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平正義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第一,公平正義是歷史的。公平正義是一個發展著的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認識是不同的,沒有恆定不變的公平正義的標尺。今天我們認為「不公正」的現象,歷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現過;今天我們認為「公平」的事情,隨著歷史的發展就有可能逐漸演變成「不公平」。
馬克思曾指出,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公平觀認為奴隸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資產階級的公平觀則要求廢除被宣布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關於公平的觀點不僅因時因地而變,甚至也因人而異。因此,我們應該把公平正義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中來討論。
第二,公平正義是具體的。它包括哲學、社會政治、文化、法律、倫理等諸多方面的道德品質和要求,包含著公平、公正、正義、平等的概念和理念。這些理念相互依存,但又不能完全等同或相互代替。
比如在經濟領域講公平正義,主要是指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所體現的平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機會均等、公平競爭。而在社會領域的公平正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體現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需求,到了政治學那裡,公平和正義就是一種執政理念、制度設計和產品分配的利益尺碼,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地位的表現方式。
如果從法治理念角度來講,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是社會成員都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我們必須把公平正義置於具體的領域,針對具體問題和具體人群進行具體的分析,而不能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簡單套用。
第三,公平正義還是相對的。公平正義的實現受具體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那種絕對完美的公正是從來沒有的,只會存在於觀念和幻想之中,公正本身就包含著差異和差別。
從橫向來說,盡管我們的思想理論、政策法規明確了公平的具體含義、原則和評價尺度,但面對的現實世界卻是千差萬別的。我們所處的經濟文化環境不同、社會條件不同、個人稟賦和家庭狀況不同,所以並不是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純粹的起點平等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競爭的最後結果也就不可能完全公平,在實際中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對公平。
從縱向來說,公平的實現也不是瞬息之間一蹴而就的,是要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制約的,是一個發展的歷史過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程度如何,公平問題解決和實現的程度也就如何,這不取決於人們的意志和善良意願。
當我們用歷史的、具體的和相對的眼光,來審視公平正義時,就不會被某些表象所迷惑,就不會「刻舟求劍」,把被歷史拋棄的公平觀念再拾起來;就不會「以矩畫圓」,混用不同領域的公平標准;就不會「揠苗助長」,提出不切實際的公平要求。
❷ 中學生應如何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中學生應該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努力 ★什麼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術
❸ 談談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初二政治
公平是公正,公開地分配,沒有輕重之分,只有一個平字,這樣能使大專眾都受益,共屬享成果。正義是與罪惡,邪惡反之的,他們為不平之事打抱不平。這兩個詞是一種道德,如果人們能做到公平正義,那麼世界一定很陽光,溫馨。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❹ 中學生自覺維護社會正義有哪些表現
中學生如果能學會遵紀守法,明辨是非,就是對社會公平正義培養了下一代攻堅力量
❺ 維護公平正義與中學生的關系
中學生應該有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和觀念,但要講究行為的方法,不能自不量力的做無謂的犧牲.
❻ 作為青少年應怎樣維護公平正義
曾經我會遇事出手,現在最多遇事出口,問問倒是是不是事,最好報警吧
❼ 請你列舉現實生活中體現公平正義的現象
(1)出現過。例如,天氣冷了,父母讓自己多穿衣服,自己反而覺得他們啰嗦;父母經常囑專咐我們要好好學屬習,我經常覺得不耐煩;(2)一方面,我們在成長,自我意識在增強,產生了擺脫對父母依賴的想法;另一方面,父母還不適應我們的變化,事事包。這樣雙方就會產生矛盾和分歧。(3)一方面要理解父母,這是父母對我們愛的體現;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加強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求得父母的理解,讓他們放心。
❽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我們青少年能夠做些什麼
好好學習,遵守社會秩序,打擊非正義行為,維護社會公平
❾ 我們青少年在維護公平正義方面該怎麼做
從自身做起,從日常做起。自己體悟吧,自己體悟才明白!
