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分析
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諸如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這一切不僅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從新課程標準的角度來審視,當今的課堂在培養學生的素質上,特別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多弊端,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弊端一:亂用權威,缺少交流。新課程改革後,學生們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時的課改活動中,我們也看到有的教師面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怕課堂出「亂」,就制訂了煩瑣的課堂規范,課堂組織按照教師的指令,井然有序的進行,這樣就使整個課堂處於教師的嚴密控制之下。因為教師牢牢控制了課堂,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勢必受到制約,常常出現課堂討論不到位,活動放不開手腳等現象。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往往只有機械的討論和活動,討論不到位,活動不充分,思維不深入,這樣師生之間就不能真正達到情感互動和思維碰撞。這種模式使學生不會交流,不會思考,不會質疑,這種沒有交流的課堂效率極為低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無條件地尊重教師,甚至屈從於教師的權威,必然導致盲從和迷信,其直接後果就是學生缺乏創造性、主體性。
2.弊端二:無所適從,放任自流。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課堂上不再是老師唱主角,新的課堂中,師生「動」起來了,學生「活」起來了,這勢必增加了管理的難度。部分教師面對課堂變化,一時束手無策,不知該怎樣去管理。他們不敢再用「規矩」去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學生」的帽子,擔心違背了新課程理念。正因為在課堂教學管理上存在著認識誤區,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教學管理不到位、不得法,無所適從。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勢必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在課堂上學生想說就說,胡亂插嘴,旁若無人;或者人聲鼎沸,高談闊論,游離主題;或者想動就動,東張西望,自由離開座位。這樣課堂目標的落實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勢必成了一句空話。
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所謂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非都要像科學家、發明家那樣,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有什麼驚人的發現,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只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老師,不死記硬背,敢於標新立異,大膽思維質疑,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地掌握所學知識,即是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體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很多,其中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做了許多嘗試。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家陳景潤因為愛好數學而發明「哥德巴赫猜想」;瓦特小的時候觀察到壺里的水沸騰後壺蓋會跳動而深受啟發,長大後發明了蒸氣機。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性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打破教材的條條框框,努力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集聲、像於一體的教學場面,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獲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發現,進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萌動創新意識。
比如在講授重力時,我對同學們說:千百年來,「蘋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們只看到「蘋果落地」就可以吃了,但有一個人──牛頓卻獨具慧眼看到了「重力」,並由此推廣到宇宙間的萬有引力,再介紹後來人們根據這一引力定律推導出了海王星的運行軌道,並導致海王星的發現。這樣,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及知識的力量所在,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激情。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科學家為追求真理而不怕艱辛、百折不撓的研究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知難而上,不怕挫折和失敗的堅強意志。從中充分開拓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在創造背後所隱藏著的鮮明的個性。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場。加強師生情感的溝通,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關鍵。為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我特別注重教室的布置、板報的設計、牆上懸掛條幅的選擇等,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態文化,學生會在不自覺中的狀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每一名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潛在的創新能力。只是有的學生可能在這方面表現突出些,有的學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現突出些。要想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就應在教學過程中,為他們營造一個創新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一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及手段,都應給予理解和重視,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以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克服那種滿堂灌,一切都教師說了算的教學方法。二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態要和藹可親,語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即要有嚴父般的諄諄教誨,又有慈母般的暖暖愛心,使學生在學習中敢想、敢說、敢做。即使學生說錯或做錯了,教師也不要諷刺挖苦學生,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要多鼓勵少批評。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學習過程中答錯了允許重答,答不完善允許補充,不明白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樂於探究的良好環境,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努力把教學活動變成活躍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創新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
3.激勵學生質疑問難。要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就必須打破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渴望創新,追求創新,參與創新。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學生能夠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才能產生創新意識,因此,教師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於質疑,敢於發問,思維敏捷,好奇心強的學生,並善於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克服老師主宰課堂,只有教師提問學生,不準學生向教師質疑的弊端,要把學生提問、講座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的思維從狹窄的封閉的圈子裡解放出來。對能提出一些創見性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其次要根據學生好奇好問好動的年齡特徵和教材本身特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動手,互相討論主動質疑問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歸納總結、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我模仿「氣功」大師,通過憋氣、運氣、跺腳、伸腰等一連串優美而誇張的動作,將一隻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後大喊一聲,將臉盆用一隻手吸了起來。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師用什麼辦法能把半臉盆水提起來。等老師把手伸出,原來手中有一塑料吸盤,這種吸盤可以貼在鏡子或牆壁上,可用來掛衣物等,用手將吸盤內空氣擠出後,利用大氣壓,便可把臉盆吸了上來。