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該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中學生該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0 18:45:31

Ⅰ 介紹幾個適宜中學生研究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1
網吧對中學生學習生活影響調查與分析
2
民俗文化研究
3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4
全球定位系統(GPS)工作原理及應用
5
Pascal語言程序與設計
6
網路給青少年帶來的危害及防治
7
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

Ⅱ 中學生適合研究什麼主題

提供一些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供參考。 數學研究性學習課題 1、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 2、氣象學中的數學應用問題 3、如何開發解題智慧 4、 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5、 有關房子粉刷(裝修)的預算 6、 日常生活中的悖論問題 7、 關於數學知識在物理上的應用探索 8、 黃金數的廣泛應用 9、 餘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0、股票(基金)投資中的數學 11、環境規劃與數學 12、數學的發展歷史 13、以「養老金」問題談起 14、中國體育彩票中的數學問題 15、解答應用題的思維方法 16、中國電腦福利彩票中的數學問題 17、如何安置軍事偵察衛星 18、丈量教學樓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數學中的黃金分割 22、通訊網路收費調查統計 23、計算器對運算能力影響 24、數學靈感的培養 25、二次函數圖象特點應用 26、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政治課研究性學習課題 1、對錢的看法 2、對公交車上某一現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價格 4、調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務情況及發展前景 5、對某一侵權行為的解析 6、加入WTO對本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7、對汽車超載問題的調查研究 8、農村家庭消費結構變化的思考 9、關於假貨問題的思考 10、中學生與網路世界 11、中學生成為教學(學習)主人問題探究 12、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 13、中學生人生價值(人際關系、社會公德) 14、學生的勞動觀(家庭、學校、勞動狀況) 15、中學生的消費狀況 16、金錢與人生 17、知與行(終身學習等) 18、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 1、剖析趙本山小品的藝術風格 2、校園設計之我見 3、關注青少年上網聊天 4、揚州市的建築風格 5、詩詞雅韻 6、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7、大話《三國》 8、撩開圖書館神秘面紗 9、80年代新生活調查 10、 被遺棄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學的發展 12、有關低齡出書的思考 13、我們生活中的廣告 14、廣場文化 15、書店管理與圖書館規劃 16、怎樣評價林黛玉與薛寶釵 17、古典小說與武俠小說的歷史背景及文學考究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18、廣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Ⅲ 初中生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可以選哪些方面的 舉一些例子!拜託了!!

你好,舉例:做一個來關於中學生心理自承受能力的研究性學習報告。

報告的開頭一般是概述,感覺你可以從題目切入,先聲奪人。內可以容包括三個方面:
1、什麼是心理承受能力。
2、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與成人的差異。
3、關注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社會意義。
——(你這個項目我們也有一些研究,其中觀點可以討論。)

你好,你說用什麼軟體做這個報告,用Word文檔做就可以了。

你好,望採納。

Ⅳ 適合中學生的自主研究課題

研究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Ⅳ 中學生課題研究

有一些很老套的,比如說廢舊電池的回收,或者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光對生物生活的影響等等都可以。不一定要多麼高深,反而是利用課本涉及到的知識好一些。
至於社會調查,可以對你所在城市的兩個經濟圈進行對比,或者探究一下養老院老人的生活,也可以在你的同學們當中進行一個關於名牌的調查等。

Ⅵ 適合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有哪些

適合高中生研究的學習課題領域可以是:數學新高考形勢下的高中生多媒體課件課堂使用利弊探究中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塑料及其回收利用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有關飲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調查純凈水是否「純凈」、淺淡當今社會之健康飲食化妝用品的副作用利用太陽能對未來的積極影響中學附近不潔食品狀況調查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型、拓展型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去探求知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實際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為主要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它以研究課題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最基礎的研究活動,學會科研的基本方法,並初步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中,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新穎關系,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於探索、勇於爭論、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學習氛圍。數學研究性學習注重問題的解決,但更加關注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

用於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一般是以課題形式為主,一個課題探討一個專題。對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既要是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綜合與實際應用,又要對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有較好的訓練價值,對高中學生來說,較好的課題應該是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有體驗的數學問題,或者是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

因此在確定研究課題時,不僅由教師提供,而且更要鼓勵學生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調查、思考,抽象概括出數學問題,從而形成研究課題。

