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研究基本要求
農村初中學生厭學英文。原先集。對策。研究基本要求。農村學生驗驗血。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應該及時的改正。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品位一定要徹底的改。改革。到新的長度才可以。
㈡ 中學生焦慮、厭學心理疏導研究 我在做這方面的研究課題。希望大家可以給我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和意見。
一般焦慮、厭學的孩子,心裡都缺乏安全感,你應先和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千萬別一開版始就和他權們談論學習、父母怎麼關心他啊、老師的期望啊之類的,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就是這些關心讓他們覺得有壓力,從而焦慮。有些孩子,尤其是成績差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鼓勵,他們的心理脆弱而敏感,老師不經意的一個動作、話語甚至一個眼神就會深深的影響他們。
㈢ 高中生厭學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一、 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干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寫好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名稱要准確、規范。
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我們現在有一個課題名稱叫「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裡面研究對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鴻業小學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這裡面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而不是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研究的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准確,比如,「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說清楚,你是中學生或者說是小學生、大學生,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語文、數學等。再比如,「集中識字 口語突破」這個名稱,我想,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好象是英語,是中學或者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或者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後來我看了一下內容,知道是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為「集中識字 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這里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這次各個學校課題申報表中,我看名稱都比較簡潔,我就不再多說了。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有的也寫問題提出背景的,比如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承擔的江蘇省教學研究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 實施方案 的「課題的提出」是這樣寫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在中國的教育界引發了一場關於語文教育問題的大討論。無論是語文界的教育專家,還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甚至眾多的學生家長,都對目前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並表示了極大的憂慮。究其問題的根本,在於語文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以至於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師教得死,考試考得死,學生學得死。
從大量的現實和有關的調查中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盡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學生卻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常感到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在教材、課堂或作業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的。當教師為了說明某個觀點、證明某種結論、鞏固某一記憶時,事實才臨時被拉進了課堂,而此時此刻的生活事實,已經不是那種能給人熱情、沖動、直覺、遐想的事實,它是被人製作、化妝過的一個道具或角色。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卻絲毫沒有感觸,因為這不是他有體會、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實,他是被動的、勉強的理解事實,而要讓他再寫出這種生活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的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就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為了教而教,遠離生活遠離學生興趣的現狀提出來的。應該講這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面對語文教學的這種現狀,我們認為,語文學科作為多門學科的基礎學科,要做到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就是要變「應試語文」、「課堂語文」為「生活語文」。我們希望通過多渠道的研究,能尋找到一條突破課堂教學封閉模式的新道路,擴大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時空界限,使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的運用,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自然擺脫語文教學的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不熟讀背誦課文,經典語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擴大閱讀,就不可能擴大知識面,豐富營養,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直接的和間接的閱讀,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實質的提高,寫作就會無病呻吟,搞文字游戲,抒虛情假意。