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

中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2 05:23:06

1. 中學生參與社會事務的意義

中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2010-06-29 09:01:29)

面對現行的中國教育制度的狀態,許多人針對"高分低能兒"的現象,提出了"中國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的疑問.正是因為這樣一種潮流,素質教育應運而生.然而,當代的素質教育尚未落到實處,只停留在表面.實行所謂的"課改",活躍課堂氣氛,這些措施往往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負擔依然很重.
西方國家重視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而其中必要的一環就是重視社會實踐.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經歷將記入學分,作為其升學資格的一個重要考量.這也是西方國家的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強的重要原因.社會實踐活動既是一種學校教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是實行素質教育客觀有效的途徑.社會實踐是從社會中獲取知識,發現問題的過程,也是探索和創新的源泉.
社會實踐對當代中學生的意義究竟何在 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許多的自然,社會知識,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另外,通過親身體驗,不僅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還能了解社會現狀,豐富人生閱歷.
例如,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游覽了石花水洞,洞內的奇特景觀讓我們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時,也了解了海南的旅遊資源.在霸王嶺,我們認識了許多珍奇樹種,在享受遊玩的樂趣的同時,也感受著攀登所帶來的刺激與挑戰,和俯瞰群山,"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同時,我們也思考著海南旅遊產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我們發現海南西部的這些旅遊景點並沒有被開發成一條旅遊產業鏈,每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都要幾個小時的車程,這對於正以旅遊業發展為重點的海南來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另外,海南西線旅遊還存在著旅遊資源開發不足,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
二,有助於學生適應社會,鍛煉人際溝通的能力.
當代的大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除了激烈的競爭和環境,機遇等社會因素外,無法適應社會也成為了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該提前打好防疫針,逐漸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積極健康的態度.
例如,在活動之前,同學們一起討論路線,之後再由班幹部與各市縣的賓館聯系食宿,談價錢.這給了我們這些幾乎每天生活在封閉校園里的孩子一個體驗社會生活的機會.另外,在活動的過程中,怎樣與老師同學們很好地進行溝通,怎樣與陌生人打交道,怎樣處理緊急情況等等,也都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三,有助於學生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基本形式是小組合作.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學生有機會進行人際間的交往與溝通,團隊間的合作能夠積累集體生活的經驗,特別是學會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學會欣賞別人.這些都有助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在登山的旅途中,互相關心和照顧,在遇到困難險阻時向隊友伸出援手;在吃,住,行的每一件小事上學會謙讓,也學會分工與合作.
四,有助於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的能力.
1,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當代社會,被動地接受知識只能落後於他人,在激烈的競爭潮流中被淘汰.而社會實踐考察了學生信息處理,邏輯思維,整體規劃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地去發現和思考.結果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經歷,這個過程.
2,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
探究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兒童在幼兒階段就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不斷的追問,好動腦,且在七,八歲之前就非常想上學,可一到了小學三年級就有些不喜歡上學了,為什麼那就是學習無形之中產生壓力了,整天按著教師的要求去做,越來越感到不自由,不好玩了.隨著學生學習年限的增加,教師不斷地傳授知識,學生應對各科習題,作業的負擔不斷增加,以致學習興趣逐漸喪失.若學校能提供一門課程讓兒童保持這種自然興趣,延續到高中,讓他們終身受益,那就是課程的價值與意義所在.所以國家在基礎教育階段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別是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五,有助於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緩解學習壓力,調節情緒.
高考的巨大壓力壓得同學們喘不過氣,經常疲憊不堪,情緒煩躁,有的甚至神經衰弱.特別是近年來不斷發生的中學生自殺事件,讓社會對這一現象感到恐慌.通過社會實踐,同學們有了一次放鬆身心的機會.這讓我們在暫時拋開課業的負擔,享受集體出遊的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

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一個民族的未來.我們青少年身上背負著發展中國的偉大而光榮的任務.中國的發展需要創新,需要青少年,我們是青少年,我們要創新,所以我們需要社會實踐活動,因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創新的基礎,是創新的源泉,創新來自於社會實踐中的體驗.
對於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建議:
一,學生可以自行安排活動路線,聯系旅行社,酒店等,並合理分配活動時間.通過這些前期准備工作,同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中得到成長.
二,有條件的學校中學階段最好每年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條件限制的學校至少初中,高中階段各組織一次.學校應採取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學生引向社會,引入生活,領學生們走進大自然.