Ⅶ 中學生的研究調查報告(小論文)適合的標題(課題)有哪些

關於瀕臨滅絕的動物的調查報告。
下邊是我寫的:
關於瀕臨滅絕的動物的調查報告
概述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星球——地球,它擁有大片原始森林和一望無際的海洋,同時又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它們就叫動物。
我們人類和動物生活在一起,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將許多動物趕盡殺絕因而使許多動物瀕臨滅絕。就像蘇門答臘虎。韓國在1975年到1992年間進口了6,128公斤虎骨,平均每年進口340公斤,其中有3,720公斤虎骨來自印尼,這相當於獵殺333隻蘇門達臘虎。不僅是蘇門答臘虎,還有許多動物的命運也是如此。

一. 問題提出
我是個動物愛好者,經常看一些有關動物的書籍.電視或資料,有一天,我在看電視。CCTV10正在講白暨豚,於是我便認真的看起來。裡面說科考隊的叔叔們找了一個月都沒找到白暨豚,這讓我想起了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動物。

二. 調查途徑
1. 有哪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2. 尋找相關例子。
3. 上網查找動物瀕臨滅絕的因素。
4. 動物瀕臨滅絕帶來的影響。

三. 瀕臨滅絕的動物
有許多的動物瀕臨滅絕。如: 北部白犀牛,大鯢,草原陸龜,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中華鱘 ,指狐猴,蘇門答臘虎,斯比克斯鸚鵡,奧里諾科鱷魚,僧海豹,微型豬,小嘴狐猴,蘭.坎皮海龜,.奧瑞納克鱷魚,泰國豬鼻蝙蝠,夏威夷蝸牛,綠海龜等。

四. 資料整理
1.蘇門答臘虎
由於人類入侵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采,蘇門答臘虎棲息地已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快,導致很難交配繁殖。1978年進行的勘測,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1000隻。而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算有26個自然保護區有虎存在的跡象,數量為800隻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業部門和自然保護協會做出了統計,還有400隻虎分布在蘇門答臘5個國家公園里。

2.白暨豚
白鰭豚,在長江里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生物。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鰭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鰭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原屬淡水豚科,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中國科學家周開亞教授的建議,單獨設立了白鰭豚科。鯨目白鰭豚科白鰭豚屬的唯一種。現在,白暨豚幾乎0隻

3.僧海豹
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一生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歷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於人類的狂捕濫殺,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難覓其蹤,而僅僅在夏威夷群島北部有發現。加勒比僧海豹:於2008年6月6日,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了此前一些生物學家的論斷--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夏威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不超過1200隻,並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正在以每年約4%的速度減少,專家們預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在未來3到4年裡可能會減少至不足1000隻,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只有約500隻。

五.數量統計
1.蘇門答臘虎:
1978年——約1000隻。1985年——約800隻。1992年約400隻。
2. 白暨豚:
1986年——約300隻。1990年——約200隻。1997年——少於50隻。
1998年——只剩7隻。2006年——幾乎0隻。
3. 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未來3至4年不足1000隻。地中海僧海豹——約500隻

六. 分析 ——動物滅絕原因
一切自然物種及其群落都與所在地域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只要條件不變,就能長期生存,即使發生擴散或縮減,其歷程也是緩慢和漸變的。人類活動的加劇,卻打破了這千古不變的平衡,導致物種滅絕: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瀕臨滅絕的境地。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得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雖然,僅僅4點原因,但是這足以使大部分動物走向滅絕的道路。

七.結論——生態平衡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干擾超過它本身自動調節的能力,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
不僅如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還有一種循環。
河馬 水草 鱷魚糞便 鱷魚 水鳥 魚 水藻 河馬
看了上面的這個生物鏈,我發現裡面的每一個生物都不能缺少。假如河馬瀕臨滅絕,那水藻就無處可長。水藻一少,魚就沒有食物便接著減少了。魚一減少,水禽也沒食物了。水禽一減少,鱷魚也減少了沒了鱷魚糞便,水草也無法生長。啊!僅僅一個物種的減少,便導致一連串的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要是讓一個物種瀕臨滅絕,就等於讓一連串的物種瀕臨滅絕。

八. 建議
1.組織大家一起去動物園觀賞動物,了解動物的習性,增加對於動物的知識。

2. 大家到一些大的酒店調查調查,看看有沒有野生動物。

3. 做個統計表,看看平均每年人類要獵殺多少野生動物。

九. 啟示
動物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東西,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的奪取了許多動物的生命,我們應該好好反省反省,想想動物們是多麼痛苦。我們要行動起來,拯救瀕臨滅絕的動物!

