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物自主學習策略管理及探究

中學生物自主學習策略管理及探究

發布時間:2021-02-14 06:01:43

⑴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生物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師和學生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都具有一定的慣性,如何及時的做好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在這一點上教師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除了自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需要改變外,應盡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所謂自主性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於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於思考,這就是要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各項具體活動中能發揮主動性,自覺地樂於、勇於、勤於去進行各項教學實踐,自覺、主動地去學,這就是我們理解的自主學習。
為什麼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這需要從當代先進教育理論中去找答案。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獲得知識猶如他的機體吸收營養,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別人是不能替代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能起引導和輔助的作用,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能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它認為的自主性學習實際是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性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麼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科學教育的必然結論。
傳統教學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雖然教學中也強調師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師控制下的一問一答
。依靠學生查找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布置作業多是書面習題與閱讀教科書,而很少布置如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習負擔重,壓制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發展。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從課堂教學過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感情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使學生能放鬆地學習,放心地思考,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也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這種狀態學習效率最高,最易產生靈感,見解最易獨到。有了這樣的氛圍,學生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引導學生去認識和發現。學生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大腦中聽教師講、被動學"的思維習慣還蒂固根深。以教師為中心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指向性地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心理始終處於消極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師沒有提問時等待教師提問,回答了提問還要等待教師鑒別回答正確與否,致使學生的思維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去構建知識體系,而不是復制知識。前人留給我們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認識和發現。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組織教學過程,充分相信學生,把時間空間給學生,讓其自己在學習中發現問題,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問題有價值,這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都有好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寫錯了或說錯了,也不要大驚小怪,而應師生共同來分析為什麼錯了,原因在哪裡。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鼓勵其繼續努力。這是幫助學生盡快步入自主性學習軌道的極好途徑。
承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承認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例如,有些學生對小活動特別感興趣,教師可多安排他們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並及時引導學生從游戲中體會、感受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有些學生對社會問題感興趣,教師應鼓勵他們帶著問題去做調查研究;引導他們進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學習的樂趣,更加主動地去學。2、抓住教材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上的作用
過去的教科書僅是知識的載體,是供老師傳授知識的文字資料,教材編寫從指導思想上不是考慮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學習,而《課標》明確提出教科書應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創造條件。教材中,設置了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欄目和內容,如想一想、活動在線、議一議、試一試等,從教材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內容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主要作用如下: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從學生熟悉的事實出發,讓學生自覺地走進自主學習的境界。
從設計學生活動出發,讓學生在經歷活動過程中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進入自主學習的境界。3、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
在《課標》中指出,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又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探究活動中,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與技能,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的軌道中來,在開展探究性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如下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探究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克服怕出錯、怕麻煩等思想障礙,同時在比較困難的地方適當給予指導,使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參與探究活動。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避免多次失敗產生的消極心理影響。對於學生所提出的意義不大的問題或明顯不正確的猜想,不要簡單的否定,應該在充分肯定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指出其中正確合理的成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增強參與的勇氣和主動性。
選擇合適的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從新《課程標准》中選擇,同時,也應該結合本地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設計一些探究活動。探究的課題應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探究興趣的目的。另外,學生的探究學習應該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
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應選取較簡單的探究活動,必要時,在容易出現困難的地方給予提示,使學生保持不斷探究的信心。
重視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要注意發揮每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積極性,不能由少數學生包辦代替。這樣使每個學生得到機會均等的全面練習,體現工作中的分工與協作,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⑵ 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教師指導策略研究課題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報告 中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 馬 瑩 執筆 摘要: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能夠自主學習是二十一世紀對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改革課堂教學,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以下七種學習能力,即自主預習、確定目標、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運用知識、自主評價的能力。 一、問題提出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如今,我們已走向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必將是一個學習化社會,能夠自主學習是二十一世紀對人的必然要求。《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江總書記在第三次全教會中也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要求,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心理學的要求。皮亞傑說:「兒童是一個獨立的變數,而不是一個依賴的變數,他不是對外界客體的簡單摹本,而是由主體與外部世界不斷相互作用構建的。」根據心理學家加涅和梅耶的學習理論總結出:「有效學習的內部條件是學習者應具備對知識主動加工的心理傾向。有積極地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的願望。」如果學習者沒有學習的願望和積極性,新的學習便不能發生,這種學習者的主動加工傾向,即學習上的「自主性」。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現代教育普遍認為從學習過程看,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而教育者(包括教育者所選擇的教育內容,所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等),則是受教育者學習和認識的對象,因此是學習過程的客體。學生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九五」期間,福建省進行了中小學的《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上海育材中學進行了「八字教學法」實驗,把課堂教學重心放在「學」上,本溪市明山區聯中小學進行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的研究等。這些都是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關的研究,形成的一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我們的研究是有很好的借鑒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研究的不夠深入,評價體系尚未形成,有許多需要具體化的東西等,還需我們繼續研究。 從我校的實際情況看,通過「九五」課題研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所轉變。但到目前為止,我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還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離開教師他們還不能獨立進行學習。從教師的角度看,他們的教學行為仍受傳統教育觀念束縛,課堂上仍然承襲一本書、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普遍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的培養。所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對於我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鑒於上述認識,我們決定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作為我校「十五」期間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自主」《辭海》中解釋是:「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需要別人催促,自己能及時主動地、多少帶一點創造性的活動。」《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就是「自己做主」。 「學習」廣義的概念是「學習者經過一定的練習後出現的某種變化,這種變化是後天習得的,並能保持一定時期。」狹義的概念是「指學生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我們所研究的「自主學習」中的「學習」是指學習的狹義概念。 對於「自主學習」這一概念,研究者的看法不盡一致,但也存在著共同點;第一,都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第二,都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對學習有支配和控制能力;第三,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這與專家研究的自主學習應樹立的三個發展目標相一致:一是學習的獨立性;二是學習的主動性;三是學習的創造性。 我們對「自主學習」的理解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與自主學習相對立的是他主學習。自主學習與他主學習的根本分水嶺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確立與否。 我們說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學習者能在總體教學目標的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即自主預習、確定目標、交流學習、質疑解疑,概括知識、運用知識和自主評價的能力。 本課題研究就是要探索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操作辦法。 三、研究目的 通

