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導學提綱: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麼異同點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怎樣確定③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餘數怎麼辦這樣堅持訓練並將預習要求,讀書方法適時滲透,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於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二、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像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慾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如:教「正比例」時教師領學生到操場,問:現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桿的高度,怎樣測量根據旗桿的影子長也能算出旗桿的高度,影子和旗桿有怎樣的關系此後,讓學生量出幾種不同的桿長和各自影長,進一步研究桿高和影長的關系,進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生動的表演能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最後的練習可創設「售貨員」與「顧客」的表演:一位學生扮售貨員出示一根鉛筆售價為2角7分,其餘學生當顧客,誰先准備好付錢的方法,鉛筆就賣給誰。」在有趣的買賣實踐活動中,把認識和使用人民幣有機結合起來,又培養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
四、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像,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習10的組成時,教師為學生准備了10個扣子,要求學生先數一數有幾個扣子,再把扣子分成兩部分擺一擺有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發現10的組成的不同擺法。
總之,在課堂上,善於利用教材,靈活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 淺談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手段,主動探索新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能力檔次的過程。從《心理學》講,自主學習是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個體非智力因素作用於智力活動的一種狀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為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一般不在學校里進行,也沒有教師陪伴身邊,全靠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所以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是課程改革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環節。當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時,學生那一張張因爭論而激動漲紅的臉,讓我深深感動。這意味著我們的探究性教學順利地叩開了生物學科的大門,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興趣是一種帶有積極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它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從而促使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強化。所以,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去,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增強學習生物的興趣,主動的學習。如《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課,開始上課之後,我將一周前培育的綠豆種子展示在學生的面前,然後向學生交代這些植物的來歷。「一周前,我將一些綠豆種子種在我自製的相同的十個花盆中,為了保證每一個花盆中都有種子萌發,我在每一個花盆中放入兩個種子,每天照顧它們,把它們放在有陽光、空氣流通、溫度
適宜的地方,每天澆適量的水。當種子破土而出之後,我把它們分成兩組,一組仍然適量的澆水,另一組則不澆水。你能推測出哪些幼苗是『口渴』的嗎?」
這時。學生一改往日的拘謹,紛紛舉起了手。 我接著進行演示:「現在我要向這株『口渴』的幼苗澆水,你能看到水到哪裡去了嗎?」 學生開始議論。
這樣我就可以引導學生:「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推測。」
從描述一件事情到進行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傾聽、思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探究未知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在快樂的氣氛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自我定向。幫助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究來自主的獲取知識,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自主活動、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體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
《課程標准》要求生物教學不僅是教師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在生物教學中尤其突出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強調探究式學習,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也是此次新課程改革最大的亮點之一。探究式學習給學生的學習與思維提供了新的挑戰。新教材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了大量的、豐富多彩的、類型各異的探究欄目與活動,這些教學活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一些身邊生物學問題的實踐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實驗和實踐活動。
例如,在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中,我布置學生先思考,提出問題:你們想探究哪種食物的能量?然後制訂計劃,小組討論,再到課堂上進行全班交流,找出缺點並完善。最後進行探究並撰寫報告。整個探究過程全部由學生完成,教師只做適當引導,從而鍛煉學生主動探究能力。通過多次探究訓練,學生對探究活動逐漸習慣,成為一貫性的學習行為,培養學生習慣於觀察周圍的生物現象,善於去主動的探尋和發現,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生物學情感,使學生更加熱愛生物學。
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生活
新課程尤其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對每一個學習內容的引入,都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處處強調從生活中的科學講起,同時又特別強調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時時刻刻都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著熱愛生命、熱愛科學的思想情感。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他人、關注社會。在學習了《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一課後,學生精心為家人設計了合理營養食譜,根據合理飲食的膳食寶塔,精心搭配,為家人獻上自己的一分愛心。又如在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第四章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一節的教學中,一提到病毒,有的學生提到了美國的炭疽事件,我順勢在這里進行了相關知識的介紹,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的情感。後來,我和學生又談到了英國的瘋牛病的傳播,我們認為: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其結果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充分的發展空間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生物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還有不少供學生課外自選的動手實踐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和需要選擇學習的機會大大增加。注重啟發學生,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和補充建議,引導學生不迷信權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但是這個問題卻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不拘泥於課本,綜合運用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知識進行解釋。學生們精闢的論斷、廣博的知識使我感到驚喜。
新課程為學生展現自己才華創造了機會,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課堂上教師為同學們出眾的表現喝彩,學生們也從自已的成功獲得快樂,激發了學習興趣。課改後生物課堂的許多活動都通過小組合作分工完成,有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也讓他們體驗到課堂主人的快樂。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途徑。只要我們把握自主學習的原則,充分挖掘自主學習的內涵,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倡導主動性學習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生物新課程標准得以實施的關鍵,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以便更進一步優化我們的育人方式,使基礎教育改革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真正提高。
③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④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它提倡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獲取知識。」因此,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學習的效果。下面,我就這方面自己這幾年的研究、探索談一點體會。
一、強化意識,創設時空,指導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現代教育的質量觀認為,一切有效的課,並不是教師單純向學生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教師圍繞目標引導學生提出了多少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和學生一起解決了多少個「為什麼」。也就是說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他是我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一個環節。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呢?