附件
由於人類入侵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采,蘇門答臘虎棲息地已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快。1978年進行的勘測,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1000隻。而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算有26個自然保護區有虎存在的跡象,數量為800隻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業部門和自然保護協會(PHPA)做出了統計,還有400隻虎分布在蘇門答臘5個國家公園里。

1995年,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頭性成熟的雌性白鰭豚,將它放養在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內。1996年夏天長江大洪水,這頭白鰭豚因觸網而死。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六國近40名科學家,對宜昌—上海長江中下游的幹流1700公里江段進行了考察,未發現一頭白暨豚。1997年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過對白暨豚進行大規模的監測行動,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此次考察的結果則是0。1979年:中國宣布白暨豚為瀕危物種。983年:立法規定狩獵白暨豚乃違法。1986年:剩餘300頭 1990年:剩餘200頭。1997年:少於50頭(發現23頭)。1998年:發現數量只剩下7頭。2004年:7月在長江南京段發現擱淺死亡的白暨豚屍體。2006年:幾乎0頭。2007年:8月19號,安徽銅陵的一位市民在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段偶然發現了一頭白鰭豚,並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

加勒比僧海豹:於2008年6月6日,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了此前一些生物學家的論斷--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夏威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不超過1200隻,並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正在以每年約4%的速度減少,專家們預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在未來3到4年裡可能會減少至不足1000隻,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只有約500隻。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滅絕的境地,而且這種事態仍在持續著。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67%的物種遭受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的威脅。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生態」一詞原本就是來源於希臘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滅絕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類及無處遷徙的島嶼種類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上的物種有85%為特有種,狐猴類就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後,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類動物僅剩下28種(包括神秘的、體大如描的指猴)。大陸生境的片斷化、島嶼化是近百年來日趨嚴重的事件,這不僅限制了動物的擴散、採食、繁殖,還增加了對生存的威脅,當某動物從甲地向乙地遷移時,被發現、被消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國計劃為大熊貓建的綠色走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人類正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邊際利益(時尚、炫耀、取樂、口腹之慾),而去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命。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性獲取,往往結果是「商業性滅絕」。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黑市交易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與軍火、毒品並駕齊驅,銷蝕著人類的良心,加重著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鴿曾有幾十億只,是隨處可見的鳥類,大群飛來時多得遮雲蔽日,殖民者開發美洲100多年,就將這種鳥捕盡殺絕了。當1914年9月最後一隻旅鴿死去,許多美國人感到震驚,眼瞧著這種曾多得不可勝教的動物竟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他們為旅鴿樹起紀念碑,碑文充滿自責與懺悔:「旅鴿,做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並引入鼠、犬、豬,使該地半數的鳥類(44種)滅絕了。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15世紀歐洲人相繼來到模里西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把這里做為航海的中轉站,同時隨意引入了猴和豬,使8種爬行動物,19種本地鳥先後滅絕了,特別是渡渡鳥。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大范圍的消逝。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於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境喪失不相上下。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干擾超過它本身自動調節的能力,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

Ⅷ 中學生做課題研究

科研課題即研究題目,是依據研究目的,通過對研究對象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而確立的研究的問題。
一、選題的意義
第一,是教育科學研究的起點。
第二,是教育科學研究成功的必要條件。
第三,能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二、課題的類型
教育是一個廣闊的研究領域,蘊含著豐富的研究課題。教育科研課題從不同角度可以分為不同類型。
1、從研究的性質看為:
理論性課題。
應用性課題。
2、從資料來源和時間看:
歷史性課題,
現實性課題,
3、從研究的內容看,
綜合性課題。
單一性課題。
4、從研究的手段看:
實驗性課題,
描述性課題,
5、從課題選定形式看:
新開課題
結轉課題
委託課題
自選課題
總之,對於教育科研課題可以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分類。不過各種類型的劃分都只是相對的,在現實的教育研究中的課題往往是幾種類型的綜合。
三、選題途徑與方法
(一)問題來源(選題途徑)
1、從有關理論中演繹研究問題。
2、從教育實踐中發現研究問題。
(1)從如何提高本職工作的質量上去發現問題。
(2)從工作中的困難與缺點中發現問題;
(3)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中發現問題;
(4)在移植和借鑒其他領域先進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5)從教育實踐活動的觀察中去發現課題;
(6)從平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3、從過去研究中尋找研究問題。
4、從各種信息交流中去發現研究問題。
(二)選題的思維策略
1、懷疑。
2、變換角度。
(三)選題的原則要求
1、價值性原則。
(1)理論價值
(2)應用價值,
(3)綜合價值,
例如:「上海高中生思想狀況的調查報告」
2、科學性原則。
3、創新性原則。
教育科研的創新重要表現在:
(1)內容上創新,
(2)方法上創新,
(3)應用上創新,
4、可行性原則
選題不宜過大
選題不宜過難。
選題不宜過於專業化。
(四)選題的具體方法
小題大做,即課題的切入口要小,但解釋面要大。小題大做的意思就是將課題做深做透。
要注意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項到綜合,步步為營、逐漸發展。

