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承德市裡中小學校長及聯系方式
在承德來說這個學校算是比較好的,哎,現在就是清華北大也不是全包分配呀,學校的教學制度還行,去了不至於上當就是了,不過學習就得靠自己了,學完以後有實習期,這段最重要,在學校學的東西大部分全用不上,只有實習才能鍛煉,實習過後自己就明白自己的位置了,然後自己再找相關工作也絕不是問題。去報名的時候帶畢業證和准考證就行,別的用不著,不過帶著點也好,如果是外地的到承德的話還查身份證呢。下面是學校的簡介,你好好看看,然後決定還靠你自己。 承德高級技工學校、承德工業學校是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集中專和技工教育為一體的綜合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分南北兩個校區,南校區位於承德縣上板城鎮,北校區位於承德市區內,是承德市唯一的一所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務院扶貧辦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被國家三部委(發改委、商務部、扶貧辦)確定為涉外勞務輸出培訓基地,是國家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具備多種技能培訓的辦學資格。 學校始建於1958年,佔地面積336畝,校舍建築面積5.6萬平米,固定資產總值7350萬元(原值),現有機械、金相、公差、PLC編程等標准實驗室12個,有數控、車工、電工、焊接等實訓車間16個,微機室9個,多媒體教室5個,CAD/CAM模擬教室2個,標准田徑運動場1個,具有電視製作能力的閉路教學系統,圖書館藏書8萬余冊。 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為「三農」服務,為就業再就業服務的辦學方向。主要開展面向應往屆初、高中畢業生和同等學歷人員的學歷教育,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的崗位培訓。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快速的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渠道不斷拓寬。2002年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2003年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准晉升更名為「承德高級技工學校」,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並經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加掛「承德技師學院」校牌,同年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10個「國務院扶貧辦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之一,是第二個被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扶貧辦確認的「涉外勞務輸出基地」。 連續十四年被評為河北省 「先進技工學校」,先後被評為「省文明單」、「河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河北省教學改革先進單位」、「省安全文明校園」,「省級優秀鑒定所」,中央電視台、省、市電台、電視台、《半月談》雜志、《中國教育報》、《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報》等國家、省市媒體多次報道了我校辦學事跡。學校已發展成為在省內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中等職業學校,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 目前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55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200人,社會培訓每年2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性培訓每年1500人以上。 學校現有教職工365人,共有專任教師20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68人,中級職稱教師89人,碩士和在讀碩士研究生11人,承德市專業拔尖人才2人;還有市內機械、電子、建築等行業的專家和一流技能人才30餘人出任兼職教師,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學校現設七系六處兩室一所。即數控技術系、焊接工程系、幼教及商務服務系、電氣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子技術系、計算機系、教務處、學生處、培訓處、財務處、總務處、招生就業處、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學校注重專業技能培養,嚴格執行「雙證書」制度。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有較充足的場地、技能鑒定設備、工具及相關工種的考評員15人,具備數控加工、車工、鉗工、電工、焊工、計算機文字錄入等20餘個工種的初、中、高級工的鑒定資格,在2005年全省技能鑒定所(站)質量檢查中,被評「優秀職業技能鑒定所」。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學校招生和就業情況呈現良好的形勢。在學校教學資源非常緊張的情況下, 2002年至2005年招生從951人遞增到1650人,招生年均增長率為 20%,在校生規模達5500人。在就業方面,三年中,承德鋼鐵集團、露露集團、承德建龍集團、江鑽集團、銀河連桿等大中型企業,北京煤機廠及大中型幼兒園、保定長城汽車有限公司、天津電力建設集
⑵ 為何一個小鎮中學校長如此猖狂
收集證據,發到論壇上。像天涯一類的社區,有圖才能有真相。
⑶ 新校長入學講話
