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指導中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經典名著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促進人不 斷地成長。學生在書海中遨遊,能采擷到文學之浪花,仙露之瓊漿,使其不斷地成長,心靈不斷地美化。那麼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長篇名著,我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選取適合學生的名著來閱讀,激發學生對名著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開始閱讀課外長篇名著時,學生可能會表現出不耐心,不細心,此時教師應首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後,讓學生懂得,名著經過了時代的考驗,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是很有價值的,對自己的一生起決定性的作用,給學生們講一些中外許多名人的成長都與青少年時期愛讀名著有密切關系的例子。激起學生對名著的興趣。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全部讀過來。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年級不同,給學生確定閱讀范圍和時限,選擇《語文新課程標准》建議的有品位的經典作品,如《西遊記》、《水滸傳》、《駱駝祥子》、《格列佛游記》、《名人傳》、《童年》、《簡·愛》等,來讓學生閱讀,這些長篇名著比較適合學生的心理和情趣的需求。讀時應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指導學生以周為單位,規定每周讀多少回或多少字,如每周讀一萬字。另外,寒暑假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好時機,教師可以將長篇閱讀與假期作業相掛鉤。
二、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
閱讀長篇名著最難解決的就是時間問題,都在課堂完成肯定是不現實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周六、周日等較長時間的就閱讀一些篇幅較長的,養成習慣,才能完成閱讀任務,我的一些小做法是,製作一個「名著閱讀大擂台」給出一周的時間,不規定必須讀多少,一周後先在「擂台表」上,填寫自己閱讀了幾頁,然後閱讀課上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效果較好。為提高名著閱讀的效果,老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適時向學生推薦名著。如學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介紹讀他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學習了冰心的《荷葉母親》,我就讓學生去讀她的《再寄小讀者》,《小桔燈》、《櫻花贊》等兒童文學作品及詩集 《繁星》、《春水》;在學習吳承恩的《小聖施威降大聖》,我就讓學生去讀《西遊記》。
三、以作業促閱讀,讀寫結合
布置讓學生讀了還不行,還需要老師的適當督促,有所反饋,不能放任自流。可以利用課前簡單提問一兩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把最近的閱讀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體現;也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做作業,讓學生找自己感興趣的精彩片段、好詞佳句、各類描寫和精彩的情節等,並加以適當點評,利用自習課讀給大家聽聽。這樣能大大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 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有些長篇名著內容復雜,篇幅較長,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老師可以對重要情節加以點撥,教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方法,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另外老師要經常與學生交談,了解閱讀進展情況,
交換對讀物的看法,解答學生的問題。最後老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圈點勾畫、作批註、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提高他們讀長篇圈、畫、點、注、評、摘的能力。
經典名著是仙露瓊漿,讓人回味無窮,經典名著是良師益友,讓人不斷地成長,心靈不斷地美化。
㈡ 淺談關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及方法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當今人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准確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經過辨析、判斷,並及時作出反饋,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時也是對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給予更嚴峻的考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指導,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教師想要的預期效果。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性
閱讀者在每次閱讀時都應帶著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於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於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就內容上,我們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徵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構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陋室銘》是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古文的名篇,閱讀此文我們可以從銘文的特點讀出它的音樂美,也可以從它寫作方面體會托物言志的技巧美,還可以從內容上領悟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思想美。總之,目的性一明確,就能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使同一學生在每次閱讀時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於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為活動。
二、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
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布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大體了解而不做細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後以這個總的印象為出發點和依據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系、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後把各個局部、片斷聯接起來。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高屋建瓴的分析閱讀材料,思維上由粗到細,視野上由大到小,從而快速而准確的把握住要點。先從整體去感知文章是為精讀詳析做准備,對進一步深入閱讀,透徹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掌握各種文體不同閱讀要素