Ⅸ 中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

內容提要:
厭學情緒是目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有害情緒,它的產生從教學自身來看,主要有三個原因:一、重結果,輕過程;二、重責任,輕興趣;三、重講授,輕傾聽。解決這些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作嘗試:一、把時間和權力還給學生;二、改變課堂環境,完成角色轉換;三、以賽促練,變逼迫為激勵;四、游戲性學習與學習性游戲;五、製造機會,讓學生重拾自信。
關鍵詞:厭學思考對策
目前,厭學情緒正日益在中學生中蔓延,這種狀況如果不及時地加以改變,小則影響個人的學業與前途,大則影響國家的人才培養與經濟建設。

如何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已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道嚴峻的課題。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固然是一個不能不提的重要因素,但我們更應該從教學的本身找答案。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以為當然的教學吧!

一、 過程還是結果——教學的本與末

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與學生好壞的唯一標准。只要學生能考出好成績,那麼這個教師就一定是好教師,沒有人會考慮這個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學,是否能激發學生興趣。這也就導致許多教師在考試的指揮棒下更熱衷於猜題,搞題海戰術,從而忽略了教學的藝術性與身處其中的學生的感受,這應該是現今教學的一個重大誤區。因為結果只是一種瞬間感受,過程才是學生在漫長的學習生活中所必需面對的。唯有好的過程,才能產生好的結果。過分強調結果,而忽視過程,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是一種功利而短視的教育行為,必然導致學生在漫長而枯燥的學習過程中日漸倦怠,從而喪失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二、 責任還是興趣——學習的動力與壓力

責任與興趣,究竟誰對學習更重要?對中學生這個特殊的階段來說,應該是興趣而不是責任。責任更多的是一種外在的壓力,是讓學生背著重負去學習,運用得好,固然是一種動力。但從中學生實際情況來看,他們的心理與生理正處在一種不成熟的階段,外在壓力更易引發學生的逆反情緒,越是別人要他接受的,他反而越不易接受。當他們反感別人強加給他們的責任時,學習也就很快會喪失動力。而興趣則是學生發自內心的追求,唯其發於本心,才不會產生逆反情緒,所以興趣是最好的推動力。作為老師,如果離開興趣談責任,無疑是在給學生加重心理負擔,效果會適得其反。只有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談責任,才會兩相益彰,事半功倍。

