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學生感恩教育社會調查報告800-1000字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片凋落了會化作春泥去守護樹木和花朵。這是多麼高尚的感恩之心啊!物都是如此,更何況人呢?
感激生養你的人,因為他們讓你獲得生命,讓你健康成長。媽媽,給了我們享受陽光和雨露的生命。從懷胎十月到呱呱墜地,他們滿懷興奮,期待和不安定走過了多少個白天黑夜,無聲淚水侵透三百六十五個不眠的日子,那是作為一個女人幸福的眼淚,卻也是忍受了多少心酸和痛苦的眼淚,當我們在他們的呵護下一天天成長的,他們的生命也在一天天消逝,在他們額頭上深深的刻下了一條歲月之痕,這都是為了他們的兒女啊,父母,回報他們,趕快行動吧,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授予你知識,是他們讓我們從一個無知的小孩成長為一個懂事的青少年,從教會我讀懂書本上的每一個漢字,每一行句子,到讓我讀懂社會這本無字天書,多少個清晨和 夜,多少滴汗水和淚水,多少上操勞累,和期待,一切盡在那三尺講台上表達著,傳遞著,老師給了我們春的溫暖,夏的清爽,秋的沉思,冬的嚴寒,還記得以為老師曾在我的日記本上質問我為何放棄努力「孩子,去堅持才會勝利才會成功,長路漫漫,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想像一下,假如鉛筆不經歷刀削般的疼痛,怎能寫出美麗的漢字?人生就像海洋,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人生就像天氣,時而風和日麗,時而烏雲密布•••我們只有經歷了大風大浪才會變的更加堅強,感恩老師,謝謝您的愛與鼓勵,謝謝禰給了我前進的力量,我一定會再接再厲,勇往直前。
感激幫助過你的人,因為他們幫你度過難關,「他」,在我的人生舞台上演繹著無比重要的角色。沒有他可以說我的人生就沒有動力,當我面對挫折,正無奈著,傷心著,第一個出現在我面前的就是他,他自身就是一個很冷漠,不願意交流,沒有信心的人,但他還在極力用他自己的愛和從化未有過的快樂來溫暖我,鼓勵我,幫助我,曾經因為爸爸,媽媽之間的爭吵不斷,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我的心萌生了對他們的恨,我媽像變成了一個心理只有恨的冷血動物了,當我快走上絕望之路時,是他把我拉了一把,是他用純潔的心感染著我,把我從痛苦的深淵里解救出來,我真感謝他,因為他,我的生活現在過的很好,謝謝感恩溫暖過你的人,那會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滴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親愛的同學,請不要吝嗇自己的感恩之情,當你得到親人或朋友的關愛時,你一定要記得感恩,讓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
② 關於中學生感恩教育的材料
中學生感恩教育的材料有很多,這里舉例二則關於感恩的故事:
(1)感恩故事1
有一個五歲便得了怪病的孩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長得長,走路時腳跛得像只小鴨子,面對周圍小朋友的嘲笑與眾人異樣的眼光,懵懂的孩子將乞求的訊號發向了父母,父母忍著淚水騙他說:
「孩子,這不是病,只要經常走走,鍛煉就會好的。」
孩子相信父母的話,一直走著。多年的輾轉奔波,父母為他尋訪名醫,給他用盡奇葯,可孩子的病卻不見佳,而父母在傷心欲絕的悲情痛楚下,依舊沒有放棄為孩子治病的念頭。孩子就這么在父母善意的謊言中,在父母慈愛的滋潤下,在父母的祈求里漫漫成長起來。
後來,孩子懂事了,明白了一切事實的真相。可他一點兒傷心的理由都沒找到,因為他知道父母多年來的淚水,已將他的傷口癒合;他明白父母多年來的無悔,早把他的痛楚麻木;他更了解父母多年來承受的壓力遠蓋過他的不幸。
他毫無失落之感,怨悔之意,因為父母的愛為他搭起了成長之橋,那橋是起於地而騰於空的橋,他比任何人都站得要高;那橋是凌駕於生命與前途邊沿的橋,他心中的感恩足以消除一切的不如意。
躺在病床上的一個小女孩,面對病魔,面對死神,她有無可數落的痛與苦,可她沒有流過一滴眼淚。
然而,面對父母那滴血的心,吞淚的眼,撕裂的肺,空白的腦,游離的魂,卻堅強的信念支撐的臉,她翕動了乾渴得發白的嘴唇,因為她已無言感恩,只好在腦海中不斷搜尋過去與父母度過的一個又一個忽而串聯,忽而閃斷的畫面,她要在離去之前把它們串成一段感動的讓自己流淚的回憶故事。
父母閃過的一幕幕的瞬間,命運之神的不幸之箭被她那受傷但激動的心熔化,病魔折磨下的苦痛被驅趕到了宇宙的邊緣。可沒過多久,無情的死神還是把她帶到了另一邊天空,而且走得那樣悄然無息,那麼短暫。
一滴淚水在她最後一次心跳的時候,沿著留有餘溫的臉龐劃落而下。那滴淚,蘊藏著女孩的一個夢。
清晨的陽光,穿過窗落在她的身上,她醒了,雙手拭拭朦朧的雙眼,自己躺在那溫馨的家中,眼前的父母紅腫著雙眼,不言而喻,是他們顫悸的心靈,感天動地的呼喊,將她從死神的掌中搶回,她心中充滿了感恩。
(1)感恩故事1
台灣有位作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說,小時候他家境貧寒,每次吃飯前,爺爺都要帶領他們雙手合十,默默誦禱,感 謝上天。他十分不解,爺爺就告訴他,他們剛到台灣的時候,生活十分困難,幫助他們的人太多了,感謝不過來, 那就感謝上天吧。小故事大道理,讓我感動良久。
我常常想,「人」有兩條腿,一條腿要學會感恩,另一條腿要懂得敬畏,這樣的人才能站得挺拔,立得筆直。時下 ,經常聽見有人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仔細想想也是,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們每天都在所謂的經濟浪潮中摸爬滾打,騰挪跌宕。人人捂緊自己的口袋算計別人的荷包,有幾個人願意感 恩,心存敬畏。生活中,有人為人八面玲瓏,處事勾心鬥角,鼓著眼睛生怕別人比自己多拿了。這些人感恩的也只 能是今天又賺了個盆滿缽滿,敬畏的也只能是冥冥之中的財神。
東方的神靈和西方的神靈不同,我們表示對神靈的敬畏時,有了太多的功利性在裡面,所以才有了福祿壽喜,送子 觀音。寺廟里香火旺盛,那不是因為我們因為「離地三尺有神明」有所敬,而是我們對四方神明八方妖孽有所求。 也許這和國人生活在「高山屏於西,大漠障於北,東南皆海」的地理位置有關系,對物質的需要大過於精神訴求。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套用郭德綱的話就是:「老祖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經過我輩的不斷努力,基本斷 送光了。」
有個笑話講,有兩只二十世紀的蚊子一不小心掉進了時間隧道,來到了二十一世紀,它們便想嘗嘗現代人血的滋味 ,蚊子吸了一口啐道:「呸!怎麼沒人味。」笑話歸笑話,高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人們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 ,不知道該如何討好這個城市。
生活在都市裡的人,更要懂得感恩,學會敬畏。學會感恩,感謝生活讓我們活得雖然辛苦,但總算衣食無憂;學會 敬畏,敬畏生命讓我們長得雖然抽象,但總算是心地善良。學會感恩,就要懂得回報,遇到討飯的給他點錢,碰見 要錢的給他點吃的。話粗理不糙,事情雖小,總算證明我們活著的社會價值,雖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畢竟不是每個士兵都能勝任將軍。學會敬畏就要有所顧及,燒香祈福時默默誦禱:「讓那些生活得比我辛苦 的人中五百萬吧,我雖然辛苦,但總算比他幸福。」
