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是蘭溪一個鄉鎮的中學教師,已經在這里工作有11年了,丈夫在杭州工
正常渠道不行,必須託人花錢,或者你在蘭溪找個情人
⑵ 岳陽縣鄉鎮中學的教師工資大概多少一個月
各教師工資差異很大,一線城市在5000以上,二線一般4000左右,縣級在3000左右,鄉鎮也就2500吧,當老師沒錢沒權,男生還是考慮做別的更有前途,不是說老師不好,而是發展前途不大。
⑶ 去鄉鎮當中學教師待遇如何
其時我也有這么想過,當老師,一定要有責任心和你對教師這個職業感興趣,要不然的話對自己是一種煎熬,我們那邊鄉鎮教師的工資待遇還不錯,私立的會更高些,中學教師一般都可以拿到二千多吧!
⑷ 我應該放棄現在的工作嗎 我是一名鄉鎮中學教師,工資1800,元,房價4000每平米,我該放棄現在的工作嗎
如果是男孩子,就有點壓力,女孩子還好
因為很多人都喜歡找一個穩定有保障的賢內助
⑸ 小康社會的農村教育什麼樣兒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而農村教育將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村教育發展的路徑、重點和目標是什麼?在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和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暢談農村教育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
記者:我們該如何看待農村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地位和意義呢?
馬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奮斗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重點、難點可能都在農村。從基本的國情來看,我們國家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還占據著比較大的比例,只有使農村地區全面實現小康,中國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會。
而要把農村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要提升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人口素質、文化環境。只有推進良好的農村教育,才能夠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發展了,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搞好農村教育,才能夠為農村社會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推動科技創新,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和綜合國力。歸納一下,農村教育的重要意義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加強農村教育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也就是解決所謂「三農」問題的一個戰略舉措。
第二,加強農村教育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我們要實現公平教育,首先要縮小城鄉差距。
第三,完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必須加強農村教育。
汪明: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建成小康。如果按到2020年我國人口城鎮化率上升到60%左右計算,屆時仍有40%的全國總人口,也就是5億多人在農村生活和居住。這個龐大群體能否實現全面小康,對於我國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
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發展農村教育是根本。發展農村教育,是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根本手段,對於實現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轉變、農村人口潛在優勢向現實優勢的轉化,對於推進新農村建設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記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農村教育該是什麼樣的?應該從哪些角度去衡量?請給我們描繪一下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圖景。
馬敏:小康社會下的農村教育,應該是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上,發展高質量、多元化的農村學校,使農村學校成為「三個中心」,即鄉村教育中心、鄉村文化中心、鄉村信息傳播中心。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農村人口各方面的素養,包括政治素養、文化素養、科學素養都得到普遍提升。
農村教育是不是搞好了,是不是達到了小康社會的標准,我覺得有5個方面很重要。
一是農村教育要實現多樣化發展。所謂多樣化發展,就是不管是教學點、村小、中心學校、鄉鎮學校,都屬於農村教育的體系,都要達到國家辦學的硬體標准,同時要在開齊課、開足課、開好課的基礎上,達到國家要求的教學標准,這個標准應該和城市是一樣的。各種類型的學校都能夠因地制宜地在鄉土辦好學。
二是鄉村學校教師的待遇要有大幅度提升。據我們了解,現在鄉村教師待遇普遍有所提高,但是還要繼續不斷提高,而不是過多強調教師要奉獻、要犧牲。越是艱苦的地方,教師待遇越要提高。
三是農村家庭對農村教育的滿意度要提高。現在隨著父母進城打工,出現大量「兒童移民」。我們應該讓農村的孩子在家鄉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四是農村教育的數字化水平要提高,要通過信息化來提高農村教育的水平。要把互聯網接入農村的每一個教學點,讓優質教育資源在農村得到很好的利用。
五是城鄉教育一體化要有新進展、新發展。城市要帶動鄉村,使城市的教師和鄉村的教師能夠攜手發展;使得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的水平能夠得到提高,同時在城市的帶動下,鄉村的教師素質能夠得到提高。
汪明: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教育戰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的農村教育,應當是「普及水平更高,公平程度更高、教育質量更高」的教育。具體說,在普及水平方面,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公平方面,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確保農村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在質量方面,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廣大農村孩子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滿足。
記者:馬書記,您是師范大學的黨委書記,而且您經常到農村、邊遠地區深入調研。據您了解,最近幾年農村教育出現了一些什麼樣的變化,又存在什麼突出的問題呢?