回望祖國大地,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個年頭了。30年來,從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著裝飲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巨變。 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 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基本達到小康、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不斷發展、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這一切只用了30年時間,被稱為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而這一奇跡的創造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13億中國人民。13億中國人民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根本改變,這本身就是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的30年光輝歷程,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成就,想變化,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我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體育、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際地位和聲望不斷增長,這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 這個季節,正是農村下谷種稻的季節,也是農民三夏大忙的季節。30年前,當拖拉機第一次駛入農村時,農民群眾還十分好奇。而現如今,傳統的耕作方式正逐漸被轟鳴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所代替,許多農民已不再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農民買拖拉機或汽車,已不再稀奇。而現在在城裡,購買轎車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在寬闊的道路上,「大眾」「尼桑」等品牌家用轎車正自由地疾馳,體現出了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公民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城市居民更是從以前的平房轉變成現在的小高層,復式住宅,人們的居住都向著「更高大,更寬敞,更環保」發展,處處折射出人們住房條件的極大改善,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換上了高檔的家庭電器了。試想30年前的夏季,人們只能靠搖著蒲扇來解暑,如今也被空調所替代了。 30年前,由於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資金主要是優先考慮吃飯,加上國家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生產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兩條腿,極個別家境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車代步。如今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大飛躍,城市基礎道路建設、交通設施大大改善,人們平時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種多樣,近途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公交車、私家車,出遠門地上有火車、汽車,天上有飛機,水路有輪船,可隨意挑選組合,使居民時時處處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非常單一。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發展。影視歌舞、讀書看報、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上網沖浪、旅遊遠足、運動健身等這些過去屬於富人的娛樂項目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大豐富了百姓的業餘生活。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國家醫療制度的改革,從建立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再到遍及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得到較好的詮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成為可能。許多居民家庭沒有後顧之憂,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條件飛速提高,居民平時從細微之處開始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從過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現象有了較大改變。 三十年努力拚搏,三十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足!
⑷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郭庄鄉第一初級中學1998年校長是誰
只說重點: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郭庄鄉第一初級中學1998年校長,
年代太久遠了。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學校的說法解釋是最權威的。
祝你好運。
⑸ 信宜市新寶鎮中學1999年校長是
信宜市第二中學創建於一九七八年,從有歷史記載到現在,二中已版有30年的歷史,是信權宜市最早的中學之一。信宜市第二中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近年來,學校先後與北大附中共建「遠程教育示範學校」,與湛江師院、茂名學院建立「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先後被茂名市評為美麗校園、安全文明校園,被信宜市多次評為文明單位、教育先進集體、教學質量優秀中學等;學校黨支部、工會、團委會和體衛後勤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⑹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郭庄鄉中學年校長是誰
