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青年在五四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先鋒隊,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的引領作用、隊伍的主力軍作用和革命實踐的主導力量作用。
五四運動對青年的影響:第一,是青年學生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第二,是青年學生社會意識的覺醒。第三,是青年學生國家責任意識的覺醒。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與尊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中國的語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淵源大部分都來自於五四時期的西化理論。
(1)五四運動中學生會做什麼事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了於法國巴黎舉行的巴黎和會,雖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之一,但是這次中國參加的會議可謂是20世紀中國在外交方面的又一大恥辱。
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在會議上提出帝國主義撤退在中國的侵略勢力與取消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等要求。然而,會議上的其他國家不顧中國戰勝國的身份,拒絕了中國提出的要求,甚至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控制權轉讓給了另一個侵略國日本。
這則消息傳到中國後,群情激憤,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人民的強烈抗議。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最終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二,無產階級在運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廣大人民群眾發揮了巨大作用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四,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幹部的准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它展開了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幹部上的准備。
② 學生會生活部都需要干什麼
關心同學生活,與後勤部門取得密切聯系,反映並監督解決同學生活中住宿、飲食版、醫療、購物、通訊等方面權的問題。
開展各類衛生評比的系內活動,加強同學生活的自律管理,提高同學生活質量。
聯合宣傳部通過板報,海報等宣傳形式,進行生活常識宣傳,引導同學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關心經濟困難的學生和少數民族同學的生活,及時向上級反映他們的困難和要求。
組織公益活動和各種服務性活動。
③ 學生會到底有什麼作用
學生會(Student Union)
高等、中等學校大中學生的群眾性組織。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使他們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高等學校一般設校學生會委員會和系(科)學生會委員會兩級。中等學校學生會一般設校學生會委員會和班學生會委員會(班委會)兩級。
它是每個大中學校不可缺少的部門(少數大學,如中國防衛科技學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生組織,為學校學生和老師提供無償服務的部門。
一般的學生會都設置主席團、秘書處、外聯部、學習部、企劃部、宣傳部、紀檢部、文藝部、體育部、生活部、衛生部、勞動部、組織部等。
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中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1919 年五四運動時期,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成立了進步的學生團體,稱學生自治會,對學生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名學生會。凡在校學生都是學生會的當然成員。學生會的幹部經全體學生民主協商,選舉產生。
中等學校學生機構一般是兩級:校學生委員會和班學生委員會(班委會)。高等學校又有院系(科)一級的學生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建立的學生會聯合組織為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
學生會的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同學努力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科學文化知識的 、身體健康的勞動者。
學生會的起源及歷史
清華於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個學生會,它誕生於「五四」運動愛國、民主、科學的洪流中。此前清華學校初期,還沒有全校性學生會組織。
