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德模範的模範事跡
助人為樂模範林秀貞:30多年贍養孤寡老人救危濟困
30多年來,林秀貞義務贍養孤寡老人,救危濟困,被人們稱為「好人林秀貞」。林秀貞義務贍養本村和鄰村的6位散居孤寡老人,使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其中一位已在林秀貞家生活了26年。老人常說,自己生活得比有兒有女的人還要幸福。
見義勇為模範趙傳宇:勇救落水老人
2007年1月22日下午,76歲的張多平老人在長江荊江段江邊洗衣服時不慎滑入江中。正在江邊散步的趙傳宇聽到呼救聲來不及脫掉衣服、鞋子便縱身躍入冰冷的江中。這一段水深湍急,漩渦極多,落水人員生還幾率很小,生活在此的本地人也不敢輕易下水,而趙傳宇卻在這刺骨湍急的江水中急速游到老人身邊,他一手托起老人頭部,另一隻手朝岸邊劃去。兩人的棉衣因浸水越來越沉,趙傳宇也越來越吃力,他奮力游到岸邊,把老人推上岸,老人得救了。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武秀君
武秀君夫婦從事建築施工生意多年,憑借誠信經營,樹立了良好的商業信譽。2002年,武秀君的丈夫趙勇因車禍去世,留下個人名義的外債270多萬元、債權300多萬元。武秀君在承受巨大的家庭痛苦的同時,仍然沒有忘記誠信,頂著家庭和債務雙重壓力,走上了代夫還債之路。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李素芝
在西藏工作31年來,李素芝始終牢記宗旨,熱愛部隊,熱愛西藏,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他外科主刀30多年,手術13000多例,搶救垂危病人、重大手術600多例,被譽為「高原一把刀」。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黃來女
黃來女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一個貧困家庭,4歲起就與父親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四處奔走,居無定所,顛沛流離,日子過得十分清苦。2003年高考,黃來女以763分的優異成績被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錄取,學校通過「綠色通道」讓身無分文的黃來女進入了大學殿堂,並且幫助她辦理了國家助學貸款,安排了勤工助學崗位,給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補助,黃來女靠勤工儉學維持著生計和學業。
『貳』 2011全國道德模範及相關事跡, 2011中原道德模範及相關事跡
第一篇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
【人物一】郭明義:把幸福給你:「雷鋒傳人」郭明義30年的愛心之旅
郭明義是遼寧鞍鋼集團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鐵礦管理人員,妻子是醫院高級護士,本來家庭生活並不困難,但為了幫助別人,全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就連上大學放假回家的女兒也只能住在臨時搭的床上。他15年裡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6年間為失學兒童、受災群眾捐款12萬元,20年來55次無償獻血,挽救數十人的生命。他常對妻子說,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們還算富裕,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會活得充實而快樂!
【人物一】王文珍:沒有硝煙戰場上的"提燈女神" 廢墟中救出"芭蕾女孩"
海軍總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王文珍入伍33年來,一直奮戰在一線臨床護理崗位,始終用親情溫暖病人,用真情服務病人,用博愛幫助病人,被患者譽為「和諧天使」。她先後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級表彰嘉獎23次,2008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2009年榮獲第42屆國際南丁格爾獎。
在2003年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海軍總醫院是北京地區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醫療單位之一,急診科作為主戰場,王文珍第一個請戰:「不管這種病有多大的傳染性,只要病人來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年輕護士朱宗紅換出了隔離病房——當時才23歲的小朱還沒結婚,還沒體會過做妻子和母親的感覺,「風華正茂的年紀,不能讓她們有危險。」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王文珍總是安排年輕的護士和自己搭檔——除了工作上的需要,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和年長護士搭班,年輕護士內心會比較踏實。
王文珍在一線護理崗位工作了30年,養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習慣,她輪休時也會到科里看看,為有事的護士頂班,給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熱飯。她當了16年護士長,16個春節在急診值班,把團聚的機會讓給年輕的護士。
急診患者病情急、難、險、重,病人情緒容易暴躁,對醫護人員發「無名火」。對此,王文珍說:「對待病人要用心去體諒,要用愛去包容!」
路上看見舉牌乞討飯錢的學生氣小姑娘,王文珍走過去,又折回來,往她手裡塞十塊錢——「很多人說好多乞討的人是騙子,我想一個乾乾凈凈的小女孩,如果不是遇到難處的話,是不會做出這種事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媽媽的幸福生活:一口「團圓鍋」4個民族19個娃
一位維吾爾族母親,除了自己親生的9個兒女,還含辛茹苦地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個孤兒,如今這個大家庭已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塔塔爾、烏茲別克6個民族的180多口人。她就是72歲的青河縣青河鎮居民阿尼帕•阿力馬洪。阿尼帕心裡明白,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多一張嘴就意味著多一份生活的艱難。但是她和丈夫在以後又陸續收養了不同民族的孤兒,撫養的孩子卻增加到了19個。
