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
學生厭學的原因:學校教育體制的影響、師生關系的影版響、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權
一、原因
1、學校教育體制的影響
2、師生關系的影響
3、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4、家庭教育方式不恰當
二、對策
1、以興趣帶動學習
2、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3、家長要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4、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1)中學生學業不良的原因擴展閱讀
厭學的表現
1、上課時常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
2、課後不願復習和做作業,練習、作業抄襲或者偷工減料,少做、漏做、字跡潦草,甚至乾脆不做。對考試、測驗無所謂,只勾幾道選擇題應付了事,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獲。
3、逃學,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借故曠課,外出閑逛,玩游戲等。嚴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總之,厭學者,總幻想離開學校、離開課堂。
『貳』 造成學生學業不良的原因應該如何指導求解
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間學校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心理指導,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學生。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後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對學生評價時要多鼓勵、少批評多說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誇獎一番。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三.重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付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同時,我相信,我們博羅縣高級中學的領導和老師們會一如既往的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使我們的工作始終能夠走在博羅縣甚至惠州市的前沿.並爭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叄』 學業不良兒童
1、 學業不良的概念
對於課程未能給予應當的關注度然導致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學業專
2、按照原屬因對學業不良分為哪幾類?
我個人認為分內外因,沒有什麼具體的說法(種類繁多不宜舉例)
內因 個人對於相應科目的理解方面的不足所導致
外因 無外乎學習氛圍(學校、社會、家庭)
3、利用所學知識,請你試對一名學業不良兒童設計一套矯治方案
了解原因給予合理可靠的解決方案,如引導、教育 給予學生適當的關注
4、研究學業不良教育對咨詢有何重要意義?
可解決個別學生的學業問題(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5、對開設這門課程的內容與授課方法你有何建議與意見?
給於學生足夠的教材予以說明暫時的學業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給於學生成為優等生的希望,有希望才有動力
個人拙見 希望採納
『肆』 什麼是學業不良
造成學生目前學業不良的主要原因歸納為以下七類:
1. 智力不好,想學也學不會回
2. 學習艱苦答,貪玩懶惰,根本不想學
3. 外因(家庭、交友等)致差
4. 行為習慣不良
5. 沒有人生目標,缺少內驅力
6. 學習不得法
7. 以前學習基礎太差,現在想學也來不及了
『伍』 中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怎麼辦
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如何圍繞「育人」這個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是所有學校都必須面對的一個新的課題。本文著力從中學生的學習動力的角度,調查研究影響中學生學習動力的各種外在和內在因素,以及學習動力狀況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深遠影響。以期為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找到一把開啟「發動機」的金鑰匙,幫助中學生增強學習動力。 一、中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 大量調查研究表明: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是制約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有以下一些表現: 1.無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既無長期目標 , 也無近期目標 , 2.無成就感 , 無抱負和理想 , 無求知慾和上進心。既對學校制訂的各種獎勵措施沒有興趣 , 也對各種懲罰措施沒有壓力和緊迫感。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缺乏的學生由於對學習總體上是一種消極的態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興趣的中心不在學習上,對學習消極應付。具有這種表現的中學生大部分是學業不良者。他們不但覺得學習沒有必要,厭倦學習、逃避學習。更認為學習簡直就是活受罪,是苦差事,因此上課不聽講, 不做筆記,課後不復習,抄襲作業。認為考試就是讓自己丟丑。所以在學校里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大都是與學習無關的奇聞軼事、影視明星、青春偶像、歌壇新秀、玩游戲機、去影視廳、打架斗毆,干出違反紀律、遲到、曠課、早退,甚至蛻變為品德不良者。惡性循環,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十分不良的影響。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既有社會上的客觀背景,更有學生自身和學校、家長的主觀原因。認識這些背景,了解農村中學生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問題的深層原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二、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對策 針對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要修復學生內心情感系統的發動機。 (一)通過激發中學生的理想目標,打開他們的心鎖。 如果心中沒有目標,沒有夢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懶散。高目標、低要求,讓學生把大目標化解成可勝任的小目標,跳一跳,夠得著,不斷強化勝任感、成就感,從而燃起自信的火焰,重新啟動發動機。要加強對中學生成就發動機的教育。