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美國中學生媒介素養教材

美國中學生媒介素養教材

發布時間:2021-02-14 19:24:29

Ⅰ 媒介素養教育大致起源於哪個國家

1930到1960年間,西抄方報紙低俗化傾向嚴襲重,電影逐漸成為主流媒體,沖擊著傳統文化的社會地位,被視為傳統精英文化的終結者。一些知識精英們為了捍衛傳統文化,對媒體和媒介文化提出了質疑。1933年,英國文化研究學者利維斯(Frank Raymond Leavis)和湯普森(Denys Thompson)在《文化和環境:批判意識的培養》(Culture and Environment: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一書中提出了「文化素養」(Culture Literacy)的概念,被認為是媒介素養研究的起點。

Ⅱ 當代人應該具備哪些媒介素養2000字

這個學期選修課選了媒介素養,當初選這門課是為了多增長一些專業上的知識,而且我是學設計的,我認為多學一些知識對我以後也會有幫助。第一節課上老師就簡單介紹了媒介素養大概的含義,例如什麼叫媒介素養等等。

媒介素養是幫助人們提高對媒介的認識,熟悉媒介傳播規律和流程,培養他們運用、分析媒介所傳播的信息以及製作媒介產品的能力,使得他們具有良好的媒介道德規范的認知與自律能力,成為主動且具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


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任,作為媒介接觸的主流人群,我們的媒介素養狀況關繫到我國媒介素養的整體水平。大學生在了解社會、進行人際交往、
學習課外知識以及娛樂等方面對傳媒的依賴程度較高。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環境中,不經過理性分析,大學生很容易被五光十色的信息所誤導。如何科學地辨析、批判
和吸收傳媒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媒體發展自我、改善生活並促進社會進步,已是新時期大學生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


學生亟需通過提高媒介素養,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務於自身的發展。大學生不能滿足於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應學會駕馭媒體,為我所用。網路是一個自由的平台,任何
人都能成為其中的主人,比如大學生可以通過開通個人主頁來打造求職、創業平台,把一些自創的科技、文藝作品上傳到校園網來豐富文化生活,也可以去構建自己
的學習網路。


了要用辯證眼光看待海量信息,大學生還要有效利用媒介信息。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大學生的前四種網路應用是:網路音樂、即時通信、網路新
聞、網路視頻。大學生接觸媒體的大部分時間被用來從事與學習無直接聯系的活動。如果大學生無針對性地接受洪水般的媒介信息,只會造成內心的

緊張和焦慮,進而無所適從。獲取必要的、充分的信息,對大學生以後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如很多大學生抱怨創業困難,但他們對政府出台的種種鼓勵創業的政策卻幾乎視而不見。雖然大學生文化素質較高,但是他們缺少必要的社會經驗,對事物的好壞與
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差。最近十年,中國在文化產業化的推動下,大眾媒介也進入產業化進程,中國的傳媒產業空前發展,各種媒介特別是電子媒介正以空前的速度介
入和影響著受眾和社會。媒介對社會的影響既有負面的,也有正面的,因此,大眾與媒介的關系也不能只是「對立與抵制」。但是,「當大眾媒介普及的速度超過大
眾的媒介素養的儲備的時候,媒介的負面作用就更為明顯,至少是與正面作用呈交錯抗衡的狀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大眾傳媒作為黨和人民的
喉舌的根本性質沒有變,作為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陣地也沒有變,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大眾傳媒不可避免地抹上了濃厚的商業色彩,帶有明顯的功利
主義傾向。為了追求發行量和收視率,刻意迎合大眾的低俗趣味和獵奇心理,傳播內容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大量暴力、色情、不良廣告等信息的
產生,對大學生從感知到認識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重視媒介素養的培養問題,中國民眾的媒介素養水平普遍低下。大學生群體雖然受教育程度較高,但其媒介素養狀況同樣不容樂觀。據筆者對本
校部分大學生所做的一份抽樣調查顯示:有69.3%的大學生對媒介素養這一概念完全不了解,20.1%的大學生對媒介素養概念不是很清楚,僅有10.6%
的大學生對媒介素養概念有所了解。根據CNNIC第23次報告,2008年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98億,
較2007年增長41.9%,,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2.6%,略高於全球平

