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辯論賽:中學生應不應該談戀愛
哇,一說起這個話題時,中學生應該都非常感興趣吧?對,這就是中學生在讀書時期非常感興趣的一門話題,雖然學校激烈反對著同學們的戀情,但試問,在一間學校裡面又有幾個人會乖乖順著學校校規走呢?在任何的一間學校,在某個黑暗的角落裡,往往都會看到有這些所謂的「小情侶」在談著甜言蜜語,在手牽著手~當看到有人經過時,他們又會避開對方,假裝在忙著,為的,就事怕被老師抓到,怕被處罰。
談戀愛在年輕人的生活范圍里是一定會發生。調查報告顯示,只有少數中學生會把自己的初戀留到中學以後,大多數人都會在中學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與對方發展一段感情,這當然就沒有真正的談戀愛那般,要守諾言,要照顧對方的一切一切,因為對中學生來說,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最基本的金錢,就已是一個大問題了。人在中學這段時間,會特別對異性感興趣,喜歡看帥哥,美女,對異性的一舉一動都非常感興趣~這是人的生理反應,所已也難怪他們會情不自禁的談戀愛,犯起校規來。其實這些所謂的情侶,到底應不應該談戀愛呢?這些行為又應不應該被接受呢?
無可否認,中學生的戀愛很少會有結果的,因為距離結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經歷。所以大多數的小情侶都不會有完美結局。盡管如此,中學生談戀愛是可以被現代文明世界所接受的。凡是都有利與弊,只是看我們怎麼去看待。對某些小情侶來說,有多一個伴侶在身邊互相關心,互相鼓勵,當有學業上的問題時,也可以一起討論功課。偶爾周末時,手牽手出去看一套戲,散散心,可以疏解讀書帶來身心靈的壓力與疲憊。這對於中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可以順著自己的感覺去談戀愛,又可以兼顧學業,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現代也越來越多的父母信得過子女們,接受這一套思想了。只要子女不偷吃禁果,父母就放心讓他們自由發揮了。
造成中學生談戀愛不被接受的,其實是另一些不會控制戀愛的中學生。他們留戀太多於感情,為了對方而翹課,放棄學業,就為了享受那一陣子的甜蜜。這些學生的想法就不太成熟,他們的大好前途,就被這短暫的戀愛給吞沒了~有些中學生更因為受不起與對方分手所承受的痛苦,而做出一些更傻的事,這是很令家長擔心的問題。
其實依我個人的看法來看,中學生談戀愛其實是件非常普遍的事,我個人認為,只需遵守幾項規則,中學生談戀愛應該就不會有問題了。其一,要兼顧學業,要是已個人不懂得如何控制談戀愛與讀書的時間,那他也沒條件談戀愛了。其二,絕對不能在讀書時期偷吃禁果,未成年性行為是不被鼓勵的。其三,千萬不能把感情放太重,太過於沉迷,一個人會為感情做出的傻事,是沒有人可以想像到的。
戀愛對中學生來說,體驗過就好,不需太過於沉迷,至少體驗過。。。成功的得到幸福,失敗的也得到經驗。。
2. 中學生上網利弊辯論賽的正方一辯陳詞
中學生上網的利:
第一、可以開闊視野。
上網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上網可以充實頭腦,只要留心就可以學到許多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滑鼠一點,大千世界便盡收眼底。
第二、可以對外交流。
學生的一個被人經常提及的缺點就是缺乏信心,不敢與外界對話、交流。現在有了互聯網,
他們可以徹底克服這個心理障礙,並且在對外交流的過程當中,又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網路為教育資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僅老師,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登錄各類教育網站獲取學習資訊。
第三、可以促進青少年個性化發展
消除心理障礙,可以沒有顧忌地向網友傾訴心事,減輕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可以在各個BBS里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一來可以鍛煉文筆,二來覺得很有成就感;
可以提高自己某項業余愛好的水平;自己動手做主頁正成為時尚,把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傳上去,開一個討論區,發一些貼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電腦軟體的運用同時自己做版主的感覺真的很棒,有利於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第四、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
中學生的本職任務是學習,網路的遠程教育會給中學生帶來無窮的益處。普通的中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夠局限於自己的學校和一些課外書籍,傳授知識的老師始終只有幾個,但如果上了網,學生就可以在一個個內容豐富、名師坐堂的網站中任意翱翔,有問必答」、「題庫」、「專題講座」、「考前輔導」...一個個分類細致合理的欄目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普通的中學生做題只能做些參考書或數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網,網上各種試卷和典型題目應有盡有,學生就可以任意選擇。
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態。中學生們可以利用網路了解最新的教育動態,而平時好些學生不大關心電視和報紙上的新聞,只一味地埋頭書海,因此可從網上查詢與教育相關的新聞以此來調整復習重點,適應考試新舉措。
中學生上網的弊:
第一、上癮問題。
大多中學生上網的目的是為了聊天和玩游戲。漫無目的的聊天在時間上很難控制,游戲的興趣持久性,再加上青少年們愛玩的天性,而中學生的自製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網成癮性。
第二、不健康網站問題。
互聯網上有一些宣傳黃色、暴力等內容的網站,還有一些政治上反動的網站。學校、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中學階段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由於中學生的是非辨認能力還很差,
經常瀏覽黃色和暴力內容的網站容易使一個人的性格扭曲,嚴重者會出現人格分裂和精神變態。
第三、荒廢學業,影響身體健康問題。
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較差,又不善於取捨,沉湎於網上瀏覽而荒廢學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少的中學生成了小"網蟲",沉湎於網上,將90%的時間用到網路游戲上,做了網路的俘虜,為網路所累,痴迷於"網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僅耽誤了學習,甚至犯罪。在生理上中學生正處於快速發育時間,若過長時間與電腦相處,不僅眼睛超負荷運轉,危害視力;也使得脊椎變形,身體的健康也受到威脅。
