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羅湖中學的現任領導
校長:曾挻宇,男,1971年生,廣東豐順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英語高級教師,羅湖區中青年骨幹教師。現任羅湖中學校長。1992年畢業於深圳師范專科學校英語系,1994年完成廣東教育學院本科英語系學業。1992-2000年,任教於羅湖區筍崗中學,連續八年擔任班主任及英語教學工作。2000年調往東湖中學,先後任年級組長兼英語科組長、學生處主任、教學副校長等職務。期間,到山區學校和平縣上陵中學掛職副校長一年;2012年調任羅湖中學校長。從教以來,堅守在教學一線,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與行政管理經驗,工作成效顯著。「求真、務實、樂學、進取」是個人的工作特點。信奉的工作格言:傾材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奉人,律已足以服人;只有真正了解別人困苦的人,才能盡心為別人做美好的事。
書記:王偉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標兵」;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名班主任」;廣東省第十屆黨代表;深圳市「文明市民」;羅湖區委黨委委員、人大代表;羅湖區「百佳班主任」;羅湖區「優秀班主任」;羅湖區義工聯理事長;羅湖區人民檢察院監督員。
副校長:陳英傑,男,1983年7月畢業於華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從教二十多年,擔任行政管理十多年,工作積極,任勞任怨,為人正直,作風正派,平易近人,關心群眾,顧全大局,具團隊合作精神,原則性強,嚴格執行、認真貫徹落實各級的工作,具強烈的責任感。嚴格要求自己,一貫堅持規矩做人,公正辦事,以德服人。處理各種事情做到有理有據,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一切以學校的榮譽、集體的利益為重。大膽探索、具創新精神,各方面取得了令同行矚目的優異成績。協助校領導經過艱苦的努力,一步一個台階,使筍崗中學從一個薄弱的學校逐步改變為在社會有良好聲譽、同行矚目、家長滿意的學校。
曾被評為深圳市優秀教師、區先進生產工作者、全國基礎教育先進個人、羅湖教育突出貢獻獎、羅湖教育成果獎、深圳市生物學科帶頭人、深圳市名師、廣東省中青年骨幹教師、區生物學科帶頭人等,肇慶市科普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多次評為區先進教師、多次年終考核優秀,被聘為深圳市高考講師團成員、市職稱評委、羅湖調入教師考官、名師培養導師等,參加全國、省、市等各級各類比賽獲獎過百項。被羅湖區、深圳市推薦參加廣東省特級教師評選。
副校長:張超英,曾榮獲湖南省體育先進個人、深圳市優秀教師、羅湖區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在三十餘年的教育生涯中,盡職盡責,撰寫了多篇教育教學論文,並分別發表在國家、省、市級專業刊物上。
❷ 合陽縣的歷史名人有誰
曹全、伊尹、 太姒、雷敬兒、雷有終、王鎮、范燧、車朴、王異、魏天命、雷翀、黨守素、雷德驤、雷簡夫李灌、王又旦、雷學謙、雷茂林、康乃心、錢萬選、張大有、王寀、褚峻、車順軌
❸ 想知道:河源市 從和平縣上陵中學到龍川站怎麼坐公交
手機地圖有沒有,地圖功能現在都特別強大,只要輸入地址,就會告訴你有沒有公交路過。
❹ 沭陽建陵高中風景
打電話到這些學校問問就是了,你在這等吧。
上陵中學和修遠中學都要800多元
修遠收費遠遠高於建陵,學校也比建陵好很多很多,不去沭中就去修遠
❺ 我家附近的名人 合陽的
合陽歷史上的名人
伊 尹(約公元前16世紀)
伊尹,又名伊摯,夏末有莘國(今合陽縣)人,商代大政治家。孟子曰:「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商王成湯三聘伊尹到都城毫(今河南商丘)共謀大業。伊尹精於烹飪,常以調味之理喻王事,成湯視為知音,委以國政。伊尹輔佐成湯滅除夏桀,建立商朝,被尊為「阿衡」,亦即宰相。商湯去世,又先後輔助外丙、仲壬二王當政。仲壬死後,其侄太甲繼位,破壞商湯法制,怠亂國政,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商湯葬地,在今河南偃師西南)。兩年後,太甲悔過自新,伊尹迎其復登王位。伊尹著有《伊尹》、《肆命》、《徂後》等書。臨告退,又寫成《咸有一德》。年百歲而卒。輔政四朝的伊尹,對商王朝的建立、鞏固和繁榮,立下不朽功勛。今百良鄉尹庄為伊尹出生地,莘村為伊尹耕作處。三汲、阿場、陌東、陌西等村,留有伊尹遺跡多處。莘村南舊秦庄,有伊尹墓,舊有墓田數十頃;墓前有御道,相傳為前代命官省察道。
太 姒
太姒,周文王妃,周武王生母,商代有莘氏(今東王鄉莘里村)之女,生卒年無考。《詩經·大雅·大明》載:「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矣,文王嘉止,在邦有子,見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生動記敘了周文王親娶太姒的情景。太姒天生姝麗,聰明淑賢,分憂國事,嚴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愛和臣下敬重。生子姬發,即周武王,繼承文王業績,重用姜子牙及周公旦,富國強兵,協調諸侯,伐滅商紂,建立周朝。
曹 全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生卒年不詳,東漢靈帝時舉「孝廉」,任「郎中」,後升任右扶風槐里令。胞弟夭亡,曹全棄官歸家。靈帝光和六年(183),再舉孝廉。光和七年(184年,12月改年號為「中平」),縣民郭家響應黃巾起義,關中時勢告急。曹全由酒泉福祿長調任合陽縣令,鎮壓郭家起義,並採取措施緩和階級矛盾,囁治牆屋,列陳市肆,招撫流亡,存慰老年,出家錢買米面,賑濟殘疾盲啞。其長女桃斐好制葯膏,治癒不少病人。靈帝中平二年(185),門下王敞等人立碑記頌曹全的功德,此碑即素享盛名的漢隸「曹全碑」,現藏省碑林博物館。
雷 德 驤(917—991)
雷德驤,字善行,合陽人。五代周太詛廣順三年(953)進士,宋初任殿中侍御史、屯田員外朗、大理寺(管刑獄的官署)丞。因彈劾宰相趙普「擅增刑名」,被貶商州任司戶參軍,又流放到靈武(今寧夏賀蘭山北)。數年後,其子有鄰向皇帝訴冤,才得以平反。回京後任秘書丞。宋太宗開寶七年(974)任右諫議大夫,考核朝遷官員,敢於直言,受太宗贊賞。太宗淳化二年(991),因其孫孝先有罪被株連,貶為感德軍行軍司馬。死後追復原官銜,並贈給太師榮銜。
雷 簡 夫(1001—?)