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美英法日等國,無理地拒絕了中國人民「廢除二十一條」的正當要求,還公然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讓與日本。喪權辱國的北洋政府竟同意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來,舉國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內3000餘名學生舉行了反帝愛國示威遊行。當晚,五四運動爆發的消息傳到清華園,一向沉靜閉塞的清華學校頓時沸騰起來。高等科二年級學生聞一多在夜間工筆抄錄了岳飛的「滿江紅」一詞,貼在高等科飯廳門口,表達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堅定決心。第二天一早,有些同學在宿舍門口貼出紅筆寫的大字報,要求立即行動。當日(5日)高等科和中等科科長立即召開全校各會社負責人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清華學生代表團,派代表與各學校互通聲氣,與北京學生採取一致行動。清華學生代表團於5月7日正式成立,代表團團長為顧德民,清華學生代表團隨即領導清華學生投入反帝愛國運動。5月9日,清華同學在體育館前舉行了「國恥紀念會」。會上決議通電巴黎,要求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並庄嚴宣誓:「口血未乾,丹誠難泯,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中華民國八年五月九日,清華學校學生,從今以後,願犧牲生命以保護中華民國人民、土地、主權,此誓。」
當時全國各地紛紛進行抵制日貨的活動,1919年11月15日,日本駐福州領事館竟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毆打參加抵制日貨活動的學生;16日,又打死打傷學生和市民多人,製造了「福州慘案」。國人聞之莫不憤恨異常,福建罷市、罷學,京津滬等學界也奔走呼號予以聲援。27日清華各級學生重選代表,商議起草學生會章程,「以便重組代表團與京中學界共同進行」;並於29日組織清華學生赴城內與各校學生上街遊行。12月17日,全體學生大會通過了學生會章程;在23日晚,清華全體學生聚集在飯廳,舉行學生會成立大會。清華學生連續參加學生運動引起了學校當局的不滿,校長張煜全竟派巡警干涉學生會成立,乘學生開會之際派人關掉電燈以迫使學生散去,想不到此舉激怒了學生。在幾支洋蠟燭的照耀下,清華學生會庄嚴成立。學生會設評議部和幹事部,由劉馭萬、羅隆基為評議部正、副主席,時昭澤為幹事部主席;幹事部下設總務、交際、文牘、會計、新聞五科,其中文牘科正副主任為聞一多、潘光旦。隨著學生會的成立,學生活動日益活躍,校內刊物《清華周刊》也由學校派定學生編輯改為由學生自選編輯,各種學生團體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清華學生會初期的組織形式模擬的是資產階級議會政治,即「三權鼎立」。評議會是全校代議機構,行使立法權;幹事部行使行政權;司法的權力還掌握在學校齋務處手中。隨著「五四」以來新思潮對學生影響的增長,學生們對於校方家長式的嚴厲管束越來越不滿。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齋務長因開除學生,遭學生詰問並被打。同年12月,校長張煜全因干涉學生會成立大會,遭到學生反對而被迫去職。學校傳統的管理方式被動搖,1920年起學生對自治展開廣泛討論,認為「學生自治,是由學生組織團體去練習學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學生通過學生會提出要求,成立了學生法庭,選出了審判官和檢察官, 「三權鼎立」隨之形成。學校還撥了一筆錢,為「法官」們縫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裝,學生法官們審理學生間爭執事件甚至處理學生違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學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章程》規定「本會最高權力機關為全體大會,立法機關為代表大會,執行機關為執行委員會」。
清華學生會的成立與實現自治,一方面是由於「五四」運動喚起了清華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年輕的學生們經此刺激震動而突然覺醒了,登時表現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氣,好像是蘊藏壓抑多年的情緒與生活力,一旦獲得了迸發奔放的機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從中窺見清華學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華學校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培養留美預備生,同時還寓有造就「領袖人才」的意義,希望「成一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對於這種領袖人才,清華校長曹雲祥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天賦之才,精明強干,隨機應變,善於治人」。學校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也提倡和鼓勵學生組織各種社團,開展課外活動,包括對外交涉、演說辯論、開運動會、請人演講、編雜志、出級刊等。學校以學生團體活動為手段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辦事能力,而清華學生會以後的日益發展以及參與左右校政、領導學生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等行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學生的愛國熱情高漲,清華學生會領導學生參加了一系列的愛國反帝運動,逐漸成為清華愛國學生運動的領導核心,在以後的「一二·九」運動、「一二·一」運動、抗暴運動、「反飢餓、反內戰」運動、解放前的護校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④ 學生會是什麼組織﹖
