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皮亞傑對培養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皮亞傑對培養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4 04:09:13

1. 皮亞傑的理論對現代教育教學的啟示有哪些

皮亞傑的理論和教育是密切相關的,他不但對現代西方教育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而且對於我們當今的教育教學都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一 )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皮亞傑的「圖式」理論或其建構主義,從本質上闡釋了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及其思維發展過程。作為主體的學生,在與外部環境(或者說是教育環境)不斷地相互作用過程中,增進了知識和思維的發展。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學生構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活動的主體。「圖式」理論充分體現了教育教學中學生是主體的思想。今天,我們要進行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教學的優化、科學化來對學生施加影響,全面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必須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性。
(二)教學應強調活動的重要性
皮亞傑關於「活動」的理論對我們當前教育,特別是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優化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聯結主客體的橋梁和中介,認識的形成主要是一種活動的內化作用。也就是說只有兒童自己具體地和自發地參與各種活動,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認知。只是觀察別人的活動,包括教師的活動在內,並不能形成新的認識結構[4]。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活動放在第一位。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特別是在兒童的教育中,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學習。教師應布置情景,提供材料、工具和設備,讓孩子自由操作、擺弄、試驗、觀察和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教育教學必須重視活動、研究活動、開展活動,為學生構建廣闊的活動空間。同時,社會交往在兒童認知發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通過社會交往可以幫助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狀態,促進智力與道德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採用活動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建構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等方法,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5]。
(三)教育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採用因材施教法
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和經驗、社會經驗、平衡化。兒童的成熟、經驗和社會交往不同,兒童會按自己的速度和自己的興趣來學習,這就會使有的兒童認知快些,有些兒童慢些。因此,教學內容和方法要考慮到這種差異性。教學要重視個別兒童的興趣,了解他的認知發展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符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接受教育,按照各自的發展步調發展,加強個別化教育。
(四)教育要重視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
皮亞傑強調平衡是兒童認識發生和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動力,證明了認知是主體在不斷尋求平衡模式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能動性的結果。他發現了自我調節在平衡中的作用,指出兒童的認識活動始終離不開主體能動的調節作用。主體在自我調節的平衡化過程中實現認識結構的連續更新和螺旋上升。皮亞傑的平衡化目標在教學中的精神實質就是促進兒童逐步建構起具有創新功能的自我調節系統,促進其主動有效的學習。因而,在現代教育改革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不斷完善學生認知結構的自我調節系統;必須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變化,創設各種問題空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加強對自身認知結構的監控和調節,提高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從而不斷的更新和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教育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策略,並培養學生對自己知識獲取過程的監控、調節能力,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2. 皮亞傑提出的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是什麼

成熟、經驗、社會環境和平衡化。
(1)成熟
成熟主要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程度。皮亞傑認為,成熟在兒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們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決定性條件)。但兒童是否能承擔某些任務,還要看他們在心理上是否也成熟到足以負擔。比如,一個5歲的兒童可能不能形成計算2+2=4的演繹推理能力。
(2)經驗
在環境獲得的經驗是心理發展的又一重要影響因素,因為新的認知結構就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中形成的。皮亞傑把經驗分為具體經驗(物理經驗)和抽象經驗(即邏輯數學經驗)。兒童直接面對實在的物品,從而獲得具體經驗。皮亞傑認為,具體經驗是思維發展的基礎。具體經驗是重要的,但不能決定心理的發展。
(3)社會環境
兒童不僅需要從環境中獲取經驗,還需要進行社會交往。社會生活、文化教育、語言同樣會加速或阻礙認知發展,關鍵在於給予兒童檢驗和討論他們的信仰和觀念的機會。教育者不但要幫助兒童獲得具體經驗和抽象經驗,還要向兒童灌輸社會規則和社會價值觀,為兒童創造社會交往的條件。大大小小的集體討論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是至關緊要的。
不管兒童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中,甚至是沒有語言的聾啞兒童,到了七歲左右也會出現具體運算的邏輯思維。因此,皮亞傑認為,環境、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並不起決定作用,它只能促進或延緩兒童心理發展而已。
(4)平衡化
平衡化,指兒童自我調節的過程。平衡是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它可以調和成熟、個體對物體產生的經驗以及社會經驗三方作用。通過不斷的自我調節及動態的平衡,使兒童的心理結構不斷變化、發展。他認為,平衡化或自我調節是兒童心理發展中最重要的、決定的因素。