2. 學生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意義是什麼

一、學生課外活動的意義:

課外活動具有區別於課堂教學的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作為教育途徑中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它在人的身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從而加深對知識理解。在已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並能不斷地發現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

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還可以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動機,推動受教育者不斷地去探求知識,刻苦地學習,並且能夠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創造才能以及手腦並用的能力。

二、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

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對於加深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加強自身獨立性也有十分大的意義。

(2)中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擴展閱讀:

學生課外活動的特點:

1、自主性:課外活動是在課堂教學以外進行的活動,組織者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可隨時隨地的經常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外活動有時是學校或校外教育機關統一組織的活動,還有很多時候是在學校或校外教育機關的指導下;

受教育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實際的需要,自願地組織、選擇和參加的活動。這樣,不僅能發揮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的才能、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有利於受教育者的優良個性品質的培養。

2、靈活性: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狀況等來確定。活動規模的大小、活動時間的長短、活動內容的選擇等都可以靈活掌握,沒有固定模式,生動活潑,靈活多樣。

3、實踐性: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課堂教學中,受教育者可以獲得知識,培養思想品德,提高審美能力等。在課外活動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動手的機會,在其親自參與、組織、設計的各項實踐中,獲得了實際知識,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體素質,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實踐活動中獲得了發展。

3. 中學生社會實踐可以干什麼

1.社區,幫助殘疾或者孤寡老人
2.福利院,跟老人或者小朋友交流啊
3.訪問一些50歲以上的人,比如調查問卷的形式,調研一下30年前和現在生活水平的差異啊.這里可以設置一些指標:比如電器數量\家庭收入\度假方式
4.訪問高考到很好大學的學生,給他們做個訪談,了解學習方法,還有他們成長的道路.這些優秀學生資源可以通過家長\朋友得到,然後你們就小組訪談就好了.做好記錄,還可以拍訪談的照片,留下資料.

4. 中學生有意義的社會實踐

發傳單。。。
不過貌似大冷天凍的受不了。。。
敬老院。。。
接觸的人太片面。。。
我建議你去一些大的超市,幫人家做市場調查,就是拿一些單子請路人幫你填,一個很好的與人溝通交流的實踐!

5.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青少年的成長有何作用

樹立家國意識,增強獨立性。

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對於加深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時對於加強自身獨立性也有十分大的意義。

(5)中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擴展閱讀:

進行社會實踐的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

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以穩定的實踐基地為依託,以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教學實踐、專業實習、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