學生會是在政教處、團委指導下的學生組織,是老師與學生之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學生利益的維護者和忠實代表。學生會是學生代表的最高執行機構,學生會設主席團、秘書處、宣傳部、學習部、紀檢部、衛生部、文藝部、體育部、安全部, 其中秘書處隸屬於主席團。
一、學生會的基本任務:
(一)遵循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各班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過程和結果。組織同學們開展學習、科技、文體、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種活動,促進同學們全面發展。
(二)維護校規校紀,倡導良好的校風、學風,促進同學之間、同學和教職員工之間的交流與團結,協助學校建立文明的教學秩序和學習、生活環境。
(三)組織同學開展公益勞動等自我服務活動,協助學校解決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四)通過各種正常渠道,向學校反映同學們的建議、意見和要求,參與涉及學生事務的民主管理,維護同學的正當權益。
二、學生會工作職責
(一)在政教處、校團委的領導下,組織學生參與學生管理;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
(二)完善學生會的自身建設,提高學生幹部的自身素質;促進同學之間,同學與教職員工之間的團結,協助學校創造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學習、生活環境。
(三)協助學校加強學生管理,積極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活動。自覺執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維護學生學習、生活、工作、活動秩序,培養學生法制觀念,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生產勞動、公益勞動、衛生掃除等,協助政教處做好班級活動的檢查、監督、考核工作。
(五)組織學生開展文娛體育活動,關心學生生活,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六)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學生情況,維護學生正當利益,幫助學校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七)及時向各班班主任匯報學生的有關情況,幫助班主任做好對班委會工作的指導。
參考集寧師院附中,http://www.wulanchabu.gov.cn/information/jnsffz745/msg89943726392.html
⑤ 大學里的學生會是做什麼工作的
學生會,是在黨委領導下、團委指導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眾性組織,是學校聯系回學生的橋梁答和紐帶。
第一、它是每個大中學校不可缺少的部門,它是提倡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生組織,為學校學生和老師提供無償服務的部門。學生會的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同學努力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科學文化知識的 、身體健康的勞動者。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中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
第二、1919 年五四運動時期,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成立了進步的學生團體,稱學生自治會,對學生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名學生會。凡在校學生都是學生會的當然成員。學生會的幹部經全體學生民主協商,選舉產生;第三、高等、中等學校中學生的群眾性組織。其任務在於,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使他們在德智體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⑥ 學生會是干什麼的
學生會在中國大陸,學生會一詞一般代指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在各院校的團體會員機構。《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第四章中對「學生會」以及「學生會會員」的描述為「學生會、研究生會是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凡在校的中國學生,不分民族、性別、宗教信仰均可為學生會、研究生會會員」。各大中專院校、高中學生會在本校黨組織的領導和團組織的指導幫助下,依照法律、學校規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學生會一般指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在各院校的分支機構。它的基本任務是:遵循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團結和引導同學成為熱愛祖國、適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要求的合格人才;發揮作為黨和學校聯系同學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維護國家和全國人民整體利益的同時,表達和維護同學的具體利益;倡導和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努力為同學服務。