夏邑縣高級中學創建於1960年,2005年被評定為首批河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夏邑高中版以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權、一流的辦學條件和一流的辦學效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先後被評為「河南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文明學校」等榮譽稱號。2012年,更上一層樓,孫現濤、楊永飛、李宗偉、劉京、夏奇五位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創該校歷年被名校錄取人數之最。夏邑高中校長趙自清
⑺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郭庄鄉中學1997年校長是誰
只說重點: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郭庄鄉中學1997年校長,
年代太久遠了。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學校的說法解釋是最權威的。
祝你好運。
⑻ 有誰知道安陽縣一中的校長是誰
我是該校54年初中一班的畢業生,當時校長是孫尚志,還有一個程靜波,他們應該是首任校長了。
⑼ 1999年嘉定實驗小學校長是誰
嘉定區實驗小學。嘉定區實驗小學是一所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學校前身是嘉定縣私立小學。學校堅持依法治教、嚴於治教,致力於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致力於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學校以德育為核心,通過切實有效的思想教育,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優良美好的育人環境,設施完備。嘉定區實驗小學是一所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學校前身是嘉定縣私立小學。1980年被命名為嘉定區實驗小學(公辦),1988年,學校遷入嘉定鎮金沙路458號,1993年,撤縣建區後為嘉定區實驗小學。2002年9月從原來的金沙路搬遷到嘉定菊園平城路625號的新校址,校舍佔地36畝,建築面積10948平方米,學校有一幢四層的主體教學樓、一幢四層的獨立辦公大樓、一幢四層實驗樓、一棟可容納800人同時用餐的二層樓餐廳和一棟100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及200米環形塑膠跑道一個。1987年以來,在全體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發展,連續7屆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這在嘉定區教育系統是獨一無二的。先後榮獲了全國雛鷹大隊、上海市行為規范示範學校、市德育先進集體、市體育衛生先進集體、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市電化教育先進集體、市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目前學校共有31個教學班,學生1355人,教職工94人,上崗教師總數74人。學校堅持依法治教、嚴於治教,致力於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致力於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學校以「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培養特長」為培養人才的目標,以德育為核心,通過切實有效的思想教育,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優良美好的育人環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辦學效益不斷提高。
⑽ 四川省合江縣合江中學歷任校長名字
合江縣簡介
合江,地處川南邊陲,東與重慶市的江津市接壤,南與貴州的習水縣、赤水市為鄰,長江、赤水河、習水河三江交匯於此,系長江出川第一縣,屬盆周山區農業縣。合江縣建制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初名符縣;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為合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合江縣又改名為符陽縣,後於明太祖洪武初年(公元1368 年)才恢復合江縣名稱,沿用至今,現隸屬瀘州市。合江縣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長江上游岸邊置縣最早的三縣之一。全縣幅員面積2436平方公里,人口 84萬多。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氛圍和優良的教育傳統
儀書自古以來,合江以歷史悠久、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文化傳統優良著稱。著名文學家,詩人杜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文天祥、楊慎、王士禎以及民國時的朱德、馮玉祥等人都先後到過合江,作詩記游。在清末民初時合江有留日學生百餘人,有「小東洋」之稱。一時名人薈萃,讓人留連忘返,營造了符陽大地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和優良的教育傳統。合江中學就深深地紮根於這片沃土之中。
編輯本段歷史
公元1754 年
合江縣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起就在縣城內創辦了鳳院,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開始創辦新學。就是在這樣一個有重教興學傳統的地方,由當時的知縣薛宜璜,視學劉天賜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籌建縣官立文科中學堂,張開文任監督(校長),1910年正月開始招生,定名為「合江縣官立文科中學堂」,建校之始是與城內縣官立高等小學合住,次年搬遷到合江縣城城西風景秀麗的中南山上的川主廟,9月民軍起,校舍駐軍,學校停辦。
