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為中學生怎樣培養責任感
青少年可以去養一些小動物,培養責任感。青年人去做義工,
照顧病人。中年人去耕種莊稼。老年人等年輕人照顧
Ⅱ 什麼是中學生應該有的責任心
這是一位台灣大學校長在大陸的演講,你可以參考。
台灣有這么一所學校,學生年齡在15-18之間,每年三千多學生中,因違反校規校紀被校方開除的二、三百人。學校沒有工人,沒有保衛,沒有大師傅,一切必要工種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學校實行學長制,三年級學生帶一年級學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鍾。學生見到老師七米外要敬禮。學生沒有寒署假作業,沒有一個考不上大學的。這就是台灣享譽30年以道德教育為本的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在台灣各大報紙招聘廣告上,經常出現"只招忠信畢業生」字樣。
以下是校長高震東在大陸的講演:
同學們,你們說「天下興亡」的下一句是什麼?(台下聲音:「匹夫有責」)——不,是「我的責任」。如果今年高考每個人都額外加10分,那不等於沒加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於大家無責。「匹夫有責」要改成「我的責任」,我是這樣教我的學生的。所以說,現在我們大陸教育辦得不好,是我高震東的責任,只因為這樣,我才回祖國專門舉辦道德方面演講。(掌聲)「以天下興亡為已任」是孟子思想。
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們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呢? 「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唯有這個思想,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我們每個學生如果人人都說:學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教育辦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不強盛,我的責任……人人都能主動負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團體?所以說,每個學生都應該把責任拉到自己身上來,而不是推出去。我在台灣辦學校就是這樣,如果教室很臟,我問「怎麼回事?」假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報告老師,今天是32號同 學值日,他沒有打掃衛生」。那樣,這個學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學校,學生會這樣說:「老師,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然後馬上去打掃。燈泡壞了,哪個學生看見了,自己就會掏錢去買個安上,窗戶玻璃壞了,學生自己馬上買一塊換上它——這才是教育,不把責任推出去,而是攬過來。也許有些人說這是吃虧,我告訴你,吃虧就是佔便宜,這種教育要牢牢記在心裡,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要記住!
學校更應該訓練學生這種「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思想。校園不幹凈,就應該是大家的責任。你想,這么大的一個校園,你不破壞,我不破壞,它會臟嗎?臟了之後,人人都去弄乾凈,它會臟嗎?你只指望幾個工人做這個工作,說:「這是他們的事。我是來讀書的,不是掃地的。」——這是什麼觀念?你讀書干什麼?讀書不是為國家服務嗎?眼前的務你都不服,你還能為未來服務?當前的責任你都不負,未來的責任你能負嗎? 水龍頭漏水,你不能堵住嗎?有人會說:「那不是我的事,那是總務處的事。」這是錯誤的。一般人最壞的毛病是這樣:打開水龍頭後,發現沒水,又去開第二個,第二個也沒有,又去開第三個——這樣的學生,在我學校是要被開除的!連舉一反三都不懂,第一個沒水,第二個會有嗎?你就沒想到水會來嗎?人無遠慮怎麼能行?作為一個幹部,作為一個人,都要想到後果,後果看得越遠的人,越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只管眼前,不顧將來的人,不是一個好乾部,不是一個有用的人。水管不關,來了水後讓它嘩嘩嘩滿池子去流,仍不去關註:「反正是國家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費國家的,就是「漢*」!你為什麼浪費國家的水?你為什麼浪費國家的資源?我每天洗臉都為國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你們學校六千多學生,每個每天節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電,就是節省國家資源。愛國可有兩種,一種是積極愛國,一種是消極愛國。積極愛國是為國家創造財富,消極愛國是為國家節省財富。國家用那麼多百姓的民脂民膏來供你讀書,你還浪費國家的財富,你良心在?你上大學都如此,怎麼能期望於中學生、小學生呢?怎麼能期望於一般老百姓呢?你高級知識分子都不愛國,怎麼能讓老百姓去愛國呢?從自己身邊做起,我們國家才有希望——這就是「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積極負責的道德觀念,這就是道德教育。
另一點,我們要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敬業觀念。天下有大事嗎?沒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為大善。培養良好的道德,是從尊敬老師開始的,是從那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這種道德是慢慢建立起來的,而不專門找到大事才幹。今天上午下課的時候,我和師大校長一塊出來,禮堂里有很多廢紙。我說不要撿,要等下午學生自己撿——同學們,誰丟下這些紙屑就是不愛國。天下無大 事,請先把自己腳下的紙屑撿起來——這就是我的教材」。好的,同學們撿起自己腳下的廢紙,這就愛國的開始。我給大家講兩個關於漬紙的故事。
Ⅲ 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中學生誰能幫幫我