(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要培養提問能力,首當其沖就是要強化問題意識。為此,教師應該精心營造出和諧、平等、民主、開放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提問的慾望,讓學生敢於提問。例如,我們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有問題可提,就比如上《按比例分配》時,教師可開門見山地板書課題並拿出一個大盒子,問:看見了課題和盒子,你想提出怎樣的問題?學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提了很多問題(1)什麼是分配?(2)怎樣分配?(3)什麼是按比例分配?(4)盒子里是什麼東西?要分配給誰?(5)為什麼要分配?(6)盒子里的東西也要按比例分配嗎?等。由此可見,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問題可問。
除此之外,教師平時對學生的問題應採取積極、熱情、嚴謹的態度,要尊重並認真思考學生的問題。切莫因學生的問題過於簡單而加以嘲笑、諷刺,也莫要因為學生的問題讓你一時無法回答而不加理會,不了了之。我們要慎重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問題,這樣才不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才能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
(二)為學生創設提問的時間和空間
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觀察、提問的角度不同,速度不同。在上課時,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做法,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並為他們創設可觀察的生活情境,使他們有機會思考提出問題。例如上《統計》課之前,我讓學生去調查車輛往來情況,菜場上各種物品的價格波動情況,生活、學慣用品的單價等,並提出問題,分小組進行研究。學生的問題豐富多彩,並設制了許許多多形象無比的統計圖。還有一次,我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市場調查,並就「給你一百元,你從家裡出發去25千米之外的市場去購物,怎樣花才合理」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學生提出了二十幾種方案,並闡明了合理性。此外,我還經常故意製造陷阱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經常布置提出問題的作業,並進行考查。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
就小學生來說,對於提問,常常是漫無邊際。因此,對學生提問方法的指導,亦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提出問題。
1、從課題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要內容。
課題一般都是一節課的中心,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生在教師的帶領提出關於學習重點的問題,並加以解決,這樣即有利於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更能培養他們提出問題的能力。
2、從自學中提問題,讓學生學會質疑問題
在教學新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看書,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提出問題:從與舊知識的聯系提出問題,從新知識的性質、演算法、算理、關鍵詞上提出問題,從自己還不明白、不懂、不完全懂的地方提出問題,並尋找夥伴與解決,去探索,這樣既能強化問題意識,還能幫助他們掌握額質疑問難的方法。
3、從錯誤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
在課堂中,學生經常會出現錯誤,針對這些錯誤,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例如,一道《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習題:0.97÷0.32。指名一生板演,出現這種情況0.97÷0.32=3……1的情況。我讓學生判斷是有學生說是錯的, 也有學生說是對的,我沒有加以評價,而是引導學生變換角度和以正確的問題作為向導來提出問題。這時就有學生提出:(1)這題錯在哪裡?為什麼錯?(2)你是怎樣發現錯誤的?(3)如果想計算正確,我們應該怎麼辦?在這三個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們挖掘出「錯誤」存在的潛在因素,不僅糾正了錯誤,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還培養了發現意識。
二、整理知識網路關系,重視「說看做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的機能、特性和產物,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地反映。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中心環節。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學習時不善於思維,則他所學的知識也就成為一堆垃圾。反之,他的知識和能力就能迅速發展。因而,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又一項用要任務。