補充:第一、它是每個大中學校不可缺少的部門,它是提倡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生組織,為學校學生和老師提供無償服務的部門。學生會的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同學努力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科學文化知識的 、身體健康的勞動者。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中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第二、1919 年五四運動時期,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成立了進步的學生團體,稱學生自治會,對學生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名學生會。凡在校學生都是學生會的當然成員。學生會的幹部經全體學生民主協商,選舉產生;第三、高等、中等學校中學生的群眾性組織。其任務在於,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使他們在德智體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⑦ 描述一名愛國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的活動
「五四」運動中的鄧穎超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舉行愛國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列強關於山東問題的無理決議,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外交政策,要求「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拒絕巴黎和約簽字」、「收回山東權利」、「懲辦賣國賊曹、章、陸」。遊行隊伍遭到武裝軍警和便衣警察的多方阻攔,激憤的學生們火燒了趙家樓曹汝霖的住宅,怒打了正在曹汝霖家中的章宗祥。段祺瑞反動政府彈壓遊行隊伍並拘捕了三十多人。當次日這個消息傳到天津時,正在北洋直隸第一女子師范讀書的鄧穎超和女子師范的同學們一起,議論紛紛。當晚,家事專修科學生郭隆真(郭林一)倡議組織愛國團體,以實際行動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鄧穎超、張若茗、王卓吾等同學首先響應。次日,召開學生代表會討論組織起來開展斗爭時,大家認為,僅僅女師學生組織起來力量還單薄,便決定聯合其他女校學生和全市愛國婦女共同參加,成立「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5月25日成立大會上公推劉清揚(女師畢業生)、李毅韜(女師附小教員)為正副會長,郭隆真、鄧穎超為演講隊長。此後,「女界愛國同志會」便同先後成立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天津各界救國聯合會」在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群眾運動中並肩戰斗。
演講隊長
「女界愛國同志會」成立後,積極投入火熱的愛國斗爭,活動最活躍.影響最突出的是女學生演講隊。年僅15歲的演講隊長鄧穎超,以奔放的愛國熱情,率領愛國演講隊隊員,在街頭巷尾,慷慨陳詞,訴說反動政府賣國外交失敗的經過,揭露賣國賊的賣國罪行,痛述朝鮮亡國後當亡國奴的痛苦,規勸同胞齊心抵制日貨、協力救國,有時聲淚俱下,使聽眾深受感動,久久不願離去。有一次,一個人力車工人聽講後極為感動,把他當天掙的三角錢,捐助給演講隊,讓她們多印傳單,多撒傳單,讓人人知道這些道理。群眾的擁護,使她們倍受鼓舞,更加不辭辛苦地進行宣傳。據當年天津《益世報》記載,七月末,正值暑假期間,女演講隊在王天麟、鄧穎超率領下,到趙家胡同、黃家胡同等處演講時,「講的正高興,聽的正入神」,忽然傾盆大雨瓢潑似的倒下來。演講隊員們趕赴電車站時,「地面的水有半尺多深,一走一滑。上了電車後,穿著流水的衣服,還是很喜歡的。大家說,這個算什麼苦,比當亡國奴的苦楚強的多著呢。」
演講隊為了使愛國宣傳活動更加深入到婦女群眾中去,她們還時常作家庭訪問,並注意到比較偏僻的地區和貧民區去挨家挨戶訪問宣傳。即使碰釘子,她們也毫不灰心。
「女界愛國同志會」為了提高平民婦女的愛國覺悟,幫助平民婦女提高文化,還舉辦了婦女補習學校,分設在東、西兩個演講所。學員主要是家庭婦女,課程是識字、談話(主要進行愛國教育)、織花邊等。為了補助補習學校的經費,女師同學們除募捐外,還演出話劇,把收入作捐款。她們曾演出歌頌我國古代女英雄的《木蘭從軍》和描寫刺殺日本伊藤博文的朝鮮英雄的故事《安重根》(又名《亡國恨》)。這兩個話劇的主角都由鄧穎超扮演。鄧穎超在六十多年後重憶此事時說:「我演戲總是演男的,而恩來總是扮演女的。因為那時候男女不能同台演戲,封建習俗可厲害哩!男女授受不親。」
沖破包圍
隨著愛國運動的不斷深入,為了加強斗爭的力量,在總結了幾次請願斗爭的經驗之後,郭隆真、周恩來等根據大家的意見,提議另組織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小組來推動各項斗爭。經過醞釀籌備,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的核心組織「覺悟社」於9月16日正式成立了。馬駿、諶志篤、周恩來、郭隆真、劉清揚、鄧穎超等男女二十人,都是它的第一批社員。
「覺悟社」是五四運動中誕生最早的青年革命團體之一。它的組織嚴密,社員具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精神」,發展新社員須經社員三人以上介紹,內部實行委員制,分工負責,是當時青年團體中比較健全的一個。北京《晨報》曾稱它是「天津學界中最優秀、純潔、奮斗、覺悟的青年小團體。」