⑶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物學

當今全球性知識的迅猛發展使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在未來社會中,我們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巨大潛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時代輕車熟路、游刃有餘地駕馭知識的本領,從根本上講都取決於學生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並且新一輪課程改革也明確提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積極主動地探索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策略和方法。生物學屬於自然科學,同中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密切,中學生對生物學知識興趣濃厚。本文旨在針對生物學科自身的特點,在深入理解自主探究學習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生物課堂教學實踐摸索和嘗試培養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途徑、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夠切實培養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使中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夯實終身學習的基礎。
自主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半獨立性的學習,它是為學生將來形成完全的自學能力作準備的。對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一,行為自主探究性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也是走向成熟的特徵表現;其二,學習的自主探究性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三,自主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然走向。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否順利開展,從教的角度來看,一是指教師是否具有主體性教育教學思想和恰當的引導策略;二是能否喚醒或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三是能否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從學的角度看,主要是指學生能否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元認知策略,養成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根本特徵主要表現在主體性和參與性兩方面。主體性保證自己能動起來,有自覺性、積極性和預期性;參與性保證自主性不是任意而為的,而是與社會、集體和諧統一的。有學者認為,自主探究性學習是以人格塑造為核心的教育文化模式,運用科學啟蒙(求真)、藝術陶冶(求美)、交往習得(求善)的教育策略,以真正達到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內在素質。
那麼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呢?本人以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教育觀念,建立學生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習建立在學習者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之上,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探究性與獨立性。中國為什麼有持續幾千年「師道尊嚴」的歷史?僅僅用「封建思想」是難以全面解釋的,其中隱含了人們對「學習」本質的認識。正如赫爾巴特所指出的:學生在老師面前,天然應當保持一種被動的狀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實質就是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是「接受」,「接受」當然就應當「被動」。
更新教學觀念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教師角色轉換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和目標的指導下,認真審視自己的課堂角色定位,逐步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點撥者」、「知識探索發現的導航者」、「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放下架子和學生一起探索知識,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尋根究底、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關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首要原則。
二、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過程
從某種意義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否發揮,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和創新教學方法,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演示課件、觀看教學錄像,加強實驗教學,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等等。這樣不僅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具體,增強教學內容的感知性與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以下談幾點如何營造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過程。
2.1敦促學生制定自主探究學習的目標
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首先表現在具體學習活動開始之前,制定具體可行的學習目標和周詳的學習計劃上。有研究表明,與低成績的學生相比,高成績的學生更經常、更一致地根據學習任務設置學習目標。這是因為學習目標能更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重視課前預習,提高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
預習是學要提高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就必須狠抓「預習」這一環工作。預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經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生物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預習是生物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2.3、作好課堂教學設計,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作準備
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不要一味使學生被動接受,不要把學生視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的學習,善於使他們的外來性動機向內在性動機轉化。那就是要善於利用教材、教法,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從而形成學生對知識的"內在誘因",使學生飽嘗學習成果的甜味,以構成他們自我強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學中,首先要做好教學設計,把握教學大綱和教材,使教師通過知識的了解,明晰、系統地把握教學尺度。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餘。
2.4重視「問題情境」在課堂中的作用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前提