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6. 中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淺論貧富差距
摘要:經濟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水平在不斷提升,人們的收入在不斷提高,然而,與此同時,中國的貧富差距卻越來越懸殊,東西部差距拉大,兩極分化比上個世紀更加嚴重和令人深省,,在現有經濟制度的指導下,這種情況是必然的,無法控制,也是暫時性的,對於貧富差距,我們已經不能用消滅來形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下,只能縮小差距,而不能消滅差距,這種差距不僅表現在人與人之間,也表現在區域之間,並且,區域間的貧富差距反而更為明顯,換言之,中國貧富差距的產生,是與中國特色社會同生的,是由不合理分配造成的,經濟的不平等是它的推動力,但中國的貧富差距到底是怎樣的情況,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經濟 貧富差距 縮小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一聲炮響,改革開放的決策打開了中國的經濟大門,使中國不再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閉國家,新事物如洪流一般涌來,人民大眾也開始用全新的視點去審視世界,打開了國門,外國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全都湧入了國內,人們見識到西方國家的發展精華,便開始探索其中的奧妙,當然,也見識了西方的糟粕,於是,在十四大上,毅然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上了課題,我國開始了市場與政府同治經濟的局面,以市場自主發展為主,政府的宏觀調控為輔,市場便代表著物慾橫流,也代表著發展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代表,把它引入中國,無疑是給中國的經濟帶入了新的元素,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考驗,能夠抓住機遇的人,利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緊握市場的潮流,成為了首先發家的那一代人,而另一些人,則對現行的制度便是懷疑,躊躇不定,不該如何是好,仍處於一種隔岸觀火的狀態之中,便錯失良機。於此,已經開始產生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是指由於各個社會成員所處的具體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環境不同,而形成的實際佔有社會財富的差距。它表現為一定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貧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兩部分。前者主要屬於經濟問題;後者用個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養、知識產權、社會知名度等來表示,通過一定時期各種社會關系諸如個人的社會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狀況等的綜合反映,主要屬於社會問題。
一、我國的國情和經濟制度(時代背景)
我國現在處於並且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這給我們國家做了定義,也就是說,我國本質上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是,我們是人面當家作主,而不是一人專政,也不是少數人說了算,社會主義的本質則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鄧小平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這個根本問題,深刻的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2、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對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3、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所做的理論概括,對社會主義理論既是堅持和繼承,又是發展和創新,為我們真正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能夠建設社會主義,並在實踐中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奠定了科學的思想基礎。
這也就是在闡明,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是在給我們找出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我們引入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賭博,因此,堅守固有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市場固然要放手,但是,政府要在關鍵時刻進行調控,才不至於完全的倒向資本主義那一邊,借鑒並不等於完全的復制。
(二)我國的經濟制度
我國的經濟制度分為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按勞分配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我國的分配製度。我們都有提到,是以……為主體,這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重申,說明我們從大局來觀看,仍舊是社會主義國家,沒有改變社會主義的本質,而後面的一句,則是對其他所有制經濟和分配方式的肯定,因為貧富差距是存在的,社會的國有崗位是有限的,人的數量又是巨大的,所以,我們需要從事國有崗位之外的工作,也就出現了私營、港外投資以及個體等具有資本剝削色彩的行業,一方面,可以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帶動收入的提高,收入差距是存在的,但是,可是最大限度的縮小,保持一種穩定狀態,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國的經濟制度無疑是貧富差距的催化劑,潛移默化的推動著貧富差距的擴大,只是速度比較緩慢而已。
二、貧富差距的現狀分析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基於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數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預警兩極分化的質變臨界值,所以是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來說,基尼系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據此,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超過了國際警戒線。今年來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基尼系數還在攀升。貧富差距在我國的表現如下:
(一)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擴大化趨勢。最近,中國社科院在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2008)》其中指出,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出現全方位擴大。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額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數據顯示,1978年至2007年間,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來農民收入的增幅明顯低於城鎮居民,二者之間絕對額的差距逐年擴大。2007年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城鄉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
(二)除了城鄉之間,我國各行業之間收入差距也在明顯加大。由於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夠健全、市場競爭機制不夠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於國家政策的相關保護,從而導致行業壟斷現象仍然存在。當前,壟斷行業主要包括電力、電信、民航、鐵路、石化、金融、保險、煙草、煤炭、房地產等部門。這些壟斷性行業憑借壟斷經營的特權及國家政府的特殊保護,與其他行業進行不公平競爭,從而取得高額壟斷利潤,使行業間差距不斷擴大。最近,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作出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業職工工資增長速度快於低收入行業,將兩者差距進一步拉大。報告舉例說,證券業、航空運輸業、銀行業等行業的職工年薪能達到10萬元以上,而紡織業、農業、文體用品製造業等行業的職工年平均工資卻低於2萬元。
(三)區域間貧富差距擴大。區域間的貧富差距主要表現在東部和西部之間的貧富差距。據國家統計局數字表明,1999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10732元人民幣,西部地區為4302元; 到2005 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22200元,西部地區為8970元。6年間,東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擴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個省市自治區GDP總和不到人民幣4萬億元,約佔全國GDP的17%; 而東部地區GDP達到2萬億元的省份就有3個,其中江蘇省為21500億元,山東省為22000億元,廣東省為25000億元。從這一組數據不難發現東西部之間的差距的明顯。
三、貧富差距的產生