馬敏:我在四川、湖北做了很多調查。在四川我調查了最窮的涼山地區,那是個少數民族地區,我在那裡上山下鄉過,也當過代課老師。我去湖北咸安區進行調研,跑了7個教學點,我發現變化很大。一個突出變化是現在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已經得到改善,「兩免一補」和「改薄工程」使鄉村的校捨得到了很好的建設;另一個變化是農村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一些很偏僻的地方,互聯網、寬頻都有了。還有就是城鄉學校的交流在加強,城鄉學校一體化的進程在加快。
存在的問題,就是城市發展更快,城鄉教育水平差距還在擴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第一,是農村教師的結構性缺編,而且農村教師年齡偏大,他們的知識結構也比較舊。從學歷來說,大中專學歷比較多,學歷普遍偏低,接受專業培訓也較少。
第二,農村教師待遇在改善,但總的來說,農村教師待遇還是不高,社會地位還是偏低,職業吸引力不強。
第三,農村教育信息化總的來說經費還是不足。有了硬體,優質的教育資源沒有跟上,可持續的投入保障機制還沒有建立。
第四,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還是偏高。據我們國家發布的信息,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大概有2000多萬人,佔全國兒童總數的14.5%。怎樣讓留守兒童更加健康、陽光地發展,值得關注和思考。
我們觀察到的、農村教育存在的這些問題,也是農村教育今後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汪明: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村中小學面貌煥然一新。但農村教育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在規劃學校布局、健全保障機制、促進質量提升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
突出表現為:一是農村中小學布局還不夠合理。由於過度追求資源整合、集中辦學,農村地區孩子上學不便、鎮區學校「大班額」現象比較突出。二是農村教育的條件保障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以教學儀器設備配置水平為例,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儀器設備配置水平不斷提升,但城鄉差距仍然非常明顯。同時,義務教育教師學歷合格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城鄉差距並不明顯,但在義務教育教師學歷層次提升方面,城鄉差距依然較大。三是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教育的質量提升面臨更大挑戰。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例,由於受到經費和師資等方面條件的制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仍面臨較大困難。
記者:在您看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路該怎麼走?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馬敏: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讓城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能夠在同一片藍天下接受公平的、高質量的教育,這是我們努力的總方向。
第一,要注重教育公平。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要讓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傾斜,保障這些弱勢群體受教育的機會,甚至給他們創造同等的受教育機會。
第二,要注重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學校硬體改善了,但是教育質量如何?能不能趕上城市?這個差距至少不能越來越大,這是比硬體更為重要的事情。農村教育的質量怎麼提高呢?我覺得關鍵還是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他們的待遇,改善教師結構。要有一些青年教師、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到農村去,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的水平,同時推進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協調發展。
第三,要做好精準的教育扶貧,補上短板。就是要找到農村教育的短板和問題所在,精準施策。比如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開不齊課,開不足課,開不好課。我們一定要針對這樣的瓶頸問題,或者叫做農村教育的「最後一公里」,實行精準的教育扶貧。
最近我們在湖北咸寧、恩施等很多地方,正在做這個事,通過信息化進行精準扶貧,就是通過建立信息化的數字學校,通過信息化手段來裝備農村教育。我們給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們在咸安有30個扶貧點,全部實現了中心校帶村小,村小帶教學點。要把教育信息化和農村精準扶貧結合起來,融合起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解決教育精準扶貧的問題,補上資源不足的短板。這項工程我覺得應該在全國大力推廣。
汪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必須走內涵發展、質量提升之路,也就是不僅要讓農村孩子「有學上」,還要讓農村孩子「上好學」。從本質上看,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一樣,要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
在新形勢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要緊緊抓住關鍵環節,在轉變認識與觀念、改善條件與師資、推動改革與創新等方面下更大氣力,探索出一條新的農村教育發展之路。
記者:去年國家出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一個是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另一個是提出中小學教師的退出機制。這兩項政策引起了社會的很大關注,對這兩個文件,二位有什麼看法?