均水平(21.9 % )。繼200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後,中國的互聯網普及再次實現飛躍,趕上並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


著我國傳媒事業的迅速發展,媒介及其傳播的信息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的影響日益增大。「媒體已成為社會的第二教學園地,它不但進一步使家庭的教
育功能再度邊緣化,還在逐步滲透、肢解、動搖學校的教育權威地位」。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媒介接觸頻度相當高,大學生接觸網路等媒介已經成為
很重要的生活內容。大眾媒介對大學生的認知發展和人格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大眾媒介在給大學生傳播豐富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要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呢?首先我認為要自我培養。


一,大學生自身要形成媒介素養意識。大學生每天都要與各種媒體發生關系,所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意識尤為重要。大學生要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首先
要了解新聞傳播的基礎知識,閱讀有關大眾傳媒的相關書籍與資料,對大眾傳媒產生理性認識;其次,要形成自己的媒介觀,所謂媒介觀,就是作為大學生,應該接
觸哪些媒介,吸收相關媒介的哪些知識,帶著自身的明確需要去了解和接觸媒介;再次,要積極地參與到媒介運作中去,在媒介的實際運用中進一步了解媒介的本
質。


二,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高校要把提高和培養大學生媒介素養作為一項重要教育內容,充分配備師資,開設新聞傳播專業的高校,應該開設媒介素養
公共課,充分利用新聞專業的師資力量。沒有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也應該招聘相關教師,在全校范圍內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在充分利用師資力量開設專業課
的同時,高校應該鼓勵學生創立各種校內媒體,讓學生參與到學校校報、校園廣播、校園網的實際運作中去,充分了解媒介。有條件的高校應該

與地方媒介合作,定期邀請媒介一線人員來校開展講座,並鼓勵學生到地方媒介中去實習鍛煉。


三,社會要為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提供支持和幫助。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也是為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各界應該為大學生媒介素
養的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投資行業要為大學生自主創辦的校園媒介與校外媒介提供相關資金,幫助大學生運營自創媒介;另一方面,社會上的專業媒介組
織應該派出專業人員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提供專業指導。


四,國家要把媒介素養教育作為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門應該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媒介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上升到政策層
面。要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大學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專項資金,培養專門的師資力量。麥克盧漢曾經說過:「每一種媒介都有偏向,其扭曲性都遠遠超過彌天大謊的偏
向。」誠如麥克盧漢所說,大眾傳媒本身就是在製造信息的扭曲與變形,在新的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媒介自身的生存需要使得媒介內容偏向更加突出,如何在紛繁復
雜、險象環生的信息社會中保持清醒,如何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世界范圍內的一個重要命題,作為未來世界的締造者,大學生必須從自身出發培養和提高媒
介素養,透過媒介的重重面紗,保持一雙明亮的眼睛。

Ⅲ 加強網路安全,清朗網路空間,中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媒介素養

要善於網上學習
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
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
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虛擬時空

-_-#網路來的

Ⅳ 初中生如何培養自己的媒介素養

利用大眾媒介特別是新媒介,大學生可以尋找並下載資料,獲取新聞信息,也可寫博客、玩游戲、購物、網上營銷、收發郵件、發送即時信息等。可以說,大眾媒介在諸多方面幫助了大學生健康成長。但在某些方面和某些時候,他們實際上也是「被媒介化」,是不得不接受這些通過電視屏幕、電腦屏幕與手機屏幕進入視野的外部世界。還有時候,他們會主動地利用媒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參與信息的傳播。所以,怎樣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問題。
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教育大眾具有批判性地觀看、收聽並解讀影視、廣播、網路、報紙、雜志等媒介所傳輸的各種信息的能力,包括質疑、欣賞以及回應和利用媒介的能力,包括使用寬泛的信息技術來製作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其最高目標是人人自覺運用媒介服務、完善和發展自我,並以此構建健康、和諧的媒介環境。
在當前復雜的信息傳播語境與格局中,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提高他們的媒介批判能力與意識,既是大學生自我成長成才的需要,也是使他們成為信息時代合格公民的需要;既是高校的素質教育工程,也是社會需求。