貧富差距這個話題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這個話題產生於上個世紀,是永不過時的一個話題,但是,我們口中的貧富差距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一)政策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開放的城市都是東部的一些沿海城市,為了吸引外商投資,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搞建設,比如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前,也不過是一個破敗的小城市,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對它的重視,深圳才會發展成為一個人口雲集的大都市,而西部城市則不同,起初並沒有意識到西部發展的重要性,所以,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機,而今,則意識到西部發展的重要性,便開始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大搞西部建設。
沿海城市的先一步發展,與其他地區已經在出發點上產生了巨大的差距。在沿海城市,有國家大量的資金作為動力,是國家的種子工程,重點的發展對象,「共同富裕」也曾經向我們指出,所謂的共同富裕並不是同步的富裕,而是,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但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只有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後富的,才能實現共同富裕。但是,在經濟的迅猛發展之下,西部和農村的勞動力都發生的地區性的轉移,在一定程度上,無法達到減小貧富差距,只能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二)歷史因素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國度,在歷史上,王朝的都城都是建在東部地區,所以,本身的基礎好,並且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可是發展文化產業,而且,在侵華戰爭的時候,都是以東部地區作為突破口,本身就具有西方國家留下來的產物,比如東北地區,便是依賴日本留下的工廠發展起來的,而西部則是因深處內陸,條件惡劣,侵華國家很難在西部發展。
(三)引力和推力
西部風沙彌漫,生活條件凄苦,東部碧海藍天,生活條件優渥,這已經成為共識,人都是希望在一個良好的條件里生存與發展,在東部地區,機會多,生活條件好,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政治環境,都比西部要好很多,所以,西部人口大量向東部遷移,尋求新的機遇,則造成了西部勞動力短缺,不利於自身的發展,只能越來越窮困,落差更大。
一個經過改革開放的策略,大城市有所發展,基礎設施、政府功能、收入、生活環境等條件都達到一個新的境地,在兩個懸殊的條件之下,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趨利避害,轉向一個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地區,這也就導致的部分地區勞動力的流失,剩下的則都是些勞動力比較低的人,那些具有強大勞動力的人的流失,使本該有所發展的地區,發展得更加緩慢,而大城市,因為注入了這些新鮮血液,在新知識經濟的帶動之下,發展的更為迅速,在兩種速度的差異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口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貧富的差距。
(四)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才是力量。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離開了科技,一個國家很難立於世界之林,但是,科技來自於哪裡?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科技來自於人,人類科技的載體,既然人是科技的載體,那麼人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那麼,人又如何成為科技的載體,這就是教育的作用,通過教育,培養出人才,對於貧困地區,人才的培養,就是一個最大的難題。
哪些問題困擾著教育的進步:
1.學費造價高,沒有經濟能力的家庭無法承擔受教育的投資,西部被公認為貧困落後的地區,巨額的教育支出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2.思想觀念有問題,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雖然改革開放幾十年,但是,一些地區仍舊有輕視女孩子的思想,女孩不能上學,這導致大量的潛在人才被扼殺在搖籃中。
3.教育水平差,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不變的真理,很少有人深入基層教育,雖然每年都會有義務支教,但是這種義務支教的方式更加不利於學生學習,沒有經驗的大學生,流水線似的走馬觀燈的過程,打亂了學生的正常課程。
(五)自身地理環境
改革開放的城市,大多處於東部沿海地區,有些是貿易港口,有些是對外的交通樞紐,他們作為國內外交往的窗口,是一個國家對外面貌的重要方面,這些地區城市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所以,從先天性條件上,就比內陸和貧困地區多一份機會,而且,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更早的接受新事物,從而達到盡快轉變,促使經濟增長方式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重新調整,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導和宣傳,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進而帶動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消費水平順勢增長,成為城鄉收入差距和地區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貧富差距帶來的影響
長期的貧富差距,加劇了社會的動盪和不安,對社會安寧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潛在的威脅;沒有達到所講的人面當家作主和共同富裕,不利於中央威信的培養,不利於樹立政府的權威,更加不利於管理;讓西方國家有機可乘,加劇對我國的批判,在國際上造成不良影響;造成大量流失潛在的人才,無法提高國民的素質,不利於長遠的發展和平衡發展。
五、如何解決問題
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無法解決的,這是多種前提的結合體,造成了貧富差距的局面,我們不是單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已經不再是吃大鍋飯的年代,相對而言,我們目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反而更加的符合我國的國情,更加富有優勢,當然,解決去來也是更加的困難。
(一)政策支持
實現城鄉一體化,促進就業機構的調整,建立經濟發展圈,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發達的城市為領頭軍,帶領周圍的其他小城市一起發展,減少相鄰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潛移默化,提高創新能力,同時,也要加強資金投入。
(二)文化挖掘
發展地域優勢,大力發展地方文化,加強文化弱實力,在維持和保護原有文化的基礎上,挖掘地方文化,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於經濟,宣傳地方特色文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藉此來提高經濟實力,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三)政府
打破行業壟斷,縮小行業收入差距,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修建完善基礎設施,開展三下鄉活動,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美化環境,提高素質,加強教育,同時,也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也要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以此,來達到平衡,深化分配製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四)教育
發展慈善事業,鼓勵三次分配格局,國家重視貧困地區的教育,加大教育撥款的力度,懲治腐敗,加強廉政,切實保護孩子的利益,號召人民教師深入貧困地區,切實做好領頭工作。
(五)自身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持社會穩定,對於地方自身,就要開闊眼界,看好發展方向,定好目標,用數字來說話,真心切實的把責任心放到群眾身上,高層經常體察民意,了解時事,立足於實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大力發展可持續性經濟,與世界接軌。
結語
總之,縮小貧富差距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中國的地理條件和社會條件以及經濟條件都決定了,貧富差距存在的客觀性,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調節好這種貧富差距,盡最大力量達到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是利國利民的執政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面當家做主的國家,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我相信,他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維護人民的最大利益。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2]《人口與勞動綠皮書(2008)》中國社科院