既然是責任心, 就凡事要從心裡出發, 這個要靠你自己,別人說也沒用。 什麼事都做好一些……
Ⅳ 談談中學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
中學生的「擔當」是一種才華與自信,是一種使命與職責,是一種貢獻與品質,是一種追求與信念。面臨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成長培育過程中的諸多挑戰,作為初中老師,我們要積極地提倡學生「在擔當責任里做事情,在做事情時成長」,指引中學生從自我開始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自主接納並敢於擔負自己的責任,培養出有勇氣有擔當,並在擔當中感到快樂的良好品德,努力創設具有特徵的擔當培育文化,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成長。
一、培育中學生自我責任感的意義
中學階段是孩子首次發展自我獨立意識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初中老師要培育中學生優異的道德品質,樹立責任擔當意識與樂觀的生活觀念,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基礎。馬卡連柯曾說過「大多數問題的解決教育方式就是培育學生的責任感」。老師在培育學生的責任感時,應當讓學生先學會對自身負責,如果學生自身就缺少責任感,必定會導致缺少對學校、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意識。在目前的社會中,各方面競爭都很強烈,學生的學習壓力自然也就更大,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心理意志、生理意志與社會文化意志。而培育中學生的責任心能夠推動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自行調整心態,獨立成長發展。因此老師要注重對學生自我責任意識的培養。
老師對學生進行品質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形成自我責任意識。品質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心理意志、生理意志與社會文化意志,學生接受品質教育可以促使他們主動學習,自主調整心態,對自身進行評價,為自身樹立道德標准,從而不斷促進自身發展。
培育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也是學科講授的關鍵組成部分。任何學科的老師在講授時都會碰到比較個性化的學習難題,大多數智力原因或者是非智力原因引起的心理活動,都需要依靠中學生的內在素養——自我責任感,在學科的學習中對多樣的意識進行滲入、改進和調整。
二、培養中學生自我責任感的問題與目標
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裡懶於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家務,在學校里既沒有熱情也沒有勇氣去參加各種活動,大部分都是在老師的指引或者是要求下勉強完成事務,無法在活動中得到感悟和創新。在學習上也是這樣,習慣於被動地接受知識,在課上不主動鑽研問題,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思維,更不要說養成喜愛學習、遇到問題多思考、探索答案的良好習慣。更嚴重的是部分農民工的孩子,不喜愛學習、不了解怎樣學習、根本就不學習等等。但是縱觀每個學生的成長,都會有一個從無紀律到他人規范紀律再到
Ⅳ 怎麼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中學生
責任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是做一個優秀的人所必須的.請同學們想一想,在學習生活中,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嗎 你會主動撿起自己不小心掉下的紙屑嗎 答應別人的事,你能努力做到嗎 如果你不小心傷害到別人,你會感到內疚並勇敢承擔責任嗎 你能認真學習,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嗎 ?做人必須要有責任感.我們在這里生活和學習,不僅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還要對關愛我們,為我們嘔心瀝血的爸爸媽媽和老師負責.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還要學會對國家,對社會負責.那麼,就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中學生!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聽聽我們的先賢哲人的話,記住他們的話吧:
------雷鋒說:一個人的責任,就是使別人獲得快樂。
------朗費魯說:我們命定的目標和道路不是享樂,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動和責任。
------吳玉章說:人生在世,責任為重,一心向存,決不松勁。
------高爾基說:天才就是善於工作,熱愛工作,對工作有責任心。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的責任感越崇高,生活就越純潔。
------高爾基還說:人需要責任感,就像瞎子需要明眼一樣。
-----培根說:責任好比寶石,它在無數光影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燦爛
Ⅵ 如何增強中學生的學習責任心
沒事,帶他去建築工地讓他乾乾看看。小子,不信不要好。
當然,大人也要有上進心,不要你嘴上叫他看書,自己卻在看電視、搓麻將。
Ⅶ 中學生如何對待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抄個人成功的基石,我們每一個都應該從小做起培養自己的責任心!這樣一來對於自己走上社會後敢於承擔責任,敢於挑戰自己,這樣自己的成功幾率就會提高很多!願你對責任心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不可放棄自己的責任!