從而順利引出了《大氣壓強》,並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偽科學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辦」就會發現處處有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重視學生的主動探究。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不拘泥課本,不依常規,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以「科學探究」為主要形式,通過探究性實驗增加學生探究過程體驗,學生能夠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實中的美妙與和諧;能夠保持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實和日常生活中的道理。通過一個個探究性實驗,來辨析真偽引發認識沖突,激起探究的深入,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體會成功的樂趣,為以後創造、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重讓學生「在興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學習」,帶給學生一種創造的激情。如在《光的傳播》一節時,以探究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為核心,重視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從教學模式上突出「探究」,讓學生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傳統教學常常將「光的直線傳播」作為介紹課來處理,忽略了課題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因此筆者力圖將本課題的教學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課。設計引入課題從常見的「人眼看物體」開始討論,以激發學生認識光的興趣並對學生進行勞動創造人類文明的思想教育。問題提出後,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研究,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對於一些抽象的物理現象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化,讓學生從直觀的物理現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充分展現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由於教師在課堂上採取比較靈活的方法,使學生產生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安排「個體探究」、「小組探究」、「集體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的環節,讓學生體驗到「發現規律」的快樂,達到深化知識,弘揚個性,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
5.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新課標教材中很多知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極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識點都是彼此的聯系,按一定邏輯順序組成的,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整體。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大膽創新。
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能改變傳統學習中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模式,形成了對於知識進行主動探求,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在學習《熱和能》一章時,可以擬訂「走進微觀世界」這個研究課題,讓學生登陸網站、翻閱圖書,豐富的圖片資料和形象的結構模型會展現一個異彩紛呈的微觀世界。「花香從何而來」、「原子、分子概念的發展簡史」、「快樂的水分子」……這些生動的小課題有對分子性質的描述,有對分子、原子發現歷史的探討,有對原子結構的概說,也有對生活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系……學生們用現代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注視著微觀世界,比較著宏觀與微觀兩個世界的異同,不斷地收集整理,不斷地創造展示,通過《分子熱運動》和《內能》討論了地球資源的供不應求;通過《比熱容》和《熱機》感悟物理世界的神奇;通過物理與生活單元探討了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鮮明地感覺到「原來物理的世界這樣精彩,原來物理世界離我們這么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讓學生自己去歸納。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了新知識,創新能力也逐步形成和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時代賦予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進行教學改革,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立足實際,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努力探索,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途徑,探索其有效的培養方法,把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作為根本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適應時代發現的需要。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B.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
一、有關理解信息素養的含義
信息素養一詞最早在美國提出,目前對信息素養的定義比較多,美國圖書館協會認為:信息素養是人們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信息並找到、評價及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可以說信息素養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種技能。說信息素養是一門藝術因為它包括了社會﹑哲學﹑文化等內容;說信息素養是一種技術因為他包括了各種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技能。信息素養由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部分構成。此外,還有很多專家從教育技術學和心理學等角度給信息素養下定義。
二、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養,重視信息素養的全面培養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邊緣學科,長時間以來不被信息技術老師重視,由於既沒有考試的壓力也沒有學校的檢測評估,因此信息技術老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並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規范的教學活動,極大多數的信息技術老師都是應付了事,從而造成了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的局面。所以說信息技術老師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體是影響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信息技術老師對待信息技術的態度就是學生對待信息技術課堂的態度。假如一個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不斷地及時的更新新的信息技術知識,那麼就會影響教學質量,也會影響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正所謂身教勝於言傳,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做出一個好的榜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因此,教師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術產生實際效能的重要因素。基於這些因素,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教師自身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名教師要跟緊時代的步伐,主動提高自身素養,不斷進步。
三、立足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利用,傳統的圖書資料利用方法已經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是遠遠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在信息課堂上要以強烈的信息意識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發現欲和濃厚的的學習興趣,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要採用多種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把它們綜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信息素養的重要。
