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州市培正中學的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截止2015年1月) 職務姓名校長呂超黨委書記兼副校長許文芳副校長具惠蘭 余慧文 王敏參考資料:
② 鵬權中學的學校領導
台山市鵬權中學歷任黨支部書記 任 期 書記 副書記 附註 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 余勁雄 未設副書記 2000年12月至2004年4月 吳炳祥 梅仲秀 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 吳炳祥 梅仲秀 2007年4月至現在 陳煥庭 台山市鵬權中學歷任工會主席 任 期 主席 副主席 附註 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 因與培正中學同屬一個工會,該校未有獨立的工會組織 2000年12月至2004年4月 李國炎 吳子田 2004年4月至2008年3月 李國炎 吳子田 2008年3月至現在 李德瑞 陳堅恆
甄均豪 台山市鵬權中學歷任校長
任 期
校長
副校長
附註
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
余勁雄
未設副校長
2000年12月至2004年4月
吳炳祥
梅仲秀
李國炎
黎成蘭
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
吳炳祥
梅仲秀
李國炎
黎成蘭
徐錫歡
2007年4月至現在
陳煥庭
黎成蘭
徐錫歡
吳子田 一、學校領導分工
(一)、校長、黨支部書記——陳煥庭: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二)、副校長:
1、副校長(黨支部紀律檢查委員)——吳子田:協助校長分管學校德育、團隊、衛生、學生集會、班主任培養、處理學校突發事件和後勤財務等工作。
2、副校長——徐錫歡(黨支部宣傳委員):協助校長分管學校教學、教研、學校設備設施(功能室、圖書室)的使用和教師培訓、培養等工作。
3、副校長(黨支部組織委員)——黎成蘭:協助校長(支部書記)分管學校工會、人事、婦女、黨務和檔案等工作。
4、校長顧問——梅仲秀:協助徐錫歡副校長分管教學工作和教師培養工作。
(三)、校長助理兼人事秘書——陳堅恆(享受主任級待遇):協助校長貫徹學校決策,協調各處室工作;協助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長做好全校人事和檔案的管理工作,配合辦公室抓好學校德育工作。
(四)、辦公室
1、主任——方雄俊:協助分管德育副校長抓好全校德育、團隊、衛生、學生集會和處理學校突發事件等工作,主持辦公室日常工作。
2、副主任——黃忠陽:協助主任抓好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分管學校衛生、德育檔案、資料和處理突發事件等工作。
3、代團委書記兼治保主任——趙傑浩(享受副主任級待遇):協助主任抓好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分管學校團委會、學生會、治安會、學生宿舍、學生集會、教官的管理等工作,處理突發事件,與方玉琴副主任協同抓好學校文藝工作。
4、教工團支部書記——甄炳揚(享受級長待遇):協助主任抓好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協助團委書記做好學校團委會、教工團支部、學生會和學校文藝工作。
5、婦女主任兼女生生活指導——趙小嫻(享受級長待遇):協助分管婦女工作的副校長抓好學校婦女工作;協助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長、主任抓好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主抓女生思想教育。
(五)、教導處
1、主任——李國堅:協助分管教學副校長抓好全校教學與設備管理工作,主持教導處日常工作。
2、副主任
(1)副主任——陳錦暖:協助主任抓好教學管理工作,分管文化科教研工作。
(2)副主任——方玉琴:協助主任抓好教務工作,分管美、音、體等特長學科教研與管理工作和學校體育工作;
(六)、總務處
1、主任(黨支部文娛生活委員)——肖文岳:協助分管後勤副校長抓好全校後勤服務、財務、臨工和校園環境等管理工作,主持總務處日常工作。
2、副主任——葉月昌:協助總務主任做好後勤服務工作,分管學校膳食、教師宿舍和游泳池的管理工作。
二、年級領導分工
1、高三級
蹲級副校長:黎成蘭、梅仲秀
抓級行政:李國堅
級長:陳振歡(正)、周任領(副)
跟級行政:方玉琴
2、高二級
蹲級副校長:吳子田
抓級行政:陳錦暖
級長:伍藝鋒(正)、雷秋琴(副)
跟級行政:黃忠陽
3、高一級
蹲級副校長:徐錫歡
抓級行政:方雄俊
級長:李振勝(正)、劉冬梅(副)
跟級行政:趙傑浩
③ 香港培正中學
你好,作為一位高一轉到培正的大陸學生,我很高興與你分享一些信息。
首先,因內為你已容經獲得身份,所以,你可以來培正讀書,培正中學收初二到高二的插班生。
其次,培正作為廣東話授課的中文中學,你也不會有語言障礙。
手續方面:
你要聯絡我校的鍾徫東副校長,他負責這塊。
你需要將你的申請資料傳真到我校,來獲得入學考資格。
本周六就是招生考試,你最好快一點,因為牽扯到分班,錯過了可能會被分到不適合你的班。