Ⅷ 切合實際講講怎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中學生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學生》。 責任,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是他人寄予的希望,社會託付的使命,它是孟子的「以天下為己任」,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責任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明傳統的核心,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大到國家社稷、天下蒼生,小至家庭和個人,甚至你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要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並能為之努力奮斗,要努力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學生! 做有責任感的中學生要求我們同學必須做到「六點六會」,即以對自己負責為起點,學會修身;以對家庭負責為基本點,學會孝敬;以對學習負責為支撐點,學會求知;以對他人負責為出發點,學會合作;以對集體負責為凝聚點,學會關心;以對社會負責為制高點,學會報答。 學生以學為本,而學習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則是根本所在。作為一個公民,要具備社會道德、公共道德;作為一個學生,要遵守校規校紀,學有所長;作為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人的身份有很多種,無論以何種身份出現,都要盡好身份責任。雖然身份責任不同,但做人的道理不變,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國人。而這一切又決定於是否對自己負責,對周圍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人無法十全十美,但只要有責任意識,就可以盡善盡美。 「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學校興盛,我的責任」。只有這樣的思想,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如果我們的公民都能說:「國家不富強,是我的責任」;如果我們的師生都能說:「學校辦不好,是我的責任」;如果自習喧鬧的同學說:「對不起,保持課堂安靜是我的責任」;如果上操拖拖拉拉的同學說:「對不起,准時出操是我的責任」。如果人人都主動承擔責任,並立刻行動起來,而不是推脫責任,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進步的學校?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愛家愛校做起,從提高自己的素質做起,真正把愛國當作自己的責任,升華為一種情感。 責任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是做一個優秀的人所必須的.請同學們想一想,在學習生活中,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嗎 你會主動撿起自己不小心掉下的紙屑嗎 答應別人的事,你能努力做到嗎 如果你不小心傷害到別人,你會感到內疚並勇敢承擔責任嗎 你能認真學習,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嗎 ?做人必須要有責任感.我們在這里生活和學習,不僅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還要對關愛我們,為我們嘔心瀝血的爸爸媽媽和老師負責.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還要學會對國家,對社會負責.那麼,就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中學生!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聽聽我們的先賢哲人的話,記住他們的話吧: ------雷鋒說:一個人的責任,就是使別人獲得快樂。 ------朗費魯說:我們命定的目標和道路不是享樂,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動和責任。 ------吳玉章說:人生在世,責任為重,一心向存,決不松勁。 ------高爾基說:天才就是善於工作,熱愛工作,對工作有責任心。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的責任感越崇高,生活就越純潔。 ------高爾基還說:人需要責任感,就像瞎子需要明眼一樣。 -----培根說:責任好比寶石,它在無數光影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燦爛。
Ⅸ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意識
一.關於責任感
那麼究竟什麼是責任感呢?我查了教科書,比較嚴謹的闡述是,真正的責責任感是一個人對自己、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包括國家、社會、集體、家庭和他人,主動施以積極有益作用的精神。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
責任感有什麼意義呢?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作為學生,就能夠主動學習,天天向上,對家庭社會敢於負責。
所以說責任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
二.初中生現狀
在物質生活極大提高,精神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存在令人擔心和焦慮的現象,就是學生身上普遍缺乏責任感.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自我,輕社會,不熱衷集體活動集體。
過分崇尚自我,以自我為中心,脫離社會需要片面宣揚:「自我選擇」、「自我實現」。 學生生活在班集體中,卻很少意識到自己對這一集體應承擔的責任。如班級的值日工作、公益勞動等活動,有的同學就借故不參加,或者去了也是站在—邊看別人干;更多的是對班裡或學校組織的活動不感興趣把個人事業成功、生活幸福作為人生惟一追求。
2.重利益,輕抱負,愛慕虛榮。
一心追求金錢和物質享受,除了希望吃好穿好玩好出人頭地外,沒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不重品位與人格。
3.重索取,輕回報,不能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良苦用心。。