首先,在課堂中要善於創新,善於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和一些落後的觀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代的課堂教學。因此,在教學課堂上我們要添加具有時代象徵意義的元素。例如,在講課時可以讓學生實踐操作,還可以組織各種活動展示同學們自己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進行比賽,使學生們感受到信息帶給我們的樂趣。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其次,信息技術教育要與其他的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將信息素養的培養遷移到其他方面的教學活動,以便於更好地培養信息素養。最後,信息技術教學要充分發揮其功能,將信息素養靈活應用於生活實踐。學校之所以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一方面是為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另一方面也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四、豐富課外實踐活動,應用感知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再好的理論技能如果不能合理恰當的應用於生活實踐,那麼它都只是一紙空文,是沒用的「廢品」。因此,要把信息素養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這就需要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在各個領域中應用信息素養,鍛煉學生應用信息素養的能力。在一些實踐中也可以有意識的使學生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性。例如,現在普及的互聯網,可以從互聯網的功能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效益方面入手,讓學生感受到互聯網的重要性。還有一些高科技產品帶給我們的便捷,例如,電話的發明,試想如果沒有電話我們又會是什麼樣子。此外,還可以舉辦一些競技類的比賽,自己動手發明創造。這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還可陶冶情操,鍛煉實踐能力及探究能力,更好的感知信息素養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C.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轉變教育觀點,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而獲得。
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於學生;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起的信息,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裡上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增加創新意識。
2、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台
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與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由師生共同調節控制形成的,實質就是處理好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真正使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者。
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台。
3、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源於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於常規的思維,它是指對某種事物、問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它的特徵是超越或突破人們固有的認識,使人們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因此,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催化劑。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通過特定的問題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通過想像可以使人們看問題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維活動起質的飛躍,豐富的想像力能「撞擊」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誘發學生的想像思維。
4、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盡量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另外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實驗用品,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作能力。有時實驗不一定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進行實驗,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
5、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
現代社會,知識重量的增長及更新換代加速、新學科的涌現,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課程改革,呼喚著教育終身化。不斷學習成為現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
教師要提高自學能力必須要做到:能有目的學習;能有選擇的學習;能夠獨立的學習;能在學習上進行自我調控。最終走上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以學導學,以學導教。
同時,教師知識結構必須合理,現代社會的教師不能僅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社會,作為教師除了掌握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要有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當好先生而去教好學生。
6、利用新的信息,觸發創新靈感
現代社會,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涌現,瞬息萬變的信息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斷地獲取並儲備新信息,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對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產生創新的靈感。
否則,創新將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信息,如:通過圖書館、電視、報紙、互聯網、社會調查等獲取信息,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在科學的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駕馭科學發展的潮流,才能使創新能力結出豐碩的成果。
(3)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擴展閱讀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遵循以下3條基本原則:
1、特色性原則
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為此,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應變能力培養為關鍵,產學研結合為途徑,與時俱進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這是我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遵循的原則。
2、實用型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與專業崗位群發展緊密相關。以此為原則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實驗、實訓教學平台可分為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實踐平台三大步進行構建。
3、混合型原則
混合型體現在教師類型的混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混合、教室與實驗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教室與實驗室的界限,打破原來按學科設置實驗室的傳統布局,對實踐教學設施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
D.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導學提綱: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麼異同點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怎樣確定③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餘數怎麼辦這樣堅持訓練並將預習要求,讀書方法適時滲透,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於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二、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像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慾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如:教「正比例」時教師領學生到操場,問:現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桿的高度,怎樣測量根據旗桿的影子長也能算出旗桿的高度,影子和旗桿有怎樣的關系此後,讓學生量出幾種不同的桿長和各自影長,進一步研究桿高和影長的關系,進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生動的表演能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最後的練習可創設「售貨員」與「顧客」的表演:一位學生扮售貨員出示一根鉛筆售價為2角7分,其餘學生當顧客,誰先准備好付錢的方法,鉛筆就賣給誰。」在有趣的買賣實踐活動中,把認識和使用人民幣有機結合起來,又培養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