(一)重視整理知識網路關系,培養思維能力
例如上復習課,復習已學過知識塊狀。傳統的做法是教師課前並沒有做太多的准備,一般只是按照教材簡單羅列,並配加練習,而沒有做知識的整體梳理。這樣的學習只是按教師的思路炒一遍「冷飯」。感覺枯燥、陳舊,學生沒有激情,沒有學習的慾望,這樣大大削弱學生的求知慾。在新課標的指引之下,讓學生參與到對整塊學過知識塊狀間網路關系的研究中來,才能真正調動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例如在復習《數的整除》這一單元,就要讓學生回憶有關內容:除盡與整除,能被2、3、5整除數的特徵,奇數和偶數,約數和公約數,倍數和公倍數等,我們要明確這些知識實際上是一個整體,體會他們之間的聯系。這樣不僅學生感興趣,而且能更好幫助學生記憶所學的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二)重視「說看做想」,培養思維能力
1、重視說理,在「說」中訓練初步邏輯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衣,是頭腦中的思維外化。有人認為,「說」是語文課的專利,其實不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重視說理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說理過程中,不僅能弄清算理,掌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和規律,而且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初步邏輯思維水平。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著意安排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和解題理由,努力培養他們能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維的習慣。
2、指導觀察,在「看」中培養直觀形象思維
小學生年紀小,知識面窄,空間觀念薄弱,觀察能力差,這就要求教師加以引導,讓他們通過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
例下題 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出示這題時,許多學生無從下手,也有學生通過加加減減求出。在肯定學生解法的同時,我引導學生觀察,能否將圖形的陰影部分進行剪貼,尋找出簡單的解法。學生在我的指點之下,進行觀察發現,可以在bd之間連一條線,把dma這塊陰影轉移到bcd的下面,從而得出陰影部分面積=(2+2)×2÷2=4(平方厘米)這種解法簡單,通過觀察,學生激情高昂。如果長期這樣精心引導觀察,就能大大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3、加強操作,在「做」中發展學生直覺思維
俗話說:「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數學課上,我們應盡可能讓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擺一擺、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拼一拼等實踐操作,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索,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直覺思維能力。
例如教《分數的意義》,就可以給予學生豐富的折、剪、塗、畫、分等活動來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這一抽象的數學名詞。又比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剪、移、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總之,通過實踐操作,學生能充分利用感性材料,進行直覺思維,從而進行抽象概括,使思維得以提升。
4、啟發想像,在「想」中培養聯想思維
三、引申、綜合、深化、改造課本例題,強化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學有用的數學。其實每個數學知識都有它的應用價值,而學以致用,則是教與學的基本特徵和重要目標。如果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應用功能,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為此,在教學中可採取以以下兩點措施。
(一)將例題加以引申、綜合、深化
這是改造課本例題的一種有效方式,它有利於強化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概率》這節課時,課本中有這樣一個練習題:有一個骰子,你隨便一丟,丟到「5」的可能是多少?
這是課本上的題目,學生通過思考都能回答。恰巧,這與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摸彈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用加以深化,就可以了。於是我在聽到學生的答案1/6後,追問:如果給你兩個骰子,一起擲出,都擲到「5」的可能是多少?