第四、思維能力問題。
人的心理狀態是在環境與人相互影響中形成的,人的思維是一種內在的交談,人的經驗、詞彙、語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邏輯思維方式。學生長時間地與電腦打交道,容易使他們形成的基本思維與電腦的符號式思維相同,零碎的符號式機械思維代替了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3. 給幾個好點的初中生辯論賽題目,要新穎
初中生追星好嗎?
回答:
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沒有盲從性,能正確分析偶像的優點和不足,追星是為了追求明星的亮點,學習明星好的東西,並以此為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積極奮進的精神,這種人都能健康成長。我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很喜歡邁克爾·喬丹,常常對喬丹在球場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本領贊不絕口。但更使他佩服的是喬丹的優良品質,有一次喬丹已發高燒近40度,躺在床上打點滴起不來,但他的球隊在球場上連連失利,在最後3分鍾時,他不顧痛苦毅然投入戰場,不過幾分鍾他就頻頻得手投了幾個3分球反敗為勝。他的這種英雄氣概使這孩子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習喬丹堅忍不拔的毅力,做一個堅強有為的人。
追星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
追星是青少年從孩童向成人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心理過程的反映。青少年處於由孩子向成人的發展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樹立遠大理想的時期,他們的理想、願望正處於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實現和完善,他們既想擺脫兒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樣體現成熟。明星的出現使他們眼前一亮,從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實現的希望,追隨他們、崇拜他們,已成為心中的渴求。
追星是青少年寄託希望和理想的一種表現。大多數明星都有一技之長,或在體育競技上,或在藝術上。加上其外觀或是英俊瀟灑,或風姿綽約,體現了美的風采,年輕人常常被他們吸引,從思想、行為和外表等去模仿學習。
追星也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洩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轉型時期,性的發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識仍是朦朦朧朧,對異性產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異性的影子。在年輕人的眼裡,明星是快樂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範。他們都嚮往夢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虛擬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成為了明星,成為頂尖人物,並以此成為生活中的目標。
另外,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升學的壓力,學生相互競爭的壓力,課後家長安排的各種輔導等,壓得很多學生喘不過氣來。當明星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展現於大眾,進入他們生活後,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去崇拜,與明星一起瘋狂,一起宣洩,以滿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熱還是社會誘導的結果。有的商家和「星」們的經紀人利用各種手段,對「星」們大肆包裝,以追求最大的利益。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來,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經受不住誘惑,出現了種種偏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當前的追星也是這樣。因此,對追星現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對,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現問題,而要積極引導,使之理性化。
上網對初中生有益嗎??
回答:第一,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據統計,到2000年7月為止,我國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學校進行了域名注冊,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學校站點。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的網上學校的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第二,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第三,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第四,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由於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於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路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路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潛質和潛能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記者:以上4點都是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那麼,互聯網對青少年有沒有負面影響呢?
