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學生的審美觀
審美觀決定了一個人的品位之高低,而青少年的審美觀,更是決定了一個社會日後的品德、風尚的高低及風氣的好壞。要形成一個品德高尚、風氣良好的現代「和諧」社會,就必須先從良好的審美觀的形成開始。 初中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價值觀和審美觀形成的起步階段。青少年的好奇心與愛美之心與生俱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愛美之心也明顯地顯露出來。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懂得和諧之美、尊嚴之美、自信之美。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我們充滿自信,需要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需要我們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合理恰當選擇的能力。和諧社會也離不開誠信,離不開法制。美育的教育應該建立在和諧、自信、尊嚴、美的選擇、誠信、法律與公正的基礎之上,不能離開構建和諧社會的這個宗旨。
⑵ 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學習美學
嘿嘿,本人覺得,要作息安排恰好。樹立一個比較端正的學習態度,例如:在學習時要百分之一百的投入;然而玩的時候就盡情玩
⑶ 怎樣做好中學生的審美教育
1、加強各種教育活動的管理,組織好各種教育活動,常規性德育活動如升旗儀式,重要,開學典禮,散學典禮等,對振奮學生精神面貌,統一學生的思想認識都起到積極作用。2、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對約束、規范學生的行為,為建立良好的班風校風產生很大的作用。3、對學生進行「兩史一情」教育,開展「愛祖國、愛家鄉,做貢獻」活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4、開展校外活動,幫助村委進行公益勞動,通過植樹、修路、農田基本建設等活動開展勞動教育,組織紀律教育,幫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從而培養了勞動觀點、勞動技能和為服務,助人為樂的思想。5、開展少先隊工作,通過隊會「開小花」和「雛鷹獎」活動,在隊員中掀起學先進,做先進的熱潮,少先隊每年組織好清明節烈士墓祭奠,「六·一」發展新隊員,舉辦少先隊知識競賽,同時組織好「七·一」、「八·一」、節、元旦的詠慶祝活動,組織好少先隊專項參觀訪問活動等。6、培養優秀班集體,班主任主要做好學年、學期,各周的活動計劃和總結.進一步做好雙差生的轉變工作,開展多種競賽評比,讓每個同學都來輪流當好一天班長,當好一天值日生,這樣既鍛煉他們的工作能力,又增強每個人的責任心,同時形成「班班爭先,我為班爭光」的良好風氣促進校風的好轉.7、利用校風校貌對學生進行熏陶.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雖然設施不一定豪華氣派,但必須整潔寧靜。美化環境,校園內種樹、種花、種草、書寫標語、定期更換板報、班報、牆報,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利用優美、整潔、舒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得到審美教育。8、對學生進行實用技能技巧的培養,通過學好毛筆字、寫書信、丈量土地、、手工勞動等考查競賽,強化訓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本領,學生願學,家長滿意。9、聘請校外員從鎮、村、社裡請優秀老幹部老黨員,榮轉軍人擔任校外員,讓他們用自身的經歷,向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們真實生動的素材,朴實淳厚的鄉土語言,很容易被學生接受,深受孩子們的歡迎.總之,加強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有多種途徑,而教師起主導作用,家庭教育以及全社會必須給予積極的支持配合,學生通過學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手段,潛移默化.逐步領悟,體驗和感受到各種教育工作的教育內涵,自覺地引起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⑷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藝術素養
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一 了解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我們應該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沖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因... 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一 了解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我們應該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沖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因而應該給他們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興趣往往會產生「階段性」的成果,我們要把握好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再畫教師布置的作業,使學生乘勝進步。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心理,正確地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二 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並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像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美術聯系其他各學科,滲透各學科,體現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三 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
1.改革教學方法
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然而如何發揮、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於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於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如在「貼鼻子」游戲教學,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了解人物的「三庭五眼」的比例關系。因為農村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很多課程不能開展,不能局限在學校現有的條件里,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是簡單地講解,甚至讓學生自己看看就上自習課了,而應該利用農村現有的條件盡量開展好課堂教學,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現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傳授知識上,應該是以興趣為引導,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創設興趣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育的目的。學生興趣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靠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要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充分利用現有設備,直觀教學
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上美術課時,總不能天天「游戲」,時間長了也乏味,使美術課單一枯燥。要搞好課堂教學,我們還要利用現有設備,培養學生興趣,上好美術課。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因此教師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範,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
3.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主要讓學生多寫生繪畫,少臨摹,要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低年級的主要進行不同類的物體練習,觀察要求低一點。例如,初一年級的線造型練習,開始應該從簡單的造型畫起,有的甚至要從簡筆畫開始,不能從難度大的要求學生,那樣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困難而退縮,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通過這種類型的練習,可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簡單的寫生訓練後可用默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特徵的記憶表現,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時認真仔細,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
只有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⑸ 美育中考包括哪些項
一、考試項目和分值
2019-2020學年度全省初中學生學業水平音樂、美術科目考試項目分值為:音樂5分、美術5分,合計10分,計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二、考試方式