回想一下,生命中值得我們感恩和敬畏的事太多了,懂得感恩的人,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有所敬畏的人,是一 個受人尊重的人。學會感恩,懂得敬畏,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也許我 們就會平和一些,這個社會就會和諧許多,我們這個人就會活得挺拔筆直,堂堂正正。
③ 適合中學生寫的社會調查報告
這兩篇你自己選吧中學生應不應該多做家務呢?許多家長和中學生都因此而困擾,其實,我認為中學生應該多做家務。 中國有句俗話,叫:「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我的父母那一輩人中,幾乎找不出來不幹活的人,或許那跟當時的家庭條件有關吧!可是另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家庭條件好了以後幾乎在我們中學生中找不到常做家務的人了呢? 現代社會中許多都是三口之家,在這里,我們並不難發現其實大多數養尊處優的不是父母,而是我們。可能因為我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的關系吧!有的家長太愛自己的孩子了,那種愛不是真正的愛,那是溺愛。說到這里,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就變成了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的當務之急。所以,做家務便成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首要選擇。 做家務既是體力勞動又是腦力勞動。其實,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整理物品,如何把家務乾的又快又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做家務就像是學習,重要的是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擁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做家務也就很輕鬆了,同時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美國,有許多打零工的「少爺」們。比如美國孩子—-17歲的史蒂文。他是父母的獨生子,父親開了六七家文具連鎖店,母親溫妮是一家商業銀行的業務巡視員,按中國人的眼光,他簡直是一個「少爺」。可是他卻利用假期來到奎恩鎮幫助畢力夫婦修理破舊的庄園。史蒂文到小鎮來,是溫妮開著自家的「雪拂萊」轎車送來的。溫妮說:「需要他幹些什麼說清楚,他一定會完成的很出色。」果然,史蒂文就住在那棟亂糟糟的房子里,每天就吃麵包,喝熱牛奶,每周回家一次改善生活。三周後,他把需要修理的地方拆除的乾乾凈凈,里里外外沒積存下一點拆下來的東西。他也理所應當的得到了800美元。他的媽媽溫妮說:「史蒂文上個假期去我們銀行總部打工搞清潔。每天要掃四十多個廁所,同事們對我說,史蒂文打掃的廁所比以往任何一個清潔工打掃得都干凈。」說著溫妮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由此可見,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有自理,自立的能力。一味地追求學習成績,只會讓許多孩子變成「高分低能」的人。在這個千變萬化,科技發達的社會,我想肯定不會需要「高分低能」的人。親愛的中學生們,請看看父母日漸發白的頭吧!讓我們多心疼心疼父母吧社會,在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更好的取長補短,完成自己的學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將近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些與實踐還有一段距離。 哲人說:「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理論要回到社會實踐中去運用,想事情辦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認識客觀事物,要實現兩次飛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次飛躍,而從理性回到實踐是第二次飛躍。所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在當今的學生,社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參加社會實踐更顯得重要,實踐的能力強弱,決定著日後工作的好壞。寒假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不遲到、早退,嚴格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經過近一個月在和平縣地產交易中心的實習、工作,我基本上掌握了地產交易中介服務;接受單位、個人委託辦理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證、協議轉讓、代辦土地使用權變質、登記發證等手續;提供地產市場的信息及有法律、法規的咨詢服務。
記得採納啊
④ 寫一份感恩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感恩地活著你才會發覺世界如此美好
少空談,多幫忙,讓父母省心;
求上進,走正道,讓父母放心;
勤學習,苦鑽研,讓父母開心;
遇難事,勤商量,讓父母稱心;
遇矛盾,能寬容,讓父母順心;
忌房價,不遷就,諫父母真心;
重感恩,能遷移,獻社會愛心。
因為活著,所以我們應該感恩,如果沒有感恩,活著等於死去。要在感恩中活著,感恩於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感恩於給我們知識的老師,感恩於讓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社會,感恩於關心,幫助和愛護我們的那些人,感恩於我們的祖國,感恩於大自然……感恩地活著,你才會發覺世界是如此美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倫去了許多東西,一位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倫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於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氣怎麼這樣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見一個乞丐」、「真慘啊,丟了錢包,自行車又壞了」、「唉,股票又被套上了」……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永遠滲快樂的事情,高興的事被拋在了腦後,不順心的事卻總掛在路嘴邊。每時每刻,他們都有許多不開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煩躁,把別人搞得很不安。
其實,所抱怨的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一些小事,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無力改變的,有些事情是無法預測的。能補救的則需要盡力去挽回,無法轉變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應該做的事情。