只要求父母、老師、他人為自己服務,滿足自我各種需要,而不考慮他人,自己間的回報關系。由於現在的學生對任何人都缺乏一種責任感,所以他們有時連最基本的素質都不具備。如有的學生,父母很辛苦地供他讀書,但他卻並不珍惜父母的勞動,學習不努力,花錢很浪費,只顧自己享受,根本不考慮父母勞動生活的艱辛以及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孩子常常理直氣壯的對父母說:「我想要的東西你們都能給我,就連我想不到的,你們都替我想到了,做到了。你們辛苦不就是為了我們現在不辛苦嗎?我還那麼辛苦學習干什麼?」
三、責任意識薄弱的原因
中學生責任意識薄弱的原因很多。
1. 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周圍是全方位呵護,自己不需要對他人負責
2.父母忙於掙錢養家,疏於管教,孩子缺少責任意識。
3.親家庭或無父母,無人有效管理,孩子不願負責。
4.商品經濟的社會大環境,使人情冷漠,父母故意不讓孩子對他人負責。
所以我認為學生責任意識薄弱關系重大,是社會的危機,民族的危機。
四,培養學生責任意識重於泰山。
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班主任責無旁貸,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可以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工作:
(一)認識自我,喚醒學生責任意識
我班圍繞責任意識的話題召開了兩次主題班會,第一次主要給學生講述責任意識的概念意義和舉一些生動的案例,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如,當今青少年外出務工與父母們掙錢的原因和意義。父母務工是為了養家,掙錢的百分之九十要寄回家,而青少年到外地是為了玩、找刺激,掙錢的百分之九十在外地就地消費;某學生向父母要名牌服裝和電腦等,當得不到時,驕橫的對父母說「生我就得讓我享受!生我就得讓我幸福!」我們身邊更是常見這種言論:要不是我媽媽硬讓
我上學,我早就不上了。而身邊更常見感人案例: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他們為尊嚴承諾,為良心奔波,大地上演一場悲情接力,「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的壯語傳遍大江南北。
第二次班會,為了讓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圍繞責任話題,設立了四個子話題分組討論,各組推舉發言人當堂發言。四個子話題是:1,學習責任;2,班集體責任;3家庭成員責任;4,社會責任。令我沒想到的是,面對這樣理性而嚴肅的話題,同學們討論異常熱烈,發言非常踴躍,提出的責任要求也很現實:趙倩提出在家中無人約束時應自覺學習;王明亮提出學生間要友好相處;李環提出,體諒父母辛勞,不提過分要求,關心父母健康;葉婷提出,要有公德心,乘車應給老年人讓座;范秉禎提出,班級里的課桌凳就是同學故意破壞的,必須愛惜。等等。班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後班長李環倡議當天回家把自己的卧室認真打掃整理,替父母分責,盡家庭成員責任。全班一致通過。
通過上面活動可知喚醒學生責任意識並不難。
(二)創設情境,以課堂教育為渠道
在平常對學生做思想工作過程中,可以採用的方法是:「換位思考」。針對學生不願學習的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設想自己做了父母,假如孩子不願讀書怎麼想怎麼辦。室內已經很亮了,八盞燈還亮著,該怎麼辦?,看到水龍頭嘩嘩流水,看見了當作沒看見,那如果是自己家的水龍頭呢?人們的這種心理說明了什麼呢?通過這樣的「換位」思維方式,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能喚起學生的責任感。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部分,在課堂上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完全可以把我們教學中的五項教育變成六項教育
(三)從小事做起,體驗責任的艱辛和收獲
老子說:「天下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之大事必做於細」,把責任感教育具體化為在學校、在家庭以及獨處的時候的行為要求,學生就不會覺得那麼盲目。比如要求學生在學校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在家裡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在社會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在公共場所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獨處時胸懷開闊、自信積極、勤奮自立、勇於創新;比如還有些容易做到卻往往不注意的細節,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上樓梯靠右行等。
(四)教師言傳身教,踐行責任行為。
教師要經常地向學生宣傳責任的重要性。,讓學生頭腦里經常綳緊責任意識的弦。教師要始終做到身教重於言傳。在孩子面前必須時刻履行自己應有的責任。教師要學生不亂扔果皮紙屑,自己首先做到不亂扔煙蒂、面紙;要學生努力學習,自己必須認真工作,尤其不能在學生面前表現出消極情緒;要學生關愛社會,自己必須熱心公益;要使學生信守若言,自己必須說一不二。責任心的培養,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從而主動、積極地養成學生的責任習慣。
(五)營造正面輿論,促進責任的持久。
要為孩子營造人人講責任,個個守承諾的氛圍,形成「擔責任光榮,棄責任可恥」的榮辱觀。可以在班級中張貼責任榜,開展責任競賽,利用黑板報、壁掛等多種渠道宣傳責任。使學生已有的責任得到一貫保持而不一曝十寒。
(六)與家長溝通配合,多方面提供責任空間,形成多方面角色責任。
學生角色責任形成,還只是片面的,不健全的,還應與家長溝通,在社會實踐活動等諸多場合設置鍛煉機會,使學生養成全面的責任意識,具有責任體驗。
總之,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使學生理解責任感、體驗責任感,並且能擔當起建設未來中國的責任。也就是讓責任感成為一種習慣,成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他就會自然而然擔負起責任,而不是刻意去做。這也就是我們做教師的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一些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有西方的腐朽思想的沖擊;有身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有影視中自私自利、腐化墮落的熏染等等,常了導致一些孩子生活草率、做事不認真、學習馬虎、過分關注自我,心中無他人,做事不計後果,責任意識淡薄,責任感缺乏,較少責任行為。他們只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對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全然不顧。如果這些負面影響在學生發展過程中成為主流,勢必會使他們形成極端的利己主義思想,這將會極大地制約著社會發展。因此,培養小學生責任意識,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首要任務。