學校:開設媒介素養課程,提供媒介素養學習環境
媒介素養教育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西方國家形成規模。我國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開始開設「媒介素養」課程。如上海交通大學,他們的課程著重從媒介的特徵、媒介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媒介信息的選擇、理解能力、質疑評估能力、創造製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講授。該課程除了作為新聞傳播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之外,還作為選修課向全校學生開放。其他高校也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傳授這些內容。講座、討論、學術報告都可以,師資可以是專業的教學人才,也可以是從社會媒介或者校園媒介聘請的從業人員。
要培養、提高學生的分析、解讀信息的能力,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對國內外不同媒介對同一新聞事件的不同報道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對差異點的發現與分析,讓學生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不同的取捨彰顯了什麼,又隱藏了什麼。這樣的分析,能夠使學生對大眾媒介的生產傳播過程有一個更為直觀和感性的認識,提高辨別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後的信息,發現新聞背後的新聞。
高校還應面向所有學生設置與計算機、網路有關的一系列課程,使大學生完全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具備創造傳播信息的基本素質、提高創造傳播信息的質量。
高校媒介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參與報紙出版和電視新聞製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學生記者團、大學生通訊社,這些學生可以參加高校報社和電視台組織的采訪活動,在報社和電視台人員的指導下撰寫新聞稿件,拍攝電視素材,熟悉編輯等工作程序。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經過特意選取、組合、安排的,體現編輯的意圖,傳達某種聲音,而非純客觀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實呈現。
記者團把這種意識和能力進一步輻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如製作班級小報、DV比賽、校園新聞博客等形式,讓廣大同學參與到整個製作流程中,從而提高大學生整體的實踐能力。

大學生:主動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識、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大學生只有自己意識到對自身進行媒介教育的重要性,才會積極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了解不同媒介的特點,積累媒介素養知識,提高媒介道德。
在校園里,學生接觸到的媒介主要是大學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和網路。這些媒介各有其傳播特點。網路新聞快,信息量也大,訪問量大,關注者多。校報出版周期稍長,信息稍微滯後,但內容形式更加多樣,關鍵的是更具有權威性,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廣播在校園的多個角落都能聽到,方便快捷,內容和形式也可以活潑生動,但轉瞬即逝。校園電視台的新聞相對來說單調一些,但是畫面對受眾能產生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對這些媒介的特點,學生應該充分了解,為更好地參與打下基礎。
媒介道德原本是指從事媒介工作的人們,在工作中形成的社會責任與義務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等,是社會職業道德體系中適用於媒介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筆者認為,大學生的媒介道德應包括恪守信息道德規范,自己不製造、不傳播假新聞,尊重別人的隱私和權利等。比如在博客上,要建立自身的自律機制,規范博客的傳播內容,培養良好的博客素養,自覺維護網路環境等。
要提高媒介能力,除了通過上課或者自學,了解媒介的功能、媒介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商業屬性,了解大眾傳播內容的生產過程,更要積極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參加學校或老師組織的媒介實踐活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等。學會正確地看待媒介,利用媒介,學會批判性思考,分析接受媒介信息,自覺抵制不良媒介信息,從容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從而學會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積極參與社會發展,建構一個和諧有序的媒介生態環境,最終達到人與媒介完美結合。
警惕「第三人效果」在媒介素養教育中的障礙
「第三人效果」最早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及新聞學教授戴維森於1983年在《民意季刊》發表的《傳播的第三人效果》一文中提出的。「第三人效果假說」指人們傾向於高估大眾傳播信息對他人在態度及行為層面上的影響。當受眾接觸到傳播的信息時,會預期該信息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大於對自己造成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受眾傾向於認為媒介對其他人的影響大,對自己的影響小」,就是「高估自己、低估別人」。
之所以會出現「第三人效果」,一方面是由於認知不足或偏差,更多地是出於維護個人利益的動機。心理學研究顯示, 人有一種 「自助」傾向,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受到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 因為這是對自身的一種 「批評」, 因為它意味著承認自身缺乏辨別力和抵抗力。因為低估媒介對自己的影響,放鬆了對媒介內容的批判性解讀,可能會讓人們忽視了暴力、色情等媒介內容對自身品格的不良影響,放鬆對於不良信息的批判和抵制;對自己的過分自信,也可能使人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這就是「第三人效果」在媒介素養教育中的障礙。
媒介所傳播的信息,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正確的還是虛假的,接受主體都要經過自己的理性判斷才能批判性地接受。所以, 明確 「第三人效果」 在人們心理上的誤解,在相關課程的教授和實踐中注意這種現象的產生,會使媒介素養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