追求成功使人振奮、積極進取、樂學好學,學習效果就好;迴避失敗使人憂心仲仲、焦慮壓抑、消極被動、怕學厭學,學習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中學生應以學業進步、求知成才為奮斗目標,而不應以考試過關為學習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發動機。 (二)「以德促學」,激發學習動力。 1.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白一個有作為的人,首先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要懂得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不能唯我獨尊,我行我素,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應該由教師、父母替自己負責,通過體驗,喚醒學生心中的「責任感」。要讓責任感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成為生命的組成部分,成為自覺的行為,成為潛在的內部動力系統。使學生將已養成的責任感遷移到各種活動中並內化為自身品質,使學生能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並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自我平衡、自我調控能力,具有強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強」意識。學生責任心強,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覺、認真、負責,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呼喚學生的責任意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要讓學生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他們心中播種責任心,給學生一個信念——我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教育學生明確作為一個學生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學習,努力做好作為學生應做的每一件事情。 2.使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喚醒學生心中的愛。懂得父母之愛的博大、無私,讓每個學生「愛」的幼苗在內心長大,學習動力訓練就是要喚醒學生心中的那份愛。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從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實踐層面,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識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學生知恩於心,報恩於行。人生的杠桿是精神,精神的支點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質和責任,進而顯示為感恩的行為,才能煥發出無窮的力量。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科目,使學生對該學科產生學習興趣,可以由此引發出良好的學習效果;遷移到渴望回報父母,又會激發用一流的學習成績報答父母的需求,使它變為學習的內在力量。 3.健全學生的人格。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健全的人格有助於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自己高度的學習責任感,使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自己強烈的願望。我們在以德促學的實踐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樹立強烈的上進心。當學生的追求進取心成為他們內心的需要,就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學生樹立「以學習為榮」的意識,自覺地見賢思齊,勤奮不輟;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創新,培養學生「不迷信、不盲從」的探索精神,使他們終身熱愛學習、勤於思考,並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增強學生人際溝通、合作的能力。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能顧及他人心中的感受,再加上不懂得看別人的優點、長處,缺少包容心,總是帶著嫉妒、自私的性格特點,只能使自己的人際圈越來越小,從而使自己缺少朋友,導致情緒狀態不佳,影響學習動力。通過調查,讓同學們在「快樂、學業、友情、家庭、健康」中,選擇一項對自己最重要的選項,盡管只是假設,但學生們落筆的時候還是感到心情沉重。在以往訓練中,幾乎所有成年人都把家庭和健康列為首位,出人意料的是,這些高中學生卻多把友情列入首位,甚至為此不惜放棄極重要的其他四項。由此可見友情對高中學生的重要性。因此,缺少友情,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心情,心情影響到學習動力。 (四)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方法不當嚴重影響學生的源動力。有的學生想學好,但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又缺少科學的引導,耗費了時間,成績並不理想,久而久之,會產生自我否定,產生挫敗感,喪失自信心。學習不是簡單的「做題」、「背」就可以了,在學習中找不到快樂,就是不得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藉助各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感悟與體驗,使學生發自內心地體會到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和運用學習策略。學生自身要強化學習策略意識,積極主動構建自己懂得學習策略。學校教師在強化學習動力指導中,要特別關照那些智力一般的學生,對他們的努力與勤奮著重給予鼓勵和信任,用以引發及強化他們內在的勤奮性格和頑強毅力。要讓學生知道,勤勞的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智力發展中能起到以「勤」補「拙」的特殊作用,持之以恆同樣可以使他們在事業上獲得了巨大成功。 (五)增強耐挫力,激發上進心,從而激發學習動力。 碰到一點挫折、困難就恢心、退縮是意志脆弱的表現,接受挑戰,鍥而不舍,有一個積極的心態,能化苦為樂,百折不撓,享受超越自我的快樂,坦然面對累與苦,就會發現一個強大的自我就誕生了。重塑自信心,激發學習動力。自信是人成才的第一要素,面對學業,堅信「我能」而不是我「不能」或「讓我試試」,讓學生放大自己的長處,善待自己的不足。通過體驗活動,找到我是獨一無二的感覺。我也有很多的優點,學會賞識自己,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到勝任感、成就感,從而把失去的自信一點點找回來。讓學生們懂得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現在的不夠優秀,並不代表永遠不夠優秀,要學會重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尋回夢想,重新啟航。 「育人」教育強調的是,不僅能達到增加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這種學到的知識轉化為一種現實的能力,真正使知識內化,並通過外化表現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陸』 求有關中學生學業不良的論文