雷簡夫,字太簡,系雷德驤曾孫。早年隱居,宋仁宗康定中為秘書省校書郎,代理秦州觀察判官,不久去職居長安。時,關中「三白渠」(今涇惠渠的前身)毀壞已久,京兆府推薦簡夫治理。先前治理的人,每年用六個縣的民夫役作四十天,用梢木幾百萬,而水不足;簡夫役用民夫三十天,梢木減少三分之二,而水有餘。後歷任坊州(今黃陵)、簡州(今四川簡陽)、雅州(今四川雅安)、虢州、同州知州,升尚書職方員外郎。簡夫在雅州時,識眉山蘇洵,讀蘇洵《洪範論》,二人相見恨晚。蘇老泉(即蘇洵)攜其二子蘇軾、蘇轍,拜謁簡夫,以師事之。簡夫遂以書信投老友益州太守張方平、文壇泰斗歐陽修、韓琦等人,推薦「三蘇」父子,使其脫穎而出。擅長書法。知雅州途中,經漢中府,時朝遷拔銀修築古蜀道青泥嶺段,囑記此盛事,遂撰文並書《新築白水路記》碑。又作《江聲帖》。
范 燧(1519—1583)
范燧,字以木,號羅崗,路井鎮范家窪人,明世宗嘉靖年間進士,任戶部湖廣司主事。嚴嵩專權時,范不依附。管理北京崇文門稅收,查辦偷稅漏稅,不避權貴;督辦淮倉,廢除對商船不合理徵收;管理運河,糧船按期到京。升任四川按察副使後,加大城牆,整頓保甲,擒拿妖僧,剪除士豪,昭雪冤獄。後任河南布政司參政,分守洛陽,被他人中傷而引退。回鄉後,修學宮,提倡文教;對鄉里婚喪困難者,周濟甚多。子范垣、范堤、范垠皆文才,均任知縣,人稱「范氏三鳳」,即鄉人所傳「一母三知縣」。
魏 天 命(1612—1648)
魏天命,皇甫庄鄉皇甫庄村人,少習武藝,膽識過人。清順治二年(1645),與城內槐里人康姬衛等在梁山發動農民起義,殺死知縣張延與典史丁同泰。遂與澄城義軍首領王執禮、姬宴屋等聯結,於順治三年(1646)率軍攻克澄城,殺死知縣靳榜,聲威大振。後分軍兩路,康姬衛率北路入城,與清軍戰於芝川鎮,復轉戰耀縣張果老崖,陷入重圍,全軍壯烈犧牲。魏天命率南路軍至朝邑白冢鎮(今大荔縣安仁鎮),被清軍所困,兵敗被俘。嗣又掐脫縛綁,單騎重返梁山,力圖重舉。順治五年(1648)九月,天命外出活動,被知縣庄曾明、縣丞汪維城偵知,於和家莊中伏被執。解送西安途中,天命笑顧左右說「吾謂成大事封侯,當八座以耀鄉里;今乘囚車為爾輩所簇擁,亦如八座矣」。臨刑從容,凜然就義。
黨 守 素
黨守素,坊鎮鄉靈泉村人,生卒年不詳。父母早亡,20歲左右輟學。農閑趕毛驢往返於陝北貶鹽。一次,驢、鹽被鹽吏沒收,身遭拘押數日,返鄉不成,自投李自成義軍「老八隊」。屢建戰功,升至「威武將軍」,封「載侯」,鎮守蘭州。闖王失敗後,與李過、高一功等率部由西北南下,隨高夫人歸明抗清。直到清康熙二、三年(1663—1664)間,南明降清,武帝失敗後,黨守素同劉宗敏、郝搖旗(後名郝永忠)、劉體仁等在川、鄂、陝交界處繼續抗清。後在湖北鄖陽、房山的武當山以西至陝西鎮安、山陽邊界潛伏落戶,人稱「十三家」。靈泉村後巷南邊中間分支祠堂有自成大順政權所賜「開國元戎」匾,掛於門首(今已不存)。
李 灌(1601-1676)
李灌,字向若,號連壁,南坂頭(新池鄉南順村)人。明崇禎時舉人。清兵入關後,渡河到山西為僧,後又返鄉。清遷官吏慕名尋訪,他避而不見,大門外寫對聯一別:「清風焉能吹動我,明月何曾不照人。」痛惡變節仕清之人,常以詩文譏諷。為避災禍,潛入華山采葯,有時穿道服在街上行乞,漂泊三十餘年。晚年回鄉,在乳羅山下挖窯洞居住,種田十數畝維生。著作豐厚,詩文清奇雄宕,惜多散佚,傳世之作僅《廣瀵堤記》、《嘲同志未終之人》及碑文數篇。曾與老藝人一起,對合陽線偶戲從音樂到舞台表演藝術等,作過一系列重大改革,並親自編寫劇本(已失傳),使線偶戲具胡濃郁「悼明」色彩,世稱「吊線胡」、「吊明歌」。合陽民間流傳有李灌不畏強暴,伸張正義,滑稽多智,巧斗邪惡的故事,幾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雷學謙
雷學謙,字六吉,東王鄉夏陽村人,生卒年不詳。清順治時進士。任廣西桂林推官,以清正聞名。康熙元年(1662),其考選廣西道監察御史,為整肅選拔任用官員和彈劾曠職瀆職行為,向康熙皇帝陳奏時政得失數十條,都被採納。巡視江浙鹽政,受商民擁護。因母去世,棄官回鄉。當時,王村瀵常年因雨潦水漲而淹沒耕地,遂率眾修渠整堰,使泄蓄流暢,灌田多而不復為害。潼關車牛站每年要耗掉合陽百姓銀子上萬兩,其催促知縣徐起霖上報,得以免除。卒後墓葬南蔡園村西。
王又旦
王又旦,字幼華,號黃湄,百良鄉百良村人。清順治下五年(1658)進士。康熙七年(1668)任湖廣潛江知縣。當時,潛江正值兵災水患之後,他革除弊政,招集流亡,獎勵農桑,變亂為治。潛江居漢水下游,常因決堤成災,其除率眾修堤外,又建議上級改各縣聯合修堤為分縣劃段管修,以防敷衍推諉,使湖北免除漢水之患二十餘載。同時於潛江建立「傳經書院」和「說詩台」,培育人才。康熙二十三年(1684),升使吏部給事中。後到廣東主持考試,奏准於盜匪常出沒的南海花山建城設縣,遂得長治久安。又旦博學能文,詩作尤佳,與京師王漁洋時相唱和,交誼尤契。時,海內言詩者必稱「二王」。朱竹坨謂:「又旦詩能兼綜漢宋人之長」。著有《黃湄集》十卷。墓在百良村南。
雷敬兒(1613—1701)
