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發布時間:2021-02-22 07:37:16

⑴ 如何提高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小課題中期報告

一、 注重學生質疑,幫學生找到閱讀重點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驅動力。教師的課堂設計可以從設置疑問開始,先激發學生提出疑問,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從而進行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解決問題,這樣閱讀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將相和》一文,學生根據題目就能提問:將是誰?相是誰?和字在課文里的意思是什麼? 其次,可就重點段提問。如《草船借箭》寫借箭經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諸葛亮是在什麼時候才去借箭,為什麼說是借箭?為什麼要選那個時候去借箭?為什麼諸葛亮要將船頭朝東船尾朝西後,為什麼又調過來?此時,曹操的軍隊採取什麼措施?讓學生大膽想像,假如你是諸葛亮會選時候去借箭,為什麼還可抓重點詞句提問。總之,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善於提問,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大有益處。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讀是關鍵。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它不是電視劇,可通過畫面達到觀眾的共鳴,也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讀通,讀懂,讀熟。可以根據學生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如:有感情朗讀、角色朗讀、邊讀邊演等),並要求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目的.找出重點段落,標出優美詞句,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注重激勵評價樹立堅定自主學習的自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多點耐心,多點微笑,多點表揚和鼓勵.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學生主動求知,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是多樣化的。我們必須牢記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思想,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思維,樂於思維,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實現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根本性轉變!