Ⅳ 加強網路安全 中學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媒介素養

要善於網上學習
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專意識
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屬網路安全
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虛擬時空

Ⅵ 如何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

如何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
利用大眾媒介特別是新媒介,大學生可以尋找並下載資料,獲取新聞信息,也可寫博客、玩游戲、購物、網上營銷、收發郵件、發送即時信息等。可以說,大眾媒介在諸多方面幫助了大學生健康成長。但在某些方面和某些時候,他們實際上也是「被媒介化」,是不得不接受這些通過電視屏幕、電腦屏幕與手機屏幕進入視野的外部世界。還有時候,他們會主動地利用媒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參與信息的傳播。所以,怎樣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問題。
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教育大眾具有批判性地觀看、收聽並解讀影視、廣播、網路、報紙、雜志等媒介所傳輸的各種信息的能力,包括質疑、欣賞以及回應和利用媒介的能力,包括使用寬泛的信息技術來製作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其最高目標是人人自覺運用媒介服務、完善和發展自我,並以此構建健康、和諧的媒介環境。
在當前復雜的信息傳播語境與格局中,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提高他們的媒介批判能力與意識,既是大學生自我成長成才的需要,也是使他們成為信息時代合格公民的需要;既是高校的素質教育工程,也是社會需求。

學校:開設媒介素養課程,提供媒介素養學習環境
媒介素養教育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西方國家形成規模。我國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開始開設「媒介素養」課程。如上海交通大學,他們的課程著重從媒介的特徵、媒介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媒介信息的選擇、理解能力、質疑評估能力、創造製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講授。該課程除了作為新聞傳播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之外,還作為選修課向全校學生開放。①其他高校也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傳授這些內容。講座、討論、學術報告都可以,師資可以是專業的教學人才,也可以是從社會媒介或者校園媒介聘請的從業人員。
要培養、提高學生的分析、解讀信息的能力,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對國內外不同媒介對同一新聞事件的不同報道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對差異點的發現與分析,讓學生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不同的取捨彰顯了什麼,又隱藏了什麼。這樣的分析,能夠使學生對大眾媒介的生產傳播過程有一個更為直觀和感性的認識,提高辨別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後的信息,發現新聞背後的新聞。
高校還應面向所有學生設置與計算機、網路有關的一系列課程,使大學生完全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具備創造傳播信息的基本素質、提高創造傳播信息的質量。
高校媒介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參與報紙出版和電視新聞製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學生記者團、大學生通訊社,這些學生可以參加高校報社和電視台組織的采訪活動,在報社和電視台人員的指導下撰寫新聞稿件,拍攝電視素材,熟悉編輯等工作程序。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經過特意選取、組合、安排的,體現編輯的意圖,傳達某種聲音,而非純客觀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實呈現。
記者團把這種意識和能力進一步輻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如製作班級小報、DV比賽、校園新聞博客等形式,讓廣大同學參與到整個製作流程中,從而提高大學生整體的實踐能力。