雷敬兒,雷翀之次女,嫁給和陽村秀才史繼魯,人稱史夫人。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工詩文,善書法。繼魯早喪,無子。以侄為嗣,為其修建書房,親寫銘文:「天地為屋,江河為沼。古今旦暮,聖賢朋好。具此心眼,以窺奧妙。月明星燦,書聲繚繞」。嗣子亦早亡,遺孫三人,雷悉心教養,著有《彌清閣集》,晚年自行燒毀。清乾隆版《合陽縣全志》載有她《哭夫》詩一首:「去年燈火共元宵,為我窗前拂翠翹。佳節依然人不見,一輪明月冷迢迢」。民間傳抄其織錦迴文詩作多首。
康乃心(1643—1707)
康乃心,字孟謀,號太乙,縣城槐里(今文化街)人,康熙三十八年(1609)舉人,博學能文,是清初陝西著名詩人。其題留於西安小雁塔僧舍左壁上的《吊秦莊襄王墓》詩(其一):「園廟衣冠此內藏,野花歲歲上陵香。邯鄲鼓瑟應如舊,贏得佳兒畢六王」,備受清代大詩人王漁洋贊賞,從此名聞海內。著有《莘野集》、《太乙子》、曾編纂《韓城縣志》、《平遙縣志》。時有「關中三李(李因篤、李顒、李天生),不如合陽一康」之說。
錢萬選
錢萬選,字子華,江蘇長興人,貢生,生卒年不詳。清康熙四十年(1701)任合陽知縣,為政寬和,以教養為務。初到任時,即召請名士經常講論學問。設社學數十處,振興合陽教育。編《合陽縣志》十卷,體例有所更新,但合陽紳士「不以為然」。離任後,擇存精要,改名《宰莘退食錄》自費刊印。
張大有(1675—1730)
張大有,字書登,又字火天,城關鎮西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殿試受卷官,因上書陳述科場積弊,降為國子監助教。後歷任奉天府丞、順天府丞、左僉都御史、太常侍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漕運總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並代理兵部尚書。任漕運總督時,親臨河道整頓漕政,提出「建石壩,修水勢;編船次,均運量;明約束,絕姦宄;選材任,懲侵漁」八條良策。又裁減冗員,分幫兌運,實行輪換,使弊絕風清,漕運暢通,官民受利。眾贊曰:「九載漕運,一塵不染,可謂絕後空前」。死後謚「文敬」。著有《黃門詩集》、《綠槐堂文集》、《漕政簡明書》等,惜其俱失。墓地在縣城北門外張家墩。
褚 峻
褚峻,字千峰,甘井鄉萬年村人,生卒年不詳。擅長雕刻,以拓售碑帖為業。乾隆六年(1741)摹成《金石圖》四冊,為學者所珍視。本縣書法家黨晴梵在《華雲雜記》中說:「褚氏《金石圖》共四冊,冊高一尺二寸,闊七寸。縮豐碑巨於盡天寸地中,圭躍花紋,無不歷歷,洵能手也。不惟文字摹刻極小而致,題跋亦整潔可愛,考據尤精賅詳明」。著有《金石經眼錄》四卷,為乾隆嘉慶時金石名著。
康 嶸
康嶸,字榮山,縣城槐里(今文化街)人,清道光年間生員,生卒年無考。為人剛直磊落,不同流俗。知縣沈壽曾(浙江桐鄉人)謅上虐下,貪婪不法。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旱,合民大飢,沈壽曾除催交當年賦糧外,又嚴督鄉民交納舊欠的「出陳易新」倉麥,引起百姓鬨堂,沈章以叛民報府,擴大事態,致縣西王村十五人系獄,五人刑斃獄中。又有郭家坡富室郭維元代催里糧,沈以郭私用朱筆填改拘票姓名為由,將其拘捕,索賄銀一千三百五十兩保釋。康嶸憤其不法,乃聯絡受害家屬數人,直至臬司投狀控告。詎料臬、府、州、縣上下作弊,反坐康誣陷,連其子純熙一並系獄,大刑威逼,迫康就範。經翰林王鳳翔說合,康始得出獄。後受大荔段述之資助,赴京上控,費時三載,歷經艱險,終於咸豐元年(1851)告御狀得准。咸豐皇帝御批:「沈壽曾胡作妄為,杖一百,發流新疆;各官一並交部議處;受害鄉民酌予撫恤。」合陽人狀其所為,曾編《康嶸告御狀》一劇,遐邇流傳。
印光發師
印光法師,號常慚愧僧,俗家姓趙名丹桂,又名聖量,孟支離破碎鄉赤城東村人。幼隨胞兄習儒經,涉獵釋教經典,矢志參拂。光緒 四年(1878),舍家離俗,入西安慈恩寺聽經。光緒七年(1881),至終南山蓮花洞寺,拜道純和尚為師,剃度為僧,道號印光。次年,入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初,於湖北竹溪蓮花寺充照客時,得讀《龍舒凈土經》殘本,悟其精妙,一以凈土為歸。光緒十二年(1886),前往北京紅螺山資福寺專修凈土宗三年。其間,曾告假朝拜,山西五台山文殊師利道場,回寺後任上客堂香燈、寮元等職,並於誦經之餘,研讀三藏教典,由是深入經藏妙契佛心。光緒十六年(1890),至北京龍泉寺家「行堂」(為僧眾盛飯菜的僧人)。光緒十七年(1891),住北京圓廣寺。光緒十九年(1893),應入京請藏經的化聞和尚之邀,赴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居藏經樓,主理藏經。光緒二十三年(1897),受請為法雨寺僧眾開講《彌陀便蒙鈔》一座。此後,於法雨寺珠寶殿側閉關兩期六年,終日不出房門,由人送飯食誦經念佛,而學行倍進。