⑵ 如何提升中學生語文閱讀自主學習的能力

提高語文閱讀自主學習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⑶ 如何培養中學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是否會很好的閱讀。會邊讀邊想的同學,比起那些不會迅速閱讀的人來,處理事情要快些,順利些。請記住,愈是困難的學生,他在學習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難越大。他就越需要閱讀。閱讀能教他思考,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筆者認為,閱讀教學要提高效率,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關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於不同的閱讀習慣其培養方法不同,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究、質疑問題的習慣
培養自主探究的習慣必須從質疑問題開始。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學貴有疑","疑者,覺悟之機也"。發現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必然伴隨著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推理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必然是對思維能力的極好訓練。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後,還要引導學生自己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學會藉助於工具書和參考資料解決問題,但最重要的是學會用腦,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用已知來解決未知。
1.改"學前教"為"學後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後教"應該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良策。讓學生在自習新課之後教師才教,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課堂學習。教師應把講讀課上成講讀與訓練的結合課,應以篩選、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為主要目的,尤其應把教的"重心"放在學生反饋出來的疑難問題上,引導和幫助學生解難釋疑。為此,應把握以下原則:①學生能夠自己發現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發現;②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③學生不能發現和解決的問題,老師要引導和幫助他們去發現和解決。
2.抓住學生學習中已知與未知的矛盾,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關鍵。例如,在讓學生自讀《變色龍》的過程中,一位學生提出:"奧楚蔑洛夫一會兒說天氣熱得要命,把大衣脫下來;一會兒又說天氣冷了,要穿大衣了。是不是真因為天熱天冷呢?"這個問題抓住了"變色龍"的特徵。多數學生認為,"奧楚蔑洛夫因為心理緊張,因此產生忽冷忽熱的感覺"。但也有學生卻提出了與眾不同的看法:"奧楚蔑洛夫並不緊張,他談天氣,脫大衣,穿大衣,是為了掩飾自己,使人們不注意他的態度變化"。這樣的討論,不僅揭示了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更培養了學生從已知到未知探索並發現問題的能力。
3.抓住對事物的不同理解,調動他們發現問題的積極性。通過爭論,辨清是非,學生會對問題發生興趣,有利於調動他們發現問題的積極性。如在上《愚公移山》時老師提出"愚公笨不笨"的問題,結果,學生通過愚公"痛感迂塞之苦""確知移山之利""深明可移之理"三個方面論證了愚公不愚、大智若愚的道理。並指出,說愚公笨,是因為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問題。可見,抓住學生不同理解的爭論,對發展思維有何等重要!
4.要鼓勵學生深入地發現問題,教師除了抓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矛盾外,還應設計一些能對理解課文起關鍵作用的問題。如在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時,教師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我好像覺得這篇文章不完整。難道赫耳墨斯聽了雕刻家的話以後,他就沒有感受,沒有反應?所以我覺得文章缺一個結尾。"同學們對此反響強烈,各抒己見,這樣,使學生在合理范圍內充分展開創造想像,收獲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理解,更培養了他們深入發現問題和認識事物的能力。
5.把提問的機會留給學生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是自主探究的開始,有了自己獨到的發現,思維就會閃現出智慧的火花。這時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信息源",那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探究問題的熱情便會空前高漲,所以,我認為"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我在網上曾看到這樣一節《斑羚飛渡》的閱讀課,教者在課文導入和檢查預習之後,進行了如下的提問:
1.斑羚遇到了怎樣緊急的情況?
2.面對這樣的絕境,斑羚群有怎樣的表現?
3.鐮刀頭羊想出了一個什麼絕妙的自救辦法?第一步斑羚群是怎樣做的?
4.面對又深又寬的山澗,斑羚們是怎樣飛渡的?
(1)請找出描寫斑羚跳躍騰空的動詞。
(2)在跳躍的最高點,哪一個動作給了年輕斑羚新的生命?文中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描寫老斑羚?
5.成功的試跳給斑羚種族帶來了生的希望,作者在描寫其他斑羚飛渡的時候是怎樣安排的呢?
在這節課里,教師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教師是按照教參的理解)把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細小的問題,然後按照這些問題按部就班進行提問,學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進人教師預設的答案中。這些細小的問題把文章"肢解"了,就有如把文章大卸八塊,然後一塊塊舉起問:這是什麼?不但文章的整體美喪失殆盡,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傾聽權和言語權都受到嚴格的控制。"閱讀是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建構自己的認知圖式,從而達到認知文本信息的目的。'在這種"碎屍萬段"(於漪老師語)的問題引導之下,學生是不可能建構起自己的"圖式"的。每一個問題的答案是確定的,也是惟一的。學生在這些所謂井井有條的提問中,忙於去尋找書上現成的答案,忙於把這些答案機械地表述出來。這樣的對話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個性去傾聽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達,更談不上有創意的表達。這樣的對話必定視野狹窄,思維僵化。
非常巧的是年今教研我也教學了《斑羚飛渡》一課,但與剛才那位教者的教法完全不同,我從"對話生成"和"文本解讀"這兩個圍度對課堂教訓進行探索,我把其中一段精彩的對話給大家描述一下: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
師:為什麼說它是一個悲慘的故事?
生:因為斑羚們被逼到懸崖上,老斑羚不得不犧牲自己去救小斑羚。
生:我的感覺是悲壯。因為老斑羚的犧牲很感人,很壯烈。
師:好啊。剛才一個同學用了悲慘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同學改一個字--悲壯,更貼切了。語文就是咬文嚼字,不錯。
生: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斑羚們的自我犧牲精神。
師:他們為什麼自我犧牲?
生:為了斑羚集體的生存。
師:對。這是一種團隊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大家看這個片段,我沒有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而是與學生就文本內容進行對話,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對主題思想的把握,在對話中自然生成,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以上事實證明,只有把提問的機會留給學生,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學生個性才能得到張揚。這一點我也有切身體會,如我在教學《生命生命》時,當我講到對生命的珍愛這個主題時,立即有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杏林子身患殘疾,那她當初有沒有想到過死呢?作者寫這篇文章所選的動植物都是弱小的代表,這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一種寫照呢?"問的多好呀!我當即表揚了這個同學,並鼓勵他們,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還要查閱相關的資料,結果課余不少學生泡進了圖書室和微機室,搜集到了大量資料,很快弄清了這個問題。
在學了《誇父逐日》這一課後,學生靈機一動,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最後誇父的拐杖偏偏化作了桃林呢?怎麼不是李子林、蘋果林呢?"就這個問題,同學們進行了大膽的想像,有人說誇父是想讓後來的人,口渴了有果子吃,不至於像他一樣渴死;也有人說自古以來,桃林總和水聯系在一起,大概是誇父希望這地方也能出現水吧;還有人認為可能誇父的拐杖是桃木的……所有這些,無不顯示了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這樣設計恰恰是依據新課標中指出的"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
"舉一反三"是拓寬思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原則和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養成舉一反三的閱讀習慣呢?
1.典型引路,觸類旁通。語文閱讀教學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這一"例子"的作用,通過"解剖麻雀"讓學生找出規律,教師要在揭示"例子"的規律上多動腦筋,狠下功夫。當然,這典型的例子也不僅僅局限在課內。學生通過典型掌握了規律性的東西,就能真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並最終達到葉老所說的"不復需教"的目的。
如《鄧稼先》中作者回憶記敘了鄧稼先的六件小事,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第一件小事:記敘了什麼事情?想表達什麼意思?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以第一件事為典型,讓學生掌握分析的鑰匙,剩下的幾件事就可讓他們自己去"反三"了。
