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代中學生的數學價值觀是什麼
作為一名大學生 我認為 應該把書本上的東西學會再說 主要是應對考試 到大學後你就有自己獨立研究的天地了
⑵ 關於當代中學生思想狀況,價值觀的調查研究
今天在校的中學生,是生長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一代,中國傳統文化、市場經濟文化以及外來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都在深刻影響著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准確了解和把握我國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特點,無論是對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還是對加強現代學校學生文化建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裴娣娜教授為首的課題組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
中學生價值觀是中學生對價值和價值關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響中學生決定行為目標、選擇行為方式以及解釋行為結果意義的核心因素,是現代學校學生文化建設的根本和突破口。作為生長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市場經濟文化和西方外來文化等多元文化廣泛影響的當代中學生,他們的價值觀呈現出哪些特點、總體趨勢如何?准確了解和把握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發展特點和總體趨勢,對於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加強學校學生文化建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裴娣娜教授為首的課題組最近對我國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發展特點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裴娣娜教授課題組從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和文化價值觀三方面構建我國當代中學生價值觀調查的指標體系。經濟價值觀包括金錢觀、分配觀、時間觀等;政治價值觀包括對信仰、制度、民主、平等與自由、權利與義務等的態度、意識和觀念;文化價值觀包括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官本位與能力本位、個人與集體、義與利、競爭與合作、統一與個性、封閉保守與開放創新等關系的態度和觀念。
調查樣本取自北京市城、郊區不同類型學校和家庭背景多樣化的3728名中學生。課題組共回收有效問卷2965份。運用Spss10.0版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統計處理時,除了運用頻數和百分比等描述統計外,還分別運用Chi-square檢驗、方差分析和T檢驗等推斷統計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中學生的價值觀在各因素上的差異狀況。
【調查結果】
1.金錢雖重要,但在中學生心中並沒有占據最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友誼
在市場經濟下,金錢的價值在人們的心目越來越大,中學生對此也有肯定的認識。有84.9%的中學生完全或比較同意「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81.4%的中學生完全或比較同意「金錢是對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的應有回報」;但同時,他們並沒有以金錢作為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指標,約3/4的學生不同意「錢越多,人生價值就越大」的觀點。課題組專門設計一道這樣的問題:您認為在人的一生中,以下什麼東西最重要?(選擇三項並按重要程度排序)金錢、社會地位、名譽、友誼、愛情、知識、健康、權力、家庭、事業、其他。中學生排第一位比例最高的是健康,有34.4%,排二、三位比例最高的都是友誼,其比例分別是20.3%和18.2%。金錢在3個排位中其位置都處在中後。
2.中學生同意收入高低取決於個人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時對收入差距拉大有憂
您認為個人在工作單位上的收入多少應該根據什麼確定?(選擇2項並排序)。結果,中學生在勞動時間、工作年限、能力大小、職位高低、所做的貢獻和創造的價值、投資多少和其他等七項因素中,排第一位與第二位比例比較高的都是能力大小和所做的貢獻和創造的價值,選擇的人數三成到四成。在與收入相關的「如果您認為現在社會上收入差距在拉大,您同意下列哪種看法?」這一問題時,雖然有47.9%的中學生認為這是發展經濟、提高效率的必然現象,但同時,也有三成多的中學生持有「這是社會不公正的表現,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的看法。對收入差距拉大,會導致社會不穩定表現出一定的憂慮。
3.在觀念上普遍認為需要愛國精神,但實際行為與觀念有些差距
在對「您認為現在還需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嗎?」問題的回答中,九成多的中學生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時,在對另一個相關的問題回答中,雖然有51.7%的學生表示有機會願意加入一個發達國家的國籍,但仍然會視自己為中國人;27.3%的學生明確回答,絕不加入,不管怎樣還是祖國好。足見,中學生愛國觀念是很強的。但調查中,也反映出中學生在愛國行為與觀念上存在一些差距。當祖國遭到外敵入侵時,有40.1%的學生認為,在萬不得以、被徵召的情況下,才去參軍;還有13.6%的中學生「盡量避免參軍」。
這是本人引用自網路
作者:鮑東明(不是本人)
⑶ 現代中學生應怎樣看待「實」的精神
務實:
相對於小學權生而言,中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自控力。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當中,不應被社會上急功近利、追求捷徑思想的影響,而應實實在在的學習和生活。
踏實:
踏實就是腳踏實地。中學生做什麼事情都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走一步像一步,從細微處入手,在學習上循序漸進,在生活中簡簡單單。
誠實:
對中學生而言,誠實是一個最基本的道德標准。如果中學時代就不是一個誠實的人,將來進入社會如何立足?