因此,要使師生共同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單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把語文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當然,語文教學要改革、要創新,首先應是它的施教者——教師的素質要提高、觀念要更新。我校作為中新合作開發的工業園區內的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是經嚴格考核選拔出來的,他們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著較新的教學理念,願意嘗試,敢於創新。新的學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學思想來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同時眾多來自各所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學研究所追求的目標來將他們統一到一起,開始譜寫嶄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學校沒有舊體制遺留下來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沒有參差不齊的教師隊伍的制約,更適合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的基礎,從社會的要求、學科的要求、學校的要求、師生的要求幾方面來看,我校確定的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可行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利益。
(三)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規范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台(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參考總課題報告。
㈣ 如何做好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疏導
1、召開家長會,摸清情況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以班為單位召開家長會,會上除了向家長匯報學校的工作情況,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長了解學生的監護情況。有的學習無人管理,出現疑難問題缺乏指導;有的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緒波動大;有的行為習慣差,常有違紀現象。為切實解決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大家庭,我們成立了關愛留守學生之家,開展關愛留守學生工程。
2、成立關愛小組,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留守學生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成立了關愛留守學生領導小組。形成了以校長親自掛帥,副校長負責對留守學生的安全法制教育,課題主持人負責對留守學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學生的學習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確保關愛留守學生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於提高留守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3、營造氛圍,健全制度,開展活動
(1)、營造關愛氛圍,感受溫暖
學校將關愛「留守學生」工作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校園內、在家訪中,在班級內、在團支部中對「留守學生」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營造了關愛留守學生的良好氛圍,尊重「留守學生」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達到讓留守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2)、健全關愛制度,明確責任
為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學生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關愛留守學生幫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和聯系卡。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學生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學生的檔案和聯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聯系電話;清楚代理監護人的姓名、聯系方式,便於老師與家長、代理監護人聯系溝通,配合教育。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
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在每班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並配備幫扶教師,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與本班留守學生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為「代理家長」,讓留守學生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失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建立健全家校聯系。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與留守學生進行家訪,了解留守學生的在家情況。每月指導留守學生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與留守學生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知曉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狀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形式的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學生的監護人進行科學育兒、科學監護孩子的教育,提高他們教育孩子的水平。