負責人:互聯網也是雙刃劍,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逐漸接觸和深入網路空間,負面影響日趨凸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於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二,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佔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三,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網路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路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總之:這是一個很有待探討的問題啦!!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中學生應該讀的怎樣的書
回答:
學生買書挑流行
在中關村圖書大廈,學生讀者明顯增多。工作人員說,最近與學生有關的圖書銷售開始抬頭,主要是比較流行的圖書。
在北京圖書大廈上個月的文學書排行榜中,前五名有兩本是流行的青春讀物,韓國寫手可愛淘的新作《致我的男友》和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其中,《致我的男友》在學生放假前一周賣出158本,寒假第一周賣出509本。
記者在圖書大廈假裝給親戚買書,向幾位女同學「請教」什麼書比較適合初二學生。她們回答說:「買小說的話當然就買流行的青春讀物,像郭敬明、韓寒的都比較受歡迎。」
批評
流行書都有水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陳曉明是一名中學生家長,他深知在應試教育下孩子課外閱讀時間的寶貴。「我給學生寒假閱讀的建議就是別看流行的圖書。現在一些青春讀物非常流行,拋開這些書的文學價值不談,我覺得那些書是有水分的,如果孩子們模仿學習其中的很多人生觀或者生活態度,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作家、書評人止庵認為,現在很多中學生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容易受到彼此的影響,因此當同學推薦書時他們會跟著買,至於這本書是不是真好他們就不去考慮了。
建議
選同類中最好的
止庵認為,即使在寒假裡,學生的閱讀時間也很有限,能看兩三本就已經很不錯了。「既然有這樣一個數量的限制,閱讀前就一定要挑選,要有所准備。好多專家談到中學生的閱讀總喜歡讓人家改口味,但我認為讀書的口味誰也改不了。但別忘了,口味也有高低之分,所以中學生應盡可能地在有限的時間里閱讀自己喜歡的那類書里最好的。」
他表示,現在很多中學生選擇的書都是同一口味里層次偏低的書。「男同學喜歡玄幻的,就愛看流行的《誅仙》,其實你可以看《魔戒》或者《哈利·波特》;女同學喜歡愛情小說,但別看流行的青春文學,世界上有一大批好的愛情小說,比如庫普林的、茨威格的;如果喜歡看勵志的,可以看看《魯濱遜漂流記》。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書離他們的生活太遠,其實一點不遠,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知名出版社推薦中學生寒假書目
為了便於中學生選擇,記者還特意采訪了幾家知名出版社,請他們推薦自己出版的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圖書,標准只有一個——像給你自己的孩子推薦一樣認真負責。
《千江有水千江月》
蕭麗紅/著
推薦單位:人民文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這本書是風行台灣25年的愛情文學經典,是目前為止由台灣本土作家創作的最暢銷的長篇小說。希望大家了解什麼是真誠的情感,希望你們認認真真對待情感。它的很多讀者是台灣高中生,這些年它被不少台灣學校指定為假期必讀書。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德米切爾·恩德/著
推薦單位: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曾獲德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3項優秀圖書獎,被譯作43種語言,全球銷量達到2000萬冊。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社會批判意識,而且有深刻的哲學內涵,被稱為現代青少年啟示錄。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加拿大揚·馬特爾/著
推薦單位:譯林出版社
推薦理由:Pi是一個16歲的印度少年,在父親帶著全家和他經營的動物園從印度搭船駛向加拿大的船沉入大海後,Pi和一群小動物在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最後只有他活下來。這本被公認最好讀的布克獎獲獎小說就講了這么一個有靈魂的故事。
《伊拉龍》
美克里斯托弗·鮑里尼/著
推薦單位:接力出版社
推薦理由:主人公伊拉龍和現實世界中大多數男孩相似,時而莽撞時而軟弱,常常看不透世事人心,對輕松舒適的日子充滿嚮往。故事中的少年英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是男孩在磨難和挫折中長大成人的過程。
《中國文化導讀》
葉朗、費振剛、王天有/主編
推薦單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5年前,香港城市大學為提高青年學子的人文素養,創設了中國文化科目,規劃修習中國文化的專題。更邀北大及港台專家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專章,論述中國文化的各個側面,以此作為青年人自修中國文化課程的基本讀物。
《希臘羅馬神話之旅》
韓李潤基/著
推薦單位:作家出版社
推薦理由:該書用東方式的情感和想像力來解讀古希臘羅馬神話。12條獨特的線索將古希臘羅馬神話重新整理,猶如12把鑰匙打開想像力的大門,嘗試著穿越神話的迷宮。故事引人思考,但沒有說教的嫌疑。