真實:
真實不是老實,而是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在學習上,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懂裝懂是很可怕的;在生活中,不攀比,不虛榮,不講面子,不在意他人眼光,堂堂正正做事、真真實實做人。
以上為當代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實」的精神,僅供參考。當然,作為當代中學生,這些還遠遠不夠。
⑷ 中學生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孩,寧願走路回家,而不願坐爸爸的自行車回家?寧願花一個小時弄一個所謂的發型,而不願花一點時間到學習上?動不動就是罵人的話,和他們聊天聽到的大部分都是誰家有錢,過生日買高檔禮品,雙休日或假期往休閑娛樂場所跑――他們注意的就是誰家有錢,誰穿得時尚,有錢就是最好,沒錢就什麼都不是,喜歡攀比。現實讓人可怕,我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在他們心裡有一個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什麼本該純凈的心靈有了這么多世俗的東西?
原因是社會上一些人當中,出現了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世俗化」的傾向。他們把高消費的物質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與樂趣。這種人生價值上的「世俗化」,對年紀尚小,社會經驗不足的中學生來說會產生不良影響。除此,社會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絡」,「要講實惠」,「老實人吃虧」等小市民處世哲學的影響,使有些青少年都變得不那麼純真了。
中學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重要價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有兩個明顯特點,一個是排斥心理較強,對正統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態;另一個是主體意識較強,以我為中心。易產生自滿情緒,社會和家庭學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都會在他們的心靈產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學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1 加強理論指導,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發揮政治課在人生價值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課教師要有效地聯系學生實際,進行人生觀基本理論教育。使學生明白人生觀是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既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學學生雖然在心理上開始具有獨立意識,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為上開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條件優越,自我約束力較差,這不僅僅表現在學習上,而且在生活、紀律上尤為突出。不少學生還表現出道德觀念淡薄,不知互相謙讓、主動關心集體和別人。為此,我們必須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發展趨勢,認真分析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新變化,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劃分一些是非界線,讓學生明白、懂得、學會分辨是非,懂得禮讓在先,明白主動關心集體和別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樂於奉獻的價值觀,又要尊重學生正當的個人追求。
2 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不能光講大道理,空動的說教,必須堅持聯系實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聯系英雄模範人物的實際進行教育外,還要注意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疏通障礙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關節。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會上難免會出現某些消極的現象,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中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我在政治課上講到貪污腐敗的問題,一名學生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課下與這名學生在交流時,他還列舉了一些腐敗現象的實例,論證他的看法,還說跟他有一樣看法的同學不在少數。針對這種狀況,專門拿出一節課列出以下專題:[1]有錢就有一切嗎?[2]不義之財要不得![3]從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義。[4]不要讓他人賄賂你自己。讓學生展開討論,可以聯系社會現實和自己的思想表現展開爭論。我結合教材內容用正確理論對學生的爭論進行綜合評述和正面分析開導,從而澄清了學生的混亂思想,提高了學生對社會上某些人投機倒把、偷稅漏稅、缺斤少兩、摻雜使假坑害消費者利益等不良現象的辨別能力,扭轉了學生的錯誤認識。
在此基礎上,我們應重視學生家長對學生的影響,通過家長會等多種渠道,與學生家長交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聯系起來,從而轉變了某些家長「以錢獎學生」的認識和做法,進而在學生的思想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在加強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必須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待社會,看待人生,不能把個別的局部的問題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克服片面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3 充分發揮父母的引導管理作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讓孩子學會正直、善良、真誠、勤奮。學會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除了做好孩子的表帥之外,還應當告訴我們的孩子:老祖宗早就說過:「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與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個成天想著算計別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著如何防止他人算計,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無邊」,暗無天日。一個正直、善良、真誠的人,多數人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雖然不能保證他永遠不會受傷,但在多數時候,他是幸福的、快樂的、無憂的。我們家長還應經常提醒孩子:要學會勤奮,一個人要想在這個世界立足,踏實和勤奮便是最起碼的美德,學會勤奮,就是拒絕好逸惡勞,就是學會自食其力。要讓孩子學會富有愛心和勇於承擔責任。