為給一家20多口人做飯,她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2米的鐵鍋,被稱作「團圓鍋」。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生活雖然苦,但從沒餓過肚子。阿尼帕媽媽總是做好飯後就離鍋遠遠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麥粒就是她的一頓飯。她下了班就去打土坯賣錢,還去幫別人宰牛宰羊,就為了得到一些牛羊雜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她對收養孩子比親生孩子還親,而她最小的親生女兒上初中時還沒穿過一件新衣裳。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裡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學、中學。孩子們沒有一個因為家裡貧窮而輟學。
每到逢年過節,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在阿尼帕媽媽的眼中,這些孩子從來沒有民族之分,「他們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脈,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第二篇 見義勇為道德模範
【人物一】:英雄戰士邰忠利:最後一躍鑄就了壯美的永恆
2005年12月邰忠利從內蒙古參軍。2006年、2007年,他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2008年被評為團「古驛精兵」;2009年7月被省軍區表彰為「優秀共青團員」。在軍事訓練、邊防執勤、執行重大任務中,他總是沖鋒在前,不斷躍進。
2009年8月9日下午4時,村民張文禮不小心滑落江中,此時此刻,作為連隊代理排長的邰忠利聽到呼救聲,最先沖向呼叫地點。 為節省時間,他邊跑邊脫掉上衣,蹬掉鞋子,趕到張文禮的落水地點後,毫不猶豫地一個飛躍,縱身入水救人。就在張文禮生死一線之際,邰忠利趕到他身後,奮力將他推向岸邊。 當另兩名戰士趕到現場,拉住張文禮時,邰忠利卻已因精疲力竭,被捲入漩渦之中…… 為搶救邰忠利,部隊迅速展開搜尋。不到半小時,所有漁民都聞訊趕了過來。9戶漁民的11條漁船從早到晚進行拉網式搜尋,一干就是6天! 邰忠利的壯舉,感動了對岸的俄軍。他們破例放寬中國漁船搜救的范圍,還出動巡邏艇、軍犬進行搜救。8月15日,在下游134公里處的俄方岸邊,俄軍搜救人員首先發現了邰忠利的遺體並交給中方。整理烈士事跡的時候,人們發現,他從軍3年多來,救人壯舉已經是第5次了。2011年的元宵節。一群士兵聚集在黑龍江畔,在一塊寫有「邰忠利烈士犧牲地」的石碑前,灑上一杯酒,獻上一束花 。他們在紀念自己的英雄戰友。
【人物二】:王茂華、譚良才:「英雄翁婿」火海中勇救六名兒童
2010年3月21日下午2時45分,袁州區慈化鎮伯塘村馬路邊的一棟普通民房突發大火,屋內有7名兒童。當日正值星期天,伯塘中學青年教師王茂華與岳父譚良才剛從外面回來,看到鄰居家直冒濃煙,連麵包車都來不及熄火,就飛奔過去。王茂華率先沖進火海,兩手一抱,將一個5歲的男孩和一個3歲的男孩抱出門外。而此時,被濃煙和火星直逼的另外幾個小孩也被嚇哭了。屋內連續發出兩聲巨大的響聲。他沒有辦法再停下來,循著哭聲,他再次沖進濃煙滾滾的火海,摸到了2個孩子的頭,抱起來就往外沖。「裡面還有孩子,裡面還有孩子!」沖出來的王茂華告訴正往裡沖的岳父譚良才。譚良才二話沒說便沖進屋內。王茂華急喘幾口氣,又再一次沖進火海。就在王茂華和譚良才抱著最後一個孩子往外沖時,大火引燃了屋角的液化氣罐,「砰」的一聲巨響,一團熊熊火焰直逼王茂華和譚良才,一股巨浪將他們沖出屋外。7個孩子已經被救出,其中鄰居家2歲女孩受傷較重,其他6個孩子安然無恙,王茂華和譚良才兩人卻被嚴重燒傷,體無完膚。燒傷面積一個達96%,一個達85%,經搶救無效,王茂華最終離開人世。火海救人1年後,2011年3月21日,王茂華烈士的遺孀譚長華和父親譚良才將110.61萬元群眾捐款捐贈給慈化鎮光榮敬老院修建「英雄樓」。
王茂華當年讀初二的班主任丁洪亮老師說,當年王茂華家庭非常貧窮,他是以年級第三名的好成績分到他班上。他經常看到王茂華在熄燈之後,還在學校走廊里看書。有一次,王茂華意外摔斷了骨頭,請假一個多月在家修養。在沒有老師教、完全自學的情況下,王茂華期末考試卻拿了年級第一。為了盡早走上社會,王茂華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宜春師范,在叔叔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三年中專學業。2004年,他通過參加招聘考試,成為伯塘中學的一名正式教師。2005年7月,他通過自學考試,在宜春學院大專畢業;2009年10月,他完成本科論文答辯,取得宜春學院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人物三】甘占恩:見義勇為少年郎
2010年8月15日,在家幹完農活的甘占恩和堂兄甘占祥,同伴劉得明、王建祥等4人到鄰村玩耍。不料王建祥掉入一個深約2.6米的水潭,當時在他身邊的劉得明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但沒有成功。甘占恩隨後跳入水中救人,他用肩膀將在水中撲騰的王建祥頂出水面,又奮力將王建祥推向潭邊,可不熟悉水性的他在嗆了幾口水後,沉入了水底。這時,不遠處的甘占祥也跑過來跳入水中,他在水下先摸到了靠近潭邊的王建祥。王建祥得救了。得知甘占恩仍在水中,甘占祥又多次潛入水中尋找,最後力氣耗盡了,也沒有找到甘占恩。兩個多小時後,當村民們終於將甘占恩打撈上來時,他早已停止了呼吸。甘占恩的父親甘生輝說:「恩恩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幫家裡干農活了,還跟母親學會了做飯。就在出事的前一天,我們從西寧打完工回到家時,他已經和好了面,買了西紅柿、甘藍,預備給我們揪面片……」 甘占恩走了,然而,他救人的事跡早已傳開,越來越多的人被他見義勇為的事跡震撼著,被年僅15歲的生命深深感動著。
【人物十】吳菊萍:最是那一接的愛與美
2011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的一住宅小區,一個2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 剎那間,剛好路過的吳菊萍毫不猶豫沖過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間被巨大的沖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於她奮不顧身的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也因此她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
同事們也問過吳菊萍:「你怎麼知道你能接得住妞妞啊?」吳菊萍說,生過孩子,就知道養一個孩子有多不容易,知道孩子對一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看著孩子掉下來,總要接接看」。
7年前,吳菊萍進了阿里巴巴品控部,一直工作至今。同事們說,吳菊萍的確挺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她幾乎每天都是部門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人。到了之後會幫同事的電腦開機,這樣大家到了之後可以直接用電腦。
第三篇 誠實守信道德模範
【人物一】劉延寶:一家四代守烈士墓63年
