班吶喊助威時,作為不是球員的你會:因不喜歡看球賽或要做作業不會去的佔13.69%;因喜歡看球賽會去的佔20.17%;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一定會去的佔66.98%。當你所在的集體獲得很好的成績並受到別人的贊揚,你內心感受:覺得那是假的、虛偽的佔4.81%;沒什麼感覺,無所謂的佔17.45%;高興、激動、自豪77.85%。你所在的宿舍被盜竊,你會:不關我的事,少說少問或知情不敢說的佔9.62%;知道情況,及時向學校反映的佔69.17%;不知情,但會積極配合學校破案的佔34.69%。假如你是班幹部,而你班自習課的紀律不太好,你會:沒辦法管,免得得罪同學的佔16.82%;將情況匯報給老師的佔14.42%;與其它班幹部協商解決辦法的佔69.07%。實驗課中,你所做的實驗完成,你會:四處走動,跟同學聊天看其他同學完成得如何,並「指導」的佔22.25%; 收拾自己的東西,准備下課的佔18.81%;
收拾儀器並清潔器具,做實驗報告或小結的佔54.86%。從這八項來看,多數同學對集體的責任意識較強,但少數同學的責任心態也是讓人擔憂。
<2>當你值日搞衛生時: 能偷懶則想辦法偷懶的佔5.31%;既不積極也不偷懶,
如果有老師和同學的監督會搞得干凈認真些的佔54.97%;既然是值日就應該盡自己的能力把衛生搞好的佔40.13%。學校正在進行衛生大檢查,而你卻發現走廊上有一張紙,你會:
知道自己應該撿起但懶得去撿,假裝沒看到因為不是我丟的佔17.14%;因為是衛生大檢查我會將廢紙撿起,若是平時則不一定撿的佔59.56%;不管是不是衛生大檢查,我都會將廢紙撿起的佔24.03%。在集體活動中,你除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你還會:一般只做好自己的份內事,能不幹的則不幹的佔34.78%;為集體做事要看我的心情如何的佔18.81%;樂意為集體做事並盡力去做好的佔46.0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是知與行分離,真正自覺主動為集體服務的人少了點。
5、從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治國、平天下」,就是指對國家的責任心而言,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是全部人生責任中最崇高的一種責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對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觀:認為這種人是傻瓜的佔1.89%;我做不到,但我佩服這種人,希望多點這種人的佔62.07%;人應該這樣活著才有意義的佔26.23%。你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享受的佔5.54%;能達到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佔64.4%; 做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為社會多作貢獻的佔6.22%。若有機會出國留學,學成之後,你會:外國生活水平高,堅決不回國的佔1.04%;看情況而定的佔42.42%;爭取回國,報效祖國的佔34.69%。你認為現在在校讀書的目的:報答父母的佔6.27%;上大學或找份好工作的佔53.18%;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將來服務社會的佔41.59%。你對十年後你的理想事業的考慮是:太遠了,不必要這么早去想的佔4.49%;經常想東想西,但有時會發揮想像力想些異想天開的事業56.74%;有堅決的信念,想成為某一行業的出色人才38.3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出現國家意識淡化,社會責任感減弱的傾向。
<2>你對服兵役的態度是: 想方設法逃避的佔6.37%;
中國人多未必需要我,最好不用我參軍,但國家徵集到我,我會參軍的佔66.66%;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應積極報名參軍的佔29.47%。若你已有選舉權,你會:別人選誰我也選誰或棄權的佔12.33%;選自己的好朋友的佔4.91%;認真投好神聖的一票的佔82.44%。對於公益性捐款,你的態度是:不予理睬的佔2.61%;隨大流,大家捐我也捐的佔24.03%;樂善好施,但希望加強捐款的使用監督的佔67.92%。你對義務獻血的看法:獻血對自己身體健康不利,不要獻血的佔4.91%;獻血無所謂,獻也行,不獻更好的佔30.09%;義務獻血利人利已,應主動獻血的佔54.65%。對交通規則你是:遵守太麻煩,還是方便一點好的佔4.18%;有警察就遵守,沒警察就賴得遵守的佔14.21%;遵守,這是對自己負責,也對社會負責的佔70.53%。碰上路人被人搶劫你會:又沒搶到我的頭上,不去多事的佔10.03%;先旁觀,待有人進行救援時才協助的佔18.39%;見義勇為或報警,協助捉拿搶劫者的佔71.78%。去風景名勝區參觀旅遊,見到有人亂扔亂寫,你會:仿效別人亂扔亂寫的佔2.29%;看不慣這種行為,但自覺無力勸阻,管好自己就行了的佔66.25%;報告管理人或好意勸阻的佔29.67%。去餐館就餐,看到用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做的菜,你會:別人能吃,我也照吃不誤的佔18.6%;自己不吃但也不出聲的佔43.99%;說服餐館人員或立即報警的佔36.99%。你對黃色書刊及黃色音像製品的態度:好奇,會偷偷看或認為能增長見識,想方設法借來看的佔32.6%;現在年齡小,不看的佔29.57%;堅決抵制,並會舉報的佔36.47%。從這九項看,學生中社會責任意識時強時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認識時清時糊。
總之,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顯示,我校學生責任感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呈現出如下特點:
1、對家庭、對朋友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自己的責任意識模糊。
2、在朋友圈子裡責任意識強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對陌生人的責任意識較少一些。
3、對班集體的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淡化。