2.推敲辨析,比較異同。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通過比較,了解事物的異同和相似之處,就可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如有教師在講授《看戲》、《口技》時,重點講授前者是怎樣選擇和安排材料的,什麼地方詳寫,為什麼詳寫;什麼地方略寫,為什麼略寫。讓學生掌握這個"一"然後以本文為"例子",引導學生去"反三"--分析後者是怎樣運用材料、安排詳略來表現主題的。學生由於有了前者的"一",就能順著思路得出後者的"三",通過推敲比較得出:寫一個人、一件事不能面面俱到,而應依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來選擇和安排材料,這樣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3.組成單元,重點突破。現行中學語文教材每冊均以單元組織教學內容。由於這一編排體系體現了教材系統性、整體性和階段性的特點,教學中就應通盤考慮這一單元內容,組成一個綜合的教學整體。這樣組織教學內容,便於學生從對教材的"共性"與"個性"的領悟中,通過突破重點,帶動一般,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通過單元教學來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一般可分以下幾個步驟:①領起。即明確單元教學目標。②教讀。即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學習一兩篇課文,教師把規律性的知識作為重點講解內容,教給學生方法,為學生下一步自讀提供範例。③自讀。學生在教師點撥下,以教讀課文為範例去自學另幾篇課文,從而實現由"舉一"到"反三"的過渡。④總結。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其中特別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三、加強方法訓練,養成樂讀好讀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閱讀教學的成功是教師教完了一篇文章,學生都想去讀同一類的其他文章。我主要採取以下五種方法來激活我的語文課堂,引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1、問題探究法
問題探究法,即以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在不斷地閱讀課文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教師可以有目的地選擇部分問題和學生共同分析、研究、解決。還可組織引導學生評論哪些問題提得好,哪些問題對大家有啟發,哪些問題最新穎,最富有挑戰性。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激發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感悟。例如在教學魯迅的《風箏》一課時,我就嘗試運用了這種方法。眾所周知,魯迅的文章主題都較深刻,對於初一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我想,如果揮動理性的解剖刀無情地把課文解剖下來,說不定一篇課文上下來,我說得口乾舌燥,而學生還在雲里霧里,不明所以。因此我決定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既然他們覺得文章難懂,那麼就讓他們把這些疑難的地方提出來。於是我把全班同學分成6組,每個學習小組分別承包了兩個自然段的閱讀任務,然後讓他們把在共同學習探討的過程中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結果我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都集中在幾句話的理解上,像第一組提出"為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會感到'驚異和悲哀'",第六組提出"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而這幾句話也就是理解這篇課文主題的關鍵所在。於是,我引導學生全班交流,並適時點撥:魯迅知道當年限制弟弟玩的自由錯了,如今後悔了,而弟弟竟全然不知,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尤其悲哀,不寒而慄。結果在大家熱烈的探討中,這篇課文就輕松地學了下來。這是對第四學段閱讀目標5的最好詮釋: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2、體驗感悟法
新課標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學生對作品的感受因人而異,是不能統一的。一篇美文佳作,與其由老師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驗,把創造的空間還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執教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時,我先給同學們播放了孫悅演唱的《感謝你》,同學們有的凝神聆聽,有的閉目跟唱,完全陶醉在深情的歌聲中,母愛的偉大,母愛的聖潔,已讓學生不能自已,這時我與學生共同走進《金色花》的學習中,讀詩,賞詩,品詩。最後再次讓學生用心聆聽這首歌,讓學生在這優美的背景音樂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段話送給自己的母親,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因為我把學生帶入了體驗境界,學生也用詩樣的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愛,其中有一位同學滿含深情地誦讀道:"媽媽,愛你,謝你,一次次,想要在你休息時對你說。可是--昨日的我,今日的你,一句謝謝又怎能說得清道得盡。"所以說,教師應嘗試著營造優美的、愉悅的,有利於體驗的氛圍,進行適當的情感渲染,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體驗作品的神韻,領略作品的美感,獲得情感上的愉悅,最終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3、畫圖領略法
畫圖領略法,就是要學生在讀中畫,在畫中讀。正確理解原文,這是作畫的基礎。把相關的文字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想像,這是作畫的關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想像的內容描述出來,這是作畫的核心,這也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一首詠中秋的名詩,詩中千古傳誦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曾打動多少人的心,我最不會欣賞詩,所以我講這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讀詩,再介紹一下詩的創作背景,最後背詩,草草了事。而我們學校張帥老師教學本節課時可謂獨巨匠心,整節課分三個板塊實施: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對詩人說話。在與詩人相遇環節教者配樂介紹蘇軾寫此詩緣由並范讀,所有在場的老師與學生都完全被老師的范讀吸引了,張老師素質非常好,學校一般的朗讀任務都由她來完成。然後她和學生一起進行各種形式的練讀,和詩人同行。在學生的情感完全被調動起來,朗讀的熱情高漲時,教者又安排學生根據詞的意境大膽想像,在頭腦中創設一個畫面,對詩人說話,然後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述出來,准備拍攝MTV。到現在我仍清楚地記得其中一位男同學的精彩描述:離我們最近的是作家蘇軾,一身學者打扮,穿著長袍,背著手,面帶愁容;再遠一點是亭台樓閣,松柏蒼翠,又圓又大的月亮掛在天空,從畫面彷彿能感受到詞人心有所郁結,但又樂觀曠達的情懷。這時一位女同學主動要求為這幅畫題詩,說要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才好,這樣整首詩教者無須多講一句,通過交流設計的畫面便水到渠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這是我所聽到或看到的教學古詩詞最成功的範例。
4、文本對話法
曾有一位先哲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文本對話法即是讓學生真正與文本直接對話,讓彼此將心靈與胸懷徹底敞開,進行道德人格,知識文化,情感體驗上的交流和撞擊,從而產生靈光與火花,促使學生產生道德人格上的凈化提升,知識文化上的拓展深化,情感體驗上的感染升華。例如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我引領學生走進童話世界,在賞析課文接近尾聲時,讓學生大膽想像,想像為什麼皇帝已經感覺到老百姓說的話是真的,卻擺出一副更高傲的神氣,他回到宮里會採取什麼行動。鼓勵學生給想像插上翅膀,讓想像飛起來。這時,學生興趣盎然,有的學生說,皇帝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那兩個騙子穿上他們親手縫制的衣服到大街上走兩圈;也有的說,皇上回宮後氣急敗壞,命令手下人說:"這兩個人敢欺騙皇帝,犯下欺君之罪,拉出去砍了";還有的說,皇上召兩人進宮,質問是哪個國家派來的,有什麼陰謀,實話實說可免死罪等等。事實證明,學生只有在與文章的直接對話中才能真切地體驗作者的喜怒哀樂,只有在與文本反復的對話中才能有效地積累語言並獲得良好的語感。這也正是新課標所追求的"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5創設情境法
用教學的藝術魅力,誘導學生"愛"語文。教學是一種藝術,作為老師我們得懂得這種藝術,得愛這種藝術,正向市教研院薛傑主任到我們學校送教下鄉時說的:都說現在的學生不愛學語文,我想問問在座的各位老師,你們愛語文嗎?一個不愛語文的語文老師怎麼可能讓你的孩子愛語文,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既然教學是一種藝術,我們應該努力賦予語文教學技能方法以藝術的美,也就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快樂、喜悅、迷醉。咱們還以剛才我說的《水調歌頭》為例,課伊始,教者精心創設情境: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對詩人說話,輔之以MTV畫面,最後以欣賞、吟唱徐小鳳的《但願人長久》這首歌收束整節課,你說,像這樣形式多樣、生動豐富的課你不愛上,怎麼可能呢?所以新課標不止一處提到"嚮往美好的情境"。
四、多方實施,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基礎
1.重視語感培養,奠定閱讀基礎。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文學能力的一種基本功。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感的培養,就是要讓學生能領會含義,識別優劣,並能引起各種思考、聯想和想像。學生有了較強的語感,對語言的反應就比較敏捷,領悟它的含義就比較准確。
培養語感有下面一些做法:①在閱讀中養成揣摩詞句的習慣;②在積累詞彙中增強語感;③重視朗讀對促進語感的作用;④在寫作中養成錘煉詞句的習慣;⑤組織各種有利於發展語感的聽說活動。
在進行語感訓練時,應當注意:要在語言文字上多下功夫,要進行有計劃的語感訓練,要與思維訓練相結合,要有一定的語法、修辭、邏輯等語文基礎知識。
2.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形成習慣養成的載體。語文課進行語言教學,主要是讀寫聽說四個方面。這里所說的讀,當然是閱讀的意思,讀的是別人的書面語言。而寫是語言在書面上的實際運用,聽的是別人的口頭語言,說則是語言在口頭上的實際運用。誠然,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但要真正提高閱讀水平、閱讀效率,讀必須與寫、聽、說緊密結合,而且閱讀教學中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感知閱讀材料,從某種意義上說,要通過閱讀提高學生書面和口頭運用語言的能力。
"自信來自鼓勵,習慣決定人生。"大家都說讀書使人獲益匪淺。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學會自己進行學習的同時,審美、想像、思維、表達等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不同的提高。一個人一旦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就可以自我完善"終身教育",就可以不斷學習新知識,終身受益。