馬敏:我覺得這兩個文件的出台都很及時,但是關鍵是要真正落實。在落實方面,首先,要真正意識到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的重要性。根據我們的調查,好多農村教師每個月收入不到2000元,這是很低的一種生活水平。我覺得必須要提高他們的待遇,要略高於城市,才有吸引力,才能體現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他們的尊嚴。其次,要擴大農村教師的補充渠道,通過特崗計劃、支教計劃等向他們傾斜,讓一批老師能夠下得去、待得住、留得下,要培養一專多能的本土化教師,總之就是要加強教師的補充機制。再其次,要加大農村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提高他們使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第四,現在很多地方實行縣管校聘制度,老師屬於縣里管,可以定期交流。通過這樣的制度實行學區一體化的管理,建立起學校聯盟、對口支援結對幫扶的機制,使鄉村教師能夠流動起來。
對於將要開始實行的中小學教師定期注冊制度,我覺得這是應該的。不適合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需要有一個退出機制讓其退出,同時要建立補充機制,使農村教師隊伍能夠新陳代謝。這項工作一定要穩妥,要做好相應的思想工作和相應的安置,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要通過政策的引導,進一步完善鄉村教育的結構、教師隊伍的結構。
汪明: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普遍存在數量短缺、學科結構失衡、年齡結構老化、學歷層次偏低和職稱比例失調等諸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亟須從政策和制度層面提供保障。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無疑為改變鄉村教育面貌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包括進一步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等在內的政策,對於打造鄉村教師隊伍、改變鄉村教育面貌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記者:新課改帶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比如慕課、翻轉課堂、雲課堂,新高考改革也帶來「走班制」等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擔心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城鄉之間教育差距會進一步拉大。您怎麼看,您覺得農村中小學該如何應對?
馬敏:正是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我們更要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比如剛才你提到的慕課,還有很多課程會誕生,農村孩子如果學不到,就會拉大這個差距,但是如果他們也能學到,就可以縮小這個差距。
我們要採取得力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現在國家也意識到了,所以國家繼續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這個對農村是有利的,而且這個計劃現在還在不斷增加名額,給農村學生開了一些特殊的通道。
我們還要加強地方師范大學的建設,地方師范大學是直接給農村提供師資的,包括華中師大這樣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有免費師范生,而免費師范生去向就是到農村,我們可以源源不斷地給農村提供一些好的師資,通過這些師資給他們一些好的教育。所以我覺得盡管有拉大城鄉差距的可能,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執行,我覺得是可以克服的。我們有信心使農村的教育質量得到提升,使農村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學。
汪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包括微課、慕課、翻轉課堂、雲課堂等在內的網路化教育新模式不斷涌現,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產生了巨大影響。面對城鄉教育之間巨大的數字鴻溝,人們有這樣的擔憂是正常的。在新課改和新高考背景下,促進農村教育質量提升,同樣離不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重要方式,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目前各地大力推進農村學校「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建成集教學、教師研訓、教育資源庫、辦公自動化、信息發布為一體的現代遠程教育平台,取得了積極效果。此外,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抓手,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信息化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匯聚、形成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這種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對農村教育的輻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有利於農村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記者:現在發展農村教育,我們強調要加大投入,2012年教育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4%,您覺得4%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我們是不是還有繼續加大投入的空間?