光緒三十年(1904),為溫州頭陀寺入都請藏畢仍住法雨寺經樓。民國7年(1918)至18年(1929)間,數赴上海、弘揚凈土宗,多寓太平寺。民國19年(1930),赴蘇州報國寺閉關,指導創辦靈岩凈土宗第二念佛道場。民國26年(1937),移住靈岩,至29年(1940)農歷十一月初四日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祥坐化,享年80歲,僧臘六十載。其舍利子分置各寺,被尊為佛教凈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一生著述甚豐,遺著有《印光法師文鈔》四卷、續編《文鈔》二卷、《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生前自奉儉約,樂善好施,曾募捐修建法雨寺、上海慈幼院等;先後於民國15年(1926)、24年(1935)、25年(1936)三次為陝西、綏遠賑災,共捐款8000元之多;民國十八年(1929),專為家鄉東、西赤城村施賑1600元。
師集賢
師集賢,乳名道立,筆名路冷,城關鎮東安家莊人。幼年喪父母,由督父母撫養成人。1917年由合陽高小畢業,考入西安成德中學。1921年考入東南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後為上海大學),習美工。受鄧中夏、瞿秋白、惲代英等革命思想熏陶,於1922年參加反基督教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上海大學畢業回西安,先後在西安美術學校、西安中山中學任教,以詩畫宣傳革命思想。
1927年春,蔣介石叛變革命,師集賢於1928年隨同進步人士王復初至南京審計院任辦事員,從事中共地下交通工作,經常為中共南京市委任曜(任雪濤)傳遞秘密文件。與進步知識分子李卓如、崔斗山等創辦《工作半月刊》,發表長詩《誰是我的媽媽》,揭露封建社會罪惡,傾吐勞動群眾的苦衷。國民黨警察局疑其為共產黨員,捕之入獄,經審計院科長邵師周保釋出獄。
1930年,上海復旦大學地下黨員劉高天(合陽人),因執行李立三「左」傾路線受到黨內批評,暫居師處。當時,同鄉友好王子宜、雷仲山、屈仰之、習志合和楊佩韋等進步師生亦常來師的寓所。當年署期,國民黨特務在郵局發現一封寫有「師路冷女士轉蘆冷影女士」(蘆冷影是劉高天化名)字樣的掛號信,便化裝郵差,將信送到師集賢住處。劉高天接信,未及拆閱,特務多人入室,持槍威逼、查問。師集賢下班返寓途中聞聽特務進室搜查,想到劉高天才入黨,年輕經驗少,其他幾位同志都是進步學生,當即挺身進家,面對特務理直氣壯地說:「我是房主,有事我一人承擔,和同鄉於年們無關!」特務把師集賢、劉高天等七人逮押至國民黨南京衛戊司令部。在獄中,法官故作憐憫說:「你是青年詩人,不過為女子所誤,為愛情死而無益。只要你供出她的住處,你與朋友都可獲釋」。師集賢說:「劉女士認為我可靠,賜令轉信,我若拋她,何以為人?》今犯到你手裡,死而後己!」經反復抗爭,其他六人保釋出獄。分手時師集賢告訴劉高天:「善自奮斗,勿找任何人」。請你替我見王先生(王復初)一面,傳話『母勿念,此生再見十有九無望,永別了。'」
1930年9月23日,師集賢就義於南京雨花亭。著名人士王復初及集賢的同鄉、戰友,將師集賢遺體安葬於雨花台三藏殿附近的西北坡。王復初題字立碑:「關中師道立之墓」。
黨晴梵(1885—1966)
黨晴梵,名雲,號待廬,坊鎮鄉靈泉村人。清末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任同州師范、同州中學等校教員。民國4年(1915)加入陝西靖國軍討袁,初任總部秘書長,繼任第一路軍參謀長,交遊廣而恃才傲物。在此期間,先後任西安行營設計委員、西安高級中學和西安商業專科學校教員。22年(1933)任合陽中學校長,延聘進步教師,購置理化實驗儀器,編印校刊,使學風為之一新。民國33年(1944),從西安返縣,任合陽縣臨時參議會議長,曾連續揭發縣軍事科和華潼師管區180兵役舞弊案及八區專員蔣堅忍白宜公路舞弊案。34年(1945),在縣臨時會大門外張貼「立即停止征實」、「立即撤銷戰時徵兵機構」等巨幅標語,國民黨新任縣長周鴻軟硬兼施,迫其施棄競選縣參議長和省參議員權利。後被免去縣臨時參議會議長職務。1947年春節,靈泉村耍「射覆」,黨親撰「慶祝勝利」、「化行北國」、「時髦作風」、「典型人物」和「我們希望」五闕二十目文聯故事,旨在揭露國民黨腐朽黑暗。1948年進入陝甘寧邊區,任邊區政府參議。西安解放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副部長、西北行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大學教授,當選省政協二、三屆副主席及省三屆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昭雪。著有《先秦思想史論略》、《中國文字學概論》和《待廬叢書》等多卷 .