⑷ 怎樣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自主閱讀能力

初中生,自控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如果英語能力也一般,讓他養成英語閱讀的習內慣還容是有一定困難的,建議可以先上英語閱讀班。英語深度閱讀班,以小說為教材,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在上閱讀課程的同時,家長也要監督孩子,自己每天看1-2頁的英文原著,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上2期左右,孩子的閱讀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了。

⑸ 淺談教師如何培養提高 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是兒童閱讀的最佳時期(學前階段取決和依賴於家長,中學階段因為有應試壓力以及輟學、失學等。因此,這兩個階段的閱讀狀況相對不如小學階段可以說是一個規律,城市農村皆然)。由小學生閱讀狀況切入,既有代表性又可以推及學前兒童與中學生。目前,小學生存在課外閱讀面窄量少,閱讀的方式方法不當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加強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創設學生課外閱讀環境,爭取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突出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指導等措施,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效果。
閱讀心理是指閱讀者因參與閱讀活動而產生的感知、思維、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現象,隨著閱讀能力的層次、層級要求的提高,呈現紛繁復雜的變遷狀態,對閱讀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閱讀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閱讀感知、閱讀記憶、閱讀思維和閱讀注意力等因素,對閱讀活動起決定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對閱讀過程起著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強化等作用。
其中,閱讀品質是對非智力因素在人的閱讀活動中產生作用和影響的提煉、概括,是各種非智力因素之功能的整合和集成,它集中反映了人在閱讀活動中的整體性心理特徵,並對提高個人閱讀能力有著積極的能動作用。小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品質,具體來說就是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的自主閱讀時間達到半小時,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對閱讀內容能夠理解,閱讀後能夠正確流暢的復述閱讀內容,閱讀時知道要動筆,注意力集中,遇到生字詞會查閱工具書,會隨閱讀內容變化產生情緒變化,甚至產生共鳴等。
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培養小學生閱讀品質的首要條件。主要的培養策略有:大力倡導閱讀從娃娃抓起的閱讀理念,積極制定並實施兒童閱讀推廣計劃,計劃中應體現指向性,多元化,互動性和實踐性原則;綜合運用心理因素,提升小學生閱讀品質,主要表現為:幫助小學生讀得懂,給小學生更多的閱讀選擇權,培養小學生語感及注重知識積累;突出小學生閱讀品質培養中的「接受主體」地位,給小學生提供最及時的閱讀指導,這需要家長、教師、社會的共同努力。
學校作為建設主體,必須發揮讀書主渠道的作用,極力營造書香校園的文化氛圍,通過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學校和為青少年服務的場所,可利用自身資源聯合媒體一起策劃,用精彩活動、精品圖書吸引孩子,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⑹ 如何培養初中生語文自主性課外閱讀能力