馬敏:這4%只是個起碼的水平,從世界發展的水平來看,4%不算高。但是中國大,我們畢竟還處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做到這點已經非常不簡單了,這是經過多年呼籲,政府下了很大決心才做到的。但是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投入,特別是要加大一些薄弱學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再就是還要提高農村地區學生生均信息化的水平,要提高農村地區學生的生均信息化經費。這個投入不光是靠中央,還有地方,包括省一級、縣一級的投入,還要想辦法吸引社會資金,讓有志於發展農村教育的企業參與進來。
⑹ 鄉鎮中學老師工資都在多少左右
這個要看哪個地區的鄉鎮中學老師了,如果是一線城市的,應該和本市的工資差不多吧,一般一萬左右吧,如果是偏遠山區的,應該會少很多的
⑺ 四川會理縣鄉鎮中學教師住宿等生活條件咋樣,能詳細的詳細些,謝謝!只要和鄉鎮中學相關的都可以侃侃
看你是去那個鄉哦
但條件都雜行
會理縣要好得多
⑻ 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消息,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多少
2016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消息: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與城鎮化發展基本協調;城鄉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額基本消除,學校標准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崗位吸引力大幅增強,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中金網7月12日
《意見》明確,要按照城鎮化規劃和常住人口規模編制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確保城鎮學校建設用地和足夠的學位供給。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改革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實行鄉村教師收入分配傾斜政策,落實並完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邊遠艱苦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確保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施農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
在均衡教育資源方面,推出的舉措有:建立農村教師長效補充機制,按照「總量平衡、退一補一」原則,建立年度教師補充機制,及時招聘、調整和補充農村學校教師;實施面向農村中小學的「公益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師范生頂崗實習計劃」,開展「名師」送教下鄉、巡迴講學活動,滿足農村學校教育教學需要;推動市區學校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實行中小學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集團化辦學、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逐步實現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全面提高農村教師能力素質,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把農村教師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創新教師培養模式,保障培訓經費投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農村教師培訓全覆蓋。
在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方面,推出的舉措有:依法依規落實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實施農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和農村教師幫扶計劃,切實改善農村教師住房條件,提高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加強農村教師編制管理,依據有關規定,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對村小學、教學點編制進行動態調整,重點解決農村學校音體美和信息技術及外語教師不足、部分學校缺編問題,確保農村學校開全開足國家規定課程;職稱(職務)評聘政策向農村學校傾斜,在全區城鄉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保持總體平衡的基礎上,專業技術中、高級崗位設置向農村學校傾斜,執行省定最高崗位結構比例,農村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條件適當放寬。
此外,還將建立農村教師榮譽制度。提高農村教師社會地位,對常年堅守農村學校並做出優異成績的農村教師,在區教育系統模範、優秀表彰中指標單列,優先推薦參加上級表彰;並吸納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給予物質獎勵,大力營造關心支持農村教師的社會氛圍。
多數省份補助覆蓋面大幅提高
目前,有連片特困地區縣的2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統稱22個省份)都出台了省級層面實施方案。2014年,22個省份699個連片特困地區縣中,已有21個省份604個縣實施了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覆蓋縣數達到86%,比2013年增加55%;享受補助學校6.7萬所,受益鄉村教師94.9萬人。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兵團等16個省實現了連片特困地區縣全覆蓋。