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讓學生親近教學,使學生經常處於「憤悱」的狀態中,給學生提供學習目標和空間,自主探究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體等,為學生創造適合教學情境。以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以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創設直觀性圖形情境,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以創設新異懸念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創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討論;以創設已有知識的問題序列,引導學生自己獲取新知識的生長點。如:在教學提出「糖是不是都是甜的?甜的是不是都是糖」,「糖是碳水化合物嗎?碳水化合物都是糖嗎?」這些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創設一個開放性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研究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5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時候,要讓學生參與評價,形成學生自覺、主動、積極評價的教學民主風尚,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要引導學生學習評價,學會評自己、評同學、評教師、評結果、評過程、評方法。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如:在「細胞的分化」這節課上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後,教師做點評前,讓學生先進行評價,學生們一般都能做到客觀公正地給同學以評價。引導學生注意評價不僅要關注演講的水平、精彩程度,還需關注學習的態度、獲得的體驗、方法與技能、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同時,讓同學們學會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善意的給同學提出意見和建議,學會友好相處,大家一起總結經驗與教訓,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學生參與評價時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也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2.6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要培養學生學會對知識的總結歸納。生物知識看似凌亂、繁多,其實內在都有緊密聯系。只有學生主動去總結歸納,才能有效地使知識變成自己的思維產物,才能深刻理解本質。否則教師講解的再詳盡清楚,也決不意味著學生能全部掌握。
2.7適時檢查、總結與評價,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學會自我評價,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徵。這在傳統教學中是注意不夠的方面,即使是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課堂授課時學生主動性的發揮,較少注意課後學習的指導。新教材在每節後有練習,在每章結束時,都有簡約精煉的小結和有較豐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檢測。提供一個自我評價的平台,使自主學習延伸到課後,逐步養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提升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教師進行學法指導。教師除了要通過豐富的語言藝術、生動感性的實例,深入淺出、突出重點、難點,注意與學生的雙向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各種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啟發式教學,講練結合,力爭課堂解決問題,向四十五分鍾要質量,減輕學習負擔;還要常抓不懈對學生做好學法指導,包括制訂學習計劃,如何選參考書,如何掌握學習技巧(閱讀技巧、記憶方法、概括知識的方法、如何向老師提問等),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起來就會主動、輕松、針對性強,學習效果大大提高,積極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
四、改革作業方式。學生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是課內知識的繼續和發展。其目的是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使知識轉化成技能、技巧,教師布置作業合理、有趣、簡潔,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探究性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從實際出發,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地布置作業。教師既要重視面向全班學生的集體作業,又要針對各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輔以個別作業,對一些後進生可利用他們好動手、喜歡標新立異的特點,布置小實驗、小創新等形式的實踐性作業,給他們展現自己智能的機會,發掘、發揚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
五、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啟動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意義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缺乏情感的維系,學生對教師總帶有一種畏懼、戒備、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想也不敢回答問題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那麼課堂效果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落實有效的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創新精神,就必須重新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系,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平時注重與學生溝通,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了解其認知規律和興趣點,與學生交朋友、談心,進行書信交流溝通,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造創新的環境,使其具備創新的品質,並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方案措施,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能在自主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大膽發言,大膽實踐,大膽創新。
六、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上網查找生物學資料,培養自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了豐富的材料,擴大了知識面,思維才能活躍起來,才可能的產生創造性思維;沒有淵博的知識,創造思維是難以形成的。生物知識包羅萬象,教師應提醒學生重視生物知識素材的收集、整理。在教學中將平時收集的相關生物學資料列印出來,裝訂成冊,發放到每一個班。例如在講《細胞中的糖類與脂質》時,讓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糖尿病人的飲食,纖維素的作用,肥胖的原因等,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總之,生物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們要遵循人的發展客觀規律,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並積極地創造有利於自主探究學習生物的條件和因素,逐步增強學習生物的獨立性,促進「教」學向「自」學轉化,促進生物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只有把生物課堂教學建立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使生物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⑷ 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和策略有哪些