「覺悟社」的成立,標志著天津學生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以「覺悟社」社員為核心的天津學聯和各界愛國團體的領導和組織下,發動了天津更大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這年的雙十節,天津各界救國聯合會召開有大、中學生和各界群眾數萬人參加的市民大會,繼續堅持嚴懲賣國賊,加緊抵制日貨的斗爭,並擬在會後舉行遊行示威。反動當局下令警察包圍市民大會會場,准備武裝解散集會,阻止群眾遊行。憤怒的群眾毫無懼色。當群眾隊伍開始遊行時,大批武裝警察攔住了去路。鄧穎超等領導著大隊最前列的女學生向警察高呼:「警察是中國人,警察也要愛國!」「不打愛國學生!」等口號。隊伍依然雄赳赳地前進。這時武裝警察動武了,打傷學生數十人,學生們也奮起抵抗。鄧穎超機智勇敢,帶領女同學用手中的小旗竹竿進行反擊,並採取奇襲的方法打掉了許多警察戴的帽子。趁警察們狼狽地用手遮掩著腦袋彎著腰去拾揀帽子的有利時機,只聽得一聲高呼:姐妹們,沖啊!女學生們個個精神抖擻,揮舞著手中的旗竿,勇猛地向喪魂落魄的武裝警察沖去,正巧與路過的學聯汽車宣傳隊一起,形成夾攻之勢,沖破了警察的包圍圈,打開了缺口。同學們和市民們乘勢沖出,萬餘人的一支鐵流,進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最後,遊行隊伍包圍了警察廳,提出質問:「為什麼不準人民慶祝國慶?」「為什麼下令軍警動武?」他們大聲高呼:「楊梆子(警察廳長的外號),你出來回答!」有的市民還借了打更用的木梆子邊敲邊喊。斗爭一直堅持到次日黎明。
營救戰友
雙十節事件後,反動政府的壓迫愈來愈緊。1920年1月,領導各界群眾抵制日貨、懲罰奸商的「各界救國聯合會」、「學生聯合會」的領導人馬千里、馬駿等二十幾人被無理逮捕了,「各界救國聯合會」、「學生聯合會」被武力查封了。於是,由周恩來、郭隆真等領導的向直隸政府要求啟封「各界救國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和釋放全體被捕代表的大規模請願斗爭開始了。
他們知道這是一場嚴重的斗爭,所以作了周密細致的布置。鄧穎超回憶說:我們事先有系統地動員了各校的同學與各界市民,並且在請願的組織領導上作了精密的適當的分工。有被選出向當局交涉的代表,有專任請願群眾隊伍的指揮員,有留守會所做後勤供應、動員後備力量的人員,還有專司聯絡的腳踏車隊和負責電話聯系的情報員。這次,劉清揚、鄧穎超、王天麟被指定擔任留守工作。她們一清早把人員送走後,一面忙著工作,一面心焦地等待消息,直到晚上才知道反動當局鞭打並扣押了周恩來、郭隆真、於方舟、張若茗等談判代表,指使反動軍警、保安隊對三千多名赤手空拳的男女學生進行了血腥的鎮壓,製造了「一·二九」流血慘案。
「一·二九」慘案發生後,2月1日,天津全市學生罷課抗議。學聯並分別派遣代表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呼籲支援。在上海學生總會的號召下,掀起了全國性的聲援天津學生運動的大遊行、大示威。「覺悟社」的一些主要骨幹被捕或離津後,諶志篤、鄧穎超等就承擔了領導天津學生運動的主要工作。
被捕的學生代表一直在獄中堅持斗爭,抗議非法拘捕。但警察廳當局無視他們的正義要求,壓迫日甚。為此,代表們被迫以絕食來表示抗議。四月初,這個消息一傳出來,同學們都十分難過,當即就有諶志篤、鄧穎超等二十四名同學,自願報名到警察廳去代替被捕的代表受監禁。他們備了公文,帶了行李,到警察廳去要求入獄。他們首先抗議非法逮捕愛國代表,指斥當局長期監禁學生,既不宣布罪狀,也不送法院審判;其次說明代表是大家選出來的,有難同當,大家願意輪流受監禁。這種理直氣壯的正義斗爭,弄得警察廳十分狼狽,只得同意他們與被拘代表見面。這樣,被拘代表與外界溝通了聯系。
五四運動過後一年,雖然進行了不少斗爭,但祖國的青島仍然沒有收回,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也沒有取消,積極參加愛國運動的一些領導骨幹還押在監獄里,所以女師同學決定在5月7日國恥紀念日,再向群眾作一次愛國主義的宣傳演講,同時也為釋放被捕代表製造輿論。學校當局不答應她們停課外出,但同學們意志堅決,由鄧穎超扛著大旗,帶領三百多名女學生沖出了校門,去參加紀念大會,並分三路去向市民宣傳。當天回校時,校方貼出布告,以學生無故罷課為由,宣布全體開除學籍。同學們氣極了,但她們不恐慌,不屈服,大家一商量,說:既然學校不要我們,我們不能賴在學校里,我們馬上搬出去。象下了戰斗命令一樣,她們立即整理行李,捆綁鋪蓋,抬箱子的,提雜件的,一瞬間,學校的操場上擺滿了她們的大包小裹、箱子行李。這時,學校當局反而著慌了,不準她們搬走。但校方的阻攔、哄騙、刁難、恫嚇,全都無用。經過十二天的斗爭,在家長和社會輿論的支持下,學校當局被迫收回成命,全體同學勝利回校。自從4月份諶志篤、鄧穎超等和被拘代表溝通了聯系後,他們在外邊加緊開展營救活動。他們組織「各界救國聯合會」和「學生聯合會」的活動分子和被捕代表的家屬經常去探望、慰問;發動群眾,廣泛宣傳,用社會輿論對反動當局提出譴責,施加壓力;積極准備提出公訴,要求公審;此外,還聘請全國有名的愛國律師劉崇佑先生為被捕代表辯護。劉先生幫助諶志篤、鄧穎超等熟習進行訴訟的知識、程序,進行合法斗爭。在劉先生的指導下,周恩來等4人在7月1日寫了一封申訴信。劉先生即根據周恩來等的申訴信,幾次親自從北京趕到天津,到獄中去向代表收集材料,積極進行辯護准備。在被拘代表同各界代表獄內外共同堅持斗爭下,在全國各地的有力聲援下,7月,反動當局被迫宣布公開審理這個案子。開庭審訊時,被拘代表大義凜然地據理駁斥,痛斥賣國政府的罪行,大講救國的道理,變審判廳為傳播愛國思想的講台。大律師劉崇佑先生也有力地為學生們辯護:愛國救國是合乎公理民意的壯舉,何罪之有?最後,反動法庭被迫宣布無罪釋放馬千里、馬駿、周恩來、郭隆真等二十多名被拘代表。天津各界人民慰問團隆重地迎接被釋代表凱旋迴歸。
聯合起來
「覺悟社」的社友又團聚在一起了,大家感到分外親切。無論監內獄外,他們都是經得起考驗的戰士。8月10日左右,他們召開年會總結一年多來天津愛國運動的經驗、教訓,認為只有把五四運動後在全國各地產生的大小進步團體聯合起來,採取共同行動,才能挽救中國的危亡,改造舊中國。他們決定到北京去請教李大釗。李大釗建議他們邀請北京的一些進步團體,如「少年中國學會」、「青年工讀互助團」、「曙光社」、「人道社」等共同開會座談,研討問題。8月16日,五個團體在北京陶然亭開了會。會上先由鄧穎超介紹了「覺悟社」的組織和一年來的活動情況。周恩來詳細闡述了「覺悟社」年會上提出的聯合改造的主張。李大釗鼓勵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主義」,以便團結一致進行戰斗。會後成立了「改造聯合」,通過了《改造聯合宣言》和《約章》。《宣言》指出,「集合在『改造』赤旗下的青年」,應該「組織一個打破一切界限的聯合」,並提出「到民間去」的口號,建議「聯合」組織起來後,「切切實實做點事」。《約章》中列舉了亟需從事的工作,如宣傳工作、社會調查、平民教育以及工、農、婦女工作,以「實行社會的改造。」
