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培養和激發中學生的地理學習動機
怎樣培養和激發中學生的地理學習動機
許昌市第十八中學 李金英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活動動機引起的。地理學習動機是推動地理學習的直接動力,與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之間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一般來說,地理學習動機越明確,越強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的效果越好;反之,動機不純或不強烈,學習的積極性就低,學習的效果就差。在地理教學中只有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習質量。
河南中考制度,中招考試不考地理,學生進入中學後,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往往自覺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一門副課的錯誤想法,從而潛意識地認為不需在地理學習中多「浪費」時間,充其量只要應付平時考試即可。學習的興趣完全在於分數,而非知識本身、學習本身。由此而來,對這些學生來說談不上有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內在需要,從而無法產生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自然,明顯影響了其思維與主觀能動性,由於沒有主動學習的動機,這些學生並不能從知識中找到快樂,結果,感覺地理難學,成績無法提高。那麼應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動機呢?
一、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引發學生求知需要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淵博。地理知識更應當是一個現代人所應具備的素養。讓學生明確學習地理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為什麼要學習地理,明確學習地理的意義,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地理的重要性。這些就是地理教學中的目的教育,
它是培養學生主動性、自覺性的基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經濟知識的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地理知識和地理素養的重要性。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地理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從而把學習地理當成自身的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
二、認識教學活動的主客體,培養學生主動意識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地理學習是學習者個體主動的行為,是以先前建構的知識為基礎的;地理學習的過程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地理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地理知識的過程。因而,地理學習不是從外向內不斷被動填入新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利用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不斷對地理知識進行加工和轉化。
三、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情商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地理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麼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地理學科上了。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同時,在師生情感交流中,讓教師的意志、品德、胸襟等優良素養融入學生的血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情商。
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體會地理知識價值
地理教學理念指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學中要發揮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
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他們體會這些知識的價值。例如,學習地圖知識後,指導學生先畫出自己的家庭、街道、教室或學校的平面圖;學習「中國的地形」後,用地形知識分析自己家鄉地形特點等等,這些活動勢必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習地理的動機。
五、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學習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設計地理略圖、電視錄象、地理課件、網路等教學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在講長江的內容時,我在黑板上繪制長江幹流略圖,從長江的發源地繪起,一直畫到入海口處,首先講上、中、下游的劃分,把宜昌和湖口兩地名稱用色筆標在幹流上;接著講長江的支流,用藍色粉筆從西向東畫出主要支流,邊畫邊講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後講長江上、中、下游的特徵,並標注在適當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豐富」,中游「河道彎曲,容易泛濫」,下游「江闊水深,便於航運」。這樣有形有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地理略圖不是靜而是動的感覺,可以直觀體現事物的特徵,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資源自製課件教學,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六、靈活巧妙運用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插敘,古詩、歌訣、諺語、順口溜、謎語等的巧用都會使教學過程增輝添彩,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如講貨運選擇原則時,編成順口溜: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順口溜朗朗上口,充滿情趣,學生很易理解和記憶貨運選擇的原則。講氣候時用詩歌:「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學生從詩歌中形象的體會到春夏秋冬的不同氣候特點,激發了學習動機。
總之,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而後,是激發學習動機的藝術性問題,即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句話,根據學生心理特徵,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培養學習興趣為核心,充分發揮地理教學本身的優勢特徵,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讓學生發揮潛質,提高地理學習的質量。
--網路文庫
㈡ 一個中學生的地理問題
國際慣例是這個國家的首都在那個洲,這個國家就屬於那個洲,除了俄羅斯是這樣,土耳其也是這樣的,它的大部分地區在亞洲,但是它的首都伊斯坦布爾在歐洲,所以它也是歐洲國家。
㈢ 中學生怎樣學好地理
你好,你要的答案是:
簡單地說,學好地理的3點基本方法:
1、要學會專看地圖——立體的地球屬儀,可以讓自己建立立體的思維方法,地理的知識是立體的;平面的行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帶分布圖、自然資源分布圖、交通圖……;會看地圖就已經學會30-50%的地理知識。
2、多看地圖——書面知識與地圖結合可以強化記憶,反復可以增強記憶,當形成習慣後,知識也就立體化了;
3、掌握地理要素——如氣候的要素是:位置、溫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資源、經濟水平(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位置」是地理要素當中最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個要素會起主導作用,位置則是永遠不可以忽視的因素,
會看地圖,掌握了地理要素,也就是掌握了地理的核心知識。