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要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方式納入教師的教學設計,實現課堂結構的更新,就必須探討高中生物新課程中的教學新策略。

一、新課程理念下選擇生物教學策略的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策略要求教師應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遵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興趣愛好。教學方式上,要因人而異地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目標,使所有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獲,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享受平等的教育。為此我選擇生物教學策略時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主動選擇帶來主動學習,提供學生選擇的教育,才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在教學中應安排一些選擇性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練習內容、練習方式,獨立地進行練習。增強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性是高中新課程的突破,體現了新課程的特色。為了幫助學生正確選擇課程,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要依據學校選課制度,編寫「生物課程選課指南」,並採取咨詢、答疑、講座等各種有效形式給學生進行切實的指導。選擇性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時空,會使之產生新的興趣和一種自主支配學習的激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使學生學會選擇,形成個性,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

生物教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可以從學習環境中得到體驗,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加強實驗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重要特色。教學中要注意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實驗質量。新課程還增加了許多類型的實踐活動,教師要設計好這些活動的教學過程,使學生身處生動活潑的情境之中鍛煉操作技能、學習模仿、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一上課就感到生動有趣、形式新穎、情境交融,整個學習過程處於「樂中練、動中練、學中練」的氛圍之中。

(三)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新課程還十分重視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作用,例如,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如思考與討論、科學前沿、技能訓練、模型構建、探究、想像空間、課外製作、活動及建議活動等欄目,其中有許多都是值得思考的,應該讓學生動動腦筋、動動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困難。

二、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策略的案例分析與評價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課程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運用了創設探究情境式、合作交流式、開放式等教學策略。

(一)創設探究情境式教學策略

1.創設探究情境式教學策略是根據生物課程標准學習領域目標和相關的活動內容,圍繞創設的一個教學主題,把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採用相互聯系的若干教學環節,通過游戲為主的方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它是一種主要體現以學生為本、以思維鍛煉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

2.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2)以主題情境逐漸進入各小標題情境教學;(3)發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4)小組合作探討和實踐完成教學目標;(5)讓評價滲透到每一個情境教學中。

3.評價:該策略重點在於引出教學任務,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任務中來。教師把將要學習的生物學知識通過一定的問題、情境或事件呈現給學生,並通過這一活動把學生過去的活動和將來的活動聯系在一體,引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注意和興趣。這一方法要求教師做到:創設為理解各類生物學學習主題所需的而學生現在又欠缺的接近真實經驗的情境;提供一定的相互矛盾的事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通過活動使教學目標逐漸明確起來,並確立教學目標的規則和程序;避免直接解釋概念,提供定義和答案,自己將結論陳述出來。