一、榜樣激勵,培養責任意識。
1、用典型事例、影視、書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人的可貴,令人敬佩,身邊的榜樣,最讓人鼓舞。周總理在上學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並為之奮斗一生,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這是一種愛國責任感,這是一種民族大義。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堅守陣地、救死扶傷。把救人當作自己最偉大的責任感。教師還應有選擇地讓學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如《我的戰友邱少雲》《少年中國說》等;觀看一些優秀的影片,如《閃閃的紅星》《狼牙山五壯士》等。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和觀看影片故事情節的同時,應引導他們理解課外讀物和影片中榜樣人物的行為動機,吸收榜樣人物思想中的營養成分,學習他們的責任心,特別是學習他們高尚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獲得精神上滿足的同時,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潛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責任意識。
2、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
重視對學生身邊榜樣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為的導向,又能消除學生認為責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見。教師發動學生尋找身邊體現責任感的好人好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於班級或學校的公告欄。階段性的評選班級之星,並以此為契機讓每位學生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激勵、鼓舞。只有當學生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時,才會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榜樣不僅起到示 范作用,全班整體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隨之提升。
二、通過集體活動,把責任感落實到責任行為習慣上
培養學生責任感的教育不能靠說教,有了責任意識還不行,要通過集體活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把責任落實到行動上。讓學生從小就有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意識。因此要特別注重讓學生參加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提高責任意識。
1、培養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要教育學生懂得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健康負責、生活負責、意志品質負責。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且要做好,要對事情本身負責。要求學生在家寫完作業自己整理文具、書桌、書包;早上起床自己疊被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比如低年級可開展整理書包比賽、洗手帕比賽等等,高年級可開展長跑競賽,爬山比賽等。總之,責任感的培養首先要從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將責任感落實到責任行為習慣上。培養他們自理、自強,勇敢、堅強,不怕困難、勇於創新的良好品質和品格。
2、培養學生對他人具有責任感。
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比如利用有教育意義的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教育。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等,能親身體驗的最好讓學生體驗一次,喊一百遍口號不如親身體驗一次。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老師的辛苦,讓學生感到自己的責任意識。還可以開展一些主題班會,比如,手拉手獻愛心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助人為樂,與人友好相處的責任情感和責任行為。
3、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包括對學校、對社會、對環境、對人類負責。可適當的引導學生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走出校園,走向街道,清掃垃圾。植樹種草、綠化環境。積極宣傳節能減排。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教育學生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做到在學校在社區表現一個樣,愛護花草、樹木,遵守社會公德,熱愛大自然,教育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熱愛全人類。
三、讓學生始終參與,承擔響應的責任。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最重要的一點要勇於承擔責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錯誤時,老師常會大聲呵斥,總是通知家長來校處理。我認為,教師在處理學生過失時,應實事求是講清道理,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態度,明確指出過失和彌補過失的辦法,盡量不要通知學生家長,不要大聲呵斥,更不要誇大其辭恐嚇學生,而是應該讓學生有深刻的心理體驗。這樣,他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會主動體會到對方的感覺,考慮到事情所帶來的後果。
當然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老師們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讓我們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在有責任感的氛圍下快樂地成長吧!