現在的家庭教育管理中,許多家長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說教上,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了孩子的逆反,使得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冷漠,越來越缺少愛心。所以,要建議我們的學生家長,學習一些現代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學會用現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去教育管理我們的孩子。使我們的教育管理,成為這樣一個理想狀態:不但要增長孩子的智慧,也要豐富孩子的感情;不但要培養孩子追求理想和自由的願望,也要提升孩子承擔責任的信心和勇氣。要讓孩子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得讓孩子知道: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會變得日益功利和短視,精神世界越來越荒蕪。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放鬆學習,甚至厭惡學習,或為了逃避學習,找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在學習生活中,也會被一時的成功沖昏頭腦,沾沾自喜,造成學習退步。也會被青春期的沖動陷入早戀,而耽誤學習。還會出現遇事不能冷靜、客觀,缺少理智。生活便會失去應有的寧靜與從容,甚至很少有朋友。當孩子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時,當家庭教育管理適合我們的孩子時,孩子不但聽從於客觀規律的指引,也聽從於內心靈魂的召喚。就會把有限的時間和生命,真正用在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來。孩子就會不斷進步,健康成長。
總之,學校和家庭只有切切實實地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
⑸ 淺談如何培養現代中學生的責任感
1、 書海漫步,進行責任感的熏陶。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啟迪學生"責任感"的良師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的精神氣節令人贊嘆不已,歸結起來,都源於高度的責任,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升騰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利用班會給學生講一些責任感的事例。在故事中,學生了解了富蘭克林等無數科學家為人類崇高的事業而執著追求的精神。為現代學子魏高原為祖國之崛起而刻苦攻讀所感動;受外國人士白求恩堅守陣地、救死扶傷的精神所陶冶,被無數關於責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如:老子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之台,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始於足下。」 ——荀況《勸學篇》里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前蘇聯革命導師也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通俗的(自立人之):「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天、*人、*上不算是好漢。」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心和意識的,少年兒童年齡小,他們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麼生活中鮮明形象對於他們思想上的影響就越強烈。」書海漫步,促進和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理解和掌握,達成了德育活動對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2、血的事實,讓孩子們震憾。
針對班裡以「拳頭」解決矛盾的不良現象,我利用班會課時間精心設計了這樣一次討論。首先,我向同學們推薦了《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潘金海從小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雖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駕,最後被判死刑,臨刑前咬掉生母耳朵。這個血的教訓。那麼,究竟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呢?激烈的討論開始了,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指責父母對他的嬌寵,指責公安機關的徇私舞弊。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認識到了他自己從小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才是造成今天慘痛結局的根本,可見,一個人的責任感是與其生命緊密相連的。這血的教訓,使孩子們猛醒,深思,並進而認識到對日常學習的重視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是中學生最起碼的一種責任。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
⑹ 當代中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00字
一、正確對待名利。在共產黨人的詞典里,「名」應該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奉獻之名,是公名而不是私名;「利」應該是黨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公利而不是私利。要保持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對名利問題思想上開闊一些、淡泊一些、超脫一些,自覺做到不為名「韁」所累、為利「索」所縛,一心一意做工作、全神貫注幹事業。
二、正確對待權力。是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作為人民服務的手段,還是把它當作牟取私利的工具,這是衡量權力觀正確與否的分水嶺和試金石。權力的本質是責任和義務,職務越高、責任越重,權力越大、義務越多。只有把權力看作是責任和義務,才會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壓力,才會有干不好工作無法向黨和人民交待的憂心,才會真正做到用權不濫、理財不貪。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就是「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之「務」,「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之「務」,「服」全市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文明之「務」,「服」全市富民強市之「務」。
三、正確對待工作。正確地對待工作,就是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擔負的職業有一種敬畏之心和責任心,有一種自豪感、神聖感和使命感。一個人的能力沒有多大的差別,差別在於其是否敬業、勤業、創業、立業,是否盡了責任。不管在什麼崗位上工作,只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都會干出成績。要肯於做小事,不怕做難事,勇於做大事,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四、正確對待同事。在一個單位,不同的人由於秉性、閱歷、文化水平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處理問題的角度、解決矛盾的辦法也會有所區別,工作中自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分歧,這是正常的。要調節好這種差異,胸襟要開闊,度量要放寬,能夠容人之長、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容人之非。對同事要多一些豁達、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尊重,同事對我們也會以禮相待,同事之間的關系就會更融洽。人與人的關系是相互的。我們以道德和善意待人,別人就會以道德和善意待我們,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