承君一諾,必守終生。為了「俺能行」的諾言,祖孫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傳,63載誠心守護烈士墓園,譜寫了一曲忠義守信的贊歌。這就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劉延寶的故事。爺爺堅持了20年,父親堅持了33年,而他也堅持至今。幾年前,劉延寶突患腦血栓,導致右肢癱瘓,並且喪失了語言能力。兒子劉增龍主動承擔了守墓責任,繼續踐行著當年的承諾。這一場病,不僅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而且背上了外債。為了還債,劉延寶的妻子趙本芬拖著瘦弱的身體,去建築工地當一天只有10元收入的小工。有人出主意:「日子這么難熬,你們一家看烈士墓又看了這么多年,給上頭說說,興許能給點補助。」劉延寶拚命搖頭,嗯嗯啊啊地大聲嚷嚷,臉漲得通紅。從此,再沒有人提這話。
【人物二】王文彬:85歲老漢63年守護烈士墓
王文彬是河北昌黎縣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他今年85歲,從親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擔起了一個沉甸甸的承諾:照看好烈士墓。寒來暑往,半個多世紀的光陰里,他像珍愛生命一般守護著烈士們的忠骨,傳承著不朽的精神。王文彬傾訴著內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沒有碑啊,村裡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裡,我都80多歲了,萬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無名烈士墓?」在他的努力下,革命烈士碑終於立起來了。他說:「為了革命,戰士們死在這兒都不在乎,護他們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這兒也不在乎。」
【人物三】:孫東林、孫水林:信義好兄弟
大雪紛飛的2010年年關,發生在武漢市黃陂區孫家兄弟身上的故事極度悲傷又令人肅然起敬:在北京當包工頭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後事,趕在臘月二十九返鄉,將33.6萬元工錢一分不少地送到60餘位農民工的手中。
典型人物:孫東林,哥哥的承諾
事跡:2010年2月9日(農歷臘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駕車帶著妻子、三個兒女和26萬元現金從天津出發,准備趕回老家過年,同時給先期回漢的農民工們發放工錢。次日凌晨行至南蘭高速開封縣隴海鐵路橋路段時,由於路面結冰,發生重大車禍,20多輛車連環追尾,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顧不上安慰年邁的父母,在臘月二十九將工錢送到60多名農民工手中。由於哥哥的賬單多已找不到,孫東林讓農民工們憑著良心報領工錢,還貼上了自己的6.6萬元和母親的1萬元。「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孫水林、孫東林兄弟20年信守承諾,被人們譽為「信義兄弟」。
第四篇 敬業奉獻道德模範
【人物一】楊善洲:一個共產黨人的一輩子 一座不朽豐碑
1988年3月,雲南省保山市原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按規定到昆明安家休養的厚意,說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團聚的願望,留下一句滾燙的話:「我是一個共產黨員,說過的話就要兌現,我要回大亮山種樹去!」 退休後的第三天他帶領召集的15個人進入山中,楊善洲的大亮山植樹造林就這樣開始了。買樹苗資金不足,楊善洲就經常提個口袋下山到鎮里和縣城的大街上去撿別人吃果子後隨手扔掉的果核,放在家裡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後用馬馱上山。他說:「撿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有認識他的人說:「你一個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他說:「我這么彎彎腰,林場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如今,楊善洲撿回來的果核,已成為大亮山上鬱郁蔥蔥的果林。楊善洲還常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豬糞,給樹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撿紙杯、碗裝方便麵的外殼,當營養袋,培育「百日苗」1999年,楊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樹杈時,一腳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書記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後,他拄著拐棍,又走進了大亮山。 有人說,何必自討苦吃? 楊善洲回答:「入黨時我們都向黨宣過誓,幹革命要干到腳直眼閉,現在任務還沒完成,我怎麼能歇下來?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
22載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5.6萬畝人工造林、1.6萬畝雜木林、700多畝茶葉、50畝澳洲堅果、100畝美國山核桃……
2009年4月,82歲的楊善洲作出一個驚人的舉動,他把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他說:「這筆財富從一開始就是國家和群眾的,我只是代表他們在植樹造林。實在干不動了,我只能物歸原主。」施甸縣政府決定獎勵楊善洲10萬元,被他當場謝絕: 「我早就說過,自己辦林場是盡義務,不要報酬。」保山市委市政府決定給予他20萬元的特別貢獻獎。經再三勸說,他接下了。轉過身來,給保山第一中學捐出10萬元,給林場建瞭望哨捐出3萬元,給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萬元。
一輩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權力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
1985年,保山地委建辦公大樓,第一層已經建起,這時,昌寧金華鄉發生水災。楊善洲立即趕往災區,看到老百姓受災嚴重,十分難過,回到保山,命令辦公大樓在建項目馬上停工,把資金拿來救災。有人想不通,認為可以從其他地方調動資金。楊善洲激動地說:「如果眼看著人民群眾在受苦,我們卻安逸地坐在這么富麗堂皇的大樓里,悠閑地辦公,你不覺得有愧嗎?」 在楊善洲的心裡,對人民群眾永遠懷著一種謙卑與敬重,他們真正是主人,他是公僕。 楊善洲說:「我就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楊善洲常年住在辦公室旁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木桌,一張木板床,床上一個草墊子和草席;穿的總是一身發了白的灰色中山裝,夏天草鞋,冬天膠鞋;喜歡抽煙,還捨不得抽紙煙,天天一包煙葉子一支煙斗帶在身邊。他走到哪裡,誰也看不出他是個大幹部,曾經鬧出幾次去賓館開會被服務員擋在門外的笑話。
【人物二】何祥美:中國槍王,三棲精兵
何祥美,1981年出生,現為南京軍區某部士官,精通狙擊步槍、匕首槍、微型沖鋒槍等8種輕武器射擊。除了一槍斃敵的絕技外,他還擁有跳傘、飛行、潛水等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具備特種爆破、深海潛水、懸崖攀登、傘機降等30多種作戰本領。經過9年軍營磨礪,何祥美已從一個開始跑5公里都累得喘粗氣的小胖子,而搖身變為一位全能戰士。