(二)合作交流式教學策略

1.合作交流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陪伴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為主要形式,以師生互動為主要方法創設情境,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該策略重視學生首次發現,首次示範,將所學知識、技能「外化」,進行自我反饋,以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2.合作交流式教學過程:(1)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2)教師陪伴學生進入學習程序,陪同學生一起練習分析;(3)發展學生思維技能訓練;(4)小組協作學習,利用各人不同的認識開展小組討論,利用集體練習情境的創設提供學習幫助;(5)學習效果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

3.評價:學生在自主探究之後,將各自的探究結果進行交流與討論,通過自主學習而獲得知識。學生獲得的知識可能並不全面或正確,這就需要在一個相互協作的學習群體中對各自的觀點、假設進行辯論,使不同的觀點得以交鋒、碰撞,從而加深、補充、修正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概念和定義,並請他們對自己的解釋作出說明或提供證據;鼓勵學生相互交流他們的解釋,批判性地傾聽他人的解釋,並對其他解釋提出質疑;用學生現有的經驗作為解釋概念的基礎,進而向他們提供正式的定義、解釋以及新的說明性的短語;避免向學生介紹不相關的概念或技巧,也不要接受學生不合理的解釋。

(三)開放式教學策略

1.開放式教學以教材、場地、自然條件為主線展開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逐漸地改變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學習方法,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積極討論學習的規則,以達到教學的目標。

2.開放式教學過程:(1)引導學生利用教材進行自主學習;(2)改變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小組合作下創設探究的氛圍,延伸學生學習的興趣;(4)讓個人、小組進行表演、展示;(5)運用綜合性評價。

3.評價:該策略給學生提供了確認發展當前的概念、過程以及技巧的經驗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時間對教師准備好的「情境」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通過與教學情境、材料以及方式的互動,積累直接經驗並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學會遵循一定的模式,確定影響事件的變數,而且學會對事件進行質疑。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在沒有教師的直接指導下一起學習,給予他們充分的活動和學習的機會;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合作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需要,把握他們的思路等;向學生提出需要仔細探究的問題以改變他們的研究思路;教師應充當協助者、教練或顧問的角色,不必領著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

(四)實踐引申式教學策略

該策略目的在於通過質疑、復習、實踐等活動來擴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給學生提供新的經驗,使學生形成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獲得更豐富的信息和恰當的技巧。這一策略常用於對新材料新事物的分析和判斷,要求教師做到:鼓勵學生使用正式的定義或解釋,並將這些新的說明性短語、定義、解釋和技巧運用到新的相似的情境中去;提醒學生做替代性的解釋,使學生形成更深刻、更廣泛的理解,獲得更豐富的信息技巧;使學生注意信息和證據,讓他們從證據中得出合理的結論,提醒他們不要忽視以前的信息和證據而牽強地得出結論;應注意避免向學生提供明確的答案;避免領著學生一步步尋找答案、解釋怎樣解決問題;避免因學生的錯誤結論而訓斥學生。

(五)反饋評價式教學策略

該策略目的在於鼓勵學生評估自己的理解力和創新力,同時也為教師提供評價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的機會。教師運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來評估學生的觀念、態度和技巧,學生則得以檢驗他們在新情境下的解釋、行為及態度。這一策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施行,要求教師做到:注意觀察學生使用新知識、技巧的情況,尋找學生改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跡象;評估學生的知識和技巧,但要避免檢測他們詞彙、術語及孤立的事件;允許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以及小組協作的技巧,並提出有利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證據以及以前接受的解釋來回答開放性問題,但不要籌劃與知識和技巧無關的開放性討論。

三、結論與建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筆者認為,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不僅指教學目標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還指教學過程是學生自我活動和自主發展的過程。

1.改革以生物知識為中心的單向式傳授教學模式,創造一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2.把「教學過程」首先看作是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因為,「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學習」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估等環節中,都包含著如何從「教」的角度去喚起學生的「學」。3.讓學生承擔一定的學習責任。4.大膽改造固定的、僵化的教學程序(如復習舊知、新授、鞏固練習等)。5.把教師的角色定位於學生發展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物自主學習策略管理及探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