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意在課內外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給我們傳遞著一個重要理念:語文教育必須重視「自主閱讀」。 在語文學習中,突出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律,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它將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但回到我們的語文教學現實中,捫心自問,我們的課堂體現了這一理念了嗎?「只見題海茫茫,不聞書聲琅琅」決非危言聳聽。教師問學生答的「自編自演」「請君入瓮」式的教學幾乎擠佔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有形無神,對新理程的理念是一種變態的曲解。因此,語文教學回歸到讀,特別是高效率、高質量的自主閱讀是落實新課程的關鍵,因此「自主閱讀」成為制約語文教育質量提高的瓶頸。提升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什麼是自主閱讀呢?自主閱讀是一種學生自願主動的,以關注內容滿足實際需要為中心的感性體悟、放鬆愜意的無負擔的閱讀方式。它以發展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為目的的實踐活動,是一種與情境聯系緊密的自主操作活動。自主閱讀的實質就是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學會學習的人。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著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課堂上的閱讀是教師指導下科學進行的,有誦讀、聽力、目的、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示範,從而有效地規范學生課外閱讀,使學生閱讀由被動變主動,由「叫我讀」形成「我要讀」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中,有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多參與教學,即不僅參與學,還可以參與教,參與得多了,學生才會有主人翁意識,才能使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2]著重突出以下環節:
1、培養自主誦讀習慣。
誦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尤其是教師指導下的誦讀,是一種扎扎實實學習語言的好辦法。課堂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有語調、有節奏地全身心地投入「讀」,就能體驗語言正誤感受,語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就《沁園春·雪》而言,若讓學生誦讀,以至背誦,他們就會漸漸地從詞所營造的高遠壯闊的意境中感知北國的壯麗景觀,進而領悟作者的豪情壯志。只有通過反復讀、語言的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美感等才能奔涌而出,才能逐步養成誦讀的好習慣,進而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朗讀是閱讀課文的第一基本功,是進行閱讀訓練的第一基本技能,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
2、培養自主聽力習慣。
聽是語文基本能力之一,一節課,一場報告,有的學生聽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有的學生如打悶雷,昏昏欲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對提升自主閱讀能力大有裨益。
如何培養聽力習慣呢?一是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規范閱讀,錘煉課堂語言,注重教態等來吸引學生;二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三是引導學生到課外去尋找,通過來自社會諸多聽力因素。如欣賞朱自清的《春》,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感悟,自我體驗能力,應盡量少講,講多了,往往會使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就如顧德希先生說的「文學作品的閱讀,講的越多,學生就越沒興趣」。學生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就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因此,在上課前,不如播放配樂朗誦《春》,讓學生發揮想像,進而領略文章的立意美、情思美、形象美、意境美。
3、探究自主閱讀技巧。
亞里士多德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是知識的萌芽。閱讀鑒賞所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鑒賞起來倍感困難,以問題討論為主要活動形式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養成獨立思考,探求知識的良好習慣,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閱讀文章。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通過關鍵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要點,強化閱讀的整體意識;通過咀嚼、品味重點詞句的語境義,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通過結構形式的比較分析,提高評價、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思考相結合的習慣,多摘錄、多寫讀書筆記,多作評論,多討論交流,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就會在動態中自然生成。[3]
二、課外教學著重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興趣。
我們的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就是:盡管許多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但對課外閱讀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為什麼課外閱讀更精彩呢?因為它是一種「自主式閱讀」,而課內的閱讀總是帶著「任務」的心態,閱讀變成了訓練,毫無味道,毫無情趣。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廣泛涉獵,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語文閱讀教學必須折射出鮮明的時代特徵,把課內與課外、社會與生活、文學與人生、科技與未來緊密結合起來,因此,我們既要重視課內閱讀教學,也要以前瞻的眼光重視課外閱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兩翼,缺少一翼,閱讀教學就不能起飛。只有兩翼並舉,閱讀教學才能起飛,飛得高,飛得遠。
三、將閱讀與寫作統一起來
閱讀是起點、是基礎,寫作是目的。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咱們可以領受大家的經驗,接觸到人家的事情;寫作是發表的事情,從寫作,咱們可三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心情。」以讀帶寫,我採取的方式是:其一:每天課前5分鍾,由老師或同學朗讀一篇精心挑選的美文,從聲情並茂的朗讀中點燃學生心中對文學的熱愛之情,並漸漸讓學生由被動地聽過渡到主動地讀。其二:在課程的設置上,每周安排一節學生閱讀課,不考試不講課,也不布置任何思考題,只是讓學生靜靜地閱讀課外書籍。其三: 鼓勵學生訂閱《作文》和《中學生閱讀》。其四: 為了對每一位同學的閱讀效果進行量化和評估,我設計了"閱讀摘要卡",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的文字不少於1000字,並且把每天閱讀文章的題目、作者、內容概括、精彩語句、感悟心得等填在閱讀卡內,摘要卡一周一發,一周一收,一月一匯總評比,每個月以班為單位開一次「讀書報告會」,交流讀書的經驗、心得和體會。讓學生分享閱讀感受,體驗閱讀的成功感。其五:每周寫一篇「讀書啟示錄」,這樣,閱讀是為寫作服務的,寫作離不開閱讀。其六:在課堂進行限時作文,規定45分鍾寫出不少於600字的作文,每兩周一篇正式作文,另外讓學生每天寫日記。
以寫促讀,通過層層篩選,學生互評,展覽成果顯著。同學們的寫作水平更上了一層樓,有些作文吞古納今,有思想,有見地,有創新,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四、在鑒賞的基礎上創新
鑒賞,是對讀物進行欣賞和評價,享受讀物的美好之處,得到高雅的藝術享受。所以,鑒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最高體現。培養創新能力的重點是創造性思維。語文學習貴在創新。而自主閱讀方式的改變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鼓勵發散思維,培養自主創新意識
古人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閱讀中,要抓准還生「悱」「憤」之機,巧妙有效地啟發學生思維,使之茅塞頓開,心領神會。如讀朱自清的《背影》,作品的形象表達出來的濃厚感情強烈地打動了學生,引起學生思想感情的激盪。鼓勵發散思維,培養自主創新意識。發散思維要求我們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向著不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獲得對這一事物較為全面的認識。人們常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的讀者,對羅敷美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答案。蘇軾有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就應像蘇軾看山一樣,任何時代任何問題的答案往往是豐富多採的的求知慾望,而且會在師生連續的問答中揭示文章的內在聯系、結構特點,形成系統的、完整的認知結構。
2、鼓勵獨辟蹊徑,培養獨立思考的創新能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積淀了豐富的材料後,引發聯想,適當引用,會充實文章的內容,從而拓展文章的意境。如有些同學寫「春夏秋冬」會適時引用古詩詞,讓人浮想聯翩。如描繪春天他們引用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李白的「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如此等等詩句,展現了春天奼紫嫣紅,鶯歌燕舞的勃勃生機,令人遐思邇想。對這種文章,教師應多加鼓勵
語言朴實是一種美,但語言貧乏枯瘠則是缺陷了。而這恰是不少同學作文的通病,「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好文章是需要文採的。我國古詩詞中的優秀作品往往是音韻和諧、形象生動、語言精美的。若能恰當地引用一些古詩詞來潤色我們的語言,常常倍增文采。[4]可見,學生的潛能是座「金礦」,每個人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是不同的,應鼓勵學生獨辟蹊徑,培養獨立思考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構建「課內與課外統一」「閱讀與寫作同步」「鑒賞與創新並行」的學習方式,其目標就要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自主探究能力。使「教為重心」的學生被動接受轉為「學為重心」的學生主動發展,使傳統的「因教論學」轉變為「因學論教」,使忽視學法的研究轉變為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其效果是教師把教的內容自然地轉換成學生學的活動,把學生學的活動自然地轉換成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乃至精神生活的方式,讓教師、學生、教材、情境成為具有可持續發展潛能。