㈣ 淺談如何激發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素質教育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做為一名現代的中國公民,必須擁有地理知識。由於當前初中地理課作為非升學考試科目,地理課在部分人心目中就成了所謂的「豆芽課」,學生學習起來隨意,懶散,甚至上地理課卻做著其它科的作業。地理教學陷入困境,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甚少,不能很好的了解我國的地理國情,特別是二十一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地理知識在教育環節中更不容忽視。這就要求我們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地理知識,以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為此,本文謹以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談一談體會。 一、明確學習目的,調動積極主動性 學習是有目的的活動,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愈明確,學習的興趣也愈濃厚。因此,在進行學習地理的目的性教育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問題,隨時隨地地做細致深入的誘導工作。當學生認識到學好地理是切身的需要,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初中學生學一些基本地理知識,是對一個人終生受益的東西。還應讓學生懂得科學發展到今天,分支愈來越細,同時各門學科分支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和相互制約也更為突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必須學好跨學科的多種知識。初中生學好地理課,可以為今後參加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發興趣 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潛力。學生喜愛什麼學科往往與任課老師有著很大的關系。當學生對老師有好感、很信任,愛聽老師講課,課堂氣氛活躍,就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重視「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好「言傳身教」。課堂上感情充沛,平易近人;課後輔導,一視同仁,耐心細致;批改作業,一絲不苟。在教學中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多表揚,肯定每個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這樣,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親近你,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而引起學生感情上的支持,對這門課發生興趣。如果用「曉之以理」來描述教學過程中的智力活動,那麼「動之以情」則是教師感染學生、培養情感,激發興趣的主要手段。 三、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的引言和結尾,激發學習興趣 課的導入和結尾,對一節課至關重要。藝術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在興趣、求知慾、注意力等方面做好上課的心理准備。搞好每一節課的結尾,不僅是使一節課的內容系統化,概括化,起到加深理解,鞏固知識,促進應用的作用,而且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能力,也會發生良好的影響,並為以後學習新課提供條件。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每一節課教師都應認真備課,研究教材,熟練掌握教材內容,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導入和結尾。如在講黃河一節時,可這樣導入新課:「提到黃河,我們總想到兩層含義,一是黃河哺育了華夏兒女,是祖國的母親河;二是黃河千百年來給中華民族帶來無數次深重的災難,是一條著名的害河。那麼,我們該怎樣看待黃河呢?」接著進入新課。這樣導入,學生興趣盎然,想立刻知道黃河到底是怎樣的河流。結尾時可設置懸念性結尾如「從這節課內容中,我們知道黃河哺育了華夏兒女,的確是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祖國的『母親河』。可為什麼卻又說它是一條著名的害河呢?」這樣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為下節課中「中國的憂患」和「根治黃河」兩個問題作了鋪墊。又如在講《國際日期變更線》這節內容時,可提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對在海輪上出生的孿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天,想一想這是怎麼回事?這就更大可能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搞活課堂氣氛。
㈤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識有什麼區別嗎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㈥ 中學生學習地理有竅門嗎
一、對地理概念要明確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能一知半解。因為地理概念是學習地理科學的基礎,它是發現地理問題的基礎,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只有概念清楚了,才能准確判斷、科學地運用地理邏輯推理問題。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俗語說得好:理不辯不清,事不比不明。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不但要概念的表面文字的比較,而且需要其內涵與外延全面的比較,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對地理原理及過程理解要清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地理事物的發展及變化,總是遵循著一定的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的,通過事物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前因後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只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並且順著規律深入地挖掘,才能使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潛力得到整合,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對地理事物特徵要懂得綜合與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綜合又是對地理事物特徵的全面概括。例如:為什麼亞馬遜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首先概括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綜合特徵,然後體現各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系,即說明熱帶雨林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我們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如:學習中國地理中的長江這個知識點時,就要圍繞與長江相關性的各要素全方位拓展開,河流徑流量與補給源、氣候、地形、植被相關聯系,徑流量的過大或過小又會導致旱澇的發生,此外還要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總之,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找「共性」突「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共性包含於個性之中,它是同類地理事物的概括;個性是地理事物的全面體現,它們是統一的整體。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的表現。而這些又是從個性中概括出來的,不是獨立的,它們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它們內部中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及差別,如:各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空間分布的不同及其內部的降水、氣溫等自然地理特點的不同,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通過地理實踐,從中歸納得出地理原理及規律
歸納推理是我們學習地理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基本思維方式。從廣博的地理知識中收取信息,並歸納分類,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歸納得出來的一個普遍規律。
六、從地理事物中的「一般性」尋找出「特殊性」
地理事物的「一般性」往往代表的是普遍規律。當這種一般規律出現了異常,而這異常不同於其它事物的表現,就是我們講的事物的「特殊性」。而「一般性」體現地理事物的聯系與統一,「特殊性」體現的是地理事物的差別。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勢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又如我國的降水分布也體現了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然而現實並非完全一樣,有些地方就不是,這就說明了特殊性,是因為地形、離海洋的遠近、大氣環流等因素的不同。總之,具體分析時,要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從「對比」中尋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對比,通過對比找出異同,才能對地理地理的概念、原理、規律等加深理解。對比通常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也可以通過討論辯解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先對照兩個區域氣候特徵對比,如氣溫和降水的時空變化對比,然後進行氣候特徵的形成原因對比,如地形圖,大氣環流圖,並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