❻ 和平縣政法委黃偉平現在如何
廣東和平縣政法委書記嫌嚴重違紀被調查
中新網河源3月28日電 廣東河專源市紀委官方網站「萬綠屬清風網」28日對外發布消息稱,經河源市委批准,該市和平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偉平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據了解,黃偉平生於1966年9月,系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人,在職本科學歷。198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畢業於惠陽師范專科學校政史系,同年8月至1994年11月,任上陵中學政治教師,團委書記,副校長,黨支部書記,校長;1994年12月至至2003年3月先後任上陵鎮副鎮長,鎮長、鎮委書記;2003年4月調任至和平縣,至2016年2月,先後任和平縣衛生局局長、教育局局長、政協和平縣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和平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等。(完)
❼ 和平中學的學校領導
校長:黃錦標
黃錦標,男,1964年出生,和平縣陽明鎮人,大學本科學歷,化學中學高級教師,廣東省優秀教師。歷任和平縣實驗初級中學校長、和平縣四聯中學校長,2012年1月起任和平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
副校長:吳文岳
吳文岳,男,1968生,1991年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理學學士,中學地理高級教師。1994年被評為「南粵教壇新秀」,1995年被評為「和平縣優秀班主任」;2000年被評為「南粵優秀地理教師」,獲廣東中華民族文化基金金獎;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長期任教高三地理課,高考成績多次奪全市桂冠;有多篇論文在國家和省市級報刊發表。2002年起任和平中學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
副校長:黃永威
黃永威,男,1969年11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英語高級教師。1990年7月至1993年7月在和平縣上陵中學任教,1993年8月至今在和平中學任教。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班主任,2002年被評為和平縣優秀共產黨員。歷任和平中學政教處副主任、主任,教務處主任,2004年8月起任和平中學副校長。
副校長:曹奇飄
曹奇飄,男,1970年7月出生,和平縣東水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生物高級教師,1991年6月大學畢業分配到和中工作至今。歷任和平中學團委書記、總務處主任,2004年8月至今任和平中學副校長。 工作至今,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縣優秀教育工作者、縣十大優秀青年、縣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團幹部、市優秀教師,省優秀團幹部、省南粵優秀山區教師。
黨總支副書記:黃李輝
黃李輝,男,本科學歷,語文中學高級教師。歷任鄉鎮中學教導主任、副校長,鄉鎮黨委委員,縣直團委副書記,縣委宣傳部科員,縣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副校長。多次被評為市縣優秀黨員、先進個人,2002年被評為「全國中學文學社團優秀指導老師」。現任和平中學黨總支副書記。
❽ 講述合陽故事的作文
合陽縣隸屬陝西省渭南市,地處陝西省關中地區東部,黃河中游西側,平均海拔為721米,年平均氣溫11.5℃,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人(2008年),轄12鎮4鄉353個村民委員會。歷史名人伊尹伊尹(約公元前16世紀),又名伊摯,夏末有莘國(今合陽縣)人,商代大政治家。孟子曰:「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商王成湯三聘伊尹到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共謀大業。伊尹精於烹飪,常以調味之理喻王事,成湯視為知音,委以國政。伊尹輔佐成湯滅除夏桀,建立商朝,被尊為「阿衡」,亦即宰相。商湯去世,又先後輔助外丙、仲壬二王當政。仲壬死後,其侄太甲繼位,破壞商湯法制,怠亂國政,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商湯葬地,在今河南偃師西南)。兩年後,太甲悔過自新,伊尹迎其復登王位。伊尹著有《伊尹》、《肆命》、《徂後》等書。臨告退,又寫成《咸有一德》。年百歲而卒。輔政四朝的伊尹,對商王朝的建立、鞏固和繁榮,立下不朽功勛。今百良鄉尹庄為伊尹出生地,莘村為伊尹耕作處。三汲、阿場、陌東、陌西等村,留有伊尹遺跡多處。莘村南舊秦庄,有伊尹墓,舊有墓田數十頃;墓前有御道,相傳為前代命官省察道。太姒太姒,周文王妃,周武王生母,商代有莘氏(今東王鄉莘里村)之女,生卒年無考。