⑺ 如何培養中學生自主性閱讀的能力

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意在課內外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給我們傳遞著一個重要理念:語文教育必須重視「自主閱讀」。 在語文學習中,突出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律,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它將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但回到我們的語文教學現實中,捫心自問,我們的課堂體現了這一理念了嗎?「只見題海茫茫,不聞書聲琅琅」決非危言聳聽。教師問學生答的「自編自演」「請君入瓮」式的教學幾乎擠佔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有形無神,對新理程的理念是一種變態的曲解。因此,語文教學回歸到讀,特別是高效率、高質量的自主閱讀是落實新課程的關鍵,因此「自主閱讀」成為制約語文教育質量提高的瓶頸。提升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什麼是自主閱讀呢?自主閱讀是一種學生自願主動的,以關注內容滿足實際需要為中心的感性體悟、放鬆愜意的無負擔的閱讀方式。它以發展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為目的的實踐活動,是一種與情境聯系緊密的自主操作活動。自主閱讀的實質就是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學會學習的人。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著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課堂上的閱讀是教師指導下科學進行的,有誦讀、聽力、目的、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示範,從而有效地規范學生課外閱讀,使學生閱讀由被動變主動,由「叫我讀」形成「我要讀」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中,有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多參與教學,即不僅參與學,還可以參與教,參與得多了,學生才會有主人翁意識,才能使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2]著重突出以下環節:
1、培養自主誦讀習慣。
誦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尤其是教師指導下的誦讀,是一種扎扎實實學習語言的好辦法。課堂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有語調、有節奏地全身心地投入「讀」,就能體驗語言正誤感受,語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就《沁園春·雪》而言,若讓學生誦讀,以至背誦,他們就會漸漸地從詞所營造的高遠壯闊的意境中感知北國的壯麗景觀,進而領悟作者的豪情壯志。只有通過反復讀、語言的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美感等才能奔涌而出,才能逐步養成誦讀的好習慣,進而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朗讀是閱讀課文的第一基本功,是進行閱讀訓練的第一基本技能,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
2、培養自主聽力習慣。
聽是語文基本能力之一,一節課,一場報告,有的學生聽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有的學生如打悶雷,昏昏欲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對提升自主閱讀能力大有裨益。
如何培養聽力習慣呢?一是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規范閱讀,錘煉課堂語言,注重教態等來吸引學生;二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三是引導學生到課外去尋找,通過來自社會諸多聽力因素。如欣賞朱自清的《春》,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感悟,自我體驗能力,應盡量少講,講多了,往往會使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就如顧德希先生說的「文學作品的閱讀,講的越多,學生就越沒興趣」。學生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就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因此,在上課前,不如播放配樂朗誦《春》,讓學生發揮想像,進而領略文章的立意美、情思美、形象美、意境美。
3、探究自主閱讀技巧。
亞里士多德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是知識的萌芽。閱讀鑒賞所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鑒賞起來倍感困難,以問題討論為主要活動形式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養成獨立思考,探求知識的良好習慣,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閱讀文章。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通過關鍵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要點,強化閱讀的整體意識;通過咀嚼、品味重點詞句的語境義,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通過結構形式的比較分析,提高評價、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思考相結合的習慣,多摘錄、多寫讀書筆記,多作評論,多討論交流,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就會在動態中自然生成。

⑻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如何培養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在於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下面結合本人的一些教學經驗,就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創造輕鬆快樂充滿愛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心不應是真理的倉庫。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惡習就是冷漠,缺乏熱情。兒時的內心冷若冰霜,來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師要善於創設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愛來融化學生乾涸的心田,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張開想像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漣漪。在語文教學中創造一種輕松、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十分必要,學生可以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究。要形成這樣一種課堂氣氛,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學生才敢於大膽發言,才敢於自由爭辯。而當學生一旦認識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種煥發出來的自信心,以及因此誘發出來的智慧潛力往往是超出教師意料的。

每周第一節課,我都要問學生:「你回想一下,你們和老師在一起什麼時候最快樂?」同學們有的說是和老師一起談心的時候、有的說是和老師一起參加活動的時候、有的說是和老師一起辯論問題的時候,就在老師營造的這種充滿愛的寬容中,激起了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燃燒起了學生的智慧之火,這樣的課堂必然是和諧的,課堂氣氛也必然是生機勃勃的。