三、 講授還是傾聽——教學主體的隱與顯

平常,有的教師很善於言辭,他們課上滔滔不絕,口吐蓮花,然而教學效果卻未必佳。老師滔滔不絕會帶來兩個結果:其一,教師自己講得越多,那麼觀察學生反應和考查接受程度的時間就越少,接受的反饋信息就越少,就越不能形成對教學效果的完全控制;其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卻成了一個聽眾,一個完完全全的被動接受者,被冷落、不受尊重的感覺會讓主體的主動性完全喪失,也就會使他們自然而然地討厭這樣的學習。難怪法國的一位教育家說:「二十一世紀最困難也是最有價值的是讓教師閉上他的嘴。」
筆者認為,教師在「閉上嘴」的同時,還應該伸長自己的耳朵,學會傾聽。華東師范大學的胡東芳認為:「學會傾聽,是當代教師的素質要求。」他指出傾聽有五大作用:一是增加對學生了解的信息和知識;二是減少你與學生的誤會和沖突;三是增加實現你及你的學生各自願望的機會;四是能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五是能加深自己與學生關系。而我認為更重要的還在於它給予了學生發揮主動性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唯有多聽精講,才能很好地解決主導與主體的矛盾。
為消除學生中的厭學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打破常規,推陳出新,使學生重新燃起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重新啟程,揚帆遠航。為此,筆者作了一些嘗試,其具體做法為:
一、把時間和權力還給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要切忌滿堂灌、一言堂,讓學生不用思考直接受老師公布的答案。古人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教學不應該以把死的知識塞到學生的腦子里為最終目的,而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應該把時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群言堂。課堂上,教師要大幅度地減少自己講課的時間,留下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當然這時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把過去宣講的時間更多的用於啟發。一個學生想不出的,就鼓動大家來幫助他,群策群力,以達到「三個臭皮匠,抵上一個諸葛亮」的效果。有的教師可能會說,這樣,教學任務就完成不了了。其實,教學行為不能短視,教學總的任務還是教會學生學,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孰輕孰重,相信每一個人都分得清楚,而且只要安排得當,穿插巧妙,同樣不會耽誤教學任務的完成。比如我在上《項鏈》一課時,以「路瓦栽夫人的悲劇為什麼會發生?」中心論題,啟發學生討論,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之後,討論氣氛熱烈。有的同學認為是路瓦栽夫人自己太愛慕虛榮。我問:「愛慕虛榮就一定會產生這樣的悲劇嗎?」有的同學說:「因為這是一個赤裸裸的金錢社會!」我又問:「為什麼產生悲劇的是路瓦栽夫人而不是別人?」同學們討論之後認為:「金錢至上的社會造就了路瓦栽夫人的愛慕虛榮,愛慕虛榮的路瓦栽夫人最終又被造就她的社會所毀滅。」整堂課我說的話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討論,產生的結果卻超出了教學預想。
有時候,學生的討論會超出課堂的教學目標,離題太遠,大部分教師這時就會站出來阻止,把這些學生的思維重新扯上「正道」。這樣的行為看來是毫無問題的,但這十分的不妥。其一,學生超出平常的思考是極有價值的,它是一種可貴的創新思維。其二,這正是學生積極思考的表現,切不可為了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打擊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因為學生一旦學會了思考,就等於學會了學習。
二、 改變課堂環境,完成角色的轉變。
在新海中學聽過一節公開課,其中有一位教師上《桃花源記》。他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創設了一個虛擬的情境:他化身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記者,來到古時的桃花源,采訪這里的居民,而學生們作為這里的居民接受他的采訪。在「采訪「過程中,他解決了字詞的掌握,課文的理解,甚至還教會了學生考證的方法。這堂課上得很成功。
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並不新鮮,關鍵是他把課堂變成桃花源,並化身為記者,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麼課一定要在課堂上上?為什麼教師一到課堂上就要老氣橫秋,道貌岸然,講什麼師道尊嚴?換一換環境,換幾副面孔,學生不是更有新鮮感嗎?於是我講《阿Q正傳》,課堂就成了未庄,學生和我也就分別成了阿Q、假洋鬼子和趙太爺;講《林黛玉進賈府》,我就用多媒體投影把學生帶進大觀園,看盡這里的恩恩怨怨;講毛主席的詩詞,我又成了激情飽滿的詩人和偉人;講《勸學》,我甚至化身為後輩學子,而學生卻無一例外地成了大哲學家荀子……實踐證明,凡是這樣的課,學生無一例外地精神高度集中,教學效果特棒!
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口袋裡不妨多准備幾副面具:講詩歌,你可以是滿懷激情的詩人,與學生一起指點江山;講議論文,你可以是一位理智思辯的哲學家,把學生帶進辯論場;講散文,你甚至可以成為出色的導游,引領著學生暢游名山大川;講小說,乾脆就讓自己過一把導演癮,讓學生也作一回阿Q,王胡和小D。運用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多種手段,把課堂變成一個大舞台,並且多准備幾副面孔,學生就會有新鮮感。新鮮感有了,興趣還會少嗎?
三、 以賽促練,變逼迫為激勵。
常常有一些學生千方百計地逃避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許多教師對此也並無什麼良方,至多是採用一些高壓手段去逼迫學生去完成他們本應該完成的任務,比如「不這樣就不準回家吃飯」,「不這樣就帶家長」等等,這也就是常說的「要我學」。怎樣才能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呢?我覺得逼迫不是個辦法。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較嚴重,逼迫只能導致他們更加厭學。相反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採用激勵的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比如在處理學生背書這個問題上,以前我總是用班組長檢查並上報名單,然後我再抽查的方式,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最近我試著變換了一下方式,專門拿出課來,組織學習小組間的背誦比賽,參賽選手為全體同學,不點名,由同學自行站出來挑戰其它組的任何同學,不應戰或應戰失敗的就扣本組分數,並小施獎懲。這一下,學生的積極性就全部調動起來了。一方面學生可以示弱於老師,卻不願示弱於同學;另一方面,那些企圖躲懶的學生也會被其他同學群起而攻之,而不得不痛下苦功。於是所有同學都開始爭著背書,一些嘗到了成功喜悅的學生,甚至不用我提醒,一到要背書的課文就提前背誦,還常常問我:「劉老師,什麼時候比賽啊?」
四、 游戲性學習與學習性游戲
常常看電視中的一些益智類節目,我覺得那些機智問答,猜謎語,包括成語接龍等既有趣又能增長知識,表面上看是游戲,其實都應該算是學習,應該說它們是一些最能引發學習興趣的趣味性學習。游戲可以成為學習的一種形式,學習又何嘗不能作為一種游戲?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把樂趣還給學習,應該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我在教學中逐漸引入一些趣味小游戲,比如前面提到的機智問答,猜謎語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越來越活躍,有時甚至考起老師來。考試證明,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較以前有較大進步,而且知識面也變寬了。
五、 製造機會,讓學生成功,重拾自信。
學生厭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多年灰暗的學習經歷使之產生了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不是學習的材料。這個心理障礙不排除,他們是不會對學習有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製造一些機會,比如讓他們怎樣回答一個看似困難其實簡單的問題,當眾朗讀他們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陣熱烈的掌聲,兩句贊揚的話語,幾件微不足道的小獎品,就有可能讓這些學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可貴的自信。
綜上所述,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學自身的問題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如果教學自身仍然墨守成規,不思變革,重復以往的錯誤,就必將為學生所厭棄。只要我們潛心研究,樂於創新,敢於實踐,必將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好學,樂學,會學。

