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名師對話(人教版)必修2 階段測評(一)第一單元 試卷答案解析
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資料類型:試卷資料資料版本:沒有填寫版本軟體大小:835.5KB推薦等級:發 布 人:mmczw發布日期:2008年04月22日來源網站:沒有解壓密碼:運行環境:Win98,Winnt,Win2k,Winxp,win2003下載列表:相關搜索:1.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2.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3.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資料介紹: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冊教案、學案 課件類別:思想品德 - 教案 - 思品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課件評級: 運行平台:Win9X/2000/XP/2003/ 課件語言:簡體中文 授權方式:免費版 課件版本: 人教新課標 解壓密碼: 本站默認解壓密碼:課件大小:144 KB 相關鏈接:Home Page 高中高中歷史學業水平復習資料 歷史必修3重點知識梳理理科班課件 資源類型: 課件 資源版本: 新課標人教版 資源學科: 歷史 年級水平: 必修3 資源格式: ppt 資源大小: 177KB 資源等級: 3 更新時間: 2008-02-24 下載次數: 479 次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區與合理規劃[]文件大小:287 K等級:★★★★★人口與環境歷屆高考試題匯集(07年)[]文件大小:444 K等級:★★★★★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9講氣候的形成和變化)[]文件大小:234 K等級:★★★★★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8講常見的天氣系統)[]文件大小:183 K等級:★★★★★2007高考二輪復習專題十一 人口與環境[]文件大小:565 K等級:★★★★★2007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1.2[]文件大小:181 K等級:★★★★★2007年高考地理復習 人口與環境 單元測試及詳解[]文件大小:72 K等級:★★★★★2007屆高考地理專題訓練之人口與環境[]文件大小:136 K等級:★★★★★2006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2[]文件大小:313 K等級:★★★★★2006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2.9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文件大小:260 K等級:★★★★★2006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1.2[]文件大小:156 K等級:★★★★★高考能力測試步步高地理基礎訓練2地球和地圖[]文件大小:146 K等級:★★★★★高考綜合復習:自然地理和地圖(一)提綱[]文件大小:400 K等級:★★★★★高考文科《地理》讀圖填圖訓練世界區域(非洲、歐洲)[]文件大小:615 K等級:★★★★★高考地理復習:專題復習一地球和地圖[]文件大小:297 K等級:★★★★★高考地理復習 地球 地圖部分[]文件大小:230 K等級:★★★★★高考地理(新課標)二輪專題復習1 地圖知識及各類地理圖像的判讀與應用[]文件大小:4214 K等級:★★★★★高考專題復習三 區域地理經緯網空間定位復習 人教版[]文件大小:3953 K等級:★★★★★第五章 地圖(99-03高考地理部分試題及答案)[]文件大小:165 K等級:★★★★★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高考地理復習教案[]文件大小:53 K等級:★★★★★共 660 個地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頁次:1/33頁 20個地理/頁 轉到第頁 下載地址: 轉到下載地址處
2. 江蘇省溧陽中學 江蘇省光華高級中學 溧陽市南渡高級中學 溧陽市埭頭中學 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
溧陽中學、光華、三中是城裡的,其他都是鄉下的!!有錢的不好說。都是學生家長的錢,學生不都那樣。成績排名倒是你問題這樣排是正確的。
3. 正,餘弦在實際中的應用
正餘弦定理教學案例分析
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 馮春香
教材:新課標教材----必修5
課題:正餘弦定理
[摘要]: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現代數學觀和建構主義教學觀與學習觀指導下的「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養成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設數學情境是前提,提出問題是重點,解決問題是核心,應用數學知識是目的,因此所設情境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正餘弦定理」具有一定廣泛的應用價值,教學中我們從實際需要出發創設情境。
[關鍵詞]: 正餘弦定理;解三角形;數學情境
一、教學設計
1、教學背景
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這樣的怪現象: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很重要,但很難;學得很苦、太抽象、太枯燥,要不是升學,我們才不會去理會,況且將來用數學的機會很少;許多學生完全依賴於教師的講解,不會自學,不敢提問題,也不知如何提問題。這說明了學生一是不會學數學,二是對數學有恐懼感,沒有信心,這樣的心態怎能對數學有所創新呢?即使有所創新那與學生們所花代價也不成比例,其間扼殺了他們太多的快樂和個性特長。建構主義提倡情境式教學,認為多數學習應與具體情境有關,只有在解決與現實世界相關聯的問題中,所建構的知識才將更豐富、更有效和易於遷移。我們在 2003級進行了「創設數學情境與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驗,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多數同學已能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平時能主動思考,敢於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和想法,從過去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步過渡到主動探究、索取知識,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材分析