3. 請運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觀點與埃里克森心理觀點來分析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表現並闡述有針對性的措施 急

皮亞傑把認知發展視為認知結構的發展過程,以認知結構為依據區分心理發展階段。他把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 (0-2歲左右)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一些低級的行為圖式。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逐步獲得了客體永恆性,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恆性。
2.前運算階段 :(2-6、7歲) 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其特點:(1)泛靈論。又稱「萬物有靈論」,兒童無法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識動機、意向推廣到無生命的事物上。例如幼兒園的草坪上樹上標著「別踩我,我會疼」小孩就會主動不踩小草。(2)自我中心主義。兒童缺乏觀點采擇能力,只從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難以認識他人的觀點。(3)刻板性。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例如幼兒園的小孩認為男孩就是穿短褲短頭發的,女孩就是長頭發穿裙子的。(4)思維的不可逆性。思維的可逆性是指在頭腦中進行的思維運算活動,能夠由前推後,但是卻不能由後推前。例如小明的哥哥是小亮,問小亮的弟弟是誰?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不知道的。(5)缺乏守恆。守恆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質特徵,所掌握的概念並不因某些非本質特徵的改變而改變。前運算階段的兒童認識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徵發生某些改變時,其本質特徵並不發生變化。皮亞傑藉助「質量守恆定律」測試小孩,發現不能守恆是前運算階段兒童的重要特徵。
3.具體運算階段:(6、7歲一1 1、12歲) 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他們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此皮亞傑認為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應多做事實性或技能性的訓練。而且這一階段的孩子理解規則和原則但是只能刻板的遵守規則,不敢改變。其中這一時期去集中化是這一階段兒童成熟的最大特徵。
4.形式運算階段 :(1 1、12歲及以後) 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思維特點如下:(l)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的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作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映。(2)進行假設一演繹推理。假設一演繹推理是先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再系統地評價和判斷正確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設一演繹的方法分為兩步,首先提出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然後進行演繹,尋求可能性中的現實性,尋找正確答案。皮亞傑藉助「鍾擺問題」發現這一階段的兒童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思維具有了互補性和靈活性,也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

4. 皮亞傑關於認知發展的理論對教育的啟示有哪些

皮亞傑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對於教育的啟示:

1、教育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有機統一。皮亞傑認為一切知識,從功能機制上說,是同化與順化的統一;從結構機制上分析,則是主體認知結構的內化產生和外化應用的統一。而運算是組成認知結構的元素,各個運算聯系在一起就組成了結構的整體。

2、認識是一種辯證的過程。皮亞傑將心理學成果引進認識論之中,提出活動中介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論和認識活動中的雙向建構論,這些都揭示了認知形成的辯證運動規律,豐富原有認識論的內容,改變整個認識論的結構和體系,促進了科學認識論的發展。

3、認識論發展方向應趨向多元化和多維度的發展。

皮亞傑藉助反省抽象和自我調節闡明認識無限發展的內在根據,突破了近代認識論僅僅研究認識結構和認識內容的共時性轉換的缺陷,把傳統認識論對認識的靜態分析拓深為動態研究,使認識發展規律獲得更加全面的闡釋。

(4)皮亞傑對培養中學生心理的影響擴展閱讀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1、感知運算階段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了解的問題解決者。

2、前運算階段

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

3、具體運算階段

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4、形式運算階段

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其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的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作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映。同時兒童可以進行假設一演繹推理。