(3)、開展關愛活動,快樂成長
學校制定了留守學生工作實施方案,開展關愛活動,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特殊關心和監護,全方位關注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校園里做到對「留守學生」三個優先:「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參加。」為留守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A、留守學生之家活動室定期開放
孩子們可以在留守學生活動室自主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展示自己的書畫作品、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合作學習,與教師、同學合作交流,共同進步,留守學生之家活動室真正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樂園。
B、給父母寫一封信
本年度繼續開展了留守學生與父母互通書信的活動,要求所有「留守學生」為在外的父母寫一封信,信的內容及要求都有具體規定,就內容而言,可根據自己的實際任選,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裡話,向父母回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完後,都把信寄到遠方的父母親。父母也真誠的把自己的想法反饋給自己的孩子,在溝通中緩解不能見面的思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弱化教育矛盾的效果,促進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把寫得好的書信,在班裡讀給學生聽,同時我們還要求「留守學生」要經常用書信的形式與父母聯系。我們也希望家長也要給孩子回信,用書信架起親自溝通的橋梁。
C、親情誦讀活動
我們精心挑選以親情為主題而又適合初中學生認知發展的好文章,編印成冊,組織指導留守孩子閱讀,並寫好讀後感。讓這些文章中洶涌如海的母愛,沉默如山的父愛,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讓作者對親情的獨特體驗深深感染學生,從而產生共鳴。達到品讀——感悟——共鳴——踐行的效果。
D、法制教育
邀請大豫初中的法制校長到校開展系列教育輔導活動。他們將普遍教育與重點幫教相結合,重點加強對留守學生中的問題學生幫教,重點講解《治安管理處罰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將集中輔導與分散輔導相結合,組織校外輔導員走門串戶,深入到留守學生家庭了解情況、答疑解難,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幫教;激發遵紀守法、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熱情。
E、心理健康輔導活動
本校陸海艦老師是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為此,學校專門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面詢服務。初一初二年級,也由陸老師擔任心理健康老師,把心理健康課作為校本課程,大力挖掘。每次的課程都關注到留守學生,給他們更多的關懷。經常性地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進行留守學生專門輔導,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不僅如此,陸老師還專門到兵房小學進行留守學生心理輔導,把初中留守學生摸索出的輔導模式,加以適當的改動,推廣到小學階段,同樣引起小學的留守學生的共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樣證明我們學校的這個課題不僅適用於初中階段,其他學段只要用得好、用得巧,一樣可以發揮光芒。
F、榜樣激勵
邀請如東團縣委書記陳威濤到校進行專題講座。陳書記的演講理論和事例並重,語言生動、親切,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影響力。陳書記帶領大家重溫五四提出的民主與科學的精神,希望大豫初中的學生,尤其是留守學生能夠繼承五四光榮傳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為建設更美好的家鄉、建設更富強的國家而不懈奮斗。
G 個人展示活動
學校定期和不定期舉行主題班會活動,舉辦話劇表演、演講比賽、主持人選拔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H 社會實踐活動
多次組織留守學生參加敬老院獻愛心活動、烈士林園掃墓活動,在與社會的接觸中,提高他們的實踐活動能力,也以此告訴社會,留守學生,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是能夠管好自己,也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初見成效
1、增強了留守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勇於發表自己觀點的勇氣,學生的分析與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他們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艱辛,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對自己的巨大付出,並且學會關心身邊的人,與人和睦相處,從而增強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學習的自覺性也提高了。
2、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有清醒的認識,能夠自我約束,合理安排時間,以達到較高的學習效果。例如:冉秋霞同學剛轉學到我校時成績處於班上中下層,經過老師和同學一年多的教育和幫助,進步很大。
3、孩子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正在努力轉變自己。如:劉福納同學原是雲南人,由於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孩子學習成績差,經常不完成作業,最後甚至發展到逃課去上網打游戲等,經過班主任和課題組成員的悉心教育,耐心交談讓他明白到父母外出打工的用心良苦,以及老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現轉變了,不再逃課。學習成績雖然進步不大,但是思想進步了。
4、孩子的性格開朗了,能主動和老師、同學討論學習、談心。例如:張雨婷同學,因父親病逝,變得十分內向,把心事都藏在心底,通過一年的相處,一起參與活動,一起學習,她變了,變得開朗了,能和同學聊天,能和老師說說心裡話。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努力方向