這是,學生直覺還是1/6,通過追問,共同討論,得出這種結果是錯誤的,學生恍然大悟,這大大調動了他們研究的興趣,課後還研究彈珠問題,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此題通過引申、深化,綜合,就大大加深了其應用的內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
(二)給例題注入現實生活內容
這是改造課本例題的另一種有效方式。我們課本上有些例題離我們的生活較遠,脫離了我們生活現實。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給課本的例題注入現實生活內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學歸一應用題時,可先讓學生到市場調查自己喜歡的物品的價格,再在班上交流並思考:「為什麼商場要標明物品的單價?」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抒已見,最後體驗到:知道單價和數量能求出總價,由於買的數量是顧客自己確定的,所以只要知道單價這一算理。也就理解買東西首先要知道單價這一原理,從而理解了歸一應用題必須先算出單一量這個原理。我們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將例題放入到「購物」「游戲」「春遊」等具體情境之中,就能激發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切實體會到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就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們可以將例題進行改編,使數學更能接近生活,作用與生活,讓學生能夠學有用的數學,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其實,我們可以從問題意識方面,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應用能力培養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還有很多方法,等著我們去開發,去探求。
⑤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方法
「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報告
中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 馬 瑩 執筆
摘要: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能夠自主學習是二十一世紀對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改革課堂教學,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以下七種學習能力,即自主預習、確定目標、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運用知識、自主評價的能力。
一、問題提出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如今,我們已走向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必將是一個學習化社會,能夠自主學習是二十一世紀對人的必然要求。《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江總書記在第三次全教會中也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要求,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心理學的要求。皮亞傑說:「兒童是一個獨立的變數,而不是一個依賴的變數,他不是對外界客體的簡單摹本,而是由主體與外部世界不斷相互作用構建的。」根據心理學家加涅和梅耶的學習理論總結出:「有效學習的內部條件是學習者應具備對知識主動加工的心理傾向。有積極地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的願望。」如果學習者沒有學習的願望和積極性,新的學習便不能發生,這種學習者的主動加工傾向,即學習上的「自主性」。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現代教育普遍認為從學習過程看,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而教育者(包括教育者所選擇的教育內容,所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等),則是受教育者學習和認識的對象,因此是學習過程的客體。學生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九五」期間,福建省進行了中小學的《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上海育材中學進行了「八字教學法」實驗,把課堂教學重心放在「學」上,本溪市明山區聯中小學進行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的研究等。這些都是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關的研究,形成的一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我們的研究是有很好的借鑒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研究的不夠深入,評價體系尚未形成,有許多需要具體化的東西等,還需我們繼續研究。
從我校的實際情況看,通過「九五」課題研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所轉變。但到目前為止,我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還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離開教師他們還不能獨立進行學習。從教師的角度看,他們的教學行為仍受傳統教育觀念束縛,課堂上仍然承襲一本書、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普遍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的培養。所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對於我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鑒於上述認識,我們決定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作為我校「十五」期間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自主」《辭海》中解釋是:「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需要別人催促,自己能及時主動地、多少帶一點創造性的活動。」《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就是「自己做主」。
「學習」廣義的概念是「學習者經過一定的練習後出現的某種變化,這種變化是後天習得的,並能保持一定時期。」狹義的概念是「指學生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我們所研究的「自主學習」中的「學習」是指學習的狹義概念。
對於「自主學習」這一概念,研究者的看法不盡一致,但也存在著共同點;第一,都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第二,都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對學習有支配和控制能力;第三,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這與專家研究的自主學習應樹立的三個發展目標相一致:一是學習的獨立性;二是學習的主動性;三是學習的創造性。
我們對「自主學習」的理解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與自主學習相對立的是他主學習。自主學習與他主學習的根本分水嶺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確立與否。
我們說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學習者能在總體教學目標的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即自主預習、確定目標、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運用知識和自主評價的能力。
本課題研究就是要探索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操作辦法。
三、研究目的
通過本研究探索出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使全校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全校教師基本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內容
1、探索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
2、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操作辦法。
五、研究對象
三~六年級全體學生。
六、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基於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需要,用科學研究的方法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專題並進行系統的研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研究方法。