1912 年至1946年
1912 年,政府通令改學堂為學校,改監督為校長,7月,籌議將西門外的武侯祠增加為校址,8月開學復課,更校名為「合江縣立中學校」。9月奉教育部令,規定新章 「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國民為宗旨」,確定修業年限為四年。1916年帝制之役,北軍駐校,學校再次停辦,這年秋北軍離開,學校才又開校授課。 1923年8月,奉省長訓令,按照《四川實施新學制討論會議》辦學,中學三年畢業,校名改稱為「合江縣立初級中學校」。1946年下期增設高中部,始為全日制完全中學,定名為「四川省合江縣立中學校」。
1949 年至1962年
1949 年秋初中開始招收兩個班,1951年初,合江女中合並到合江中學,開始男女合班上課,同時合江師范校也合並到合江中學,稱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師范部,獨立上課,下期,合江師范又分立建校。1952年初學校被省政府更名為「四川省合江縣第一中學校」,1953年學校成立教育工會基層委員會,1954年上期學校成立「共青團合江中學總支委員會」,1957年下期成立「共青團合江中學校委員會」,1959年合江中學建立「黨支部」,學校大禮堂落成,1961年下期,初中部遷至菜壩中學校址內行課。1962年起,學校又被省政府更名為「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簡稱「合江中學「,其校名沿用至今。
1963 年至1979年
1963年下期,初中部由菜壩中學遷回校內。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開始停課,1969年1月學校恢復活動,1970年春季開學,招收初中新生14個班,班級改為連、排建制,5月「合江中學革委會」成立。1971年秋,開始招收一個班高中。1973年9月「合江中學大橋分校」建立。1974年取消學生組織的連、排建制形式,恢復班級組織和班委會。1976年8月,「合江中學大橋分校」結束,分校更名為合江縣大橋初級中學校。為了開門辦學,1976年下期在密溪場招收一個高中班,由學校安排教師到密溪授課。1977年底恢復高考制度,密溪高中班遷回校內上課。1978年撤消學校「革委會」恢復學校領導名稱,當年合江中學被確定為宜賓地區重點中學,後為瀘州市重點中學。1979年4月,教育工會重新建立,並開展活動。
2002 年至2005年
2002年3月被命名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03年7月,合江中學菜壩教學區被縣委、縣府整體賣給了合江縣少岷職業學校。2005年5月,縣委、縣政府將合江縣菜壩職業高中劃歸合江中學管理,成立了合江中學菜壩教學區。
編輯本段發展
簡介
自學校創建以來,學校的辦學規模就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擴大,設施設備也在不斷完善。從建校初期的幾座廟宇,一二百名學生,十多名教職工到解放初期,學校已發展到了總面積有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多平方米,在校學生從800多人,教職工40多名的規模。
解放後
解放後,學校更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具有高初中27個班,學生1800多人,教職工80多人,佔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0000平方米的規模。成為原宜賓地區,後為瀘州市的重點中學。
進入二十一世紀
進入二十一世紀,學校的規模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辦學條件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在學校佔地100600 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2102平方米。其中有現代化設施的,總面積為14680平方米的教學及辦公綜合樓四幢,有裝備符合國家級示範高中標准設施設備的,面積11000平方米的科技及圖書大樓一幢,有400米六道環形跑道的標准塑膠田徑運動場,有建築面積為861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以及標准游泳池等體育設施。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現已基本達到了「國示」標准。學校的後勤設施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學校現有全市一流、設施完善,面積達2700多平方米的學生餐廳,有建築面積16881平方米的學生公寓(宿舍)6幢。這現代化的設備,完善的設施,優美的環境,是莘莘學子的求學勝地。
編輯本段歷屆英才
植根於濃郁歷史文化氛圍中的合江中學,在建校初期,就把辦學思想的觀念看作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所以合江中學的先賢們於一九二五年把「勤慎公群,德智體美並重與兼通」作為校訓提出來,並譜製成曲,作為校歌一直流傳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這一鮮明的辦學思想在合江中學一直得以傳承,並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因為這一鮮明辦思想的形成和不斷完善,是合江中學辦經驗的總結和幾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合江縣社會發展和文化生活的歷史積淀,體現了合江中學質朴的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通過近百年的辦學,不僅擴大了規模,改善了條件,完善了設施,同時還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教育傳統。經數代合中人的艱苦創業,團結拼搏,又融2000餘年源遠流長的合江文化於一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業績。合江中學在建校之初,先有一些晚清舉人、監生在此就教;接著又加入了一些留日、留歐歸來的學生來此執教;在三十年代又有如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評論家王朝聞等名流學者在此掌門。通過他們的敦敦教誨,合江中學共畢業學生2.6萬多人,培育出了眾多的英才傑士。正如解放前校園內的一幅對聯所雲:「喬木蔭雲天,問古今楨干良材,枝葉幾經鳴鳳宿;大江流日夜,欲吩咐煙波漁父,長竿直釣卧龍來。」中南山校園的確是鳴鳳曾宿之處,卧龍潛修之所,喬木生長之地。