回復 引用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通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學生:學習不負責,上課不認真,作業馬虎、拖拉;遇事推卸責任;逃避勞動;對他人不負責,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同學,不關心他人;同學間不會相互合作等等,這些都表明學生缺乏責任心。這些行為反映在班集體中,導致班集體凝聚力不強,學風不濃,直接影響了每一個學生的自身發展和班級的發展。因此,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是我們班主任做好其他班級管理事情的前提。從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看,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促使學生責任心的形成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一份子,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以身作則,身先士范,能春風化雨,無聲勝有聲。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首先在上課鈴響之前進教室,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教師也要當天批改作業並發到學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學生進校門後不騎自行車,教師在校門口就應該下車推著走,等等。常言說得好,身教勝於言教。學生的責任心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增強。,「潤物細無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學生最願意接受的教育。
二、 從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入手,促使學生責任心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的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容易改變,如果從小就堅持反復不斷地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今後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抓住這個好時機,逐步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很欣賞這樣一句話: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所以要注重抓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的一般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前准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我根據學生的特點,首先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行為訓練。如在訓練學生上課發言舉手時,告訴學生為什麼上課發言要先舉手,再進行示範練習,要求人人掌握規范的舉手姿勢,舉左手,略高於頭,不要碰撞桌子發出響聲,並且闡明舉左手的宜處,即不影響上課記筆記。同時講明發言的體態及聲音的高低,是對老師的尊敬,同時也是對同學的一種禮貌。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十分重視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反復訓練日常行為,養成自覺自控行為的習慣。如有些學生總是忘記戴紅領巾,一般情況是因為換衣服時不注意取紅領巾下來,或者取下來隨地一扔,第二天上學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針對情況,一些同學建議放學回家後就把紅領巾放書包里,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三、藉助各種活動,樹立學生的責任意識
精心組織各種班級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和樹立學生的責任心。如,我抓住節日契機開展活動。如「三八」婦女節前夕,我要求學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給媽媽一份驚喜。以此增強學生對他人負責的責任感,學會關心長輩,關心一切需要關心的人,使他們從中感受到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情感體驗。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老師,您辛苦了!」的主題活動,讓同學們講述各個老師認真傳授知識和耐心教育同學的事跡,講述偉人們尊敬老師的故事,並引導學生懂得是老師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其他形式的如演講活動,主題班會活動,班級聯歡會等。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僅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而顯得五彩斑斕,而且學生在活動的參與和競爭中,學會了表現自己,達到了培養責任心的目的。
四、家庭是培養學生責任心的重要渠道
現在的孩子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普遍不會做家務,不關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把責任都推給他人,另一方面家長相對更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品質方面的培養,而且有些家長一些時候給孩子起反面作用,導致他們不負責任行為的出現。為了讓學生做到家裡學校一個樣,一方面,我積極與家長溝通,徵得家長的配合,另一方面我要求學生在家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漱、整理書包、整理房間……逐步自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我還建議學生在家中養養花,養養小動物,看誰養得好,養的時間長,通過這些事情,學生懂得了做事不負責任,連一棵花也養不活的道理。
小學生是社會的未來,祖國的未來。我們培養的接班人應該具有時代的責任感,人人都有愛心,都有責任心。我堅信: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種性格;一種性格關繫到一個人的命運;具有了責任心的性格,就會收獲一個金色的人生。
Ⅹ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責任心