大學生:主動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識、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大學生只有自己意識到對自身進行媒介教育的重要性,才會積極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了解不同媒介的特點,積累媒介素養知識,提高媒介道德。
在校園里,學生接觸到的媒介主要是大學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和網路。這些媒介各有其傳播特點。網路新聞快,信息量也大,訪問量大,關注者多。校報出版周期稍長,信息稍微滯後,但內容形式更加多樣,關鍵的是更具有權威性,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廣播在校園的多個角落都能聽到,方便快捷,內容和形式也可以活潑生動,但轉瞬即逝。校園電視台的新聞相對來說單調一些,但是畫面對受眾能產生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對這些媒介的特點,學生應該充分了解,為更好地參與打下基礎。
媒介道德原本是指從事媒介工作的人們,在工作中形成的社會責任與義務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等,是社會職業道德體系中適用於媒介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筆者認為,大學生的媒介道德應包括恪守信息道德規范,自己不製造、不傳播假新聞,尊重別人的隱私和權利等。比如在博客上,要建立自身的自律機制,規范博客的傳播內容,培養良好的博客素養,自覺維護網路環境等。
要提高媒介能力,除了通過上課或者自學,了解媒介的功能、媒介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商業屬性,了解大眾傳播內容的生產過程,更要積極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參加學校或老師組織的媒介實踐活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等。學會正確地看待媒介,利用媒介,學會批判性思考,分析接受媒介信息,自覺抵制不良媒介信息,從容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從而學會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積極參與社會發展,建構一個和諧有序的媒介生態環境,最終達到人與媒介完美結合。

警惕「第三人效果」在媒介素養教育中的障礙
「第三人效果」最早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及新聞學教授戴維森於1983年在《民意季刊》發表的《傳播的第三人效果》一文中提出的。「第三人效果假說」指人們傾向於高估大眾傳播信息對他人在態度及行為層面上的影響。當受眾接觸到傳播的信息時,會預期該信息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大於對自己造成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受眾傾向於認為媒介對其他人的影響大,對自己的影響小」,就是「高估自己、低估別人」。
之所以會出現「第三人效果」,一方面是由於認知不足或偏差,更多地是出於維護個人利益的動機。心理學研究顯示, 人有一種 「自助」傾向,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受到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 因為這是對自身的一種 「批評」, 因為它意味著承認自身缺乏辨別力和抵抗力。因為低估媒介對自己的影響,放鬆了對媒介內容的批判性解讀,可能會讓人們忽視了暴力、色情等媒介內容對自身品格的不良影響,放鬆對於不良信息的批判和抵制;對自己的過分自信,也可能使人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這就是「第三人效果」在媒介素養教育中的障礙。②
媒介所傳播的信息,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正確的還是虛假的,接受主體都要經過自己的理性判斷才能批判性地接受。所以, 明確 「第三人效果」 在人們心理上的誤解,在相關課程的教授和實踐中注意這種現象的產生,會使媒介素養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