在網路搜索就可以找到我校官網,裡面有老師的聯絡方式等信息,祝你好運。
④ 關於「廣州培正中學」
廣州培正中學座落在廣州市東山區培正路,佔地6萬平方米,校舍古樸典雅,環境幽靜優美,是廣州市花園式單位。1994年培正中學首批被省教育廳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培正中學是廣州百年名校之一,創辦於1889年。1907年始建東山新校,三十年代又在香港、澳門建分校,近年來,穗、港、澳培正三校加強了聯系和交流,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的發展。培正建校以來,培養出大批傑出人才,培正校友遍布海內外,世辦各地共有76個同學會。學校、校董會、同學會廣泛團結聯系校友,發動海內外校友、社會賢達捐資辦學。興建了培正百周年紀念堂、胡忠堂科學實驗大樓、林炳炎基金教學大樓;配置了省、市一流的教學設備和電腦網路,為學生們創設了優良的育人環境和學習條件。
1984年學校復名以來,全校師生以「至善至正」為校訓,弘揚培正「愛國愛校」的優良傳統,以嚴治校,教書育,校風正,學風好,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成績突出,連年獲得高、初中畢業班工作一、二等獎,參加省、市畢業會考及學科競賽成績顯著,成為社會公認的「加工能力強」的學校。培正中學有一支以特級、高級教師為骨乾的師德素養好、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教師隊伍。近年來,由於社會聲譽提高,越來越多優秀生報考培正。
從1984年起培正創辦英語試驗班,多次獲全國單列城市英語競賽一等獎,在高考、初中會考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十幾年不間斷聘請外籍教師,探索英語教學改革新路。1994年開始,老校友胡應洲先生每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聘請四位外籍教師來校擔任口語課教學工作,進一步強化英語教學氣氛,很愛師生歡迎。培正體育達標先進單位,又是足球傳統項目重點學校,多次榮獲「市長杯」、「可口可樂」杯冠、亞軍,新組建的女子壘球隊獲市「東鳳」杯賽冠軍。培正管樂隊、紅藍攝影社、電腦俱樂部、學生電視台等也碩果累累,令人矚目。由於培正中學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取得顯著的成績,學校連續幾年被評為廣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1994年被評為廣州市先進單位和廣東省先進單位。
關於你的問題你可以去廣州培正中學的主頁看看,那裡有他們校長的信箱和學校論壇
主頁地址是http://www.pzms.com/default.aspx
祝你好運
⑤ 廣東培正學院與培正中學的關系
民辦培正商學院搶注商標培正中學准備訴諸法律爭取注冊權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道,(記者許俏文、劉顯仁)同屬「培正」家族成員的培正中學與培正商學院如今正為爭奪校名校徽注冊權打起「口水仗」。1993年成立的民辦培正商學院於2000年底先行成功注冊「培正」商標,廣州培正中學隨即表示抗議,認定為惡意搶注,於去年底向廣州商標局提出「撤消不正當商標注冊」的申請,並准備訴諸法律以奪回校名和校徽的注冊權。
培正商學院:搶先注冊防盜用
據培正商學院副董事長麥揚介紹,山東青島曾經有人慾以「培正商學院」字樣在當地提出注冊申請,得知這一情況後,培正商學院於1999年在北京以「民辦培正商學院」名義申請商標注冊。由於「民辦」和「商學院」屬於通用名稱,最後就只注冊了「培正」二字,並於2000年11月獲得商標注冊證。其實培正商學院注冊商標是保護自身權益,防止他人盜用。
針對「培正家族」其他成員「惡意搶注」的指責,培正商學院商標注冊的代理律師陸智敏表示,「培正各校之間在法律地位上是相對獨立的,注冊行為是沒有惡意也沒有過錯的」。他表示培商注冊成功後沒有對其它「培正家族」成員作出限制或是排斥,而是主動發出聲明「中國內地所有以培正冠名的一切學校在商標注冊之前已成立的,均可繼續依法永久使用培正之名」。
培正中學:要獨有「培正」商標
昨天(4.5),廣州培正中學黨總支書記兼副校長朱素蘭態度十分明確,「如果培正商學院不把『培正』商標注冊權單獨由培正中學擁有,我們就一定要通過各種途徑奪回」。她表示培正中學有113年歷史,在歷史上享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之贊譽,「沒有理由培正商標的注冊權不是與培正中學共存」,而且「培正商學院創辦才9年時間,總不能讓個9年學校來吞並一個百年老校吧?」
據悉,目前廣州地區的公辦學校里還沒有一所是已對校名進行了商標注冊的。
⑥ 林子豐怎麼樣
林子豐博士,OBE(Dr. Lam Chi Fung,1892年—1971年4月17日),香港商人和教育家,生前熱心公益,並大力推動浸信會在香港的發展。他於1922年在廣州創辦嘉華銀號(中信嘉華銀行前身),後來又分別在1956年和1963年成立香港浸會學院和浸會醫院,當中浸會學院在1994年11月獲政府批准,正式升格為大學。 [編輯本段]生平 [編輯本段]1、1早年生活林子豐於1892年出生,祖籍廣東省揭陽縣,其父曾在鄉村教書,後來成為浸信會牧師。林子豐早年在廈門和北京求學,後來於1915年來港發展。他於1920年迎娶陳植亭為妻,兩人育有七名兒子和兩名女兒。當中,其子林思齊是加拿大首位華人省督。 [編輯本段]1、2商業生涯在1922年2月2日,林子豐在廣州創辦了「嘉華銀號」,後於1924年將總行遷至香港德輔道中,並以「嘉華儲蓄銀行」命名,當時的資本為五十萬港元。到1931年的時候,林子豐又在上海開設分行,業務一度快速擴張。惟中國經濟在1935年出現不穩,以至上海和廣州分行被迫關閉。後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爆發,全數業務都宣告停頓,一直至1945年才重新在香港開業,並且在1949年1月易名「嘉華銀行有限公司」。