1、家長的教育觀念滯後,由於監護人對孩子的學習介入很少,尤其是祖輩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這些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高,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學生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於年齡一般相差較大,與留守學生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進一步增加與他們之間的溝通,在活動中消除代溝,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事情。
2、教師的工作繁重,傾注的精力有限,這些都影響了教育的實效性。後期,需要更多的教師投入到課題組,增加群體的力量,確保結題的效果。
3、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由於留守學生的家長都在外, 而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學習輔導的任務,所以造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脫節。學校在家長會等場合,大力提倡在外打工的父母至少留一方在家,增加學校與家庭的結合。
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愛,學校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的高度,對他們要嚴慈相濟,用愛去滋潤,用心去呵護,用情去溫暖,就能讓「留守學生」走出心靈的荒漠,走進親情的綠洲。以後我們將更務實工作,不懈努力做好關愛「留守學生」工作,讓每一個留守學生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㈤ SOS!幫忙設計一下"農村中學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問題的研究"的課題開題報告會
http://www.zgxz.com.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2182
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
〔 作者:何義勇 轉貼自:巢湖日報 點擊數:4167 更新時間:2006-4-21 文章錄入:zzb 〕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長期外出打工,留在農村和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生活或單獨生活的孩子。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留守兒童逐漸成為農村小學教育的一個難點。他們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應有的關愛,教育的幾大環節中,家庭教育這個環節處於空白。留守兒童的出現引發了一系列的基礎教育問題,如流生、問題少年等,不僅影響到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到農村人口素質,影響到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國策,是一個值得思考和關注的社會問題。
本學期,我對我所教授三年級班的32名學生進行了走訪和調查,基本情況是這樣的:父母都在家的為6人,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主要是母親在家)13人,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9人,依靠別的親屬的3人,靠上中學的哥哥或姐姐帶著的1人。留守兒童將近班學生數的一半。這些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和父母分離,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溝通,有了問題又不能及時地發現和矯正,久而久之,造成這部分學生成績差、衛生差、紀律差、不良習慣多、厭學傾向嚴重等諸多問題。他們的父母也望子成龍,但除了定期匯錢,別的什麼也不能做。處於成長時期的兒童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問題的,錢代替不了父母的關愛和管理。很多兒童積習難改,最終,初中沒上完就踏上和他們父輩一樣的打工路:
學校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管理,也缺少良策,心有餘而力不足。農村沒有寄宿制學校,學校只能管理上學這一段,放學後,他們的字習沒人督促和輔導,生活缺少約束和指導。這都是令學校和老師頭疼的問題。筆者認為,留守兒童已是農村教育中的一個普遍而又棘手的問題,須綜合治理,方能解決問題:要幫助家長克服新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要有教子成才、教子成人的遠視目光;學校要建之以村為單位的學習互助小組,幫助留守兒童搞好學習;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配備專門的心理老師,及時與他們溝通疏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品質,培養其健全的人格;要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每個鄉鎮部應有一到兩所這樣的學校,滿足這個群體的需求,解決一部分家長的後顧之憂,從體制上保證這群孩子順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使他們健康成長,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
總之,留守兒童已經困擾著農村的教育發展。困擾著一部分家庭,影響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個值得全社會關
㈥ 如何克服農村初中學生厭學情緒
厭學是指由於社會、家庭、學校的不當教育和影響,及學生本人自身原因,造成學生對整個學習活動或部分科目的學習活動產生厭倦,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甚至產生強烈抵觸情緒或行為的現象。中學生厭學已經成為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村中學,學生厭學現象尤為突出。這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教育發展起了阻礙作用。要想克服厭學情緒,必須採取正確的對策,才能有效幫助學生緩解或消除厭學心理,樹立良好的學風,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厭學情緒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原因。
