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端午節實踐活動3000字感想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10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❷ 總結端午節的重要性和意義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的風俗: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 家家懸鍾馗像, 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 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 夢見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紅無襠褲, 赤腳, 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赤雙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隻吞下,明皇喝問, 大鬼奏日, 臣姓鍾馗, 即武舉不第, 願為陛下除妖魔, 皇醒後, 瘧疾愈, 於是令畫工吳道子。 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圖像, 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 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趕迫拯救, 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 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 盛行於吳,越、楚。
台灣開始有尤舟競渡是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均舉行尤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之舉,近英國人亦仿效我國人作法, 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 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 他們尊奉想像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 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雄黃。香葯,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❸ 端午節社會實踐報告
記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人們都說:自己動手最光榮。這一天,我去全國農業展覽館自己動手玩了一天…
2010年1月29日上午,我在全國農業展覽館參加了一個參觀和動手的冬令營活動。
上午先是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里能夠參觀的有農具、農作物等。
接近中午時,管理組織者組織我們搞了「扎染」這么一個活動。記得我有一年在雲南大理旅遊的時候,看到了扎染出來的工藝品,各式各樣的,特別漂亮,但我卻不知道它是如何做出來的。參加了這次活動之後,我總算是知道扎染是怎麼做出來的了。
我們做扎染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由農展館的組織者給我們每個人各准備了一塊非常粗的土白布和好幾根繩子。然後把這塊白布任意疊成一種形狀(我把它疊成了長條狀),之後,用這些繩子系在這塊白布的任意幾個地方,系成死扣,再用編好號的夾子夾好,記住自己夾子上的號,然後交給管理者放到鍋里煮並且上色,這些工作做完後,管理人員通過叫號的方式把每個人的作品發到我們手中,讓我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繩子剪掉,然後把這塊布展開。哇噻!真漂亮耶! 我覺得它很像旅遊景點中見到的懸崖峭壁上接近水面處那一道道水紋,又像紅色的大理石的紋路,更像一場刀光血影的殘酷戰爭之後,血染的長江水,我由此想到了蘇軾筆下 「捲起千堆雪」的赤壁……
當我在切身體驗勞動時,我才更進一步地領會了這句話的精髓。勞動確實很辛苦,但卻是苦中帶甜的。我體會到了勞動的感受,勞累到大汗淋漓時的感受。這些都不是能從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所能觸摸到的,這種感受是作為一名勞動者內心深處的,最平凡而又殊於一般的感受。
這一天,我在農展館玩了一天,農展館的負責人讓我們參觀博物館。我高興地應承了下來,心想,參觀有什麼不容易的,聽講解員解說,一邊聽一邊想不就行了嗎!於是滿懷信心的聽著這些講解員講解,誰知道事實和想像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還不小。
我先參觀到一個關於耕種的展覽,看著貌似簡單的耕種,換成自己來耕種就會覺得很累、很難了,因為這些展覽都是從古代開始說起的,古代人耕種沒有那麼先進的工具,所以他們耕種起來很難,也很累。我們現代人的耕種基本上都是用機器了,所以看上去就很輕鬆了。我參觀了一會兒,覺得煩了、累了,就想放棄參觀。
剛想放棄,然後回家去干點別的事情,但是不輕易放棄的性格使我想到,我煩什麼呢?古代人用這么古老的工具耕種,那麼難,那麼累,都沒有煩,也沒有放棄;放棄了耕種,就等於放棄了生命。那麼,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讓我煩的呢?後來,我就在那裡冥思苦想,我想起一次暑假到外地旅遊爬山的情景了,爬山非常不容易,爬著爬著就累了,即使穿著專門的登山鞋,也很快就累了。所以我想,還是堅持一下,認真聽講解員一點點地講解,認真想其中的道理,轉移轉移我對累的注意力,也許就會忘記累了,果然,後來我聽得津津有味,很容易就明白其中道理了,也不覺得累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時心裡挺興奮的,於是更加滿懷信心,繼續參觀和動手了!
呃…經過講解員一番講解之後,我覺得我學到了好多以前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我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己動手動腦解決了問題是我這次活動中的最大收獲,學習亦是如此吧!