當兵第六年,南京軍區抽調了一批訓練尖子組成狙擊手集訓班。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的何祥美幸運入選。在集訓的10個月里,何祥美每天比隊友提前半小時起床,穿沙背心跑步;練據槍,別人一個動作練20遍,他就要練上40遍。何祥美懂得:戰場上,狙擊手扣扳機的機會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槍斃敵,犧牲的就是自己。為保證據槍的穩定性,他把圓石子、彈殼放在槍管上,兩小時不能掉,掉一次加練10分鍾。兩個小時下來,他的身體已經僵硬到幾乎動不了的程度。為提高識別目標的能力,他每天盯著手錶秒針訓練,做到5分鍾不眨眼,迎風迎光迎沙不流淚。為提高場景記憶能力,何祥美就強迫自己在1分鍾內判定風向、風速,目測距離和高低角,判斷現場景物。如今,他已經練出了一身"槍王"的真功夫。只需幾秒鍾,何祥美就能准確判定風向、風速,目測距離和高低角,得出射擊所需正確的修正值。全能戰士。「對一名戰士來說,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對手,使自己的能力素質適應未來戰爭要求。」「當兵就當能打得贏的兵。」何祥美用艱苦訓練、驚人意志又先後通過跳傘訓練、潛水訓練。從此,這只"陸上猛虎"兼"空中獵鷹"搖身一變又成了一條"水裡蛟龍"。
面對兩次退役,家裡人需要他,很多大公司對他提供了豐厚待遇的聘用條件,但何祥美毅然選擇留在部隊。「沒有國,哪有家?身為一名戰士,就要為履行使命去奉獻。」何祥美告訴記者,他愛自己的父母,也懂得離開就能過上更舒適安逸的生活。但部隊多年的教育使他更加明白,軍隊是為保衛國家而存在的,沒有軍人的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安寧。
在他看來,榮譽從來就屬於光榮的集體,屬於每一個人。2004年5月,連隊跳傘訓練結束後組織評功評獎,戰友們紛紛推薦何祥美榮立三等功,全連53人,他得了52票。哪知何祥美當場站起來說:「指導員,這個功我不能要,功勞屬於大家。」最終,在他的建議下,連隊經過重新研究,給另一位班長記了功。這之後,他又兩次讓功,在部隊傳為佳話。
何祥美成了「槍王」、「三棲精兵」後,多次代表部隊參加重大演練和匯報演示活動,次次出色完成任務,贏得了廣泛贊譽。面對掌聲喝彩、榮譽名利,何祥美沒有陶醉,也沒有鬆懈,而是以此為動力,更加刻苦地訓練、更加自覺地付出,積極回報組織的關心與厚愛。。 2008年,何祥美先後兩次赴京參加重要頒獎活動。其間,他在和「航天英雄」楊利偉、「試飛英雄」李中華等英模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找差距、思不足,積極學精神、強責任。回到連隊後,他以更高的標准給自己制定了新的學習訓練目標。堅持理論學習爭一流,軍事訓練鉚著勁,臟活累活沖在前。戰友們都說:「何祥美沒有變,還是原來的何祥美。」
【人物三】沈浩:永遠留在小崗的「第一書記」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擔任村黨委第一書記。從省城合肥到小崗農村,從省直機關到基層一線,沈浩的內心不能說沒有反差。來了就要有貢獻,這是沈浩的樸素想法。修路——沈浩幹了來小崗的第一件大事。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村裡人嘆服:這個沈書記人實在,不是來圖虛名的。行動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沈浩常說,「跟老百姓面對面,不如和大家肩並肩。」3個多月後,路修好了。一算賬,整整省了20萬元,還加修了兩條水泥岔道。全村勞動力每人掙了1000多元工錢。 不久,沈浩又幹了一件大事——保護村集體財產。屬於村集體的20多間房屋被幾戶人家強占。沈浩不怕難,敢碰硬,苦口婆心勸說不通,就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釘子戶終於被拔掉了,村民們對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說,他從「城裡人」到「村裡人」的角色轉變很快:冬天,穿上村裡5塊錢買的老棉鞋;誰家的剩茶端起來就喝,誰家的剩飯端起來就吃;抽2塊錢一包的香煙;遇見財政廳的老同事說話,也從「我們財政廳」變成了「我們小崗村」;手上長了老繭,整個人黑了,瘦了……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習慣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兒,從不坐老闆椅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坐沙發,和大家交流『零距離』,這樣老百姓才會親近你。」他住的那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床頭貼著村民聯系電話。大門從不上鎖,誰都能推門而入。「村裡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東說。
遇到重大決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帶頭人們一起商議。如今冰封開始融化了,人心開始聚攏。 沈浩帶領小崗村的村民開始邁向致富的道路,2006年春節前,26戶住房比較困難的農民都住進了16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當三年任職期滿時,面對全村按下的挽留他的紅手印,沈浩決定留下來,在小崗村他又是盡職盡責地工作三年。然而,第二個三年任期又要到了。面對老母親需要照顧、家庭需要他擔當,他還是選擇留在小崗村了。他知道他還有很多要為村民辦的事情。2009年11月5日沈浩因勞累過度,犧牲在工作崗位上。
『叄』 中國表彰「全國道德模範」人物和事跡
1資訊:
2001年9月黨中央頒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來,公民道德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胡錦濤同志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發表後,廣大幹部群眾熱烈擁護,積極響應,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設新熱潮,涌現出一大批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先進人物,為全社會樹立了學習的楷模。
為充分展示廣大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精神風貌,切實發揮道德模範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示範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組織開展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經群眾推薦、審核公示、評委評選和群眾投票評選等程序,李明素等53名同志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孫茂芳等254名同志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希望受到表彰的先進人物,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在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中作出新成績。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引導廣大幹部群眾追求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2事跡:
羅映珍,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子,在丈夫羅金勇負傷昏迷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裡,每天給丈夫寫情書,說悄悄話。最終,愛的力量感動了天地,羅金勇醒來了。恢復神智後,他寫下的第一句話是:「羅映珍我愛你!這樣孝老愛親的模範是值得我們全社會尊敬的。
鄉村醫生劉玉蓮,41年如一日,被群眾們稱為「救命丫頭」。從40多年前立志學醫的那一刻起,一種救死扶傷的信念便在心底滋生,這種天使般的信念支撐著她割捨了作為女兒、妻子、母親的義務,放棄了作為女人的更多絢麗夢想……這種敬業奉獻的精神是我們全社會學習的榜樣。
林秀珍就是其中的一位,林秀珍是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今年61歲的她30年如一日,義務贍養了6位無任何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為8名殘疾人安排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解決各種生活困難,還出資4萬多元幫助鄉村中小學改善教育條件,資助14名貧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專院校,受到群眾的高度贊揚。她先後被授予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肆』 道德模範人物事跡,要具體事例
新華網北京月20日電(記者周婷玉)「莫道人情老,將心來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頑石也能煉成金,煉成金……」伴隨著悠揚的樂曲《高天上流雲》,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頒獎典禮——《道德的力量》20日晚拉開序幕。
舞台正中後方的大屏幕上,時而是「道德的力量」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時而是巨型金色全國道德模範獎章,無論是哪一個背景,都散發著金閃閃的光芒,耀眼而溫暖。
道德模範們陸續從舞台的兩側走到台上,接受現場的鮮花和掌聲,接受國家授予的榮譽和人們的致敬。
黑龍江樺南縣73歲的趙永錄大爺堅守在大河邊,無償為來往的鄉親擺渡49年。「不圖別的,就圖大家都平平安安。」
像趙大爺一樣堅持善行的還有40年濟貧幫困的山西礦工媽媽歐學聯;義務救援30年,在大海中搶回130條生命的浙江漁民郭文標;36年捐款不斷,受益者遍布全國的新疆街道幹部劉乾坤……
向這些不平凡的堅持致敬!
「爸爸回家……」小詩研在橋頭的哭喊,撕扯著每個人的心。
小詩研的爸爸孟祥斌是一位軍人,他為了救一名輕生的女青年,縱身跳入浪急水涼的江中,用盡自己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
看著這曾經的鏡頭,許多觀眾眼裡都噙滿了淚花。短片結束後,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像孟祥斌一樣再也不能登上領獎舞台的還有很多人,讓我們記下他們的名字:羅成財、周波、楊繼斌、邱光華、譚東、於春雨、於葆林、徐立科、李朗紅、黎菊蘭、崔學選、周鑫、熊寧、戴俊、郭孝義、王志睿、馮建國、阿木冬·吐魯甫。
向這些勇敢犧牲的英雄致敬!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兩個兒子和妻子都得了絕症癱瘓在床,支撐全家的是一條腿被截肢的殘疾人。這個家的頂樑柱就是朱邦月,他40年如一日地照顧著母子三人,而且兩個兒子是妻子前夫的孩子。
「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人間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嘗了三分……」在一首《父親》的歌曲聲中,朱邦月拄著雙拐走上了舞台。
像朱邦月一樣孝老愛親的還有:照料重病父母40多年,把8個弟妹撫養成人的青海牧民羅桑扎西;為公公捐獻肝臟的好兒媳,河北農民張建霞;15年照顧癱瘓兒媳的山西好婆婆黃代小……
向這些無聲的大愛致敬!
最高的榮譽,給最值得崇敬的人。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從全國近3萬名候選人中共評出55名全國道德模範,262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他們助人為樂,不求回報;他們見義勇為,不怕犧牲;他們敬業奉獻,拼搏進取;他們孝老愛親,默默無聞;他們誠實守信,一諾千金……他們都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跡,傳遞著人間溫暖,傳遞著善行的力量。
向這些道德模範致敬!
「我要像你一樣生活,你不是遙遠星空最燦爛的星座,一點一滴的愛心點亮萬家燈火……我要像你一樣生活,你不是神州大地最美麗的花朵,一生一世的善良化作人間春色……」
頒獎典禮在歌曲聲中落下帷幕,但是道德的升華永沒有終點,讓我們接過道德的接力棒,沿著這些高尚品德照亮的方向前進,給新世紀的中華文明,增添新的光芒。
宋志永,男,37歲,中共黨員,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八里鋪村村民。
2008年1月,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後,宋志永心急如焚。他想到「30年前唐山大地震時,全國人民都支援我們,現在南方遭了災,我們應該去支援他們」。在宋志永的倡議下,他和另外12名同鄉農民兄弟組成「宋志永愛心志願小分隊」,在大年三十下午動身,經過長途顛簸輾轉趕到抗災一線,加入「搶修突擊隊」,投入到繁重的救災重建工作中。他們每天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參與搶修十幾處電力設施,為恢復災區電力供應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宋志永再次奔赴救災一線。一路上,他坐火車、計程車、摩托車、步行,最終到達災情比較嚴重的北川縣。隨後「宋志永愛心志願小分隊」的其他12名農民兄弟也先後趕到,他們匯合在一起,共救出了25名生還者。在四川地震災區,「宋志永愛心志願小分隊」穿著的紅馬甲,已成為醒目的「愛心名片」。他們同全國一批又一批志願者一道形成了志願服務、抗災重建的動人場景。
救災結束後,為繼續給地震災區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有效幫助,宋志永倡議並組織成立了全國首家愛心志願服務基金,將自己所獲得的各類獎金及工資全部投入到基金中;開設了愛心網站,專門鼓勵和支持各類愛心志願服務。此外,宋志永還專程赴災區將246名因災不能在當地及時上學的孩子接到玉田縣上學,並承擔他們在玉田縣兩年學習期間的文具費用及其他花銷。為幫助殘疾兒童,宋志永在縣特殊教育中心設立了愛心扶助基金,與19名殘疾兒童簽訂了愛心扶助協議,承擔他們的全部生活費,並出資5000餘元為殘疾兒童所在學校購置了15台縫紉機。愛心基金成立以來,共接受社會各類捐助12.1萬元,除大部分用於四川學生在唐山的就學外,還救助了20多名困難群眾。