音樂、美術科目考試。鼓勵以州市或縣區為單位統一集中命題,統一時間考試
三、考試目標
(音樂)通過對初中學生音樂素質的考試與評價,評估初中學生在校階段的學業水平,檢測初中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察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表現、鑒賞與創造能力,從而培養初中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基本的審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此促進初級中學藝術教育的發展,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落實音樂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美術)通過初中學生美術素質的考試評價,評估初中學生在校階段的學業水平,檢測初中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有效提高學生觀察、鑒賞、表現、想像、實踐和創造美的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促進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落實美術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考試內容及評分(音樂)
(一)教材中的全部歌曲、樂曲作品均為考試內容,不同班級(不同小組、不同個人)從中按比例提取考題。階段性考試按學期教材內容提取,終結性考試按7-9年級教材所學內容提取。中外音樂作品、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佔一定比例。要求學生會唱會背歌曲,會模唱或演奏樂曲,正確表達歌曲、樂曲的基本情緒,知道歌曲、樂曲名稱和詞曲作者。評分比例占總分數的50%。
(二)經審定通過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可以作為考試內容,從中提取考題。要求學生會唱會背歌曲,會模唱或演奏樂曲,風格鮮明,生動活潑,知道作品名稱和哪個民族的作品。評分比例占總分數的20%。
(三)從課標規定的相關音樂知識中選取與考試作品密切關聯、學生應知應會的音樂知識進行考試,按照教材中的答案進行評分。評分比例占總分數的10%。
(四)積極參加音樂課堂學習,將平時的出勤率和表現作為評分依據。評分比例占總分數的10%。
(五)積極參加班級、年級、學校的課外音樂活動(包括學校藝術社團活動)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藝術活動,將參加活動的成績作為評分依據。評分比例占總分數的10%。
⑹ 為什麼說美育在基礎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做用
美術的基礎教育作用
從上面所談的美術的范圍可以知道,美術不僅與人們的精神生活有關,而且與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美術的社會作用,除了體現在一般藝術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認識作用和審美作用以外,它還具有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實用的價值,那就是人類還要創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各種物質產品,以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這在工藝美術和建築中體現得尤其明顯。現代發達國家迅速興起並獲得很大發展的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商業美術、環境藝術等新的美術領域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人們常說:「愛美是人的天性。」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美。創造美的任務雖然不完全依靠美術,但是,美術卻是創造美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美術的社會作用,歸根結底地說,是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關的。
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心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心育」為心理教育的簡稱,它是旨在培養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其個性完善的教育。心育與德、智、體、美、勞諸育並駕齊驅,同步發展,是教育整體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個子系統。最近,中央電視台報道,當令中學生約30%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障礙,當人把依賴、脆弱、焦慮、孤獨、固執稱為當代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為此,正確認識和積極發揮美術的心育作用,是每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任務。
美術作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徑,它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美術知識,也不僅僅是美術技能的訓練,而是通過學生內心達到審美狀態,良好心理得到培養和發展,不良心理受到療治和矯正,使各種心理功能趨於和諧,各種潛能協調發展,最後達到提高人的生存價值,體驗與實現美好人生的目的。這就是說,美術和美術教育還具有心育作用。那麼,美術和美術教育又具有怎樣的心育作用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美術作品、美術構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來,美術及其教育活動就是人類醫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種手段。人們發現美術作品及其構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療作用。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便失去了一半,這就會給各種疾病的人侵洞開了門戶。」[1]遠古的美術作品,如古希臘神像、印地安人的圖騰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賦予濃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們當作祛病人邪,保佑吉祥平安的護身符。尼羅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偉的形體和三角形的穩定造型,曾給千百萬埃及的奴隸造成巨大有心理震懾。近代中國的美術作品同樣具有強烈的心理效應,「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舊社會河北楊各庄的貧苦農民,看著貼在門上的門神(一種年畫),對幸福的渴望心理,得到暫時的平衡。蜿蜒逶迤的萬里長城、上下習舞的中國龍、徐悲鴻筆下昂首嘶鳴的奔馬,是中國氣派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無不給每一個中國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美國小說家歐·享利,構思一畫家的牆上畫的綠藤葉,支撐著病中少女的生命……所有這些都足以證實了美術作品在人心理上產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學家還認為各種圖案、標志,甚至單一的美術造型因素,例如某種線條、某種形狀、某種顏色、某種構圖,均可被視為傳達特定聯想信息的符號,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響。例如:水平線的開闊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動感、折線的煩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暈感等等。據悉,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里,提審「犯人」的候審室的牆壁上繪著旋形紋樣,使人看了頭昏嘔吐,造成難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國法西斯真可謂殺人不見血!著名的德國詩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應長達二十餘年,他證明「藍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覺,紅色使人感到恐怖,綠色包含著善良與和解,具有安撫眼睛和心靈的能力。」[2]法國學者費勒,用握力計測量在不同色彩光線作用下人握力變化,他驚異地發現橙色光線刺激人的心理,使之興奮,握力增加四分之三以上。十九世紀末,俄羅醫生別赫捷列夫建立了一座專用顏色治療神經病的醫院,用藍色的房間環境來抑制激動型精神病患者,頗為成功。藍色首次實現了它的「葯物」功能。歐洲一位聰明的足環球教練,讓人把足球隊員休息時去的更衣室刷成藍色,以便創造出一種放鬆的氣息;但當他對隊員作最後鼓勵講話時,則讓隊員們走進塗著紅色的接待室,以便創造出一種振奮人心的背景,[3]這可說是善於發揮色彩心理影響作用的典型事例。作為美術教師應精通美術構成因素的心理作用,為教育教學中實施心育服務。
(二)美術作業過程的心育作用
通過美術作業(或創作)過程,使許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疾病獲得治療、康復如初,中央電視台《夕陽紅》節日屢有報道。其實,對青少年來說,美術作業完成的整個過程,正是為他們設置了一種心理發展理想的環境和氛圍。美術教師應注意通過美術作業完成過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諸多困難,著重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有條不紊踏實操作的習慣、勇於排除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以克服其依賴心理、浮躁焦慮心理和脆弱心理。