4、責任認知強過責任行為,不少學生可以判斷出負責與不負責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確選擇付之行動。
5、 責任情感強過責任能力,學生中不少人對一些事情,有心盡責,而無力盡責。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進一步加強中學生責任感教育的對策建議
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非自發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教育、培養,依賴於外部的導向和內在的自教自律、自我體驗而形成。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對策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開拓外部導向與自我內化的統一。
對策之一: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做到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為教育的結合,實現知行統一。
學校德育工作中,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必要的理論教育是責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級階段。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對自我的責任。平等待人,樂於助人,善意批評,真誠合作,寬容大度——這是對他人的責任。養老撫幼,孝敬父母,維護家庭和睦,承擔家務勞動——這是對家庭的責任。履行義務,奉獻集體與社會,遵紀守法,參與社會活動——這是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尊嚴,保持民族氣節,履行保衛祖國的義務——這是對國家的責任。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美化、綠化、凈化環境,節約能源——這是對自然的責任。認識社會、自然知識的價值,廣泛學習知識,靈活運用知識,以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是學習的責任。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白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聖使命的完成必須立足於社會個體的高度責任感。
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視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而忽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會出現知行脫節。要解決知行脫節問題,必須把道德理論知識教育和道德責任行為教育有機結合。重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把整個社會倡導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並自覺履行這些義務。它的核心是「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它的最終表現為自覺的道德行為。它可以通過教學、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校會、班會、班主任工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開展教育。
對策之二: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注重養成教育。
責行是責任感的外化,是責任感的最終歸縮。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必須重視個人的實踐活動和養成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把「責知、責情、責意」變為客觀現實的「責行」,不至於淪為「口頭上的將軍,行動上的矮子」。養成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如互助學習活動、參加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值日、志願者行動等。學校可建立家務勞動制度,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家長給予具體安排落實,學校定期的監督和檢查,並在校園里定期開展家務勞動競賽和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具有集體、社會責任感。有人建議學校和社區聯合建立學生義務社會服務制度,要求學生通過寒暑假、雙休日、法定節假日,逐步累計完成共計6個月義務社會服務工作,作為合格畢業生的條件之一。我們認為這一建議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具體可操作性的措施,是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的一個有效途徑,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素質。