「正餘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的第一章第二節的主要內容,是解決有關斜三角形問題的兩個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內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數一般知識和平面向量知識在三角形中的具體運用,是解可轉化為三角形計算問題的其它數學問題及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是「正弦定理、正餘弦定理」教學的第二節課,其主要任務是引入並證明正餘弦定理,在課型上屬於「定理教學課」。布魯納指出,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因此,做好「正餘弦定理」的教學,不僅能復習鞏固舊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識,體會聯系、發展等辯證觀點,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設計思路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小到身邊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體的運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生活,他們幾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往往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而且,這種解釋並不都是胡亂猜測,而是從他們的經驗背景出發而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為此我們根據「情境 --問題」教學模式,沿著「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應用」這條主線,把從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數學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形成以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互引發攜手並進的「情境--問題」學習鏈,使學生真正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數學的過程。根據上述精神,做出了如下設計:①創設一個現實問題情境作為提出問題的背景;②啟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關心的現實問題,逐步將現實問題轉化、抽象成過渡性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需要使用正餘弦定理,藉此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並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解決問題的動機。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數學實質,引伸成一般的數學問題:已知三角形的兩條邊和他們的夾角,求第三邊。③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通過作邊BC的垂線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利用勾股定理和銳角三角函數得出正餘弦定理的表達式,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嚴格的邏輯證明。證明時,關鍵在於啟發、引導學生明確以下兩點:
一是證明的起點
;
二是如何將向量關系轉化成數量關系。④由學生獨立使用已證明的結論去解決中所提出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類型一:解三角形和與之相關的問題
1.⑴在 中,如果 , , ,那麼 , 的面積為 .
變式:若已知 ,可否求出其他三個元素?
例1.已知 中, 求 及 。
變式:(小題訓練4)在 中,已知 則邊長 。
例2. (原例4.) 中三個內角 的對邊分別是 ,已知 ,且 ,求角 的大小。
變式:(小題訓練3)若三角形三邊之比為 ,那麼這個三角形的最大角等於 。
類型二:判斷三角形形狀的問題
2.在 中,若 ,則 是 (形狀)。
例3.在 ,若 ,試判斷 的形狀。
學生練習:
1. 已知 中,若 ,則 。
2. 在 中,若 ,則 的形狀是 (形狀)。
3. 在 中,已知 ,則 。
4.在 中,已知 ,解三角形。
三、教學反思
創設數學情境是「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的基礎環節,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對可用的情境進行比較,選擇具有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從應用需要出發,創設認知沖突型數學情境,是創設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正餘弦定理」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故本課中從應用需要出發創設了教學中所使用的數學情境。該情境源於教材第一章 1.3正弦、正餘弦定理應用的例1。實踐說明,這種將教材中的例題、習題作為素材改造加工成情境,是創設情境的一條有效途徑。只要教師能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的研究,便不難發現教材中有不少可用的素材。
「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模式主張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活動,以學生作為提出問題的主體,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學實驗表明,學生能否提出數學問題,不僅受其數學基礎、生活經歷、學習方式等自身因素的影響,還受其所處的環境、教師對提問的態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約。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創設適宜的數學情境(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而且還具有「問題」的誘導性、啟發性和探索性),而且要真正轉變對學生提問的態度,提高引導水平,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另一方面要妥善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是否給學生創設了一種情境,使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活動過程.把「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作為教與學活動的起點與歸宿。
4. 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有沒有文科和理科班級
2019年秋季入學的新生部分文理科,現在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實行「3+3」模式,所以基本沒有分文理科的學校了。
5. 常州高級中學有哪幾所