《E·B·懷特隨筆》
4. 中學生叛逆責任在孩子辯論賽一辯陳詞
這種說法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沒有什麼不敢想像的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愛,專同時也認屬為,孩子做最好的圖片顯示,在這種情況下餓了,父母將完成兒童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然而,有一個廣泛的家長和孩子年齡差距,經驗,世界觀等之間,從而形成一個缺口,而這兩代之間的深刻影響。通信
當然,無論是子女對父母的父母,良好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的現實生活,孩子常常覺得父母的拒絕溝通,但事實並非如此,但更現代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交流變得更好。社會調查表明,高達85%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理解的想法,並沒有代溝,70%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交流像朋友一樣。這孩子是不是這樣的,有孩子的60%的人認為他們的父母都無法理解自己的73.5%以上的孩子覺得自己做的沒有必要與他們的父母說,孩子更多的5%,拒絕做類似的嘗試。這些數據表明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著由於缺乏溝通障礙時,或大部分用於決策的責任,擴大孩子的代溝,而不是父母
它的後青春期的孩子要獨立,心理越來越強,拒絕進一步交流與父母往往更明顯。在此期間,孩子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淡出人們的視線,讓緊張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些良好的溝通,那麼有代溝
5. 辯論賽中學生帶手機利大於弊總結陳詞
因為我們不好來給你寫,但是我告自訴你:既是對本方觀點的再一次申述、總結,又是一個最終的升華、點睛。寫好總結陳詞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與其他選手全面分析、討論辯題,了解其他辯手的觀點
2、全體辯手根據辯題和討論情況,制定一個總體的功防策略,每個人負責一個或者幾個重點問題。
3、四辯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要照顧本方觀點,同時加以升華。
4、四辯的總結陳詞,在比賽前可以根據辯題的情況事先寫好,但是在比賽中,應當根據對方的實際辯論情況,隨機應變加以修改,爭取做到在最後陳述時:既顧及、重申本方觀點,又彌補對方再辯論過程中對本方的攻擊,同時還能起到攻擊對方弱點、再次全面揭示對方缺陷的作用。
關鍵是第四點,如果做好了,可以說是一石三鳥。這就要有較強的總結概括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當然,事前對變體的認真分析認真准備也是很重要的。
6. 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的辯論詞
正方一辯:謝謝主席!各位老師、同學、對方辯友,大家好!
人類將步入信息時代,網路越來越強烈地介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貼近我們中學生。中學生上網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呢?我方堅信: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我將從4個方面來闡述我方觀點:
1.必要性。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未來的世界是網路的世界,要讓我國在這個信息世界中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21世紀主力軍的我們,必然要能更快地適應這個高科技的社會,要具有從外界迅速、及時獲取有效科學信息的能力,具有傳播科學信息的能力,這就是科學素質。而網際網路恰恰適應了這個要求。鄧小平同志不是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
2.實用性。網路世界資源共享,它就像一個聚寶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誰勤於在這座金山上耕耘勞動,誰就會有所得。你可以從中最快地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學會更多課堂外的知識,並靈活地運用課內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中學生的創造力。上網還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在網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麼問題,你也盡可以隨時通過E-mail請求老師的指導。而且互聯網上的互動式學習、豐富的三維圖形展示、語言解說等多媒體內容,使得學習變得輕松、有趣,這是任何教科書都不可能具備的。
3.現實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為了快速推進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學建立網際網路教室,普及計算機網際網路知識,推動中學生家庭上網,實現遠程教育與知識共享為全省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網上課內外輔導培養中小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意識,培養學生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們身邊,學校的網站不正搞的紅紅火火,林壽樺書記、陳欣老師不也建議大家去學校的網站看一看嗎?年段、班級的網頁不也都在緊鑼密鼓的製作嗎?