四、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像,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習10的組成時,教師為學生准備了10個扣子,要求學生先數一數有幾個扣子,再把扣子分成兩部分擺一擺有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發現10的組成的不同擺法。
總之,在課堂上,善於利用教材,靈活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E. 中學生應如何培養生活自理的品質和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為小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是當今社會對兒童終生發展的要求。兒童喜歡自由自在,隨意行事,嬉戲打鬧,並且充滿了個性。現在,大多數家庭出現一個孩子六個大人照顧的局面,長輩們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形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安於享受……等特殊的性格,缺乏意志磨練和獨立生活能力。針對目前存在的現狀,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給小學教育提供更多的實踐材料。
一、培養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實踐意義
1、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現狀。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質,是人生的基礎,是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腳的基礎。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必備能力。但是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理想,現狀堪憂。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在生活上嚴重缺乏自理能力呢?通過分析研究,主要歸納為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長輩的溺愛:據調查了解,一半以上的學生來「四二一」式的家庭,他們與長輩生活在一起, 六個大人照看一個小孩,「隔代親」的現象較為嚴重,從來都不讓孩子沾一點家務,甚至最基本的洗臉、穿衣等事情都有長輩們代勞,帶孩子往往重養輕教。這些小事對家長來說是舉手之勞,對孩子來說卻是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機會。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對家長的依賴: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獨立性、自覺性,哪怕自己會做的事情也想依賴家長。如果家長稍微遷就一下,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地希望得到幫助,久而久之變依賴成一種習慣。
2、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實踐意義。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個體自己承擔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生活自理能力可分為三個相互聯系的部分:生活態度、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這是人最基本的素質,是人生的基礎,是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腳的基礎。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必備能力。
美國兒科權威詹姆斯博士說過:「依賴本身就是滋生懶惰,精神鬆懈,懶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對孩子的一切事情包辦代替,並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由此可見,目前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對他們的成長還是對其未來的社會適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培養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
在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漸增強。因此,培養小學生的生活能力,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教師首先可以教育他們每天要自己完成洗臉、刷牙、穿衣服等小事。再如,對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提出高一點的要求,比如說讓他們在長輩或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做事、獨立生活,主動辨別生活中對與錯,學會用自己的行動去關愛他人。現在的大多數孩子,不管是家庭條件差的,還是家庭條件好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安於享受……等特殊的性格。因此對小學生的培養應該遵循他們的年齡特徵,分層培養。同時,在小學階段應多舉行集體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形成一個和諧的有利於學生成長的集體。
2、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應遵循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的教育,而且所受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母愛教育、父愛教育、親情教育等內容。進入小學以前,學生與家長相處的時間較長,很多觀念、思維方式受家長影響較多。進入小學後,學生與老師生活的時間增加,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內容增加,這種量的變化,不是學校教育取代家庭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延伸。一是學校教育增加的內容,既有家庭教育的內容,又有學校教育的內容,例如,學生就餐必須排隊,排隊——這是家庭教育「吃飯」沒有的內容,不被家長所強調,但「吃飯」這件事情,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二是學校教育增加的部分,彌補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與同學相處,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樹立全新的集體觀、榮辱觀,並不斷地在「一幫一」的活動中學會關愛周圍的人和事;三是學校教育增加的部分,是家庭教育無法替代的,「生活管理重於教學管理,生活設計重於教學設計」,學校的學生生活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這是家庭教育無法達到的水平。
3、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應遵循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僅指單純的培養小學生如何生活,它涉及各個領域、各個層面,應該把它納入學生學習、生活這個整體中去思考。
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鼓勵他們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看見大人在做事會要求試做。這時候,教師要做好榜樣示範並且要給他們機會,鼓勵他們要好好做,做得好。讓他們體驗到自己事情的樂趣。這樣,孩子們才會樂於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他們的自理能力將會隨之提高。
其次,教師應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指責。因為小學生的能力有限,有時做的事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時,教師不能以嚴格的標准去評價他們,而應該給予表揚,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讓他們在多次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掌握方法。
第三,在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小學生在做事中遇到的困難,家長與老師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幫助,讓他們及時改正,而不要為此把事包攬過來,讓孩子失去信心,從而助長反正有人會幫我做的,我不會干不要緊的依賴心理。一旦養成了這種壞習慣,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將會形成很大的阻礙。
4、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應遵循為小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的原則。
「一個會生活的人才會工作」,培養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小學生終生發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激發小學生終生愛生活的願望,引導小學生佔有人類共享的普遍價值觀,養成終生對生活負責任的態度,並具有基本的實踐能力,從而具備規劃人生的能力,切實奠定小學會生存的價值支柱。
三、培養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針對年齡不同的學生,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