二、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在有聲朗讀中培養其閱讀能力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往往過於重視知識的傳授,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與理解,機械而又重復地操練,於是教師繁瑣地提問和冗長細膩地分析講解,往往使學生缺乏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同文本進行零距離的對話,以提高讀書的能力。這樣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有聲朗讀。誦讀時,眼、手、口、耳、腦等各種感官要同時活動。通過有聲誦讀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諦,不經意之間對語言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普遍較差的局面,萬萬不可對誦讀掉以輕心、等閑視之。為此,本人常有以下幾種做法:

1、利用語音、語調、語氣等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摹擬人物情態。如《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藤野先生》中體現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學者風范,以及「我」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的閱讀等。

2、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讓在文章中蘊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誦讀中奔湧出來。學習《最後一次講演》,引導學生通過多次朗讀,體會在集會上聞一多先生的心情:對革命死難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對反革命的劊子手——國民黨反動派表示刻骨的憤恨。學生的這種誦讀在不斷的得以加強,體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3、我們要善於體現氛圍,讓學生逐漸進入意境。在閱讀中,我們要善於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我們營造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逐漸的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來。如在引導學生閱讀高爾基的《海燕》時,我們要營造出一種大革命即將來臨的那種氣氛,讓學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氣氛的同時,漸入意境,並用多層次的語調進行吟誦,可使學生更深入到這首散文詩的藝術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知。

教師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上,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閱讀,在閱讀中感知、感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三、允許個性化閱讀,更充分的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發掘這種不同,激發學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個千篇一律的統一答案。所以, 可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個性特點,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性閱讀,允許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允許學生得出不同的結論,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閱讀實踐,有機會展現自我,有機會享受成功的快樂。語文是學習的基礎。國學大師梁啟超說:一個人學生時期能否養成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是件人生大事,將影響其一生的幸福和發展。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將學生當作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弘揚其自主意識和能動作用,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組織並指導學生主動投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從而發揮其智慧潛能,實現其自我發展。

例如在學習《傷仲永》一課時,我在最後總結中說:「本文的作者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為實例,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仲永正是沒有得到後天的教育,才導致了才能的衰退。你們說後天的教育對成才真的那麼重要嗎?成才的關鍵是什麼?」剛問完,同學們就議論開了,有一吐為快之勢。我說:「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下來我們結合課文內容,聯系實際對『成才的關鍵是天資聰慧還是後天教育』這問題分成兩種意見展開討論,看哪種意見有道理」。持天資聰慧是成才的關鍵的同學舉例證明:「中央電視台曾播出的痴呆兒聰聰沒有學過音樂卻能上台指揮交響樂演奏。這不是他有這方面天份的原因嗎?還有莎士比亞、高爾基未讀完小學卻成了偉大的文學大師。可見,天賦是成才的關鍵!」。而另一方也提出了小學課本里曾有過的童第周,反駁道:「童第周在學校里曾因考試不及格差一點被趕出學校,後來經他勤奮刻苦,成了有名的生物學家。還把當時生物界的尖端課題攻下了,實現了他『外國人能做的事中國人也一樣能做』的願望,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這不說明後天教育(努力)在成才中的重要性嗎?」在爭論中雙方都做到了觀點明確、論據確鑿,有一定的思辯水平。在同學們辯論的繼續深入後達成了一致正確的認識:成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天份)。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見解就給了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各持己見的辯論中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時,才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分段目標培養,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自主閱讀的意識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像力為中心,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一步步加深對語文的熱愛與理解。因此,中學語文閱讀在各階段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展階段: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而連續的過程,更是後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准確地判斷單復句並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徵、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範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後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只有發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想、想像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是判斷力的培養。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旬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後並不一定就產生「正確」。加上「常常」,對「錯誤」現象的本質特點揭示就准確。

二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徵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徵或個別方面綜台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聯想能力的培養。聯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准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想。教師還可根據聯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想力的訓練。

3、評鑒階段

即對文字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評價和鑒賞的階段。只有掌握相當的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語言知識,能進行抽象思維的閱讀者才能評鑒作品。中學生應該而且能夠具備評鑒能力。初中階段可培養學生對具體的人物舉動、故事情節、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價的能力,能寫成一點一議的小論文。討論之後,再進行欣賞,如朗涌、品味,在評鑒欣賞中越覺其妙,學生則愈益喜愛該讀物,有的學生甚至能在筆記中主動寫評論文,抒發己見。

經過這樣有意識的階段性目標的訓練,學生在無形中已經學會了自己去讀,去思,去評,去寫。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自主閱讀的意識。

結語:總之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要通過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慾望,師生互動,在輕松、愉快、和諧、遷移默化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握住新課標的要求,在打牢基礎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循序漸進,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李春花