有些人把太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心中毫無感恩之念。既然是當然的,何必感恩?一切都是如此,他們應該有權利得到的。其實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這些人才會過的一點也不快樂。
有些人說:「我討厭我的生活,我討厭我生活中的一切,我必須做一點改變。」這些人必須改變的是他們自己不知感恩的態度。如果我們不懂得享受我們已有的,那麼我們很難獲得更多,即使我們得到我們我們想要的,我們到時也不會享受到真正的樂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自認為怎麼樣才是最好的,但往往會事與願違,使我們不能平靜。我們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順境、逆境,都是我們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們才能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澱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幸。只要心懷感恩,我們就會生活得更加美好。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在一起聊一聊當下倡導並受到人們廣為關注的感恩教育。究竟什麼是感恩教育呢?我們曾被哪些事情感動過?這次高三年級語文考卷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覺得這個題目很好,於是在班級中作了一個調查:假如今天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做哪些事情?台下發言較為踴躍:有的就說我們要好好地吃一頓,有的說要好好地玩,還有的說什麼都不做……各種答案五花八門。這時候我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篇報到:一位母親陪同兒子參加高考,兒子在教室里考試,母親在外面守侯。因為天氣太熱氣溫過高,不久這們母親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醫院。在醫院,母親一直沒有蘇醒過來,令眾多醫生束手無策,最後還一個護士想到一個好點子,在母親的耳邊輕輕地說:「高考結束了」。話還沒說完,母親便心裡牽掛的仍是正考試的兒子。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她永遠把兒子放在了第一位,因為關心兒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各位同學的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同樣會為你付出的,因為你是她的孩子。他們愛你,她們關心你勝過自己的生命。
可是同學們,你們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學總是不斷地報怨自己的父母這樣不好,那樣不對,對父母的行為和做法挑三揀四,橫加指責,甚至於直接與父母頂撞!有些同學不知道自己父母身體的健康狀況,不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工作單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為你們付出那麼多精力和心血,捫心自問,你關心過他們嗎?你為你們的父母做過什麼呢?如果什麼出沒做過的話,那又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你們的父母呢?對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麼敢奢望你們會善待你們的老師和朋友呢?國家有難,又怎麼敢指望你為祖國拋頭臚灑熱血呢?如果人人都是這么自私自利的話,社會哪裡還會有溫情呢?如果我們生活在這個失去溫情的世界,那麼我們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光靠喊口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我們應該用我們實際的行動來關愛我們的父母!同學們,我想說,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答養我育我的父母!為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還有一篇報到,一位不識字的母親勞作了大半輩子,買了一副銀手鐲,很是珍愛,成天戴在手上捨不得摘下。有一次她去城裡看望他正在讀高三的兒子,兒子驚奇地發現母親手上的手鐲不見了,便問他母親手鐲去哪了,母親笑盈盈地掏出一個藍書包,說:「娘用這副手鐲給你換來兩本」天書「,這回俺娃考大學可是有希望啦!」看著母親充滿笑意的臉,兒子感到很驚奇,這個世界上哪有保證能考上大學的「天書」啊?社會上的騙子這么多,該不會是上當受騙了吧?接過布包,層層打開,果然,那兩本所謂的「天書」,不過是兩本小學課本罷了。兒子一急,准備說出真相,希望找到騙子挽回損失。可是當他看到母親滿胸的皺紋和充滿希望的雙眼的時候,兒子放棄了。(經典語錄 www.lz13.cn)他實在不忍心告訴他母親這個殘酷的事實,柔弱的母親將受不了這樣的致命的打擊!於是便笑著告訴母親:「娘,你回去吧,我記下啦!一定考好!」望著母親漸漸離去的瘦小的背影,兒子哭了,哭得很傷心,回去後,兒子便把這個充滿愛意的「天書」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讓它激勵自己。半年後的高考,兒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錄取了他,他從此踏上了人生的輝煌。
愛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並缺少愛,缺少的只是發現它的雙眼。每天早晨睜雙眼,我都會慶幸,今天我還活著,活著是多麼的美好,世界上每天發生那麼多的災難和不幸,卻沒有一件落在我的頭上,我活得很快樂。什麼是幸福?想起非洲那麼多的難民,突然懂得了吃得飽其實也是一種幸福。比起那些先天性殘疾或是智障的人,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健全的肢體和聰明的大腦,這也是一種幸福。
感恩節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這個節目始於1621年。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於中國人過春節。
想到那麼多的西方節日都被中國人所接受,唯獨缺少感恩節,不免覺得有些遺憾。中國是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佛道二教根深蒂固,崇尚孔孟之道,忠孝仁義傳統首先觀念至高無上。「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乃中國人自詡的美德之一。封建時代把傳統道德作為社會結構保持穩定的一個重要手段,即使在現代,也是「德才兼備」、「德智體全面發展」把德置於才之上。這是標準的東方文明。
那麼何以中國不崇尚過感恩節呢?難道西方人需要依靠節日來提醒他們的良心、孝心,而中國人卻不必要?是不是本文教徒們感恩天主、聖母、耶穌,中國破除了「迷信」,菩薩、神靈早已不作為「救世主」供奉,因而也無須感恩了?可是各地的寺廟倒是香火漸旺,善男信女燒香拜佛十分虔誠,那情形又怎麼解釋呢?