7.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可以問詳細點,比如說,商店採取的具體措施,以及人手安排,還有採取某些活動的意義所在。以及對此產生的影響等等

8. 高中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利與弊

我接觸過高中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數是作假填表,沒有真正的進行社會實版踐,遺憾!
高中權生參加社會實踐目的是讓同學們提前一步進入社會做下了解,增加一些社會知識,同時能夠更好的認識到創造社會價值的需要和條件,為同學們進入社會奠定基礎和指導方向的作用。
參加的社會實踐項目畢竟是單一的,讓同學們不能真正的了解到社會真正的態勢,也就起不到奠定基礎和指導人生方向的作用;時間上來說,一朝一夕不可能讓同學們達到社會實踐目的。
社會實踐需要更好的做出策劃和計劃,讓這件事情真正的能達到實踐目的,不是讓更多同學去應付了事,或者隨便一作,那就讓這活動失去了根本意義了!
讓我感覺到高中生實踐是學校對上級下達的活動做應付工作而已!-----遺憾!

9. 中學生暑假社會實踐的感想

轉眼間50多天就過去了,好快啊!假期要結束了,我要離開你們了,我真的捨不得啊,我會想你們的,也會常來看你們!
我覺得這個暑假過得很有意義,因為我參加了社會實踐。以前每個暑假都在吃喝玩樂中渡過,有點虛度光陰的感覺。而這個暑假在青宮的社會實踐中心工作,學到了很多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
我不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做事總是三分鍾熱度。之前我雖然通過了廣東省計算機一級水平考試,可是當我真正實操時,還是有很多東西不懂,多虧了張穩老師的幫助。通過這近兩個月的工作,我的責任心增強了,改掉了做事愛拖沓的毛病,更使我的Excel和Word的使用水平有很大提高。中心裡的鄭二明老師很照顧我,馮小姐和張惲老師很平易近人,我很喜歡和你們聊天說笑。在此讓我真誠地對你們說聲「謝謝」。
我的性格屬於偏中性,不難相處,但是有一個壞毛病,總是憑直覺去看人,自己喜歡的或不喜歡的都寫在臉上,家人曾「提醒」我出去社會做事時就不能這樣,易得罪人。在這次實踐中,我看到你們對待那些有疑問的同學或家長都很有耐心,很主動地為他們解答,即使面對那些很難對付的,我常想如果是我一定難以做到雙方都滿意。由此我學會了做人、做事要懂得忍耐、寬容,不能使小性子,更要有責任心。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懂得了該怎樣為人處事,在工作中該有的態度。我相信這次學到的、經歷的,會對我將來參加工作有很大幫助,將會使我終生受益。
暑期是炎熱的,但我與你們共同渡過的每一天,有如酷暑中飲到清爽的「甘露」,天天都是「清新」的。在這里,我的眼界開闊了,我的思想成熟了,我的雛翼豐滿了……請讓我再衷心地說聲:謝謝你們!□

10. 初中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是什麼

就鍛煉。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