幾年來,宋志永還參與組織了各類主題捐助活動,幫助困難奶農、患白血病的學生、因失火致貧的農民等走出困境。宋志永以他博大的愛心,踐行了「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
宋志永先後被授予全國五四標兵、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唐山十大傑出青年、唐山抗震救災特殊功勛獎、唐山市學雷鋒標兵、唐山市首屆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伍』 結合全國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談談大學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
1、樹立正確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著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四德工程建設。
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宣傳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更好地弘揚時代精神,凝聚思想共識,推動文明進步。
2、把道德建設和典型引領要求體現到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社會治理等各個方面,實現培育先進典型與推動實際工作融為一體、相互促進。
3、經常性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堅持「長流水、不斷線」,持續推進道德建設經常性宣傳,形成常態化典型宣傳報道機制。
4、同時,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發揮各類媒體優勢特點,組織力量打好重大典型宣傳戰役,通過多層次高密度地集中宣傳,形成強大的宣傳合力和宣傳聲勢。
5、把培育先進典型作為激勵引導廣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身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的重要舉措,以深化道德建設和文明創建為重點,總結推出一大批有分量有特色有影響的先進典型。
6、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著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模範的濃厚氛圍,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7、作為大學生,是國家將來的希望所在,應嚴格要求自己,學法守法,學德守德,言行體現德法要求。
8、每年的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彰顯國家對道德力量的重視。
作為大學生,要踐行我國德法的規范性和強制性要求,向道德模範學習,並爭當先進人物和出彩中國人。
(5)全國初中學生道德模範事跡擴展閱讀:
1、道德模範的社會影響:
(1)公民的道德水平,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2)隨著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加強,幹部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模範人物涌現出來。
(3)用他們的先進事跡感召群眾,對於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營造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4)對於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設的生動實踐,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
(5)時代進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來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道德模範。
崇尚道德模範,弘揚良好道德風尚,是一個社會健康向上的標志,也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
(6)褒獎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層涌現的「凡人善舉」,能夠有力地引導人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7)引導廣大群眾見賢思齊、爭先創優,使道德模範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促進全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我們國家正處在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道德觀念呈現復雜多變的特徵。
(8)人民群眾深情呼喚著、期待著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新機遇,也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面對的新挑戰。
(9)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培育文明風尚,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吸引廣大群眾廣泛參與、自覺實踐,必定能夠使全體公民的道德素質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10)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體系,使古老的中華民族以新的道德風貌屹立在世界東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增添新的光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國道德模範
『陸』 十七大 全國道德模範 教育界的例子(人物事跡)
教書育人 行為世范(道德楷模 文明風尚)
9月10日是教師節,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開展了向優秀教師方永剛學習的主題活動,要求像方永剛那樣真學、真信,真情傳播、真誠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真正使「科學發展觀進課堂、進教材、進大腦」。