中央地方加大資金投入 補助標准逐步提高
2014年,604個實施縣共投入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資金33.2億元,比2013年增加23.2億元,增幅為232%。中央財政相應下達綜合獎補資金22.8億元,比2013年增加10.78億元。人均月補助標准為307元,比2013年增加49元,其中500元及以上的佔13%,300-500元的佔46%。從各省政策看,湖南、四川、雲南、西藏、新疆、兵團等地標准較高。如湖南按學校所在地情況,分為700元、500元、300元3個檔次;四川要求不低於400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准;雲南統一執行500元的標准;西藏按照地區類別等情況,從300元到950元主要分為3個檔次;新疆基本按照艱苦邊遠地區類別劃分,從200元到800元分為7個檔次;兵團平均為600元,具體由各地綜合考慮艱苦邊遠程度等因素拉開檔次。
許多省份實施范圍不斷擴大 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許多省份不僅關注連片特困地區縣,還將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到省貧縣等相對艱苦邊遠的地區,使更多鄉村教師從中受益。如廣西補助對象除了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外,還包括其它地區的教學點;江西補助對象為全省范圍內的山區、庫區、湖區等地區的農村屮小學;雲南、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省份補助對象為全省所有鄉鎮及以下學校。此外,在中央政策的引領下,江蘇、山東、廣東等沒有連片特困地區縣的省份也結合地方實際,出台相關政策,對鄉村教師實施補助。如廣東2013年開始實施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制度,2014年將標准進一步提高至人均不低於700元/月,省級財政承擔資金的50%-80%。
部分地區出現城鎮教師爭相到鄉村學校任教的局面
部分實施縣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較高的補助標准,如安徽金寨縣、湖南瀘溪縣、鳳凰縣,四川馬邊縣,雲南綏江縣等地的最高補助標准達到或超過了1000元,其中馬邊縣最高為2000元。由於補助標准較高,這些地區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顯著增強,出現了城鎮教師爭相到鄉村學校任教的可喜局面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⑼ 老公是鄉鎮中學的教師,我怎麼感覺最近有點
癢了?
⑽ 基層教師的真實工資究竟有多少
近日黑龍江部分基層教師對工資待遇不滿引發網友廣泛關注。一邊是部分教師抱怨工資低、待遇差,甚至因此離開教師崗位;另一邊個別教師通過「開小灶」「選幹部」「調位置」等獲取「灰色收入」。基層教師的真實生存狀態究竟是什麼樣?記者選取東中西部不同縣市地區,為您「起底」基層教師的真實收入情況。
國家出台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明確規定對在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要給予津貼補助,目前計劃正在推進,部分地區鄉村教師待遇已經高於中心城區教師。同時,教育部已會同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等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50項具體的項目和工程,確保經過幾年的努力,使中西部最差地方的最差學校都達到基本的辦學標准。
150項具體的項目為中西部教育發展補「短板」
4月27日,國務院常委會議部署了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補「短板」。
陳舜表示,之所以出台這一政策,是因為由於自然、歷史、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東中西部教育差距比較大。為了縮小這個差距,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比如為了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國家實施了「兩基」攻堅計劃;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國家實施了校安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為了配強師資隊伍,國家實施免費師范生教育、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為了資助困難家庭,國家實施了兩免一補、營養改善計劃;為了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轉,國家建立完善了義務教育的保障機制。
這一系列傾斜政策的實施,大大提高了中西部的辦學能力,但總的看來,縮小教育差距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中西部一些特殊地區,特別是邊疆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教育發展仍然存在特殊的困難,如果不採取特殊的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提升的速度,這些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關鍵在中西部,重點在中西部,難點也在中西部。」陳舜透露,目前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等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實際上是一個兜底規劃,主要是針對中西部各級各類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統籌整合政策措施,提出了150項具體的項目和工程,確保經過幾年的努力,使中西部最差的地方最差的學校都達到基本的辦學標准。」陳舜說,《指導意見》也是一個行動計劃,通過調整資源配置方式,集中力量從最困難的地區做起,從最困難的學校做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抬高底部,確保到2020年中西部所有地區的教育發展達到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一致的水平。