其實感恩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宗教活動,它是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恩德的贊美的感謝。
其實我們也會說謝謝,也曾在不同的場合說過很多很多關於感激的話,但真正留在記憶里的卻很少很少。究其根源,是因為這扭有的感激是發於聲帶,卻很少是發自內心。
在你得到別人愛的時候,在你獲得別人幫助的時候,即使是你最親近的人,也千萬別認為那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真心實意地向他們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感謝父母,因為他給予我生命,讓你健康成長,肯一次次牽扶,讓你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放飛理想;感謝師長,因為他們給了你教誨,讓你拋棄愚昧,懂得思考,在工作的歷程中實現自我;感謝兄弟姐妹,因為他們讓你在世間不再孤單,讓你知道有人可以和你血脈相連;感謝朋友,因為他們給了你友愛,讓你在孤寂無助時可以傾訴和依賴,看到希望和陽光。
感謝幫助過你的人,因為他們用暖暖的心燈讓你體會真情的美麗和珍貴;感謝肯接受你幫助的人,因為他們用淡淡的無奈讓你可以把這份善良續延。
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謝欺騙了你的人,因為他增強了你的智慧;感謝蔑視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自尊;感謝遺棄了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
感謝世間萬物一切美好的事物,花草樹木,陽光雨露,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萬物生靈。
學會感謝吧,無論他對我們是否有恩,也別管恩大恩小,更不求能否回報。
學會感恩吧,不要總是抱怨命運不夠好,得到的夠多,物質不夠豐富,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憤然於別人豐富而自己貧窮,別人快樂而自己憂傷,別人幸福而自己孤獨。也許真的並不是我們得到的太少,而是我們心越來越不滿足了。只要我們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麗,就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真情的陽光里。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和理由值得我們感恩,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親人的關愛,朋友的幫助,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等等。學會感恩能夠讓我們體味到「愛」的真諦,了解身邊的人,感受社會的溫暖,學會把得到的愛分給他人,回報社會。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感恩應該是社會上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准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會上一些腐朽落後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傳播,正逐步腐蝕著人們的心靈,一味的索取不知回報使得一些年輕人變得自私冷漠,道德水準滑坡。對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西方的感恩節就是要教化人們學會感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
⑤ 中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範文: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美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誠信度在逐漸下降。同時,這種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青少年一代。為了了解中學生的誠信現狀,現對某市職業中專32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綜合歸納如下。
一、中學生的誠信現狀
從調查問卷表中顯示,中學生的誠信現狀不容樂觀,主要是由於現代社會風氣不正,虛假事物過多,嚴重腐蝕了中學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學生對社會事物的誠信度逐漸下降。現從中學生對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的誠信現狀進行歸納總結。
1、
中學生對社會的誠信現狀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於中學生對社會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5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發現乞丐或殘疾人在路邊討錢,你會不會向他(她)投錢?結果認為「會」的佔50%,認為「不會」的佔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來,要你幫他(她)照看行李,你會不會幫他(她)照看?結果認為「會」的佔37%,認為「不會」的佔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來,說自己遠在外省,錢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資助他(她)車費,你會不會給他(她)錢?結果認為「會」的佔15%,認為「不會」的佔85%。
(4)你討厭不守信用的人嗎?結果認為「討厭」的佔100%,認為「不討厭」的佔0%。
(5)你認為你自己是個守信用的人嗎?結果認為「是」的佔93%,認為「不是」的佔7%。
2、
中學生對學校的誠信現狀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於中學生對學校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4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對你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70%,70%以下的佔21%。
(2)如果你班同學找你借錢物時,你會不會相信他(她)一定會還給你?結果認為「會」的佔88%,認為「不會」的佔12%。
(3)你相不相信學校的收費是嚴格按照物價部門核定標准收取的?結果認為「相信」的佔6%,認為「不相信」的佔94%。
(4)你對你所就讀的學校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48%,70%以下的佔52%。
3、
中學生對家庭的誠信現狀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於中學生對家庭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3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認為你的父母對你信不信任?結果認為「相信」的佔93%,認為「不相信」的佔7%。
(2)你認為你父母會不會對你說謊?結果認為「會」的佔18%,認為「不會」的佔82%。
(3)你對你的父母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98%,70%以下的佔2%。
二、中學生誠信現狀的成因
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中學生對調查中的誠信對象誠信度高低的順序是家庭、學校、社會,其對社會的誠信度較低,對家庭的誠信度較高。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
社會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於中學生正處在模仿性極強的年齡階段,對社會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對於不正當的行為具有強烈的模仿心態。中學生的思想可塑性較強,並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對於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對於壞的事物卻接受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確引導,就會使他們走進思想的誤區。
2、學校內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學生對學校誠信度下降的結果。
有些學校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讓學生形成不思進取、散漫的學習、生活態度,並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有些教師對學生聲色俱厲,諷刺挖苦學生,違背教育規律,肆意增加學生負擔,片面追求考分,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職業道德失范,有損教師的光輝形象,也降低了學生對教師的誠信度。此外,學校收費方面不太規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學校的誠信度。
3、父母愛——人類的天性,是中學生對家庭誠信度較高的原因。
家庭是中學生的港灣,是中學生的溫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對自己的兒女是真誠的,對兒女的關心和照顧也是無微不至的。在父母眼裡兒女永遠是長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樹苗長得再高大,也永遠離不開那座山。兒女對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怎麼會不心疼呢?