《詩經·大雅·大明》載:「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矣,文王嘉止,在邦有子,見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生動記敘了周文王親娶太姒的情景。太姒天生姝麗,聰明淑賢,分憂國事,嚴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愛和臣下敬重。生子姬發,即周武王,繼承文王業績,重用姜子牙及周公旦,富國強兵,協調諸侯,伐滅商紂,建立周朝。曹全曹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生卒年不詳,東漢靈帝時舉「孝廉」,任「郎中」,後升任右扶風槐里令。胞弟夭亡,曹全棄官歸家。靈帝光和六年(183),再舉孝廉。光和七年(184年,12月改年號為「中平」),縣民郭家響應黃巾起義,關中時勢告急。曹全由酒泉福祿長調任合陽縣令,鎮壓郭家起義,並採取措施緩和階級矛盾,囁治牆屋,列陳市肆,招撫流亡,存慰老年,出家錢買米面,賑濟殘疾盲啞。其長女桃斐好制葯膏,治癒不少病人。靈帝中平二年(185),門下王敞等人立碑記頌曹全的功德,此碑即素享盛名的漢隸「曹全碑」,現藏省碑林博物館。雷德驤(917—991)雷德驤,字善行,合陽人。五代周太詛廣順三年(953)進士,宋初任殿中侍御史、屯田員外朗、大理寺(管刑獄的官署)丞。因彈劾宰相趙普「擅增刑名」,被貶商州任司戶參軍,又流放到靈武(今寧夏賀蘭山北)。數年後,其子有鄰向皇帝訴冤,才得以平反。回京後任秘書丞。宋太宗開寶七年(974)任右諫議大夫,考核朝遷官員,敢於直言,受太宗贊賞。太宗淳化二年(991),因其孫孝先有罪被株連,貶為感德軍行軍司馬。死後追復原官銜,並贈給太師榮銜。雷簡夫(1001—?)雷簡夫,字太簡,系雷德驤曾孫。早年隱居,宋仁宗康定中為秘書省校書郎,代理秦州觀察判官,不久去職居長安。時,關中「三白渠」(今涇惠渠的前身)毀壞已久,京兆府推薦簡夫治理。先前治理的人,每年用六個縣的民夫役作四十天,用梢木幾百萬,而水不足;簡夫役用民夫三十天,梢木減少三分之二,而水有餘。後歷任坊州(今黃陵)、簡州(今四川簡陽)、雅州(今四川雅安)、虢州、同州知州,升尚書職方員外郎。簡夫在雅州時,識眉山蘇洵,讀蘇洵《洪範論》,二人相見恨晚。蘇老泉(即蘇洵)攜其二子蘇軾、蘇轍,拜謁簡夫,以師事之。簡夫遂以書信投老友益州太守張方平、文壇泰斗歐陽修、韓琦等人,推薦「三蘇」父子,使其脫穎而出。擅長書法。知雅州途中,經漢中府,時朝遷拔銀修築古蜀道青泥嶺段,囑記此盛事,遂撰文並書《新築白水路記》碑。又作《江聲帖》。范燧(1519—1583)范燧,字以木,號羅崗,路井鎮范家窪人,明世宗嘉靖年間進士,任戶部湖廣司主事。嚴嵩專權時,范不依附。管理北京崇文門稅收,查偷稅漏稅,不避權貴;督淮倉,廢除對商船不合理徵收;管理運河,糧船按期到京。升任四川按察副使後,加大城牆,整頓保甲,擒拿妖僧,剪除士豪,昭雪冤獄。後任河南布政司參政,分守洛陽,被他人中傷而引退。回鄉後,修學宮,提倡文教;對鄉里婚喪困難者,周濟甚多。子范垣、范堤、范垠皆文才,均任知縣,人稱「范氏三鳳」,即鄉人所傳「一母三知縣」。魏天命(1612—1648)魏天命,皇甫庄鄉皇甫庄村人,少習武藝,膽識過人。清順治二年(1645),與城內槐里人康姬衛等在梁山發動農民起義,殺死知縣張延與典史丁同泰。遂與澄城義軍首領王執禮、姬宴屋等聯結,於順治三年(1646)率軍攻克澄城,殺死知縣靳榜,聲威大振。後分軍兩路,康姬衛率北路入城,與清軍戰於芝川鎮,復轉戰耀縣張果老崖,陷入重圍,全軍壯烈犧牲。魏天命率南路軍至朝邑白冢鎮(今大荔縣安仁鎮),被清軍所困,兵敗被俘。嗣又掐脫縛綁,單騎重返梁山,力圖重舉。順治五年(1648)九月,天命外出活動,被知縣庄曾明、縣丞汪維城偵知,於和家莊中伏被執。解送西安途中,天命笑顧左右說「吾謂成大事封侯,當八座以耀鄉里;今乘囚車為爾輩所簇擁,亦如八座矣」。臨刑從容,凜然就義。黨守素黨守素,坊鎮鄉靈泉村人,生卒年不詳。父母早亡,20歲左右輟學。農閑趕毛驢往返於陝北貶鹽。一次,驢、鹽被鹽吏沒收,身遭拘押數日,返鄉不成,自投李自成義軍「老八隊」。屢建戰功,升至「威武將軍」,封「載侯」,鎮守蘭州。闖王失敗後,與李過、高一功等率部由西北南下,隨高夫人歸明抗清。直到清康熙二、三年(1663—1664)間,南明降清,武帝失敗後,黨守素同劉宗敏、郝搖旗(後名郝永忠)、劉體仁等在川、鄂、陝交界處繼續抗清。後在湖北鄖陽、房山的武當山以西至陝西鎮安、山陽邊界潛伏落戶,人稱「十三家」。靈泉村後巷南邊中間分支祠堂有自成大順政權所賜「開國元戎」匾,掛於門首(今已不存)。李灌(1601-1676)李灌,字向若,號連壁,南坂頭(新池鄉南順村)人。明崇禎時舉人。清兵入關後,渡河到山西為僧,後又返鄉。清遷官吏慕名尋訪,他避而不見,大門外寫對聯一別:「清風焉能吹動我,明月何曾不照人。」痛惡變節仕清之人,常以詩文譏諷。為避災禍,潛入華山采葯,有時穿道服在街上行乞,漂泊三十餘年。晚年回鄉,在乳羅山下挖窯洞居住,種田十數畝維生。著作豐厚,詩文清奇雄宕,惜多散佚,傳世之作僅《廣瀵堤記》、《嘲同志未終之人》及碑文數篇。曾與老藝人一起,對合陽線偶戲從音樂到舞台表演藝術等,作過一系列重大改革,並親自編寫劇本(已失傳),使線偶戲具胡濃郁「悼明」色彩,世稱「吊線胡」、「吊明歌」。合陽民間流傳有李灌不畏強暴,伸張正義,滑稽多智,巧斗邪惡的故事,幾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雷學謙雷學謙,字六吉,東王鄉夏陽村人,生卒年不詳。清順治時進士。任廣西桂林推官,以清正聞名。康熙元年(1662),其考選廣西道監察御史,為整肅選拔任用官員和彈劾曠職瀆職行為,向康熙皇帝陳奏時政得失數十條,都被採納。