七、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有:
1、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
2、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操作辦法。
八、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周期為五年(2000.3—2005.3)。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課題的研究,從研究之日起至今,我們的研究是沿著邊學習理論,邊設計操作,邊反思實踐,邊提煉成果的思路進行的。具體地說,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建立健全研究組織和研究制度
1、成立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為了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領導,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我校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由校長全面負責、宏觀調控;科研專干具體組織研究;各年級的學科骨幹教師組成課題研究中心組,全校教師人人參與研究。
2、制定課題研究制度:制度規定,學校的每位教師都必須參與課題研究,每周學年組進行一次專題備課活動,每月中心組成員進行一次教學診斷活動,每學期全校每位教師上一節專題研究課、進行一次研究成果交流活動。
二 組織教師開展學習活動
開展課題研究,僅憑實踐經驗是不行的,必須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即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也要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
1、向書本學習:為了幫助教師把握自主學習的理論和了解與自主學習相關的好的經驗做法,我們要求教師閱讀《教育操縵集》、魏書生的《學生實用學習法》、教育學、心理學等書籍,教師的學習熱情很高。學校還開展了「四個一」活動,每天為教師提供一小時上網時間,教師在互聯網上搜索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最近研究動態和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每周學校安排一次學習活動,學習的形式有時是自主學習的專題講座,有時是教師個人學習,寫出讀書筆記。每月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活動,交流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經驗做法。每學期閱讀一本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書籍。
2、向專家學習:在開展專題研究中,我們還有計劃、有目的的邀請市科研專家、區科研部的老師、教研員來我校指導,指導的內容有如何進行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如何圍繞課題進行課堂教學診斷等,使全校教師深受啟發,為我們開展課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確定明確的研究思路
為了使研究深入到位,我們採取了分解課題,分段研究,螺旋提高的研究思路。我們把課題分解為七個子目標,即自主預習、確定目標、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運用知識和自主評價,並一一研究。對每個子目標的研究都要弄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問題。例如對自主預習的研究,首先要弄清自主預習都包括哪些內容,為什麼要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為了使研究扎實有效,在研究中採取分段培養、螺旋提高的研究思路,共分三個階段落實操作辦法,第一階段培養學生在課前學習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自主預習、確定目標的能力培養。第二階段培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的能力培養。第三階段培養學生在課後學習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運用知識和自主評價的能力培養。當進行後一階段的研究時要鞏固、強化前一階段達成的目標,使學生的能力螺旋式提高。
四組織教師進行操作設計
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是教育科研必須遵循的原則。在課題研究中,操作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一座「橋梁」。我們在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課題的操作設計中以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為主線,整個操作設計努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初期提出的操作方法往往是依據理論和經驗提出的,所以在實踐中常常發現原先設計的操作辦法用於教學實踐時有不恰當和不合理的地方,我們便及時修正,使其更為符合學生實際。例如,原先七個指標體系中的「確定學習目標」一項,我們規定是在課堂中落實的,通過實踐,教師感到學習目標是學生個人的學習需求,放在預習環節中更合理,我們便做了調整。
操作設計都是由專題組成員共同設計完成,每一個子目標的操作設計我們都按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學習:學習書本中或身邊其他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做法。
2、交流:專題組成員在各自學習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收獲,互相啟發。
3、共識:科研專干組織大家對交流的內容進行提煉,形成共識,確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操作辦法。
4、實踐:課題組成員根據共識形成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操作辦法於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
5、再交流:一段實踐之後,專題組成員再次研討,反饋的效果,對操作設計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正,合理的加以推廣,進一步達成共識。
五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從操作設計的角度審視教學實踐。通過反思不斷發現教學行為中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其逐步逼近操作設計的要求。在我校教學反思活動貫穿於整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題研究中,我們的教學反思有兩種方式:個體反思與集體反思。
1、個體反思
個體反思就是教師個人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活動。我校教師每節課課後的教學反思除對常規的教學要求反思外,重點要依據「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得與失及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的表現。每周都在教研活動中進行反思交流,低年級的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一些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師的反思交流中逐步形成的。我校每位教師每個學期寫個人教學反思達50篇左右。
2、集體反思
集體反思就是在某一教師教學展示的基礎上,其他教師對他的教學行為共同進行反思的活動。我們把這種活動叫作教學診斷。在操作實施階段,我們便召開了一次全區的教學現場會,上語文專題研究課並圍繞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題進行教學診斷,使大家明確了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理解教材的能力。平日教學診斷我們遵循四個原則:常態進行、就事論理、群體參與、重在改進。教學診斷多數是在學年組內進行,每月至少一次,學年組長負責組織,每學期還要根據階段研究目標進行一次全校性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專題教學診斷。目前,開展專題教學診斷活動已成為我校教學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活動方式,被診斷的人數已近40人。
六引導教師積累總結研究成果
1、平日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師在平日教學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體會記錄在自己的教學日記和教學案例中,使得平日的一些好的做法得以積累。
2、學期末引導教師寫教育教學論文。學校要求每學期每位教師都要結合自己一個學期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經驗撰寫一篇研究論文,學期末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成果交流。即總結提煉了經驗,又將好的成果進行推廣。幾年來我校教師撰寫的論文300餘篇,學校召開成果交流會10餘次。