美術作業的環境安靜、專業致志,具有嚴格的條理秩序性,有利於協助學生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美術作業過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帶有任何強制性,學生宜於在老師的引導下,敞開心扉,認識和發展自我,渲泄釋放自己的感情,通過嚴格的作業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獨立完成美術作業中認識自我,久而久之,養成學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強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個性全面發展的核心問題。通過美術作業過程,學生自我意識覺醒,自我心理形成,他們自然會擺脫長期以來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使其依賴心理逐步得到矯正。也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缺乏認真完成美術作業的習慣,除了自身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外,嚴重存在浮躁焦慮心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課堂上坐不下來,作業常是「半片子」,而美術作業強烈的秩序性是治療這類不良心理的良葯。老師要嚴格按照程序要求,一絲不苟地強化作業輔導,克服焦慮心理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另外,美術作業過程是學生艱苦細心的勞動過程,學生會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對理論理解的困難、美術材料准備的困難、粗枝大葉造成作業不佳的困難、缺乏良好習慣丟三拉四的困難、作業效果欠佳受到別人議論的困難等,要求學生完成一次作業,克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增強抗挫折意識,矯正脆弱心理。
(三)美術作業最後成功的心育作用。
幫助學生使學生的美術作業獲得最後的成功,這一點對心育作用的發揮是至關重要的。盡管學生存在著某些心理障礙和諸多心理問題,但教師在輔導學生美術作業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表揚他們作業中包括作業過程中的優點,強化他們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動力——自己的長處、或強項。創設完全舒適的心理環境,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比如說,有的學生構思大膽,想像奇特;有的學生製作精細,一絲不苟;有的學生雖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學生卷面整潔,態度認真;有的學生思想活躍,有獨特創見……教師作業成績評定中都應予以表揚。
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師不要用顯而易見的刺激去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是應在更深的層次上,讓他們通過發現自己「才能」的過程,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4]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把作業完成好,最後的成功,很重要。因為,它能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到,通過努力和奮斗,終於獲得最後成功的愉快。使那些灰心失望的學生認識到「我也同樣可以畫得好(或做得好)」,使他們萌發積極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養進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美術作業的結果應該是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快樂。
(四)美術活動的心育作用
美術展覽、美術競賽、美術講座、美術牆報、美術興趣小組活動,校園美化等,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天地。在這些活動中,增多了學生交往的機會,協作的機會,有助於學生增強群體意識,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信任、同情、責任感等社會性情操內容得到極大擴充,同齡人間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集體活動與學生個人感情相結合,無疑對發展學生的自主心理、進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矯治固執心理、孤獨心理、封閉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術活動「陶養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見,以漸消沮者也。」[5]
總之,美術含有音樂及詩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術作業過程(創作過程)須全身心地投入,美術寧靜致遠,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⑺ 如何在初中音樂課堂上體現美育的策略
摘要: 初中階段音樂教學的目標是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智特點的變化,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提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本身是體現美的一種載體,學生的音樂學習也是自覺地感受美的過程。因此,在中學音樂教學中,老師應當重視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體驗美,從而促使學生追求音樂中美的意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然後分析了音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初中音樂教學 審美能力 意義 有效方法
音樂美學教育的核心是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審美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情智培養過程,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得到培養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音樂教學內容本身,這就要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注重選擇具備良好欣賞價值,以及能夠激發孩子們發現音樂美感的樂曲或者歌曲。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現音樂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教學中領悟音樂的表現力,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得到審美體驗。優秀的音樂教學,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美和旋律美,欣賞音樂賦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學校的音樂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教師在中學音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為立足點,深入音樂課堂的教學改革,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在音樂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運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內在潛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
審美教育又稱美感教育,是指通過音樂教學中美的音色、美的和聲、美的節奏、美的旋律構成美的藝術形象,進而通過對優秀音樂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賞等教學活動,將受教育者帶進一個真、善、美的藝術殿堂。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程的根本價值也在於通過聆聽、表現音樂和相關的音樂創造活動,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初中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審美觀形成的初始階段,良好的音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本文就當前教學實際淡談如何做好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期為今後的音樂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培養審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必要要求。