5.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對教育教學啟示

皮亞傑把認識的發生和發展歸結為兩個主要方面,即認識形成的心理結構和認識結構與知識發展過程中新知識形成的機制。他認為每一個智慧活動都含有一定的認知結構, 即圖式。圖式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模式。同化是主體把客體納入自己的圖式中, 引起圖式的量的變化。順應是主體改造已有的圖式以適應新的情境, 引起圖式的質的變化。平衡, 指由同化和順應過程均衡所導致的主體結構同客體結構之間的某種相對穩定的適應狀態。同化與順應是適應環境的兩種機能。兒童遇到新事物, 在認識過程中總是試圖用原有圖式去同化, 如果成功, 就得到暫時的認識上的平衡。反之, 兒童就做出順應, 調整原有圖式或創立新圖式去接受新事物, 直至達到認識上新的平衡。兒童心理的發展, 實際上就是從低一級水平的圖式不斷完善達到高一級水平的圖式, 從而使心理結構不斷變化、創新, 形成不同水平的發展階段。皮亞傑還把兒童認識的建構過程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 0~2 歲) 、前運算階段( 2~6、7 歲) 、具體運算階段( 6、7~11、12 歲) 、形式運算階段( 11、12~14、15 歲) 四個階段。認為兒童智力發展的四個階段是連續發生、緊密銜接在一起的。每一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的延伸, 是在新的水平上把前一階段進行改組, 並以不斷增長的程度超越前一階段。各個階段之間存在著質的差異。雖然各階段因各人的智慧程度和社會環境的不同而可能提前或推遲, 但階段的先後順序是不變的, 而且人人都要經歷這樣的幾個階段。皮亞傑是「 活動教學法」 的積極倡導者。他指出,兒童學習的真正基礎是活動。活動在兒童的智力發展 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兒童的早期尤其如此。不僅如此, 智力的發展也隨著動作內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得以進行。活動是兒童學習的真正基礎, 是教學的真正起點, 活動應該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皮亞傑的理論和教育是密切相關的, 他對現代西方教育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對於我國當前和以後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 一) 教育目標應該是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皮亞傑認為, 新的知識只有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才能被吸收。因此, 教育的目標並不在於增加知識量, 而在於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吸收和同化所學的知識, 要讓他們去理解。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 應付考試, 填鴨式地向學生灌輸知識, 這將迫使學生主要依據記憶來學習。記憶而缺乏理解, 其結果只能是既不能學到知識, 也沒有促進智力的發展。 ( 二) 教學內容應適應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 皮亞傑提出了智力發展的四個階段, 認為每一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認知結構。他認為發展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 需要在前一階段發展的基礎上才可能出現進一步的發展。因此, 智力的塑造是有條件的, 它必須遵循智力發展的階段來設計課程。教學不能超越兒童的發展階段搞拔苗助長, 教學設計只有在符合思維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加速思維的發展。兒童的學習得有準備, 教材的結構和順序要適應認知發展的先後次序, 學校課程教材的難度一定要配合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 在確定課程的難度時要經過設計和實驗並充分論證。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准備狀態, 才能恰當地控制教材、選擇介紹新知識的最佳時間、決定最可能成功的呈現方式、確定合適的教學速度。簡言之, 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應依據這些規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活動。 ( 三) 教學活動要不斷打破學生已有的平衡狀態,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平衡狀態 皮亞傑強調認知發展是平衡不斷建構的過程, 智力正是在有機體作用於環境( 同化作用) 和環境作用於有機體( 順應作用) 兩種機能作用下, 經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斷循環往復, 才從低到高不斷得以發展和豐富。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必須不斷打破學生已有的知識平衡狀態, 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平衡, 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認知的不斷發展。教師的教學, 一方面要提供與學生已有經驗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 又要提供與已有經驗相矛盾的內容。這樣, 既可以讓學生鞏固原有知識、經驗, 又可以打破學生原有知識平衡狀態, 讓學生產生知與不知的矛盾,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矛盾的興趣, 最終獲得新的平衡狀態。只有這樣, 學生的認知才能得到發展, 教學活動才更加有效。 ( 四) 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皮亞傑的「 圖式」 理論或其建構主義, 從本質上闡釋了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及其思維發展過程。作為主體的學生, 在與外部環境( 或者說是教育環境) 不斷地相互作用過程中, 增進了知識和思維的發展。在這種相互作用, 學生構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活動的主體。「 圖式」 理論充分體現了教育教學中學生是主體的思想。今天, 我們要進行素質教育, 就是要通過教育教學的優化、科學化來對學生施加影響, 全面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必須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性。 ( 五) 教學應強調活動的重要性 皮亞傑關於「 活動」 的理論對我們當前教育, 特別是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優化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皮亞傑認為, 活動是聯結主客體的橋梁和中介, 認識的形成主要是一種活動的內化作用。也就是說只有兒童自己具體地和自發地參與各種活動, 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認知。只是觀察別人的活動, 包括教師的活動在內, 並不能形成新的認識結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活動放在第一位。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 鼓勵學生多動口、多動、多動腦。特別是在兒童的教育中, 要讓學生在活動中, 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學習。教師應布置情景, 提供材料、工具和設備,讓孩子自由操作、擺弄、試驗、觀察和思考, 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教育教學必須重視活動、研究活動、開展活動, 為學生構建廣闊的活動空間。同時, 社會交往在兒童認知發展中的作用不可低 估, 通過社會交往可以幫助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狀態,促進智力與道德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採用活動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建構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等方法, 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 六) 教育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採用因材施教法 皮亞傑認為, 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和經驗、社會經驗、平衡化。兒童的成熟、經驗和社會交往不同, 兒童會按自己的速度和自己的興趣來學習, 這就會使有的兒童認知快些, 有些兒童慢些。因此, 教學內容和方法要考慮到這種差異性。教學要重視個別兒童的興趣, 了解他的認知發展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讓每個學生都在符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接受教育, 按照各自的發展步調發展, 加強個別化教育。 ( 七) 教育要重視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 皮亞傑強調平衡是兒童認識發生和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動力, 證明了認知是主體在不斷尋求平衡模式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能動性的結果。他發現了自我調節在平衡中的作用, 指出兒童的認識活動始終離不開主體能動的調節作用。主體在自我調節的平衡化過程中實現認識結構的連續更新和螺旋上升。皮亞傑的平衡化目標在教學中的精神實質就是促進兒童逐步建構起具有創新功能的自我調節系統, 促進其主動有效的學習。因而, 在現代教育改革中, 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 不斷完善學生認知結構的自我調節系統;必須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變化, 創設各種問題空間, 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解決問題來加強對自身認知結構的監控和調節, 提高學生自我調控能力, 從而不斷的更新和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教育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策略, 並培養學生對自己知識獲取過程的監控、調節能力, 即「 授之以漁」而不是「 授之以魚」。【記得採納】