三、中學生誠信現狀的對策
提高中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的話題。
1、
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學生的道德水平。
學校的德育工作應擺在教書育人的首位,讓中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學校在德育過程中,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道德教育。教師對其進行教育時,切忌大道理連篇,嘮叨不停,這樣極易引起中學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礙。
對中學生的道德教育,學校應注重規范中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要求在校內必須佩戴校徽,注意儀表,並提倡在校內使用普通話及文明語言。運用多種教育形式,言傳身教,以情動人,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同時,還應加強中學生的法制教育,讓每個中學生都能成為一個守法公民。
2、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要通過多種媒體對其進行教育。要引導中學生如何正確對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中學生解除心理的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讓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中學生先進行教育時,要讓他們看到社會的亮點一面,不要過分渲揚社會陰暗面,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社會的真實,以增強對社會的信任。
3、 培養中學生的「愛心」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心」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要培養中學生對社會萬事萬物都具有一片真誠的「愛心」,這樣,社會就多了一片愛的天空,並且社會也會給予真誠的回報。不能讓受騙的中學生,認為自己受了騙卻去騙別人。要培養中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中學生辨別社會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騙,同時,也不會去騙別人。這樣,社會才會得到凈化,才會讓「愛心」滋潤人間每一個心靈。
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中學生的誠信問題,讓他們能夠在一個信任、舒適的大環境中茁壯成長,因為祖國將來的建設要等著他(她)們來繼續完成。
這一篇不錯哦!
⑥ 關於當代中學生思想狀況,價值觀的調查研究
今天在校的中學生,是生長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一代,中國傳統文化、市場經濟文化以及外來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都在深刻影響著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准確了解和把握我國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特點,無論是對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還是對加強現代學校學生文化建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裴娣娜教授為首的課題組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
中學生價值觀是中學生對價值和價值關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響中學生決定行為目標、選擇行為方式以及解釋行為結果意義的核心因素,是現代學校學生文化建設的根本和突破口。作為生長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市場經濟文化和西方外來文化等多元文化廣泛影響的當代中學生,他們的價值觀呈現出哪些特點、總體趨勢如何?准確了解和把握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發展特點和總體趨勢,對於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加強學校學生文化建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裴娣娜教授為首的課題組最近對我國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發展特點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裴娣娜教授課題組從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和文化價值觀三方面構建我國當代中學生價值觀調查的指標體系。經濟價值觀包括金錢觀、分配觀、時間觀等;政治價值觀包括對信仰、制度、民主、平等與自由、權利與義務等的態度、意識和觀念;文化價值觀包括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官本位與能力本位、個人與集體、義與利、競爭與合作、統一與個性、封閉保守與開放創新等關系的態度和觀念。
調查樣本取自北京市城、郊區不同類型學校和家庭背景多樣化的3728名中學生。課題組共回收有效問卷2965份。運用Spss10.0版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統計處理時,除了運用頻數和百分比等描述統計外,還分別運用Chi-square檢驗、方差分析和T檢驗等推斷統計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中學生的價值觀在各因素上的差異狀況。
【調查結果】
1.金錢雖重要,但在中學生心中並沒有占據最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友誼
在市場經濟下,金錢的價值在人們的心目越來越大,中學生對此也有肯定的認識。有84.9%的中學生完全或比較同意「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81.4%的中學生完全或比較同意「金錢是對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的應有回報」;但同時,他們並沒有以金錢作為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指標,約3/4的學生不同意「錢越多,人生價值就越大」的觀點。課題組專門設計一道這樣的問題:您認為在人的一生中,以下什麼東西最重要?(選擇三項並按重要程度排序)金錢、社會地位、名譽、友誼、愛情、知識、健康、權力、家庭、事業、其他。中學生排第一位比例最高的是健康,有34.4%,排二、三位比例最高的都是友誼,其比例分別是20.3%和18.2%。金錢在3個排位中其位置都處在中後。
2.中學生同意收入高低取決於個人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時對收入差距拉大有憂
您認為個人在工作單位上的收入多少應該根據什麼確定?(選擇2項並排序)。結果,中學生在勞動時間、工作年限、能力大小、職位高低、所做的貢獻和創造的價值、投資多少和其他等七項因素中,排第一位與第二位比例比較高的都是能力大小和所做的貢獻和創造的價值,選擇的人數三成到四成。在與收入相關的「如果您認為現在社會上收入差距在拉大,您同意下列哪種看法?」這一問題時,雖然有47.9%的中學生認為這是發展經濟、提高效率的必然現象,但同時,也有三成多的中學生持有「這是社會不公正的表現,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的看法。對收入差距拉大,會導致社會不穩定表現出一定的憂慮。
3.在觀念上普遍認為需要愛國精神,但實際行為與觀念有些差距
在對「您認為現在還需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嗎?」問題的回答中,九成多的中學生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時,在對另一個相關的問題回答中,雖然有51.7%的學生表示有機會願意加入一個發達國家的國籍,但仍然會視自己為中國人;27.3%的學生明確回答,絕不加入,不管怎樣還是祖國好。足見,中學生愛國觀念是很強的。但調查中,也反映出中學生在愛國行為與觀念上存在一些差距。當祖國遭到外敵入侵時,有40.1%的學生認為,在萬不得以、被徵召的情況下,才去參軍;還有13.6%的中學生「盡量避免參軍」。
這是本人引用自網路
作者:鮑東明(不是本人)
⑦ 中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關於人生價值
修改一下吧
社
會
實
踐
調
查
報
告
調查題目:濟南大學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專題調查報告
調查類型:研究性調查