1、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創辦於1907年,初名「常州府中學堂」;1913年7月,易名為「江蘇省立第五中學」;1929年9月,改稱「江蘇省立常州中學」;1951年,改稱「蘇南常州中學」;1953年,改稱「江蘇省常州中學」;1954年,改名為「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2、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
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學校創建於1939年,1957年,被確認為江蘇省首批辦好的省屬重點中學,1999年,成為江蘇省率先創建的國家級示範高中,2004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
3、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
創辦於1946年,原名私立武進求實初級中學,1996年搬遷至常武中路古方路,地處武進核心城區。
學校是江蘇省園林式學校,佔地130畝,環境優雅寧靜,融自然與現代設施於一園,集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於一體,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的傳統名校,20世紀80年代,乘改革開放的大勢,成為省內知名的重點中學;
「九·五」期間,借科教興國戰略的東風,榮升國家級示範高中;跨入新世紀,緊跟實現「兩個率先」的步伐,躍居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之一。
4、常州市北郊中學
創建於1974年,李一氓先生為學校題寫校名,1978年由市政府確定為重點中學,1996年以全省評估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了省教委省級重點高中的驗收,2001年12月經過常州市人民政府與東南大學合作協商成為東南大學附屬中學。
5、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
一所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25年的「芳暉女中」,1968年更名為「常州市第六中學」,1995年香港著名愛國實業家田家炳先生慷慨捐助,改名為「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2012年改名為「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至今已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征程。
6. 餘弦函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與區分度
餘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邊角關系的重要定理,直接運用它可解決一類已知三角形兩邊及夾角求第三邊或者是已知三個邊求角的問題,若對餘弦定理加以變形並適當移於其它知識,則使用起來更為方便、靈活。 對於任意三角形 三邊為a,b,c 三角為A,B,C 滿足性質 (註:a*b、a*c就是a乘b、a乘c 。a^2、b^2、c^2就是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C=(a^2+b^2-c^2)/2ab CosB=(a^2+c^2-b^2)/2ac CosA=(c^2+b^2-a^2)/2bc 證明: ∵如圖,有a→+b→=c→ ∴c·c=(a+b)·(a+b) ∴c^2=a·a+2a·b+b·b∴c^2=a^2+b^2+2|a||b|Cos(π-θ) 整理得到c^2=a^2+b^2-2|a||b|Cosθ(注意:這里用到了三角函數公式) 再拆開,得c^2=a^2+b^2-2*a*b*CosC 同理可證其他,而下面的CosC=(c^2-b^2-a^2)/2ab就是將CosC移到左邊表示一下。 --------------------------------------------------------------------------------------------------------------- 平面幾何證法: 在任意△ABC中 做AD⊥BC. ∠C所對的邊為c,∠B所對的邊為b,∠A所對的邊為a 則有BD=cosB*c,AD=sinB*c,DC=BC-BD=a-cosB*c 根據勾股定理可得: AC^2=AD^2+DC^2 b^2=(sinB*c)^2+(a-cosB*c)^2 b^2=sin^2B*c^2+a^2+cos^2B*c^2-2ac*cosB b^2=(sin^2B+cos^2B)*c^2-2ac*cosB+a^2 b^2=c^2+a^2-2ac*cosB cosB=(c^2+a^2-b^2)/2ac 從餘弦定理和餘弦函數的性質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那麼第三邊所對的角一定是直角,如果小於第三邊的平方,那麼第三邊所對的角是鈍角,如果大於第三邊的平方,那麼第三邊所對的角是銳角。即,利用餘弦定理,可以判斷三角形形狀。同時,還可以用餘弦定理求三角形邊長取值范圍。 0 散熱膏 2009-7-12 15:09:10 211.157.176.* 舉報 正餘弦定理教學案例分析 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 馮春香 教材:新課標教材----必修5 課題:正餘弦定理 [摘要]: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現代數學觀和建構主義教學觀與學習觀指導下的「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養成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設數學情境是前提,提出問題是重點,解決問題是核心,應用數學知識是目的,因此所設情境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正餘弦定理」具有一定廣泛的應用價值,教學中我們從實際需要出發創設情境。 [關鍵詞]: 正餘弦定理;解三角形;數學情境 一、教學設計 1、教學背景 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這樣的怪現象: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很重要,但很難;學得很苦、太抽象、太枯燥,要不是升學,我們才不會去理會,況且將來用數學的機會很少;許多學生完全依賴於教師的講解,不會自學,不敢提問題,也不知如何提問題。這說明了學生一是不會學數學,二是對數學有恐懼感,沒有信心,這樣的心態怎能對數學有所創新呢?即使有所創新那與學生們所花代價也不成比例,其間扼殺了他們太多的快樂和個性特長。建構主義提倡情境式教學,認為多數學習應與具體情境有關,只有在解決與現實世界相關聯的問題中,所建構的知識才將更豐富、更有效和易於遷移。