合江中學畢業生蛟騰鳳起,事業多有所成,不乏成績卓著者。早先有畢業於初中第五班並與鄧小平同批赴法留學的中共早期優秀黨員,在三十年代曾任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書記的穆青和在解放後曾任四川省省長和中央統戰部部長的李大章;稍後有畢業於初中二十一班創辦《挺進報》,犧牲於重慶國民黨監獄的成善謀烈士。還有著名教授穆濟波、盧劍波,著名翻譯家符家欽,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著名作曲家、《洗衣歌》的作者羅念一,美術家楊洪烈、陸沉(陸賢能),原重慶大學外語學院院長、著名教授姜治文等名流學者從這里走出。從這里走出的還有原公安部法制司司長王學林,原雲南省計生委主任吳坤儀,原《農民日報》主任編輯陳代安,留美博士萬克林,留日博士金平等國家棟梁之材。此外,還有中共瀘州市委副書記文耀友,合江縣政協主席李世賢、縣委副書記宋曉紅、副縣長蘇世毅和一大批企業家、鄉鎮幹部、農村致富能手、人大代表等高素質的,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推動當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服務人才和致富能手。僅是從2001年至2005年,就有高中畢業生2936人,為國家培養了2013名大學本科新生,其中重點大學289人,真可謂合中人在三江之水,少岷靈秀的孕育下,英才輩出。 學校一直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抓住機遇,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獲得了以下榮譽稱號: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四川省檔案管理三級達標單位、四川省青少年國防知識競賽先進單位、瀘州市文明單位、瀘州市教育常規管理先進學校、瀘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編輯本段發展前景
在長期的教育發展和改革實踐中,合江中學始終把學校看作是辦學的主體,努力樹立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目標,追求學校自身的辦學風格和特色,形成自有的校園文化和學校靈魂,使學校成為具有自我意識、自我發展、自我改革、自我價值追求的發展主體,並在發展中學會發展,努力尋求適合校情的發展之路。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豐富了合江中學的辦學思想,形成了顯著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學校在辦學層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成為了川南強校,其辦學效益影響輻射到了川南、渝西、黔北等地。以此為基礎,我們決心把合江中學創辦成為一所能夠促進城鄉學生「成人+成才」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實現教育為促進地方經濟建設,推動當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與進步為重要任務的,四川盆周山區農業縣城,具有學習升學型組織特徵的高效益,有特色的示範性普通高中。 合江中學現為縣屬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要任務的普通高中,實行了校長負責制,黨總支監督保證,教代會(工會)參與民主管理。學校內部設三處兩室,即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教科室和黨政辦公室。管理網路為黨、政、工、團四條線,學校、處室、年級組(教研組)三個層面,渠道暢通,運轉協調。學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制定了《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章程》,執大法、行小規,依章行事、依法治校、依法執教。
編輯本段師資力量
合江中學現有52 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3204名。有在崗教職工237人,其中教師210人(含兼職教師),職員13人,工人14人。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88.6%。在 210名教師中,本科學歷201人,占教師總數的95.7%,專科學歷的9人,占教師總數的4.3%。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5.7%,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 12人,在讀5人。學校現有中學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64人,占教師總數的30.5%。中學一級教師72人,占教師總數的51.4%。34歲以下的青年教師108人,占教師總數的51.4%。35歲至54歲的教師90人,占教師總數的42.9%。55歲以上的教師12人,占教師總數的5.7%。在教師中,全國優秀教師6人,省優秀教師8人,市級優秀教師17人。學科帶頭人市級15人,縣級25人。骨幹教師市級18人,縣級29人。有市縣黨代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政協委員、政協常委等5人,市級及以上教育學會及各專業委員會理事及以上成員16人。
編輯本段學校領導
學校領導班子18 人,其中,總支書記1人,校長1人,副校長3人,黨政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科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務處主任1人,副主任2人,政教處主任1 人,副主任2人,總務處主任、副主任各1人,除總務處主任是專科學歷外,其餘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並都兼任了一門高中學科的教學。 合江中學現正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學校新的領導班子帶領全校教職工銳意進取,勵精圖治,以飽滿的激情、沖天的干勁向創「國示」發起了最後的攻堅,合江中學有過輝煌的過去,在這場攻堅戰中,我們合中人有這個實力和基礎,有這份豪情和信心,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努力將合江中學創建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