林子豐的銀行業務在戰後平穩發展,其子林思齊亦曾在銀行任職。至於他本人則一直打理銀行到1971年逝世為止。林子豐死後,由於家族後人無心經營,控股權遂於1975年由新加坡僑商劉燦松取得。
林子豐亦曾經從事煤炭業務,時常以貨輪從越南運來大批煤炭。據了解,林子豐曾同情霍英東一家家境清寒,因此特意安排霍英東的母親,負責把煤炭駁運到岸上,以賺取傭金。 [編輯本段]1、3公益事業林子豐一向篤信基督教,早在1930年代已在浸信會開辦的培正中學擔任校董,曾經在1933年協助學校在何文田覓得土地興建校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又義務擔任培正中學和培道中學的校監,另外又自1944年至1946年代任澳門培正中學的校長。戰後,林子豐再度以義務的性質,出任培道中學的校主和監督,以及義務自1950年至1965年擔任香港培正中學的校長,之後改任校監至1966年退休,任內獲得不少捐助,對該校的建設甚有建樹。而自1955年5月起,林子豐亦曾經擔任民生書院的校監兼校董會主席。
由於政局變遷,廣州的「兩廣浸信會聯會神道學校」於1950年被迫關閉,浸信會於是決定改於香港建立神學院,並以林子豐為籌委會主席,最後在1951年正式成立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到1956年,林子豐為了繼承浸信會的辦學精神,創辦了香港浸會學院,並由他本人義務擔任校長至1971年逝世為止。由於未能覓得到土地,學院最初要借用香港培正中學的校舍,至後來才遷至九龍塘。為了讓學院有舉辦典禮的場地,林子豐在1970年慶祝與妻子的金婚紀念時,捐出港幣五十萬興建大專會堂,惟會堂要到1978年5月,即林子豐身後七年才告落成。
經林子豐等的請求下,港督葛量洪爵士曾答應批出九龍塘窩打老道的一幅土地,以興建浸會學院和浸會醫院。當中,浸會醫院在1959年4月動工,在1962年落成,並於1963年7月1日正式啟用。 [編輯本段]1、4去世林子豐在1971年4月17日病逝,享年80歲。他死後,謝志偉接任浸會學院校長一職。 [編輯本段]榮譽與公職 [編輯本段]2、1榮譽O.B.E. (1957年)
榮譽博士學位包括:
奧克拉荷馬州浸會大學(1955年)
貝勒大學(1965年)
史丹森大學(Stetson University,1965年) [編輯本段]2、2以他命名之事物
林子豐博士紀念杯:浸會大學的一項體育運動
林子豐博士紀念大樓:由大學會堂擴建而成
林子豐紀念樓:位於民生書院
林子豐堂:位於香港培正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 [編輯本段]2、3曾任公職九龍城浸信會執事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會長
香港浸信聯會主席
世界浸聯會大會副會長(1960年)
香港潮州商會會長(1937年—1939年)
香港浸會學院校長(1956年—1971年)
⑦ 廣州協和中學好還是培正中學好
(過兩天不要中考了么怎麼這么晚才問。。。)
與上面的任何一位都不同
我是一位培正高一級住宿生
有4年住宿經驗
所以我認為我說的應該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聽我一句,不要想當然了
去協和不一定能當上所謂的雞頭
來培正也不會是什麼鳳尾
請記住一點,無論什麼學校都有「超人」
這「超人」分兩種,都是變態,其中一種是變態的強,另一種嘛。。。
如果老師說你報協和低了
不要猶豫了,來培正吧
很少有人故意去報低的學校
在低的地方再怎麼眺望也只是井底之蛙
不要做可能讓自己後悔的事(例如中考成績比培正錄取線高一大截卻進了協和)
接著說說住宿
由於我初中高中都是住宿生
深知宿舍里的那點破事
宿舍舍友是否學習
完全不用擔心,任何宿舍都會有不學習的人和學習的人
他們也絕對不會影響到你
因為不學習的不會打擾你的學習
學習的也不會干涉你的娛樂
自製力是要慢慢培養的
我初一時自製力別提多差了
現在,嘿嘿。。。
培正的住宿條件不算好也不算壞
一間宿舍8個人左右
只可能少不可能多
可能說熱水要拿桶刷卡有些令人不爽
但是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甚至某些牛人可以練出一年四季洗冷水澡的本領。強身健體,(*^__^*) 嘻嘻……
接著說文理
協和重不重視理科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培正是文科校
我由於是個超級變態(文科理科每邊好倆爛一)
所以至今未決定文理分科
初中生沒有必要過早的為高中的文理科擇校
這是不明智的(僅代表個人意見)
不要因為文理而選高中,高中的物理、化學、政治、地理和初中比截然不同
校風學生這些我比不了,見諒。。。
協和重點和培正普通我更比不了。。。
我只覺得我在培正普通里過的挺好。。。
高中住宿個人認為很有必要
因為大學不住宿的人很少
到那時再練自理,不覺得很晚么?。。。
高中既然可以,為什麼不呢?