對策之三: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做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整合。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是培養責任感的重要園地。與其他兩個環境相比,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對個體的全面發展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實踐證明,單靠學校一方努力,是很難將教育的效能延續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個人的性格、道德意識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家庭氛圍、家長的為人處事態度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校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這種溝通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書信交流、電子郵件等。這種溝通的內容應是教育方法的探討,不應僅僅是成績單的報告。社會是人生的大舞台。在這個大舞台當中,人們的責任感得以展現、得以評價、得以檢驗。社會對個人責任感的影響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會極大影響新一代人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充滿著責任感的社會和一個不負責任的社會給新一代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個人對責任感的堅持,依賴於社會對其行為的評價。外界對個人富有責任感的行為是贊揚還是譏笑、是肯定還是否定都會嚴重影響個人的責情責意,其中社會對不負責任行為的寬容甚至贊賞就是對責任感的否定。整個社會尤其是各級政府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價值導向,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積極向上、遵紀守法、富有正義和責任感的社會風氣和氛圍。一個正確的評價機制,一定要讓「正氣壓倒邪氣」,否則就會使學校變成一個沒有意義的道德說教場所,嚴重削弱學校教育的威信與力量,十分不利於中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對策之四: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滲透性,建立良好校園環境的激勵。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所要承擔的任務,就是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有關社會科學的知識內化為觀點,解決學生的政治導向、理論導向、價值導向以及道德導向等問題,在實施德育方面較之其它德育途徑具有更大的優勢,在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方面,也是其他教育途徑不可替代的。它通過課堂教學,以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國情教育、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哲學等理論教育,使學生了解、明確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並將其內化為自我體驗,增強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因此,思想政治課應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應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重任。教師應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突出責任感教育。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和培養中學生責任感的基本途徑。過去有人認為,培養學生責任感主要是德育教師或政治教師的事情,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德育教育和責任感教育應貫穿在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中,應該貫穿在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當中。如,通過心理教育、生理衛生、生物等課程的教學,強化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的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對自我負責的意識。通過歷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學等課程,強化熱愛祖國,愛護自然的教育,從而增強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的責任感。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學校制度文化環境中。處幽蘭之室,養高士之德。人具有從眾心理,輿論導向,他人的行為,對學生行為選擇的影響是深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環境本身就是人們責任感素質培養和教育的一種力量。優化責任感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還須建立一套獎懲運行機制,建立保護盡責者利益的機制,同時建立約束、懲罰失職者的機制。對盡責者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失職者以輿論譴責、行政處罰,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揚善抑惡,真正形成盡責者光榮,失職者可悲的校園環境,以推進責任感素質水準提高。此外,還須滲透到管理服務的過程中。
對策之五: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還需要結合普法教育來進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行為不僅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而且還是違法行為。因此,培養中學生責任感教育應與中學生的普法教育結合起來。