通過這次實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體會。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是會還是不會,你都要有勇氣面對它,嘗試一下。做了,你是困難的領導;不做,你是困難的俘虜;而我在實踐中收獲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更加努力,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我也會把這次活動的體會告訴我的同學,讓他們在學習煩的時候,也像我一樣,再堅持一下,等嘗到學習的樂趣後,就會愛學習了。
這次活動我體驗到了在自己動手之後的成功,了解了扎染的製作過程。
很多人也像我一樣堅持到活動結束才離開,說明活動的組織者策劃的很不錯,安排的也很周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❹ 關於端午節社會實踐報告
內容: 一·調查粽子的種類、式樣、受歡迎程度及原因。 二·調查人們對端午知識的了解(包括來歷、活動和內容) 人們對端午文化了解多少?端午前夜,我們擬了有關端午的三個題目,在時代超市隨機采訪了10位購物者,問題依次為:1.端午節和哪位歷史名人有關?2.他是什麼朝代人?3.為何紀念他?(附調查問卷表和音像資料) 三·本地慶祝端午節的形式、活動及活動倡導者的初衷和目的 1.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端午食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 懸艾葉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活動:舉辦晚會,歌舞節目等來慶祝。有的人則上街購物、吃飯來慶祝端午。 活動倡導者希望人們能夠知道端午節的相關歷史與其作用,不讓它在人民心中淡化,不讓端午節變成「粽子節」。 今天是端午節,昨天就陸續收到關於端午節的信息。擇取一條:「 端午節送你一隻香甜粽子:以芬芳的囑咐為葉,以寬厚的包容為米,以溫柔的叮囑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嘗出人生的美好和這五月五的情懷」。很精美的短句,要讓屈原看見都會點頭稱贊。不管哪種表達方式,都代表一種問候,一份惦記,一種牽掛。還沒吃上粽子已經感覺到粽子的香甜了。
❺ 端午節心得體會
明天就是端午節,談話之餘,常會感到在一些人眼裡,端午節似乎可有可無。其實不然,端午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一個分量很重的節日,只不過近代新文化運動興起,高舉「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把大量舊有的傳統民俗文化都革除掉了。一代代人下來,到如今,有些人竟以為粽子只是一種地方小吃,其中的來歷及文化內涵,已被丟失得非常久遠了。
隨著近年來的改革開放,國力漸強,融入國際社會更是勢不可擋。另外,還需顧及到港、澳、台同胞及遍布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民族情感,那些傳統民俗文化便被漸漸拾取起來了。在這一過程中,特有的中華民俗的魅力,風靡全球,這些被稱作「軟實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引起了國家當政者的高度重視。於是,在祖國大江南北,吃粽子、包粽子大賽之類方興未艾,賽龍舟的活動更是擴展到世界幾十個國家。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夫屈原而形成的,屈原為一朝之臣,憂國憂民,針砭時政,但他提出的改革弊政,富民強國的朝政,得不到楚王重視,反而被貶斥流放,屈原憂憤不已,投汨羅江以身殉政。當時的百姓聞訊後,急忙駕船撈救,但千舟競行終不見屈原屍身,其時,又怕魚蝦毀其屍,遂以葦葉包糯米投喂。為寄託哀思,人們常盪舟江河之上,慰其亡魂,此後就逐漸地發展成為吃粽子、賽龍舟了。有唐詩《端午》可以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直臣屈原,尚有人記得,但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多年前,浙江一范氏青年烈女,直言痛斥當時世風日下,「走後門」「說假話」大行其道,投訴各部門而不得其解,遂寫下遺書,蹈海而亡,書曰,但願能以我的身亡,換取那些不顧百姓利益的人幡然醒悟。時至今日,腐敗貪瀆愈演愈烈,一絲芳魂,不知歸處,豈不是更冤嗎。看來,她沒想到,當西方先進技術輸入的同時,腐朽的思想觀念也在腐蝕著人的靈魂,真真是枉送了一條性命。
今年,是國家第一次把端午節定為法定假日,但恰逢遇上了汶川大地震,因此,大張旗鼓的搞賽龍舟慶賀,就顯得不和時宜了。因為在那邊,還有千百萬災民無家可歸、嗷嗷待哺,全國上下,也是民心沸騰,都在無怨無悔、無私無畏地投入到抗震救災之中去了。當我們依然沉浸於悲痛中,念念不忘逝者亡靈,發誓要重建一個美好家園的時候,不妨借著端午節,緬懷一下屈原,思索一下,為什麼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會對屈原哀而祭之、思而念之。
屈原憂國憂民,痛貶弊政的作為,如今也可以體現在救災的各種行為之中。不見有一些所謂的大牌記者,為了自己的報道先行,礙妨了救援車隊的行進嗎;不見有許多自帶運輸車輛的志願者們,經常遭到當地一些官僚們呵斥而感到寒心嗎。當然,國難當頭,這些負面新聞不宜過多張揚,公道不公道,自當在以後一並去算總帳就是了。
在災難與救援面前,選擇堅強與感動,也許不是難事,困難的是反思,進而可以說,反思也不難,難的是行動,而一時的行動,做起來也或許並不算難,難的是持續與持久,這持久的大敵,當然不會是大自然,而是進入有序化以後的按部就班般的推脫與冷漠、自私扯皮與犬儒無能卻自充正義的推宕。