而且高中肯定會有晚自習這東西,一自習就到9、10點
那時再回家?不如在學校里住吧
十分抱歉,由於對協和的一無所知,我能提供的只有這么多
至於雞頭還是鳳尾
我上面已經說過了
沒有任何人能確定你去協和就是雞頭
來培正就是鳳尾
所以不要在這方面過於糾結
⑧ 培正中學與十六中 哪個比較好
培正吧!不會選錯的,本人就是培正的,雖然說只是初中,不過也可以給你一點意見!
說實在的,現在在廣州要找到好像培正這樣的百年老校已經很難了,再加上,我們培正的環境也很好,大樹成蔭,很不錯,校風也是不錯的,高中的教學也是不錯,因為我們的英語老師也是高中部調來的,師資好,老師上課也風趣,學校特色肯定是英語啦,我們學校每周都會請外教來上口語課,無論初中或高中,學校紀律,我只能告訴你,肯定嚴,因為學校十分注重我們的發展,
剪頭發,這是一定的,校規里是寫明的,不過如果你們的級長不嚴,是不會經常檢查的,一個學期大的儀容儀表檢查只有一兩次。
我們的學校活動很多,都很有趣,比如科技節,英語活動,每年的校慶的熱烈。
我只是個初中生,還沒經歷中考,我不能給你提供志願的信息,我只能向你介紹我所知道的培正一切,希望你可以考上自己喜歡的高中,也希望你加入我們的紅藍大家庭,附:培正高一招生計劃(2010)
一共招12個班,會有英語特色重點班,總體人數612人,由體育特長,看你也不需要, 提前批(公費)招432人,提前批(擇校)招25人,第一批(公費)110人(限老三區),第一批(擇校)15人,加上體育特長10,
我們學校在5.16. 5.23 5.30上午9:00--1;00由招生的簡介日歡迎你來。
希望你可以來培正繼承我們「至善至正」的校精神,於我們一起共創輝煌!!
http://www.pzms.com/default.aspx 看看吧!!這裡面應該有你需要的!!