Ⅶ doc 結合實際,討論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媒介素養,以及怎樣提高

第一,了解基礎的媒介知識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學習判斷媒介信息的意義和價值;第三,學習創造和傳播信息的知識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使用大眾傳媒發展自己。」媒介素養不僅包括接受媒介產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獨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傳播媒介的內容和建設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養不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還應該是一個現代社會公民素質的一部分。也有學者指出,「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正確地判斷和估價媒介信息的意義和作用,有效地創造和傳播信息的素養。」「第二媒介時代」的概念是由美國媒介文化研究學者馬克.波斯特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在電影、廣播和電視中,為數不多的製作者將信息傳送給為數甚眾的消費者,播放模式有嚴格的限制,但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入以及衛星技術與電視、電腦和電話的結合,一種替代模式將很有可能促成一種集製作者、銷售者、消費者於一體的系統的產生,大眾媒介的第二個時代正躍入視野。」第二媒介的本質特徵就是雙向溝通和去中心化。以網路為例,互聯網「博客」「播客」的開通為公眾發布信息提供了平台,每一個公民既是受眾,也可能是傳者,現代社會的每一個個體成員都是媒介公民。近幾年,各種虛假新聞,搞笑文字,惡搞圖片在網路上愈演愈烈,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規范網路行為的新要求,政府發布了相關法律政策,然而對公眾自身內在媒介素養的提高是關鍵。

Ⅷ 中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一個外來詞彙,隨著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正享受著網路帶來便利與娛樂,但是作為「第二媒介時代」的公眾,面對琳琅滿目,變化紛雜的信息如果沒有一定的媒介素養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而且在現代社會中個人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接受者,更可能成為一名傳播人,作為一名合格的傳播者必須要有一定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的概念據學者魯賓分析,主要有三個層面,即能力模式、知識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獲取、分析、評價和傳輸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側重的是對於信息的認知過程。知識模式觀點認為,媒介素養就是關於媒介如何對社會產生功能的知識體系,其側重點是信息如何傳輸。
理解模式的觀點聲稱,所謂媒介素養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製造、生產和傳遞過程中受到來自文化、經濟、政治和技術諸力量的強製作用,側重的是對於信息的判斷和理解能力。概括地說,所謂媒介素養就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主要包括受眾利用媒介資源動機、使用媒介資源的方式方法與態度、利用媒介資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對傳媒的批判能力等。
公民的媒介素養應包括四方面內容:
第一,了解基礎的媒介知識以及如何使用媒介;
第二,學習判斷媒介信息的意義和價值;
第三,學習創造和傳播信息的知識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使用大眾傳媒發展自己。
媒介素養不僅包括接受媒介產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獨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傳播媒介的內容和建設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養不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還應該是一個現代社會公民素質的一部分。也有學者指出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正確地判斷和估價媒介信息的意義和作用,有效地創造和傳播信息的素養。
「第二媒介時代」的概念是由美國媒介文化研究學者馬克.波斯特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在電影、廣播和電視中,為數不多的製作者將信息傳送給為數甚眾的消費者,播放模式有嚴格的限制,但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入以及衛星技術與電視、電腦和電話的結合,一種替代模式將很有可能促成一種集製作者、銷售者、消費者於一體的系統的產生,大眾媒介的第二個時代正躍入視野。
第二媒介的本質特徵就是雙向溝通和去中心化。以網路為例,互聯網「博客」「播客」的開通為公眾發布信息提供了平台,每一個公民既是受眾,也可能是傳者,現代社會的每一個個體成員都是媒介公民。近幾年,各種虛假新聞,搞笑文字,惡搞圖片在網路上愈演愈烈,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規范網路行為的新要求,政府發布了相關法律政策,然而對公眾自身內在媒介素養的提高是關鍵。
普通個人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並在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個人沒有一定的媒介素養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掉,因此個人的媒介素養要從青年時代抓起,中國青少年媒介素養網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台。

Ⅸ 國內外有哪些關於媒介素養的研究

20世紀中後期以來,隨著各種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媒介素養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回注。20世紀80年代加拿答大的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研究進入頂峰,各省相繼建立起專門的媒介素養教育組織,並編寫系統的教材投入使用,學者和教師都開始對媒介素養教育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他們提出了加拿大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理念,國家也以法律形式確認了媒介素養教育的課程。
美國也制訂了兒童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成人階段四個階段的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學模式,並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成員的特點和不同媒介的特性來制定不同的教育內容。
除此之外,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以及我國台灣、香港等諸多國家和地區的媒介素養教育不僅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也已經被積極實踐。

閱讀全文

與美國中學生媒介素養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