五、正確對待生活。對待生活要有一顆平常心,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對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荊棘和鮮花都要有所准備。一是要注重精神生活。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二是要客觀地認識生活質量。享樂主義要不得。對待金錢和物質追求,要靠勞動、靠合法收入。在物質條件比較充裕的今天,還是要大力倡導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三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多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多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會多一些亮點,生活就會更加豐富多彩,就會更加充滿詩情畫意。
⑺ 淺談如何提高現代中學生的歷史素養
現代中學生,由於受中國社會傳統觀念和實用主義的影響,基礎教育各學科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對理科和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大超過了人文學科,人文教育被極大的忽視,結果導致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養缺失的狀況。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中的一門,以其豐富多彩的事件和人物,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情感和精神。中學歷史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素養,從而正確地認識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識,並在認識和總結過去的過程中找出歷史的經驗教訓,學會運用歷史的眼光去分析當代社會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然而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一般是臨考試前背一背,純粹為應付考試而學;高中學習歷史只是為高考作準備,為高考備水一戰。從學生學習歷史的現狀中,可以看出歷史學科在培養人文素養方面的功能在一點一點的流失,這不能不令人擔憂,因為基礎教育承擔著塑造未來公民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艱巨任務,這將關繫到整個民族的素質和國運的興衰。
為此作為歷史教師任重而道遠,不僅要在課堂上要注意營建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積極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敢於質疑,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升個人素質,同時呼籲提高家庭、社會的重視程度,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素養。
一、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創新探究討論方式,建設高效課堂是提升中學生歷史素養的首要途徑。
(一)依據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創新思路,領悟教材編寫新模式,讓學生在設置的情境中體會歷史,在適度的問題中感悟歷史,以培養學生歷史素養。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學習是基於真實世界(真實情境)中的體驗」。歷史新課程強調教學的「情」、「趣」化。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鮮活地再現歷史情境,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以情動情,以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最終達到感情上的共鳴」
。讓學生真切地感悟歷史的真諦,從而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對於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有位學者概述了以下七種主要的方法:①聯系生活展現情境。②運用實物演示情境。③藉助圖畫再現情境。④播放音樂渲染情境。⑤扮演角色體會情境。⑥錘煉語言描繪情境。這些方法富有實際操作性,也是完全適用創設歷史教學情境的。
例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之黃海海戰」時,可以播放一段視頻,再補充文字材料介紹鄧世昌的英勇事跡:致遠號被日軍魚雷擊沉後,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全部落水。有人遞給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愛犬咬住他的發辮,希望救出主人,但鄧世昌決心以身殉國,將愛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帶著滿腔的悲憤和遺憾一同沉沒。後來,光緒帝為此事揮筆寫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誓壯海軍威」的頌詞。這樣就使黃海海戰的悲壯氣氛和鄧世昌英勇獻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學生腦海中,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討論式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又一種最佳手段。因為通過老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和讓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置身於歷史的思維之中、處於積極的課堂參與之中。這樣,學生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正視歷史的時代問題,對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思想等聯系進行分析、思考,並加以比較,這些活動都會使學生個人更深入地參與歷史的教學之中。例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為什麼最早興起於東南沿海?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就必須聯系中國古代明清的經濟、東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這里的社會、經濟狀況等等知識來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歷史問題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認識、評判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歷史學習不只是了解過去,還要認識現實,所以採取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解決,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更好地培養了現代中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我們的社會培養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培養中學生自身素質是提高其歷史素養的必要條件。