⑼ 如何培養中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

摘要:語文閱讀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閱讀教學變成純知識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對中學生語文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遵循新的閱讀教學理念:語文閱讀是一個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應從問題情境中得到發展,是一個自主學習和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採取的措施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些措施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文本的差異;還應重視文學教育。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創造性 一、 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上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不斷創造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課程標准為課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讓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於閱讀,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次論證,我們確立了「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研究課題,對初中年級語文創造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並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創造性閱讀教學理念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能力。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應把閱讀訓練當作重點。閱讀的過程,就是從語表到語內,由文里到文外,多層次地去感悟語境,多角度地去解讀作者,從而獲得自我創造的形象、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過程。說到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作品中的語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體會和思考認識的過程,是情感與理性的結合,是一種思維的再創造。這種帶有讀者主觀情感和意志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所謂「創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學,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1]筆者認為,創造性閱讀是個復合體,融會了四種價值取向:人文價值、審美價值、創造價值和實踐價值。「為創造性而教」是新時代的要求,但創造性閱讀絕不是「創造」和「閱讀」的簡單相加,而應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三、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創設問題情境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圍繞課文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設計的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呢?首先,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生活的、學習的經驗)的相關程度,然後再綜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認知機構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能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為了有效地整體把握課文,一節課中的問題情境不宜太多。創設的問題情境要隨著學生認識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問題的概括化程度,並逐漸減少問題的數量。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除了自己創設外,還可以對課後的閱讀思考題進行篩選,完全適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適合的則加以修改或補充後再使用。例如:教師在設計蘇教版八年級課文《窗》教學時,直接投影一扇打開的窗戶,由「窗」的畫面導入,讓學生展開想像,由「窗」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小結:我們習慣了用眼睛去觀察世界,我們更要學會用心靈去感知世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想一想,小說的什麼地方最使你的靈魂受到震顫,為什麼?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後,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情境。圍繞這些問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氛圍。在這樣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們展開了充分的小組與全班交流,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探究性的問題。教學實踐也表明:本課文的閱讀教學活動都是緊緊圍繞問題情境展開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參與閱讀與交流討論,全班討論參與率達到了85%,學生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逐步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創造性閱讀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一般到個別,由個別到一般地展開思維,由一個形象創造另一個形象。運用這些聯想和想像的過程,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在的聯想和想像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聯想,去想像,海闊天空,甚至是異想天開。這樣,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思維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景象。2、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始於問題。在創造性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思考和交流、討論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問題,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能根據課文提出問題,說明他深入思考了,問題提得越有價值,說明學生對課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學習蘇教版八年級課文《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時,針對文末的一段話:「由於生存競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的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由於學生價值觀的不同,對待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關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有的學生提出:沒有了物質基礎,何來的精神?另一些學生進行了反駁,指出作為現代中學生,即使在艱難的學習生活條件下,也應該保持自己純正的精神追求,做一個有高貴靈魂的人。3、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創新和多樣性。學生回答要符合標准答案,否則就算錯。這樣一來,造成許多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嚴重壓抑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閱讀是一種主觀和客觀的融合,是一種整體感知。[3]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當代的中學生們能欣賞其「沉魚落雁」之美貌,但決不會認同其「小心眼」及病懨懨的嬌態,他們會從現代明星中去尋找載體,比如周迅、徐靜蕾等,從而形成一個現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為同樣的作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意義,新的見解。閱讀後所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個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師無法用任何標准去統一,否則,就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泯滅了學生的個性。課程標准特別強調學生的閱讀體驗。當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可讓學生談談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或這篇文章給自己的啟示。當學生完成與文本的對話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更進一步來闡述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了解到舊時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師能適時地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來比較一下舊時教育與現行教育的差異,學生肯定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能認識到舊時的封建教育沒有自由,只有順從,很容易抹殺孩子的個性、束縛孩子的心靈,而現行教育,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還有一些學生談到了現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設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4、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綜合思維的培養既符合學科特點,又符合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學生通過對特設專題的學習,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實踐證明,通過多次的課內與課外的專題閱讀訓練,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習專題《長城》時,通過閱讀參與、討論研究、寫作評價等步驟,引起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了解了「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在閱讀中,學生能對文章作深層次的理解,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在討論與研究中,提高了學生思辯能力,學生能夠對文章及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綜合和概括,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寫作評價中,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四、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注意事項1、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英格姆認為,文本不僅是一個具有多層次潛在結構的存在,它還是一種充滿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著許多未定的點,正是這些未定點使讀者的創造活動成為可能。[4]閱讀過程中,讀者和作品的關系總是表現為雙方意義認識的雙方運動和交互作用,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如何看待學生的「新」見解?打個比方,如果一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了某種相對於自己而言是「新」的見解,但很多學生卻早已這樣認為了,那麼這位學生的閱讀是否是創造性閱讀呢?在自主性閱讀教學情景下,教師又如何對待和操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整體把握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5]這是我們研究創造性閱讀和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青少年特別喜歡想像,尤愛幻想,使他們在想像世界和現實之間輕易地轉換視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說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學生的「新」見解對於他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並不要求對全體學生來說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讀七年級(蘇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時,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和自身的經歷談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的理解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這種同構就反映出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理解,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機會培養學生閱讀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2、不可忽視文學教育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更應重視文學教育。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學教育,文學教育對於培養創新思維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張志公先生說:「文學最足以喚起人們的聯想、想像,進而誘發創造性思維。」一方面,文學的魅力在於其形象性和多義性。形象性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多義性則可激活學生的多向思維和求異思維,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學生更為強烈的求新意識。另一方面,文學作品記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體現了人類對真、善、美的永恆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魯迅、布魯諾等形象,不正閃爍著高尚品格和科學理性的光輝嗎?這些內容,對於開展情商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潛移默化意義的,而健全的人格則是創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礎,學生創新品格的培養離不開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學教育的加強首先應落實在課文的學習中。同時,文學教育還應落實到寫作和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有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文學的熏陶中凈化感情,豐富想像,培養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維。我們的閱讀教學改革的實踐,初步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大力推進了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並形成有利於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這是以書本為本位,教師為中心以及傳授灌輸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它有助於減少教學的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了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⑽ 中學生怎樣提高閱讀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