上述各項活動是我校課題研究的基本方式,通過這些活動使我校的課題研究落到了實處,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⑥ 《課堂中怎樣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課題中期報告
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已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手段,主動探索新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能力檔次的過程。從《心理學》講,自主學習是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個體非智力因素作用於智力活動的一種狀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為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一般不在學校里進行,也沒有教師陪伴身邊,全靠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正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功。課程標准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往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死記硬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是課程改革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環節。當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時,學生那一張張因爭論而激動漲紅的臉,讓我深深感動。這意味著我們的探究性教學順利地叩開了生物學科的大門,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興趣是一種帶有積極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它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從而促使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強化。所以,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去,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增強學習生物的興趣,主動的學習。如《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課,開始上課之後,我將一周前培育的綠豆種子展示在學生的面前,然後向學生交代這些植物的來歷。「一周前,我將一些綠豆種子種在我自製的相同的十個花盆中,為了保證每一個花盆中都有種子萌發,我在每一個花盆中放入兩個種子,每天照顧它們,把它們放在有陽光、空氣流通、溫度 適宜的地方,每天澆適量的水。當種子破土而出之後,我把它們分成兩組,一組仍然適量的澆水,另一組則不澆水。你能推測出哪些幼苗是『口渴』的嗎?」 這時。學生一改往日的拘謹,紛紛舉起了手。 我接著進行演示:「現在我要向這株『口渴』的幼苗澆水,你能看到水到哪裡去了嗎?」 學生開始議論。 這樣我就可以引導學生:「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推測。」 從描述一件事情到進行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傾聽、思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探究未知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在快樂的氣氛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自我定向。幫助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究來自主的獲取知識,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自主活動、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體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
《課程標准》要求生物教學不僅是教師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在生物教學中尤其突出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強調探究式學習,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也是此次新課程改革最大的亮點之一。探究式學習給學生的學習與思維提供了新的挑戰。新教材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了大量的、豐富多彩的、類型各異的探究欄目與活動,這些教學活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一些身邊生物學問題的實踐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實驗和實踐活動。
例如,在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中,我布置學生先思考,提出問題:你們想探究哪種食物的能量?然後制訂計劃,小組討論,再到課堂上進行全班交流,找出缺點並完善。最後進行探究並撰寫報告。整個探究過程全部由學生完成,教師只做適當引導,從而鍛煉學生主動探究能力。通過多次探究訓練,學生對探究活動逐漸習慣,成為一貫性的學習行為,培養學生習慣於觀察周圍的生物現象,善於去主動的探尋和發現,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生物學情感,使學生更加熱愛生物學。
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生活
新課程尤其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對每一個學習內容的引入,都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處處強調從生活中的科學講起,同時又特別強調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時時刻刻都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著熱愛生命、熱愛科學的思想情感。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他人、關注社會。在學習了《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一課後,學生精心為家人設計了合理營養食譜,根據合理飲食的膳食寶塔,精心搭配,為家人獻上自己的一分愛心。又如在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第四章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一節的教學中,一提到病毒,有的學生提到了美國的炭疽事件,我順勢在這里進行了相關知識的介紹,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的情感。後來,我和學生又談到了英國的瘋牛病的傳播,我們認為: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其結果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充分的發展空間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生物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還有不少供學生課外自選的動手實踐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和需要選擇學習的機會大大增加。注重啟發學生,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和補充建議,引導學生不迷信權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但是這個問題卻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不拘泥於課本,綜合運用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知識進行解釋。學生們精闢的論斷、廣博的知識使我感到驚喜。
新課程為學生展現自己才華創造了機會,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課堂上教師為同學們出眾的表現喝彩,學生們也從自已的成功獲得快樂,激發了學習興趣。課改後生物課堂的許多活動都通過小組合作分工完成,有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也讓他們體驗到課堂主人的快樂。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途徑。只要我們把握自主學習的原則,充分挖掘自主學習的內涵,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倡導主動性學習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生物新課程標准得以實施的關鍵,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以便更進一步優化我們的育人方式,使基礎教育改革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