調查目的:研究本校的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境界,通過對比,發現不足,共同提高
調查對象及樣本分布:
本次調查對象涵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以及研究生,其數量各六十,男女比例為1:1.。
地點:a 宿舍 隨機選擇一棟宿舍樓,晚上7點30到9點30.,敲門進入宿舍,一舍兩份,填完後馬上收回。 50%
(1)圖書館自習室 25% 可靠性85~95%
(2)圖書館閱覽室 25% 可靠性 85~95%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與走訪調查相結合(分層抽樣)
調查時間:2007 10-12月
調查背景:(導言)
小組成員分工明細:
統籌:王曉超
問卷設計:朱先棟
信息及技術支持:徐俊嶺、劉浩
數據分析:第一角度:朱先棟
第二、三角度:張寶力
統稿校核及列印:王曉超、張喜成
大學生,自古以來就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雖然不同朝代名稱不同,但其在社會上永遠都是眾人關注的對象。
隨著學識的積累,我們這群大學生也遇到了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困惑,感受到了龐大的隊伍給自身帶來的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是我們脫胎換骨的時期,很多人在大學蛻變,日趨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墮落。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題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或關系中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體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他的突出作用是決定和支配主題的價值選擇,所以對主體自身,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其他主題均有重大影響。
價值取向的合理化是進步人類的信念。
在我們的身邊,已經有同學利用課余時間打工,做小生意,他們和我們心中都懷揣著自己的夢想。我們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想利用這次機會做一次大學生消費傾向,消費水平,消費能力並附帶價值取向的調查,以便做好自己定位,為以後揚帆上海做准備。經過小組討論以後,內容太復雜不專一,未能通過可行性論證。於是一次以價值取向為主體的社會調查開始了行程。
本著求實求益求教的態度,以求促進社會進步,解決社會問題,增進人民幸福,尊重客觀事實,不「唯上」「唯書」,眼睛向下,虛心向群眾學習與求教為綱領性原則,我們作出如下報告:
正文部分:
第一角度:職業價值觀調查
作為社會人,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生存,勞動才能生存。一個人所從事的勞動種類就可以狹隘的定義為他的職業,因此職業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調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職業價值觀的調查。
自1995年開始,國家就逐步確立了高校畢業生「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調控與學校推薦相結合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目標模式。
職業價值觀是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心尺度,是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 ,並為其進行職業選擇,努力實現工作目標提供充分理論。職業價值觀反映的是人們需要與屬性之間的關系,是人們對社會職業的評價。
下面結合我們的問題作出如下分析:
1. 你專業課外最想學習的內容是什麼?
A計算機 B網路技術 C實用技術
(大學生對現代實用技術與職場能力培養和思想素質與理論素養訓練的態度)
2. 你的擇業目標是
A關注社會 B關注個人發展
大學生擇業的自我意識突出,畢業生求職行為取決於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及其價值觀念趨向的變化。從建國到80年代初期,中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壞境幾乎杜絕了大學生擇業自我意識產生的習慣性。在強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下,出於對黨、政府、祖國與人民的愛,絕大多數的高校畢業生服從分配,心甘情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市場作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日益增強。在畢業生的價值取向中,昔日那種長期被壓抑的個人成分開始顯現,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目標的追求開始主導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行為,如果說前幾代人習慣於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奮斗目標的意義,當代大學生卻更樂觀於把小我從大我中分離出來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標。面對日益競爭和完善的就業市場,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努力在現有條件下謀求個人發展,擇業時第一看發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乾的機會,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有利於自我發展是當代大學生擇業考慮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紅老師對大學生職業動機進行定量比較研究後發現,大學生最關心的是能力和挑戰等自我實現因素。1999年,凌文泉等人對我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進行研究後發現,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興趣、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等自我發展因素成為大學生擇業時首先考慮的因素。
3. 您奮鬥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動機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中(1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2回報家庭與社會)這兩種體現社會價值取向的選擇比例只有19.8%,而(1適應社會找個好工作生活的更好2證明自己的價值3出人頭地)這幾種體現個人價值取向的選擇比例達到38.5%。這兩個數據的對比表明個人本位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形成,大學生擇業具有明顯的自我傾向。市場經濟對大學生的影響猶如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深刻的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推動中國社會的全面變革;另一方面,它有擊碎了一些美好的東西,阻斷了一些優良的傳統,從而使一些人陷入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誤區。基於此,構建一種適合大學生特點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價值觀體系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我們自信,朝氣,獨立,個性張揚;我們也迷茫,叛逆,惶恐,自我崇尚;我們關注社會,平和寬容,不會在為了某種功利的目的去做那些需要被他人看見的「好事」,也不會因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跟我們周圍的人「你死我活」;我們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視自我的發展,我們渴望實現自我,渴望成功。我們是新世紀的年輕人,我們的一切都帶上了這個時代深深的烙印。
4. 您的擇業標准及您在擇業時所關心的因素:
A學習條件B權力、地位升遷機會C經濟收入D工作環境地點E專業對口有出國機會F職業風險
5. 您希望到______地區工作
A沿海大城市和經濟發達 B農村