的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網路存在著一些弊端,但中學生處在學校的教育之下,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對是非、美醜、善惡的判斷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在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家長的指點下,必能使我們以一個正確的心態來應用網路這種工具。
21世紀將是計算機網路時代,今日的莘莘學子將擔任未來社會的棟梁。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知識,就是闖盪未來信息時代的最強有力的武器。讓我們相信,我們今天所付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終將會聚沙匯塔,終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陳述我方觀點: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
反方三辯:剛才對方辯友舉了我校網站的例子,可是附中網校里有許多信息垃圾,這也是前不久兩代會中校領導指出的。現在我請問對方辯友,如何解決中學生自製性差的天性與網路的三大問題呢?
正方三辯:請對方辯友注意,任何新生事物在它開始階段部分都必不可少帶來一些弊端,但我們必須看到這些事物它們發展的前景和總的趨勢,那我請問對方辯友你是否承認在信息時代網路是一種重要的工具請正面回答是或不是。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剛才或許沒聽清楚,在一辯陳詞中我已指出網路是一種重要的通訊手段,還指出網路的三大問題,這就說明了中學生上網弊大利,難道對方辯友沒有理解嗎?請問對方辯友,在網上這種虛擬空間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帶著一個假面具,這與水中月、鏡中花有什麼區別?請正面回答!
正方一辯:在網上交往真的沒意義了嗎?那怎麼會有那麼多人上網呢?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中學生上網是弊大於利的話,那麼國家怎麼會把上網這個課程安排到計算機課程中來呢?
反方二辯:我想首先指出,目前國家並沒有把上網課程安排到計算機課程中,還有如果真像對方辯友所說的話,那麼國家為什麼要制定法律禁止中學生進入地下網吧呢?再請教對方辯友,在中學生上網利和弊兼有的情況下,你是如何判斷利大於弊呢?
正方二辯:我認為利是主流,弊只是在網路剛剛產生時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弊端,請問對方三辯,學以致用,電腦上網作為一門課程是否需要學以致用,是否要把上網知識付諸於實踐?
正方:對方辯友始終沒有弄清楚中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中學生處在學校的教育下,在老師的指導下,家長的管束,這難道還不能避免哪些弊端嗎?
反方:剛才對方辯友說中學生在學校是受教育,那麼他們是否真的對網上信息有正確的判斷力呢?今天中午,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剛剛播出一條新聞,說的是在河南商丘剛破獲的一起叫\"少婦美女\"色情網站的報道;其中每天訪問該網站的有5700人左右,而其中50% 以上是中學生。難道這就是對方辯友所說的"判斷力"嗎?
正方:對方辯友犯了一個以偏概全的毛病。訪問該網站的5700人中有50%以上是中學生,這樣只有2500多人與訪問色情網站,而全國中學生又有多少人呢?這樣我們就可以否認中學生上網的所有好處嗎?
反方:對方辯友要知道我們只是了解一部分的材料,還有許許多多的色情網站沒有查出來!
正方:我也想告訴對方辯友一則材料,在杭州有個93%的中學生能夠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不健康的網站。
反方:對方辯友剛才強調中學生在家裡受家長的管束,但是網蟲們由於家裡過於敏感的經濟控制,網蟲們就欣然的前往地下網站,到了地下網站那還有誰來約束呢?
正方:難道網蟲們吃喝拉撒都在地下網站嗎?他們最終還要回到家和學校嗎?
反方:錯了!上個學期《求索》雜志相信大家都忘了,大家應當記得暗訪那些地下網吧,噢!那些老闆就是供他們吃,供他們喝,甚至在網吧里住下來,好幾天不回家呀!
正方:請對方辯友注意,這些網吧不是我們提倡的正確的上網方式,這是屬於國家法律規范問題。謝謝!
反方:我要向對方辯友指出的是網路的開放性,無疆域性,導致法律都難以奏效,而網上法律又難以界定,所以用法律去解決網路的這些弊端是令人懷疑的。
正方:我也想告訴對方辯友,網路的無疆域性是在選址上的,它同樣要受到法律的約束。謝謝!
反方:可是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個國家法律能夠正確約束網站。每一年網路上的犯罪率是以40%的速度增加,而每一年的破案率還不到19%。
正方:那麼請問對方辯友,你所說的網上犯罪是否指中學生犯罪呢?