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閱讀規律外,還要懂得各種體裁作品各自的閱讀規律,在閱讀時能恰當的應用一定的閱讀方法,比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體,閱讀時應抓住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要辯明記敘的順序、尋找文章的線索。然後明確材料是通過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來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與記敘文相類似的散文應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來閱讀,還有小說應從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這三要素來閱讀。應用各種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直接描寫和側面烘托等)來塑造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是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不可忽視的兩個重點。 而說明文在於說明事物的特點和闡明事理的文體,閱讀時應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而後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在於分析說明的方法,最後品味說明的語言這一方法來閱讀。對於議論文,它主要是論述作者的見解或主張的,因此閱讀時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張(論點),明白作者採用什麼材料——事實或道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以說帶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時,恰當的、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即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老師可以藉助錄音磁帶,范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藉助一些經典古詩詞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劉禹錫的《陋室銘》等)來帶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獲取並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規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現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是一個優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
4、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
㈢ 初中生閱讀名著的方法和建議
初中生閱讀名著的抄方法與建議,我襲覺得初中是閱讀名著時,首先可以按照老師給出的課本的書目來閱讀,其次可以首先先粗略的閱讀一下名著中的每個章節目錄,對故事梗概有個大致了解,其次在做精讀甚至可以看一下歷年的相關真題里的題目,帶著題目去閱讀,可能更加能加深印象和記憶吧。
㈣ 如何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
一、反復閱讀選文
平時講解課文之前要求學生要預習、閱讀課文,其目的在於讓學生熟悉課文、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要答閱讀分析題,讀是基礎。現在的選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或注重思辨、啟迪學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開拓學生視野,或寓理於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有的還代表著新的文化觀念等,這些材料對大多數同學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瀏覽、細讀、品讀是必不可少的。
瀏覽,即引導學生學會快速閱讀包括標題和檢測題在內的所有文字資料。通過瀏覽,大體知曉材料的內容和命題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細讀,即在瀏覽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檢測題細細閱讀選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寫作思路、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等,做到重點明確、胸有全局。
品讀,就是要求學生帶著對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點品讀檢測題的題干,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在有所思考的基礎上再讀選文,同時對那些答題要求較高的題目做到有的放矢、重點關注。
二、抓住文體特徵
閱讀是解答題目的前提,要答好題,必須掌握知識。因為許多閱讀材料一般都有較明顯的文體特徵,只有掌握各類文體的基礎知識,答題才容易「上路子」。
三、准確把握材料
1、抓題目。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讀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曉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題目交代了文章的文體或寫作的方向,抓住了題目,答題一般就不致於產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內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題目的闡釋和延伸。抓住它,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認識就會更准確更具體。
3、抓議論、抒情句。議論、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傾向最鮮明的體現之所在。因此,抓住這類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於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區別題型作答
讀懂文章、明辨文體及基本概念,其目的還在於運用,在於答題。學會區分不同題型,巧妙處理也很重要。
1、選擇題。通常採用排除法。閱讀分析題的內容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內容,有時對課內知識也多有勾連考查。因此對課內掌握的知識如能或排除或選擇,就無形中降低了知識的選擇難度。
2、延伸題。如根據有關內容默寫名句等,對此要避難就易,寫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則容易吃力不討好。
3、基本概念題。要做到抓住語段的主要內容來答題,不能撿芝麻,丟西瓜,更不能一頁障目,不見森林。
4、綜合分析題。對於這類題,則要在整體認知的基礎上扣住命題內容解答,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答非所問。這類題往往是最能見學生語文能力高下的題,答題應努力做到:簡明扼要,言簡意賅,要圍繞文章內容,突出重點,不能信馬由韁,胡亂扯談。
㈤ 建議初中生看的小說有哪些
國內的抄《活在》《平凡的世界》,正值人生迷茫的你,可以讀讀這兩本。
《圍城》《稻草人手記》《家》《芙蓉鎮》看那個時代人生活的軌跡。
古代的推薦讀歷史讀傳記。至於紅樓夢,我覺得初中讀還不行,要經歷時間沉浮之後再看感觸才頗深。古代雜文類似《聊齋志異》也可以讀一讀,只當消遣。
國外的名著《三個火槍手》《海底兩萬里》《簡愛》《霧都孤兒》《名人傳》《基督山伯爵》《追風箏的人》等等,被推爛的書單,我這里不詳細提。
短篇小說推薦歐亨利寫的,小人物小生活的幽默,不過切入並不深刻,但生活就是這樣的平凡。
故事性較強的,可以看東野圭吾的書,還有《福爾摩斯探案》《哈利波特》等
寫得挺亂,看的書也很多,都是想到什麼說什麼,見諒,題主有什麼想問的可以追問,或者題主寫個喜歡的類型,我再逐一推薦。
如對你有幫助請採納
㈥ 寫幾條閱讀經典名著的建議
語代,幫你找了點哈,不過貌似不夠,也差不多了,我再找找?呵呵。。。。。
文學名著里的內容和現在中學生的生活距離太遠了。