方永剛是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把三尺講台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台,年均完成教學任務200%,為官兵和幹部群眾作報告1000多場,撰寫論文100多篇,成為新時代敬業奉獻、為人師表的楷模。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學員至今還清晰記得今年1月15日方永剛教授給他們上的最後一堂課。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方永剛和往常一樣,整了整軍裝走上講台:「我一直惦記著大家這門課,心裡總是放不下,我要履行我的承諾,為大家講這一課。」在學員們眼裡,身患癌症的方永剛消瘦了許多,臉色蠟黃,講課時身體也在微微顫抖,可他的聲音依然洪亮。在課間交流時,學員發現他衣服下面露出了一根引流管。
課前,大家都聽說方老師住院了,但誰也沒想到他剛剛做完手術就來講課了!課後,大家才聽說,學院領導都不同意方永剛來上課,但他懇切地說:「如果離開了講台,我可能真的會倒下。」說著說著他竟然哭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方永剛在磨難和傷病面前,甚至在死神威脅面前,從未掉過淚,但因上不了心愛的講台,他卻熱淚縱橫。
三尺講台,是方永剛永遠痴情迷戀的地方。一次同學聚會,有人問他:「搞理論教學是不是很苦啊?」方永剛坦誠地回答:「精神的痛苦源於理想和現實的悖論,如果不信它,還研究它、傳播它,必定很痛苦。我寫的、講的,都是我的真情實感,我信它,所以我快樂。」
方永剛從遼寧西部一個貧困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個高等軍事院校的教授,把人生的坐標牢牢鎖定在黨的創新理論教學研究上。對學員來說,方永剛在感情上是他們的兄長,在學業上則是嚴師。一次,一名研究生拿著一篇論文請他指導,論文中不少內容是從網上下載拼湊的。方永剛一看就火了,狠狠地批評了一通。接著,他又語重心長地說,沾染了不良學風,將會誤人一生。
病重期間,方永剛一次次把自己帶的幾名研究生叫到病房上課,一講就是大半天。學員們望著虛弱的導師,心疼了。學員懇求:「這些課讓我們自學吧。」但方永剛的態度很堅決:「不行,不能因為我生病耽誤你們的學業。」他硬是在病床上完成了研究生教學任務。
在方永剛心裡,師德的標准就是行為世范。在大連舉行的方永剛事跡展覽上,一本《鄧小平文選》格外引人注目:書的邊緣磨破了,封面中間磨穿了,泛黃的紙上畫滿了圈圈點點,寫滿了心得批註,誰也說不清他究竟讀了多少遍。
1997年5月8日,方永剛在意外車禍中頸椎嚴重受傷,醫生在他的頭頂做牽引,還吊了個16磅的秤砣。學員們去看他時,發現他用一隻手舉著書在看。他說:「我的脖子被固定了,但腦子沒被固定。」方永剛住院108天讀了43本書,完成了《亞太戰略格局與中國海軍》這部學術著作的初稿。
今年夏天,遼寧旅順果農肖淑琴大媽挑出最大最紅的櫻桃送給在北京治病的方永剛。櫻桃好吃樹難栽,2001年,擔心樹不好養、果不好賣,肖大媽就要砍去栽種的幾百棵櫻桃樹苗。方永剛結合黨的政策,向果農講解農產品結構調整,給果農們吃了定心丸。旅順千畝大櫻桃如今進入了盛產期。肖大媽種的大櫻桃不僅在當地不愁銷路,而且還能坐上飛機賣到了日韓。群眾交口稱贊方永剛:「大教授總是能講清小道理,我們服了!」
師魂不朽--追記新疆葉城縣教師阿木冬·吐魯甫
「孩子,別怕!老師在你身邊。」
「救人啊,牙生江·木沙掉渠里了!」正帶著學生在學校實驗基地上勞動課的阿木冬·吐魯甫聞聲拔腿就往渠畔跑。時間是2007年6月14日12時許。
30米開外的肖塔渠渠水中,有一個小腦袋時沉時浮。阿木冬幾個箭步沖過去,縱身扎進湍急的渠水中。
「孩子,別怕!老師在你身邊。」阿木冬幾次托起牙生江,卻無法上岸。急流把他們沖向下游。
聞訊趕來的幹部群眾,找來繩子、木棍協助救人。已經精疲力盡的阿木冬,沒有把鄉親們伸過來的木棍攥在自己手裡,而是一次次將木棍伸向孩子。此時的牙生江已經不省人事。阿木冬只好拼足力氣,緊緊地抓住他往岸上游。
湍急的渠水一次次地將他們推開,在下游7公里外的一個閘口處,阿木冬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把孩子推向光滑陡峭的渠邊。孩子被前往營救的鄉親們拉了上來。而阿木冬卻被激流沖走了……
傾心教育,鞠躬盡瘁
阿木冬·吐魯甫走了。年僅33歲。
「老師,您為了救我的弟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您卻……」溺水得救學生牙生江的哥哥吾布力卡斯木·艾沙得知阿木冬犧牲的消息後,對著惡浪翻滾的肖塔渠頓足大哭。
就在6月13日傍晚,阿木冬老師到他家家訪時還鼓勵他:「吾布力卡斯木同學,你的成績很好,要爭取考上內地高中班。你家經濟困難,從下學期開始,我每學期資助你1000元學雜費。如果錢不夠,我可以幫助你貸款。總之,你一定能上一所好的大學!」
木凱熱木記得,彷彿就是在昨天,在大家的笑聲中,阿木冬老師和班裡的學生一一拉鉤,要大家好好學習,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1974年,阿木冬出生在葉城縣昆侖山腳下的一個教師世家。《福樂智慧》中說,「知識是黑夜裡的明燈。」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阿木冬就遐想著自己就是這點燃明燈的人。當教師的父親因勢利導,鼓勵他:「要好好學習,做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有資格當教師。」
在父親吐魯甫·阿西木眼裡,阿木冬是他的希望,他的寄託,也是他理想的繼承者。就在阿木冬犧牲的前一天,吐魯甫辦了退休手續,離開自己站了43年的講台。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未完成的事業,可以由兒子阿木冬繼續做下去。可是,還沒有來得及告訴他,阿木冬就這樣匆匆地走了。
在整理遺物時,同事們發現了抽屜里的3個本子:日記、讀書筆記、學生學習和家庭情況記錄本。記錄本上,詳細記錄了所帶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這是他執教14年學生家訪的全部記錄,是一位教師把全部心血傾注於教育事業的見證。
「教師世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品格!」吐魯甫為兒子驕傲。
學校就是他的家
阿木冬走了。妻子海日古麗·庫都斯怎麼也不相信這樣的事實。
那天早上,兩人分手時,阿木冬有些依依不捨,久久地注視著妻子,說了句,「你多保重!」笑了笑,走了。這最後的笑容,竟成了海日古麗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
就在前一天晚上,阿木冬還對她說:「等弟妹畢業了,等把貸款還完了,想辦法買套房子,築一個自己的窩。」這竟成了阿木冬永遠無法實現的承諾。
在海日古麗的記憶中,結婚快4年了,他們已經搬了3次家,卻沒有自己的房子。剛結婚時住在阿木冬的父母家,後來搬到他任教的依提木孔鄉五村小學,再後來為了照顧妻子上下班,又在附近租了間房子。對此,妻子也曾埋怨過,可後來還是理解了他。
在丈夫阿木冬的心裡,學校就是他的家,每一個學生都是他的孩子。
海日古麗記得,一個冬天的晚上,鄰居的孩子生病來借錢,可家裡只剩下100元錢,阿木冬二話沒說拿給了鄰居。海日古麗幾次扯他的衣袖,他都沒有理會。鄰居走後,海日古麗說,現在家裡一分錢都沒有了,明天你怎麼回學校上課?第二天一早,丈夫早早起床,步行10公里趕到學校去上課。
2004年春天,夫妻兩人都居住在阿木冬的父母家。每天清晨去學校上課,阿木冬都用車將一盆花帶到學校,剛開始妻子還以為丈夫只是為自己的辦公室裝點裝點而已。可一個星期過去了,丈夫仍然每天托著花盆到學校。妻子好奇地問:你把家裡的花送給誰了?丈夫回答道:把花放在學校讓學生養,裝飾裝飾學生們的學習環境。不到一個月,丈夫將家裡的花全部搬到了學校……
阿木冬走了,他的愛卻留在了人間!