1920年秋,周恩來、郭隆真、劉清揚等一批社員、同學,為了進一步探索拯民濟世的真理,陸續到巴黎公社的故鄉法國去勤工儉學了。他們在歐洲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並且組織了中國少年共產黨。後來中央承認這些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留在北京的鄧穎超等幾個社員,則開始走向社會。他們有的一邊工作,一邊根據《約章》的精神,在李大釗領導下,從事勞工、婦女、青年學生運動,到碼頭上,到工廠里,到農村去,開始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鄧穎超則到北京師大附小當教員。那時正提倡開放女禁,吸收女教員,鄧穎超便是這所小學吸收的第一名女教員。她努力工作,處事有方,在實踐中為男女平等、開放女禁樹立了一個榜樣。
⑧ 「學生會」 是什麼呢
學生會(Student Union)
高等、中等學校中學生的群眾性組織。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使他們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高等學校一般設校學生會委員會和系(科)學生會委員會兩級。中等學校學生會一般設校學生會委員會和班學生會委員會(班委會)兩級。
它是每個大中學校不可缺少的部門(少數大學,如中國防衛科技學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生組織,為學校學生和老師提供無償服務的部門。
一般的學生會都設置主席團、秘書處、外聯部、學習部、企劃部、宣傳部、紀檢部、文藝部、體育部、生活部、衛生部、勞動部、組織部等。
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中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1919 年五四運動時期,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成立了進步的學生團體,稱學生自治會,對學生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名學生會。凡在校學生都是學生會的當然成員。學生會的幹部經全體學生民主協商,選舉產生。
中等學校學生機構一般是兩級:校學生委員會和班學生委員會(班委會)。高等學校又有院系(科)一級的學生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建立的學生會聯合組織為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
學生會的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同學努力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科學文化知識的 、身體健康的勞動者。
學生會的起源及歷史
清華於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個學生會,它誕生於「五四」運動愛國、民主、科學的洪流中。此前清華學校初期,還沒有全校性學生會組織。
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美英法日等國,無理地拒絕了中國人民「廢除二十一條」的正當要求,還公然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讓與日本。喪權辱國的北洋政府竟同意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來,舉國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內3000餘名學生舉行了反帝愛國示威遊行。當晚,五四運動爆發的消息傳到清華園,一向沉靜閉塞的清華學校頓時沸騰起來。高等科二年級學生聞一多連夜工筆抄錄了岳飛的「滿江紅」詞,貼在高等科飯廳門口,表達了「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決心。第二天一早,有些同學在宿舍門口貼出紅筆寫的大字報,要求立即行動。當日(5日)高等科和中等科科長立即召開全校各會社負責人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清華學生代表團,派代表與各學校互通聲氣,與北京學生採取一致行動。清華學生代表團於5月7日正式成立,代表團團長為顧德民,清華學生代表團隨即領導清華學生投入反帝愛國運動。5月9日,清華同學在體育館前舉行了「國恥紀念會」。會上決議通電巴黎,要求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並庄嚴宣誓:「口血未乾,丹誠難泯,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中華民國八年五月九日,清華學校學生,從今以後,願犧牲生命以保護中華民國人民、土地、主權,此誓。」
當時全國各地紛紛進行抵制日貨的活動,1919年11月15日,日本駐福州領事館竟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毆打參加抵制日貨活動的學生;16日,又打死打傷學生和市民多人,製造了「福州慘案」。國人聞之莫不憤恨異常,福建罷市、罷學,京津滬等學界也奔走呼號予以聲援。27日清華各級學生重選代表,商議起草學生會章程,「以便重組代表團與京中學界共同進行」;並於29日組織清華學生赴城內與各校學生上街遊行。12月17日,全體學生大會通過了學生會章程;在23日晚,清華全體學生聚集在飯廳,舉行學生會成立大會。清華學生連續參加學生運動引起了學校當局的不滿,校長張煜全竟派巡警干涉學生會成立,乘學生開會之際派人關掉電燈以迫使學生散去,想不到此舉激怒了學生。在幾支洋蠟燭的照耀下,清華學生會庄嚴成立。學生會設評議部和幹事部,由劉馭萬、羅隆基為評議部正、副主席,時昭澤為幹事部主席;幹事部下設總務、交際、文牘、會計、新聞五科,其中文牘科正副主任為聞一多、潘光旦。隨著學生會的成立,學生活動日益活躍,校內刊物《清華周刊》也由學校派定學生編輯改為由學生自選編輯,各種學生團體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清華學生會初期的組織形式模擬的是資產階級議會政治,即「三權鼎立」。