對策之六: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學生個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學校、社會等只是培養責任感的外部因素,個人主觀努力才是培養責任感的內部因素和決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與學生的自省內化相結合,則言與行不一、思與為不一。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應以人為本,貫穿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思維特徵、認識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明白,任何說教是否有效,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達到。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堅定目標,塑造美好品性。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日漸多元化,而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強的時期,因此,要培養責任感還必須提高個人的鑒別力,能排除社會、家庭、乃至學校給個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把「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之一,把「責任感」作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斷完善自我。
Ⅲ 教育觀察計劃
教育觀察計劃
一、研究課題:
XX教學理論與實踐
二、觀察目的、任務: 目的:
1.對教學的倫理思想進行梳理,從理論上探討XX教學蘊含的倫理價值。
2.在制定課堂倫理觀察指標的基礎上,對XX教學的倫理現狀進行實證分析,得出XX教學的倫理特徵。
3.在編制XX教學影響下的中小學生道德品質自評問卷和中小學生日常道德品質自評問卷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出XX教學對學生道德品質影響的規律。
4.運用歸納分析法,得出影響XX教學倫理的因素,以及提升XX教學倫理精神的路徑。 任務:
從倫理學的角度研究XX教學,探尋XX教學的倫理特徵,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分析XX教學活動;運用實證的方法,研究XX教學對學生道德生成的實際影響,堅持唯物辯證法,利用現場看課、問卷調查等實證研究的方法,對XX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為進行分析,探索XX教學活動對學生道德品質產生影響的規律。
三、觀察對象、范圍
對各小學及十名語文教師不同類型的體育教學進行了兩個階段,為期四個月的課堂觀察。其中新手教師十名(五年以下教齡)和熟手教師十一名(五年以上教齡)
四、觀察內容(要搜集哪些資料)
練習機會、照顧全體、自由提問、自主練習、講授態度、交流態度、鼓勵、關心差生 安全設計、執行教學規范 、示範動作
五、觀察地點
各個學校運動場
六、觀察的方法、手段(選用哪一種具體的觀察方法,採用什麼儀器設備;如何保持觀察對象和情景的常態等)
觀察記錄表:觀察時最少有三個觀測人員同時進行,其中一個人主要記錄教師的行為,一名觀察者主要記錄學生的行為,第三個人對課堂的整體情況進行描述性記錄。觀察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所觀察的對象,及時在記錄表中記下所觀察內容的特徵。非參與觀察,盡量地理解體育課堂中師生的行為方式。
七、觀察步驟和時間安排(觀察如何進行,包括觀察的次數、程序、間隔時間、每次觀察要保持的時間等)
Ⅳ 求教育調查計劃以及調查報告
教育調查工作計劃
主要內容、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主要內容:剛剛來到原疃郭家學校實習的時候,有很多學生向我們要QQ號碼。對於這件事我感到很驚訝,鑒於禮貌我們就給他們了。可是接下來的事情是我很納悶,他們馬上就加我好友了,還和我聊天了!我看了看他們的狀態是手機登陸,我感到驚訝!
當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我發現,原來現在的中學生很多人有手機。雖然,這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來自農村家庭,但是手機數目也不少。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手機多少以及他們的使用情況,我特此做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當代農村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此而發現手機對當代學生的影響及對策。
理論意義:希望通過此次調查,教師及學校能更好的了解學生、把握學生、讀懂學生,從而實現教育工作的高效率開展。
應用價值: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學生能更好的認識手機,更好的配合老師及學校的教學,更好的使用手機,而不是整天用手機聊天上網,耽誤了學業。
時間安排
9月13號—10月7號:此階段主要是了解當地學生的使用情況、家長對於學生使用手機的態度以及教師和學校對於學生使用手機的態度,目的在於更合理的設計教育調查問卷。
10月8號—11月5號:此階段主要是開展教育調查工作。首先,根據上一階段的調查設計好教育調查問卷,同時詢問一下指導老師教育調查問卷的和不合理。然後,將教育調查問卷下發到學生、家長及老師手裡,讓他們作答並回收。最後,整理教育調查問卷,根據教育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撰寫教育調查報告。
備注 以上時間安排可以根據教育調查工作的開展情況做適當調整,也可以根據學生家長及老師的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總之,此次教育調查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合理調整。
關於農村中學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與分析
一、引言
1.問題的發現
剛剛來到原疃郭家學校實習的時候,有很多學生向我們要QQ號碼。對於這件事我感到很驚訝,鑒於禮貌我們就給他們了。可是接下來的事情是我很納悶,他們馬上就加我好友了,還和我聊天了!我看了看他們的狀態是手機登陸,我感到驚訝!