災難,固然是自然界里的「天行有常」,但能夠持續地凝聚起全民信心戰勝災難的,就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深刻檢討,也不僅僅是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更應該做的,是化悲痛為思考。比如對教學樓倒塌的「豆腐渣」現象,如果不去進行公允的令人信服的調查和公開、透明的問責到底,是不會換來震不垮的學校的。那些稚嫩花朵的突然夭折,豈不是被「豆腐渣」工程白白的凋謝掉了嗎?時逢端午,讓人想起了屈原,更想起了除開大自然以外的弊政害人。在重新建設災區的時刻,更需要重建我們的制度、重建我們的隊伍,這不僅是表面上的物質重建,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重建。必須革除掉少數人「暗箱操作」公共事務的現象,革除那種「自我監督」體制的弊端。讓民眾真正成為重建的主人,真正而絕不只是在形式上做到民主參政、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
當然,我們不會指望一次大規模的災區重建,就能夠革除掉所有腐敗的痼疾,但最起碼可以借這個契機,建立一套全民參與的民主反腐機制,並能夠在實踐中逐漸地長效和完善起來。多難興邦,這不僅僅只是安慰和勵志,而是在付出了高昂代價之後,一次真實的歷史機遇。把握住這個機遇,是對逝者的大慰,更是對生者的大愛。
在思索中過端午節,當讓我們更加成熟,我們追求的,不單單只是風雨同舟,而是想要把對人性的關注與贊美,真正貫穿在我們整個共同生存的社會之中。
❻ 端午節實踐活動總結550
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內邊看電視。正巧容,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么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著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❼ 走進端午節的活動心得體會
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它又被稱作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游百病,配香囊,備牲醴。然而我們班有些同學在外求學,離家比較遠不方便回家,所以我們團支部決定端午節聚餐:、、專業所有沒有回家的同學一起在校外"、、、"聚餐慶祝端午節,希望他們不覺得孤獨,感受節日的氣息。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些傳統節日里,最容易喚起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親和力。在端午節這一天,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裡,涌動著共同的情感和期盼,這是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事情。我們大家一起享受這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事情。同時希望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大家交流感情,輕松地生活,開心的過節。
在端午節這天,我們沒有回家的班委,早早的預定座位,學委負責買粽子,團委請大家喝飲料。大家歡慶過一個熱鬧的節日。我們負責聯系同學們通知他們聚餐的時間,地點。有些同學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我們班委跟她做工作,終於他們答應來參加聚餐;有些男生特意在聚餐之前跟我們說要喝酒,我們定了一箱啤酒給男生,女生喝飲料,同學們的建議我們採納,只希望所有同學在這喜慶的節日能過得開心。
同學們都在下午5:30到達、、、、,我們採取AA制的形式,大家一起點菜,每個人都點自己喜歡吃的菜。我們開始舉杯慶祝,同學們都相互祝福:端午節快樂!我們吃粽子,享受節日氣息,讓我們在遠離家鄉得異地也有在家過端午的感覺,加深了我們對班集體的感情。同學們分別講述自己地區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的講述,我們聚餐的同學來自:陝西,山西,新疆,湖南,江蘇,廣東等地區,這些地區的端午節有一些差別但是端午節總的習俗還是沒變,如吃粽子,賽龍船等。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在吃飯期間,同學們彼此敬酒,交流,談笑,暢所欲言,氣氛活躍,每個人臉上都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同學們也提出了班上存在的問題和自己對班級的意見、期望,讓我們感觸很深。這次的團組織生活,加深了同學們對班級的同學之間的感情,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彼此。
這次聚餐,十分有意義。 我們通過感受傳統節日所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能夠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這對人的精神和心理產生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 我們作為中華兒女體會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們大家聚會之後都覺得以後應該多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感受祖國的偉大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處。
❽ 中學生端午節800字周記
記的小時候,村裡的大人們都稱我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淘氣鬼。做的事情足以讓你笑的前俯後仰。