我們在 2003級進行了「創設數學情境與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驗,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多數同學已能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平時能主動思考,敢於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和想法,從過去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步過渡到主動探究、索取知識,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材分析 「正餘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的第一章第二節的主要內容,是解決有關斜三角形問題的兩個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內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數一般知識和平面向量知識在三角形中的具體運用,是解可轉化為三角形計算問題的其它數學問題及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是「正弦定理、正餘弦定理」教學的第二節課,其主要任務是引入並證明正餘弦定理,在課型上屬於「定理教學課」。布魯納指出,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因此,做好「正餘弦定理」的教學,不僅能復習鞏固舊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識,體會聯系、發展等辯證觀點,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設計思路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小到身邊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體的運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生活,他們幾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往往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而且,這種解釋並不都是胡亂猜測,而是從他們的經驗背景出發而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為此我們根據「情境 --問題」教學模式,沿著「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應用」這條主線,把從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數學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形成以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互引發攜手並進的「情境--問題」學習鏈,使學生真正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數學的過程。根據上述精神,做出了如下設計:①創設一個現實問題情境作為提出問題的背景;②啟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關心的現實問題,逐步將現實問題轉化、抽象成過渡性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需要使用正餘弦定理,藉此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並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解決問題的動機。然後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數學實質,引伸成一般的數學問題:已知三角形的兩條邊和他們的夾角,求第三邊。③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通過作邊BC的垂線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利用勾股定理和銳角三角函數得出正餘弦定理的表達式,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嚴格的邏輯證明。證明時,關鍵在於啟發、引導學生明確以下兩點: 一是證明的起點 ; 二是如何將向量關系轉化成數量關系。④由學生獨立使用已證明的結論去解決中所提出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類型一:解三角形和與之相關的問題 1.⑴在中,如果 ,, ,那麼 , 的面積為 . 變式:若已知 ,可否求出其他三個元素? 例1.已知 中, 求及。 變式:(小題訓練4)在中,已知 則邊長 。 例2. (原例4.) 中三個內角 的對邊分別是 ,已知 ,且 ,求角 的大小。 變式:(小題訓練3)若三角形三邊之比為 ,那麼這個三角形的最大角等於 。 類型二:判斷三角形形狀的問題 2.在中,若 ,則是 (形狀)。 例3.在 ,若 ,試判斷 的形狀。 學生練習: 1. 已知 中,若 ,則 。 2. 在中,若 ,則 的形狀是 (形狀)。 3. 在中,已知 ,則 。 4.在中,已知 ,解三角形。 三、教學反思 創設數學情境是「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的基礎環節,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對可用的情境進行比較,選擇具有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從應用需要出發,創設認知沖突型數學情境,是創設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正餘弦定理」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故本課中從應用需要出發創設了教學中所使用的數學情境。該情境源於教材第一章 1.3正弦、正餘弦定理應用的例1。實踐說明,這種將教材中的例題、習題作為素材改造加工成情境,是創設情境的一條有效途徑。只要教師能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的研究,便不難發現教材中有不少可用的素材。 「情境 .問題.反思.應用」教學模式主張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活動,以學生作為提出問題的主體,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學實驗表明,學生能否提出數學問題,不僅受其數學基礎、生活經歷、學習方式等自身因素的影響,還受其所處的環境、教師對提問的態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約。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創設適宜的數學情境(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而且還具有「問題」的誘導性、啟發性和探索性),而且要真正轉變對學生提問的態度,提高引導水平,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另一方面要妥善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是否給學生創設了一種情境,使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活動過程.把「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作為教與學活動的起點與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