學校在構思學校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後勤工作計劃時,必須做到胸有成竹,必須遵循科學的培養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原則,並且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導教師科學地制定具體的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計劃。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時,必須將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工作融會貫通於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教師在制定工作計劃時,要在具體事情上下工夫,要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不同個體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2、良好的教學管理、教學設計是實現培養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小學階段,教師既是學生的管理者、設計者、服務者,又是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合作夥伴。在小學學校,低年級教師大多數是有一定工作經驗且責任心非常強的教師,他們過去擔任多年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教師要對學習活動進行科學設計,讓活動充滿童趣,被兒童所喜歡。例如,「大掃除」這件事可以這樣設計:分小組,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的設計,既解決了學生怕臟怕累的問題,又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一舉兩得。再如,年齡小的同學課後不願意自己一個人寫作業,教師可以採用「結對子」的形式,讓幾位同學一起學習,這樣的設計既減少了學生完不成作業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精神,達到了更好的學習目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3、教給小學生正確的生活自理方法。
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小學生獲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這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一個亮點,它克服了小學生在家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弊病。如何教給小學生正確的生活自理方法呢?一是教師設計好專題生活講座,把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嫁接到生活知識的學習活動中,創造輕松、愉快的生活教學情景,讓小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索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二是教師經常給小學生們講一些關於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導小學生自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4、以點帶面,突出重點,強化小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
針對小學生,教師感到最棘手的問題是小學生年齡小,初入學,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管理方面如同絲麻,理不清頭緒。教師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採用「分層教學法」:一是讓小學生適應新的學校,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保證小學生更快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二是全面了解小學生的生活基本能力,開展「一幫一」、「結隊子」活動;三是樹立榜樣,以一個組或一個班級作為突破口,搞好試點,然後將取得的經驗廣泛推廣,引導全校學生借鑒、學習。
5、拓寬培養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
一是開展小學生生活技能競賽活動,開闊小學生眼界,讓所有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自己,如「小能人比武會」、「誰有一雙小巧手」;二是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教師制定文明班級的評比方案,組織各班認真學習,嚴格按照評比方案定期評出文明班級;三是開展文明學生評比活動,讓每位學生在評比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引導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競賽活動,讓學生把自己在學校學習中得到的生活知識應用於實踐,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勞動最光榮」、「今天我當值日生」、「做爸媽的好幫手」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6、培養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增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與配合。
學校與家長密切聯系、配合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在家中得到充分地實踐,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因為家裡才是學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陣地」。只有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明白能自立才能自強這個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教育。家長一定要放開手腳,不要對孩子的鍛煉行為過多的干涉,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賴性格。有這么一個事情,值得我們深思:一個研究生從小到大除了學習竟從未做過家務,不知道飯怎麼煮,衣服怎麼洗;一次,面對燒好的蛋,竟不知該如何去殼吃,拿在手裡無從下手。從而,告誡我們,家長們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發掘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培養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小學實行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教師的素質決定了小學學校教育的辦學聲譽。無論是教學一線的任課教師還是班主任,必須具有愛心、耐心、細心。一是教師要具備父母般的愛心,對學生就象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任勞任怨,用科學的方法服務於學生,服務於社會,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二是教師工作要有耐心,對學生就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最大的耐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引導學生從小獨立生活、獨立思考;三是教師工作要細心,細心是小學教師必備的素質,教師要用自己敏銳的眼睛,細心觀察學生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動,並給學生做細致的教育工作;四是教師必須勤奮,俗話說:「教小學,說的話多,做的事多」,小學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勤奮」更是提高了要求,職業的緊迫感進一步增強。
五、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激勵機制,促進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持續發展
促進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一是建立管理體制必須從學校的具體情況出發,選擇可操作性強的,並且要突出學校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使每位教師和學生在此管理體制下有所發展、有所提高;二是建立的管理體制必須與國家或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相結合,充分體現學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的管理體制必須具備前瞻性,始終代表農村教育的最新改革;四是建立的管理體制對教師要有激勵性,在實踐中不斷激勵教師開拓進取,挖掘教師主動工作的潛力。
F. 怎樣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怎樣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課堂回還給學生 培養學生的答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今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終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G. 為了加強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市教育局舉辦了全市中學生創新知識競
(Ⅰ)
. H. 初中生應該培養的能力有哪些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根據正確思維規律和形式對數學對象的屬性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論證的能力。 I.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摘 要] 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一項重要目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內容。筆者在多年的一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積極探索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筆者就結合實踐經驗和體會,從四個方面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與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