為了切實解決鄉村教師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於今年6月1日頒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中提到「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其核心就是要增加教師工資。但如何增加?調研組建議如下:
一是優化教師工資結構。建議將70%的績效工資與職稱脫鉤,與崗位工資合並,作為基礎性工資;取消扣除30%的績效工資的做法,將這部分金額獨立,設為「績效獎勵金」,在有條件的地方增加「績效獎勵金」預算,獎勵奮戰在一線講壇上的教師,勞者多得。
二是建議增加教齡補貼,3-10元的教齡補貼將使老教師寒心。切實落實《計劃》中「對在鄉村學校長期從教的教師予以表彰」和「鼓勵」。
三是「國標」工資(包括崗位工資、10%工資和薪級工資)繼續由中央統籌,我們建議各項補貼、績效獎勵金由市(地級市)一級或更高級的教育主管部門來統籌,確保同一地區(地級市)之內統一等量,有利於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育公平。
教師的工資差異主要體現在職稱級別
具體就教師薪酬制度改革趨勢看,教師即便是漲薪也一定不會在舊有的工資制度上進行簡單的增資操作,這樣簡單增資操作過去有過,但是對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作用不大。2006年年底,全國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啟動,明確了教師工資的結構是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即便是做了部分改革,實際上教師的工資差異還主要體現在職稱級別的差別上,即,教師的職稱級別升級同時意味著工資升級。
如果一個教師的職稱長時間不變,其工資待遇也就很難變化。有不少教師好不容易評上了高級職稱,卻也中年已過,快退休了,快到站了,繼續奉獻,精力和心力已匱。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職稱綁架教師既得利益,還形成高級職稱的競爭和評聘過程的種種歪風邪氣,因為現行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不能科學地綜合地鑒定教師真實的教學教研水平,其功利功能遠遠大於甄別教師人才和激勵教師人才的功能。而這種狀態是不公平的,也是廣大教師最為不滿的方面。
各省教師工資
河北省
任丘市位於河北省中部,曾多次入圍全國「百強縣(市)」。一位在這里工作15年的教師告訴記者,他每月發到手的工資約為2000元,只有年底才發些取暖費,除此之外,沒有獎金,也沒有年終獎,僅能解決溫飽。
山東省
萊蕪市鋼城區一位教齡20年的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她現在拿到手的工資大約3400元/月,而學校里一些剛入職的老師月收入僅2000多元。這位校長說,由於工資待遇不高,工作忙及工作地點相對偏遠等因素,學校里一些年輕的男老師甚至很難尋覓到合適的伴侶。
寧夏回族自治區
一位自1993年就在吳忠市同心縣某小學任教的老師說,他的工資包括四個部分:基本工資、工齡工資、偏遠山區補助、績效工資,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後到手2460元,年底有5000元的效能工資。雖然這樣的工資水平在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里足夠自己生活開銷,但因為任教的地區特別偏遠,他和同事大多與愛人、孩子常年分居,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很難照顧好家人的生活。
四川省
一位在達州市某縣任教的老師說他每月的工資收入為2230元,加上績效工資、年終獎,月平均收入能達到5000元左右。雖然與當地公務員基本持平,但在當前物價、房價面前仍然感覺到生活不易。
陝西省
在咸陽市長武縣,一名1989年參加工作的老師告訴記者,他的工資包括崗位工資、等級工資、地區津貼、基礎性績效工資等,每個月應發工資是2994元,扣除150元的住房公積金後實際拿到手是2844元,比當地公務員工資每個月能高100元到150元。
廣東省
在惠州市博羅縣,房價平均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當地一位鄉鎮中學的老師展示的工資條上顯示:級別工資1023元,薪級工資844元,特殊崗位津貼400元,山區教師補貼650元,崗位津貼2988元,扣除社保及住房公積金542元,每個月到手約5000元。此外,一年四大節加起來共5000元,還有績效工資和年底雙薪。「與這里的公務員相比,我們的工資還能略高些,生活水平不錯。」這位老師說。
按照我國現行教師法,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同時建立正常晉級增薪制度。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部分地區能夠做到縣域內的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相當、農村教師與城鎮教師工資水平相當,但另外一些地區不僅達不到這個標准,部分教師甚至因為位置偏遠、物質條件不足等因素,至今仍徘徊在溫飽線邊緣,更要忍受與家人分居的酸楚,堅守在教育事業的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