本文對中學生數學學業不良的成因及干預措施等進行了研究,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對學業不良及數學學業不良作了界定,並簡介了學業不良的研究歷史。歸納了數學學業不良的幾種表現。 第二部分,筆者把既可引起數學學業不良,也可引起其他科目學業不良的因素稱為「基本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注意缺陷、記憶缺陷、學習動機、性格因素、環境因素等。本文從「基本因素」與「特殊因素」兩方面探討了中學生數學學業不良形成的原因。 在注意缺陷方面,學業不良個體的注意缺陷主要表現在:集中注意差、選擇性注意差、注意的持久性差。研究表明,80%有注意缺陷的學生學業能力差。在記憶缺陷方面,研究表明,學業不良學生在長時記憶方面存在問題,他們缺乏自發的背誦,缺乏編碼化的過程,從而導致記憶能力差。在學習動機方面,研究表明,學習動機與學業成績間呈顯著的正相關,學習動機低直接導致學生的學業不良。在性格因素方面,研究表明,不適於完成學業的性格表現為:缺乏克制力、情緒不安、非常郁悶、毫無理由地自暴自棄、社會適應能力差。在環境因素方面,研究表面,引起學業不良的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如家庭不和睦,家庭教養方式不當)與學校...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the measure of interference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difficulty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aper includes four parts.In Chapter one, the learning difficulty and mathematical learning difficulty have been defined and the history of learning difficulty has been briefly introced. The several kinds of exhibition in mathematical learning difficulty have been concluded.In Chapter two, the writer calls the factor "basic factor", which arouse learning difficulty n...
『柒』 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哪些面對學業不良的學生你將採取哪些輔導措施
1.依賴心理
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日益成為在校生的主體。他們有的在「糖水」里長大,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負心理
主要是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和嬌寵,獨生子女成為整個家庭的軸心 ,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總想事事佔先搶頭,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認識不到「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他們一旦遭遇挫折失敗,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絕路。
3.自私狹隘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經常感到委屈,吃虧而鬱郁不樂,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自己的品質、智力、能力等感到懷疑並做出過低評價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並得到發展,就會對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產生日益顯著的消極影響,特別是中學生尚處於心理發展不穩定的年齡階段,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緒的巨大波動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5.抑鬱心理:抑鬱心理是中學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失調症,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處於抑鬱情緒狀態下的中學生,經常生活在焦慮的心境中,他們內心孤獨卻不願向同學、老師和家長傾訴。
6、孤僻心理:主要表現是喜歡獨處,實屬單飛的雁,不願與他人接觸,沉默寡言,內心產生壓抑、苦悶。這種心理往往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間的心理隔膜,影響人際交往,往往使學生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
7.焦慮異常心理:焦慮心理是一種以擔心、緊張或憂慮為特點的、復雜而延續的情緒狀態。當人們預期某種危險和痛苦境遇將發生時,通常都會產生焦慮反應,這種焦慮反應是帶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適應性反應。然而,焦慮的程度過於嚴重時,就變成了懼怕,人的主觀感覺就變得緊張不安,易產生不愉快預感。
8、恐懼心理:是指對某種特定對象或境遇產生了強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實際上 這類引起害怕的對象或境遇,一般並不導致危險或威脅。對某一特定事物或現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學生最為普遍的恐懼心理。
9.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沖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干危險、愚蠢事的沖動,事後冷靜下來又後悔。現實生活中,有些中小學生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本來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別人看來不以為然,而他卻犯顏動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11.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於自己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12.猜疑強迫心理:表現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這類同學不能與同學正常交往、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厭學心理:目前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深感前途渺茫,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害怕考試等等。
『捌』 初中生厭學產生的危害
厭學的危害:
厭學直接導致學業不良,更為嚴重的是它影響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個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