中學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具有一定的音樂藝術修養和音樂審美能力的音樂藝術欣賞者,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和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對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體現。中學的音樂教學需要老師緊緊抓住學生的審美體驗,將音樂教學作為一個學生審美感知和審美發現的過程。老師應當通過音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趣和愛好,全面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表現力、創造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對於初中階段的教育來說,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德育的重要表現之一,是提升學生藝術修養,歷練學生良好品格的重要體現,是推行全面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對於老師來講,最重要的是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音樂世界中的美,而對於學生來說,應當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體驗和感受音樂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啟迪和感悟。
(二)進一步完善音樂教學理念。
音樂教育具有自身的獨特的審美價值觀念,這種獨特的觀念要求老師應當樹立起以學生的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將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體驗放在第一位。現階段,由於受到了傳統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學的方法的影響,音樂課程一直都是非考試科目,導致中學階段學生音樂教育同學生的審美能力分開來,音樂教學理念存在嚴重的問題。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通過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音樂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及審美能力;使學生成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發展的人。結合對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解,進一步引導教師認清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下,探究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在審美教學的不斷推動中,教師能夠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通過強調知識的動態生成,強調學生的主動建構,從而構築起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音樂課堂教學新模式。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教師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因為,多媒體工具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審美體驗和個性發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使音樂教學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變音樂教學的過度專業化傾向。
音樂課程標准提出要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特有魅力,「以豐富充實的課堂內容,呈現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形成學生學習音樂持久的情感態度」。總結教學經驗,由於長期受「教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老師已經習慣於練聲、視唱、節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套路,學生仍然是隨著老師的指揮棒陀螺似地運轉,學生只會對音樂課堂保留些許好奇下的心動、愉悅,對學習的滿足感也只能在課堂最後的十分鍾里的個人唱、小組唱、集體唱中獲得。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能適應社會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嚴重製約著音樂教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現階段,初中音樂教學的專業化傾向特別嚴重,比較注重強調學生對音樂技能及樂理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也違背了音樂審美教育的原則。中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良好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改變音樂教學專業化傾向比較嚴重的現狀。在中學音樂教學中,不能像對待專業學生那樣強調對音樂技能的掌握,而應當讓孩子們的聽、唱、跳等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得到重視。
二、音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樂教學是中學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基礎課,是實施美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途徑。音樂課以其特有的載體和形式傳遞著、溝通著師生之間的情感和思想。以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因素激發中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以對美的感受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結合對音樂課程標準的進一步理解,中學生的音樂教學要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美麗心靈、使中學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長為主要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教學始終。
(一)重視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
《音樂課程標准》指出:「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完成德育、教學工作。由於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樂曲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情趣,讓他們在動聽的音樂聲中自由充分地想像、體驗、感悟。就對中學生的音樂教學,應該以進行節奏、音準訓練為主,並適當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在節奏、旋律中感知音樂的美,從跳動的樂符中尋找、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我們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他們領略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所在,感悟到音樂學習的深刻內涵,繼而對學生的身心進行審美啟蒙教育。
(二)積極創設藝術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情景教學,積極創設藝術意境,將情境貫穿到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促進學生整體的提高,進而把唱歌、活動訓練和欣賞等融入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帶領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掌握音樂的技巧和技能,並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情境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精神上的愉悅,激發起對學習音樂的熱情,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有個性地學習。比如在外國作品聖桑的《動物狂歡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並鼓勵學生到台上扮演各種小動物,其他學生則跟隨老師的演唱有節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詞,通過將學生分組進行表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音樂的節奏感。當學生對於節奏和音準能夠准確把握時,可由老師帶領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緒,了解到音樂中的快樂,幫助學生用正確、愉快的聲音演唱,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展現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是感知審美過程及審美對象的能力,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完整地把握音樂的節奏感悟音樂形象。在課堂導入設計中,音樂老師應當以教學內容與學生特徵為出發點,讓學生在音樂體驗及分析中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音樂是用藝術的形式表達、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表情達意,因而,音樂教學應當注重音樂的學習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學校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加強起來的,那些凡是長期經過音樂熏陶的學生,其性情、精神、氣質,以及思想意識、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具有牢固的穩定性,能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音樂教育應以育人教育為宗旨,努力做到以樂輔德、促智、怡性,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視學生音樂感悟能力的培養。