巡視江浙鹽政,受商民擁護。因母去世,棄官回鄉。當時,王村瀵常年因雨潦水漲而淹沒耕地,遂率眾修渠整堰,使泄蓄流暢,灌田多而不復為害。潼關車牛站每年要耗掉合陽百姓銀子上萬兩,其催促知縣徐起霖上報,得以免除。卒後墓葬南蔡園村西。王又旦王又旦,字幼華,號黃湄,百良鄉百良村人。清順治下五年(1658)進士。康熙七年(1668)任湖廣潛江知縣。當時,潛江正值兵災水患之後,他革除弊政,招集流亡,獎勵農桑,變亂為治。潛江居漢水下游,常因決堤成災,其除率眾修堤外,又建議上級改各縣聯合修堤為分縣劃段管修,以防敷衍推諉,使湖北免除漢水之患二十餘載。同時於潛江建立「傳經書院」和「說詩台」,培育人才。康熙二十三年(1684),升使吏部給事中。後到廣東主持考試,奏准於盜匪常出沒的南海花山建城設縣,遂得長治久安。又旦博學能文,詩作尤佳,與京師王漁洋時相唱和,交誼尤契。時,海內言詩者必稱「二王」。朱竹坨謂:「又旦詩能兼綜漢宋人之長」。著有《黃湄集》十卷。墓在百良村南。雷敬兒(1613—1701)雷敬兒,雷翀之次女,嫁給和陽村秀才史繼魯,人稱史夫人。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工詩文,善書法。繼魯早喪,無子。以侄為嗣,為其修建書房,親寫銘文:「天地為屋,江河為沼。古今旦暮,聖賢朋好。具此心眼,以窺奧妙。月明星燦,書聲繚繞」。嗣子亦早亡,遺孫三人,雷悉心教養,著有《彌清閣集》,晚年自行燒毀。清乾隆版《合陽縣全志》載有她《哭夫》詩一首:「去年燈火共元宵,為我窗前拂翠翹。佳節依然人不見,一輪明月冷迢迢」。民間傳抄其織錦迴文詩作多首。康乃心(1643—1707)康乃心,字孟謀,號太乙,縣城槐里(今文化街)人,康熙三十八年(1609)舉人,博學能文,是清初陝西著名詩人。其題留於西安小雁塔僧舍左壁上的《吊秦莊襄王墓》詩(其一):「園廟衣冠此內藏,野花歲歲上陵香。邯鄲鼓瑟應如舊,贏得佳兒畢六王」,備受清代大詩人王漁洋贊賞,從此名聞海內。著有《莘野集》、《太乙子》、曾編纂《韓城縣志》、《平遙縣志》。時有「關中三李(李因篤、李顒、李天生),不如合陽一康」之說。錢萬選錢萬選,字子華,江蘇長興人,貢生,生卒年不詳。清康熙四十年(1701)任合陽知縣,為政寬和,以教養為務。初到任時,即召請名士經常講論學問。設社學數十處,振興合陽教育。編《合陽縣志》十卷,體例有所更新,但合陽紳士「不以為然」。離任後,擇存精要,改名《宰莘退食錄》自費刊印。張大有(1675—1730)張大有,字書登,又字火天,城關鎮西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殿試受卷官,因上書陳述科場積弊,降為國子監助教。後歷任奉天府丞、順天府丞、左僉都御史、太常侍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漕運總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並代理兵部尚書。任漕運總督時,親臨河道整頓漕政,提出「建石壩,修水勢;編船次,均運量;明約束,絕姦宄;選材任,懲侵漁」八條良策。又裁減冗員,分幫兌運,實行輪換,使弊絕風清,漕運暢通,官民受利。眾贊曰:「九載漕運,一塵不染,可謂絕後空前」。死後謚「文敬」。著有《黃門詩集》、《綠槐堂文集》、《漕政簡明書》等,惜其俱失。墓地在縣城北門外張家墩。褚峻褚峻,字千峰,甘井鄉萬年村人,生卒年不詳。擅長雕刻,以拓售碑帖為業。乾隆六年(1741)摹成《金石圖》四冊,為學者所珍視。本縣書法家黨晴梵在《華雲雜記》中說:「褚氏《金石圖》共四冊,冊高一尺二寸,闊七寸。縮豐碑巨於盡天寸地中,圭躍花紋,無不歷歷,洵能手也。不惟文字摹刻極小而致,題跋亦整潔可愛,考據尤精賅詳明」。著有《金石經眼錄》四卷,為乾隆嘉慶時金石名著。康嶸康嶸,字榮山,縣城槐里(今文化街)人,清道光年間生員,生卒年無考。為人剛直磊落,不同流俗。知縣沈壽曾(浙江桐鄉人)謅上虐下,貪婪不法。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旱,合民大飢,沈壽曾除催交當年賦糧外,又嚴督鄉民交納舊欠的「出陳易新」倉麥,引起百姓鬨堂,沈章以叛民報府,擴大事態,致縣西王村十五人系獄,五人刑斃獄中。又有郭家坡富室郭維元代催里糧,沈以郭私用朱筆填改拘票姓名為由,將其拘捕,索賄銀一千三百五十兩保釋。康嶸憤其不法,乃聯絡受害家屬數人,直至臬司投狀控告。詎料臬、府、州、縣上下作弊,反坐康誣陷,連其子純熙一並系獄,大刑威逼,迫康就範。經翰林王鳳翔說合,康始得出獄。後受大荔段述之資助,赴京上控,費時三載,歷經艱險,終於咸豐元年(1851)告御狀得准。咸豐皇帝御批:「沈壽曾胡作妄為,杖一百,發流新疆;各官一並交部議處;受害鄉民酌予撫恤。」合陽人狀其所為,曾編《康嶸告御狀》一劇,遐邇流傳。印光法師印光法師,號常慚愧僧,俗家姓趙名丹桂,又名聖量,孟支鄉赤城東村人。幼隨胞兄習儒經,涉獵釋教經典,矢志參拂。光緒四年(1878),舍家離俗,入西安慈恩寺聽經。光緒七年(1881),至終南山蓮花洞寺,拜道純和尚為師,剃度為僧,道號印光。次年,入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初,於湖北竹溪蓮花寺充照客時,得讀《龍舒凈土經》殘本,悟其精妙,一以凈土為歸。光緒十二年(1886),前往北京紅螺山資福寺專修凈土宗三年。其間,曾告假朝拜,山西五台山文殊師利道場,回寺後任上客堂香燈、寮元等職,並於誦經之餘,研讀三藏教典,由是深入經藏妙契佛心。光緒十六年(1890),至北京龍泉寺家「行堂」(為僧眾盛飯菜的僧人)。光緒十七年(1891),住北京圓廣寺。