再過幾天就要過端午節了,家裡人一會兒做飯,一會兒掃地,一會兒准備包棕 子的材料,忙的氣都喘不過來了。而我這個小淘氣鬼卻在一旁哈哈大笑,大人們見了唉聲連連,說:「唉,真拿她沒辦法。」日子在我蹦蹦跳跳的時候溜走了。轉眼間,端午節到了,家人拿出早已准備好的蘆葦葉子,放進鍋里煮沸後,開始包粽子。我呢,則在一旁玩耍,不時傳來哈哈的笑聲。不是什麼都逃不過俺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嗎?我回頭一看,他們正在有說有笑地包粽子。我想,何不去湊湊熱鬧呢!?於是,我連走帶跑,蹲在盆子旁,把我的小手伸進盆子里那綠綠的水裡。哇,好舒服啊!像母親的手撫摸著我。後來,我玩的越來越帶勁了,居然把盆子里的「小精靈」往外潑,嘴裡直喊:「下雨嘍,下雨嘍。」大人們嚴峻的臉上顯示出一種難堪的樣子,說:「霞霞,快別弄了,再不停手,可要打屁股了。」而我這個人是非常倔強的,我把他的話只當耳邊風,繼續我的游戲。這下我可把他惹惱了,他的一巴掌落在我那光滑的 臉上,好疼啊,頓時我的臉紅的像蘋果一樣。「吧噠」一聲,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了下來。隨後,我捂著臉,跑了出去。家人找了我一天,急得團團轉。其實我就躲在家旁邊的草垛里,偷偷地流淚。晚上,家人問我疼嗎?我連連搖頭。本來我有點恨他們,現在想來,我對他們的不滿已經完全消失了,反而還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他們還愛著我。
童年的事讓我開心,讓我回味無窮,讓我難已忘懷。它在我的記憶大門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憶.我想粽子怎麼做呢?我問了媽媽哦原來是這樣弄的:要把江米泡七八個小時後,然後開始不斷的換水把江米的洗干凈.把棗洗干凈,可以加些葡萄乾.
把買好的粽葉用鍋煮十五分鍾,然後取出涼透,細繩准備好.
把粽葉用手窩出個像三角一樣的形狀後把江米放一半,然後放上棗和葡萄乾,多少自己定,要想好吃可以多放點,也不必非得放在中間,出可以在沒放江米前放點也行的.然後上面把江米再放上去,要平口就行,然後把粽葉按照其邊緣稜角開始包,再用繩纏緊,多纏幾下,繫上活扣下鍋,水沒粽子一點煮四十分鍾,入涼水中涼透再吃才粘而好吃
2
端午節過後的深思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么一個有著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在這次事情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反而感覺外國的東西好,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時一說話就是國外的什麼動畫上地什麼人物的什麼事跡,這讓人心裡十分不是滋味,難道中國的就不好么?我不反對國外的東西,國外的東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們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選擇的去看。我認為像什麼日本的[蠟筆小新]與[死亡筆記]這些就不是我們該看的,再像國的什麼愛情肥皂劇,這種我們青少年就應該少看,而像[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哈利波特]、[魔戒]等這些看看就無所謂了,因為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認為的不能看的,我就認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在這我想說同學們,請讓我們開始重視自己的文化吧!不要讓我們的其他傳統節日成為端午節第
❾ 端午節作文總結怎麼寫
端午節作文總結的話。最簡單的方式是寫一篇記敘文,寫端午節過節時候的事情
比如家裡麵包粽子吃
或者看龍舟比賽什麼的
如果可以突出全國各地在端午節這天都有著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就好了。謝謝!作文分享網
❿ 端午節假期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與表現的總結!!! 80字左右就行!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內容:
日歷一頁一頁地翻過,不知不覺,假期已接近尾聲。我和孩子同時感到假期過的好快。回顧整個假期,琬儀能夠不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不僅自己能主動參加課外學習,還自覺預習了初二知識,我對其這一假期的表現基本滿意。
一、在學習方面。除了完成學校布置的各科假期作業外,還預習了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數學、物理知識、堅持看課外。讀物的習慣。
二、戶外活動方面。隨媽媽去梅州旅遊,游覽了客天下、雁南飛、感受到其獨特的茶田風光,客家文化,建築藝術,及經典客家美食,以珍愛自然、融於自然的生態為理念,完美體現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客家文化為內涵開發旅遊度假,讓更多的遊客了解客家文化,在這里得到傳承和發揚。還參觀了葉劍英元帥故居,更了解葉元帥偉大光輝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開闊了眼界。
三、自主獨立性有等提高、希望能夠更加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例如洗碗、掃地、打掃房間等。最讓我欣慰是,在我不舒服時,她能主動幫我按摩,端來水讓我很感動。作為家長,孩子能為我們做件小事,就很滿足了。
四、個人興趣愛好方面,她能夠堅持寫日記、上數學班。
這一假期,也發現她自學英語、物理,每次從數學班回來,她都會主動做作業。不足之處,沒有天天練習鋼琴,每次都要在家長的督促下才去完成。希望繼續保持好自己的愛好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