⑨ 羅忼烈的媒體報道
南方都市報 大家訪談【文化老人系列】
羅忼烈先生的家依山而建,名為「兩小山齋」。書房和客廳相連,書櫃里擺滿線裝古籍,古董錯落有致地安放在房中各處。我請教「兩小山齋」的出處,羅先生說:「我喜歡晏幾道的詞,晏幾道是晏小山,元曲則喜歡張可久的,張可久是張小山,所以叫『兩小山』。那隻是早年的偏好,後來也就沒有改名了。」
羅先生溫文爾雅又不善客套,對學界人事的品評,往往一針見血。傾談片刻,便會感覺這是一位純然的學者,數十年專注於自己研究的領域。他的學養是自然流露的,滿腹經綸聽來如同家常話。在香港,喧鬧的商業文化沒有影響他安心學術研究。而他又坦言,和那些歷盡苦難的同輩學人相比,香港安定的生活和自由的風氣功莫大焉。
「兩小山齋」的另一位主人是羅太太。當我們來到山坡時,羅太怕我們找不到路,已在石階上等候。為了招待我們,羅太太專門訂了糕點。偌大的房子,如今只住羅先生夫婦。他們有一男一女,女兒在牛津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兒子留美攻讀經濟學,畢業後在美國教書。羅太是羅先生在培正中學時的學生。羅太笑道:「我未進培正中學已認識他了,是他叫我進培正中學讀書的。」當羅太太忙著張羅茶點不在場時,羅先生說:「我太太比我小17歲,什麼都幫我做好了,我可以專心研究,結果什麼都不懂,連吃飯簽單都不會。我叫她請一個傭人,她又說不用。」
羅先生每談到一本著作,會請羅太太在書櫃找出來。而談到昔日師友,羅太太又主動找出一些照片請我們欣賞。其中有1990年他們夫婦到台灣探望錢穆夫婦時的合影,這是錢穆最後的留影。那一次,錢穆已從「素書樓」搬到市中心的洋房,羅先生夫婦在錢家盤桓了兩天,錢夫人說:「搬家以後,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高興的。」想不到一個月後,錢穆就去世了。羅忼烈送去輓聯:「四紀辱交親,碩學當前真小友;一肩承道統,先生去後更何人!」
談到興起,羅太又取出一本珍藏多年的冊子,冊中有十位海內外名家專為她題寫的字畫。有幸得見此冊,真是福分,印象中有蔣彝、劉海粟、饒宗頤、馮康侯、柳存仁、周策縱、張充和等人,好幾位已然謝世。對「張家四姐妹」中如今還在世的張充和,羅先生頗為欣賞:「董橋說她的字好,我看她的詩詞也好。」
在滿室書卷氣中,羅先生淡淡地說:「將來,我的書可以送給中央圖書館,古董書畫可以送給香港大學博物館。」
「詞人」獨愛古典文學
羅忼烈1918年生於廣西合浦,在家鄉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1936年考入中山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在學期間,羅忼烈師從詞學大家詹安泰,作詩填詞,在師友間有「詞人」雅號。1940年畢業後,羅忼烈一直從事中文教育工作,曾在廣州培正中學任教。1940年代末,廣州局勢混亂,羅忼烈赴香港定居,在香港培正中學任教,開始了安定的教書研究生活。
南方都市報:你小時候讀的是私塾?
羅忼烈:那時候我家裡請先生教書。我家裡是收租的,是地主。(笑)我到初小三年級才入小學。
南方都市報:在學校讀的古文還是白話文?
羅忼烈:絕對沒有「的地」那些,只有「之乎者也」。那時胡適提倡「文學改良」,但是沒有影響到那裡,中學還完全是文言。我記得到高三課文才有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但是胡適那篇文章根本就是文言文的。我們從小受的教育都是古典的,中學課本很多是詩詞歌賦,所以我喜歡古典文學。那時候已經懂得格律、平仄,不過材料不夠。1936年,我在鄉下考廣州中山大學。
南方都市報:你在中山大學的老師有詹安泰先生?
羅忼烈:詹安泰先生作詩填詞,雖然是先生學生,其實當我是很好的朋友。那時候教書沒有說這句詞為什麼,一讀過,說「這句好」就算了。所以你自己沒有根底,沒有悟性,沒有用的。
南方都市報:你和詹安泰先生私交多嗎?
羅忼烈:不是很多。反而在解放後,有時我知道他沒有茶飲,我在香港寄茶、油、糖給他。因為我在香港教書薪水好一點。
南方都市報:在中山大學讀書,舊文學與新文學哪方面學得多一點?
羅忼烈:根本沒有新文學,只有田漢、洪深搞戲劇。我記得陳洵(1871-1942,字述叔,廣東新會人,多年游歷教學,晚年任中山大學教授,工詞)是教詞的。陳述叔有一次上課,教柳永詞:「楊柳岸,曉風殘月。」有一個同學問他:「陳老師,這兩句有什麼好?」他沒辦法回答,過了一會兒,說:「『楊柳岸,曉風殘月』還不好?」舊時我的先生是這樣的。
南方都市報:那時候你對新文學是怎樣看的?
羅忼烈:沒有興趣,直到現在也沒有興趣。我寫的論文有時用白話文寫,有時用文言文寫。我們那時候新文學是萌芽期,但是我對古典文學覺得很悲觀。那些人通通怕難,寫白話詩,到我還不知道白話詩是什麼.白話詩不用學問,只要寫得通,有人捧就行了。
南方都市報:1937年抗戰對大學生活影響大嗎?
羅忼烈:影響大,我們跟著學校跑,最後跑到粵北。畢業時我在學校當助教。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行的貨幣貶值。後來我到廣州培正中學教書,培正中學的工資是發港幣的。1948年底我到香港,但是有時就回廣州,我的五弟在廣州。解放初,香港和廣州之間的來往是沒有檢查的。我的五弟是中山大學英文系畢業的,參加朝鮮戰爭,他不到前線,是翻譯。所以「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有特權,家裡不準紅衛兵去抄家,很多人還去他家裡避難。
南方都市報:1948年底怎麼想到去香港?