(一)大量閱讀各種歷史題材的書籍、史籍等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聯系歷史電影或小說來了解歷史,培養歷史素養。《甲午風雲》、《從奴隸到將軍》、《地道戰》等就是學習甲午中日戰爭、護國運動、敵後軍民反掃盪斗爭最好的素材。
(二)關心時事,以史為鑒,學以致用是最高的歷史素養。
歷史學科學習的最高素養是以史為鑒、學以致用,體現了這一學科更強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學習歷史最終目標就是用學到的歷史知識和能力來指導自己平時的實踐和行動,理性地辯證地看待現實問題,從歷史事件中找到現實問題的歷史的影子和歷史借鑒。歷史科目也會涉及到現實生活,這就需要中學生在學習史實的同時積極對國內國際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收集和材料挖掘,例如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國際格局和國際關系問題、知識經濟問題、重要的區域問題、科技對時代的拉動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其他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問題等等。
如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分別照搬照抄了蘇俄的革命道路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結果都失敗了。中共最終都是立足中國國情,有鑒別地借鑒蘇俄、蘇聯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國情才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有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行改革開放,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另外,在評價一個人物時,也要持一分為二的觀點,既要認識到人物的缺點,但更要看重和放大人物的優點和長處,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學會為人處世,恰當地處理人際關系。在看待當今一些現象和事物時,也要適時地運用我們從歷史學科學習到的學科能力和培養的素養來處理、看待現實問題,使學生們在處理問題時更科學、更理性、更合理、更公允,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做到學以致用,樹立起正確科學的方法論和認識論。
三、提升中學生的歷史素養,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重視。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歷史與社會學科具有一定的過去性特點,導致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時空距離,使得學生難以產生共鳴。同時,由於學生長期受生活環境和家長的影響,以及高考體制的束縛使他們對學習的被動應對,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
所以,歷史與社會教學往往出現學生對課程起初有很大的好奇心,甚至引發濃厚的興趣,但真正到了課堂上往往興趣逐漸淡化甚至消失,為改變這種狀況,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的「源頭活水」應該是──回歸生活,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記得在講《對外開放》一課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湛江市市長你如何利用對外開放的政策發展湛江?激發學生興趣,以他們的視角去看自己生活的城市,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建立幸福湛江。讓筆者意外的是,這些孩子們提出很多的意見,策略。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歷史、了解歷史,從歷史中吸取養分,從而更好地理解當今的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某位中學歷史教育專家說過:「過去,我們告訴學生歷史上發生了什麼,希望他們能記住歷史。現在,我們和學生一起從多角度探尋歷史,希望他們對歷史進行思考和認識從中汲取智慧。」新課改下的歷史教育不僅僅是教與學,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這需要我們每一個熱衷教改的歷史教師以教歷史為榮,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歷史素養,我們要以滿腔的熱情講述中華光榮的歷史傳統,創新教材思路,潤物於無聲之中,創優質歷史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只要我們牢記新課程改革的宗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並將它化作自己敬業行為的理念,
向更有利於教育發展的方向邁進。讓我們的下一代在歷史學習中提高民族素養,提升民族素質,讓自己不愧對炎黃祖先,讓我們的中華美德代代相承。
⑻ 現代中學生的金錢觀
什麼事情都是有兩面的,而金錢也不例外。那麼金錢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其實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對於那些潔身自好,不慕金錢的人來說,金錢簡直就是魔鬼。它會磨滅人的意志,令人深愛著它而不能自拔;而對於貪圖富貴的人來說,金錢簡直是最美的天使,不但能帶來榮華富貴,還能帶來榮耀和地位。世界上存在著這兩種人,所以金錢也存在兩種不同的詮釋。的確,有金錢未必不好,而沒有金錢又未必會好,有句說的好:「金錢不是萬能,而沒有錢就萬萬不能。」
不同的人的眼中對金錢的看法並不同,而怎樣才能正確運用、對待金錢呢?必須要有智慧的人才能正確對待。
錢能做什麼?錢不能做什麼?錢能買來食物,卻買不來食慾;錢能買來葯品,卻買不來健康;錢能買來熟人,卻買不來朋友;錢能買來奉獻,卻買不來信賴。所以凡事都不能勉強,錢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對於金錢,我們得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得財富,而不義之財終被奪,靠非法經營,非法手段賺錢,決不會有好下場。
金錢葬送了不少無辜者的幸福呢!這樣值得嗎?金錢當真那樣重要?
不!金錢能買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金錢能買到補葯,卻買不到健康;金錢能買到食物,卻買不到胃口;金錢能買到書籍,卻買不到知識;金錢能買到鍾表,卻買不到時間。人生的追求是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的滿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知識和健康等,這是人生的追求,盡管其中不少內容和金錢有關,但卻是金錢買不到的,並非與金錢同值的。
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是短暫的,眼前的名利和金錢終有一天會煙消雲散。惟有好好把握機會,善用時間,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無私地奉獻,有所發明和創造,為人類創造財富,為他人帶來幸福,才能化短暫為永恆。
金錢不是生活和人生的全部,創造有意義的人生,給生命畫出彩虹,在有限的生命里,創造有意義的人生,不斷完善自己,創造光輝的業績,造福子孫後代,讓「生命」得以延續。
⑼ 現代中學生消費觀
簡單陳述:方向主要是當今社會上最時髦最流行的,還有就是自己必須的東西專。水平 要看每個學生的經屬濟來源情況而定,一般是中等偏下,但是有些卻不一樣,為了得到有些自己很想得到的他們可以花時間和盡力想盡一切辦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來源 主要是家庭父母供給,很少有中學生出去做兼職來自己養活自己的,還有就是親戚朋友的供給。意義 主要是為了能跟上社會的浪潮,也就是趕時髦(除了那些必須的東西外),還有就是為了攀比,滿足自己是虛榮心,或者是為了炫耀引起別人的注意等等,不同的學生目的也不一樣!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