『柒』 中學生道德模範先進事跡
章梁斌優秀團員先進事跡介紹
章梁斌同學既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是一位優秀的共青團員。德智體全面發展,工作出色。思想上,能夠按照團章嚴格要求自己。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心社會時事政治,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在學習上,章梁斌同學勤奮努力,刻苦鑽研,認真學習各科知識,本著「不讀死書,靈活學習」的原則,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學期均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學習標兵。獲得學校第三屆「學業十佳」光榮稱號,於2002年被評為汕頭市市級三好學生。在注重提高自身各學科成績水平的同時,他還注重塑造自身的競爭優勢,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並取得一定成績,例如在高一時就獲得校級高中部語文知識競賽一等獎,「創新杯」現場作文競賽二等獎,高二時榮獲第一屆「英語周報」杯全國中學生英文話題作文大賽優秀獎。
在要求自己進步的同時,他還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共同營造濃厚的學習風氣,使班級具有了更強的凝聚力。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經常和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以求大家共同進步。樂於向後進同學提供幫助,當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熱情地幫他們答疑解惑,掃清障礙,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章梁斌同學不僅在學習上名列前茅,在文體活動中更力爭上游。認真上好體育課,課余時間常活躍於運動場上。在學校的藝術節上,更是與班裡的同學積極配合,組織排演了異彩紛呈的節目,做好後勤工作,參演的節目獲得了很好的評價。
身為班長,能當好班主任老師的得力助手,起模範帶頭作用。帶領班幹部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使大家同心合力,分工明確,各盡其職。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努力使班集體越來越優秀。他所在的班級多次奪得學校各項常規評比的流動獎牌,並連續三個學期被評為「文明班」。他2004年度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也被授予2003-2004學年度汕頭市「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號,同時被評為2004學年度學校「十佳學生幹部」。
章梁斌同學在生活上節儉朴實,熱情助人,尊敬師長,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在各種榮譽面前,仍然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學習、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章梁斌同學積極參加團組織的各項活動。他是學校團刊「創新報」的主編。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出版小組認真地做好編輯、出版工作。通過這本刊物把團的綱領、團的思想、團的發展向同學們宣傳,讓大家更好地認識團組織,接近團組織。
平時,經常參加共青團志願者服務活動。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讓紅色的團旗飄揚在各個社區。多次到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整理房間;和其他團員一起走上街頭,為群眾服務。樂於助人,關心同學。先後兩次為學校兩位身患重病的團員同學慷慨解囊,帶頭捐款,每次捐款款額均達100元。並在班級中帶動倡導同學們踴躍捐款,為這兩位同學籌措部分醫葯費。
章梁斌同學多次作為正式代表出席學校的共青團代表大會。在此基礎上,還被推選為共青團南澳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的正式代表,出席縣的團代會,更高層次地投入到團的建設中,為團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捌』 道德的力量—全國道德模範先進事跡紀實 內容
全國十大道德模範」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從劉霆身上,不僅能使人感受到中華民族孝親愛老的傳統美德,而且還讓我們感受到了當代大學生所應有的孝心、愛心和責任心。
劉霆,一位陽光的青年,一位堅強的青年。他的自強精神、自立能力、感恩品質永遠是當代青少年學子們應該汲取的。
眼睛裡閃爍著晶瑩的淚水, 同學們被劉霆的先進事跡感動著,紛紛表示要以劉霆同學為榜樣,感恩父母,珍愛生活,勤儉節約,努力學習。
感恩的心
——讀劉霆的先進事跡有感
「媽媽,我會帶著你上完大學!我向你保證絕對不影響學習。」這是劉霆大哥在接到浙江林學院通知書後對母親立下地莊重誓言。孝子劉霆帶著母親上大學的消息感動著中華大地。
劉霆,男,1986年出生,浙江省湖州市雙林鎮人。6年前,劉霆大哥只有13歲,他家突遭厄運,母親不幸身患尿毒症,此時,猶如晴天霹靂,給這個原本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蒙上了無限痛苦的陰影。為了治療母親的病,用盡了家中所有的積蓄。父親不堪忍受而離家出走,更是雪上加霜,可劉霆大哥沒有嫌棄身患絕症的母親,用瘦弱的肩膀勇敢地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唱響了感人肺腑的感恩之歌。在這樣極其艱苦的環境里,劉霆大哥憑著堅強的毅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浙江林學院。自己要上大學了,母親怎麼辦?在徵得學院同意的情況下,他帶著母親一起上了大學,終於實現了自己許下的諾言。在大學里,他一方面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生病的母親,晚上,要是母親不舒服,他就爬起來照顧母親。因為母親不能吃太鹹的東西,也不能吃味精,所以有時就在家裡煮點稀飯,炒個青菜,盡一切可能讓母親生活得舒服些。為了省錢,還學會了給母親打針熬葯。另一方面勤奮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從不以照顧母親為由,而請假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更沒有遲到過一次晚自習,在班級里還擔任多項職務。劉霆大哥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守住了自己的承諾,譜寫了一曲充滿愛心孝心感恩之心的贊歌,成為我們少年兒童學習的楷模。
我和劉霆大哥那時相比,幾乎是同齡人,可我每天穿著嶄新的衣服,喝著可口的牛奶,花著父母給的零用錢,整天不愁吃不愁穿,無憂無慮。成了父母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如遇不稱心的事,或一時得不到滿足,就大耍脾氣。今天,我讀了劉霆的先進事跡,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羞愧得無地自容。
現在的我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擁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從小倍受家長的寵愛,因此,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根本體會不到人生道路上的艱辛,一遇到挫折就退縮,或自暴自棄。對父母,對長輩,只知索取,不知回報。同學們那,請和我一起反思吧!劉霆大哥用堅強的品格化解了人生道路上的困境,用一顆純潔的愛心孝心溫暖著患病母親那顆冰冷的心。難道我們只能做依附於父母身上的「寄生蟲」嗎?不,我們不能!雖然我們身處不同的家庭,條件也各不相同,但比起劉霆大哥來要幸福得多,我們也需要自立自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在家裡,當父母下班時,遞上一杯熱茶;洗腳時,端上一盆清水;休息時,削一個蘋果……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平時,在車上,主動讓座;在馬路上,扶盲人過馬路;在校園里,拉一把摔倒的**、小妹妹……為社會獻一份愛心。「人人都付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只要我們時刻注意為他人著想,學會感恩父母,回報社會,人生將變得精彩而充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咱們一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和他一樣有自強精神、自立能力的好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