評議會是全校代議機構,行使立法權;幹事部行使行政權;司法的權力還掌握在學校齋務處手中。隨著「五四」以來新思潮對學生影響的增長,學生們對於校方家長式的嚴厲管束越來越不滿。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齋務長因開除學生,遭學生詰問並被打。同年12月,校長張煜全因干涉學生會成立大會,遭到學生反對而被迫去職。學校傳統的管理方式被動搖,1920年起學生對自治展開廣泛討論,認為「學生自治,是由學生組織團體去練習學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學生通過學生會提出要求,成立了學生法庭,選出了審判官和檢察官, 「三權鼎立」隨之形成。學校還撥了一筆錢,為「法官」們縫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裝,學生法官們審理學生間爭執事件甚至處理學生違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學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章程》規定「本會最高權力機關為全體大會,立法機關為代表大會,執行機關為執行委員會」。
清華學生會的成立與實現自治,一方面是由於「五四」運動喚起了清華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年輕的學生們經此刺激震動而突然覺醒了,登時表現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氣,好像是蘊藏壓抑多年的情緒與生活力,一旦獲得了迸發奔放的機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從中窺見清華學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華學校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培養留美預備生,同時還寓有造就「領袖人才」的意義,希望「成一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對於這種領袖人才,清華校長曹雲祥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天賦之才,精明強干,隨機應變,善於治人」。學校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也提倡和鼓勵學生組織各種社團,開展課外活動,包括對外交涉、演說辯論、開運動會、請人演講、編雜志、出級刊等。學校以學生團體活動為手段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辦事能力,而清華學生會以後的日益發展以及參與左右校政、領導學生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等行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學生的愛國熱情高漲,清華學生會領導學生參加了一系列的愛國反帝運動,逐漸成為清華愛國學生運動的領導核心,在以後的「一二·九」運動、「一二·一」運動、抗暴運動、「反飢餓、反內戰」運動、解放前的護校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⑨ 什麼是學生會
學生會( Union)
高等、中等學校大中學生的群眾性組織。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使他們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高等學校一般設校學生會委員會和系(科)學生會委員會兩級。中等學校學生會一般設校學生會委員會和班學生會委員會(班委會)兩級。
它是每個大中學校不可缺少的部門(少數大學,如中國防衛科技學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學生組織,為學校學生和老師提供無償服務的部門。
一般的學生會都設置主席團、秘書處、外聯部、學習部、企劃部、宣傳部、紀檢部、文藝部、體育部、生活部、衛生部、勞動部、組織部等。
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中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1919 年五四運動時期,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成立了進步的學生團體,稱學生自治會,對學生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名學生會。凡在校學生都是學生會的當然成員。學生會的幹部經全體學生民主協商,選舉產生。
中等學校學生機構一般是兩級:校學生委員會和班學生委員會(班委會)。高等學校又有院系(科)一級的學生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建立的學生會聯合組織為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
學生會的任務是在學校共產黨組織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全體同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同學努力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科學文化知識的 、身體健康的勞動者。
學生會的起源及歷史
清華於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個學生會,它誕生於「五四」運動愛國、民主、科學的洪流中。此前清華學校初期,還沒有全校性學生會組織。