中小學生不應該硬去讀名著,因為中學生的理解水平有限。
中學生不應該閱讀經典,例如古代的很多書目、文章都有古老封建的色彩,不與時代俱進。再說中學生的學業比較繁忙,面臨重要的的時期,時間是最寶貴的,讀名著,會有所分心,進而影響學習情況。知識結構上不完善,文學名著各流派都有,中學生思想上還沒有完全成熟,容易受書中片面思想誤導。
若提到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可謂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比較有影響的瑰寶,並列入了中國古代文學四大名著,但是它突出了作者的封建思想局限性,還有各種封建迷信在其間。
(首先是歷史的宿命循環論,如開頭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毛本中得到強化,還有作者極端蔑視黃巾軍起義,稱之為「流寇」「反賊」,突出了作者的封建思想局限性,還有各種封建迷信在其間如「孫策殺於吉」「關羽玉泉山顯聖」「左慈擲杯戲曹操」等,這都是在閱讀時應該剔除的封建糟粕,除了在原著中保留,其它改寫本基本刪除了這些東西。以及描寫方法的一些失敗「劉備長厚而似偽,諸葛多智近似妖」。魯迅《中國小說史錄略》)
若提到適量:中學生的義務本身就是學習,所謂適量讀課外書,根本不存在,當讀書到了入迷的境界,就沒有時間觀念了
若提到中考:(盡量挽回主題)畢竟在中考的時候不會過多的涉及名著內容,即使涉及也是書後的。
沒詞說的時候再說:(有一些名著思想深刻,並不是中學生的水平能夠理解的,中學生的思想還沒有完全的成熟,有時甚至會出現誤導,應該等年齡大一些的時候再去讀,要全面的去理解深刻內涵。
讀名著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要讀一本名著需要深刻的思考,如果不深入閱讀就不如不讀,並沒有大的幫助,在你深入思考的時候,就勢必會分去學習的時間和精力。
)
㈦ 《中學生閱讀》好還是《特別關注》好(初中生看)
中學生閱讀好看
因為特別關注是成熟男性雜志,中學生閱讀適合您看,並能增長知識。
㈧ 請你為中學生閱讀中國古典名著提一條合理的建議
①對於中國古典小說,讀原著的人少,看過影視的人多。
②對於外國名著,讀過專原著的多,看過影視屬的少。
③讀過外國名著的人多,讀過中國古典小說的人少。
④看過中國古典名著改編成影視的人,多於看過外國名著改著改編成影視的。
⑤讀原著的人少,課外閱讀情況不盡如人意。
㈨ 如何提高中學生閱讀技巧
一、明確閱讀的重要性 拋棄錯誤的認識
現代文閱讀能力是體現語文實際能力的重要窗口,閱讀能力反映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高低以及學生今後是否能適應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需要。閱讀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所佔的比重最大,不僅如此,閱讀還是識字積詞、擴大知識面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泉州市語文中考現代文閱讀佔了40多分,它直接決定了學生升學的命運。同時,還要讓學生改變語文只要死記硬背或臨場發揮就好了的錯誤認識。讓學生們認識到閱讀是一種復雜的高層次思維形式,做到勤於動腦、動手進行積極思維,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才能提高閱讀能力。
二、明確閱讀要求 養成閱讀習慣
要想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明確《語文課程標准》中對現代文閱讀的一些基本要求。
1.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3.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4.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5.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6.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7.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8.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9.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10.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學常識。
教師讓學生明確以上這些對於現代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在做閱讀題時就會有針對性,就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不會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叮。學生明確了閱讀的要求是邁出了培養閱讀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教學才能事半功倍。閱讀教學中,我按照《語文課程標准》中對現代文閱讀的一些基本要求,以教材為範例,把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去閱讀,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研究者、探索者,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去悟,進而在認真反復的品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處。學生少走了不少彎路。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也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對於這個「例子」廣大教師要給學生質疑解難的具體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
同時,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就要致力於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首先是預習,孔子雲:「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夠發現問題,然後在課堂上等待老師答疑解惑。其次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標注」,如對關鍵性字詞、重點語句等進行圈、點、勾、劃。遇到不懂的字詞、語句也要標明,不怕查工具書,不怕請教老師或同學,養成這些好習慣。此外,必須在書本的空白處隨手寫上閱讀心得、聯想、疑惑等,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在疑問中積極展開思維,反復琢磨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最終,形成自己的見解。古人也曾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要求學生要多讀,雖不能讀到百遍,但至少也要讀三到五遍,從瀏覽到精讀,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無論通讀、翻讀、查讀、跳讀,注意力越集中,目標就越明確,效果也就越明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過程中,還要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把閱讀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把學課文與學生活、學做人結合起來,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閱讀和應用實踐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
三、重視名著閱讀 厚積才能薄發
閱讀教學僅靠課本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延伸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學生的文化底蘊,才能使學生具有豐富全面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並在課外閱讀建議中列舉出14部名著,其中童話、寓言各2部,詩歌1部,散文1部,長篇文學名著中國3部,外國5部。2004年以來,泉州中考語文試題對名著閱讀的考查一年比一年更重視。考查范圍集中在六部中外名著,內容豐富,形式靈活,題型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