6. 皮亞傑的學習理論和對教育的指導意義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讓兒童自主地進行學習

兒童應通過動作進行學習

重視社會交往

讓兒童按各自的步調向前發展

7.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應如何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皮亞傑認為,每一個認知活動都包括一定的認知發展結構,它們是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認知發展制約教學內容和方法,制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選擇,會對個體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在教學中,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都應該研究如何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階段,並提出適當的目標。

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大量研究表明,通過適當的教育訓練來加快各個認知發展階段轉化的速度是可行的。只要教學方法和內容恰當,系統的教學就能夠起到加速認知發展的作用。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學中的作用很大,正確認識這一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經過同化、順應機制而建構起來的經驗體系。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新的知識觀、學習觀,選擇符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內容,通過精心組織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依據不同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認知特點進行教學。

二、教學應強調活動的重要性。皮亞傑關於「活動」的理論對我們當前教育,特別是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優化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皮亞傑認為,活動是主客體的橋梁和中介,認識的形成主要是一種活動的內化作用。也就是說,只有學生具體和自發地參與各種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認知。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活動放在第一位。教師要布置情景,提供材料、工具和設備,讓學生自由操作、擺弄、試驗、觀察和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學習。教育教學必須重視活動、研究活動、開展活動,為學生構建廣闊的活動空間。

三、教學應引導並促進學生的發展。在皮亞傑看來,學生的認知發展是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的,並以已有圖式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認知需要為動力。鑒於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略微高於他們現有思維水平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同化和順應過程達到平衡,從而幫助學生發展已有的圖式,並建立新的圖式。

四、保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皮亞傑反對教師主動地教而學生卻處於消極狀態的教學。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豐富的環境刺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提供合作、互動的機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採用活動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建構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等,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五、教育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皮亞傑認為,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和經驗、社會交往。由於成熟、經驗和社會交往不同,學生會按自己的速度和興趣來學習,這會使有的兒童認知快些,有的慢些,從而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學內容和方法要考慮到這種差異。教學要重視個別學生的興趣,了解他認知發展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讓每名學生都在符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接受教育,按照各自的發展步調發展,加強個別化教育。

六、充分認識學生不是「小大人」。從思維方面講,成人考慮問題往往從多方面入手,且常常通過命題思維,學生則不同。只有發展到形式運算階段,學生的思維、語言才與成人一樣,能夠徹底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將兒童成人化的現象是存在的。首先,表現在目前許多教師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往往不顧兒童的認知特點及接受能力,一味地加大學習內容,逼迫他們學習,不自覺地把兒童看成一個受教育的「小大人」;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於單純使用成人語言,對學生的活動或語言時,常按成人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擺脫這一現象的唯一辦法就是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充分認識學生與成人所具有的質的差異,使教育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