羅忼烈:這個時候廣州很亂。大學的教授在抗戰前收入很高,抗戰後收入很差。一般人都把國民黨看得很差,我也是。當時大家都覺得中國沒有希望了,一定要變。
陳水扁害死了錢穆
1947年,內戰烽煙彌漫大江南北。錢穆和唐君毅避地廣州,到中山大學任教,羅忼烈和他們相識。羅忼烈常陪錢穆喝茶下棋,又有一些共同嗜好:遊山玩水,逛古籍書店,到古董店看古書畫瓷器。廣州解放前,錢穆又避地香港。1950年代初,錢穆和唐君毅、張丕介創辦新亞書院,在培正中學任教的羅忼烈常到書院探訪。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新亞、崇基、聯合三家書院並入。錢穆在中文大學並不愉快。1968年錢穆搬家到台灣,從此定居,與羅忼烈音信不斷。1990年,羅忼烈夫婦到台灣探望錢穆,不久,錢穆去世。
南方都市報:1947年,錢穆先生到廣州教書時,你就和他認識了?
羅忼烈:我經常和錢先生一起玩。錢先生和我一起飲茶、作詩、下象棋。
南方都市報:後來到香港又時常交往?
羅忼烈:我們時時在一起玩。那時候新亞書院在桂林街,很小,租了一層樓,他和唐君毅先生一起辦學。
南方都市報:從內地南下到香港的這批學者對香港文化影響大?
羅忼烈:不算大,主要是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舊時香港沒多少小學,突然間很多私立小學。
南方都市報:余英時的文章中寫過,錢穆先生創辦新亞書院時期非常艱苦。
羅忼烈:那時候新亞書院沒有多少學生。錢先生的薪水只有150港元。錢穆、唐君毅、張丕介三個人一句廣東話都不懂。當時錢先生希望我能抽空到新亞書院幫忙,但是培正中學的聘約規定不能兼職,只好作罷。
南方都市報:你當時在培正中學教書的薪水高一點?
羅忼烈:培正中學的薪金算高了。後來我轉到政府辦的羅富國師范學院教書,薪水又高點。過了幾年,羅香林先生在香港大學當中文系主任,叫我過去,我就在1966年轉到香港大學。當時香港大學的功課都是五經、朱子,我和饒宗頤教授每人教十來個科目。舊時香港大學中文系的學生素質非常好,因為那時中文大學雖然成立了,但是沒有歷史。錢穆先生、唐君毅先生初到香港時,羅香林先生曾經請他們到香港大學中文系兼課。為什麼呢?讓他們生活好一點。因為港大的薪水高一點。
南方都市報:後來錢穆先生又從香港到了台灣。
羅忼烈:那時候因為錢穆先生的名氣,新亞書院並入中文大學之後,還是有很多人去讀新亞書院。但是錢先生在中文大學受到他們的排擠。1967年「文化大革命」波及香港,錢穆先生嚇怕了,第二年就搬家到台灣。他太太對我講:「匯豐銀行的股票可以在台灣買間屋的。」沒想到蔣介石叫蔣經國拜錢先生為老師,結果送了「素書樓」給錢先生,後來害死了他。台灣「改朝換代」之後,那些政客說錢先生的「素書樓」是公家產業,勒令搬遷。錢先生搬走後,身體就變差了,不知為什麼,不能說話了。
南方都市報:這件事在台灣很轟動。
羅忼烈:就是陳水扁乾的,後來陳水扁向錢太太道歉,錢太太說:「人都死了,道歉有什麼用?」
南方都市報:你們是1990年到台灣看望錢先生的?
羅忼烈:那一年他很開心,笑了。沒想到一個月後,錢先生就去世了。
弟子黃沾與林燕妮
羅忼烈在培正中學任教後,轉到羅富國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學中文教學法」,之後根據講義編成五十多萬字的《中學中文教學法》,此書後來成為香港大學教育系和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主修中文的必讀課本。1966年,羅忼烈到香港大學中文系任教,直至1983年退休。其後同時應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和澳門東亞大學中文系邀請,擔任客座教授。數十年教學生涯中,羅忼烈培養了一批著名的學生,包括黃沾與林燕妮。2004年獲香港大學院士頭銜。
南方都市報:你教學生時主要有什麼方法?
羅忼烈:中國古代有「小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我比較專於訓詁學。如果講《左傳》,就用訓詁學。如果是唐詩、宋詞、元曲,就是學生自己去讀。我多數會教杜甫詩,清真詞。因為杜甫和清真(周邦彥)對寫作的修辭是非常講究的。我想讓學生寫文章的時候,多講究修辭。你用十個八個字就可表達,但是別人要用十幾個字才能表達,浪費!