大學生擇業的功利色彩凸顯。但在社會轉型及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面對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和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其職業價值觀變得功利、務實,職業定位追隨市場感覺。大部分學生開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謀生的手段而非實現自身理想和價值願意為之傾付心血的事業。1996年,北京大學團委的調查結果顯示,把「經濟收入高」作為影響擇業的重要因素的學生比例高達73.3%。200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學生選擇未來職業考慮最多的因素」調查中,86.4%的人最關心經濟收入,70.24%的人最關心權力、地位升遷機會,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適、地點好,61.39%的人關心專業對口、有出國機會,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職業風險;同時絕大多數畢業生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作為自己的選擇意向,選擇去農村工作的畢業生不到總數的5%。部分大學生仍受「學而優則仕」傳統觀念影響,輕視工廠的實際技術工作,嚮往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去工作。這些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的職業觀是以個人發展為目標,以經濟利益為導向,以就業地區選擇為保障,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
大學生擇業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經濟成分單一,職業的社會地位、名聲是大學生們擇業最看重的因素,國家機關、科教文衛、國營大廠是青年最想去的單位。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和利益群體分化,曾經被歸入另冊、被認為可有可無的一些就業領域開始吸引大學生擇業的目光,求穩怕變、重視「正統」的就業觀念遭到沖擊,大學生擇業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丁大建、高慶波在「2003年北京地區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首選」調查中,33.1%的人選擇外企或合資企業,27.4%的人選擇大型國企,19.7%選擇科研、學校、醫院、新聞等事業單位,13.5%選擇政府機關,2.5%選擇自己創業,1.6%尚未考慮好,0.4%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價值觀念開始被摒棄,當代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開始根據自己發展需要而「愛一行,干一行」,如果職業不符合自己的願望,勇於放棄,重新選擇。
綜合以上題目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傳統價值觀的強烈對比:
首先,個人本位職業觀對比於社會本位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個人的獨立自主地位逐漸得以確立,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敢於積極追求個人價值、尊嚴和利益,自我意識、成就慾望、自我責任明顯增強,這無疑是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的表現。然而,市場經濟猶如一柄雙刃劍,它在造就大學生獨立自主擇業意識的同時,也使相當部分大學生擇業的社會責任感相對減弱,表現出在擇業時過分關注個人利益和需要,關注西方式的個人奮斗和自我營造,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擇業意願,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嚴重的個人主義。這種個人本位的職業觀對高校傳統的社會本位價值觀帶來了強烈沖擊。
其次,競爭性職業觀對比於以和為貴價值觀。「以和為貴」的傳統價值觀在計劃經濟時代得到人們廣泛認同,並影響到人們的行為方式,然而它容易導致人們缺乏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隨市場經濟的建立,人們競爭意識逐漸增強。在競爭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學生,他們多年的校園生活都是在各自為戰的學業排名中度過的,他們體驗最多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忘記了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忘記人類社會是靠人與人的協作而不斷取得進步的。因而造就了一大批個人能力極強而團隊協作能力很差的畢業生,使他們本人和企業都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2004年,在企業人才需求專題研討會上,美國畢益輝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的人事經理稱:「我們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為他們的個人能力過強,與別人的磨合能力差,會造成整個團隊協作出現困難。企業不是找最優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適的人。我們要的是人品好、踏實的年輕人。」確實,具備「團隊精神、品行好、敬業精神、溝通表達能力」,是不少外企錄用人才的標准。
再次,多元化的價值觀對比單一價值觀 。在我國,長期以來,集體主義價值觀一直居主導地位,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和評價統一在「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這一點上。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各種思潮的湧入,大學生思想觀念處在不斷變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於市場經濟的自由性,事物變化的多樣性、復雜性,大學生信仰出現不穩定的現象;而且由於媒介和刊物熱衷於宣傳和介紹西方各種學說,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學說;加上對黨內某些黨員貪污腐敗行為的強烈不滿以及對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大學生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盡管報效國家,造福人民仍是大多數大學生的共識,但在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怎樣走好人生道路的問題上,許多大學生則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在這大部分人中,有的把金錢作為評價職業優劣的標准,信奉拜金主義價值觀;有的把當官作為一生求職的奮斗目標,崇尚權力主義價值觀有的把出名作為職業的支撐,追求虛榮;有的認為擇業是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有的堅持「報效祖國」是事業成功的基石。總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了多元的不穩定態勢。
第二角度 消費方式
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大學生們在學校里究竟是怎樣支配他們的金錢,也是我們很感興趣的一個方面。
6. 心理合理的消費狀態是:
35%的學生認為夠花就行,14%的學生以定出消費計劃為准則,而51%的學生希望每月都有贏余以共自己支配。
7. 如果有一大筆錢,你會如何使用:
30%的學生想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18%的學生有周遊世界的夢想,13%的學生想捐給慈善機構而15%的學生要把錢存到銀行另有24%的學生選擇其他使用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都渴望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事實上無法得到滿足或許這就是大部分學生選擇「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的原因吧。
此項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仍處在消費者的姿態,沒有利用資源創造財富的主動性,當突然擁有大筆資金時,大部分學生不是思考著如何利用擁有的財富資本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而是怎麼去消費。這也體現大學生的理財信念 職業信念不是很強,應值得我們注意,我們更應該在大學里培養我們的自主性,而不是好逸惡勞的惡習。
8. 你一般都會去哪兒購物?