反方:對方辯友要知道,目前為止大多數的高水平黑客都是求知望強,而電腦水平高超,但內心已變質的中學生。
正方:對方辯友應該承認上網可以受到教育吧。而且我方未不否認網上有可能受到其他污染,但是我們講的是利大於弊嘛!
反方:對方辯友剛才談到中學生上網是一種趨勢。但是難道一種趨勢都是合情合理的嗎?比如當今一些國家犯罪感呈上升趨勢,這能夠說犯罪率上升是利大於弊嗎?
正方:對方辯友,難道你們要等到網路都發展成熟,等你們入土的前一天才開始學上網的嗎?
反方:我們並沒說上網沒有利呀!
正方:我們恰恰強調的是上網利大於弊嘛?
反方:是有利也有弊,但我們辯論的前提是中學生上網,中學生的天性與網路的三大問題已經說過它們之間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正方:對方辯友注意,中學生上網在現階段,主要是把網路作為學習工具與通訊工具,而弊端只是旁枝末節的關系。
正方: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學校、家長對於中學生的教育,可對方辯友就是置若罔聞呀!
正方四辯總結陳詞:謝謝主席!對方辯友、老師、同學大家好!首先,我想針對對方辯詞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認,對方辯詞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飾而成的,對方辯詞中的漏洞依舊清晰可見:剛才對方辯友指出一部分學生上網是為了瀏覽一些不健康網站或進行犯罪行為。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不妨作些大膽假設。如果沒有網路,那些缺乏自製能力的中學生難道不會閱讀一些不健康的書籍或從事其他犯罪嗎?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心態問題而不是網路本質問題。其次,我想針對此次辯題做如下分析:
一、關於中學生,是指13-19周歲在校學生。這類人群有以下特點:①他們年齡註定他們將成為明天的建設者,他們肩上擔負的是托起未來的重任。他們的任務是跟上時代的腳步。及時掌握科學技術;②中學生的年齡也使他們對新生事物既充滿好奇,又缺乏自製力;③因此,他們的生活離不開老師、家長的領導,他們的世界時時處處受到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保護。
二、關於上網。什麼是網路呢?網路是指信息處理應孕而生的一種集學習、通訊及適當時候放鬆的娛樂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種普通的工具,它有著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優勢:1、可以打破時空界限,使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處理更系統,全面;2、使信息流通更及時、便捷,所以教育選擇了上網,世界選擇上網。這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人才競爭成為世界競爭的主流,教育在千呼萬喚中面臨改革。而網路的出現,無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幫手。面對網路這個五彩繽紛的空間,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聽名師講座,可以身臨其境地暢游奇妙太空,我們學習不再僅限於書本,我們也逐漸擁有了科學素質。
當然,我方也不否認網路存在弊端。因為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辯友所證明的,如果人們更廣泛接觸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們又怎能說是弊大於利呢?這就像吃魚一樣,我們有時會被魚刺卡住喉嚨,但我們能僅因為這幾根骨頭就說不吃魚?不行。因為魚刺卡喉嚨只是偶爾,如果小心,安全可以避免;但只要我們吃魚,就一定能得到營養。中學生上網也一樣;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說: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謝謝!