在筆者多年的中學班主任工作中,常常遇到這樣一些學生:學習不負責,上課不認真,作業馬虎、拖拉,經常不做回家作業;遇事推卸責任,比如與某同學發生爭吵,影響到其他同學正常休息,而被教師問到時,則把責任全部推給別人;逃避勞動,比如輪到教室值日,放學後沒掃地就偷偷地跑走了,不願意打掃清潔區,看著其他同學幹得熱火朝天,自己卻在一旁站著看或玩耍;對他人不負責,同學間不會相互合作,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同學,不關心他人;不注意環境衛生,比如吃完零食後將包裝袋隨手亂扔,等等這些不良行為都表明學生缺乏責任心。這些行為反映在班集體中,導致班集體凝聚力不強,紀律不嚴,學風不濃,直接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班級的發展。 因此,筆者認為培養中學生的責任心是我們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從筆者多年的班主任經驗看,培養中學生的責任心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促使學生責任心的形成 筆者很欣賞這樣一句話:跟著好人學好樣,跟著壞人跳鬼相。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重要分子,也是班集體的領頭羊,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處處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就能起到春風化雨,無聲勝有聲的作用效果。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首先在上課鈴響之前進教室;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教師也要當天批改作業並發到學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學生進校門後不騎自行車,教師在校門口就應該下車推著走等等。常言說得好,「身教勝於言教」。學生的責任心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增強。同時,榜樣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學生最願意接受的教育。 二、從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入手,促使學生責任心的形成 記得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中學生具有年齡不算大,但可塑性強的特點,他們的各種習慣還可以培養也容易改變,如果堅持反復不斷地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今後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抓住這個好時機,逐步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人常說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也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礎,所以要注重抓學生的學習習慣。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學生的一般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前准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筆者根據學生的特點,首先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行為訓練。如在訓練學生上課發言舉手時,告訴學生為什麼上課發言要先舉手,再進行示範練習,要求人人掌握規范的舉手姿勢,舉左手,略高於頭,不要碰撞桌子發出響聲,並且闡明舉左手的宜處,即不影響上課記筆記。同時講明發言的體態及聲音的高低,是對教師的尊敬,同時也是對同學的一種禮貌。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十分重視中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反復訓練日常行為,養成自覺自控行為的習慣。如有些學生總是忘記戴校牌,一般情況是因為換衣服時不注意取校牌下來,或者取下來隨地一扔,第二天到班上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針對情況,筆者就給一些同學建議:放學回宿舍後就把校牌放在床頭里,以便很容易看到,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三、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樹立學生的責任意識 精心組織各種班級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和樹立學生的責任心。如,筆者抓住節日時機開展活動。如「母親」節前夕,筆者要求學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給媽媽一份驚喜,以此增強學生對他人負責的責任感,學會關心長輩,關心一切需要關心的人,使他們從中感受到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情感體驗。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老師,您辛苦了!」的主題活動,讓同學們講述各個教師認真傳授知識和耐心教育同學的事跡,講述偉人們尊敬教師的故事,並引導學生懂得是教師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其他形式的如演講活動、班級文藝活動、班級乒乓球比賽、跳繩比賽等,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且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和競爭中,學會了表現自己,達到了培養責任心的目的。 四、通過家庭培養學生責任心 現在的孩子許多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普遍不會做家務,不關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把責任都推給他人。另一方面家長相對更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思想品質方面的培養,而且有些家長很多時候給孩子起反面作用,導致他們不負責任行為的出現。為了讓學生做到家裡學校一個樣,一方面,筆者積極與家長溝通,徵得家長的同意與配合;另一方面,筆者要求學生在學校宿舍里或回到家裡,自己的事情都應該自己做,穿衣、洗漱、洗衣服、整理宿舍或家裡房間……逐步自理,不給教師或別的同學帶來麻煩,不給父母增加負擔。筆者還建議學生在宿舍或家中養養花草,看誰養得好,養的時間長,通過這些事情,使學生懂得了做事不負責任,沒有信心,哪怕就連一棵花草也難養活的道理。 中學生是社會的未來,祖國的未來。我們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應該具有時代的責任感,人人都有愛心,都有責任心。人常說:播種一種信念,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那麼,我們做教師的能夠培養學生具有責任心的性格,就會收獲一個金色輝煌的人生。作者單位:廣西柳江縣進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