八、常「讀圖」建立時空觀念
地圖是地理學科獨特的表達工具。它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又有綜合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同時還要依照已有的地理知識填繪地圖。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的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總之,要熟練地掌握地理的讀圖、填圖、繪圖的基本技能。
㈦ 塑造中學生的地理意識有什麼意義
中學生地復理素質的高低制,地理意識的強弱,將直接影響今後生存觀念及生產方式的形成,關繫到國民的整體素質。因此,加強對中學生地理意識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地理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試從中學生地理意識的培養做膚淺的探討。
1 地理意識確立
所謂地理意識,就是人類對自下而上環境的認識,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構成一種意識,一種對人類的自身生存觀念和生產方式產生的意識。通常情況下,地理意識表現為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從廣義上看,地理意識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使自然、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地理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她在人類發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各種活動就對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比如:廣大農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減少、水資源污染等環境問題時時爆發;廣大的中學生必須有較強的地理意識去思考,正確理解人類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與問題,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 地理意識培養
地理教學大綱中指出:「地理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科學」。學生地理意識的培養更加依賴於中學的地理教育
㈧ 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而無興趣,是強學生所難。課堂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學好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開拓思維、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地理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積極備課,以激發學習興趣 備課要精心安排創設情景、激起想像、提出問題喚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知識經濟的核心在於創新,它包括創新和技術創新。創新依靠人才,而人才培養的基礎則是教育。因此,備課也要求創新。 備課要有針對性,針對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備課時必須認真思考自編一些容易記的短語、詩歌或順口溜 備課要濃郁突出的地理味圖文並茂, 以圖釋文, 形象逼真, 直觀性強。 人地關系, 空間概念和地圖教學, 是地理課堂教學體現地理味的三個突出表現。其中, 地圖教學是關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包括區位概念和區域概念) , 使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地圖, 正確分析和說明地理問題, 是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激發興趣 針對地理學科的特點,合理使用教學手段,讓學生聽聽美妙的音樂,看看生動逼真的畫面,可以使學生的身心處於輕松愉悅的狀態,學生們興致勃勃,產生了愉快的情感,使地理課的教學變得有聲有色,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爐。 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等)形象、直觀、生動、感染力強的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藉助投影,利用活動投影片來製造模擬的運動現象和過程,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配之以精練的講解,知識重難點會因勢利導得以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將生活融入地理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源於生活,生活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最好老師,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活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緊密結合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和體驗,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盡量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恰如其分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愉悅的生活重現與體驗中學習地理,從中體驗地理的奇妙與樂,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㈨ 如何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地理素養
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正確分析地理現象、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一、動手畫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許多知識點理論性很強、很抽象,需要學生藉助圖示等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像力。因此,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畫圖,學會看圖、畫圖、用圖,這樣才會使地理課具有實際性意義。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時,學習熱力環流形成的具體過程及其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小組合作閱讀課本,然後試著畫圖表現出其形成的過程。這樣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之後我並沒有講解自己課前准備好的圖示,而是讓小組代表來講解。再根據講解我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高中生的心理漸漸成熟,勇於表現自己也是其特徵之一,因此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結果就是學生既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又掌握了相關知識。學生畫圖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需要把語言等抽象性的東西表現出來,需要把相關信息聯系起來,畫出示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藉助多媒體,多角度帶動學生情緒,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普通教學的單一性,豐富了教學內容,圖、文、聲、像並茂,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地理是一門與大自然、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最息息相關的學科,關於自然界的科普電子影像數不勝數,教師可以從中選擇適當的視頻或動畫資料,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相關內容,也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地理選修五《中國的地質災害》時,我們國家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教師在講解地震時,可以選一個經典的關於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科普動畫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地震形成的原因。
㈩ 初中地理教育對中學生有何用
地理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技能,專對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極大屬意義。
當前人們更注重的是環境思想的培養,主要在地理教育中進行。每個公民的環保思想和習慣對國家的存亡都會有一定影響的。
至於是否列入中考,我覺得從根本上說,無所謂,但從目前的教育現狀看,列入中、高考對該學科的教學和學生的發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