總之,我們要充分領會認知發展理論的精神實質,並把它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8. 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成熟、經驗、社會環境和平衡化。

(1)成熟

成熟主要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程度。皮亞傑認為,成熟在兒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們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決定性條件)。但兒童是否能承擔某些任務,還要看他們在心理上是否也成熟到足以負擔。比如,一個5歲的兒童可能不能形成計算2+2=4的演繹推理能力。

(2)經驗

在環境獲得的經驗是心理發展的又一重要影響因素,因為新的認知結構就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中形成的。皮亞傑把經驗分為具體經驗(物理經驗)和抽象經驗(即邏輯數學經驗)。兒童直接面對實在的物品,從而獲得具體經驗。皮亞傑認為,具體經驗是思維發展的基礎。具體經驗是重要的,但不能決定心理的發展。

(3)社會環境

兒童不僅需要從環境中獲取經驗,還需要進行社會交往。社會生活、文化教育、語言同樣會加速或阻礙認知發展,關鍵在於給予兒童檢驗和討論他們的信仰和觀念的機會。教育者不但要幫助兒童獲得具體經驗和抽象經驗,還要向兒童灌輸社會規則和社會價值觀,為兒童創造社會交往的條件。大大小小的集體討論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是至關緊要的。 不管兒童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中,甚至是沒有語言的聾啞兒童,到了七歲左右也會出現具體運算的邏輯思維。因此,皮亞傑認為,環境、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並不起決定作用,它只能促進或延緩兒童心理發展而已。

(4)平衡化

平衡化,指兒童自我調節的過程。平衡是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它可以調和成熟、個體對物體產生的經驗以及社會經驗三方作用。通過不斷的自我調節及動態的平衡,使兒童的心理結構不斷變化、發展。他認為,平衡化或自我調節是兒童心理發展中最重要的、決定的因素。

9. 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心裡發展的基本新因素有哪些

皮亞傑對制約發展抄的各種因素襲進行了具體分析,他認為,支配心理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成熟、物理因素、社會環境、平衡。(1)成熟,即神經系統的成熟。他認為,一定的軀體結構或神經通路的發生機能在整個心理成長過程中起著一定作用,但並非決定作用。「成熟僅僅是所有因素之一,兒童年齡漸長,自然及社會環境影響的重要性將隨之增加」。(2)物理環境,包括物體經驗(來自外物)和數理邏輯經驗(來自動作)。皮亞傑指出,物理因素很重要,,但不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因素。(3)社會環境,即社會上的相互作用和社會傳遞,包括社會生活、文化教育、語言等。皮亞傑認為,社會經驗同樣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卻不起決定作用,它只能促進或延緩兒童心理發展而已。這就充分暴露了他的唯心主義或先驗主義的立場,引起國際心理學界不少學者的批評。(4)平衡(或自我調節),即心理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起決定作用。平衡,是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是動態的平衡,具有自我調節的作用。通過這種動態的平衡,實現兒童思維結構的不斷變化和發展。爸媽網兒童英語團隊

10. 並談談皮亞傑跟維果斯基對學生教育的啟示

可參考http://iask.sina.com.cn/b/8MJ5TS2zmbd.html

皮亞傑的理論更看重兒童原有知識和經驗的研究,認為教學要符合學生現有水平,在已有基礎上通過平衡化來對認知結構進行提升,這使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前概念,關注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維果斯基的理論則更強調教育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通過教學行為提升兒童認知發展水平,採取教學支架幫助學生通過接踵而至的一個個最近發展區,從而達到認知發展的目的。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常是在了解學情學力(前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引導讓學生認知水平得到提高。在這樣的教學經驗表象下,事實上已然包括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的理論,既關注了學生原有認知和經驗,又發揮了教學的能動性,搭建教學支架幫助學生通過最近發展區。教師們的經驗已經綜合應用了二者的理論,並沒有偏廢其一。所以在教師培訓時,不一定全部都要用理論去指導實踐,也可以用實踐經驗來學習理論,老師更容易接受理論,否則越學理論老師們越不知道該如何教學,本來就是如此教學的,還要改什麼呢?培訓的任務是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應用與實踐的能力,不能全盤否定教師的已有經驗,理論還需要教師的課堂檢驗,以選擇適合自己學校與學生的教學方式。

閱讀全文

與皮亞傑對培養中學生心理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