50%的學生選擇百貨商場,22%和24%的學生選擇專賣店和特色店,只有4%的學生會去一般的小店。大學生是介於普通消費者和時尚消費之間的特殊消費群體,他們更傾向於去百貨商場消費。現在的大學生可以算得上是80後的時代代表,思想更加開放和自由。在消費方式上也更趨於多樣化,也更加註重心理層面的消費。調查中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會選擇中高檔商品,將近一半的人會選名牌,這對於無直接經濟來源的大學生們來說,無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負擔,這也極易滋生愛慕虛榮的風氣與攀比風,也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試想同一宿社中的上下鋪兩人,一人動不動就花一兩千元去買雙鞋,而另一個只能花二十來元去地攤上買雙來穿,常此以往不出問題才怪呢。
9. 當身無分文時,朋友去玩,你會怎麼做呢?
65%的大學生選擇婉言謝絕,然而有35%的大學生會借錢消費。或許這的確有點難以選擇,畢竟朋友相邀嘛!或許這也得看是哪種朋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控制自己的消費金額,但是從第八問的結果顯示,不科學的消費行為佔到了不應該達到的比例。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的消費理念仍趨於傳統,超前消費的比例仍不是很大。同時也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人民的傳統的消費理念,已經開始受到西方消費觀的影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的確超前消費能使我們今天的生活更舒適一點,如果無節制的超前而沒有嚴格的預算的話,就會出現寅吃卯糧的現象。就像現在一部分大學生由於預支刷卡,而不能及時還款,而遭遇不必要的麻煩,成了『卡奴』不說,個人的信義也留下了污點。
第三角度 時間支配與行為方式
時間在衡量一個人的觀念方面是一個天才。主要從 個方面來設計題目:學習自主性,時間利用效率,時間利用方式。
10. 以下活動占你課余時間的比例:
學習: a.寫作業 1.8% b.到閱覽室學習新課程或看書 10.7%
鍛煉: c、參加社團或學生組織的活動 2.8%d .社會實踐或兼職 2%左右
休閑生活:d.和同學玩 56.5% e.談戀愛 5%左右 f.上網 20%上下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從上面的結果我們就不得而知。現在大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竟如此出奇的少,並沒有在大學校園這片聖土裡學到真本領,白白浪費了四年青春。
11.你有自己的目標嗎?______
(a)沒有;(b)有,但不十分明確;(c)有,非常明確。
盡了幾成力去完成它?______
大概9%的人沒有目標。89%的人有但不明確,多數沒有盡全去實現它。力只有2%左右的人有著明確的目標並一直努力去完成它。事實也表明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大都出自這2%的人中,看來擁有明確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它,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2、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滿意嗎?(a)非常不滿意;(b)不滿意;(c)較滿意;(d)非常滿意。
4%的人對生活非常不滿意,78%的不滿意,只有15%的較滿意,非常滿意的只佔到3%左右。有此看來大多數人,對生活有著新的期望,希望改變現狀。
大學里最充足的莫過於時間了,但以上的調查表明,大學里的時間合理有效充分利用的實在不是很好,絕大多數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歸根揭底是沒有成就感,自己又不創造機會去實踐,這也和目標不明確有關。學生的主觀方面佔有很大因素,但也說名我國的教育制度在教育 監管 引導學生自主發展方面還不是十分完善。
綜合以上討論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學校應該加強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堅持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大學生職業觀的變化是市場經濟體制和招生分配製度改革的產物,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只有將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起來的事業才是成功的事業,才可能獲得個人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
第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既是人們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也是人們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道德規范。丟掉了誠信,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生活與事業的成功。
第三,培育大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堅持競爭與合作並存。在現代社會,競爭是人必備的生存能力,但學會與他人合作也是現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因為21世紀科技發展一體化綜合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個人的力量顯得非常渺小,創新人才將以一種集合體的方式呈現出來,
未來的人才只有具備謙虛謹慎,懂得尊重、關心、團結他人的素質才能有所建樹並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高校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在世界高速發展的今天,要想立與不敗之地,當代大學更應該擁有良好的價值趨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一切從嚴要求自己。響應黨的號召,不但要解放思想,更應該實事求是,與時具進。在21世紀,增強自我求發展的堅定性與自主性,開辟我們事業的新天地。
⑧ 中學生調查報告
新農村建設社會調查報告
在此次調查活動中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據當地的領導介紹,自從國家發布了《建設新農村》的條案以來,村裡堅決執行國家的安排。幾年來,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以及交通運輸條件。 從而使得村裡的經濟大力發展。
在看到農村大力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問題:
一:農業發展單一,農民缺乏創新意識,
"靠天吃飯"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祖祖輩輩唯一的謀生手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後,農業生產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市場風險增加。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單一的農業及農夫果品的生產使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將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對農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的經濟結構能否順利調整,國民經濟能否發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業基礎是否穩固。只有加強農業基礎,確保農產品供給,才能順利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只有加強農業基礎,開拓農業市場,才能支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二.人才缺乏,人才流向出現極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99%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著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三、缺乏科學發展農業意識
在調查中大部分農民提出不能很好的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產品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發展農業前景補佳。
對此,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鼓勵農民服務組織創新,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農業質量標准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或修訂農業行業標准和重要農產品質量標准,推廣採用國際標准,創建一批農產品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有計劃地興建或擴建一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科技、勞務等要素市場。搞好農業服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搞好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推進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農產品的轉化主要是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水平還很低,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實行對初級產品的深加工,還可以為農產品的增長提供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發展農產品銷售、儲運、保鮮等產業,積極促進初級農產品的轉化和加工,不斷開發名、優、特、新品種,搞好優良品種的繁育
三、積極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
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從種植業向多種經營、鄉鎮企業和小城鎮轉移,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農村豐富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客觀需要。
雖然這次活動早已結束,但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在生活著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那裡的經濟還不夠發達,那裡的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盡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