音樂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載體,它充滿著芳醇濃郁、絢爛多彩的詩情畫意,但只有通過幻想、想像和感悟,才能親臨其境,有所觀賞和領悟。音樂給學生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幻想世界,音樂教師要在這個世界中,當好導游,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質、有創新精神的健康棟梁之才。教學中追求對音樂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學要以培養學生音樂基本素質為核心目標,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從音樂課的特點出發,教學活動以感悟音樂為核心,「用音樂來培養音樂的耳朵」,使音樂教育真正實現教育功能,在素質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採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讓學生積極感悟。結合對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思考,教師需要創設多樣的學習情境,採取一系列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夢想得到放飛。例如,通過自主探究模式,採用「表現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自主地、創新地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美麗夢想,進而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學音樂教學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培養計劃,運用多樣的教學培養模式,全面把握,具體落實,抓住審美教育的關鍵所在,才能真正發揮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實際作用,讓學生通過音樂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讓音符潤澤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音樂教師既應是園丁又應是伯樂,既要全面地把握學生整體的音樂審美教育,又要發掘個體學生的音樂天賦。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⑻ 淺談如何把美育貫穿於初中數學教學
不重視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美,鑒賞數學美,更談不上引導學生創造數學美,那麼如何把美育貫穿於初中數學教學呢?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的誘發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具體方法如下:(一)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教具,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等引入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二)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數學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三)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數學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數學家探索數學思維王國的奧妙的故事(四)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數學問題。
二、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
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它的特點在於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著無限豐富的感性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大量生動的感性材料給學生以美感直覺,把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先給學生以具體的直觀形象,再上升為理性形象,成為字母與運算符號間的造型藝術,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易於接受,便於理解。教師通過嚴密的推理,生動的語言,優美的圖形,科學的板書等作出審美示範,創設思維情境,把數學美的簡單統一、和諧對稱等特徵融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數學美的真正含義。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前後比較,歸納總結,揭示內在規律,形成有序結構體系,並教給學生歸納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貫數學之美,既能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能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帶領學生把正稜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球、圓錐內接於球、圓台內接於球、球內切於圓柱、球內切於圓錐、球內切於圓台以及球內切於正方體、球和正方體的所有棱都相切與球外接於正方體等等常見的特殊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相「接」相「切」問題,畫出圖形、分析比較,區別異同。根據多面體與旋轉體的定義和性質,歸納總結各種情況下「接」與「切」的空間位置關系和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數量關系,尋覓解決問題的截面和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解決的途徑。這些優美對稱的圖形使學生看到美的形象,領略到美的神韻。在感受美、鑒賞美的過程中建立起「知識鏈」,形成了知識的有序結構和解題的方法體系,鞏固和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在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技能。技巧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青少年「好想」、「好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一題多解(證)、一題多變。一法多用、一圖多變等數學的奇異美,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標新立異,找出最優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教學機制,創設思維境界,用數學美的進力啟迪學生思維,當學生對數學美感受最靈敏、最強烈、最深刻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進入最佳時期,邏輯思維和靈感思維交融促進,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一旦「靈感」出現,他們就會感受到創造數學美的喜悅和成功後的樂趣。毫無疑問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和提高。
多數同學能用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和反證法給出四種證明等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點撥,促進學生思維發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引導學生觀察式子的整體結構特徵,發掘題中的隱含條件,尋求其它證法。數學美的誘發力喚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啟迪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經過觀察、分析、聯想,有的同學給出了一些新穎證法,其中提出了一種三角證法。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奇異之美,陶醉到創造數學美的愉悅之中。
四、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數學中的審美教育同文學藝術一樣,具有潛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過,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對缺乏數學素養的人來講,特別是青少年受閱歷、知識和審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學藝術那樣輕易地感受和意識到,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美學修養,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發掘和精心提煉教材中蘊含的美育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按照美的規律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意識。它的核心是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開啟心靈,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觀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華,產生情感共鳴,起到美化心靈,凈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形成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完美的世界觀也能起積極作用。