Ⅹ 我們初中現在有一門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課我該研究什麼課題

「著裝檢查」引發的爭議

省城另一高中
的孫老師則嚴厲批評了眼下中學生中出現的「奇裝異服」。她認為學生的著裝要反映學生朴實上進、整潔、文雅、明快、活潑的特點,如果穿得珠光照人、時尚前衛,像個「闊佬」「闊姐」,勢必給人以浮華的心理感覺,造成不佳的心理印象。「課堂是非常嚴肅的地方,並非做『秀』的場所。如果一個學生穿著太過時尚甚至暴露,我就會認為其學習態度不端正。」

對於自己該穿什麼衣服上學,大多數學生都表示校服是自己最合適的選擇。七中高一(10)班張靜同學認為,學生的任務是學習,如果穿著誇張醒目,就不符合學生的身份了,她身邊的同學平時穿的最多的便是校服。張靜還向記者透露了在學生中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如果在校園里見到了一個穿著非常時髦或者很有個性的同學,大家會首先推測其學習成績肯定不佳。●觀點二學校不宜管得太嚴

雖然限制學生著裝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學校對學生的著裝應該適當給予引導,但不能管得太嚴。

合肥市的祝同學認為,穿什麼樣的服裝是學生的自由,如果學校規定得過於嚴格,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只要學生的穿著不是太醒目、前衛,學校都不應該干涉或應少干涉。對於學校的一些做法,比如不準學生佩帶小飾品等,這位同學認為沒有必要。因為學校雖然明文禁止了,但是實際上許多同學還是在偷偷佩帶項鏈、手鏈等,只是平時塞在衣服裡面,下課或放學再露出來,老師們並不知道。

一些家長也透露出對學生服裝的擔憂。省城的胡先生告訴記者,學校要求學生統一著裝,他的孩子常年穿著校服,只有周末時才能換洗一次,非常不方便。而且校服的質地不是很好,多為化纖,學生穿在身上也不舒服。如果學生的家境情況允許,學校可以適當放寬這方面的限制,給孩子一定的著裝自由空間。●觀點三:學生個性應被尊重