南方都市報:你培養了許多著名的學生。
羅忼烈:學生要麼就當教育官,要麼當公立中學校長,要麼當大學教授。像吳家瑋(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清輝(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讀書時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吳家瑋很出色,中英數都好。他們兩人是我在培正中學的學生。培正中學不簡單,丘成桐、崔琦都是培正中學畢業的。在香港大學,我的學生單周堯是中文系主任。在社會上名氣比較大的就是黃沾和林燕妮。黃沾跟我讀碩士,林燕妮的博士學位就讀不到。
南方都市報:黃沾讀書時的情形是怎麼樣的?
羅忼烈:那時黃沾作詩填詞不錯,古典文學的基礎好。
南方都市報:黃沾寫流行曲也是需要古典文學功底的。
羅忼烈:即使他寫電影主題歌,也是比較好。
南方都市報:其實宋詞在宋代也是流行曲。
羅忼烈:有些詞在唐朝也是流行曲,像《陽關三疊》。
南方都市報:黃沾的流行曲以後會不會成為經典?
羅忼烈:會的。
南方都市報:黃沾後來讀博士時,有沒有跟你讀?
羅忼烈:沒有,他跟我的學生劉靖之。
南方都市報:後來交往多嗎?
羅忼烈:不多。黃沾請我吃飯,吃果子狸、魚翅。我不吃果子狸的。(笑)
南方都市報:林燕妮跟你讀書的情形呢?
羅忼烈:我指定些書讓她讀讀,她讀點《西廂記》。這是因為黃沾的關系。他們兩人最初開一間公司叫「黃與林」。有一次說,他們兩人要結婚,請查良鏞作證婚人。我還寫了詞去祝賀。(笑)後來沒結成。
南方都市報:我聽到的版本是,黃沾多次向林燕妮求婚不成,就使出一招:在報紙上登出兩人結婚的喜訊,證婚人是查良鏞。林燕妮也在報紙上聲明:黃某所公開的消息只是其一廂情願,與林某毫不相干。
羅忼烈:林燕妮不懂詩詞的。她是讀科學的。個個都老了。
古典文學即將滅亡
羅忼烈對詩、詞、曲和文字學、訓詁學、古音學深有研究。有學者認為:羅忼烈為學有乾嘉學派朴實之風,而無煩瑣冗長之弊;其論著言前人之未言,發前人之未發,從不以陳詞濫調示人。得意之作是《周邦彥清真集箋》,比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多了許多新材料,也多新意。但談到古典文學,他十分悲觀,認為古典文學就快滅亡了。
南方都市報:在香港這個地方搞古典文學研究難嗎?
羅忼烈:應該是容易的,因為工具書多。一些工具書在內地反而買不到,對我幫助最大的是「文革」結束之後的幾年,有一批古籍像《永樂大典》出版,很有好處。香港沒有經歷「文革」的浩劫,古籍保存會好一點,特別是圖書館。「四人幫」倒台之後,很多古典文學的翻印,就是利用《永樂大典》。周邦彥詩詞文章都好,王國維寫《清真先生遺事》找到周邦彥的詩只有12首,我找到42首。資料來自《永樂大典》,王國維沒有機會看。
南方都市報:在香港大學中文系任教,對你的學術研究影響大嗎?
羅忼烈:非常大。我在那裡,只是讀書、研究。沒有政治的影響,收入也不錯。
南方都市報:香港的生活對你的研究有很大幫助?
羅忼烈:香港最好。生活非常自由,學術的書又多。我覺得香港和廣州這么近,學術上的交流應該放寬一點。沒有必要禁得太嚴。
南方都市報:古典文學對白話文的寫作有沒有作用?
羅忼烈:如果真的有古典文學的功底,寫白話文都會簡潔一點的。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能力讀通古文。像俞平伯的詩詞寫得好,白話文也寫得好。魯迅就不用講了,真是佩服,研究中國小說史的,沒有人像他寫得這么好的,他的《中國小說史略》功力非凡。
南方都市報:魯迅的舊體詩也寫得好。
羅忼烈:我非常佩服他。郁達夫也寫得好。我這里有魯迅的全集,也有郁達夫的全集。巴金就不行。我記得好多年前我在羅富國師范學院教書時,寫過一本《中學中文教學法》,就拿巴金的一篇文章來舉例,我說:這篇文章多寫了很多字。
南方都市報:即使在香港這個地方,金庸、梁羽生的古文功底都不錯。
羅忼烈:金庸不行,梁羽生行。梁羽生對詩詞、對聯的研究深一點。梁羽生回香港時還和我見過面。
南方都市報:你怎麼看古典文學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
羅忼烈:很悲觀,就快滅亡了。對這些古書都看不懂,教育改革越改越差。大家都重視科技。我想不用多長時間,古典詩詞就會滅亡。因為沒有人作,作了之後沒有人看得懂。寫白話詩、白話文多容易啊!這也難怪,但是我想不到古典文學和白話文的消長這么快。哪裡會作詩
羅忼烈善於作詩填詞,著有《兩小山齋樂府》,饒宗頤認為:「朱權評張小山為詞中仙才,君庶幾近之。」羅忼烈與饒宗頤、羅孚、曾敏之、梁羽生多有吟和之作。羅忼烈也喜鑒賞收藏書畫,和蔣彝、劉海粟交情頗深。對古典文學後繼無人的情況,他深感遺憾。
南方都市報:你除了學術研究之外,對書畫都有研究?