農村學校不少學生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這些學生都由溺愛他們的爺爺奶奶照顧。從小缺乏嚴格、規范的家庭教育,使他們形成了散漫、不負責任的性格特點,甚至有些學生還有不服管教、孤僻冷漠和偏激的表現。在學校很難與同學、老師和諧相處,慢慢地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又是以住讀為主,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不愛動腦筋。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沒有養成吃苦耐勞的好習慣;沒有理想,沒有追求,長大了打算憑力氣進城打工,沒有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久而久之就厭學了。
農村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教育的認識不足及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認為讀書與否無所謂。另外,由於家庭負擔重,許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對孩子沒有很好的教育及監管。缺乏一定自製力的中學生在少了心理支持和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就沒心思學習,產生厭學的心理。
農村有部分學校辦學水平有限,長期以來,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落後,課堂仍然停留在一塊黑板、一隻粉筆的物質基礎上,使得課堂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校的辦學思想不端正,在「應試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學率」思想的下,加劇了學生學習成績上兩極分化,使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導致厭學。
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文化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使許多農村的學生只是片面地看到了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而產生了消極的讀書狀態。還有一些內容不健康的電影、電視等在社會上的傳播,對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的初中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引發厭學的情緒。
中學生時代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我認為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可以如下:一是減輕學生多餘的學習負擔,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嚴格控制學習時間和作業量,不搞「題海戰術」、「時間加汗水」,保證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使他們輕松自如的投入學習。二是讓他們認識到知識的力量,認識到爸媽因文化水平不高,打工掙錢很辛苦,認識到在學校混日子其實是對自己青春的浪費。三是培養興趣,樹立信心,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四是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中學生的影響尤為深遠。把班級授課制與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學習是自己生活和成長的需要,而不是一種負擔。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學生,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在轉化厭學生方面要有足夠的信心。這樣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緩解學生厭學情緒。
克服農村初中生厭學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過程,需要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建立四位一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有效地運用各種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關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尊重,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可持續發展,從而適應社會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學生的「厭學」現象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扼止,農村的教育事業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㈦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申報表:青少年心裡叛逆的程度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表現與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與行為表現特徵:
1. 否定性
a) 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2. 評判性
a) 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於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現象;
b) 評判社會對社會負面現象不接受和不理解。
3. 對抗性
a) 對父母十分冷淡,關系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現實生活標准,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偏偏不作,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 冷漠性
a) 對抗造成與父母關系惡化,對父母對自己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關系情感的冷漠現象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能使他們動情。
5. 階段性
a) 青少年的叛逆體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心理認知能力和生物性適應能力增加階段;心理認知能力上升,評判能力和世界觀開始形成。他們不在盲從權威,對權威的代表,教師、家長開始置疑。叛逆行為表現開始;
b) 世界觀的初步形成表現為對自我評判結果的維護,維護判斷就是維護自我,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尊心的表現。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觀的初步形成階段出現。