也有少數同學反對學校干涉學生的著裝。

合肥市26中的韓梅竹同學表示,現在是一個追求個性的年代,如果學校干涉學生的著裝,會影響到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條件的同學穿得漂亮些,佩帶飾品等也是對美的追求和嚮往,並沒有過錯。穿著是否樸素與這名同學自身的素質高低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沒有證據說穿著時尚、注意裝飾的學生學習成績就一定不好。

●校方:學生著裝不能放任

據了解,在合肥市大多數中學里,學校對學生的著裝問題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穿著必須整潔大方、不準佩帶飾物,男生不準留長發,女生不準穿高跟鞋等。

盡管長期以來,針對著裝該不該受限制的聲音有多種,但學校加強對學生著裝問題管理的決心似乎沒有動搖過。不過在實際管理中,如何把握好這個「度」讓不少學校頭疼不已。

合肥市第七中學政教處的王主任告訴記者,近兩年來,教育部門十分重視學校亂收費問題,明確規定學校不得統一訂購校服。這在客觀上也給學校管理學生著裝帶來一定的難度。雖然統一服裝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但如果放任不管,人人都追求個性化,勢必會引起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

王主任介紹,針對這種現狀,該校一直以來採取的管理方法是,由班主任在班級強調相關規定,而學校中層幹部以上的人員組成檢查組,不定期在學校展開「三查」。但究竟什麼樣的服裝才算是「奇裝異服」,學生守則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學校也無法拿出一個具體的衡量標准,這就給學校工作帶來了難度。像近來在學生中就比較流行肥碩寬大的「韓服」,老師們大多覺得這種裝扮太惹眼,但很多同學卻已經習以為常了。遇到那些佩帶飾品或蓄發留指甲的同學,老師們也只能以引導教育為主,並不能禁止。

合肥市26中對學生著裝問題的管理也十分嚴格。該校政教處楊主任介紹,學校會提前在黑板上通知將於近期檢查學生著裝,但不會公布具體檢查時間,並組織人員進行抽查。但檢查的目的也只是引導學生,並不是懲罰。有些規定如不準佩帶項鏈、玉佩等,夏天還可以通過檢查來加強管理,但到了冬天,學生都將這些飾品塞在衣服裡面,檢查時也看不出來,實際上,不少同學還是依然佩帶這些飾品的,讓學校防不勝防。●教育部門:「管」比「不管」要好

學校究竟該如何對學生著裝進行管制,合肥市教育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並沒有對此做出明確的規定。只要求學生「不比吃穿」「衣著整潔」,但各個學校的校規中都對學生著裝做了一定的限制,譬如男生不準留長發、女生不準穿耳洞、染頭發,不準穿高跟鞋;夏天不準穿暴露的衣服和拖鞋等。

學校對著裝的限制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由,但是總體來看還是利大於弊。原先學校都會讓學生購買校服,這樣不但有利於樹立學校自身的形象,同時也避免了學生在著裝上產生攀比的心理。後來考慮到各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平衡,現在已經取消了校服的統一訂購,改為學生自願購買。這位負責人表示,實施這種制度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管制力度,但還是希望學生能購買校服,因為統一著裝會讓學生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會和集體疏離。

●法律界:合情但不合理

學校對學生著裝進行管制會不會干涉了個人隱私?為此記者采訪了有關法律界人士。

安徽萬事律師事務所的王明紅律師認為,法律上對居民的穿著打扮並沒有具體規定,學校對學生著裝進行管理是行業內部管理的需要,一般來說,並不會牽涉到干涉學生人身自由的問題。王律師認為,如果學生的穿著過於誇張,與其身份不符的話,學校進行適當管理是合情合理的。作為教育方,學校的職責不僅僅是「授業解惑」,也應該「傳道」,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在著裝上提倡樸素大方,既有利於形成文明健康的校風,也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價值取向,符合我國國情。王律師同時認為,現在一些學校的有些規定也有些矯枉過正了。比如,「禁止學生戴玉佩」,這是學生的個人生活習慣,也是學生的自由,對個人發展也沒有必然的影響,學校如果明令禁止,就不太適當了。

安徽金亞太律師事務所的王κ律師則認為,學校與部隊、行政執法部門等單位不同,從法律上說,並沒有權利對學生的服裝進行硬性規定。如果出於方便管理的需要,要求學生不能穿奇裝異服等,倒也無可厚非;但如果規定得過於嚴格,比如不準學生穿高跟鞋、佩帶飾物等,就有干涉學生人身自由之嫌了。本報記者張曉嶸劉玲君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該研究的課題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