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美英法日等國,無理地拒絕了中國人民「廢除二十一條」的正當要求,還公然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讓與日本。喪權辱國的北洋政府竟同意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來,舉國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內3000餘名學生舉行了反帝愛國示威遊行。當晚,五四運動爆發的消息傳到清華園,一向沉靜閉塞的清華學校頓時沸騰起來。高等科二年級學生聞一多在夜間工筆抄錄了岳飛的「滿江紅」一詞,貼在高等科飯廳門口,表達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堅定決心。第二天一早,有些同學在宿舍門口貼出紅筆寫的大字報,要求立即行動。當日(5日)高等科和中等科科長立即召開全校各會社負責人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清華學生代表團,派代表與各學校互通聲氣,與北京學生採取一致行動。清華學生代表團於5月7日正式成立,代表團團長為顧德民,清華學生代表團隨即領導清華學生投入反帝愛國運動。5月9日,清華同學在體育館前舉行了「國恥紀念會」。會上決議通電巴黎,要求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並庄嚴宣誓:「口血未乾,丹誠難泯,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中華民國八年五月九日,清華學校學生,從今以後,願犧牲生命以保護中華民國人民、土地、主權,此誓。」
當時全國各地紛紛進行抵制日貨的活動,1919年11月15日,日本駐福州領事館竟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毆打參加抵制日貨活動的學生;16日,又打死打傷學生和市民多人,製造了「福州慘案」。國人聞之莫不憤恨異常,福建罷市、罷學,京津滬等學界也奔走呼號予以聲援。27日清華各級學生重選代表,商議起草學生會章程,「以便重組代表團與京中學界共同進行」;並於29日組織清華學生赴城內與各校學生上街遊行。12月17日,全體學生大會通過了學生會章程;在23日晚,清華全體學生聚集在飯廳,舉行學生會成立大會。清華學生連續參加學生運動引起了學校當局的不滿,校長張煜全竟派巡警干涉學生會成立,乘學生開會之際派人關掉電燈以迫使學生散去,想不到此舉激怒了學生。在幾支洋蠟燭的照耀下,清華學生會庄嚴成立。學生會設評議部和幹事部,由劉馭萬、羅隆基為評議部正、副主席,時昭澤為幹事部主席;幹事部下設總務、交際、文牘、會計、新聞五科,其中文牘科正副主任為聞一多、潘光旦。隨著學生會的成立,學生活動日益活躍,校內刊物《清華周刊》也由學校派定學生編輯改為由學生自選編輯,各種學生團體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清華學生會初期的組織形式模擬的是資產階級議會政治,即「三權鼎立」。評議會是全校代議機構,行使立法權;幹事部行使行政權;司法的權力還掌握在學校齋務處手中。隨著「五四」以來新思潮對學生影響的增長,學生們對於校方家長式的嚴厲管束越來越不滿。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齋務長因開除學生,遭學生詰問並被打。同年12月,校長張煜全因干涉學生會成立大會,遭到學生反對而被迫去職。學校傳統的管理方式被動搖,1920年起學生對自治展開廣泛討論,認為「學生自治,是由學生組織團體去練習學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學生通過學生會提出要求,成立了學生法庭,選出了審判官和檢察官, 「三權鼎立」隨之形成。學校還撥了一筆錢,為「法官」們縫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裝,學生法官們審理學生間爭執事件甚至處理學生違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學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章程》規定「本會最高權力機關為全體大會,立法機關為代表大會,執行機關為執行委員會」。
清華學生會的成立與實現自治,一方面是由於「五四」運動喚起了清華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年輕的學生們經此刺激震動而突然覺醒了,登時表現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氣,好像是蘊藏壓抑多年的情緒與生活力,一旦獲得了迸發奔放的機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從中窺見清華學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華學校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培養留美預備生,同時還寓有造就「領袖人才」的意義,希望「成一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對於這種領袖人才,清華校長曹雲祥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天賦之才,精明強干,隨機應變,善於治人」。學校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也提倡和鼓勵學生組織各種社團,開展課外活動,包括對外交涉、演說辯論、開運動會、請人演講、編雜志、出級刊等。學校以學生團體活動為手段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辦事能力,而清華學生會以後的日益發展以及參與左右校政、領導學生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等行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學生的愛國熱情高漲,清華學生會領導學生參加了一系列的愛國反帝運動,逐漸成為清華愛國學生運動的領導核心,在以後的「一二·九」運動、「一二·一」運動、抗暴運動、「反飢餓、反內戰」運動、解放前的護校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