當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我發現,原來現在的中學生很多人有手機。雖然,這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來自農村家庭,但是手機數目也不少。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手機多少以及他們的使用情況,我特此做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當代農村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此而發現手機對當代學生的影響及對策。
於是中學生使用手機也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焦點。為了了解中學生手機使用情況和利弊,我利用研究性學習時間對這一社會敏感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2.研究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希望通過此次調查,教師及學校能更好的了解學生、把握學生、讀懂學生,從而實現教育工作的高效率開展。
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學生能更好的認識手機,更好的配合老師及學校的教學,更好的使用手機,而不是整天用手機聊天上網,耽誤了學業。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活動可以讓學校多多了解我們,理解我們,可以更加合理的去看待中學生使用手機這一現象。
3.研究方法
首先我確定了題目與內容和研究目標,對農村中學生手機使用與思考。制定了教育調查報告的計劃,包括(一:確定所需要的信息 二:收集有關資料 三:確定調查問卷的題目 四:發送調查問卷 五:收回調查問卷並統計結果)最後,撰寫教育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方法主要採用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分別有三類對象:學生、家長、老師。調查情況如下:
1、學生調查情況:抽樣調查了我校初一,初三,初四126人對「是否擁有行動電話」、「 手機話費主要來源」、「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手機在校園里的狀態」四個方面進行了統計,其結果如下:
①是否擁有行動電話
有 23 18.3%
沒有 103 81.7%
②手機話費主要來源:
家長支付 8 34.8%
零花錢 11 47.8%
儲蓄 4 17.4%
③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
便於聯系 4 17.4%
用來娛樂 15 65.2%
其他 4 17.4%
④手機在校園里的狀態
開機震動 3 13.0%
關機狀態 4 17.4%
開機靜音 16 69.6%
2、家長調查情況:「家長是否同意攜帶手機上學」的調查統計情況:
同意並支持 43 34.1%
一般,不發表意見 35 27.8%
不同意 48 38.1%
3、老師調查情況(調查55人):「老師是否同意學生帶手機到校」調查統計情況:
同意 8 14.5%
不同意 47 85.5%
三、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初步結論如下:
1、學生使用手機的每月話費一般在20—40元之間,話費絕大部分是家長支付及自己的零花錢,這無形給一些家長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也使一些學生學會了亂花零用錢。
2、目前,多數學生使用的手機卡是中國移動,但不乏一些學生使用中國聯通的手機卡,而且他們的手機功能性也多種多樣,這也從不同程度上造成部分相互攀比、追求時尚的虛榮心理。
3、中學生佩帶手機到學校,多數學生主要用於娛樂(QQ聊天),很少學生是用於同家長或是同學聯系。而且不少學生經常會收到一些「黃色」信息,偶爾也會發送一些不良信息給其他同學。還有一些學生在上課時間或課余時間用手機玩游戲。
4、從家長對是否同意學生攜帶手機到學校的態度看各位家長態度分歧很大。主張給孩子買手機的家長都表示,買手機的目的一是為了關鍵時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學後能督促其盡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時用電話報警。不同意的家長則表示孩子擁有手機後,由於自製力差不能正確使用手機。看來,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問題是孩子能否正視家長們的厚愛和正確使用手機。
5、學校老師對學生攜帶手機到學校絕大多數持反對意見。多數老師認為,學生在校使用手機不僅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而且更主要的是用於聊天和玩游戲。尤其是黃色信息泛濫,這必然給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6、手機在校園里時的狀態:在校園里能做到不開機的學生僅佔17.4%,而開機的佔82.6%,這說明,學生的自製力較差。如此,學生怎麼能安心學習呢?!
四、農村中學生使用手機是把雙刃劍:
1、在生活上,由於學生擁有手機,利用手機通話、交流,的確為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之處。而家長為子女配手機,也是為了隨時聯絡子女,滿足其生活要求,了解其行蹤去向。同時,由於經常聯絡,也會拉近學生與父母、同學的關系。但是手機在為人們帶來許多方便的同時,也給學生及其家長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對於作為純消費者的中學生來說,這也是一種高消費。即使是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每月花費幾十元對於家庭也使個負擔。問題還不限於此,有的學生節衣縮食,減少生活學習費用去交手機費;有的學生會東討西借,想盡方法湊手機費;有的甚至可能去小偷小摸,引發安全問題、社會問題。
2、在學業上,學生通過使用手機,有時問問功課、討論問題,還是有一定作用的,這類情況占極少數學生。而多數打電話的學生一般以閑聊為主。調查顯示約有65.2%的中學生使用手機的最主要用途是用來娛樂(聊天和我玩游戲)。這些都很少與學業有關,也很少與家庭成員有關。在校園使用手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外時間,無論是在教學場所,還是在非教學場所,都將對學生的學業產生不良影響。在課堂上使用手機,肯定分散聽課注意力。長時間使用手機會擠占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
3、在安全上,中學生擁有和使用手機,也潛伏著許多危險因素。由於手機屬於高檔消費品,而中學生生性好動,安全防範意識薄弱,使得手機容易丟失、被竊,甚至被搶。另方面,由於手機自身的特點,也易於為一些犯罪分子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傳播諸如「六合彩」、政治謠言、「葷段子」等垃圾信息。對這些信息,成年人可能一笑置之或一個刪除鍵按下去,萬事大吉。但中學生卻沒有那麼簡單,由於他們處於性格塑造時期,思想不穩定,情緒波動大,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等特徵,使得他們極易成為這些垃圾信息的受害者。
五、我對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建議及措施:
首先,提高家長的認識。在中學生可否擁有手機這一特定問題上,家長負責首要的責任。雖然現在經濟狀況好了,但不一定非得配給子女不可。對此,我建議家長們一要慎重考慮。家庭經濟能力、子女學習生活的需要和子女個人性格特點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第三個因素,如果子女自製力很差,且明知其有某些不良傾向時,還為其配手機,則無異於火上加油。同時,家長要注意引導,如果已為子女購買了手機,則應注意引導子女有節制地使用手機。
其次,學校、老師對學生到校攜帶和使用手機加要強教育和管理。既然通訊事業的發展帶來手機的普及。我們就應採取現實的態度,制訂合理政策而不是一味的抵制。首先,學校、老師要利用學校各種教育途徑、方式、載體,正確引導學生擁有和使用手機,批評高消費行為和攀比心理,防止談戀愛不良傾向,要在校園中形成正確輿論,良好風氣,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製力、免疫力,把學生手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其次,建議制定《郭家學校在校生手機使用管理條例》規范學生手機的使用。再次,中學生要提高自律能力。學生自身也要通過學習和接受教育,不斷提高自製力和「免疫」能力,要學會辨別是非,克服不良心理和動機,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Ⅳ 教育觀察計劃怎麼寫
教育觀察計劃
一、研究課題:
XX教學理論與實踐
二、觀察目的、任務: 目的:
1.對XX教學的倫理思想進行梳理,從理論上探討XX教學蘊含的倫理價值。
2.在制定課堂倫理觀察指標的基礎上,對XX教學的倫理現狀進行實證分析,得出XX教學的倫理特徵。
3.在編制XX教學影響下的中小學生道德品質自評問卷和中小學生日常道德品質自評問卷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出XX教學對學生道德品質影響的規律。
4.運用歸納分析法,得出影響XX教學倫理的因素,以及提升XX教學倫理精神的路徑。 任務:
從倫理學的角度研究XX教學,探尋XX教學的倫理特徵,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分析XX教學活動;運用實證的方法,研究XX教學對學生道德生成的實際影響,堅持唯物辯證法,利用現場看課、問卷調查等實證研究的方法,對XX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為進行分析,探索XX教學活動對學生道德品質產生影響的規律。
三、觀察對象、范圍
對各小學及十名語文教師不同類型的體育教學進行了兩個階段,為期四個月的課堂觀察。其中新手教師十名(五年以下教齡)和熟手教師十一名(五年以上教齡)
四、觀察內容(要搜集哪些資料)
練習機會、照顧全體、自由提問、自主練習、講授態度、交流態度、鼓勵、關心差生 安全設計、執行教學規范 、示範動作
五、觀察地點
各個學校運動場
六、觀察的方法、手段(選用哪一種具體的觀察方法,採用什麼儀器設備;如何保持觀察對象和情景的常態等)
觀察記錄表:觀察時最少有三個觀測人員同時進行,其中一個人主要記錄教師的行為,一名觀察者主要記錄學生的行為,第三個人對課堂的整體情況進行描述性記錄。觀察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所觀察的對象,及時在記錄表中記下所觀察內容的特徵。非參與觀察,盡量地理解體育課堂中師生的行為方式。
七、觀察步驟和時間安排(觀察如何進行,包括觀察的次數、程序、間隔時間、每次觀察要保持的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