二、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1.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的結果。
(1)人格因素分析。
青少年階段的學生,有很敏感的認知能力,也具有較高的自尊自信意識,自我中心意識極強,自我控制力弱。人格和心理意識較多傾向於自我作出的評價而非他人作出的評價。人格的成長將是叛逆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格的獨立是自然人成熟與獨立的標志。人格的獨立,必然帶來對依賴和管束的排斥。人們對排斥的理解常常以叛逆來形容和解釋;正常的人格的獨立,沒有對依賴和管束的排斥是無法完成的;問題是在實施教育和管束的一方過多的將這種獨立過程所表現的排斥過度敏感和實施抑制反而強化了獨立人格的排斥力;青少年的人格認知和世界觀評判還相當幼稚和膚淺;當獨立人格的排斥力大於學校教育力和家長管束力時,青少年的感性對抗將超出他們本身的控制力;此時的排斥和叛逆心理需要理解和引導來化解,決不能強制管束和硬性壓制。強制管束和硬性壓制容易出現感性對抗。一旦感性對抗出現,過激行為常常伴隨出現。出走、叛逆自暴自棄或者其它惡性事件將隨時發生。所以,過度的壓抑和管束對青少年人格心理的成長是有害的。
自我認知和評判對人格與心理的獨立與成熟所產生的排斥力會因科學的理解和有效的引導而轉化為成長。
(2)教育因素分析。
現代青少年時期的教育為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現代的知識呈爆炸式的發展。信息教育的能量遠遠超過課堂教育的能量。當現代教育還在固守著固化了的教育模式。一些教育機構的弊端和作風將會使得學生階段的青少年對自己持有的觀點尋求正確論證。學生會使用現代的學校並未傳授的知識評價教育,會在學校范圍之外的角度比較和判別校方的制度和規范;比如從未成年保護法律和個人自由等觀念抨擊學校不準留長發的規定等。
某些教育機構的弊端和不良作風不會因學生的正確評價和論證而改變,而學生會因對某些教育機構的弊端和不良作風而反感,觀念受到壓抑而產生叛逆,自我行為受到制裁而強化敵對心態。
(3)家庭因素分析。
在眾多家長的眼中,子女從小聽話,是乖乖女,乖乖仔;長大了也應該是聽話的;他們一如既往的管束著子女。
由於某些家長家庭教育的某些不當和失誤,長期收到壓抑的子女一旦他們到了新的環境或進入青春期心理發展高峰期就會變得格外的敏感。如與相同年齡和不同年齡的人聚積,尤其是相對成熟的人相處時就易模仿爆發心理叛逆,有人稱之為「同伴效應」。家長如反對學生和不同年齡的人聚積,尤其是相對成熟的人相處時,常常遭到叛逆者的抵抗,因為在叛逆青少年的心目中,否定同伴就是否定自己,因為他們對同伴群體具有較大的求同傾向。
單親家庭、夫妻關系不和,矛盾突出的家庭;青少年期缺少家庭關愛也是易發群體,極易發生心理叛逆;而且往往叛逆更加徹底和敵對更加嚴重。
家庭問題導致叛逆的案例:某女學生,13歲,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多年自覺與父親感情淡漠。中學後與班上男同學產生好感。媽媽多次規勸,就是不聽。面對媽媽的哭泣該學生就是無動於衷,對媽媽的哭泣表示沒有感覺,媽媽更是傷心。只是覺得現在的老師、家長父母沒有一個關心她的人,班裡的那位男同學就讓她感到愉快和安心。老師的話和媽媽的話聽煩了,就知道讓我學習,什麼都不管我。讓我學,我偏不學。
(3)社會因素分析。
青少年叛逆心理與行為受社會壓力與不良習氣影響。現實社會的節奏和壓力不言而喻。家長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會在家庭教育中傳遞給子女。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會因承受家長的壓力而迷亂,會因釋放家長傳遞的壓力而出現類似叛逆的心理阻抗。
青少年叛逆心理與行為更受大眾傳播媒體影響。許多的電視、網路在信息內容選擇、製作方法上因著眼於廣大觀眾而忽略、忽視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需求,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負面的某種社會現象影響了青少年,使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青少年的內容,而被青少年負面地接受和消化,加劇負面心理作用,強化了叛逆心理的形成。
社會壓力影響案例:某男學生,15歲。媽媽對其管教嚴厲,他一慣是媽媽的乖乖仔。上了城中以後開始不聽媽媽的話。媽媽更加嚴格,不斷用上學成績不好,就要沒有飯吃,沒有出路來教育孩子。將社會生存壓力讓孩子理解和感受。有什麼事情一定要讓媽媽知道,規定的時間必須到家,老師最近反映該生常常神不守舍,上課睡覺,昏昏沉沉。成績下降很快。媽媽聞知大怒,棍棒手腳齊上,無奈兒子已經長大,叛逆心理嚴重,執意違拗就是不聽。還要離家出走。某晚上已經出走因為沒有錢只得打電話爸爸前往接回;媽媽四處探查,發現兒子因一女生而出現以上問題。氣上心來,對兒子又掐又擰,兒子又要離家,媽媽又痛又怒無法自製。兒子依然不聽,不讓離家就用頭撞牆。
事實上,以上的案例中都能夠明顯的看到學生成長和人格獨立的影子,初中階段的學生處於青春發育的高峰,家庭、社會對青少年的影響在人格獨立時期將為更為突出和明顯。叛逆心理的出現是一種標志,一種心理成長的一種標志和信號。家長、教師看到學生出現叛逆行為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我們如何面對和認識叛逆行為的背後是什麼。
我們肯定某些叛逆的合理性,更要肯定青少年叛逆的客觀性。要從青少年的內心去體會和理解與他們,去關心,去愛護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原有的方法去教育和管束。更不能強硬的實施壓制的方法對待學生的叛逆行為。
叛逆的背後是成長的需要,是尋求關注的需要。是要求我們更多的關注他們的自尊,他們的心理需求,給他們理智成長的空間和通道。人格的形成與獨立以排斥管束的方法來實現,心理的成長以自尊、認知和
對青少年的硬性壓制、家長的打罵,某些學校的硬性處理和批評等,那樣事情只能是越來越糟糕。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充滿愛的地方,是安全舒適的避風港。面對青少年的叛逆和出走,是否引起我們的思考,在家那個地方,是否缺少了這些東西?
我們的壓制和不當的教育,是否在產生著與我們的意願相反地東西?
堅持我們的作法,學生的出走、反抗將是否會越來越升級?
叛逆和對抗最後的結果將是對叛逆的青少年心理產生一生難以癒合的傷害,對社會和家庭也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以上所舉的學生的案例,都已經得到了了好的處理。通過心理咨詢、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受,通過家長對家庭教育和自身不良行為的改善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成長動機,調適了人格心態。使得叛逆和對立在充分溝通和尊重的前提下化解,叛逆事件演繹成為他們人格成長,心理成熟
㈧ 畢業論文關於農村小學生厭學現狀及其策略開題報告怎麼寫
親,需要這個方面的會,格式發來吧
㈨ 如何在心理健康教學中調整學生的厭學情緒的開題報告
我也是這個專業的碩士生,要幫忙嗎?按寫作目的,可將學術論文分為交流性論文和考核性論文。交流性論文,目的只在於專業工作者進行學術探討,發表各家之言,以顯示各們學科發展的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