7. 中學生辯論詞在辯論:在校應不應該穿校服(正、反方都要)
反方:我認為學校不應該要求學生每天穿校服,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穿服裝的自由,並且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一些因素,如胳膊 腿上燙傷或皮膚病,特別是夏天,穿半節袖起不是很難看,並且我門們青少年都很在乎自己的形象,應該有權力選擇包裝自己,外國講究自由發展,所以有很多人才,因為他們很自由,不像中國教育,只為賺錢[校服],影想了許多有才人事的發展,有時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光是難看的問題
每個國家的學校都有自己的統一的校服,可是他們只是在重要的時候穿,他們的校服大多都是正裝。
穿校服的場合如:
校慶
開學典禮
畢業典禮
重大活動
平時他們沒有規定的
中國的小學,初中,高中,要求學生在校就要是校服,這種做法實在是太荒唐了,感覺是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如頭發,飾品,鞋子,著裝,手指甲,等等這些都是屬於私人的。
學生應該張揚個性,才有利於自身發展,更好適應未來社會!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是青春期愛美的心理需要。更是培養自我創新思維的需要。
解脫束縛追求自由的需要。
試想:從小讓孩子在嚴格束縛當中成長,穿的、吃得、聽的、看得等等都是固定好的老套的,怎麼會能培養出思想獨立、想像力豐富、創造性思維的孩子呢!就跟一個小孩從小關閉在一個沒有人跡的屋子裡,他會變啞一樣。很多東西,在他們成長時期不培養,他們的特長、天賦就會漸漸退化
1。從法律角度看,穿不穿校服是學生的一種權利(RIGHT),而非一種義務(RESPONSIBILITY)
2。從教育方面看,個性(INDIVIDUALITY)與共性的問題,當今時代更注重個性的培養
3。若規定只能穿校服,衣服的換洗方面較為不易,穿校服不符合實際(REALITY)
你可以列出對方可能提出的論點,針對其論點組織材料進行反駁,這樣在比賽是就能做到知己知彼,輕松應對。
正方: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無疑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而學校亦能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學生有拘束的感覺,而且這要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張學生證,不是可以代替嗎?但我們可試想,我們會否經常拿著學生證給別人看嗎?就像我們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員幫助及求救時,我們看到他們所穿著的制服,即時的反應便是告訴我們,這便是我們需要找的人一樣。要是我們穿校服,別人一看便知道我們是學生了,這就是人的即時反應。這不是更為方便嗎?#所以,我們總不能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沒有好處,抹殺其好的一面呢!小學生無所謂了,還沒有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呵呵,我是說中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校的校服就賊難看,那領導們還非得逼著你穿。我記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須統一穿校服,是迎接什麼檢查,KAO,我那天還偏沒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後校門緊閉,僅留個小門,一個個地檢查進入,學生們全都被囤積在校門口,那時候黃河五路還沒拓寬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後來下有對策,進去的同學把校服在旁邊遞出來換上這才進去。到北中以後,情況仍然是這樣,有一陣必須穿校服戴校標,不然就不讓進,我們的情況還差一些,後面幾屆就更嚴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從餐廳樓拍完照回來,正好趕上他們下課,於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淺藍色校服同胞們迎面而來,唉,有些同情這些可憐的人們。
面對中學生應否穿校服上學的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一定應該穿校服上學。」
我認為「一定應該」,並不是想奉承學校。而是因為學生穿校服是一種「美」的表現,亦同時代表了你是該校的學生。
當有來賓進入學校時,看見學生們都穿上整齊的校服,便會產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齊校服的學生在操場上集隊,那不是很美嗎?
有人認為自己的校服不好看,老想穿便服回校。但我覺得買便服是浪費金錢的,同時亦浪費精神和時間,因為大部分人往往只喜歡穿名牌衣服,而這些衣服的價錢都是十分昂貴的;他們都是為了在同學和朋友面前表現自己,而這種行為是十分惹人討厭的;我並不是叫人不要買衣服,但挑衣服也要花大量精神和時間,不如用這些時間來溫習和學習,不是更好嗎?
外國的學生大都是穿便服回校的,但這樣會很容易被不良份子混進校內搗亂,嚴重的還可能會殺害老師或同學。為了保障老師和同學的生命安全,穿校服回校便可加強校園內的保安。
穿校服亦可以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也是件很庄嚴的事。
此外,如果有學生在校外搗亂和犯錯,而被師長見到時,也會得到應有的懲罸,避免破壞學校的形象及風氣。
我覺得穿校服回校有很多好處,所以我會繼續贊成及支持學生穿校服回校的優良傳統。
代的中學生,大部份都不喜歡穿校服上學,他們覺得穿便服比較好看,而且又方便。
雖然穿便服有好處,好像很自由,一點束縛也沒有,那多好啊!但我覺得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如果中學生不穿校服,感覺上就不像是學生。很多人都議論這個問題。有人認為穿校服很死板,跟不上潮流,在這個二十世紀的時代,也要穿校服上學,那實在大老套了!又有人認為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因為校服是代表了自己的學校,那學生不穿校服而穿便服上學,誰會知道你是一位中學生呢?其實穿校服使人感到一種團結的精神。
這種種的問題,令有些人喜歡穿,有些人又不喜歡穿。其實穿校服是好還是壞呢?好處是:令人感覺很整齊,有一份學生的親切感,有感情和溫暖的感覺。穿校服又可以分辨出你是哪間中學的學生,不會和別人混在一起。這樣不好嗎?
我覺得穿校服沒有壞處。其實穿校服是好的,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