⑼ 怎樣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作者:趙乾書
[導讀]從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人們對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尋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實現的必然,它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需要。
審美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形成美育觀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課堂教學、實際操作、社會實踐等方便進行審美教育,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馬克思歷來十分重視青年一代的審美教育,要求他們不但要掌握科學,而且要懂得藝術,認為藝術不僅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而且能鼓舞人們改造世界,去創造美好生活。他曾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審美教育對人們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歷來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識。
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曾這樣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美的事物在生活中處處都有,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和欣賞的,因為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學習、培養、訓練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強。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對美的內涵的認識卻大相徑庭,審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異,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審美素養,就必須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斷積累和升華對美的體驗。
青少年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求知慾強,可塑性大,通過審美教育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美術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對於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審美感受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於美術是直觀形象的視覺藝術,其鮮明生動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觀感人的藝術特徵,較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因而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審美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審美教育作為人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識。
從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人們對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尋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實現的必然,它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需要。人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發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創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斷地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
第二,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並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審美教育,能提高學生們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與「講文明懂禮貌」的德育教育融為一體,這無疑對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學生,由於缺乏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他們對人體繪畫作品和裸體撲克、淫穢畫區別不清,容易把美當作丑、把丑當作美,有的人由於受到淫穢品的毒害而走上了犯罪道路。通過美術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可以使他們認識到:人體繪畫作品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的形體美和人的內在活力,是對人自身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歌頌,它是一種健康的、具有積極審美價值的藝術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裸體撲克和淫穢畫刊宣揚的是低級趣味,尋求感官刺激,它們用純自然主義的手法甚至變態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洩性慾、褻瀆情愛,引導人們走向墮落。學生通過接受正確的審美教育,有了辨別美醜的能力,就能自覺抵制淫穢品的侵襲,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同時也能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欣賞人體美術作品,升華自己的審美情感。這種審美教育可能會比講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學生看淫穢品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見,審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實、更豐富,有助於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除此之外,通過審美教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也起著促進作用。通過具體形象如線條、色彩、形體、結構、空間等繪畫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和創造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豐富有趣的美術常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等內容又大大增加了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容量,對發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美育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有益於將來的社會工作。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美術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用途越來越廣,與人的生活聯系越來越密切,除了繪畫、雕塑這些觀賞性藝術屬於純美術之外,生活中許多方面都與美術有關。
譬如,要蓋一幢大樓,設計時必須考慮大樓的外觀,要考慮大樓的造型、色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而造型、色彩就屬於美術范疇。大樓的設計者除了具備力學知識、土木建築結構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和審美修養,否則就難以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在其他方面,如商品包裝業、廣告業、日用工業、室內裝飾等,都與美術有密切的聯系,都需要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具有一定的美育知識、具有較高的審美修養。廣大青年學生今後將走向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生力軍,他們在課堂中掌握一定的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美術修養,對今後工作將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幫助。總之,美術教育是一門基礎課,融匯在整個教學的方方面面。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他們的藝術鑒賞力和創造力,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對將來步入社會參加工作,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會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