心存正念,善念。
做人要正直、誠實守信,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愛護一切生命!
❿ 如何維護公平和正義作為中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強調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這使我們對制度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深化,對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將產生深遠影響。
如何正確理解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現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了。但到底什麼是公平正義,卻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人們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們關心的收入分配領域的公平正義問題來說,人們對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市場經濟講競爭,人的能力有強有弱,承擔的風險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說,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還有人說,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過一定限度就難說公正了。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公平正義呢?
所謂公平正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正,一般來說,反映的是人們從道義上、願望上追求利益關系特別是分配關系合理性的價值理念和價值標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會產生公平正義的問題。但要准確把握公平正義的內涵,必須用歷史的、具體的、相對的眼光來分析。
首先,公平正義是歷史的。公平正義是一個發展著的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認識是不同的,沒有恆定不變的公平正義的標尺。今天我們認為「不公正」的現象,歷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現過;今天我們認為「公平」的事情,隨著歷史的發展就有可能逐漸演變成「不公平」。馬克思曾指出:「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公平觀認為奴隸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資產階級的公平觀則要求廢除被宣布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關於永恆公平的觀點不僅因時因地而變,甚至也因人而異。」因此,我們應該把公平正義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中來討論。
其次,公平正義又是具體的。公平正義在不同領域,內涵也不盡相同。比如在經濟領域講公平正義,主要是指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所體現的平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機會均等、公平競爭。而在社會領域的公平正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體現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不能把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公平原則簡單拿過來。因此,我們必須把公平正義置於具體的領域,針對具體問題和具體人群進行具體的分析,而不能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簡單套用。
再次,公平正義還是相對的。公平正義的實現受具體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那種絕對完美的公正是從來沒有的,只會存在於觀念和幻想之中,公正本身就包含著差異和差別。從橫向來說,盡管我們的思想理論、政策法規明確了公平的具體含義、原則和評價尺度,但面對的現實世界卻是千差萬別的。我們所處的經濟文化環境不同、社會條件不同、個人稟賦和家庭狀況不同,所以並不是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純粹的起點平等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競爭的最後結果也就不可能完全公平,在實際中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對公平。從縱向來說,公平的實現也不是瞬息之間一蹴而就的,是要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制約的,是一個發展的歷史過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程度如何,公平問題解決和實現的程度也就如何,這不取決於人們的意志和善良意願。
總之,當我們用歷史的、具體的和相對的眼光,來審視公平正義時,就不會被某些表象所迷惑,就不會「刻舟求劍」,把被歷史拋棄的公平觀念再拾起來;就不會「以矩畫圓」,混用不同領域的公平標准;就不會「揠苗助長」,提出不切實際的公平要求。
如何理解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靠制度保證?
什麼是制度?世界財經報道:http://finance.icxo.com訊,一般來說,制度是社會成員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行為准則。就一個社會來說,制度是多領域、多層次的復雜體系,既有反映社會屬性的基本制度,又有包含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范圍的具體的組織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
任何一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必須依靠一套制度來調整和維系。鄧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有了科學合理的制度,社會才能在一定的軌道上正常有序地運轉,人們的行為才能符合社會公認的准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得到恰當的調整和處理,整個社會才能處於比較協調、穩定、安寧、和諧的狀態。
制度是與公平正義相聯系的。一方面,只有體現公平正義的制度,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和遵循,才能有效地規范和調整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保證社會穩定和良性運行。另一方面,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公平正義。制度以其激勵、約束、協調等功能,規定著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為人們的行為提供准則和模式。所有社會成員都應遵守制度,按制度行事,從而才能使社會公平正義有可靠的保障。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解決各種具體矛盾和問題的層面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著眼於構建穩定協調的社會秩序,建立健全有利於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使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在有序的狀態下不斷得到調整和解決,使社會公平正義切實得到維護和實現。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正義創造了根本條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剝削制度,消滅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影響公平正義的主要根源,為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http://finance.icxo.com/htmlnews/2007/10/10/1199696_0.htm