光緒十九年(1893),應入京請藏經的化聞和尚之邀,赴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居藏經樓,主理藏經。光緒二十三年(1897),受請為法雨寺僧眾開講《彌陀便蒙鈔》一座。此後,於法雨寺珠寶殿側閉關兩期六年,終日不出房門,由人送飯食誦經念佛,而學行倍進。光緒三十年(1904),為溫州頭陀寺入都請藏畢仍住法雨寺經樓。民國7年(1918)至18年(1929)間,數赴上海、弘揚凈土宗,多寓太平寺。民國19年(1930),赴蘇州報國寺閉關,指導創靈岩凈土宗第二念佛道場。民國26年(1937),移住靈岩,至29年(1940)農歷十一月初四日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坐化,享年80歲,僧臘六十載。其舍利子分置各寺,被尊為佛教凈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一生著述甚豐,遺著有《印光法師文鈔》四卷、續編《文鈔》二卷、《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生前自奉儉約,樂善好施,曾募捐修建法雨寺、上海慈幼院等;先後於民國15年(1926)、24年(1935)、25年(1936)三次為陝西、綏遠賑災,共捐款8000元之多;民國十八年(1929),專為家鄉東、西赤城村施賑1600元。師集賢師集賢,乳名道立,筆名路冷,城關鎮東安家莊人。幼年喪父母,由督父母撫養成人。1917年由合陽高小畢業,考入西安成德中學。1921年考入東南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後為上海大學),習美工。受鄧中夏、瞿秋白、惲代英等革命思想熏陶,於1922年參加反基督教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上海大學畢業回西安,先後在西安美術學校、西安中山中學任教,以詩畫宣傳革命思想。1927年春,蔣介石叛變革命,師集賢於1928年隨同進步人士王復初至南京審計院任事員,從事中共地下交通工作,經常為中共南京市委任曜(任雪濤)傳遞秘密文件。與進步知識分子李卓如、崔斗山等創《工作半月刊》,發表長詩《誰是我的媽媽》,揭露封建社會罪惡,傾吐勞動群眾的苦衷。國民黨警察局疑其為共產黨員,捕之入獄,經審計院科長邵師周保釋出獄。1930年,上海復旦大學地下黨員劉高天(合陽人),因執行李立三「左」傾路線受到黨內批評,暫居師處。當時,同鄉友好王子宜、雷仲山、屈仰之、習志合和楊佩韋等進步師生亦常來師的寓所。當年署期,國民黨特務在郵局發現一封寫有「師路冷女士轉蘆冷影女士」(蘆冷影是劉高天化名)字樣的掛號信,便化裝郵差,將信送到師集賢住處。劉高天接信,未及拆閱,特務多人入室,持槍威逼、查問。師集賢下班返寓途中聞聽特務進室搜查,想到劉高天才入黨,年輕經驗少,其他幾位同志都是進步學生,當即挺身進家,面對特務理直氣壯地說:「我是房主,有事我一人承擔,和同鄉於年們無關!」特務把師集賢、劉高天等七人逮押至國民黨南京衛戊司令部。在獄中,法官故作憐憫說:「你是青年詩人,不過為女子所誤,為愛情死而無益。只要你供出她的住處,你與朋友都可獲釋」。師集賢說:「劉女士認為我可靠,賜令轉信,我若拋她,何以為人?》今犯到你手裡,死而後己!」經反復抗爭,其他六人保釋出獄。分手時師集賢告訴劉高天:「善自奮斗,勿找任何人」。請你替我見王先生(王復初)一面,傳話『母勿念,此生再見十有九無望,永別了。'」1930年9月23日,師集賢就義於南京雨花亭。著名人士王復初及集賢的同鄉、戰友,將師集賢遺體安葬於雨花台三藏殿附近的西北坡。王復初題字立碑:「關中師道立之墓」。黨晴梵(1885—1966)黨晴梵,名雲,號待廬,坊鎮鄉靈泉村人。清末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任同州師范、同州中學等校教員。民國4年(1915)加入陝西靖國軍討袁,初任總部秘書長,繼任第一路軍參謀長,交遊廣而恃才傲物。在此期間,先後任西安行營設計委員、西安高級中學和西安商業專科學校教員。22年(1933)任合陽中學校長,延聘進步教師,購置理化實驗儀器,編印校刊,使學風為之一新。民國33年(1944),從西安返縣,任合陽縣臨時參議會議長,曾連續揭發縣軍事科和華潼師管區180兵役舞弊案及八區專員蔣堅忍白宜公路舞弊案。34年(1945),在縣臨時會大門外張貼「立即停止征實」、「立即撤銷戰時徵兵機構」等巨幅標語,國民黨新任縣長周鴻軟硬兼施,迫其施棄競選縣參議長和省參議員權利。後被免去縣臨時參議會議長職務。1947年春節,靈泉村耍「射覆」,黨親撰「慶祝勝利」、「化行北國」、「時髦作風」、「典型人物」和「我們希望」五闕二十目文聯故事,旨在揭露國民黨腐朽黑暗。1948年進入陝甘寧邊區,任邊區政府參議。西安解放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副部長、西北行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大學教授,當選省政協二、三屆副主席及省三屆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昭雪。著有《先秦思想史論略》、《中國文字學概論》和《待廬叢書》等多卷.
❾ 平和縣的所有中學
是廣東省的和平縣么?共有17個:陽明中學、彭寨中學、東水中學、林內寨中學、熱水中容學、大壩中學、上陵中學、下車中學、長塘中學、貝墩中學、古寨中學、禮士中學、公白中學、合水中學、青州中學、浰源中學、優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