羅忼烈:我會欣賞,但是書畫都不會。清末民初的書畫我都留心鑒賞,也收藏一些。我也收藏明代文徵明的《赤壁賦》真跡。
南方都市報:你和劉海粟的交往很深。
羅忼烈:他送給我的畫有好幾幅,兩幅梅花,一幅荷花,一幅石榴。他草書寫得非常好。
南方都市報:劉海粟早期江湖氣濃些,晚年經歷「文革」之後,書畫的氣度大不相同。
羅忼烈:「文革」晚期,蔣彝從美國到香港,說要到上海去看劉海粟,劉海粟當時正在受苦。我是通過蔣彝認識劉海粟的。
南方都市報:你和香港的哪些書畫家交往多一點?
羅忼烈:從廣州來的李研山,山水畫得很好,李研山去世沒有多久。鄧爾雅比我高一輩,他的兒子黃般若和饒宗頤關系不錯。
南方都市報:饒宗頤先生是你在香港大學中文系的同事,他沒有讀過大學。
羅忼烈:不用讀大學的!但是,香港大學是講這些的。
南方都市報:你和饒先生學術交流多嗎?
羅忼烈:非常多。饒先生學術之外,也作詩填詞。學者,會作詩填詞的人不多。饒先生的成就有很多方面,特別是書畫。他提倡「學藝雙修」。他送過一張橫幅長卷《溪山清遠圖》給我,是1989年6月某天畫的,他畫到天亮,畫了四十多尺。
南方都市報:你和饒先生在生活中的交往是怎樣的?
羅忼烈:前幾年,差不多每個星期都和他去飲茶。這兩年大家身體都不太好,見面就少一點。
南方都市報:互相唱和的朋友還有哪些?
羅忼烈:除了饒先生之外,沒有了。哪裡會作詩呢?
南方都市報:學生輩中有沒有懂寫詩詞的?
羅忼烈:沒有了,這是基礎問題,內地也很少。
南方都市報:會不會覺得寂寞?
羅忼烈:寂寞倒不會,但有點可惜。像我的朋友王起還有些學生,而香港八間大學白話文寫得通的人都少。
⑩ 廣州培正中學高中的幾個問題...
問題真多,分真少~不過我是培正今年的高中畢業生,就幫下師弟啦~
1.坦白說,機會挺少的,而且只有高一有重點班,高二高三都無,就我們班今年而言,有一個上了中大,無華工,今年有90幾個人考了重本,算是嚴重超標了
2.這個我個人覺得差不多吧,但就高一而言
3.我認為可以,但也有很多人覺得難吃,周圍東山口超多也食,最受歡迎是少年宮對面的味然香,我的最愛,吃了三年
4.這個好似是11.我無住宿,不過多數人在關燈後會自己在床上看書,買個小燈就OK了,有熱水,有空調,不過開的溫度時間有規定
5.如果有戴冬瓜(副校)和農簡明在應該很嚴,只有高三時不管的,整天都要剪,當然你可以不採他,後果就是處分羅
6.超多活動,如義賣,演講比賽,校慶(超隆重)還有學生會,街舞那些
7.素質還是可以吧,但殘差不齊是肯定的,有的班老師都超好,但我們的英語老師叫謝瑩她的講課就真是嚇死人了,而且很多老師我都覺得不怎麼樣。
8.很明顯是文科
9。會,我想當年比我差的人現在也比我厲害了,但也有人中考差,高考考重本,所以因人而異吧,你擔心也無用了。
總的來說,你想用培正來比7中,16中是沒可能的了,但是培正如果你能做到年級前50的話還是很有前途的,我自己想當年也超後悔來了這里,但我現在開始懷念培正了,因為在培正不一定學到知識,但綜合能力真的會比較高!希望你可以成功啦~
10.這個比較難講,要看你地級的人的素質如何,最好可以保持前20啦
11.有什麼優缺點?厲害么?
什麼優缺點啊?
12.軍訓形式是什麼?辛苦?!輕松?!能帶電話么?
形式?就是正步啊,站軍姿羅,一般辛苦吧,不過能與新同學很快認識,我覺得幾好玩的,能帶,不過基本無用,除了晚上打打,我當初帶了部老爺機去,擔心被偷
13.雙語班考上重本的概率有多少?
點鬼知,雙語班是高一而已,高三無得,誰會去統計高一的
14.總體的重本率有多少?
90幾個除以600人
15.高二的重點班跟普通班差不多麼?重本率?!
我們無重點的,
PS:我打得超辛苦,你試下不給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